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荐人综合表现:2011年3月21-22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2:27:45

2011年3月21-22日参考消息

分类: 大国关系--大战略--世界风云评论 2011-03-22 21:04

    

《奥巴马认可巴西“入常”愿望》,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19日报道,彭博新闻社网站3月19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首次拉丁美洲之行,前往巴西、智利和萨尔瓦多3国进行访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访问是在中东北非发生动荡的背景下进行的。我们之前讨论过,美国存在一个战略收缩计划,准确的说就是要把美国的资源供给线收缩到大西洋两岸,从而尽可能地远离俄罗斯和中国的威慑范围,有人因此还提出了一个建立“大大西洋共同体”的建议。而这个战略收缩计划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美国不再依赖中东的石油,第二个条件就是美国不再依赖中国制造,当然还有其他条件(我们暂时不谈)。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的战略收缩计划有被迫提前执行的可能性,换言之,就是在美国尚未完全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的情况下,美国已经不得不考虑把石油供给线收缩到大西洋两岸的问题了,否则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生存安全就会受到威胁。而这些情况的起因就是中东北非地区突然爆发出来的动荡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乎美国意料之外的,因为美国原来的意图只不过是为了通过威胁利诱的手段在阿拉伯世界里促成一个反伊朗的统一战线,然而,美国在进行“换脑手术”的时候发生了美国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况,各种势力介入到了这场动乱之中,从而使得形势的发展更加复杂化了,由此迫使美国不得不临时改变策略。

 

由于中东和北非的形势处于不可控的状态中,美国急需考虑能源供给安全问题,与此同时,位于西非的科特迪瓦的内战还没有结束,因此,美国现在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拉美的石油供给了。因此,奥巴马在此时出访拉美地区,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为了美国能够稳定的从拉美地区获得石油供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中东北非的石油供给安全一直无法得到保证的话,那么美国就必然会加快对拉美石油的掠夺速度,换言之,在目前这种态势下,如果委内瑞拉不能满足美国的石油需求的话,那么美国就可能直接侵略委内瑞拉,而且这种可能性正在不断升高。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美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甘居法国之后,其用心是很险恶的。一方面,如果法国自己搞不定利比亚的话,那么美国就可以乘势引爆欧盟政治危机,从而全面启动瓦解欧盟、消灭欧元的进程。另一方面,如果法国经过激烈的战斗而搞定了利比亚的话,那么美国届时又可以以北约盟主的身份出现主持利比亚的大局,而且,到那个时候,法国已经被利比亚消耗得差不多了,从而使得法国违背美国意志的能力也小得多了。美国现在让法国冲锋在前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法国自己犯的一个错误来制造出一个更大的错误,这个更大的错误就在于法国正在冒一个可能将其实力消耗干净的险,换言之,法国正在犯一个美国已经犯过的错误,并且由于法国并不具有美国那样的霸权,因此法国也就不可能拥有美国那样的向外转嫁负担的能力,反过来说,法国就要独自吃进所有这些负担,当然,法国或许能够从它殖民利比亚后捞回它在侵略战争中的消耗,但问题在于法国有多大的把握可以捞回这些消耗呢?在法国占领下的利比亚难道会比在美国占领下的伊拉克更好吗?

 

相比法国而言,德国的头脑要清醒的多,在19日巴黎举行的利比亚问题欧洲特别峰会后,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愿意加强在阿富汗的军事投入,以此减轻北约在利比亚投入军事力量产生的负担。很明显,德国这是在向美国表忠心,对会议的主持国——法国——却没有任何支持,但是,德国此举的目的却是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住欧盟和欧元,并且通过重申美欧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共同利益以使美国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东方而不是西方——这样才能使得欧盟在美中对耗的过程中谋得最大的利益。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在这场东方的对耗中,美国并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且,就算美国能够最终获胜,那么它也最多只是消灭了一个潜在的威胁,但是,在此过程中,美国必然也会被东方诸国消耗的筋疲力尽,结果,美国依然没有将它的现实威胁——也就是欧盟和欧元——给消灭掉,反而会因为自己实力的再次大降而愈发没有能力去遏制欧盟和欧元的发展了。因此,美国在此问题上必定不会按欧洲人给它设计的路子去走。在危机时期,关键是如何能够让对手不断消耗自己的实力,同时保证自己的实力尽可能地不被消耗。对美国而言,它现在所想的就是如何消耗非美世界的实力,特别是消耗欧盟和中国的实力。

