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桁架价格:空海法师开示(五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58:39

空海法师开示(五十二)2010-08-17 09:36

当你了解之后,不是说无奈的、被迫的跟它结为一体,而是你会赞叹,完全的臣服、完全的溶入,然后那个自我消失,就是“明心见性 ”。如果以一般来讲,初步的开悟,就是觉性开发出来,但是真正的大彻大悟,是你不断的去见法、见法、见法,到最后整个了悟这些实相真理,而远离颠倒梦想,才叫做大彻大悟。一般人所讲的大彻大悟,我是觉得要保留啦!整个次第这些,如果真正是走过这一条路,可以清楚的告诉人家,你是怎么走过来的,这一条路你会清楚知道。一般人很多认为说他开悟、大彻大悟,事实上你的悟与佛陀所讲的大彻大悟,是不是相同?都要经得起验证。但是,很多人经不起验证,然后就认为说他有他的一套,认为《阿含经》是小乘,不重要啊!事实上,绝不是这样。佛陀所讲的大彻大悟,一定是经过这样的一个路程,经过开发明觉,然后去见到实相真理,都是要不断的点点滴滴,小悟、小悟不断的去体悟,到最后你会有大彻大悟,就是向初果、二果、三果,这样上来,都是不断的累积悟、悟、悟,一直的体悟、体悟,到最后你会真的大彻大悟。
  所以,真正的大彻大悟,就是了悟宇宙的人生实相之后,自我死亡、自我消失,我慢断尽,才叫做大彻大悟,从颠倒梦想的世界里面醒过来,绝对没有我是、我能、我慢的那些,不会认为说自己修行境界很高、很厉害,要打遍天下无敌手,不是那种情况。也许有的人真的大彻大悟,但是他看因缘情况,需要发脾气的时候,他有可能发脾气,不能够说凭一个人是否发脾气然后来论断,他有时候是一种方便,但我们也不要自误误人,以为说我大彻大悟,我各种方便都可以很厉害,重要还是要回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走,要有正确的闻思,才会有正确的开悟,正确的解脱之道。佛陀就坦白的讲,过去的佛是这样,未来的佛也必然是如此,是要走这一条路的,佛陀本身也是亲身走过这样的路。
  四念处方面,开发明觉,就像这一块石头,这一边是没有磨过的,这一边是有磨过的,就像一个没有下工夫修行的人,这边他有下过工夫修行、修行,他的觉性有开发出来,这两面主要有什么样不同?最主要就是这边它很粗糙,而且它没办法又平、又明、又亮,像镜子一样照出来,如果你的心很粗糙,没办法照到万事万物的实相,经过修行磨练的过程,就是不断的琢磨,让我们粗糙浮动的心,能够这样平、明、静下来,就能够照见万事万物的实相,就能够如实观。
  今天这一系列,我们会介绍一些从各种的花与树叶里面,来看微妙的世界,微妙地、巧妙地大自然,奥妙的大自然,平常我们都很草率的在看,因为我们的心没有静下来,这里面都藏有著大自然的奥妙、法界的奥妙,但是平常我们很不容易看出来。希望只是一个指引,让大家以后在大自然之中,要停下你的脚步,慢慢的去观察,去看大自然的奥妙,会看到以前你所看不到的。以前你习以为常,或是认为很平常的,你却能够在其中看到法、看到奥妙,像这样你一方面去看到说它的叶子构造这么奥妙,这整叶的构造这么奥妙,包括它的茎部,它是什么形的,有没有看到?茎部是正方形的,一般茎部都是圆形的。介绍这些幻灯片,有的人就认为这跟我们修行学佛,有什么关系吗?我们要慢慢去看到“外身”,要去看到法界的奥妙、庄严,是要协助大家去断深层的我慢。如果修行光只是在我们“内身”里面看,深层的我慢不容易看,我们有时候要回来看内,有时候要看外,内身、外身要一起看。今天大部分看的,是我们外身的奥妙,整个法界大自然的奥妙。
