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悟空兽vs木偶兽:空海法师开示(二十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2:21:47

空海法师开示(二十八)2010-08-03 18:24

  这是末梢神经,我们身体里面这些构造,都非常精密的。再来自主神经系统,我们身体的内脏器官,都是由自主神经系统在负责,我们心脏的跳动、肺脏的呼吸、胃的消化、脾脏的分泌、以及肝脏的解毒、肾脏的这些过滤、膀胱的集中尿……这些,都不是你的意识所能够掌控,不是听命你的意识。我现在要把手握起一个拳头,也可以把它放,叫做随你的意识,叫“随意肌”,它会随著你的意念而掌控,你可以把手伸进来或是伸出去,它就是一个随意,它可以随你的意念来动作。自主神经系统,就不是随著你的意念在操控的,它们是自己在运作的,所以心脏本身在跳动,它不是你命令它跳动、它就跳动,不是你让它不跳动,它就不跳动,你没办法去掌控它,你没办法去主宰它。
  一方面要从这里去体会“无我”,包括你身体里面的心脏、肝脏、脾脏、胃脏,你身体里面跟你最贴身、最密切的这些内脏,你都没办法主宰它,没办法掌控它。所以,你要去体会“无我”,“无我”就是你没办法去主宰它,心脏它们本身的存在,就是一个很多众生的集合体,形成一个心脏,大家有缘聚集在这里,缘起缘生的身体,就要好好珍惜。当你体会到缘起之后,你会珍惜它,但是你也没办法主宰它,你会体会到“无我”。所以,你跟你最亲密的身体,你都没办法主宰,你又能够掌控谁?!你又能够主宰你的太太的意见吗?你又能够主宰你先生的意见吗?你能够说你是我的儿子,你就要听我的?样样要听父母亲的意见,背后我们都有很强的主宰欲。我们爱他,但是我们要协助他们成长,协助他们有智慧,但不是一种主宰欲去掌控。
  所以,我们要去体会“无我”的深义,当你真正体会“无我”,你会尊重每一个众生,以平等心尊重每一个众生,七情六欲是会影响到你身体的那些功能。因为大家在一起,虽然不能主宰他,就像你没办法主宰你的太太,但是你的心情、脾气不好,会连带影响她、会互相影响,就是缘起,因为因缘网都会互相关联的,不是谁附属于谁、互相有关联,但并不是说谁附属于谁,我们要以平等心尊重每一个众生。如果没有解脱,还会继续抓取,你只能够部分的一个推动力,但是这么的精密不是你所能主宰的,怎么能够掌控我的心脏要怎么样的,它的组织构造要怎么样,这都不是你所能够决定的,所以你只是部分的因素加进去,其他这些都是地、水、火、风、空,因缘很巧妙的组合,慢慢去看到那个奥妙啊!精义的小宇宙,精义的大宇宙,大家要慢慢去看到。
  自己的身体都没办法主宰、都没办法掌控,将心比心我们身外的这些,我们更没办法去掌控,没办法去主宰它。所以,我们一方面会以平等心来尊重一切众生,一方面我们的苦也会减少,你尊重别人,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的,因此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我们,你爱他,给他更大的活动空间。
  以后还有一套是尸体的解剖,是属于生理解剖方面的,另外一套是属于电脑动画方面的一种解析,以后我们再看。这是我们耳朵方面的构造,这么精密!这是眼睛、眼球,看看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是人体的断面,是电脑断层,把人体横切来看,头部的横切面,再来是颈部的横切,第三就是胸部的横切,这是肝脏的实际的情况,上面这是肝脏,这是胆、这是胆,这是胃,这里是十二指肠,这是我们的上腔,这本来是肺脏的地方,肺拿掉了,这是心脏,好像肉干,这是横隔膜,这是我们的实相,大家要去看、去了解。
