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人与谋事——学校管理浅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15:00

谋 人 与 谋 事

——学校管理浅探

西充县晋城中学  何万华

人是很深奥的,有复杂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多样化的需求、千差万别的个性特长,管理是做人的工作,做一群人的工作,所以管理从实践到理论奥妙无穷、博大精深。大到一个国家、一个行业,小至一个单位、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家庭其兴衰成败往往在于管理,有道是成也管理,败也管理,足见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人们对管理的研究深入而广泛,已有很多智者之言,名家之论。很多管理书籍中指出,管理的要素有人、财、物、事、时、空、信息等。从要素的完备性考虑,认为有上述“七因素”也无不可,但仔细分析上述“七因素”不难发现它们不是并列关系,把它们放在一起只强调了其完备性,不能突出主要因素,突显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弊多利少,特别是对刚走上管理岗位的领导指导作用不大。我认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有二:一人,二事。其它各因素都是为人所用,成事之保障。只要人心顺,用人得当,事有序,保障有力,就能实现管理目标。所以管理者,特别是主要决策者重在谋人、谋事。本文主要以学校管理为例,从学校主要管理者——校长的角度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章  谋 人

成功的管理者重在用人,但略加思考不难发现“用人”不能表述对“人”这一管理要素的全面理解和把握。管理者对“人”总是先谋后用,边谋边用,谋难用易,重在于谋。谋人,不是算计人,靠算计来管理只能逞一时之快,不会取得管理的长效和成功。科学的、智慧的谋人就是要做好聚心、导性、知人、育能等四个方面工作。聚心——凝聚人心,做到人心所向;导性——抑恶扬善、引导人性,使团队思想纯洁,关系和谐;知人——了解人的思想、需求、能力、性格特长,做到知人善任;育能——加强业务培训,提升队伍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于学校其核心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在管理中把谋人作为第一要务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任何管理者都是社会大环节的一个节点,都有上级管理者(中央一级除外)、同级的管理团队(班子成员),被管理的部下,分别用上、中、下表示三个群体。由于这三个群体的职能职责、人员组成各有其特点,所以谋上、谋中、谋下有不同的目的,要遵循不同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方法。谋人的理想境界是:上级关注、关爱、信任、认可;班子成员和谐一心、有战斗力、能同担风雨、共享荣辱;教职员工愿为其用,乐其所用,胜其所用。

一、谋上

谋上,就是谋求上级认可我们的奋斗目标,了解我们的信心、决心和努力,理解我们遇到的困难,得到领导对团队的关注、关爱,争取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的投入。谋上对团队有很强的激励鼓舞作用,能增强中下两个群体对校长的信心,对奋斗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谋上与钻营是否有区别,主要看其目的和手段,如果目的是为了工作、为了学校的发展,手段合法合理合情,能放到阳光下,就是正当的。也许,谋上有投机取巧之嫌,在管理学书籍中都没有明确提到,但我的理解是,“投机”是抓住机遇,“取巧”是用巧力,其目的是实现管理目标,同时也可以使上下级关系更融洽、更和谐,有何不可呢?

利用定期工作汇报、领导视导检查时有所择重的汇报和展示、口头或书面专题报告、及时上传工作总结报表等方式加强与上级领导的交流与沟通是谋上的主要方法。以尊重和服从为基本原则,深刻理解上级意图,工作上主动为领导分忧解难,不给上级添乱,创造性开展工作,按时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让上级认可你的工作是谋上的主要策略。不谋工作只谋私利,有事该报不报,无事瞎跑,汇报不实事求是,欺上瞒下,夸大困难和成绩是大忌,谋上必须摆正位置,不要玩小聪明和耍伎俩,一经识破,你就一文不值。

二、谋中

谋中,谋求班子成员的和谐配合,增强班子战斗力。任何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其管理层都是一个团队,通常称为班子。管理的决策和执行靠班子成员的整体配合,决策正确、执行有力才能有效实施管理。班子成员的团结和谐影响学校的凝聚力,其素质、能力、作风制约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所以谋中是谋人的一个重要层面,是管理成败的关键环节,校长必须重视和做好。

