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发射子弹的纸加特林:信仰的深情 正文 三、论次要的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0:24:24
正文 三、论次要的美

    只有上章所说的,才足以称为有道德或心灵者之真美。我们若通达事理,就知道只有这才算为美;因此只有这才在那看透万事之神的眼中算为有聪明意志者在道德上的美。然而还有别的品性,有如各种的知觉,情感,和行为的原则,也常得了美德之称,且被许多人认为有真美德。其实它们的性质与真美德完全有别。若把它们与真美德混为一谈,那就完全错误了。
    前章所说生存与生存间的同意或合一,即所谓心灵与属灵生存的合一,可以称为最高的美;那乃是凡具有道德和灵性之生存所应有特殊的美,而这种生存乃为万有之首要部分,而其余部分是为此而存在。然而还有一种次要的美,颇像那种美,却非限於有心灵者,甚至在无生物中也找得着。这种美是在於各物在形式,体态,数量,和图案上相互融洽,而称为规律,秩序,划一,均匀,合度,和谐等等。例如方形,等边三角形,等称多边形的各边之相互融洽。又如圆周,圆面,及椭圆形之各部分的相互调整。又如棋盘中之颜色,图案,点面,距离的相互融洽。又如一块印花布或锦缎上花纹之美。又如人的身体,面貌,各部的优美匀称。又如和谐调子各节拍的和谐优美。这是纥奇孙论美所谓错杂中的整齐。这无非是各事物在形体和数量等等方面之和谐融洽。纥氏说,整齐的错综性愈大,也就愈美。这不啻是说,互相融洽的不同事物愈多,也就愈美。因为多数的事物,较只有少数的事物能彼此融洽,是更可宝贵的。
    一事物因适合於其用途并因其在计划上的一致所表现之美,与上面所说的美,并无二致。因为我们看到,那使不同事物有均匀融洽之美的,是它们彼此间的关系,这关系将它们联系起来,供人观察,於是它们就彼此提供於人的心思,然后由心思把它们加以比较,并且看到所期望的融洽。例如在不同的地方所见的两三根同样的柱石,在美丽上,比不上在同一建筑均等部位中所见同数的柱石。所以,媒介与所要达到的效果,是彼此相关的。一物之能适合於其用途。无非是因其能以达到所计划的果,而这果乃是由媒介的观念向心思提供出来的。这种美无异於接枘穴於笋中之美。只当美是在於目的一致,在於不同的事物相配合来共同求达一个预期的效果,如同一个巧妙机器的各部分互相配合一样,那才会产生双重的美,而这是因有双重的配合:第一,各部分与其目的配合;第二,那目的为合一之媒介,使各部分也都彼此配合。
    神使人看到事物彼此间的配合,就觉得这是美丽可爱的,大概原因是在於这种美,与我们前面所说那种属灵真实原来之美,有些相像之处。那种美即是有灵性者彼此间之心心相印。前者与此有些相像,因为不同的事物相配合,就有如心心相印一样。神喜欢按类比行事,有无数的事例作证,尤其喜欢使较卑的事物与高超之事物相类似。例如,神创造禽兽,往往使之与人性相类似,又使植物在生殖与营养等等方面,与动物相类比。祂也在许多方面使外表的世界与灵性世界相类似。假若有必要的话,这是很可以在此证明的。神为何喜欢祂的作为中有这种类似。我们现在不比究问。我们只须知道:神所以使不同事物,因在形体,样式,限量等等上面相配合而显为美,乃因为这是与有灵性者较高的配合和融洽,有相似之处。神乐意立定一条自然律,本着这律,一株美丽植物的均匀,一幢整齐建筑物的配合,一曲音调的和谐,其所以显出美来,乃是因为这是与那具有心灵的人类社会各分子间爱心的联合,有相似之处。我要进一步说,神所以使自然界有这种与灵性的美相类似的次要的美,大概是要从表现这种较差的美上,特别是要从表现那些与原初的美最相类似的美上,即如各种声调的和谐和自然界的美丽,来协助那些心受真美德所感的人,去专心致力於神圣的爱,并使他们感到属灵的美。
    可见事物彼此间有两种融洽:一是心神的融洽,即是心思上的和谐;而这种和谐,若从一般说来,不是不和谐多於和谐,便是真美德,是原初惟一真实道德的美;二是自然界事物的融洽;这种融洽虽与前者相似,但完全是另一回事;它与意志心性无关,只是在於性质,体态,数量等等之配合整齐而已。(已如前所说)这是一种较差次要的美,我们为求使它与前者有别起见,可以称之为自然的美。这足以使读者知道,往后我是如何应用心神的融洽和自然界事物的融洽,以及原初的,即道德,属灵,或神圣的美,与次要或自然的美一类之辞语。
    关於次要的美,我们须注意以下数事:
    一、人之所以认次要之美为可喜,乃只是由於神所设立的自然律,或由於祂给人类的本能,而并非由於人认识神所立为自然律的基础或准则。这一个道理可以由两件事表明出来。
