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现代化、特色化发展的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1:57:39
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现代化、特色化发展的探索

单        位: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邮编325000)

姓        名:李智英、赵庆东

内 容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环境、教和学的方式,教育技术是推动教育革命的内在动力。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温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学校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承担了浙江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的现代化、特色化发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正朝着特色化,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进。

关  键   词:信息化  学校现代化  特色化  发展  探索

 

我校是2000年温州市政府作为民办实事中的“育才工程”的一个项目而开始兴建的。2002年,学校一期扩建工程峻工,被列为市政府重点建设的面向21世纪十所现代化名校之一。校园规划占地近160亩,按教学、运动、生活功能分区,布局科学合理,随着办学硬件设施正向一流名校靠近,如何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客观需要,适应温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和学校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新校要提升,发展要强人一步,先人一步,必须抢占信息化的制高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现代教育教学资源,探索信息时代的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改革、学校德育发展的新内容、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我们申请了浙江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的现代化、特色化发展的研究》,并成功立项。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和实践,学校朝着特色化,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培训,形成了一支信息化骨干队伍

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积极组织老师参加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信息教育中心举办的相关信息技术培训,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动态。这三年来,我校参加相关项目培训的教师近90人次。

在此为基础上,立足校本培训,从自愿报名,分层培训开始,进行各种信息技术运用的全员培训,到Inter未来教育培训,达500多人次。从而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之路。即以“教师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教学成功案例为主要内容,以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为主讲,以经过培训的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专长的教师作为助教,利用晚上或双休日,定期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等学习活动的培训模式。信息技术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培养一批热衷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队伍,近年来师生运用信息技术,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频频获奖。

二、科学规划,建成了一流的数字校园网和网站

学校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学校在硬件设施上投资了近六百万元,使教育信息化硬件水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省级现代化信息技术实验学校的水平:

1.校园内部接入了千兆网络,百兆到桌面,做到五个统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标准、统一网络出口、统一域名命名、统一使用IP地址,并配置了3台服务器,集中建设教育管理信息数据库、集中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和行政管理数据的共享;

2.所有班级的教室配备了语音教学录放音机,配齐了包括实物投影仪在内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并接入Internet网络,实现了“班班通”;

3.建成富有个性的数字校园网站(http://www.wz21.com 和http://www.wz21.cn)。

2003年建站以来,经过数次的改版,更新,已初步建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个性化数字校园网站, 具有人性化的后台管理平台,稳定的信息发布体制,凸显了实用性和扩展性,我校数字化校园网包括学校网站功能齐全,教学资源库、家校通互动平台链接、网络教室、在线办公等,内容结构上面涵盖了对外宣传、展示,对内管理、教育教学应用等各个方面。被评为首届温州市校园网站一等奖。

4.从无到有,已建成一间教师多媒体备课室,装备了图像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刻录机、摄像机等设备。另有一间多媒体阶梯教、一间多功能报告厅、两间语音室、一套校园广播系统,一套视频直播系统、一套卫星闭路电视系统,占地近30平方米的机器人实验室和电子阅览室(42座)各一间。目前,我们正积极筹建设数字图书馆和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随e行”系统,以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信息要求。

5.为避免重复投资而造成的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之处,学校鼓励教师自购笔记本电脑用于办公和教学,已有189多位教师购置了高配置名牌笔记本电脑,并在全市教育系统,率先实现所有办公室笔记本电脑的无线上网,有力地推动移动办公和无纸化办公的进程。

三、日积月累,开发出富有个性的智能化资源库

在信息时代,信息是最重要的资源,信息的加工、处理、传播是最重要的工作,作为教育信息化核心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更是成为了信息化进程的重中之重。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我们在软件添置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积累为主,尽量不购买软件,更不购买现成的资源。主要买素材为主,完全按照省教育厅推荐的征订单,每年有计划地征订一些急用或与教学同步的音像资料和教材。几年来,我们积累了各种音像资料和教材,VCD和CD光盘500套,磁带600多套,投影片150多套,综合资源库60套,通过过加工改造,成为可不断利用的资源。