谋中,要坚守一个理想,覆行两大职能,坚持“三正”原则,用好“四有”策略。坚守一个理想是指校长通过与班子的交流、沟通、研究,建立共同的治学办校理想,并为之奋斗。覆行两大职能是指校长要带领班子成员正确决策,有力执行。坚持“三正”原则是指校长在工作中要做到“三正”:树正气、做正事、操正步。“四有”是指校长与班子成员相处要坚持有法、有理、有情、有度。

一、坚守一个理想。校长使班子成员与自己有共同的办学治校理想是实现班子成员有凝聚力、战斗力、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的关键。校长通过班子成员的选拔、培训、研讨、交流沟通和行政等手段整合班子成员的人生理想、学校发展目标、办学思路,把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与班子成员人生价值的体现和个人理想的追求过程相统一,以此实现班子成员与自己有共同的办学治校理想。只有建立共同的理想,才能坚守理想;只有坚守理想,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遇到困难才能百折不挠。唐僧所率领的取经团队之所以能克服千难万险取到真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理想的坚守。

二、覆行两大职能。作为学校管理班子其职能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决策,二是执行。决策正确,执行有力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必要条件。校长“谋中”首先要使班子成员明确这两大职能,力求使班子成员覆好职,尽好责。决策可以分为个体决策,集体决策。校长是重要的、主要的决策者,要善于将自己的意图转化为班子的共识,在重大问题上不能搞独裁,实行集体决策。独载的短期效应似乎是权威,其长期效应必然是凝聚力的降低,是孤立。对于较小的问题个体决策也是常有的,个体决策要避免随意性,一定要以目标为导向,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决策的正确来源于对现状的深刻了解,对走势的准确把握,以智慧、能力和责任感为保障。正确的决策还必须靠有力的执行才能发挥其效力。决策难,执行也不易,没有有力的执行,再正确的决策都不能转化为现实。校长的主要职责是决策,但不能置身于执行过程之外,还应该是各方力量的协调者、执行的指导者、促进者、检查评价者。执行力体现在效度、效率、效力三个方面。效度指执行过程和结果对决策实现程度,是全部实现了决策,还是部分实现了决策。效率是评价实现决策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指标,耗费的时间和各类资源越少,效率就越高。效力是指在执行过程中排除各种阻力和障碍的能力。任何决策的执行过程都会遇到各种障碍和阻力,排除障碍和阻力的能力越强,执行的效力就越强。执行效度好、效率高、效力强,则执行力就强。班子执行力强是班子能力、素质、作风的体现和检验。校长要经常性反思、总结,不断提高管理团队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三、坚持“三正”原则。一提到树正气可能有人认为这又是在讲大话、套话、空话,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认识。人的思想行为受国家政策法律和单位规章制度的规范制约,但法律和制度是人的行为的最低要求,很多不违法不违规的言行与团队的奋斗目标和步调仍然是不合拍的,对这类言行,只有通过舆论来规范和制约。树立正气就是要使群体中每一员知道和理解我们张扬什么,鄙视什么;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通过宣传、宣讲、褒扬、树立正反典型等手段使上述立场、观点、理念成为班子全体成员和教职工的共识,这样的共识在学校形成的一种氛围就是正气。正气是全天候高悬于歪风邪气头顶的利剑,正气是歪风邪气无形的枷锁和监狱,用好它,歪风止,邪气绝。树正气对包括班子成员在内的全体教职工都是重要的,并且一定要在全体教职工中树正气,之所以作为谋中的原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全体员工中树正气,首先要在班子中树正气。二是对班子成员用制度处罚比对普通员工用制度处罚的负作用要大得多,所以,校长要力求使班子成员的不良思想扼杀于正气的利剑之下,不让它外显为言行,受制度处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虽说也坚持了制度,但对管理将会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有远见、有智慧的管理者才能深刻理解这一点,娴熟有效地树正气。

提到做正事,不少校长的第一个念头是:难道校长和班子有不做正事,不务正业的吗?回答非常肯定,有!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场所,主业是教育教学。建章立制是为了教育教学,发展硬件是为了教育教学,强化后勤保障也是为了教育教学。校长、行政班子的主要关注点、着力点应该是教育教学,准确地说应该是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它的一切都是为其提供保障。如果因为“其它”事务疏于或没有时间顾及教育教学那一定是本末倒置。辩证地讲,如果教育教学质量已为学生、家长、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不认可,学校就失去存在的价值,生存的空间,其它一切都没有保障。

