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旗门下载: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04:34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策略

[日期:2011-06-15]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教育信息化力求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营造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并提供坚强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解决受教育权利的均衡性,让农村甚至于山区的孩子也能享有大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执行终端,有效的教师培训,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我们营造网络化学习环境实现技术与学科融合目标的关键。
  一、管理者理念是前提
  学校教育信息管理层是指校长、主任等管理人员。他们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管理者而言,虽不要求他们成为技能上的行家,但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明确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要求。知道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的方案,而不是领导的政绩策略,更不是谋求利益的手段。这样才能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制度的建设,管理的策略趋于合理,并力求逐渐走向完善。从而在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实践中,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使得教育技术的应用,学科课程的整合,网络环境的打造,适时师资的培训,适当资源库建立更加科学有效。我们在许多地方发现:一些作为领导政绩工程的学校,他们往往忽略长远的发展思路,只注重配置数量和外在包装,对于设备是否配套可用,是否有利发展升级,他们全然不问不管,因为他们的目标是领导检查验收时满意,而顺利地获得依法收费的凭证,于是许多学校信息化设备投入是学校建设的耗资的亮点,是热情看护的饰物,同时也是高额回报的财源。
  二、实践者参与是关键
  学校教育信息化实践者是指直接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师、学生和相关的管理员、技术员等,他们是信息化实施过程的协作群体。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学校信息化环境,是教育资源共享,教学过程互动的平台,参与者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否真情体验到“学有所做,做有所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他们不仅决定着参与现实的积极性,而且影响着参与者发展的自信心。我们采取的策略是:领导重视,努力作好后勤保障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制度,舆论支持;制度促进,大力扶持新生事物发展,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做有所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荣誉的鼓励。疏导监管,采取“任务驱动探究”策略,形成“学有所做,做有所为”教学局面。实践者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互动的促进过程,教育者的爱心能点燃学生探求知识的激情,从而主动与老师协作去完成教学的任务,完成“自我实现,成就体验”的人本发展。
  三、校本培训是基础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层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技术能力,是实现学习者“学有所做,做有所为”的基础环节。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正视青少年犯罪与网络相关的事实,直面学生网络痴迷不返的实情,我们认为对老师的培训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理念,这就是所谓的“技术支撑,理念先行”的策略。只有当我们的管理者,教育者、实施者都能将自身有机地融合技术与课题整合之中,而有效实施对学生的素养教育和学科教学,而不是居高临下,袖手旁观的指挥官,教育信息化的“学有所做,做有所为”的激情感悟时代才会到来。我们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实现对学校教师的培训,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理论对教师理念的转化作用是巨大的,然而毕竟这种方式机会不多,条件受限,因而,我们认为切实有效的办法是:加强校本培训,我校的校本培训早已走出了纯技术的泥潭,而是以“理念驱动技术”的校本长效培训机制,并力求制度化,规范化。将培训与目标 教育实践结合,将培训与学科课程整合沟通,作好记录、改进策略、谋求发展,是我们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需要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配合,重视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信息执行“终端”,教师的理念和能力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所在。纵观纷繁复杂的网络化环境,惊叹于青少年犯罪与网络相关的事实,反思孩子们网恋痴迷不返的忧患,教育信息化的同仁们身感责任重大,且举步维艰。因此,我们已经明确地提出,学校应当掌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并着手教师的校本培训和建立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这样才能真正打造教育信息化的绿色空间,支持孩子们的有效学习与健康发展。


该文章转自[中学生读书]:http://www.fox2008.cn/Article/2008/20081212000000_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