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帮纹身图案大全:4教您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37:59

4教您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唯心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论根源

社会历史根源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没有科学知识,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都无法找到合理的解释,但又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火山爆发、地震找不到合理解释;打雷闪电、洪灾旱灾、做梦——梦见死去的亲人,以为死去的亲人的灵魂回来了,有些原始部落甚至要追究人的责任。 无法理解各类现象——万物有灵;无法理解做梦现象——灵魂不死,进一步走向图腾崇拜,夸大了自然力,神化了精神现象,原始社会的原始宗教泛神论就是唯心论的社会历史根源。

阶级社会根源进入有阶级社会之后,统治阶级进一步夸大了精神的作用,并对原始社会的自发的唯心论观点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唯心论的思想体系。古希腊唯心论者柏拉图:《理想国》认为:理想的国家是金字塔形的,王——神用金子铸造的——品格是智慧; 武士——神用银子铸造的——品格是勇敢;平民——神用铜铁铸造的——品格是忍耐(奴隶不是人,只是会说话的工具);这种国家才是永恒不变的理想国。中国的封建伦理纲常的形成: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的四德到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在经过宋代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

认识论根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的基础上相对独立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有可能通向唯心主义。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实践能力也是有限的,而客观事物是无限发展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

列宁认为“直线性与片面性,死板与僵化,主观主义与主观盲动性”就是唯心论产生的认识论根源。人的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和客观事物发展的无限性提供了唯心论产生的可能性,阶级社会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由于主客观的矛盾永存人类思维中,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性具有长期性,

所以我们既要揭露唯心论的阶级根源,也要分析其认识论根源。列宁认为,唯心论是从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来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植物不可能每一朵花都结果,不结果实的花一样有生命力,只要人类认识这棵大树是活的,就存在产生唯心论的可能性。分析唯心论的认识论根源,正是为了提高避免唯心论产生的自觉性。小学、初中我们学习的数学是常量(这个年龄段只能接受非此即彼),高中、大学我们学习的数学是变量(这个年龄段已能接受亦此亦彼),自然科学本身不研究这个问题,在思维中达到辩证法,必须借助哲学思维才做得到。唯心论的阶级根源说明了其反动性,唯心论的认识论根源说明了其反科学性,两者是不相同的。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思想历程,对世界本质的唯心论看法,显然是错误的,但其中也有价值的东西,要作具体的分析。

3.唯物论发展中的三种基本形态

哲学唯物论的发展,从哲学史看,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对世界本质的唯物论看法,从总体上看基本是正确的,但其中不乏形而上学和不科学的成分。

古代朴素的唯物论从直觉出发在整体上观察把握世界,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一个或几个具体事物。

古希腊: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

中国古代:五行说,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产生万物。特点:朴素性(缺乏理论论证的严密性)、直观性(采用文学比喻的方法)、整体性(把世界理解成有一个总的根源)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论受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影响,这一时期唯物论表现出形而上学性。

对世界本原的观点看:直接采用了自然科学的《原子论》 但把它推向绝对“物质的最后单位,不可入性”。

对物质运动的观点看:机械运动取代了一切运动形式,“人是机器” 具体理论进步了,不再是猜测,而是结合了科学材料。但总体方法退步了,没有了辩证思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世界的本质与规律及运动,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论。

特点:机械性(机械运动取代一切)、形而上学性(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运动、时间、空间……)、不彻底性(历史观的唯心论)、牛顿:伟大的科学家,发现了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 渺小的哲学家,自发的唯物论者,不能从事物内部理解物质运动,(第一推动力),晚年用了整整二十年去寻找第一推动力写了一本《约翰启士录》做了宗教神学的俘虏。

辩证唯物主义阶段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获得了迅速发展,马恩结合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在科学的基础上把唯物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4.唯心论的两种基本形式

唯心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客观唯心论和主观唯心论。

客观唯心论夸大了客体精神,我们在前面分析过的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我国宋明理学中的“理念”和基督教的“上帝”等都是客观唯心论的表现形式。这种客体精神是超越世界和人类的一切之上的精神实体,客观唯心论在社会生活方面表现为宿命论。