现实情况是,有一部分校长,把自己当成了学校的攻关使节,后勤管理者,认为教学有分管领导负责就行了,攻关和后勤方面的很多事情离不开自己,整天忙于应酬,在教学管理第一现场难以见到,教师们难以见到。三五千人的学校如此,三五百人的学校也如此,给人的感觉是团长、营长在指挥部里指挥,连长、排长也在指挥部里叫战士们“给我冲!”,很不正常。要知道,学校每项工作都有班子成员分管,但校长对各项工作的管理与分管领导的管理从强度到内涵都是不同的,如其不然,每所学校都有分管领导,十所学校只设一位校长岂不更省事?也有一些学校把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当成是管理的目标,围绕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甚少。虽然质量的提高靠正常秩序来保障,但秩序的正常不等于教育教学的高质量。确实存在这样一些学校,秩序似乎正常,但教育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原因何在?校长没有做正事!“正常”只是表面现象,学校管理层没有认真研究过,最终没有抓住影响质量的牛鼻子!

上述情况的出现与目前社会大气候、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有关,但不能否定的是与学校管理也有关,校长要负主要责任。这种现象任其存在和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一定要滑坡,学校一定要走向衰败。没有哪所学校天然该兴,哪所学校必然会衰,就看怎样管理,伴随校长的更迭学校出现的兴衰起落就是证明。有道是:“有一位好校长,就意味着有一所好学校”,所以校长及其率领的班子一定要做正事,做好正事。

树正气、做正事是走正道,走正道还须操正步才行。操正步于人,别人也才操正步于你。校长谋上、谋中、谋下都要操正步,之所以把它作为谋中的原则是因为班子成员最了解校长的“操法”,最有判断能力,最易受到不良“操法”的影响,他们也学到不良“操法”其危害很大,让校长难受。

操正步要求校长自身要光明正大、心胸开阔,与人相处要有大仁大义的胸襟,处理事务要站在大局大理的立场,不要用小恩小惠的招数,不能在高处近视。例如:当受到上级对学校某部分工作的批评后,把这种批评客观准确地传达,面向教职工深刻反思、真诚检讨本校的工作,化批评为力量,在行动上改进,这是操正步。如果,歪曲这种批评,在教职工面前发一通上级领导的牢骚,想以此激发教职工的“同仇敌概”,增强凝聚力,这就不是操正步。殊不知过不多久,你的部下也来一套,你的感觉如何?难道只允许你这样对人,不允许你的部下这样对你吗?

操正步要求校长坦荡无私、平等待人。不要好事自己一个人做完,利益自己一个人占尽。与班子成员相处,要常作换位思考,沟通交流,了解班子成员思想和需求,正确的思想要肯定,合理的要求要满足。不正确的思想要引导,不合理的要求不能一味迁就。不要今天私下满足这位一个不合理要求,求得一人一时的满意,明天又私下满足另一位的不合理要求,又求得一人一时的满意,自以为平衡了,处理得高明,实际上暗藏危机,终究要爆发。凡是不能在阳光下展示的小恩小惠,小巧腾挪的功夫和手段,都不是操正步,注定要失败。因为,校长不是卖打药的,时间一长,这种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是要露馅的,一经露馅,就会事与愿违。

