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外传官网:历史月刊2007/03/30 第146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4:03:07





■ 2007/03/30 第146期
歷史月刊網站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 每月專輯 --諸呂亂政 周勃逼宮 (二)
□ 縱橫時空 --讓文學「浪花」激起歷史課波瀾 (上)
--中國古代燈具與「神樹崇拜」(上)


直接訂閱:

每月專輯
■ 諸呂亂政 周勃逼宮 (二)
【文/劉耿生】
諸呂封王
惠帝發喪,呂后嚎啕大哭,竟無眼淚,張良之子辟強為侍中,在宮中侍伴惠帝,方15歲,如其父聰穎過人,見狀問丞相陳平:太后只有惠帝這麼一個獨生子死了,她為什麼哭時並不悲傷,你知道其中原因嗎?陳平城府極深,佯裝不知。辟強說:「呂后心中只有今後由誰繼位一件事,故無心悼念兒子,您就建議呂台、呂產和呂祿(均呂后的侄子)為將軍,統領南北各軍,諸呂盡入宮當官,呂后就放心了,您也不會有禍災。」陳平如此向呂后講了。
惠帝無子,呂后從呂氏家中找個小孩,佯說惠帝子,殺其生母,立為少帝。少帝知身世後,呂后又殺少帝,自己臨朝,史稱漢高后元年。
呂后欲立諸呂為王,徵詢右丞相王陵意見,王陵回答:「高帝刑白馬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呂后聽了不悅,又問左丞相陳平、絳侯周勃,他倆卻說:「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令太后稱制,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呂后大喜。
罷朝後,王陵質問陳平、周勃:「當初和高帝刑白馬盟,你們不在嗎?現在高帝死了,太后掌權,要封諸呂為王,你們為什麼阿諛奉承呂后,而違背白馬盟約?你們有何面目見高帝於地下?」陳、周說:「在今天這種場合,當面爭執拒絕,我們不如你;但是今後真正保全劉家天下,你不如我們。」王陵心裡明白了,沒再說話。陳平工於心計,暗中不動聲色地與周勃保持良好關係,以後果然有了用場。
呂后為諸呂擅權,採取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王陵反對諸呂封王,呂后對他明升暗降,奪去他有實權的右丞相位,改任位尊權微的太傅,王陵也知趣,稱病回原籍,不再入朝為官。呂后乘機命陳平為右丞相,親信審食其為左丞相。左丞相本只管宮中事務,但審食其處處攬權,有恃無恐,公卿趨炎附勢,事無巨細只請示他,兩朝元老、劉邦指定的丞相陳平形同虛設,但他隱忍,三人表面上倒也相安無事,呂后控制了朝廷。
第二步,呂后先封和呂家有關的劉邦後代為王,她妹妹呂嬃嫁樊噲,生一女嫁劉澤,封他琅邪王。劉邦一個妃子巴結呂后,其子劉強封淮陽王。呂后又封已死的父親呂公為宣王、長兄呂澤為悼武王。呂后獨女魯元公主嫁宣平侯張敖,生子張偃,魯元公主死,呂后封張偃為魯王,以示撫慰。儘管破壞了劉邦「非劉姓不得封王」的規定,但朝臣還是無可奈何。
呂后膽子益大,先後封呂台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呂台兒子呂通為燕王,呂台死,另一子呂嘉嗣王,並封諸呂八人為侯,強行建立諸呂政權。
第三步,呂后在朝內安插好諸呂族人後,嚴厲打擊劉姓諸侯王,帶有歇斯底里虐待狂的色彩。例如,趙王劉友的王后是諸呂的一個女兒,劉友不喜歡她,另有所愛,這位呂姓王后很是妒恨,怒沖沖回到長安,添油加醋向呂后誣告:劉友曾說:「呂氏安得王!太后百歲後,吾必擊之。」僅憑此女無端陷害丈夫劉友,就不值得人愛。呂后不問青紅皂白,聽後大怒,召來劉友,將他留置在府邸囚殺。恰巧此時日蝕,白天漆黑,呂后很不高興,對左右說:「日蝕是為我而出現的。」但是,呂后並未停止她的殘殺行為。
