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控制台perk代码:历史学科主体性教学的思考与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31:27

历史学科主体性教学的思考与策略

——历史新课程中进行主体性教学的探讨

 

   毛宇平    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内容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历史新课程中主体性教学的策略。即1、强调创设民主和谐的情感性的教学氛围是主体性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条件;2、认为自主建构学习和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主体教学的重要途径;3、指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师的激励性活动是主体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策略,主体性教学,教学氛围,自主学习,学习动机,思维过程。

随着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而不思”。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会思路闭塞,视野狭窄,成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这种人面对现代化的开放社会的种种复杂变化将会束手无策,难以适应。因此,一方面为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体的自主、能动、创造的特征充分凸现,主体人格臻于完善;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特点的既精又博的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必须进行历史学科的主体性教学。这既是现代化教育的目标,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所谓历史学科的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和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为特征,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那么,如何进行历史学科的主体性教学呢?我通过教学实践,思索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情感性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的情感性是指通过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进行历史主体性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历史学科的主体性教学,教师要特别重视情感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因为,情感性的教学氛围不仅是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的“催化剂”,而且这种氛围能因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因此,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而且是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能产生一种安全感和愉快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为了创设民主和谐的、积极的、情感性的教学氛围,教学中必须做到:(1)师生相互尊重。师生彼此尊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个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才会以同样的态度尊重教师,才可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教学民主。教学中要反对专制主义师生观,让学生敢言、敢思、敢自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3)以情激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动人,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引起师生的共鸣,渲染课堂气氛。(4)以美激情。教师要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教态,坚定自信的神态,庄重大方的举止,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以融洽师生情感。(5)师生互爱。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要通过自己对学生的关怀,通过各种表情动作表达对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如学生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时,用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注视,赞美的目光等,都能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教师对他的爱。从而激发学生爱师的情感,创设师生互爱和更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情景。课堂教学中是否形成感性的氛围,可以依据四个方面来衡量:(l)师生都有愉悦的心理体念,无情感障碍。(2)教师发出的信号能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反应,无抵触情绪。(3)师生双方都乐于接受对方的信息,无强制感。(4)师生之间的情感互相促进,不是消极制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以上指标,不断强化师生情感的交流,以达到创设最优化的情感性教学氛围。

二、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学习和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它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让学生自主建构良好合理认知结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重视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规律。这是进行历史学科主体教学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学习呢?

(-)、促进学生构建良好合理的认知结构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体对客体(包括现实客体和知识)的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从而建构对客体意义理解的过程”。这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不断探索的活动过程;是学习者以传输、编码为基础,对一系列的信息包括新旧知识内在等进行加工的过程;是对新知识的探索和进而建立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也就是说,只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学习,才能推动学生主体性发展,进而开展历史主体性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应努力做到:(1)、优化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是以教材知识结构为基础。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教材知识结构的转化形式。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用适当方式把教材知识系统化和整合化,一是要通过分化方式对知识进行纵向整合。就是按知识的上、下关系,建构按包摄性由大致序列的层次化知识结构。即从宏观到微观、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而建构层次化的知识结构。二是按综合方式对知识进行横向整合,就是抓住并列知识与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抓住知识的中心与要领,统揽全局,打破知识的章节界限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所学的知识以新的方式更新组合,重建新的知识结构。(2)、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某种原有的认知结构,他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一旦同新知识出现差异,就会在认知心理上爆发认知冲突。认知冲突的产生迫使学生形成解决这一冲突的需要,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向。所以说,认知冲突是学生建构认知结构的契机和前提,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关键就在于教师要相机设疑,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3)、教会学生认知策略。学生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就是要对新知识进行分类、编码、组织、评价的认知加工过程。学生只有学会编码、组织、精制等认知加工策略,才能促进知识的整合化,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教育者或教师企图不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去掌握知识、培养品德,即将知识、品德、要求‘加到’儿童身上,任何怎样的企图只会破坏儿童健康和精神发展的基础,破坏培养他的个性品质的基础”。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