针对目前商业化运作的教育网站所提供的资源,或购买的课程资源所存在的诸如:操作方式很难符合学校教师的习惯,功能看似繁多给教师带来真正实惠的却不多;版权方面的限制,学校没有属于自身的开发技术,功能的变更和修改不能得到及时地处理,一旦教师有新的需求,难以修改等问题。我们依据“新课标”,“以校为本”自主研发,建成了一个富有个性的校本化、智能化、数字化资源平台。(登陆我们的校园网站http://www.wz21.com点击首页最右边的“教学资源”图片,或在地址栏输入http://www.wz21.com/schoollibrarys)。

1.该平台与我校的其他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用户可以在资源管理平台和其他系统之间方便地进行切换和数据共享。所有用户都是集中管理的,用户只须注册一次便能方便地使用其他各套系统,后台的管理也与其它系统紧密结合,管理员不需要进行重复的设置和更改。

2.资源的增加和更新具有及时性和很强校本特色。

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全部来自于本校教师,来自老师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校本特色。资源的更新也具有快速及时的特征,老师们用过整理的资源会在第一时间上传到网上供大家参考交流。

3.具有严格的积分考核系统。

本平台具有严格的积分考核系统,老师们上传和下载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和减少自己的积分,积分与考核严格挂钩,积分还和用户等级与权限直接挂钩,每上传、下载一个资源,通过审核以后,系统都会自动增减积分。为了发挥广大教师贡献自己制作或收集的资源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建设好、利用好平台,学校又出台了《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考核方案》,并把它纳入每学期的考核成绩之中,对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4.立足校本,自主研发

本平台紧密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够完全按照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去设计、完善其功能和操作方式,能及时收集教师的意见并做出最快的修改。经过努力,我校资源库平台现在已收藏了本校教师制作的教育、教学课件几万个,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而拍摄的视频资料新课程展示公开课13节,校本教研公开课10节,及研究性学习、心理辅导、主题班会等专题片几百份。这些资源,对我校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促进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相关部门(处室)的教育信息运用的水平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信息化观念不断更新,有效地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四、自觉运用,形成了教育教学日常管理信息化

我校积极推广和运用信息技术,努力提高各种设备的利用率,形成了教育教学日常管理信息化,促进了教育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开展。

1.远程视频系统的开发利用

网络视频直播会议系统,具有视频直播、远程会议、远程教学等功能。我们还利用教室多媒体小平台,搭建了校园内部的卫星闭路电视系统,配备了视频演播室,不仅能现场直播的各种会议,进行远程教学等,而且还能有效地将多套电视节目,从教室到食堂,每天向师生“供应”两档文化套餐:午间(11:50到12:50)、晚间(17:20—18:00)定期播出四个频道的节目。这一信息量巨大的资源引进了校园,极大的丰富了师生的生活,更有利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进行。

2.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办公

通过对教职员工多次进行关于校园网站运用方面的专门培训,在掌握Internet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我校自主研制了一套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登陆我们的校园网站http://www.wz21.com点击首页最右边的“信息管理”图片,或在地址栏输入http://www.wz21.com/wz21ims),进行网上备课和办公。本平台与“在线办公”,“资源管理平台”,教师网站自动生成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多个异构系统进行无缝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本平台在多个系统间进行切换和共享操作。教师日常办公的一切事务都可利用上传下载,教师坐在家里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日常工作和管理,如查询考勤、工资查询、学籍管理、学校资产管理,上传和搜索教育教学资源,浏览学校和教师个人网站等。利用这个平台,我们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办公费用,还充分发挥了网络“在线办公”便利、快捷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也为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无纸化奠定了基础。

3.校园广播系统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实现数字立体声,从教室到操场再到学生宿舍,都装上了广播,扩大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基本达到了智能化。能进行分区广播、分年级、分班级播放及自动按时间播放,还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控制。如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和考试,日常作息时间指令的设置,每天早自修前播放古诗文或英语阅读等等,有力地促进了数字化校园的文化建设。

4.信息标准化建设

以教育部制定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为依据,专门安排人员,建设和完善学校学籍管理系统数据库工作,每学期都圆满完成新生的基本信息录入和文理分班的调整。我们还以此《标准》为蓝本,正在研制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成长记录袋)。在学生的电子档案中,强调个性化发展,突出个人成长的主体目标设计。建立“个人道德储蓄账户”,落实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时数与情况。建立“问题银行”,记录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做到人人有目标,时时有追求,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五、立足课堂,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质高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通过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表现方式多样、检索信息方便、反馈系统灵活、呈现目标生动的等功能,不仅创造了实时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极大地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手段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