主观唯心论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17世纪英国的大主教贝克莱提出“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在我国古代,有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如果是从认识论探讨问题,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他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念发达处,便即是行了”等等,但如果是在本题论上探讨,就是主观唯心论。

在现代社会,主观唯心论表现为唯意志论,比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等等。

辩证法发展中的三个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辩证法阶段。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与朴素的唯物论结合,达到了当时人类认识的最高成果。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第一次遇到的河水不是第二次遇到的河水,因为河水是流动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天的太阳不是明天的太阳,因为太阳是运动的)。中国古代:一切皆流,无物常在。物生有两。“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道教思想)特点:直观性、朴素性、猜测性。

近代唯心辩证法阶段。近代受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辩证法与唯物论相分离,以纯思辩的形式出现,与唯心论结合。主要代表人物黑格尔。这一时期辩证法有重大突破,整个理论体系都由黑格尔建立起来了,包括三大规律、五对范畴,形成了完整的逻辑框架,建立了严密的阐述体系。但被窒息在唯心主义的体系中。

特点:建立在唯心论基础上的思辩、晦涩、枯燥性,脱离实际和社会生活,成为象牙塔的学问。

现代唯物辩证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阶段,辩证法重新与唯物论科学地统一起来,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基本问题与两个对子毛泽东曾经把哲学上的斗争概括为“两个对子”即: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实质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不能单独存在,只能交织在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两大阵营中。

辩证法把世界理解成相互联系无限发展的整体,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把任何事物都理解成一个过程。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

从根本上说,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虽然界限分明,但附属于唯物论和唯心论这两大阵营。辩证法要么与唯物论结合,要么与唯心论结合;形而上学要么与唯心论结合要么与唯物论结合。

如果把哲学史比作色彩斑斓的壁挂,唯物论与唯心论就象粗重的经线贯穿上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就象纬纱交织其中。哲学史上出现过: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朴素统一 ——赫拉克利特唯心论与形而上学溶为一体 ——柏拉图唯物论与形而上学混杂交溶 ——费尔巴哈唯心论与辩证法的同居共处 ——黑格尔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科学统一 ——马克思可见唯物论与唯心论两大阵营主线分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穿插其中,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制约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又深化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不是偶然的。有下面几个原因值得我们重视:当时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及社会矛盾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欧洲形成了良好的理论环境,马恩关注时代动向积极投身于社会运动和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孕育与成熟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传播发展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重要时刻,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

英国: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瓦特蒸汽机与珍妮纺织机)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生产力最发达 的国家。

法国:十九世纪初开始产业革命,经过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推动产业革命,成为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德国: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产业革命,但发展迅速,成为资本主义的后起之秀。

英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已经完成;

法国: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正在完成;

德国:资产阶级产业革命进展迅速。相对应的是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激化。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后8~10年为一周期。1836年,英法爆发经济危机。1847年,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卷入了经济危机。工人大量失业,阶级矛盾剧化,无产阶级陷入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三大工人运动爆发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7年,持12年之久。工人要求参加国家政权的管理,几十万工人参加示威游行,许多地方实行了总罢工。“向资产阶级政权法律的进攻”(恩格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年和1834年两次,工人拿起了武器,提出推翻富人政权,建立真正意义的共和国。矛头直指资产阶级专政。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年,明确提出反对私有制社会,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马克思认为,三大工人运动“意识到了无产阶级的本质”。三大工人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斗争失败表明:无产阶级面对资产阶级的血腥镇压,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斗争经验。没有革命的理论作指导,工人运动就不能成功。我们通常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只能从外部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为什么?创立革命的理论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基本矛盾,还必须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加上对前人思想的批判继承,这些都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地产生。从工人运动看,不是不能产生理论,但更多的是产生机会主义思潮。工人运动处于自发的状态,就只能拉山头搞宗派,产生机会主义的理论。在19世纪中叶的工人运动中,一直到第二国际的产生,在工人运动中自发地产生了几个机会主义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