趙王劉友已死,呂后令梁王劉恢為趙王,呂產為梁王,但呂產又不到梁國去,仍在宮中任太傅。呂后將呂產的女兒給劉恢為王后,王后的隨從官吏皆諸呂,這幫人控制了趙國大權,對劉恢也不尊敬,使他很不自由。劉恢有自己所寵愛的妃子,王后便使人毒殺之。他在苦悶中作了「歌詩四章,令樂人歌之」。他萬分悲傷,六月即自殺。呂后聽說,故意說趙王劉恢因為妃子的事而放棄宗廟禮,於是廢除他後代世襲趙王的權力。諸呂又認為有機可乘,呂祿本已封為武信侯,毫無功勞卻「位次第一」,呂后封呂祿為趙王,還追封呂祿之父呂澤為趙昭王。
燕靈王劉建死,他的妃子生有一子,呂后派人殺了其子,藉口劉建無後,撤銷燕國,第二年,立東平侯呂通為燕王,再立呂通弟呂莊為東平侯。
呂后作惡多端,晚年經常產生幻覺,請人占卜,人稱戚夫人和趙王如意在顯靈,呂后恐懼,病勢沉重。呂后臨終仍念念不忘鞏固諸呂權力,令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王呂產為相國,統領南軍,告誡他二人說:
高帝已定天下,與大臣約,曰:「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今呂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據兵衛宮,慎母送喪,毋為人所制。
呂后明白,她隨劉邦多年,老臣們念劉邦舊情,未反呂后。但功臣眼中可沒有諸呂,呂后一死,朝臣會反,因而讓呂祿、呂產掌握軍隊,守住宮門,仿效劉邦死時她的作法。~未完,詳見下一期電子報~
.諸呂亂政 周勃逼宮 (一)
-------------------------------------------------------------------------------------------------   TOP
縱橫時空
■ 讓文學「浪花」激起歷史課波瀾 (上)
【文/殷靜玉(作者為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禮嘉中學教師)】
孔子曾說:「文勝質則野,質勝文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也。」十分簡約的一句話反映出了歷史與文學之間的緊密聯繫。事實也是如此,歷史上不少史學家同時又是大文學家,史學名著同時又是文學巨著,如司馬遷以及他的《史記》等,正所謂「文史不分家」。因此,歷史課的任務就不僅僅是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並教會學生如何去應付考試,考完就拋到腦後這麼簡單而已了,它還必須與文學相結合,體現出人文的色彩,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感。
因此尤需注重歷史課的人文功能,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但是,長期以來由於考試的需要,歷史課變成了簡單的歷史知識的堆砌,歷史課的人文功能已經極少有人去注意了。那麼,如何才能凸顯出歷史科的這種人文特色以及陶冶學生的情感呢?我認為在教學中引用一些文學作品、詩詞歌賦等「浪花」,來詮釋一些歷史問題,達到陶冶情操、提高素養並增強學習興趣,從而激起歷史課波瀾。...~more~
-------------------------------------------------------------------------------------------------   TOP
■ 中國古代燈具與「神樹崇拜」(上)
【文/孫佳瑩(作者為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研究生)】
樹形燈集實用和美觀於一體,自古以來就是中外燈具中很有特色的一類。本文從樹形燈造型隨時代發展而變化的角度,試探討由此體現出的中國對「神樹崇拜」的演化歷程及其變化原因。
人類對於光明的渴望,促成了燈具的發展與輝煌。原始社會,人類收集和保存火種,用它來驅散黑暗和寒冷,火,可看作是燈的祖先。明代羅頤在《物原》中談到燈的起源和發展時有這樣的記載:「遂人作火,神農作油,軒轅作燈,湯堯作燈檠,成湯作蠟燭。」雖然這是傳說,且沒有確鑿的證據加以驗證,但是依然可以從一個側面大致瞭解中國古代燈具的源流和發展。...~mor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