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梅子泪满天原唱:对孝昌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55:08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谋划孝昌县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为实现“211”工程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围绕这一课题,我们组建了调研专班,分别深入到水务系统二级单位、重点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水利基础设施现状

    孝昌共有国土面积12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81万亩,其中水田33.73万亩,旱地11.08万亩。现有大、中、小型水利工程26165处,其中大型水库1处(观音岩),中型水库3处(芳畈、金盆、滑石冲),总库容21790万方;小(一)型水库9处,总库容2504万方,小(二)型水库16处,总库容 773. 6万方;河坝塘堰25988处,总蓄水能力14226万方;40千瓦以上中小型固定泵站148处,总装机168台套13011千瓦,总提水能力34.59立方米/秒,总蓄水能力39334万方 (除去滞洪库容总蓄水能力为30062万方)。全县水资源总量约为4.38亿立方米(不包括过境客水),其中地表径流4.21亿立方米,地下水0.17亿立方米。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为710立方米,亩均地表水资源量为907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2。

    全县五大灌区中,共有12条干渠,54 条支渠,全长485.1千米,末级渠系长1681千米,有大小输、配水建筑物548处,其中泄洪闸32处,分水闸40处,斗门300处,渡槽18处、4272米,隧洞11处、2858米,机耕桥147座。

    全县总耕地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33.85万亩。澴东四座大中型水库原设计灌溉面积37.8万亩,实际有效灌溉面积20.75万亩,澴西徐家河水库孝昌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3.1万亩。

    建县以来,全县以兴建河堤、改造库坝、兴修塘堰、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治理、节水人饮解困等为重点,共投入资金7.33亿元,投入劳动积累工9686万个,完成土石方9694万方,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0431处,整治病险水库11座,新修塘堰2800处,改造扩建塘堰6350处,新增蓄水能力6000万方,改善扩大农田灌溉面积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4平方公里,建设小型水保工程163处;建设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建成农村饮水解困工程3892处、安全饮水工程84处,兴建乡镇自来水厂11处,共解决了农村15.96万人、5.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建成澴河橡胶坝工程,形成库容800万方的人工湖,综合效益初步显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县水利设施在农业抗灾和农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水利基础设施仍存在着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病险工程仍然存在,防灾抗灾能力不强。目前,全县只有四座大中型水库(观音岩、芳畈、金盆、滑石冲)和七座小型水库(青桥、联建、陈庙、双洪、西冲、张冲、群联)经过除险加固或正在加固,还有18座小型水库仍属三类病险水库,绝大多数小型水库存在大坝浪坎、白蚁危害、启闭设备不全、安全观测、水情测报设施缺乏等问题;大多泵站、涵闸普遍存在设备老化、锈蚀严重、不配套等问题,设备完好率仅为52%。陆山泵站是我县最大泵站,总装机容量1960千瓦,1982年建成投入运行。由于经费不足,每年的设备维修只能是除锈涂油,泵站设备长年在低水位和带砂状况下运行,供电设备绝缘性能差,严重老化,特别是二台主变压器,一台严重漏油、一台属铝线圈损坏不能使用,配电柜原件长期在低电压下运行,经常发生电流过大烧坏电器设备的故障,严重影响了抗旱效果。全县接近一半的泵站设备老化,在抗旱关键时刻不能启动,造成能抢提的水不能提,能抗的面积不能保,延误抗旱时机。

    2、灌区渠道萎缩,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减少。全县五大灌区原有灌溉渠道总长248公里,设计灌溉面积57万亩。由于种种原因,灌区渠道年久失修,淤塞严重,工程隐患逐年增多。根据五大灌区渠道调查统计情况分析,目前五大灌区渠道萎缩55公里,减少灌溉面积18.6万亩。如:金盆水库原干渠长52.5公里,现干渠长22.5公里,干渠萎缩减少30公里,占原干渠总长的57%。而且还存在“头低尾巴翘、有水放不到”的问题,加之豆刂涵等设备配套不全,水损严重。自水库修建以来,有效灌溉面积从5.5万亩逐步减少至1.85万亩,减幅达66%。

    3、供水配套设备老化,水资源浪费严重。根据五大灌区渠道工程运行情况调查,目前五大灌区渠道现有水工建筑物548处,一般新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已运行40多年,设备老损严重,部分水工建筑物钢筋裸露随处可见,渡槽伸缩缝止水橡皮腐烂,启闭设备失灵,闸门破碎,边八墙倒斜,完好率仅58%,豆刂涵闸配套率仅占总处数的28%。全县灌溉水利用率仅为0.4,低于全国0.6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0.8的水平。由于灌区供水配套设施长期以来不能得到修复,灌溉水损失率一直不能下降,水资源浪费严重。

