镰池和马和御坂美琴:中医文献江克明验案六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40:05
江克明验案六则
作者:江克明
关键词:头痛 荨麻疹 口疮 验案 名医经验
风邪头痛
钱××,女,36岁。初诊日期:1998年3月9日。主诉:头痛及右下颌痛1周。病史:有胃病史。近1周头额痛,右下颌及齿龈痛,胃纳尚可,月经匀。舌苔薄白,脉缓。辨证:风邪侵犯少阳、阳明经。治则:散风止痛。处方:川芎、细辛各5g,白芷、柴胡、当归、香附、延胡索各10g,苏薄荷、生甘草各6g,2剂。
二诊(3月12日):头痛已,颌龈痛亦止。食少,脘腹微有胀满感。舌苔薄,脉缓。风邪已去,胃气失和。转以和胃为主。苍术、白术、谷芽、麦芽、枳壳、香附、柴胡、当归各10g,川朴、陈皮、生甘草各6g,2剂。
按:川芎、细辛二味为治头痛常用药,古方芎辛茶即此二味加茶叶而成,为治头痛的基础方。单味白芷为丸,名都梁丸,善于治疗头痛、牙痛等症,既可祛风邪,又能止疼痛,亦为临床所常用。香附、当归调和气血,配合延胡、甘草加强止痛之功。柴胡引入少阳经,薄荷配白芷引入阳明经,故一诊即效。二诊以平胃散、枳术丸加味以和其胃,促进恢复。
肝火头痛
陈××,男,36岁。初诊日期:1950年7月16日。主诉:头痛1月余。病史:近1月来,经常头痛,面赤,唇红,中午尤甚,夜寐不安,血压正常,大便干结,4~5日一行,小便黄赤。舌质红而苔黄,脉弦劲有力。辨证:肝火积热上冲。治则:欲清其上,须通其下。以通二便,泻邪火法为主。处方:酒炒大黄、黄芩、龙胆草、滁甘菊、车前子、鸡苏散各9g,川黄连3g,小生地12g,2剂。
二诊(7月19日):上方服1剂,头痛即止,2剂大便通畅,脉象转为和缓,舌质仍红,黄苔已化。邪火虽已平静,须防余烟未清,守上方减其制,原方去大黄、黄连,加炒山栀9g,2剂。
按:青壮之年,头痛而兼便秘,证属实火无疑。欲清其上,须通其下,这是关键。方以三黄、六一为基础,通利二便以泻邪火为治本之法;龙胆草上清肝火,下清湿热;配合菊花清肝之力尤强;大黄酒炒善清头面之火,兼能泻下通便,二诊去之,中病即止也。
右侧头痛
董××,女,27岁。初诊日期:1988年6月23日。主诉:右侧头痛2月余。病史:去年夏季患肝炎,现正在恢复期。近2月右侧头痛,不耐烦劳;胃纳佳,大便7~8日1行。月经准。舌红苔净,脉象弦缓。辨证:肝经瘀热上冲,肠燥里实积滞。治则:清肝泻瘀热,养血润肠燥。处方:柴胡、菊花、生大黄、枳壳、冬瓜子、瓜蒌仁、火麻仁、当归、生地黄、何首乌各10g,白芷5g,川芎、生甘草各3g,6剂。
二诊(6月30日):右侧头痛已止,大便每日1行。左目赤,下午两足酸。瘀热积滞已降,肝经余邪未清。守原意增损,上方去大黄、火麻仁、当归、首乌,加黄芩、知母、玄参各10g,7剂。
按:右侧头痛,大便秘结,有肝炎史,从肝经瘀热积滞治,采用清肝泻火、养血润肠法,标本兼顾,使瘀热下降,头痛自止,甚为应手。
左侧头痛
金××,女,44岁。初诊日期:1975年6月12日。主诉:左侧头痛1月余。病史:有尿路感染史。近1月来,经常左侧头痛,小便灼热而有刺痛。经期提早3~5天,适来量多,舌质红,花剥,苔薄黄,脉象弦数。辨证:阴虚火旺,兼夹湿热。治则:滋阴降火,清利湿热。处方:生地黄、肥玉竹、女贞子各12g,知母、黄芩、柴胡、■蓄、车前子各9g,仙鹤草15g,龙胆草6g,生甘草9g,4剂。