四、用好“四有”策略。在谋求班子成员的团结配合时还要用到有法、有理、有情、有度四大策略。有法,指校长要依法行事。法,既包含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也包含学校规章制度,本文主要是指学校规章制度。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的威信是一种管理资源,但对学校的管理不能只靠个人威信,要通过法——一套科学完备的规章制度来建立和维持。法,既表明学校的立场和主张,又使管理行为有章可循。只有规章制度规范完备,遇事班子成员才不至于妄加猜度或自作主张,学校才能实现自动化运转,校长的电话才不至于成热线,管理才没有随意性。校长一定要带头守法,一定不要让自己凌驾于学校规章制度之上(仅管是自己主持制定的)。理,道理,事理,是为人处世特别通行证。有理,指在管理的全过程中,校长其言、其行、其决策一定要有理。有理,说来容易,但要处处做到是不容易的。不同的利益关系、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对象对“理”的理解和需求是有很大差异的,校长要善于多角度审时、审事、审理,理直气才壮,理屈辞就穷。但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有过即失理,一当发现,要主动及时认错并改正。如果处理得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果出现无理仍坚持的情况,班子成员和教职工会从人品、能力角度重新评价你,你会失去人心,失去威信。有情,要求校长在管理中,眼中要看到人,心中要装着人,平等真诚待人。情,人的精神感受,它能突破理、法的约束,对管理来讲是一把双刃剑。情,说虚也虚,说实也实,激得好,士为知己者死;激不好,鱼死网破。任何管理者不能在情上投机取巧,因为只有通过平等、尊重、真诚、沟通、理解才能拉近心的距离,只有真情才能激出真情。有度,指在管理中对法、理、情的坚守要把握好火候、分寸。度,程度,是量的多少,量变会引起质变,不足和过度都不会收到好效果。偿罚有度,不然宽严皆误;得理也饶人,据理有度;情感距离有度,过远过粘皆误;重视骨干与关爱整体也要有度,不然会人为地造成群体对立……度的把握有玄机,有技巧,有艺术,一个成熟的管理者与不成熟的管理者其区别是很大的。

三、谋下

谋下,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和利用其潜力以实现管理目标。由于“下”所对应的群体是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的最基础群体,人数众多,凝聚其心是关键,引导人性、发展能力是重要策略,完成任务是目标。

人心有向背之分。有道是:人心齐,泰山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成败,决定管理的成功与否。在学校管理中,用什么来凝聚人心呢?我的思考是:以共同的理想凝聚人心,以事业凝聚人心,以共同的利益凝聚人心,以人文关怀凝聚人心,以领导者的综合魅力凝聚人心。

理想是人生的追求,它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驱动力。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经过那么多艰难困苦,没有报酬,有很多人为此还掉了脑袋,都不动摇不散伙,最终取得了革命事业的成功,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有共同的理想。理想凝聚人心是团队凝聚力的最高境界,校长们要努力用理想凝聚人心,对全员不行,对其中的骨干、骨干中的骨干应该行,这部分人越多,校长的底气就越足。

校长们要理直气壮地宣扬:世界上没有最幸福的事业,每种事业中都有最幸福人,幸福在于对事业的热爱和永恒的追求中。每位教师一当他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无论从国家需要、事业发展的大道理讲,还是从个人生活、前途的小道理讲,只有热爱这个事业,才是唯一正确明智的选择。永远不能离开这个事业,永远不喜爱这个事业的人是最可悲、最可怜、最痛苦的,也是最不智的。理直气壮地把这样的道理讲深讲透,求得大家发自心底的爱岗敬业,以此实现用事业凝聚人心。

学校管理者还要让全体教职工明白事业的发展、学校的兴旺与每位教职工的利益休戚与共,教职工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工作生活的条件和心境都与学校兴衰紧密相联。校长要站在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高度,处理好事业发展,学校发展,教职工福利待遇的改善之间的关系,让每一位教职员工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喜悦,以共同的利益凝聚人心。

在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关心教职工,依靠教职工,让教职工享有合法权利,在管理中力求做到情理法相融。“谋下”的“下”,只是从管理角度区分的上位与下位,并不代表人格的尊卑,地位的高下。校长应该把对教职工的关心作为发自心底的需要,而不仅仅作为一种策略,对教职工的关心应该是全方位的,既要关心其工作,也要关心其生活,还要关注其家庭。只关心教职工八小时工作的校长一定不会取得很大成功。校长是教师中产生,按现行干部管理体制,绝大多数最终也要回归教师行列,所以无论从角色定位还是从工作策略考虑,从内在的思想意识到外显的言行,都应该平等对待教职工,只有平等才可能有尊重,只有受到尊重和关心才可能以心相向,实现以人文关怀凝聚人心。

