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修真民工txt下载:信息化教育和考试的终结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44:37

信息化教育和考试的终结㈡ 

在知识管理中掌握知识

信息化的教育也应当有个长尾。这个长尾就是学生。在长尾理论的作用下,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找到最适宜发挥他们独特禀赋的位置。像亚马逊书店的书一样,没有难于“销售”或根本无法“销售”的成员。要实现这个长尾,必要的条件就是让学生到浩如烟海的互联网里汲取营养。那里的资源数量数不胜数,品种眼花缭乱,足以供学生任意选取。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深浅难辨。怎么能够趋利避害,取舍得当,这就要靠教师导学了。 “导学”做的是“导”不是“教”,它是一个新鲜事物,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全靠教师的探索。但也不是漫无边际的“导”,在“导”的过程起码不能忘记要适宜于学生兴趣并能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导学”的“学”和“教学”的“学”有区别,导学不再依据教师讲的内容模仿、死记硬背。它首先要聚合相关的信息,浏览阅读,分析比较,领悟学习。再将学习所得,进行存储,展开广泛的分享,讨论,在应用中检验结论的正确性。这正是在知识管理过程掌握知识。最后使用知识去创新。实现知识的增值。整个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从有目的的搜索、存储大量的文献记录,灵活复制调用,到在网上建立活动社区,群体共享,组织应用。无一能够脱离信息技术的运作。到了创新阶段最好还要建立起数字化的参与的平台。

 创新的参与平台

我读了一本应景的关于创新能力的教材,从创新的概念原理讲到思维方法和创新实践目标导向,加配以古今中外的事例,洋洋洒洒40余万言,编者们的苦心和辛勤可见一斑。只是碰到我这样不开窍的读者,领会不了其中的深意,辜负了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一腔心血。读完了好像跟没读差不多。总感觉是在就创新论创新,没涉及到当今之时创新的社会渊源——创新是信息社会人的必要元素,缺了创新这个元素,几乎等于没有生活。尽管书里面教给我们一套如何抓住机遇,调动自己的才智去钻研.可是对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却只字未提.

我还读了一本书。它叫《维基经济学》,对待创新则是另一种态度:

一个信息社会新的创新环境出现了。撇开单打独斗个人努力的旧式创新路数的时候也到了。《维基经济学》这样说:

我们正在进人这样一个世界:它具有大量的可以让合作伙伴创新和创造价值的开放式共享平台p189

利用这个平台与建立价值增值应用的开发者来创造与(和)开发者之间灵活多变的合伙关系、我们称这些为开发者生态系统——商业合作流动网站。当一家公司通过应用程序接口来开放它的软件服务和数据库时,这样的系统就会被创造出来p189

读到这里,好像感觉到:开放式平台是通过应用程序接口,开放它的软件服务和数据库创造出来的。这个平台不仅仅要把大家聚集起来,相互交流。而且开放API接口,拓展网站软件功能,使其服务于创新,延伸数据库的应用范围。开放式平台随处可见,只有开放接口,什么东西都可能创新。而且是量身定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新的创新概念是一个内涵较之往昔更为深邃的原因。

分享平台也可以包含很多产品,从一个小小的视频游戏控制台到一部汽车——事实上是可以运用软件的任何东西。想想汽车的未来。汽车不仅仅是一个到处移动的交通工具,它是一个用一系列软件连接到网络上可以工作、学习和娱乐的地方。例如一部汽车拥有一套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允许上千个程序员和细分企业为你的爱车量身定做应用程序 p190

 创新不需要像那本创新能力的教材所说的需要等待机遇,一旦走上这个开放式共享平台,程序它就可以自发的持续。将来自不同网站的至少两种服务或应用程序结合起来以创造些新的东西,而且这种东西通常比其他各部分的加总要好。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开放他们的应用程序接口(APIs) , mashups(网上联合体) 现象也蓬勃发展起来。事实上,只要网络保持开放,创新就会以一种自发的方式持续下去,因为连锁的服务和内容总是会被技术爱好者重新组合和改进。。 p193

 《维基经济学》还认为创新就是把已经存在的想法重新组合形成的东西的观点对网络来说已经并不奇特了p193……所有的发明最终都是积累起来的,靠的是每一辈在上一辈基础上取得的进步。p193、所以开放式共享平台创新应当是信息社会的创新主流,他并不排斥传统的创新模式。

 《维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是一种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创新。是那本关于创新能力的教材没能告诉我的。新的创新也应当是知识管理所讲的创新。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会知识管理和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既然创新离不开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s)。是不是学习编程才是信息技术课的正道。

 数字化学习(E Learning)和移动学习(M Learning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的非盈利性组织One Laptop per Child(每个儿童一台笔记本电脑)终于可望在2011年2月以75美元的低价推出了。(据说2009年6月,首批一千台OLPCXO笔记本电脑曾送抵四川都江堰浦阳小学学生手中)。印度政府表示,该国开发的35美元Android平板电脑,首批产品将于2011年1月10日发售。看来,离每个学生拥有一台便携电脑的日子已经不太远了。他们将卸掉沉重的书包,由轻薄的数字产品取代。另据报导:“加利福尼亚开源教科书工程使用支持维基百科运作的软件。他们已经在试运行,为十年级历史课堂创造一部世界历史课本的项目。这一工作将使得科技公司(IBM和Sun)和顶尖的大学(比如麻省理工学院)联手开发免费的开源教育资料。这些资料可以被任何人使用,教育者社区还可以不断改进这些资料”。这个课本显然不是工业产品的纸质教科书,是支持维基百科运作的软件。教师们不再可能讲授呆滞过时的课文。种种迹象表明,一个数字化学习(E Learning)和移动学习(M Learning)的时代已经降临。我们不妨畅想一下: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移动客户终端,他不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一切复杂的事物都通过分布计算来完成;他不需要硬盘,所有数据都由虚拟存储应对;他不需要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SAAS提供了完善的服务。这样采取不制发电机,兴建电厂的思路,把学生机的成本降低到所有学生都能承受的价位。再由校园云承担起维护、升级的责任。从前学校跟不上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学生买不起电脑的麻烦岂不是都能够解决了。剩下的问题是科技公司放下演示设备的开发,把精力转到校园云的研究建设上。教育技术工作者面对的是:每个学生都上网学习,写博客,参与互动……。他们的学习行为记录,全部存储在校园云。开发和利用一些开源软件处理这些可贵的数据,使之在知识管理、阶段评价和总体展示上实现价值增值,取代传统的考试。这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