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行动,去探索,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参与,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设计,自我操作以及交流、评价的机会。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使学生“会学”,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着主体性,表现出主体性,这也就是说,学习活动是影响学中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设计、引导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影响学生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达到最优化。引导学生开展历史学科自主性学习活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把课堂教学活动导演、策划成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其做法有五个步骤:(l)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程序,制订学习计划。(2)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说按照学生已有的基础、习惯、能力、水平,去读、讲、议、练、想。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自主活动,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3)基于对自己的认识,依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评价指标及准则,对自身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与调节。(4)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5)在整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战胜困难,获得学习的成功,使学生始终处于活泼能动的学习状态。

一般来说,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又是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所以说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是主体性教学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形成主要看三个方面:(1)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就是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一种自律学习、主动学习,使学习活动从传统的“学会”到“会学”。即从受动性转到能动性的层面上来。(2)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寻找学习方法,检查学习结果,从而发展学习能力。(3)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学生能由传统的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这种学习,学生可以不唯书、不唯师,善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形成个性创造性的基础。它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最高表现,也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最高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成学生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实现。

(三)、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比获得知识的结论更重要,强调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过程式教学重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一种开放的以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注意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规律,即重视思维过程。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正面介绍思考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阐明思维过程。在提问时,学生不仅要说出答案,还要讲出思路,以便教师针对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问题,给予指导。

在历史教学中,讲授基本的历史知识并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训练思维,传授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也是进行历史主体性教学的重要途径。比如,讲授“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涉及到关税问题,可以从教材中挖掘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设问:“在关税问题上,南北双方存在什么矛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哪一方观点正确?”“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有的同学以打破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的角度出发,认为南方观点正确。有的同学从保护民族工业的角度出发,认为北方观点正确。这时,我对这两种观点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进一步点拨,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哪一方观点更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呢?”学生继续讨论,最后形成共识:分析问题时不能忽略当时的历史条件。在当时美国是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果不保护关税,英、法等国必将挤垮美国的民族工业。因此,北方观点正确。通过对关税问题的讨论,指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重视思维过程,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要比单纯地传授基本历史知识更重要,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关键。而且,只有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规律,才能构建良好合理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师激励性活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对学生实施激励评价,能给学生一种促进和鼓舞,并能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更高的目标迈步。教师活动的激励性,是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处于一种能动、活跃的动力学习状态,从而引起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动机,达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的。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愿望和需要,而参与意识的水平和参与的主动性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励、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活动的激励性要立足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着眼于学生学习与发展,内在动力的形成。为此,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激励方法:(l)成功激励。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且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奥苏伯尔认为,“一般称为学习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他认为学生所有指向学习的行为都可以从这三方面的内驱力加以解释,其中,认知内驱力是学习的认知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与学习成功有关。因为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可以使他尝到学习的甜头,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成就动机水平。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更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为此,在教学中要做到:一是进行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原有的基础知识及学习水平,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和学习任务,教师在学习中进行不同的指导,使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二是给学生以成功的期待。教师对学生不断的激励、鼓励,希望学生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这种希望、期待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力量,因为学生为回报和尊重教师,会产生奋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充分发挥在学习中的聪明才智,获得学习的成功。(2)评价激励。就是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使教学评价在正确判定教学状态的前提下,给学生一种促进和鼓舞,激发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学评价要注意体现学生的差异性,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在基础知识、认知能力、意志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确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同时,评价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对优生,要激起他们的成就感和进取心;对一般学生,要激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有自卑情绪的,要寻找其闪光点,对在学习中受到暂时挫折的,要给予理解和积极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总之,课堂上的激励要真诚、热情、恰到好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克服消极的自我观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这也是进行历史主体性教学的关键。

总之,进行历史学科的主体性教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认知结构和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性活动。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历史学科主体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这也是用理性来把握今天和未来教育,正确选择教育的价值去向,自觉地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当代教育的主题,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它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对传统教育反思的结果,也是对历史学科新课程和国际性教育改革趋势的回应。

(通过教学实践,我对文章又做了补充和修改,有些方面对主体性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主体性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200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