 

美国消耗中国实力的办法很简单,就是通过军事威慑掩护其经济金融攻击,利用大批的汉奸买办在中国推行有利于美国的经济金融政策,从而实现将中国财富大举迁出的目的。至于中国财富离开中国后会走向哪里,美国则需要另想办法才能将其逼到美国。而降低世界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就是逼走中国财富的主要内容,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多次,通过威逼利诱中国放弃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政策,并且迫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从而实现两个重要目的,一方面增加了中国制造的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世界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提高了中国对外部进口的依赖程度,从而削弱了中国经济的独立性,换言之,强化了中国对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程度。对美国而言,将制造业逼出中国只是它的第一个目的,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美国能够更好的控制制造业。尽管将制造业圈在自己国家境内是一个控制制造业的最好办法,但是,由于美国国内的工资水平已经无法满足资本再生产的要求了,因此,美国现在目的是要把中国制造转变为拉美制造,这样,既可以实现资本的增殖目的,又可以把世界工厂控制在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美国消耗欧盟实力的办法也已经很明确了,一个就是通过北约机制,把欧盟诸国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利用阿富汗战争消耗欧盟的实力,另一个则是通过美国的信用评级公司来制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而利用欧盟国家之间的相互救助行动来消耗欧盟的实力。然而,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国显然是消耗大户,欧盟明显有出工不出力的问题,因此,对美国而言,最好是能够把欧盟拖入一场它自己不得不打的战争中。恰好,利比亚问题为此创造出了一个机会,而且,这次还是法国自己主动地往火坑里跳。或许是生怕法国不够卖力,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US Joint Chiefs of Staff)主席麦克•马伦(Adm Mike Mullen)放话说,冲突有可能最终是一盘“和棋”,卡扎菲仍然继续掌握政权(这显然是为了刺激法国而说的)。如果说,之前美国还在担心利比亚的反政府武装不够给力的话,那么现在美国恐怕就要暗自担心卡扎菲政权的武装不够给力了。对美国而言,最好法国能够派出地面部队直接和卡扎菲的武装交上火,因为这样更有利于美国在将来引爆欧盟政治危机。

 

 

 

 

 

 

 

 

 

 

 

 

 

 

 