  我们要看到“味”,也要看到“患”,这是我们身体里面,这是肝脏翻起来,这是胰脏、脾脏方面,这是胃,这是十二指肠,这是我们手指,把外皮剥掉看看我们的手指能够动,都是这些筋在牵、在拉。这是西藏的天葬,人死了之后,当地的观念认为天葬是很神圣的一种葬法,他们把尸体认为是一种供养,他们称为天行母,其实就是那些秃鹰,让那些秃鹰来吃,也是让他物尽其用,不然把他埋在地里面,腐掉也是腐掉,让那些天鹰来吃,也是供养那些秃鹰,认为这样比较神圣,这是天葬师,把尸体先捶碎,骨头都要捶碎一点,铁锤在这里,把骨头都捶碎了,再把它剖开、解开,让那些秃鹰容易吃。这里是取一块膝骨头,做为一个人的终身纪念品,送给他的家属,这些秃鹰它们都要来吃,这是天葬的实相。
  尸体对它们来讲,却是它们的美食,如果我们没有了悟生死,众生就在食物链里面一直吃、吃、吃、吃,吃到最后就是被吃,你一直想要拥有很多很多很多,到最后还是一场梦一场空。所以,佛陀是要我们了悟宇宙人生实相,不要本末颠倒,你看这是头、颈部,因为这捶碎、拉就全拉开了,这是颈部、拉开,这个秃鹰自己把骨头啄破,它的嘴都很硬、很利,把骨头捶打破,然后吃里面的脑浆。我们身体一系列的尸体,到此告一个段落,以后我们会看到这方面,它是比较属于生理方面的解剖角度,因为我们看到死的、也要看到活的。
  上次讲过不是五种元素加起来等于五,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不是这样单纯,它会有很多很深奥的变化,我们要看到缘起,也要看到缘起甚深,以后我们还有一系列有关身体方面的来讲解,这里面还有很多很深的含意,以后就是要看到比较属于生理上面的,实体方面的一个解析。这是各种腺体在身体里面的位置,我们要看到死的尸体,也要看到活的身体,更要看到死的人身,也要看到活的人身,也要看到奥妙的人生。
  这是实际的实体的真正人参,因为它是生的,还没有晒过、制作过,我们一般吃的人参,它是已经泡制过了,如果你要看实际的形象,就是因为这个人参,它很多情况长得很像人,于是取名做人参,它会长成这样,很多的奥妙!所以,我们要看到死的尸体,这个人参,也要看到活的、奥妙的人生,很有趣、是很深奥的人参。
  现在这是一个喜事,你要看到“味”,你也要看到“患”,不要光只看这个,然后把后面的遮起来不看,很多事情要从多重角度去看,智慧才会出来,你要看到生、看到聚,也要看到缘尽、缘散,这就是整个生命,全部都要能够看到实相,不要只看到部份。所谓色、集、灭、道、味、患、离,都是告诉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到实相,不要逃避,这都是实相。,这一张跟下一张是一个对比,我们要看到现象界的“有”,有天下种种这些,我们要看到有这些建筑物、有这些众生,这都是属于缘起的“有”,但是也要看到“空”,要去看到这些缘起、这些变化,看到“空”,不是要看我这个手指,如果你只看这里,叫做“见指不见月”,我们是要透过这个手指,然后去看到缘起、看到“空”。
  要慢慢了解实相真理,我们会从二元对立的世界,要的就归入“白”的,所不要的就归入“黑”的;我所抓的、所认定的就归入是“好”的;我所讨厌、所排斥的,就归入“坏”的,这都是众生自己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这样都是没完没了,那种苦永远存在。我们今天就是要慢慢去认清实相,然后能够包容一切,超越二元对立,能够包含整个,尤其在历缘对境里面,要慢慢把以前所不喜欢的人,我们也能够包容;把所不喜欢的宗教,我们也能够包容;把所不喜欢的人、事、物,我们也能够以平等心来尊重一切。因为唯有你能够包容一切,二元对立的界线才会消失;因为只要你有对立,内心就会拉扯、用力,那个苦就会存在。
  当你能够超越二元对立,就能够跟佛陀所讲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所谓“唯我独尊”,事实上是在告诉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以平等心来尊重每一个人,所以没有自卑、没有卑慢、也没有我慢,只是佛陀协助众生、让众生去了解到,你跟佛陀没有少什么,慢慢到达了悟真理实相,然后解脱自在,佛陀只是帮助大家。