  这是仙鹤,像一朵花一样,一叶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从一朵花里面,我们去看到那奥妙啊!平常我们看、好像没什么,这路边的小花没什么啊!但是你慢慢静下来去看,它呈现出来就好像一只鹤在飞,像鹤往天上飞,慢慢去看到那个奥妙,慢慢的欣赏。当你的心越宁静下来去看那个奥妙,看到那个美、看那个深奥,以后假如有因缘,我们也可以做一些户外方面的互动,然后实际在大自然之中,再去看到活泼泼、活生生的佛法,像我看到这些,都是赞叹啊!我看到这些,是看到惊奇啊!看到赞叹啊!法界的奥妙啊!缘起变化之后,它就变化出很奥妙的这些,然后问我自己:我可能凭空制造出这些?一方面去欣赏大自然的奥妙,一方面问自己:我可能凭空去制造那些出来吗?所以,慢慢的去体会,然后我慢也都会断的。
  这是油麻菜仔,在开花的时候,整园蜜蜂、蝴蝶很多,都是白色的蝴蝶。这是丝瓜花(菜瓜),你平常有这样清楚去看它吗?有这样好好的去欣赏它吗?它的构造、它的花纹,你心要慢慢静下来,慢慢静下来去看这些奥妙,慢慢要去看到缘起甚深。所以,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不是五个一加起来等于五,这之间会有很奥妙的变化,当你慢慢静下来去看、去欣赏,你会发现说最美、最深奥的艺术,是在大自然中。人工的雕刻,再怎么雕工,再怎么巧夺天工,再怎么细腻,但是比起大自然的奥妙,再怎么雕刻精细里面,你雕不出活生生的生命。大自然的奥妙、精细,以及那一种生命的活力,以及无常法印与无我法印,在一叶一花里面都在告诉你。所以,大乘里面会有讲到说,我们要看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不是很玄啊!就是心要静下来慢慢去看,不是幻想、不是去想像、不是抽象,而是心静下来之后,慢慢去看、你就会看到“哇!处处都是天堂、见到天堂!”。
  这是南瓜的花,我们平常看这个好像没什么,但事实上这一棵浓缩在这里,它都在告诉你缘起,告诉你缘起甚深、告诉你无常,也告诉你无我,还有告诉你奥妙、变化无穷。同样一个阳光照射下来,颜色可以千变万化。所有的颜色变化,不管再怎么变化,都是来自太阳光,光是一个阳光、一个火界,就可以变化出无穷。加上水界,加上地界,加上风界,更是无穷深奥的变化。我们这一系列是要慢慢协助大家看到缘起甚深,看到整个法界的庄严,大乘满喜欢讲法界庄严,还有无上甚深微妙法,都是在法界里面展现,所以我们心静下来,慢慢去看就可以看到,从平常最微不足道的地方去看到法,你去看到,会跟它一起微笑。所以,你会看到青山跟我在微笑,就是渐渐溶为一体,这里是花中有花,这奥妙就是这里有花,花中有花,两层楼的花,这是鸡蛋花,我们要去看一看,一方面它会有芬芳、它会有清香,一方面你要去看它的花纹、颜色,还有它的叶子,你慢慢去看它叶子的组成、纹路,你心慢慢去看下来,慢慢静下来、慢慢去看。
  我们平常心都是定不下来,走马看花的看,你看不到它的奥妙、看不到它的美,所以你心慢慢静下来去看,像我去看到这个,哇!都是赞叹啊!大自然的这些奥妙。但是,我们赞叹里面,我们没有抓取啊!不是去贪爱、不是去抓取啊!而是去欣赏大自然的奥妙,你看这一棵小草里面,它的组成、构造、对称,还有它的纹路,这些处处都在告诉我们: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啊!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在拍照的时候,它这个也来秀一下,它也来客串,它本身也在告诉你,它的纹路啊!它的组成啊!它这上面有打一个×,它也在告诉你,我也是很奥妙、很玄啊!再来这是铁树,这些都是很奥妙啊!再来我们平常看到这个,好像不觉得这有什么,这是酪梨,它是小棵的,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就是看到那个奥妙,看到那个生命力,这是枝的末端,它这里面充满著光彩,充满著生命力,所以你要慢慢去看,你看起来好像没什么,这只有叶啊!错了!它都在告诉你无常、无我,还有缘起甚深,还有告诉你充满著生命,这个生命就是有各种缘起,地、水、火、风、空,这样它才能欣欣向荣的存在,而且它本身的颜色,又会不断的变化,越嫩的、中的,变化、变化、变化,都在告诉你无常的变化,都是缘起啊!