    (一)按照这自然律,神使具有次要之美的事物令人愉快的基础,就是事物在度量,形式等等上互相配合融洽。但是那得着这种美感的人,多不曾想到,甚至盲然不知,按照自然律,美的基础是在事物之配合融洽。例如,一个人虽可因一曲中音调之和谐而感到愉快,然而他却不知道那按自然律足以使它和谐的配合。他不知各音符之震动,是彼此协调的,某一音符的一次震动等於同音符高第八音的两次震动,而其一音符的两次震动,等於高第五音之音符的三次震动,如此类推。也许他甚至不知道空气中有震动,或听觉神经上有相等的震动。照样,一个人可以感到他人的面容均匀美丽可爱,却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次要的美是别於由精神上之和谐所生的首要属灵的美。后者之所以令有美德的人愉快,是因为它使人看见和谐的本身。
    (二)神之所以设立这种定律,使不同事物在形式分量等等上所有自然互相的融洽,令人感到美丽愉快,似乎是强调自然的融洽与原美所有心灵上的融洽二者之间所有类似之处。但是人感到事物之美,并非是因他想到或看到这种类似之处,乃是因神所定的自然律或所给的本能,使他一看到这种次要之美,便感到快乐。
    二、这种次要的美,若见之於较重大的事物上,就较之在微小的事物上,更能动人。例如人面貌之俊美,较之花的美丽,更能动人。太阳系之美,较之一树的整齐均衡,更能动人。而教堂或宫殿之美,亦较供小孩玩耍之模型,更能动人。
    三、为了使事物有这种次要之美,它们不只要整齐融洽,而且要彼此联系。例如,彼此相似的柱石,错杂陈列,并不成其为美,或至少是不如安置在一座建筑物中相似之柱石一样美。同样,我们若看见不相似不相符的东西分开陈列,互不相关,不会使我们起杂乱之感,像彼此有关东西杂乱陈列在一处所引起的一样。它们之关系愈密,联系愈紧,它们之不融洽所产生的丑陋,也就越令人讨厌。
    四、这种在於整齐融洽的次要的美,不但是存在於有形体的事物中,也显而易见地可能存在於无形体的事物中,而且一旦如此发生,就可能使凡对整齐融洽有美感的人,感到愉快,与看见有形体者之美一样。若整齐融洽能动人之美感,那么,只要人对无形体之物,像对有形体之物一样,有识别美的能力,为何在前者中的配合融洽,不能像在后者中一样动人之美感呢?属灵的事,既比属外表的事更为重要,岂不更能动人之美感么?
    这不但是可合理地假定着,而且是有无数的明证。在人群社会中,除仁爱之外,尚有一种秩序的美,即属於次要的一种美。例如社会的各分子,照各人不同的才能,各有各的职守与岗位,各人守其职位,经营其事工;这种社会中秩序井然之美,无异於一座大厦整齐之美,柱石各称其位,壁柱各得其所,方形大理石铺於堂阶,而嵌板,分壁和檐板等等各有安置。正如一座建筑物中,或一部复杂机器的各部分,在一个共同的计划中所有的融洽,乃是因其整齐而表明一种次要的美;照理,在所谓智慧中也有同样的美,这美是在於思想,观念,和意志永远一个共同目的之一致趋向;这是与那目的之善(即有用和慈惠的)有别的。
    有一种称为公道美德之美,它在在於彼此相关者在性质,样式和分寸上相融洽,因而是与有形物中整齐融洽之美相同。凡彼此相关者都有一种自然的融洽,适应与和谐。凡对人故意行恶的,若从对方或从执行法律保障人权者得到相当的报应,那就是应当的了。人情事理的常法,乃是凡存心反对社会者,那社会或其统治者也存心反对他;如是他所受的报应,是与他所存恶意的反对相等。照样,自然的法则就是,凡爱人者,也就得到爱的报酬;凡存心增进别人益处者,他自己的益处也必为别人所增进;因为在感激之心中,存有一种公道。
    实在说来,凡加於我们的职责,仔细思量起来,大都是有公道的性质。物与物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融洽;施爱之间,有一种相互的适应;举措和情势之间,有一种相应之处;同性相连之事物,有一种平等和均衡。诸般职责:例如父母,儿女,夫妻,君臣,朋友和乡邻之间的职责;对创造,保存并赐福我们之神的各种职责;以及凡神所加於我们,和我们因基督的缘故所应履行的职责,也都是如此。
    这种次要的美,似乎就是渥勒斯敦(Wollaston)先生心中所想到的,因他以一切美德在於倾向,意志,行为,与真理相融洽。他所想到的,似乎是各种美德和职责中的公道。这公道是在於一人对另一人所表示的情感,所发挥的行动,是照着那人的本质,也照着他所施的;而这种情感和行动与对象的相符,正如一个命题和其内容的相符一样。