  现在我们的进度,已经渐渐契入到闻、思、修、证,闻思法义相当重要的部分,以后实修实证就是要回来体证到现在法义所讲的这些,因此现在不是说讲过了之后,后面的这些就不重要,其实后面的修才是重要。后面的修是很重要是不错,但是实修实证就是要回来体证现在闻思法义的主要内容,更精简的讲,就是体证到无常与无我。第八章的五阴跟后面的六入处,还有蕴、界、处这些六界,都是在从不同角度来诠释我们的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一切实相,无常跟无我两个法印,所以这方面大家不要轻视它,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
  (第廿六节)“陀裟比丘受诸上座比丘教,往语差摩比丘:‘汝言:我观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而非漏尽阿罗汉。前后相违’”这一经也是满有名,就是差摩比丘生病,然后有一些比丘跟他慰劳,陀裟比丘就代为传达、问候慰劳,然后一方面探病,一方面也跟他再更深入的探讨法义方面,陀裟比丘听差摩比丘讲,觉得这里面有疑问,就当面跟差摩比丘做一个求证:你为什么这样讲呢?然后你这样讲,又说你不是阿罗汉,我觉得前后有违背,这一经的意思就在一问一答,一探讨一回答情况之下,差摩比丘他本身又有更深入的体悟,然后又有很大的突破。
  他们就去看差摩比丘,然后就问差摩比丘:“汝言:我观五受阴非我”你说你有看到五阴,你已经有了解,有体悟到非我、非我所,就是无我、无我所,但是你却说你还不是四果的阿罗汉,奇怪!这不是相违背吗?如果你已经知道“五阴”、“非我”,体证到“无我”,理论上应该是属于四果阿罗汉,你怎么说还不是呢?这时候差摩比丘就语陀裟比丘言:“我于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而非阿罗汉者,我于我慢、我欲、我使,未离、未知、未断、未吐。”注意!他的回答是很如实,这里回答:我虽然在五受阴里面,就是五受阴里面,我观察到非我、非我所,但是我今天还能够清楚知道自己还不是阿罗汉,因为我对自己的我慢、我欲、我使,对这些我是、我能,还没有真正断除。
  他看到深层的“自我”还没有断除,证果的体证先后,是你要先体证到无常,再来才能够进一步体证到无我,但是你体证到无常、无我,未必代表你真正已经做到“无我”,可以说这是“理”上,你可以顿悟,但是“事”上,你还没有真正做到。为什么还没有真正做到呢?差摩比丘又回答:“我亦如是”我看到“非色即我,我不离色”就是不依、不异。“非色即我”就是不依,“我不离色”就是不异,就是不依、不异。我虽然看到这方面“非受、想、行识即我,我不离识。然我于五受阴见非我、非我所,而于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我“理”上可以了解,我可以了解无常,可以了解无我,我可以体证到无常,理论上我可以体悟到无我,但是我还没有真正做到。
  如果进入实修,因为他是实际的心路历程,你可以去看到、去体会到,他所讲“自我”的阴影,都不断地在显露,我是、我慢都还存在,很如实的认真回来看,他才能够做这样的回答。有的人以为自己开悟了,已经知道“无我”了,但是都没有看到深层内心还是在抓著「我”,这时候他就是看到自己深层的“自我”还没有断除,如果你能够体证无常,然后体悟部份的“无我”方面,你可以从证初果,然后逐步二果、三果,可以证到三果,但是三果跟四果,要真正做到“无我”、“自我”要消失,才能够真正证到四果阿罗汉。所以,这就是初果、二果、三果的过程,当你证到三果时,如果有认真回来反观自己,你会看到深层的“自我”,我是、我能、我慢都还存在。
  他说请听我做个比喻:“凡智者,因譬喻类而得解。譬如乳母衣,付浣衣者,以种种灰汤,浣濯尘垢,犹有余气,要以种种杂香,薰令消灭”一件很脏的衣服,你一下子洗涤之后,它的脏还没办法完全清除掉,他的味道还没办法完全清除掉,要怎么样呢?就是要多洗几次。所以,他就看到虽然自己理解体悟无我,但是在历缘对境时,还是会展现我是、我能、我慢的习性、习气,他就是很如实回来反观才会看到,因为“自我”的阴影又跑出来,他认为就因为还留有一些息气,因此要不断“以种种杂香,薰令消灭”虽然“理”可顿悟,但是“事”必渐修,而且你“理”上的顿悟容易,事实上在历缘对境时,才是实际的考验。