二诊(6月16日):头痛大减,月经已净,尿痛亦除,花剥之舌象渐见好转,降火易,养阴难,转以滋阴、养血、清利剂善其后。上方去龙胆草、■蓄、知母,加玄参、当归各10g,4剂。
按:头痛,经早量多,尿痛,舌花剥,苔黄,的系阴虚火旺之征。方用女贞、玉竹、地黄、仙鹤草滋阴养血扶正;知母、黄芩、龙胆、甘草降其火;■蓄、车前利其尿;柴胡为引经之品,利小便不仅治其尿路感染,亦有助于泻邪火。头痛治头,见痛止痛是治标之法,不止痛而痛自止,乃收治本之功也。
荨麻疹
廖××,男,5岁。初诊日期:1997年11月24日。主诉:晚上遍身发痒疹3天。病史:近3天晚上遍身发痒疹成片,搔之又难忍。半夜盗汗,舌苔薄,脉缓。辨证:风邪外袭,表卫失固。治则:散风止痒,脱敏固表。处方:麻黄根、防风、杏仁、白藓皮各9g,乌梅5枚,蝉衣、生甘草各6g,■草30g,大枣5枚,3剂。
按:隔3天其父云:上方服1剂,晚上即安然。防风乌梅甘草汤是上海曙光医院已故名老中医庞泮池教授治疗过敏症的家传秘方。再加上麻黄根,既可脱敏,又能止汗,蝉衣、白藓皮、杏仁、■草增强脱敏作用,故收效甚佳。
口疮、右腋淋巴结肿、早搏、浮肿、低血压
徐××,女,46岁。初诊日期:1997年7月31日。主诉:口疮、右腋淋巴结肿1周余。病史:幼年有哮喘,右胸背突,颈腰椎增生,左耳鸣。近1周口疮,右腋淋巴结肿痛,纳欠佳,寐不酣,左耳失聪。月经2~3月1次,昨天适来尚准,临经浮肿3年。血压96/60mmHg,舌苔薄腻,脉结代,4~5次/分。辨证:肝肾精血不足,郁热壅滞、心脉不利。治则:补肝肾、益精血、散壅滞,复心脉。处方:楮实子、炙甘草、瓜蒌、天门冬、麦门冬、柴胡、猪苓、茯苓各10g,熟地黄、当归、菟丝子、甘杞子、皂角刺各15g,续断、桑寄生各20g,蒲公英50g,7剂。
二诊(8月7日):口疮除,右腋淋巴结肿痛减半,纳可,寐安,早搏消失,浮肿稍退,经来4天即净。血压86/55mmHg。舌苔薄,脉缓。证治相符,勿必更张。守上方去二苓、柴胡,加党参、五味子各10g,白术15g,黄芪、黄精各30g,7剂。
三诊(8月14日):头晕,血压85/60mmHg,登楼行远则气喘,右腋淋巴结肿未全消,浮肿全退,双耳鸣,舌苔薄,脉缓。仍守上方加炒白芍15g,7剂。
四诊(8月21日):头晕减,血压稍升,86/60mmHg,右腋淋巴结肿消而未已,动则气短,舌尖右碎,脉缓。仍守上方加沙参15g,红花5g,7剂。
五诊(8月28日):头晕,血压86/60mmHg,心慌,右腋淋巴结微肿隐痛,月经届期未至,舌苔薄,脉缓。守上方去二冬,加桂枝6g,艾叶3g,仙灵脾15g,7剂。
按:幼病哮喘,右胸背突,显与先天不足有关,年46岁,已跨进更年期,月经2~3月1次,冲任已衰。脉结代,心律不整。又加口疮、右腋淋巴结肿痛,多病之体,症情复杂,治当新旧兼顾。
处方用楮实、二冬、归、地、菟、杞、续断、桑寄生、柴胡补肝肾,养精血,兼复心脉;瓜蒌、皂刺、蒲公英解热消结肿。一诊即效,口疮已,早搏消失,右腋淋巴结肿退减半;二诊加强补气健脾;三诊加强补肾;四诊加强活血,尚算顺利。补肾调冲任,针对更年期,是一关键。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  江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