让我们从多角度探讨综合魅力凝聚人心。在很多书籍资料中都讲人格魅力凝聚人心,但我认为,用综合魅力更为全面准确。综合魅力既包括人格魅力,还包括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所形成的人际魅力。人格魅力主要是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任何人都不愿与品质低劣的人为伍,更不用说受其领导。很多书籍资料中有深刻的论述,绝大多数校长已深知这一点,不再赘述。我想说明的是,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职工对校长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人格以方面外,还有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知识面和兴趣爱好等方面。虽然教育教学能力强的人未必能管好一所学校,但教育教学能力低下的人也很难当好校长,首先大家不服你,你就显得先天不足。你不能有效行使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指导职能,你不能以身示范,你提的要求常常在“你来哇!”“你还不如我”的讥讽声中显得苍白无力。你不能说,“老师们,我虽然书教得不好,大家只要服从管理,我一定能把学校管好。”管理能力是管理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教职工才放心,才会从心底信服,才觉得跟着你干有奔头,才有凝聚力。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的人总是被人敬重和佩服的,校长具有这样的品质也有助于凝聚力的增强。校长不能有不良嗜好,不要过度沉迷于玩,玩物丧志,失缺主流,为大家所不耻,这样会极大地抵减你的凝聚力。所以教师在争取当校长前要苦练内功,当了校长后仍然不忘勤练内功,只有具有较强的综合魅力,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

人性有善恶之别。善恶同体,有善无恶者无,大恶无善者稀。善大于恶者善,恶大于善者恶,此消彼长,相克相生,属善属恶,因时而变,因事而易,重在于导。以上是人性的基本特点。善者,人心易凝聚,团队更和谐,行动易统一;恶者,人心难以凝聚,团队难和谐,步调难一致。所以,校长要认识到引导人性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引导人性的主要方法是讲政治、树正气、明奖惩、树立榜样,以身示范。对此,前面“谋中”部分已有论述,不再重复。

谋人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发展人能。学校采取多种有效可行的方式对教职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是学校管理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尤其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培训和提高至关重要。失缺这一环节,谋人的境界也不高。管理再到位,人心凝聚的再紧,保障再有力,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低下,学校的办学质量也不可能有多高。所以校长们要非常重视,舍得投入,做好教师的业务培训。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丝毫不比建设一栋大楼的价值小,知名的学校靠大师支撑,不是靠大楼支撑。共产党还在被称为“共匪”之时,主要领导人的见识与一般的匪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就开办了陕甘宁边区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鲁迅文学艺术学院、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陕北公学等几十所大学用于培养干部,真不愧是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校长们可以学一学,培养教师,发展其专业水平,以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理想。培养教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可行最有效的是深化校本教研,广泛开展教育科研。

一位校长及其班子能很好地凝聚人心、引导人性、发展人能、知人善任,就算过好了管理的第一大关——谋人关。

第二章  谋 事

在管理中谋好人是要害,做好事才是目的。做事是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作为校长,重在谋事。谋事有九大要务,分别是:明目标、谋人事、建制度、重大场、急急所、精顺序、强保障、勤检查、细总结。

一、明目标

明确奋斗目标是谋事的第一要务。确立恰当的目标是实施管理的起点,是管理者智慧的表现,这一道理非常浅显,似乎多说一句说就有“无话找话”,说“正确而无用”的话之嫌,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问一问校长,你的教育理想是什么?你校发展的长远目标是什么?中期目标是什么?近期目标是什么?关键是——确立这样的目标的根据是什么?可行性如何?能准确清晰地回答的人占多大比例,难以判断。目标不明的人是懵的,目标不明的管理是随意的,目标不当是实现不了的或实现了也没多大意义。

学校管理的追求就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学校发展目标可以从多种角度划分。从目标内容角度可以分为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学校硬件、管理软件等方面。从时间角度可以分为学校远期、中期、近期发展规划和每年、每学期的工作目标。本文不对目标进行全方位探讨,在较为详细探讨学校教育教学目标——教育理想后,对学校远期、中期、近期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目标作一简要说明。

制定任何目标之前首先要对学校进行准确定位,了解学校生存发展环境,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形势,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政策法规。如果不做到上述要求,你确立的目标是没有依据的,肯定是不恰当的,不正确的,你的管理是注定要失败的,甚至会出现劳民伤财的结果。