  “如是,多闻圣弟子于五受阴,正观非我、非我所,能于五受阴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然后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灭”一个有证果的人,虽然对五受阴方面,能够看到非我、非我所,但是他的习气还在,所以要在历缘对境中,不断再实修实练,实际面对各种境界,然后实际再去看,一方面历缘对境修,一方面又加深去闻思。“于五受阴增进思惟”也就是水涨船高,又更进一层去止观双运,然后再继续观察它的生灭,更深一层去体悟无常法印,前面的体悟无常,虽然是体悟到了,但是稳定度还没有出来。
  就像几天后的禅修,协助大家慢慢实际去体证到无常法印,但是你没办法都浸泡在无常法印之中,你还会不断的进进出出,稳定度还不够,这时候还必须要闻思,然后再实际修、闻、思、修,这样才能够“增进思惟,观察生灭”,实际再进一层去体悟无常法印,然后再进一步去看“此色、此色集、此色灭”,还有受、想、行、识的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已,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是名真实正观”这就是真正的开悟、真正的解脱,他的这一段心路历程满不错的,他把见法到究竟解脱的心路历程写出来,所以大家要慢慢去体会。
  “差摩比丘说此法时,彼诸上座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差摩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法喜利故,身病悉除”本来他是有生病,当别人问他时,他再更仔细回来检验自己,再讲具体一点,你为什么认为自己已经有证悟,但是还不敢承认自己是阿罗汉?因为他发现自己贪生怕死的结还存在著,要很如实面对自己,因为他在生病时,又看到生命核心“自我”的抓取,还是紧抓著不敢放。所以,他去看到贪生怕死,“自我”还紧抓不放的,那个结还看到。当跟人家对谈之后,他又更深一层去看到,慢慢终于自己看到核心的阴影,然后自己又有些体会、又有些突破,这时候他又有更深的体会。那些来探病的比丘听他这样讲过之后,也刚好又蒙他的法喜,所以彼此切磋、教学相长,然后体悟更深。
  【法义分享】虽然能理解、能观察到五阴非我、非我所,但我慢、我欲、我能……并未断。这与观察的深浅度有关,也与习气有关。所以才有四双八辈的差异。深层的我见、我慢不易断,通常需要一面明眼善知识的镜子、以协助反观照见。如果真正要走上究竟解脱,在还没有到达解脱之前,一面明眼善知识的镜子,协助照见我们的死角,照见我们的不足,照见我们踩在脚底下的阴影,可以节省我们很多不必要的生命摸索。所以,深层的我见、我慢并不容易断,通常需要一面明眼善知识的镜子、以协助反观照见。如果因缘不成熟,还要再静待因缘。
  差摩比丘于“五阴”,再深入思惟观察“生灭已,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理论上可以如此,实修上要断深层的“我慢”,没那么容易!因为实际体悟过来,发现没有那么容易,修行者很容易在禅修之际,觉得“我慢、我欲、我能、我是、我在,一切悉除”,但出了禅修区,实际历缘对境之际,我慢、我是、我能全部又暴露出来。所以,“理”悟容易,实修不易,所谓“理可顿悟,事必渐修”,要有很深的反观觉察力,才能看到深层潜伏的我见、我慢、我是、我能。
  为什么“理悟”容易呢?因为在单纯简单的环境、专修禅修的时候,没有外境的考验,于是你会觉得“啊!我现在已经做到!没有“我”啦!我现在已经体悟到“无常”了,现在已经没有“我”,“身见”这些都没有了,什么事情都大事已办……”但是一历缘对境的时候,尤其你认为你开悟了,已经成为人天师表了,当众生开始向你顶礼、向你恭敬,这时候你能不能去看到背后的我慢、我是、我能心态?
