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菲 官网:读书系列:读书的情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47:54

读书情缘

  高士基曾说:“知识有如人体的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血液, 身体就会衰弱,缺少了知识,头脑就会枯竭。”我始终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的好。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他所拥有的知识与经验也是有限的。在当今社会,一个人若想开拓一片新的天地,就必须得拥有雄厚的知识储备。那就需要通过读书来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以获取我们在创业过程中的需求。

  我爱读书。当你沉迷于网络游戏留连其间时,当你为拜金主义 冲昏头脑唯钱是从时,当你不厌其烦地观赏着一部部肥皂剧或喜或悲时,我却静处一室,泡杯香茗,手捧心爱的书本畅游在知识的殿堂中。

  古人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医愚。晋代大学问家车胤特别喜欢读书。但因家境贫穷,无钱买购灯油,他就捕捉到许多萤火虫放到白绢袋中,晚上借萤火虫发出的微弱蓝光刻苦读书,终于成了一代文豪。他“囊虫照读”的故事流传至今。我们淄川的蒲松龄老先生“写鬼写妖入木三分”,他饱读诗书,虽屡试不第,但他凭其深厚的文化功底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聊斋志异》这部不朽之作。当年游说六国的苏秦曾为读书“头悬梁,锥刺股",闭门不出,苦心研读书本,最后成了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们都是古人中刻苦读书,勤于著书的典范。古人爱书,敬书,很少亵读书本。而现代人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速,把书束之高阁,却挖空心思一味地追求名利,金钱,其实在他们风光的外表下并不能掩饰其空虚的精神。

  读书能让人的生活更充实。我与书本已有十几年的不解之缘。是读书成就了今天的我。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从一个粗野无知的乡村小孩成长为今天步入大学殿堂的学者。感谢少年时代的自由阅读,它在我的心灵中播下的种子是那样顽强,仿佛火种不断在我人生最失意的时候点燃。读书生活给予我更多思考人生,探索社会的空间,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在我眼前展现出一片新的世界,让我充分领略到书籍的无穷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不仅在成绩上得益于读书,而且我读书的兴趣随我的需要而改变。明代朱熹有诗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实我们的知识是要不断丰富更新的。我喜欢阅读医学方面的书籍,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洪绍光写的《40岁登上健康快车》教育我,要给健康以时间和空间,要坚持“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于是,从读书中,我练就了一副强壮健康的身体。

  我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小说,诗歌,散文我都爱读。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的人物卡西莫多,让我在他丑陋的外表下看到了他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诗人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诗句,鼓舞我努力战胜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因为我心中有一盏不灭的光明之灯。余秋雨的散文耐人寻味,如品一杯清茶,越品味道越厚重。  读书开阔了我的视野,涤荡着我的身心,让我成熟稳重起来。在这十几年的阅读生涯中,我喜欢的作家有很多很多,如:林语堂,郭沫若,王蒙,沈从文,席慕容,张海迪,史铁生,余秋雨,周国平,毕淑敏……等等,真的举不胜举。我从他们不朽的著作和精彩的文笔中,感受到了世界的美丽,人间的温暖,爱的伟大以及生活的美好!我感谢这些各式各样不同的书籍带给我无尽的收获和无穷的欢乐,感谢它们十几年来的默默的陪伴以及对我人生的启迪和激励,使我的知识在不断的提高,使我的精神在不断的滋养,使我的内心在不断充实。

  读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我才会感觉到没有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我才会感觉到世间的一切纷扰都与我无关;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我才会感觉到自己始终有着那种“我思故我在”的洒脱;;也只有在我读书的时候,可以感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那种飘渺幽远;感受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那种逍遥闲适;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种娴静优美;感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那种坚韧顽强;感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的清丽淡雅;体会“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情景无限”的优雅情韵; 感受“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那种柔美轻灵;感受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的那种浓郁愁情。也只有在我读书的时候,才会把自己融入自然,与自然合二为一,才能独自地尽情享受自然的无限情韵。   如果我是一位淘金者,我会不费吹灰之力收获颇丰,因为我认为书中字字如金石,句句如珠玉。漫游书海中,或圈圈点点,或勾勾记记,我会时而感动得热泪盈眶,时而气愤得暴跳如雷,时而快乐得手舞足蹈。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在书中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读书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充实了我的感情生活。书已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它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勤奋读书,与书为友,相伴终生,让读书这份情缘与我的生命相融!