    但在真美德中,在一切善良的情感和行动中,另有一种美,高於各事物相似相符而有的美;那就是心与众生,或心与众生之主宰神的合一,这合一在那些美德中表现出来,也就是那些美德的原因。对众生,或对存在本身感到爱,是与异中之同完全有别的一回事,且是一种更高超的美。
    一个人一旦对众生发爱心,他於发挥此爱心时,就自然会趋於公道和均衡。谁爱存在,谁就自必照个人所有存在和美德二者的分量爱个人,而那二者既是人的尊贵所在,所以这就是按人的尊贵爱人。这样待人,乃是原来的公道,也是其他附属的公道的产生者。所以,人对众生一旦有爱,他在对象上所见到存在和美德的分量,也许是规定了他所抱之爱的分量,但绝不是那爱的原因或基础。必先有爱心存在,然后才能有仁爱的相当分量。正如必先有物体之间的互相吸引力,然后才能有与各物体之分量相称的吸引。
    这就表明,公道的情感和行动,都含着一种与其整齐是有分别的高尚之美,足以引起真有美德之人的喜乐,那就是其间对众生的仁爱。此外,公道是和神的旨意与命令融洽,也趋於表彰神的荣耀,并促进万有的幸福等等与博爱相称的效果,因而就显为美,并引起有美德之人的喜悦。公道之所以令仁人君子愉快,主要的原因乃在於此。固然,公道中之整齐融洽令仁人君子愉快,因其有益处大众;然而那并不足以证明,它除与仁爱相融洽以外,就没有其他的美存乎其中了。正如自然界外表的整齐与秩序,固令仁爱之喜悦,因其有益处大众;然而那并不足以证明,外表的整齐和谐,除对大众有益且令仁爱之心喜悦以外,没有其他的美存乎其中了。
    五、根据以上论这次要的美所说的,可见那使人赞同并喜好这种美的意向,就其本身而言,并没有真美德之性质,而且是与那对真美德之欣赏完全不同的。因为前面已表明,这种美,不问是存在於有形或无形的事物中,都与真美德之美完全迥异。所以欣赏这种美,与欣赏真美德,是完全不同的事。谁敢说,人欣赏好音乐,正方形,或等边三角形之美,即是等於真有圣洁或仁德之心呢!即使人欣赏这些东西的,不过是它们所含有的整齐和谐。使人对精神上事物的整齐和谐表示赞同和喜悦,也并不需要什么更高尚的能力。爱真美德,才是好的,因为那就表明一个人的心赞同美德。但是一颗心喜悦那与美德迥异的东西,这并不足以证明这颗心是好的。
    物质的东西和灵性的事既有多少相似之处(其实前者不过是后者之影子而已),所以物质外表之美,与精神上道德之美,诚然也有一些相似之处;然而,正如我们所曾提到的,人之所以欣赏物质的美,并不是因为看到了这种相似之处。理性和经验都证明,人爱好物质的美,并不是由於善良的心,而且是与美德无关的。否则,人愈有美德,就愈喜爱方形,立体,等边的多边形,以及建筑物的整齐,和刺绣品花纹之美,以至於最圣洁的人物最喜爱这种美,而极恶下流的人,几乎完全不喜爱它了。事实显明,人喜爱这些东西,并不依赖博爱之心,或依赖对任何生存的任何爱心,正如人爱蜜的甜味,或玫瑰的芳香一样。有些道德家误以为人爱好无形之物的这种次要之美,乃是自然种植在世人心中真美德的本质。


信仰的深情 正文 三、论次要的美- 信仰的深情 正文 结 论- 信仰的深情 正文 最后的结论- . 信仰的深情 正文 五、论良心及道德感- 信仰的深情: 正文 生  平 信仰的深情: 正文 三、许多流畅炽烈的谈吐也不是证据- 信仰的深情: 正文 五、《圣经》的经文- 信仰的深情 正文 四、《圣经》强调感情- 信仰的深情 正文 五、爱是感情之首- 信仰的深情: 正文 十、心刚硬是原罪- 信仰的深情 正文 六、论某些类乎美德的本能- 信仰的深情 正文 九、论神的道德统治,来世,与灵魂不灭- 信仰的深情:正文 三、宗教事物仅仅在这种程度上支配我们:它们能影响我们- . 信仰的深情 :正文 七、主耶稣基督有最温柔体贴、最深情的胸襟- .. 信仰的深情 正文 第四部分 论自由意志 第一章 论本文中所采用名辞的含义- 信仰的深情 正文 第三章 论真美德的性质 一、阐明真美德之精华所在- 信仰的深情 正文 七、论人误认这些非真美德为真美德的原因- 信仰的深情 正文 三、恩典感情的重要基础是圣洁事物先验的至善至美和可爱的本质- 恩典福音书... 信仰的深情: 正文 六、神圣的感情是《圣经》圣徒的特征- 信仰的深情 正文 二、肉体的感情不是真正感情的证明- 信仰的深情 正文 十、口头赞美不是真正的宗教感情的证明- 信仰的深情 正文 十一、自我信任不是真正的宗教感情的证明- 信仰的深情 正文 十二、外在的证据不足以证明真正的宗教感情-书库 - . 信仰的深情 正文 二、真正的宗教感情是神圣地被给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