  当人众越来越多,要兴建道场了,然后要收皈依弟子了,有没有去看到你背后有“我的山头、我的道场、我的弟子、我的宗派、我的衣钵、我的继承人……”的心态,都是很微细的那些我是、我能、我慢。当然,大家也许认为这跟我们修行上,好像离得太远了……,千万不要认为离得很远,现在不讲出这些,也许以后再讲就没机会了,等你以后有名、出名时再讲,那时候你听不进了。所以,如果大家在闻思的过程,能够建立起正确的闻思,可以避免你很多将来不必要的岔路,要很如实回来面对自己。
  历史上真实的佛陀,他本身没有建立宗教,本身没有建立宗派,本身没有建立固定的道场,都是人家有提供道场,因缘具足就引导大家来此禅修,一段期间之后,哪里有需要,他又走到哪里,没有固定的一个地方。虽然有很多人跟佛陀学习、皈依,但是他从来不去抓住弟子,也没有去更改弟子的名字、名号,除非你自己愿意要更改一个比较好的名字,随你所喜欢,但是佛陀本人没有说派系加入,然后要改成什么姓、什么辈……,都没有那些。所以,真正一个“无我”的人,没有他的山头、没有他的宗派、没有我的弟子……都没有,但是今天并不是说我有一个山头、一个宗派,有我收的弟子,这样走红了,就不是正法,也不是这样讲,而是佛陀做出一个模范,这是很明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参考。
  今天因缘情况,你需要一个禅修的地方,或是有些人要跟你学习,没关系!你随顺因缘。但是我们要跟佛陀这一面真正是无我、无私的镜子来比较,佛陀提供这一面很明的镜子,让我们对照,要从中去看看我们随顺因缘而起的情况之下,我们在历缘对境的时候,有没有我是、我能、我慢、我的弟子、我的宗派,我的山头……?这已经是讲到很深的观念,因为跟断深层“我慢”关系很大。
  民国初年,泰国满有名的一位高僧阿姜曼,在座有不少人应该有读过“阿姜曼尊者传”,他以前也是一样用生命在修行,当他证初果、二果之后,情况已经相当不错了,也随顺因缘在指导别人。但是当他一样看到自己内心的不安,内心的那股我是、我能都还存在,还没有真正找到我所要的,于是他又放下,然后又不断再继续找寻。他在“阿姜曼尊者传”里面也有提到,当他要从三果要证四果的期间,他真正是都是用生命去修,修到后来真的是很苦、很苦,他很如实回来面对自己,知道自己不足,知道一定要非达究竟目的、决不终止。历史上,有不少真正体证到“无我”境界的人,他们都提供一面很好的明镜让我们照见。
  (第廿七节)“‘仙尼!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是名断见;彼第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是则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则如来、应、等正觉说,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槃’仙尼白佛言:‘世尊!我闻世尊所说,遂更增疑’”。
  佛陀回答仙尼这一位修行者,说“其第一师见”,在“见”上面加上一个“只”,这样比较容易了解。佛陀现在做三种归纳比喻,第一位法师的类型、说法,只见到“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是名断见”为什么这样的说法就是断见?第一种法师只见到“现在世真实是我”,另外一个隐藏的含意就是他否定未来,“否定”没有写出来,但是佛陀后面就归纳因为他只见到“现在世真实是我”而已,那是否定未来。“如所知说者”就像他们所知的这一种说法,是属于“断见”,真的很多人认为这辈子好好过就好,死了就一了百了,认为死了就空、死了就没有,就是落入断见、断灭空。
  “彼第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是则常见”这是第二种论师的说法,佛陀把这一种归纳出,叫做落入常见。为什么这一种叫做落入常见?现在不便于直说、不便于说明,私下可以谈。因为你刚才有讲一个宗派,这样我们就不便公开谈,但是佛陀所讲的第二种说法,看到“今世后世真实是我”,里面有很深的含意,为什么这一种说法就是落入常见?有轮回是不错,但是因为“今世后世真实是我”,有一个不变的“我”在投胎转世,从上一世投胎到这一世,死后只是身体死亡,然后另外真的“我”,又再去投胎转世。这里就是有一个真实的“我”在投胎转世,就是落入“常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有一个真正的“我”,落入“真常唯心”的“真常”、“真我”好!就是落入“常见”,前面是“断见”。