 

  人会老态龙钟,走向归宿;地会荒芜,杂草丛生;书不会老,也不会荒芜。钟情于书,青春不老,特别是心态不老。

  与书结缘,是一种极好的养生之道。亘古自今,以书为友者多能长寿。唐代的白居易老夫子活到80多岁,临终还握书不舍。陆游老夫子更有意思,晚年挥毫抒怀,高寿八十有五。近代的冰心老人,更是我们的榜样。

  我爱读书,可命运不济。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可偏偏落地农家。八岁念书,十岁就会读书。可咱农村家贫困,妈妈从鸡屁股里抠出块二八毛的学费和五分钱一张白纸订一个新本本外,闲钱是没有一分。眼看着花花绿绿的小人书,没钱买,可咱有办法。下课了,只要有的同学看小人书,咱蹭过去看。特别是冬天,肚里没有油水,又吃不饱,透骨的冷,同学们挤在一起,一来蹭的看了书,二来暖和,一举两得。

  还有一个老刘的独门绝招,可以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过大年,捡响过麻雷【爆竹】残体。麻雷大多是用废旧书报卷成的,响过的残体,慢慢的剥开,就可以看了。虽然不成章节,可内容繁杂,毒草和香花并存,可当时也是饱了眼福,解了燃眉之急,日久天长,收益不少。剥开的一大堆烂纸,还可以烧火,大人也不反对。家里的生活慢慢的提高,也能买一俩本书,和同学换着看。这样一来二去,中国古典名著,当代流行小说看了个遍。

  现在好了,书多了,人们不怎么爱看书了。还有看书的习惯从纸质书转向电子书的趋势。这也许是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必然。

  “书自心灵深处香,月从蜂峦缺处明。”与书结缘,看到春华秋实,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神话太空,唐宋乐舞,历史典籍都尽收眼底。

  细细的品味,越品越醇。它可以听历史脉搏的跳跃,嚼人生苦乐的缘由。虽不能悬壶济世,但不是一个庸人。与书结缘,我的最爱!

 

  在我心中,阅读和读书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词汇。阅读是种功用性的行为,我们注重效率,考虑收益,我们从文字中有所收获的同时,也难免与文字形成生疏冰冷的关系。比如我们读英语书,读教科书,读技能的书,或者读养生保健的书(这类书是当下图书市场中最畅销的一类),都是如此。阅读行为本身并无意义,我们在乎的是阅读的成果,然而我们无法回避,因为此种阅读与市场经济的准则是一致的。读书则完全不同,它更近于一种情感或者生活,我们散淡地用读书打发时间,不为获得知识,不为获取技能,甚至不为积累向人炫耀的谈资。读书是一种即时的酬偿,本身充满了乐趣和意义。

  阅读好比喝水,读书则好比品茗;阅读之书是我们的“合伙人”,读书之书则是我们的“情人”。做一件利益味道很浓的事情,我们不太容易生出什么真实情感;经商或者学业的成功能让我们感到自豪而兴奋,那是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消极回应。真实的情感,比如乡愁或者思念,则是心灵主动的震颤。我就总固执地认为阅读谈不上与书的情缘,而选择读书,选择读书的生活,才注定一种情缘的开启。

  我自己算个爱书人,也努力去实践一种读书的生活方式。未见得有多么风雅,或者多么深奥。生活的味道往往并不意味着奢华,在简单真实中有时更有风味。读书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只需一点闲适,一点灯光,一本可新可旧或买或借的书籍。现在物价高了,书也贵了,可我实在不觉得读书的花销有多大,相比于其他的娱乐,简直是便宜了。现代人唯独负担不起的是空闲。当然劳碌和读书也并不矛盾,比如我,最喜欢每晚睡前读读几页书,20分钟的样子,成了同刷牙洗脸一般的习惯。读的书往往是小说,轻松快活——在冬夜温暖的被窝或夏日清爽的凉席,体验古今奇谈。习惯枕头旁边有一本书放在那里,时不时压在枕头下面甚或掉到地上,但是总觉得它在那里就有种安定。