  这是什么花?很像刷子,我们把它取名叫做奶瓶刷,像那个要刷奶瓶,刷奶瓶就这样,有一支柄上来,这个长长的,可以拿著去刷奶瓶,所以叫做奶瓶刷,你看这个花的构造,就是这么的精巧,这就好像一个人拿著两把刷子。所以,在这个社会、世间,你要有一把刷子还不够,要有两把刷子,悲智双运,解脱道、菩萨道要有,要有两把刷子。平常我们看喇叭花,觉得说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它也都在告诉你缘生、缘灭、无常,从最微不足道的地方,从最平凡、最平淡的地方,去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你慢慢就会看到法界遍一切处,法身遍一切处,净土遍一切。你看这个叶子就是构造这么微妙,构造这么的微妙、这么的精采,慢慢去欣赏大自然。
  这是茉莉花,记得从小就会唱茉莉花这首歌,要去体会茉莉花有一个满特殊的特色,就是会散发出满芬芳的味道,但是它的芳香又是哪里来?一朵花会开花,又会送出芳香来,它都在告诉你,包括这个芳香出来,都是在告诉你,这都是缘起啊!各种因缘具足啊!如果你说茉莉花本身就会香,它是怎么来?你说它有种子,种子又哪里来?所以,你要慢慢去看到,看到整个法界,这是桂花,一样散发出芳香、清香,茉莉花、桂花这些,大家比较常见,它们会散发出芬芳出来,大家闻这些味道、看这些花,你都去看到缘起甚深,你再怎么雕刻精细的花,它没办法散发出那个芬芳出来,如果有,只是喷上人工的香料,又不一样。
  这是孔雀花,孔雀开屏,本来这是一个变叶树,因为看到它一棵树里面,竟然颜色这么多的变化,觉得很惊讶,就把它摘下来,本来想把这几片集中拍下来,让大家参考,一方面告诉我们奥妙,一方面告诉我们无常变化,一个是无常生灭变化,再来因为在拍的时候,觉得好像比较单调,结果就捡一叶榕树叶,组合起来就好像一只孔雀,这是孔雀头,这是孔雀尾巴,去看那些变化。这是凤凰花,这个叫做凤凰蝶,我们小时候在乡下都会去做这方面的,我们以前玩具,这也是其中一种,完全都是凤凰花的材料,组合起来的一只蝴蝶。再来这叫做面包树,要拍摄这些,都尽量让解析度要高,让大家慢慢去看到,它一个叶里面,它的纹路以及它的长相,每一叶都不一样,而且那个纹路以及背面,背面都现给你看,慢慢去看到它的奥妙,不要以为说这个没什么啊!因为你的心还不够细啊!你还没有活在当下去看,那个最深奥的艺术。
  这又刻意用一叶下来,让大家来看,照的更微细,这整个网路的构造有粗、有细,然后细中又有细,再来还有更微细的,整个构造都很微妙,再来这是木棉,都让我们心花朵朵开,这是整个的油菜仔花,所以要多接近大自然,它会帮助我们心花朵朵开,多接近大自然,然后去看大自然的奥妙,因为无上甚深微妙法,都隐藏在最平凡、平淡里面,都在你当下的身心,在当下的大自然界里面,这些你看不到它的微妙,跑到他方世界去,你也是看不到。所以,要把心慢慢静下来,然后去看、欣赏,眼前的一花一草一木,都在跟我们讲经说法,这同一株里面的叶子,颜色变化就这么多,这里还有一只蜜蜂来这里凑热闹,都告诉你活生生的,它是真的,但是看起来好像是假的。看这纹路、构造以为是假的,以为是人造的,所以说真的很假这样,但事实上这是真的。我们看看这些颜色,花五颜六色的这些变化,都是这么的精采,这么的变化无穷。
  这是菩提树的叶,我们要去看到它的花纹,还有叶子颜色的变化,一方面要去看到每一叶都有反光,去看到那个生命力,看到缘起,看到它们的变化,颜色的变化也都是一样在告诉你无常,所以你要处处去看。这个是一种竹子,它的叶就是这样一片一片的,让你看一下另外一种竹子的长相,我们看大自然,平常不以为什么,但是你看这里面的花花世界,五颜六色的世界,要去看到都是从太阳光这样,演变过来的种种颜色,它从最平凡平淡里面去看到奥妙,它的组织、它的架构这些的奥妙,然后去看到五颜六色这些变化。再来,我虽然是一棵小榕树,但是我却毫不自卑,我一样当下在哪里,就好好活出生命力。再来,你看它颜色本身都在变化,而且又是这么鲜的红色,这里又会变化,跟后面比较绿色的颜色比较,它本身就带有这样的基因,问题是那又是怎么来?所以,这个颜色本身,不是它本身在决定啊!都不是它本身在决定,都是整个缘起,这是整个法界的奥妙。
  这是叫“来修”的一只狗,平常都瞧不起我,事实上我觉得你们人类常常都在自寻烦恼,我过得很快乐呢!我不会去跟人家争名夺利,我不会去跟人家展现我慢,我很安住于每一个当下,事实上它是慈莲寺里面,人缘最好的来修,真的它很聪明、伶俐、很讨人喜爱,它真的就是广结善缘,每个人都好,你们在争名夺利,或是在烦恼苦恼,唉啊!你看我饿的时候就吃饭,所谓饥来则食、倦则眠,当你觉得肚子饿、你就吃饭,想要睡觉、你就去睡觉,我是这样啦!
  虽然是一朵小花,但是我不会去跟你这棵大树比啊!我尊重你的存在,但是我这朵小花要跟你比,会变成有一个比大比小、比高比低,就会自卑,有卑慢、就会有我慢,我不会跟你比大比小,不用那些。你做你的事,我把握当下的因缘,该开花、我就开花,我灿然的开花。这是日日春,我一样啊!该开花、我就开花,我不会去跟莲花比,这里面有重要的意思人类的比较心,就让我们落入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比较心也很容易形成作茧自缚。大自然就是这样,我不会去跟莲花比,人类如果是这朵花的时候,你会觉得要跟莲花比大比小,结果一比起来,觉得差太多了,自卑又出来了,大自然这些花,它们都是这样,安住在每一个当下,我什么样的因缘,就是全然的开放,我虽然是一朵小花,但是在这法界里面,我是全然的开花,我也是在庄严法界,如果这个小花会去跟人家比,你的自卑一出来,那个小花就不敢开了,认为开得那么小朵、你也敢开?!
