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湖天气预报一周:《失街亭》借“三”成书--一叶飘然烟雨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43:35
中国古代小说喜欢借数字来成书,特别是其中的“三”字。如《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就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等。就是高中课文所节选的《失街亭》一节,也可以归纳出多个“三”字诀来,不信?请让我们细细数来:
一、诸葛亮“三嘱”
诸葛亮在歧山寨中,听说司马懿领兵攻蜀,马上意识到他“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所以命人守御街亭。马谡愿往,诸葛亮一嘱马谡。他首先向马谡阐明利害:“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指出街亭之争关系到蜀军命运,极为重要。接着又告诫他:“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说明对手强大,难以应付。而马谡浑不以为意,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只得二嘱王平,要他协助马谡,“下寨必当要道之处”,“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但他仍不放心,接着派出高翔守御列柳城,再派魏延到街亭之后屯扎接应。魏延不服调度,诸葛亮三嘱魏延:“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这一系列的嘱咐,集中展现了诸葛亮的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和用兵谨慎的特点。
二、马谡“三笑”
马谡与王平领兵来到街亭,看了地势之后,马谡笑了。一笑诸葛亮:“丞相何故多心也?”他不相信魏兵会到这里来。接着便要山上下寨,王平与之争议,他便二笑王平:“汝真女子之见!”反对当道下寨,企图按照兵法所说的“凭高视下,势如劈竹”来打败魏军。当扎营山上,见司马懿亲来察看时,他三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这三笑,活化出马谡的麻痹轻敌,刚愎自用,纸上谈兵和狂妄自大的特点,为其失败作下了伏笔。
三、蜀兵“三败”
一败马谡。司马懿大军围山,马谡号令无人听从,只得乘夜下山奔逃,失了街亭。二败魏延。见街亭有失,魏延带兵接应马谡,被张郃、司马昭等人截杀,幸得王平救出,却又被魏兵乘势夺去了营寨。三败众将。魏延、马谡、王平和高翔几人谋划重夺街亭,却不料在街亭遭到埋伏,高翔把守的列柳城也被魏军夺去了。这三败,既反映了马谡的过失导致蜀兵全面溃败,也突出了司马懿的用兵才能,张郃的勇不可挡;还从战争的结果上证明了诸葛亮的料事如神。
四、诸葛亮“三令”
听说蜀军兵败街亭,诸葛亮临危不乱,他一令关兴、张苞带领少量人马,“为疑兵惊之”。二令张翼“先引军去修理剑阁,以备归路。”三令马岱、姜维领兵“伏于山谷中,待诸军退尽,方始收兵”。诸葛亮为挽救时局步步设防,他处变不惊,虽败不乱,表现出过人的才智和大将风度。
五、诸葛亮“三哭”
一哭为斩马谡。马谡是诸葛亮一直看好的人物,正如马谡自己所说,诸葛亮很多事情都要向他询问,两人之间义同兄弟。犯了死罪的马谡没有降魏或者逃走,也没有祈求宽恕,他只是求恳诸葛亮照看自己的孩子,诸葛亮怎能忍住眼泪!二哭回答蒋琬。蒋琬见丞相要杀马谡,大惊求情,诸葛亮含泪阐明只有严格军法,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坚持依律办事,斩了马谡。三哭不听先帝之言。马谡不可大用,先帝是有言在先的,诸葛亮处斩马谡之后,想起先帝的遗言,深深痛责自己的用人不明,禁不住大哭起来。这三哭,突出了诸葛亮的不徇私情,执法严明,忠于蜀汉,严于责己的特点。
总之,借“三”成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传统手法,用在情节结构安排上的被称为“三迭式”结构,这种写法既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又使人物性格特点展现地更加全面充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