学校发展目标的内涵是丰富的,如前所述它包括硬件方面的、软件方面的,学生方面的、教师方面的,但核心内容应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是学校职能所决定的。学校通过各种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就是学校的教育理想,也应该是校长的教育理想。有不少学校,这样规划那样发展目标一大堆,其中只有规模要发展成多大,硬件发展成什么样,管理要达到一流等等,就是没有教育理想(教育质量达到全省、全市、全县多少名,这不是教育理想)。谈到理想,可能有人认为这又是在谈虚、务虚,这一观点是极为错误的。教育理想对校长、学校的一切行为具有最为深刻、广泛、持久的影响。没有教育理想的校长是境界不高的校长,没有教育理想的学校是办不出水平和特色的,只有具有先进而可行的教育理想的校长才能造就一所成功的学校,这样的校长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校长。

说“教育理想是指一所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可能有人会说,这一问题太简单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中不是有现成的答案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答案并不错,它是大政方针,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守。问题在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类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南充高中、西充中学在,义兴中学、双凤中学也在,各类初中、小学也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我们对教育理想的理解只停留在上述层面是不够的,有必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定位和构想,把它具体化、可操作化,这样的教育理想对学校管理才有指导意义。

教育理想的确立首先受校长的教育理念、水平和责任心的影响,当然也受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评价导向、行政管理的制约。对于学校和校长,社会大环境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且各校所处情况不同,我们不必苛求,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增强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的责任感确立正确的教育理想。

在教育理想的确立中,目前存在的常见问题有三:一是教育理想不明确。有相当一部分校长,不明确他的努力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对这一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深入系统的思考,或者说思考后没有找到答案。这类校长也可以按部就班地把各项工作做得很实,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但学校办学无魂,办不出特色,提不高品位,更为严重的是一部分学生在这样的学校不能实现良好的成长!这样的校长最多只能算是一名熟练的管理者,永远不能成为教育家。二是教育理想摇摆不定。这类校长有一共同的特点:对学校发展方向做过较为深入思考,也提出过“高远”目标。但由于没有始终如一的教育理想为主线,造成思想和行动的摇摆不定,一阵子提出把学校打造成rr名校,一阵子又提出rr一流,再过一阵子又提出一个新花样。我们并不反对学校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阶段性奋斗目标,激励性的口号,重要的是校长们要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实现硬件一流、管理一流,是手段,不是目标,实现教育理想才是目标,切记不要把目标与手段易位。即使学校已经成为rr名校,学校硬件、管理已达一流,校长仍然要继续追求教育理想,因为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没有这样的认识就会出现教育的“近视”,就可能出现盲目的沾沾自喜。三是教育理想太功利化。学校把争取各类排名名次,获得什么奖励作为奋斗目标,这是功利思想太重的表现。

还有必要强调的是学校发展目标中还应该有关于教职工,特别是教师发展的目标。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学生的发展,但也应包含教职工的发展——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和专业水平的发展,这既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也是实现教育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每所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可行的远期、中期、近期发展规划(简称“三期规划”)。这类目标应该具体、有一定的前瞻性,应该包含教育教学的、硬件的、软件的多方面内容,并且体现阶段性。制定这类目标一定要有充分的政策依据和实践依据,确保其可行性,如其不然会对学校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出现劳民伤财的结果。

每年、每学期的工作目标是更为具体的目标,它是实现“三期规划”的基础,所以要细致制定,周密安排,力求实现。

二、谋人事

谋事,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事务的分割与组合,人与事的结合。由于工作量的大小或其它特殊要求,经常出现多人做一事或一人做多事,这就产生了事务的分割与组合问题。科学有序的事务分割与组合不仅对工作效率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和管理目标的实现。事务的分割与组合既受工作性质的影响,也受学校规模影响,同时还受员工特长、素质的影响。事务的分割与组合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作不能断档,出现有些事务无人做。二是不能过度重叠,过度重叠不仅容易引发矛盾,时间长了,重叠部分事务无人负责,无人做。三是在优先考虑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和责权利的平衡。四是根据本校教职员工实际,能找到恰当的从业人员。事务的分割与组合因校因时而易,在一所学校是好的分割组合,在另一所学校可能行不通;过去可行,现在就不适应,所以管理者要研究实际情况,敢于创新学校运转机制。