  如果有比大比小,自卑就会出来,你看这个花也是一样,你是你嘛!你一样全然开你的花,我一样就是全然的开花,不管你是红色的,反正我是什么色,也不用刻意去把自己一直磨练、磨练,磨的自己让自己形成涂上红色,就变成你前面的红色。如果你在那里比大比小,你要像别人去做成别人那种模样,就会怎么样呢?对你的现况、你不知足,你不会安住在你的当下,你会设法要去感变,你就会活得很苦,因为你一直觉得还欠缺很多东西,人家说要红色的才好,我这个白色的不行,你就要一直改变自己,甚至最快就涂上一层红色的,就会失去纯真的面目,就会变成很假。
  这是在故宫博物院至善园里面拍的,觉得这个花满漂亮的,因为它一开过之后,又会再开,它这个会凋落、凋落,也是一样法界里面的庄严法界。这是小小的花,而且是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下,又是在墙角,当下的因缘在这里,我就安住在这里,安住在每一个当下,你们来不来看我,我花开不为谁开,不是说刻意要开给你们看,或是你们不来看我,我就懊恼生气啊!法界就是这样,各种缘起之下,就是全然的接受,全然的活在每一个当下,全然的开放、全然的开花。包括你看我虽然是小花,但是也有小只的蜜蜂来欣赏,大花也是全然的开,这是向日葵,最主要就是要去看到它里面的奥妙变化,有一点好像奥林匹克运动场的选手,而且这里面是有它的排列组合,都有有层次、有次第,我们要去看到大自然的奥妙。
  我虽然是一朵小小的花,但是我不必去跟你向日葵比,你就是你嘛!你全然的开花嘛!我虽然是一朵小花,但是我没有自卑,一样我活在每一个当下,接受缘起,接受整个大自然这些原则,然后全然的开花,如果你有二元对立去比大比小,比起前面这些向日葵,你这一朵就这样……咚!马上弯下来,你就这样羞愧而死,于是不敢开了,事实上也是这样,我们要从二元对立、比大比小的世界超脱出来,你要活得真实、活得有自信,自信不是我慢,活得真实、活得有自信!
第廿五章 五根、五力
  (第一节)“五根”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精进根者,当知是四正勤。念根者,当知是四念处。念根者,就是四念处。定根者,当知是四禅。慧根者,当知是四圣谛”“定根”就是四禅八定。
  【法义分享】五根就如同“树根”,能够深入地中吸取养分,一方面又能够使树干坚固不动。为什么称作“五根 ”?如此就能够产生五种力量,使枝叶茂盛,进而开花结果。就是“五根”与“五力”的关系。所谓“五根”,需要五种力量的扎根,你先有扎根之后,然后它又稳固,能够吸收营养,这样就慢慢会成长、茁壮,五种力量就会出来,就能够开花结果。所以,修行方面也是一样,需要“五根”深入地下、吸收营养,又使地基稳固,如此就能够自然成长而开花结果。真正要大彻大悟,必须要累积很多的小悟;真正要解脱生死,一定要好好脚踏实地的闻、思、修,一步一脚印。
  “信根”就是信心坚固,成就四不坏净。而信心的建立,初步来自于听闻正法、如理思惟,加上如实观察而生起信心,但最后必是透过真修实证而确定,同时成就四无畏。所以,佛教讲的“信根”,就是要成就四不坏净。所谓“四不坏净”就是建立起了对佛、法、僧、戒的坚强信心,不是一般所谓信仰层面的“信仰”,是来自于真正的闻、思,然后又去求真求证、实修实证。当你真正有所体会,自然生起坚定的信心,佛教所谓“信根”的成就,都是来自于真正亲自去证明到、亲自去品尝到,与信仰层面的 “信”不一样。
  信仰层面的“信”,是没有吃到、没有品尝到,你只是相信,真正“信根”的成就,“四不坏净”的成就,都是要你亲自有去品尝到、闻思修证。
  (第二节)什么叫“信根”呢?“若比丘于如来所起净信心,根本坚固,余沙门、婆罗门… …”包括种种修行人,“及余世间,无能沮坏其心者,是名信根”。事实上,这里只是一个举例,对佛陀有坚定的信心,当然是包括对法、对僧、对戒这些。当你对佛陀有坚定的信心,不管谁都没办法动摇,记得!对佛陀产生的坚定信心,到达“不坏净 ”,别人没办法动摇,如果中间没有正确的理解,很容易产生一种弊病--依人,无形中产生“依人”,因为有些大师会强调他就是佛陀,要对他产生坚定的信心,到达不坏净,到达坚固、不动摇。不管谁动摇、都要不坏啊!……这样很容易落入 “依人”而没有“依法”。
  所谓对如来、对佛陀所产生的坚定信心,是来自于对佛陀所讲的法,你有去求真求证,证明佛陀所讲的真实不虚。所以,真正对佛陀的信心不动摇,是来自于因为去求证佛陀所讲的真实不虚,是来自于对法的求真、体悟,来自于对法的体证。佛陀就是讲法,讲述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佛陀是真、是假,透过你的求证之后,觉得佛陀真的没有虚伪,佛陀所讲的就是实相、就是真理,因为经过你的求证。