《欧美油企担心遭利比亚报复》,英国《金融时报》3月20日报道。现在欧美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利比亚政府的平叛行动,不过,对英国而言,它攻击利比亚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通过延长利比亚的动荡期,从而延长利比亚恢复石油出口的时间,进而利用由此造成的国际油价彪涨的局面来为英国自己的石油出口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从英国的角度来看,它担心的并不只是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平定叛乱,它同样担心利比亚的反政府武装迅速地推翻了卡扎菲政权并且稳定了利比亚,因为只要利比亚的造反派坐稳了江山,那么利比亚的石油出口也能马上得以恢复,但是,那样一来的话,则是不利于英国的利益最大化的。因此,英国现在的策略就是尽量使利比亚内部的对峙局面长期化,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尽可能地平衡对峙双方的实力,换言之,如果卡扎菲政权的实力过强了,那么英国就要通过军事打击行动来削弱卡扎菲政权的实力,反之,如果利比亚的造反派的实力过强了,英国恐怕就要在造反派内部进行挑拨离间以削弱造反派的实力了。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卡扎菲政权的实力明显强过造反派,因此,英国采取了通过军事打击来削弱卡扎菲政权实力的策略,然而,也正是因为卡扎菲政权的实力明显强过造反派,因此,那些在利比亚进行石油投资的西方油企们就开始担心起来了。不过,它们担心并不是英国《金融时报》所宣称的“担心遭利比亚报复”,而是担心如果按照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的话,它们在利比亚的石油企业的恢复生产日期恐怕会遥遥无期了。对石油企业而言,它们无所谓谁在利比亚掌权,它们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利比亚,否则它们就不可能从利比亚开采出石油,更不可能通过出售石油而获得巨大的利润。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国际油企与英国政府在利比亚问题上是存在明显的利益分歧的。国际油企的利益是建立在一个稳定的利比亚的基础之上的,而英国政府的利益则是建立在一个动荡的利比亚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如此,同时也因为现在卡扎菲政权的实力明显强过造反派们,因此,从国际油企的立场来看,它们更愿意支持卡扎菲政权迅速平定叛乱,从而能够及早恢复石油生产。然而,英国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就必须遏制国际金融资本的这种反国家性的表现,因此,就通过宣传利比亚政府可能报复国际油企等言论来迫使这些国际金融资本转而支持英国政府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但问题在于,国际油企无法确信英国政府的军事打击行动能够扭转利比亚的局势,因此它们必然还是需要继续观察形势的走向,此外,就算国际油企转而支持英国政府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了,但是,鉴于英国政府自己的利益取向,英国政府在平衡了卡扎菲政权与造反派之间的实力之后,恐怕就会做出让国际油企失望乃至后悔的事情来了,也就是说,英国可能会做出暂时停止军事行动或者缩小打击规模的决定来。

《沙特将经中缅管道对华供油》,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20日报道。国有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简称“沙特阿美”)已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向中国西南部一个新炼油厂供应原油的初步协议(每日供应20万桶的原油),此举将有助于巩固沙特阿拉伯作为中国头号石油供应国的地位。中石油的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其网站发布声明说,位于云南省的这家新炼油厂将通过正在修建的一条从缅甸海岸通向中国的输油管道获得原油。沙特目前每日已向中国出口约110万桶原油,而整个中东地区每日向中国出口原油约290万桶。中国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沙特石油的最大进口国。

美国内政部21日宣布,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深海石油勘探计划已获得批准。这是去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以来美国监管部门首次批准新的深海勘探计划。内政部发表声明说,壳牌石油公司计划在离路易斯安那州130英里、深2950英尺的海域进行钻探。在勘探计划获得批准后,该公司还需要获得钻探许可证。此前,美国监管部门已批准诺贝尔能源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以及ATP油气公司重启因漏油事件而暂停的油气井作业。

中东北非的动荡已经对中国的石油供给安全造成了威胁,而且,随着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能源供给安全系数因此正在不断下降。然而,我们看到,美国尽管在去年4月发生了墨西哥湾油井爆炸案,但是,美国从确保能源供给安全的角度出发,还是恢复了近海油气的勘探和开采行动。对中国而言,不能光看着美国不断收缩它的能源供给线,中国自己也应该尽快尽可能地收缩能源供给线,换言之,中国应该尽快而且应该是大力开采我国的近海油气资源,从东海到南海,都应该迅速地而且是大规模的启动开采工作。中国政府不是老讲要“共同开发”吗?那么如果我们国家自己老是不动手,反过来只有别的国家在我们的领海上攫取油气资源的话,那么又怎么能够实现所谓的共同开发呢?

2011年3月21-22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1月20-21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3月5-6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3月7日-8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3月9-10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3月13-14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3月15-16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3月19-20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3月27-28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4月2-3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4月4-5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4月8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4月11-12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4月13-14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4月17-19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3月31-4月1日参考消息-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英媒:中国应如何“统治世界”-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四国演义》(连载五)神针定海-大国博弈-世界风云看这里-搜狐空间 2011年3月30日参考消息 2011年3月29日参考消息 2011年2月21-22日参考消息 从利比亚战争,看大国博弈-静观世界风云 -和谐世界-强国博客-人民网 2011年1月3-4日参考消息 2011年3月1-2日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