事务分割与组合后要确定谁来从事这项工作,即寻求人与事的对应关系。这要求校长对本校教职工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工作性质特点和目标有清晰的思路,能用人所长,避人所短。用人不当,麻烦不断,管理目标难以实现。在人事的安排中一方面要避免频繁换动,另一方面也不要千古不变,其中有很多策略的应用与度的把握要靠校长长期修炼才能架轻就熟,应用自如。谋人事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家非常敏感,做不好就会引发矛盾,工作难以开展,所以管理者要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科学分割组合事务,用好策略,知人善任。

三、建制度

现代学校管理中,只有口头的要求不行,还必须有成文的制度。科学完备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是实现学校有序、高效运转的前提和保障。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按功能特点可以分为目标系列、职责系列、各类管理系列、考核系列、奖惩系列,按管理部门类别可以分为公共系列、政工系列、教务系列、后勤总务系列。

制度的制定要遵循的五个重要原则是合法性、科学性(与总目标的协调性、现实可行性、实践有效性、可操作性)、完备性、规范性、人文性。在以法治校已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这一点也被大多数学校和校长重视和熟悉,对此本文不作过多论述。有必要强调的是,制度不要频繁修改,也不能“一管万年”,任何先进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的增强,其效力会越来越低,所以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更新。目前,我县各级各类学校规章制度的完备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差距甚大。

四、重“大场”、急“急所”

“大场”,“急所”,是围棋术语。大场,意指一招能有很多收获之处,抓到的大场越多,收获就越多。收获比别人多,就取得胜利。急所,是指一招虽没有大的收获,但不及时出招却会带来很大损失的紧急场所。在学校管理中大场、急所是什么呢?大场是教育教学,实际上,这是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等效说法。急所包含安全稳定等方面,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稳定工作影响全局,这没有再讨探的必要。之所以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探讨,是因为当“中心”和“泰山”碰到一起时有些校长就不知所措,再加上上级主管部门的诸多“一票否决”就更加云里雾里了。于是出现“大场”和“急所”易位的现象缕见不鲜。从逻辑上讲,“大场”和“急所”的关系是简单的,抓住了“大场”就取得了管理的成功。没有抓住“大场”就一定要失败。没有抓住“急所”一定不能成功,因为没有抓住“急所”,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事件,造成无法抓住“大场”的结果,当然要失败。但仅仅抓住“急所”失去了大场同样是失败的。

我把“大场”和“急所”放在一起讨论,并且用“重”和“急”来处理“大场”和“急所”是有根据有道理的。重“大场”要求学校管理者的时间、精力,即工作重心要放在教育教学上,“多”才“重”,突出一个“重”字。急“急所”要求对安全隐患,可能诱发矛盾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讲究的是一个“快”字。重与快的区别就不容我们再作讨论了,两者易位就是校长不称职,两者中只要有一种没有抓住就是校长的失职。

五、精顺序

在学校管理中,很多工作开展的先后顺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决策者要深思熟虑,精心策划其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什么事先说后做,什么事先做后说,什么事只做不说,其中很有考究。表面上看,先后只是一个细节,但细节决定成败。凡是到某一时候突然发现“先把那一件事做了,该多好”,就是因为谋事中没有精顺序的结果;很多矛盾的引发也与事务安排顺序有关;有些情况下,恰当的顺序安排,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恰当的安排费时费力费钱,往往给学校带来极大损失。程序的重要性在法律事务中最为明显,所以,国家不仅制定了实体法,还制定了程序法,在法律事务中首先要求程序合法,这是很有道理的。