  “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则如来、应、等正觉说”第三师是指佛陀本人,这里第三师就是佛陀的看法、他的见法,佛陀本人是“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不见我”并不是认为生命就只有这一世,然后否定未来,佛陀没有否定未来,但是“命终之后,亦不见我”,也不承认有一个“真常”的我在投胎转世,这里面透露著「缘起甚深”、还有“无我”。因为这是修行上很深,而且很不容易超越的障碍,不要以为很简短、没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要慢慢去看出来它的重要性,这样才不会落入陷阱里面。
  所以,佛陀的看法是怎么样?他是不否定未来,但是也不承认有一个真常的“我”在投胎转世。“是则如来、应、等正觉说”就是正知正见的如来,如来的看法、所体证到的,“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槃”前面第一师讲的是“断见”,第二师讲的是“常见”,都是落入两边,佛陀所走的是“中道”,第三师是中道的一个说法、一种体证。
  仙尼听佛陀这样讲之后,就回答佛陀说:“我闻世尊所说,遂更增疑”不跟我讲,我还不生疑;跟我讲之后,却更不明白。如果刚才没有这样解释,大家从文字方面,去了解佛陀简短的回答,你也不会明了,不容易看到它里面的深义。所以,佛陀就回答“正应增疑”不错!不错!你有怀疑、你更疑惑,这是很正常的。“所以者何?此甚深处,难见、难知”注意这两行,这两行很重要!“此甚深处,难见、难知,应须甚深照微妙至到,聪慧所了。凡众生类,未能辩知。所以者何?众生长夜异见、异忍、异求、异欲故”要好好一个字一个字去消化、去咀嚼,这是佛陀很深的心声,“甚深处,难见、难知”必须有很深的修行功力,你才能够照见到;要有很深的智慧,你才能够看到。
  “凡众生类,未能辩知”一般众生没办法辨别出来的,“所以者何?众生长夜异见、异忍、异求、异欲”一般众生都一直向心外求法,常常跟真正的解脱道背道而驰,虽然表面上很认真在修,但是实际所走的,却未必是真正到达究竟彼岸、解脱道的方法。所以,为什么我们强调实修实证,一定要有前面正知正见的闻思基础?如果你没有建立正确的闻思基础,实修实证很难很难正确的,因此绝不要疏忽了闻思基础的重要。因为当你有正确的闻思基础,后面的实修实证就会事半而功倍。
  “世尊!我于世尊所,心得净信,唯愿世尊为我说法,令我即于此座,慧眼清净!”这一位仙尼就承认自己不懂,愿意虚心的学习,愿意虚心的受教,身心很柔软,于是佛陀这时候就再更进一步的,引导他去体会更深的这些法。所谓更深的就是佛陀要让他去体证到什么叫做“无我”,但是真正要体证“无我”,记得!真正“无我”的确立,一定是建立在“无常”,如果没有真正体证到“无常”,你没办法真正体证到“无我”。如果这两方面没有真正体证到,就没办法真正体证到“空”、涅槃。有的人看了我编写的这本书,然后就断章取义,截取后面一部分,认为我说的“空”,还是再落入一个实有的“空”里面,于我就跟他讲,要从前面逐步上来,除非你已经真正彻证“无常法印”,否则你要跟我谈论“空”,都是落入空谈,只是在头脑里面的知见。
  因此,要先体证到“无常”,要坐稳在无常的法流上面,因为无常是每一个刹那,现在、当下都是生生灭灭的,你要活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现在,体证“无常”,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体证到“无我”,然后再更进一步体证到“空”、“涅槃”,就是佛陀所讲的,你要“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无常”、“无我”就是“法住智”。
  “复问:‘仙尼!异色有如来耶?’”前面是佛陀解析无常方面,再来“‘仙尼!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答言:‘不也’”就是否、不是这样,这里事实上要诠释“不依、不异,不即、不离”。“‘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不也!世尊!’佛告仙尼:‘我诸弟子闻我所说,不悉解义而起慢无间等;非无间等故,慢则不断;慢不断故,舍此阴已,与阴相续生。是故!仙尼!我则记说,是诸弟子身坏命终,生彼彼处。所以者何?以彼有余慢故’”佛陀就讲很多弟子里面,虽然我说过这些很深的法义法要,但是如果这些弟子“不悉解义”,没办法真正了解我所讲的法义深义,没办法了解法义“而起慢无间等”,没办法真正了解我所说的这些法义,也没办法在历缘对境里面去现观我慢、我是、我能,“起慢无间等”就是在历缘对境中去观察,没有间断去观察我是、我能、我慢。如果他们不能够做到,“非无间等故”“非”就是没有,因为他们未能没有间断的去现观我慢,他们真正深层的“慢则不断”。