    4、蓄水能力不足,“旱包子”地区水源条件亟待改善。小型水库、塘堰、港坝是陡山、王店、季店、花西、卫店等乡镇的重要水源。由于长年淤塞和水毁,相当一部分塘堰成为“碟子塘”、“锅底堰”,蓄水能力逐年减少,有的甚至丧失蓄水功能。大多泵站也是设备老化、锈蚀严重、不配套等,设备完好率仅为52%,在抗旱关键时刻不能启动,造成能抢提的水不能提,能抗的面积不能保,延误抗旱时机。三乡镇共有水库15座,河坝塘堰5497座,泵站133处,总装机5381千瓦,提水规模为12.96立方米/秒,各类水利工程可提供的水量为6267万方,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现状供水能力和用水量进行供需平衡计算,共需水量7352万方,年缺水1085万方,占需水总量的15%,缺水状况较为严重,水源条件急需改善。

    5、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孝昌县是水土流失较严重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330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28%。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平均每年治理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目前仅治理了174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4.5%。此外,由于人口增加、建设规划用地等原因,又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6、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缺少,调控能力差。据初步统计,全县29座大中小型水库控制面积只有221.86平方公里(不包括芳畈水库控制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8%。由于缺少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全县4.21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只利用了0.76亿立方米,每年有3.45亿立方米的降水白白流走,而枯水季节河流水量小,难以形成稳定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调控能力较差,农业抗灾能力较弱。

    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县具体实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强基础水利建设,不断提高工程的抗灾能力一是加强防洪工程建设。以提高防洪标准为主,加大险工险段的除险力度,增加中小河流的达标堤段,切实抓好观音岩、金盆、滑石冲水库除险加固和青桥、联建、陈庙、双洪、西冲、张冲、群联小水库脱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另外18座小水库脱险项目进程,不断完善现代化的防汛科学调度系统。二是加大渠系改造力度。以节水工程为重点,确保大中水库渠道建筑物安全运行,突出抓好五大灌区渠系改造,在对水工建筑物维修改造的同时,还要做到渠系路面平整、沟渠畅通、无障碍、无险段、调控有设备、管理有专人,确保引水期间水畅其流,使灌区渠系水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三是加强抗旱机电泵站更新改造。以江河、澴河两大干支河流泵站更新改造为重点,沿河新建泵站,实现多级提水,增加提灌水量,扩大灌溉面积,着重解决好“三店”“旱包子”问题。同时,不断改善该地区水源条件,大力兴建当家塘堰、港坝等蓄水设施,提高蓄水能力。四是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在水保方面,以小流域水土保持建设为重点,荒坡种草植树,营造水保林,力争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实施并按时完成晏家河橡胶坝工程。

    2、多方整合资金,不断增加水利建设投入一是加大国家基建项目申报力度。抢抓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的良好机遇,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对我县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力争每年国家、省级投资在1亿元以上。重点抓好邹家河水库、城区排涝泵站、农业综合开发、陆山泵站更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等项目。二是建立对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长效机制。通过政策、法规形式明确各级投入比例,加大对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以保证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持续稳步增长。认真落实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11号文件精神,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政府每年从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中安排200万元,作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对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给予补助。三是整合各项涉农水利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统筹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大力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农田建设、低丘岗地开发、扶贫资金、库区移民、以工代赈等各部门支农涉水专项资金,加强统筹协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认真落实“一事一议”政策。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的原则,通过“一事一议”渠道整合投入资金,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3、创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确保工程效益充分发挥一是大力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明晰工程权属和管护主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和主体。以农户自筹共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归农户所有;集体共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归用水户所有;以政府投资为主建成的小型水利工程,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者协会,归用水者协会所有。二是对小型水库及其灌区实施协会运作,积极推进用水户参与管理。积极探索用水管理体制改革,引导和支持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推行农民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明晰经营管理责任主体,保障工程的效益发挥。三是深化体制改革,建立良性循环机制。农业供水严格实行基本水价加计量水价的“两部制”水价政策,水费做到应收尽收。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坚持“按劳分配、效益优先”的原则,强化内部管理,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严格管理目标责任考核,为水利工程良性循环和效益发挥提供制度保障。按流域(水系)或乡镇组建水利管理站,有效解决水利站的性质、编制、经费和体制问题,彻底改变基层水利无人管事、无钱办事的真空状态,促进农村水利事业的良性发展。

    4、强化规划管理,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一是优化配置。做好全县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为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加强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做到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要,又能保障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二是厉行节约。把节水工作作为一项革命性的工作来抓,大力发展推广节水技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三是有效保护。做好河、湖、库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功能区划工作,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的总量控制,对水量、水质统一监测管理。四是夯实基础。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调查评估和规划、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提高成果质量。五是统一管理。大力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定明确的水资源配置原则和方案,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5、推进依法行政,实现依法治水。加强水利普法宣传和水利政策研究,重点围绕水资源配置与节约保护、水利设施保护、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快法规、规章的制订与修订步伐。严格行政执法,继续开展好河道堤防整治、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等专项活动,妥善处理水事纠纷。坚持依法依规征收各项水利规费,做到应收尽收。要强化管理责任意识,落实工程管理中的各项责任,加大打击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力度,达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节约用水的目的。

    6、引进培养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水”战略。一是从高校引进水利本、专科毕业生,尤其是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二是选派系统内热爱水利事业、乐于献身水利的年青人到高校深造;三是对系统内的干部职工进行定期和短期培训;四是走出去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取长补短,促进我县水利建设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