  这只是一个代表,你对法真正体悟、求证,就会对佛陀产生不坏净,不可本末颠倒过来,不可先对一个偶像产生不坏净,然后认为他所讲的都是对的,这样变成是被人所抓住,然后以为他所讲的法,他所说的那些都是……,结果以一个偶像为神圣不可侵犯,他所讲的这些,你不敢去超越、不敢去求证。因此,人的权威,绝对不可以胜过法的权威;没有佛法的存在,没有真理的存在,就没有佛陀。佛陀是引导大家“依法不依人 ”,真正有去体证到法,我们内心很自然由衷的产生,对佛陀的一种感恩、一种恭敬,因为经过我们求证之后,我们由衷而发。所以,这是有先后,不可本末颠倒。
  什么叫做“精进根”呢?这是“四正勤”--“已生恶要令断,未生恶令不起,未生善法令生起,已生善法令增广”。
  “何等为念根?”“念根”就是好好勤修“四念住”,在整个禅修期间,都是在培养你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中,全面的觉醒、正念正知,这是“念根”的意思。
  什么叫做“定根”?就是四禅八定的成就,至少你要有未到地定到初禅,真正要见法,最好具有初禅的定力。
  何谓“慧根”?“慧根”就是苦、集、灭、道,有的人认为“四圣谛”不重要,这只是自了汉,事实上不是这样。如果没有真正体悟“四圣谛”,没办法产生真正的智慧。我们整个修行的过程,就是要去开发智慧,也就是体悟“三法印”、体证“四圣谛”--苦、集、灭、道。
  (第三节)修行者“五根若利、若满足,得阿罗汉;若软、若劣,得阿那含”“阿那含”是三果, “若软、若劣,得斯陀含;若软、若劣,得须陀洹。满足者成满足事,不满足者成不满足事,于此五根不空无果。若于此五根一切无者,我说彼为外道凡夫之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谓顿根、利根,或是天才、天份,不是先天、天生就这样,像爱迪生发明这么多东西,但是人家赞叹他、称赞他,认为他很有天才,但是他就很谦虚的回答:你们认为我是天才、发明家,但是我个人认为我只是一分的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包括佛陀也从来没有好高骛远,说一下子就要从“空”入门,一下子就要从果地起修,都是脚踏实地去追寻,到后来才真正大彻大悟,要酝酿足够的动能,才能够爆发出大彻大悟。所以,你要脚踏实地去求真求证,如果地基打得越深入、而稳固,就能够盖越高的大楼。
  (第四节)“若圣弟子成就慧根者,能修信根,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是名信根成就;信根成就者,即是慧根”其他的也都是这样说。“此五根者,慧根为其首,以摄持故”“栋为其首,众材所依”八正道是以正见为首,所谓 “正见”就是正知正见,代表一种智慧。“五根”要成就,也是一样“慧根为其首 ”,所谓“慧根”,当然是要透过不断的闻思、求真求证。所以,“五根”要成就,修行要解脱、要成就,一样都是要有智慧。在这整个过程,都不只是盲目的信仰、信心就好,都是要有智慧,所谓“智慧”是容许你不断去求真求证,只要还没有经过求真求证的,你还不确定的,你就要保留,然后去求真求证。
  在修行的过程中,这里有讲到“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 ”,一个满重要的分水岭。【法义分享】“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这是是否走在出世间法解脱道上的重要检验标准。如果想透过“修行”而得到更多的名闻利养,那都是属于世间法的修行。如果你想透过修行而得到更多的名闻利养,不管法门多么殊胜,那都是属于世间法的修行。“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这是从老子《道德经》摘出来的一句话,无学位的阿罗汉是“空无所得”,包括最难舍的“自我”也都舍掉了。也唯有“自我”死亡,才能够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唯有能放下一切,才能得到“无限”(只要你有抓取、有所得,必属有限)。