  深层的“慢”没办法断除,就是十个结后面很深的那些结,它是一层一层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微细,如果你止观的定力不够,没办法看到深层“我慢”的阴影。所以,一方面自己要如实回来面对自己,一方面有善知识来协助你,你就可以突破更快。如果你没有好好在历缘对境里面去现观我是、我能、我慢,“我慢”就没办法断。“慢不断故”因为“我慢”没办法断,所以“舍此阴已,与阴相续生”,深层生命的核心不敢放,“自我”还紧紧抓著,当他缘尽要死的那一刹那,又会形成下一世的种子出来,又会紧抓著,当下一世的种子出来之后,遇到因缘成熟的时候,又会再出生,亦即“舍此阴已,与阴相续生”。
  “是故,仙尼!我则记说,是诸弟子身坏命终,生彼彼处”虽然他来跟我学,成为我的弟子,但是没办法真正了解法义,也没办法真正去现观种种慢,所以他的慢不断,这样在死后一样会继续再投胎、继续再轮回。“生彼彼处”还会继续再轮回。“所以者何?以彼有余慢故”因为他仍然有慢,“自我”紧抓著不放、不敢放。这几行非常重要,告诉我们解脱与生死轮回的重点核心所在,自我、我慢,才是一个真正很重要的一个分水岭。
  所以,修行不是标榜“我神通多么广大,我看到什么法,我开悟了,我怎么样了,我修行多么的清高,我多么会收摄六根……”这些都只是过程,这些都只是方法,让我们真正心能够宁静下来,去看到深层的内心就是在对抗“无常”,深层的内心就是在对抗“无我”,能不能看到?因为有“自我”存在,你就会对抗、就不敢放。所以,佛陀讲真正要体证、要做到,不容易啊!这是修行上,很重要的一些关键,如果没弄清楚,会枉费很多很多宝贵生命。
  “仙尼!我诸弟子于我所说,能解义者”前面是说不能够了解我深义的,后面就是说在我的弟子里面能够了解我所讲的这些深义的,“彼于诸慢得无间等”他们了解深义之后,又在历缘对境里面去现观种种我是、我能、我慢,像这样“得无间等故”,他们都随时能够反观我是、我能、我慢,所以“诸慢则断”这个“慢”要断,要在历缘对境里面,都要随时去看、去检验,因此“诸慢”才会断。“诸慢断故,身坏命终,更不相续”“诸慢断”就是深层的“自我”,最后全然的消失了,全然的放开。
  要全然的放开、要全然消失,一定要真正体证“无常”,真正体证到“无我”的实相,深层的那些“我”才会放开。“诸慢断故,身坏命终,更不相续”一个究竟解脱者,像佛陀成就究竟解脱者之后,因为他真正体证到“无我”,看到只要“我”的阴影还在,就还是用很厉害的“自我”,要跟实相、整个大自然,整个宇宙存在的“无我”法印在对抗。
  举例来讲,有一粒石头掉到大海里面,最初这一块石头会觉得海洋的潮流跟它过意不去,认为海洋的潮流都在打击它,一直在冲刷它,因此我们会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就是你在海洋潮流里面,觉得潮流都是在跟你对抗、跟你过意不去,我们在抓“常”、在抓“我”,我希望怎么样、我要怎么样,没有去看到实际整个大海洋潮流的情况,没有看到整个法界的法印,没有看到无常法流,于是就认为境界是在跟你对抗,所以你的苦就永远存在,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当你苦、苦到后来,觉得跟境界抗争,实在没完没了,苦也受够了,于是后来就觉得“我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第二个阶段就是你看到这个环境、这些情况、这个事实,你没办法改变,于是在第二个阶段就是接受,你不再去跟这个境界抗争。以前潮流这样一直流过来,你觉得它是在冲击你、打击你,现在你不再跟他对抗了,你现在接受,好吧!反正你要来嘛!我没办法改变你,那就接受嘛!但是这个接受已经不错了,已经比前面那个苦比较少了,但是这个“接受”里面,还有一些无奈的心态。
  再来第三个阶段,就是种种苦,它又在冲击你,告诉你那个深层的“我”,还没有真正的死掉,种种的苦都是在刺激你、都在提醒你,你那个“我慢”还在,所以到后来你又继续修,然后你继续的看。当你的视野、视线慢慢超越,提升到比较超越的立场,你发现这整个大海的潮流就是这样,我根本没办法去改变它什么,然后慢慢那个很厉害的“自我”会消失,最后你这个石头会放开,会跟这个海洋跟这个潮流溶为一体,这是一个比喻让大家去了解。所以,我们这一本书后面,在实修实证的部份有提到“溶入一体的世界”,那是很深的,我们要慢慢去了解,一个究竟解脱者,为什么说“诸慢断故,身坏命终,他就更不相续”?