我们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目标定位在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各学科教学的特点,开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课程目标、教学结构、教学评价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新路子。我们利用校园网站的论坛上开辟了“作文天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tel未来教育培训”、“高考答疑”、“中考答疑”等专区,引导师生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教与学,既增进了师生友谊,加强了师生互动,更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校园网站充分发挥了分层递进教学和个别化教育的功能。通过的努力,我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大提高,如今,我校95%的老师已能充分利用教室多媒体小平台进行教学整合,使用率占总课时数的90%以上。一些老师还开始探索专题网站或Webquest等探究式教学的模式。我校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主管部门的各类竞赛和评比获奖人次每年都有大幅度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正朝优质高效的方向迈进。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和参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方面成绩的显著提高,共有近50人次在省、市获奖。其中获省一等奖的有:徐冠健、施志远参加的浙江省首届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比赛,陈思、韩丹等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走进永嘉古村落》,《2004温州市民社会公德状况调查》等。

六、发挥优势,形成了鲜明的网络德育特色

信息时代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德育环境。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与德育进行优势整合,扩大了教育渠道,建立起人性化,互动性好,信息量大的网站,吸引学生参与,网络德育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我校在温州市首届特色学校评比中被评为“网络特色学校”。

1.发挥信息技术与德育整合的优势,上好德育课

把德育课、班会课搬上网络是我校启动网络德育工程的第一步。学校要求全体班主任和部分教师制作德育多媒体课件上课,利用班会课、政治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辅导。同时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调用资源库中的德育课件,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有选择性地、自发地,以网页浏览的方式感受德育内容,并可利用语音、文字进行交流。每学期,进行德育课件评比,每学年将优秀德育课件制成光盘(已有两个专辑,共收集一百多个),在我市教育系统推广,反响很好。

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育人环境

网络也是“双刃剑”,给德育工作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吸收网络文化,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辩别是非的能力正是网络德育的任务之一。

①我们在校园网站上开设“网络德育”、“学生天地”和“卫生与保健”等栏目,向学生介绍心理学知识、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心理测试、心理辅导材料等内容,同时还设置了心理热线,由专职教师在线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与指导教师交流、谈心,来获得帮助。自开办以来,已接待的咨询者达到200多人次。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②我们在校园网上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园地,如网页《教育法规》,向学生介绍了《未成年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等。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法律意识,自觉抵制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

③“老师说故事” 栏目,向学生推荐一些短小精悍的哲理小故事,学生在网上阅读后如有想法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跟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交流,共同讨论生活哲理,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德育体验。

④建立网上教育基地,开展系列活动

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网站,在校园网上举办了党校、团校。利用优秀网站所提供的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网络德育真正落到实处,产生积极影响。如每年清明,我们利用被称为“矗立在互联网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两个网站——“血铸中华”和 “民族魂”,开展了“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的主题教育活动。再如利用网络论坛,紧跟形势,及时对当前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陈水扁台独走向”“全国禁毒日” “诚信”等,统一认识,促成自我教育目的的实现。我们还以科技节为载体,开展学生电脑作品、网上征文、班级主页评比、“校园之星”评选投票、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创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如今,学生在校园网上注册达3600人次,有关板块的点击率很高,深受学生的欢迎,成为永久性开放的特别的德育“基地”。

3.建立家校联系网络系统,打造平安校园

为响应省教育厅创建“平安浙江,平安校园”号召,2004年9月开始,我们积极投入创建“平安校园”试点工作,利用“家校通”平台进行“家庭、社会、学校立体型教育”的探索。家长们可以通过网络家长会、学校班级主页、电子邮件以及家校通短信平台,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使学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学校在工作和管理上的不足,丰富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两大整合:“现代教育理论和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的整合,才可避免“纸上谈兵”。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信息化不仅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而且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特色化发展。学校全面贯彻了教育方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开成了“全面育人,面向世界;人人成功,走向未来”的办学特色,教育设施达到一流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向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成为市区规模最大的新兴公立完全中学之一。2005年6月,学校通过了浙江省A类普通高中的验收,正向市重点中学迈进。

十、主要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  高金岭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温州教育信息化》     董加选等主编   2004年——2005年各期

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孙杰远  唐剑岗著  学苑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4.《学校特色论》     孙孔懿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一版

本文来自:http://www.wz21.com/web/view.asp?sID=28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