  因为“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满深的,一个阿罗汉是“空无所得”,包括最难舍的 “自我”也都舍掉了,但是不要以负面方面来看待,说成就阿罗汉就是自了汉,就是消极、悲观、焦芽败种,那是完全错误的判断,因为众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无为”?什么叫做“无学”?什么叫做“无我”?一个真正体证到宇宙真理实相的人,他会溶入这个“空”里面,体证到“无我”,于是那个“自我 ”会消失。记得!只要你有“自我”,就一定有苦、有不安;“自我”不死、苦就存在。所以,那些大彻大悟的人,为什么能够溶入“空”里面,就是因为他彻证、体证到,本来实相就是这样“无我”,当他了悟到实相之后,他不再贪生怕死,就是溶入实相、溶入法界里面,这时候“自我”舍掉,也唯有“自我” 死亡之后,才能够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大家现在可以先理解,但是到后来也都要唯证乃知,唯有能够放下一切,才能够得到无限。
  只要你有所贪爱抓取、有所执著贪取,你所抓的,到最后都是一场梦一场空,唯有你真正能够放下一切,你才能够得到无限。放下一切绝不是消极悲观,什么事都不要做,绝不是这样的,放下一切就是过去让它归零、让它死掉,真的让它放下。对于未来,当然我们有一个规划,就好像说愿景也会有,但是你所能够活的、所能够掌握的,就只有现在。所以,真正一个解脱者,就是掌握每一个当下、活在现在,现在当下的因缘、该做什么,你就全然的去做。唯有你真正能够活在当下,你的生命才会真的活起来,你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发挥出来。所以,唯有能放下一切,才能够得到无限。
  (第五节)“成就信根者,作如是学;圣弟子无始生死,无明所著,爱所系,众生长夜生死,往来流驰,不知本际,有因故有生死,因永尽者,则无生死……”真正能够了悟生死大事,必须透过对身心内外、宇宙人生实相的透彻了解,就是大彻大悟之后,你不会在那里背道而驰,不会“惑、业、苦”。所谓“惑、业、苦”就是因为你不了解宇宙真理的生命实相,因此无明、盲目的造作,就会受种种苦,不知道原因,然后又在那里惑、业、苦。如果能够了悟这些真理实相,然后“惑”没有了,把 “无明”转为“明”了,无明、冲动的种种原因、苦因没有了,“无明”的业行没有了,苦也没有了,叫做“因永尽者”。“则无生死”的意思,如果真正能够了悟“无我 ”,你不会贪生怕死,不会贪生怕死。
  (第六节)什么叫做觉力?“于善、不善法如实知,有罪、无罪,习近、不习近……”应该要亲近、去学习的,或不应该亲近、去学习的,“卑法、胜法,黑法、白法,有分别法、无分别法……”什么叫做 “有分别法”?什么叫做“无分别法”?要清楚觉悟。什么叫做“缘起法”?什么叫做“非缘起法”?要如实知。能够真正知道,才叫做“觉力”。修四念处的身念处、受念处,是开发二六时中的正知正念,开发觉性,是属于初步的觉醒,不是说一直在修四念处的身念住、受念住,这样一直保持清醒明觉、保持觉性,这样就能够明心见性,不是这样,那是一个觉醒的过程,有了觉醒的过程、基础之后,再来下一步就是要去见法、去体悟法。
  事实上,“明心”就是醒过来,然后去见到法性,见到宇宙真理的实相。所谓“实相”,必须要去觉悟到哪些呢?就是刚才所讲的“觉力”,就是觉悟,真正的觉醒、真正的觉悟,一定要去体悟到这些。所以,一个大彻大悟的人,当他体悟到 “无分别法”,不是说溶入“无分别”之后,是非、好坏都不知道,因、果这些都没有了,那都是凡夫的这样瞎猜,不是这样!他一样清清楚楚的了解,什么叫做“无分别法”?众生没办法体会,但是他能够体会到。
  什么叫做精进力?就是四正勤。什么叫做无罪力呢?“谓无罪身、口、意”含意可浅可深,浅的意思就是我们透过梵行的修行,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不要去造恶,叫做一种迈向身、口、意的清净,叫做“无罪力”;如果能够体悟到无罪力的深层意思,你就可以放下原罪,可以超越这些,因为含意很深,在此跟大家讲个重点,以后再慢慢去体悟、慢慢去求证。所谓“无罪力”是说:你的出生不是你的错。一般宗教师会跟你讲,你的出生是因为你的造业、你的业力,现在没有讲说哪一个宗教,不拘于任何宗教,很多的宗教师就是会让你背负著很多的业力,然后加上很多的罪在你身上,又是一些原罪,然后把你打入次等人民,再来你就会苦苦的哀求、苦苦的乞求,这样宗教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你们要去求证,答案我不直接讲。