  “仙尼!如是弟子我不说彼舍此阴已,生彼彼处。所以者何?无因缘可记说故”因为他的“我慢”已断,“自我”已经消失了,所以“欲令我记说者,当记说:彼断诸爱欲,永离有结,正意解脱,究竟苦边”他已经到达究竟彼岸,已经了悟生死、了脱生死。“我从昔来及今现在常说慢过、慢集、慢生、慢起”我常常跟大家提醒,你要去看到那个“我慢”的过患啊!“慢集”你要去看到啊!我慢的生起,我慢生、慢起,你要去看到啊!因为这是生死轮回相续很重要的根本原因。
  “若于慢无间等观,众苦不生”如果你能够在历缘对境中,处处去看到、去检验,是否有我是、我能、我慢,当一有生起的时候,你就能够觉察到,这样你的众苦就不会产生,除了你能够坐稳在无常法印以外,又能够“无我”的溶入每一个境界,你会超越一切的二元对立的,就是这一经所讲的。
  “无间、无间等”可翻译为“现观”,现在当下就没有间断的深观反观,一般修行者极容易落入“断见”或“常见”,但很不易觉察到自己落入“断、常”两边,能够觉察到就有校正的可能了。你不要以为说“我应该没有啊!我应该没有落入断常啊!”错了!除非你是究竟解脱者,除非你是四果阿罗汉,不然你都还在“断、常”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只是有没有觉察到而已。你越有如实回来觉察、越有看到、能觉察到,那么就有超越、有校正的可能,你就有超越的可能,因此这是很重要的。
  但“此甚深处,难见、难知”需要有很深度的反观察力,“凡众生类,未能辨知”,因为“众生长夜异见、异忍,异求、异欲故”很多方面是处处很用功、很认真在修行,但是你在“有为法”的世界里面绕,有看到吗?你在求“常”有看到吗?所以,要慢慢静下来去看,你在二元对立里面想说“我越修、希望越厉害,我能够有神通,我能够怎么样,我能够有法术,然后把我所不想要的境界,能够把它对治、把它消除……”有没有去看到这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所以,这方面要慢慢静下来。
  佛陀讲出“众生长夜异见、异忍、异求,异欲”只要好好把《阿含》闻思,然后进入实修,很多的岔路就可以避免了。众生习惯于颠倒梦想,常用我见、我慢不断在构筑梦幻世界,但不自觉知。若“我慢”不断,“自我”就不会死;“自我”不死,就会继续再抓取、再轮回,这里所讲的都已经是很深、很深,大家不要以为这样好像很困难,其实也不会很困难,只要大家有决心,然后真正要学习佛陀,此生非达目的、决不终止,真正要走究竟解脱之路,你的成就就会很快,而且你的身心会柔软,要超越、突破就很快!
  有人问我有关于“有为法”、“无为法”方面,他满用功、也很仔细、很认真在检验自己、检视自己,认为在有为法的世界里面绕,再怎么绕都是在“自我”意识里面,在那里绕不完。于是我就跟他讲,真正要体证到无常法印,就要用“无为法”;他说体证到无常之后,是不是还有种种果位之分呢?是不是就已经能够证到四果呢?我就说还不是的,因为你去体证到无常之后,还有深层的自我、无我方面,你是不是去看到?是不是有去突破?不是说你用“无为法”体证无常之后,就能够真正做到“无我”,还没有!因为他很认真在检视自己、在看,我就跟他讲:你就好好继续再用功,以后当你觉得情况不错,慢慢希望要突破“无我”,然后认为可能已经证到“无我”,这时候如果有需要,我再帮你把“无我”的尾巴抓出来。因为在历缘对境的平常时候,可能认为“无我”很容易体会,但是在历缘对境时,“我”影子都在,你能不能看到?一方面有时候自己不容易觉察到,如果有需要的时候,我会帮你、告诉你“我”的尾巴在哪里,有没有看到?
  在原始佛法里面只有讲“识”,没有再继续区分那些,但可以说是深层“自我”的抓取,来到对生命核心的一种抓取、阴影,它继续存在著,只要你继续用功,愿意如实面对自己,如果有因缘情况许可,我会帮你找出“我”的尾巴在哪里,也要你的身心够柔软,否则我不敢讲,因为你会抓狂。所以,你要身心柔软、愿意接受,我就会告诉你尾巴在哪里,这样你很快就可以去照见到,要从“有为法”慢慢上来。在修行方面也是一样,就是要从“有为法”慢慢上来,然后进入“无为法”,包括在闻思的层次方面来讲,也算是有为法,然而今天的“有为法”,是要实际去体会、去做到“无为”,就好像禅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含意是很深,但是要去看到“无字天书”,要去看到“不立文字”,需要多少的文字,你知道吗?你要进入“无言”,我需要说多少的话,你才能够体会到“无言”,你知道吗?所以,要体证到“无为法”,我们要先经历过“有为”,因此今天的闻、思、修,就是让大家慢慢逐步上来,能够去体证到“无为”,功夫、时间不会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