  读书多了,也养成一些癖好。首先是对出版社的偏爱,首选的是三联的书,用杨绛的话讲“不官不商有书香”。三联书店最好地诠释了什么叫读书的生活,书的印量往往不大,题材和作者有时候也较冷僻。但每本书都做得精良,有趣而无用。它的书很少打折,定价也较高,但是我却分外认可,这种价值的背后隐藏了一种关于读书的传统态度;在一切都以市场的标尺衡量的今天,一种试图在经济利益和文化意义找到制衡的努力因而显得弥足珍贵。其次是上海译文出版的翻译小说,装帧和设计都非常精美,选题也是不拘一格,经典的或者流行的,都容纳于一种对文学的热爱情感之中,非常吸引人。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则代表了书籍的另一个趋向,它不那么精致,不那么讲究品位,但却不乏性格与风格:一贯的严谨和严肃,我信任他们编辑的书本,觉得里面保留着很多传承而来的学统和学养。

  我自然喜欢做的精美的书籍,觉得那是了不起的艺术品。有时候逛书店买书,看到一本新书,其实早已经看过,但还是那么迷恋这种新的装帧。比如说梭罗的《瓦尔登湖》,其实我并没有从头到尾把这本书完整地读过,但我却有至少三个版本。喜欢这个仿佛对茶杯茶壶的执迷。版本精良,作者优秀,精心编辑以及用心的装帧才造就一本完美的书籍,真是让人难以释手。我承认这有点“异化”,是对于读书的本质的偏离,但既然读书可以成为生活方式,酝酿着一种情缘,它就注定要包含一些情趣与品位的元素在其中。

  当然,读书本身才是最大的乐趣所在。读书构成了生活享受的一部分,在忙乱了许久之后,沏一杯茶,坐在舒服的椅子上或倚在床头,读一本休闲的小说,能让整个身心舒展开来,得到彻底放松的同时也体会了惬意。这个时代,最难得的莫过休闲。书籍这个媒介是单向度的,我们只是阅读那一行行黑色的铅字,而不像其他媒介那么喧闹庞杂。但这个过程却又是最积极的方式,读书留给我巨大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它是敞开的,“有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莎士比亚”。读书使我们找回失去的个性,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去探索自我并且思索生活。

  我爱读书的状态,从容淡定。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我能感受自己的情感,那是种纯然的情感,读书让我听见流动的风,看见飘忽的雨水,嗅到芳香的泥土——仿佛爱情的润泽,我不断地遇见生活之美。我是个喜欢整洁的人,但却我情愿有书散乱地堆放在我的生活空间里,能随时随地和他们相处——这也许就是一种情缘所在,读书之爱让我少了很多要求和不满,我反而愿意付出与奉献。这份情缘是没有负担的,是自在且自如的,我在一种平等和尊重中发现了真的幸福。

  生活在当下,我常常觉得和书的情感会有很多“情有难缘之处”。这个时代很烦乱,媒体高度发达,诱惑多种多样,我们的注意力变得飘忽而破碎——愤怒变得容易,理智变得困难——价值多元化也一并带来权威的丧失。

  与此同时娱乐变得泛化而轻浮。我们在劳累一天回家,躺在沙发上用遥控器浏览电视节目,或者打开电脑都是非常轻易的事情;我们更多地选择在昏暗的KTV欢唱,或者健身房跑步机上做些没有生气的运动。读书变得艰涩,灰暗的纸张背后隐藏着无法轻易开启的趣味。当我们习惯速食,习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时候,读书显得那么不合宜。甚至连集中我们的注意力都成了一件吃力到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的我也常常习惯在空闲的时候打开电脑,并从中获得消遣,结果往往是身心俱疲,并且感到空虚。每到此时,读书的那种充实感让我怀念,我总是努力戒除在电脑与网络上的浮躁,平复自己的心情和注意力。我想用更多的闲暇去读读书,去过那样一种悠然快乐的生活。换句话说,我愿意去接续那一段与书结下的情缘;尽管在速食阅读大大横行的年代这有很多困难和阻力,但“患难见真情”,我想这种情感的意义会在困难中彰显,同时关于平凡生命中凡此种种的价值与信念都将以最具说服力的方式得到验证。

  我的书缘我的情,爱到深处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