  如果你还有我慢,所谓的原罪业力,你就没办法摆脱。只要还有我慢、你就会有,有一天你要能够体会到这些,才能够真正的解脱出来。如果没有正知正见,原罪、业力很容易落入宿命论里面,这些我们只点到为止讲就好,因为都有待大家再深度去闻、思、修、证,这样才能够从次等人民、比高、比大、比小 ……那些二元对立的心态,真正的跳脱出来。所以,到后面我们就即将要讲到超越二元对立,只要你还有自卑感,就一定还有我慢。真正的觉醒--要证悟到“无分别法”与“非缘起法”,超越二元对立的世界,才能溶入一体绝对的世界。当然,你要证悟到“无分别法”,也要有魄力承担,禅宗常讲的“入空戏论灭”,中论、中观方面,也都会讲到 “入空戏论灭”,那是进入“无分别”,但是理上的、头脑上的理解,你是可以理解,但事实上你展现出来的,却很难展现出“平等一如”的心。
  当你看到一个自称“法王”的,或是看到一个大师来了,次等人民的哀求、乞求的心态出来了。我们要慢慢深入去了解,到后来真正体悟到你跟一切众生是完全平等,大家是在完全平等的立场上,分工合作、相辅相成、互相感恩,感恩的心会由衷生起。就像中鼎这样大的一家公司,大家是分工合作,虽然有位置上的不同,个人扮演的角色有不同,但是事实上大家是分工合作,本质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大家好好的负责,大家分工合作、团结,我们感恩别人的成就,也尽我们一份的心力。
  当你真正体会平等,你是感恩一切众生,但你不是任何众生的仆人,不是任何众生的属民,就是要体会到什么叫做无罪力?什么叫做无分别法?这是相当重要的。所谓“因缘法”是缘起法,但是“非缘起法”,在《阿含经》里面,词句很少、很少,因为这是非常深的地方,像我以前虽然在佛学院读研究所,那时候下过很多功夫在《阿含》方面,但是也还是没有看到这方面的重要,因为词句都很简短的带过,这样而已,那后来才发现到这个相当重要,但是因为它非常深、不容易理解,佛陀对外讲的也比较少,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当大家的闻、思、修、证基础具足之后,后面就会讲到这方面的,什么叫做非缘起法?什么叫做无分别法?不是说非缘起法就不是佛教所讲的缘起法,如果佛教只有讲缘起法,没办法有真正的究竟解脱者,还要再超越缘起甚深,缘起甚深、再来空、涅槃,“空”是甚深极甚深,才是所谓的非缘起法、无分别法,后面课程会再深入解析。
  (第七节)所谓的“无分别法”,以人与一棵大树比较,当你真正慢慢去体会,我们众生的“我慢”,才会有明显的减少。“若最胜施者,谓法施”种种布施里面,最胜的布施是法布施,当然其他布施也是随缘量力、也都很好,但是佛陀希望栽培真正的解脱者,而不只是慈悲行善布施而已。真正的解脱者才是佛陀所要的,最胜的施就是法布施。“最胜爱语者,谓善男子乐闻… …”当你真正法身具足,就能够“应化身”展现,看到什么样根器的人跟他谈,能够以比较相应的法。所谓 “三身”,就是报身、法身、应化身。
  禅宗有一句“三身四智体中圆”,所谓“三身”,第一个是“报身”,第二是 “法身”,第三是“应化身”,不要对此想得太抽象、太玄、太虚,有些人都讲得好像很虚、很遥不可及。事实上,只要好好的实修实证,都可以去体证到。什么叫做“报身”?现象界当下存在的原状、形状,叫做你的“报身 ”,但是不要又冠上说这是你的业报、你的业力、你的报应……,不要把它加上那么多,包括说你会胖胖的,或是瘦瘦的、高高的,或是个子比较小,或是长相怎么样……,就是你现在的“报身”,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因此每个人都不一样,是谓“报身”。
  什么叫做“法身”?就是宇宙的真理实相,整个法界、整个大自然叫做“法界”,所谓“法身遍一切”,意即整个法界展现出来的法相、真理,诸如无常、无我,法则是遍一切都存在。我们先讲整个实相的存在,再讲到后面的“法身”,现在是讲整个法,就是整个法界,法界存在的真理实相,就是无常、无我、涅槃寂静,是整个实相的存在。一个真正大彻大悟的解脱者,就是体证到宇宙的真理实相,然后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跟整个宇宙的无常、无我、涅槃寂静的实相溶为一体,真正去见到法,真正去了悟实相,于是不会背道而驰,因此他跟整个法溶为一体,溶入整个法界,这样展现出来的叫做“法身”,你有慧眼就会看得见。一个真正的解脱者溶入法界,因为体道、悟道而行道,体悟到宇宙的道--法界里面的真理实相,悟道、然后行道,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与宇宙的真理实相是一致的,不会背道而驰,因此本身溶入、跟整个宇宙溶为一体,是溶入整个法界。