六、强保障

人要吃饭,马要吃草,劳动需要工具,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条件保障,这一道理是浅显的。保障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人力保障、物力保障、财力保障。目前,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比较,办学条件差距甚大,保障力度差异也是很大的。在谋事中提出此问题是想强调这是谋事的重要环节,务必高度关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方面我们要管好用好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潜力,确保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并且为不断提高质量而努力。一方面我们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大对教育教学的投入,强化保障,另一方面我们也反对唯条件论。抗日战争时期,北京、上海的一些大学迁到重庆与西南交大等十多所大学组成西南联大,教学是在树林里,石凳上,甚至在飞机的轰炸声中进行的,西南联大在抗战四年里培养的大学生有不少成为我国的大科学家,栋梁之材。这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资源求得保障的结果。

人力保障,对学校来讲主要体现在师资保障,其中又可以分为师资数量和师资素质保障。师资质量保障在前面“谋人”部分以培养教师,发展能力为题进行了讨论,这理不再赘述。对于师资数量保障,按现行政策管理体制,各校的自主权是很小的,但各校仍可充分挖掘潜力,保证教育教学正常开展。目前全县的问题不是每周5天小学25节课、中学35节课没人上的问题,是上什么课和上课水平高低的问题。当然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会增大管理的难度,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我们讲质量往往是在同级同类学校中比较,别人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能做到呢?别人能做好,你为什么不能做好呢?

物力保障、财力保障主要在于学校后勤管理,用好每一分钱,管好每一件物,钱物并重,是基本原则。目前,我县很多学校在物力保障、财力保障方面还需大力改进。管好钱物有两重意义,一方面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强化教育教学的保障;另一方面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学校矛盾。不少学校教职工对领导的意见大都在财经管理上,从凝聚人心角度讲也要做好这一块工作。说教学工作是中心,是重头戏,重要的事要化大力气办,并没不意味着后勤工作不重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人的大脑和心脏是人身最重要的器官,没有人会不同意,你看,防弹衣都是护头、护心。但这并不就意味着肝脏、肾脏就不重要,发生病变都可以不管,健康是整体的健康。学校管理中教育教学是中心,各方面工作也必须跟上,“中心”才有保障。

我们注意到的现象是:由于教育理念不同,管理水平不同,责任感的不同,不同校长保障潜力挖掘程度不同,保障方向不同。 “因为要打豆油,所以没有钱买醋。”与“因为要打醋,所以没有钱买豆油。”这两句话从语法上都是通的,不同之处在于把谁放在第一位,谁就有保障。

七、勤检查,细总结

检查、总结是管理的重要职能和环节,“戴明管理环PDCA”中的C是指检查,A是指总结。检查是校长行使管理职能的途径之一,是实施有效管理的有力措施,总结为改善管理提供动力、依据和方向。有的学校把“工作布置+检查=落实”、“工作布置+不检查=0”作为警言,可见检查的重要性。对于检查,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五点:一是检查应有明确的目的;二是对检查中发现的好的和不好的典型问题必须有反馈并且要及时,反馈的场合、方式和对象要恰当;三是校长发号施令不宜向下越级,但检查可以向下越级,必须向下越级检查,可能的情况下,越深入越好;四是检查方式应多样化,但一定频度下的不定期检查效果最佳。五是校长检查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有粗细之分,但覆盖面要广,不要让职工有明显的看重什么,轻视什么之感。

总结是对工作的反思,校长个人应反思,班子成员也应共同反思。通过反思发现优点加以强化,找到不足及时改进,只有这样,管理才能更有效、更高效。总结要深入细致,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不足方面都要找到问题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需要客观、冷静、深刻、全面。总结不能仅仅罗列问题,而且要研究改进之策。最值得借鉴的总结实例之一是张爱萍将军所著《抗美援朝回忆录》中写到的彭德怀元帅率领的总前委对战局的阶段性总结反思。将军们对阶段性战略战术的总结之深、之精、之全面、之有条理、提出解决方案的开拓性令人叫绝,我想这也是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校长们忙、累、压力大。不少校长在岗几年后,头发白了,老得快了,甚至累出病了,这是一种角色意识的体现,责任心的体现,应该受到尊重。但请校长们忙里偷点时间,捋一捋思路,清理一下头绪,看哪些事情该我谋,哪些事情该我做,谋的是否到位,做的是否到位、越位,这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确实有一部分校长谋不深,管不精,累了己,闲了人,越了位,漏了事。校长们要勤学、善学,勤思、善思,做好谋人与谋事这两篇管理的大文章,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