  一方面他本身所做的,也都会符合无常、无我、涅槃寂静的真理实相,不管他是动、是静,都是法身的展现--法身具足,就是证到阿罗汉的涅槃无为之人,他所展现的就是“法身”,他整个到处看到的都是法,都是无常、无我的真理实相。当一个人真正能够体悟到这些实相--法身具足,意即大彻大悟之后,然后能够“不住涅槃”,不会执著在解脱里面,然后又会入红尘、回红尘跟众生广结善缘。所谓“应化身 ”,看众生需要哪方面的,然后他会随顺因缘,跟众生广结善缘,就是“应化身”。不是观“空 ”,要溶入“空”,因为观“空”,那个“我”、“ 能、所”还没有消失,“应化身”的展现,就是大慈大悲的展现。
  如果一个真正的解脱者、法身具足,所谓“应化身”,他是真正有智慧,一定是悲智双运。所以,不会有自私自利的解脱者,不会有自私自利的阿罗汉,所谓“唯证乃知”,真正证悟到,你就会知道。
  (第八节)有“四力”。“若比丘成就四力者,得离五恐怖”,“四力”就是 “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要远离各种恐怖,必须真正觉醒过来;要精进用功,才能到达真正的觉醒,包括无罪力方面,刚才已经有点到为止,你这些都要去体证到,才会远离五种恐怖。远离哪些恐怖呢?“不活恐怖、恶名恐怖、众中恐怖、死恐怖、恶趣恐怖”。什么叫做“不活恐怖”呢?一个人畏惧面对现实的生活,对家庭的重担、经济压力、生活不易……,让他对生命产生畏缩方面,叫做“不活恐怖”。
  所谓“恶名恐怖”,就是很在乎别人的闲言闲语,一般众生都常常活在别人的眼光中,这样做事很难有魄力,你会有很多的牵绊、很多的挂碍。能不能凭著你的良心理性、凭著你的智慧去做?觉得该做、你就去做,至于说别人要怎样误解、不谅解、攻击批评……,只要觉得问心无愧,其他的,别人要如何看待、如何评断,都能够去承担、去消化,这些都要有魄力。所以,修行要具有大丈夫相,大丈夫相跟男女性别无关,真的要有气魄。
  所谓“众中恐怖”,是一般容易犯的“大众畏”,有的人私底下很会讲,叽哩呱啦!很擅长于讲话,但是当他要上台讲话,就结结巴巴讲不出来,紧张得发抖,或是有的人私下一谈法,认为他懂很多、很会讲啊!觉得自己的法很好、很高,但是当他要上台讲,能不能讲出一套解脱道?能不能讲出一套你是怎么体悟的具体内容?他讲不出来啊!或是有的他私下能够讲,但是一上台就是没办法,就是所谓“大众畏 ”、“众中恐怖”。
  所谓“死恐怖”,是五种恐怖里面最严重的一个,就是对死神、对死神、对黑洞的恐怖,因为生死大事仍未了,仍然未了悟生死大事。
  所谓“恶趣恐怖”,就是对三恶道的恐怖,当具有前面四种觉力、四种力之后,这些就可以消失。
  【法义分享】众生常被五种恐怖逼压的好苦、好苦,然后不敢去面对的众生,就一直逃啊!避啊!或转移注意力到名利欲望的追逐,或透过种种的忙碌来忘掉自己、掩饰内心的不安,或找种种刺激来麻醉自己。但不管怎么厉害、怎么逃,绝对逃不出“死神”的手掌。事实上,这是一般众生很常有的现象,常被五种恐怖压的好苦、好苦,一般众生就是想各种方法逃啊!避啊!转移注意力,或是透过名利的追逐、透过忙碌啦,都是这样。所以,大家要慢慢去体会,然后检验自己有没有这一种现象。不管你怎么逃,绝对逃不出“死神”的手掌,就像西游记里面,孙悟空很厉害,但是却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事实上,不是说佛陀的身体那么长、那么大,那只是一个比喻,是讲一个佛陀法身,“如来佛”是讲整个法界,因为佛陀跟法界溶为一体,所以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就是你再怎么逃,都逃不出法界的。所以,那绝对逃不出死神的手掌,只要你有 “自我”,不管你多么厉害。
  唯有不再逃跑了,愿停下来,张开慧眼去如实深观,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唯有不再逃跑了,包括说不再心外去求法了,你愿意停下来,张开慧眼去如实深观,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当你真的觉醒过来,了悟宇宙人生实相,远离颠倒梦想之际,死神消失了。这里告诉你“死神”消失的秘诀, “我慢”如果存在,死神就跟在后面;如果“我慢”消失了,死神也消失了。
  这几句话都很精简扼要,但是含意都很深,我们要慢慢去体会,这里提到:唯有你不再逃跑,愿意停下来,张开慧眼去如实深观,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如果你没有好好静下来,面对现在的这些去好好解决,认为要到他方世界去,我以后再说、来世再说,都还有逃避的心理。如果这一世没有解决,你到下一世还是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