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全集:历史月刊2006/12/30 第137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9:33:41



■ 2006/12/30 第137期
歷史月刊網站首頁訂閱/退訂

□ 每月專輯 --琉球王國的滅亡 (二)
□ 縱橫時空 --黨外宜蘭幫的源起:黃煌雄、陳定南、游錫堃的傳承 (上)
--萬國博覽會的首都──巴黎 (上)


直接訂閱:

每月專輯
■ 琉球王國的滅亡 (二)
【文/赤嶺守】
兩屬體制的維持
之後外務省除要求琉球提出幕藩制末期與美、法、荷三國簽訂之原版條約書外,並命久米、宮古、石垣、西表、與那國五島每天懸掛國旗,朝升夕降。伊地知貞馨一方面對王府與中國之往來也施予壓力,表示以後各項細節須以文書對外務省提出詳細的報告。因此,王府內不免產生因廢藩而導致將來王國解體之疑慮。於是,東京之「在勤親方」馬兼才造訪了外務卿副島種臣,直接為維持日中兩屬關係請願。對此,副島則以「琉球藩之政體、國體永久不變」之口頭承諾,暫將王府內之不安抑制下來。
自琉薩關係開始以來,琉球對中國一貫施予隱蔽政策,繼續維持與中國的封貢關係。當時,更是極力避免一連串的內政變革洩露於中國。另外就中國漂流民之處置案,藩王命法司官緊急上京,請求認同以往島津氏所認可的遣返方式,使其附搭進貢船或護送船回國。當時因為朝鮮人及其他外國之漂流民皆由外務省在勤官員負責處理,故針對此一請求,以一遇有中國漂流民勢必知會在勤官員為條件,給予王府肯定的答覆。再者,日本政府又賜予王府琉球藩印(銅印)並改貢租之繳納處為大藏省租稅寮(大阪公庫),而不再是原來的鹿兒島。儘管如此,一方面日本政府卻允許王府與中國之間使用中國皇帝賞賜之「琉球國王之印」,並默認其對中國之進貢,於是琉球得以繼續維持中日兩屬之「王國體制」。新政府的成立對琉球而言,似乎並未帶來太大的威脅,至此王府也大大的消除了疑慮。
宮古島民漂流遇害事件與征台論之興起
1871年10月18日,由那霸出海歸返宮古島之納貢船在途突遇暴風,於11月6日漂到台灣東南部之八瑤灣,其頭職(宮古、八重山島之最高官職)仲宗根玄安以下66人中,54人上陸後遭原住民所殺害。獲救之12人跨越台灣海峽被送往福州琉球館,由漂流日算起經7個月之久,才於翌年6月7日附搭接貢船回到那霸。清代,漂到台灣的70餘起漂流事件中,遭原住民殺害的就有數起。諸如此類事件發生之後,通常就是,中國依例加以救助及保護處理,琉球方面則於事後發諮文謝恩,其他責任一概不予追究。
但未料此次漂流遇害事件卻發展為動搖近代琉球王國之一大事件。針對1871年之宮古島民在台遇害事件,1872年4月13日,為進行修改中日修好條約之交涉,由遣往中國天津之外務大丞兼少弁務使之柳原前光將《京報》中所刊載之內容向外務省報告;又伊地知貞馨在聽取了附搭接貢船回國之倖免者講述其遇害經過後,直接向鹿兒島縣參事大山綱良報告。接獲速報之大山立即起草了「皇威海外擴張,安慰島民怨魂」之討伐台灣提議書。8月14日,此提議書由為準備迎接慶賀使節而上京之伊地知貞馨親自提呈給外務卿副島種臣。另鎮西鎮台第二分營長之陸軍少佐樺山資紀也緊急上京,於8月9日向陸軍元帥兼參議西鄉隆盛提出報告,並向隆盛之胞弟陸軍少輔西鄉從道提出意見書,請求對此事件施予積極的因應措施。琉球藩的設置在大山、伊地知、樺山等人的積極建議出兵台灣之際,亦付諸實現。
由於琉球王府十分憂心日本之對台強行出兵,將會影響其與中國之間的宗屬關係,故向「在番奉行所」之福崎季連提出停止出兵之請願。福崎季連卻推以中央正為征韓論而議論紛紛,當下絕非為宮古島民遇害而報復台灣之機,而將此請願加以回絕。然而,事實上征台的準備當時正著實地進行著。1872年3月,日本政府為交換中日修好條約之批准書,及對同治帝親政之表達敬意,派遣外務卿副島種臣以「中國派遣特命全權大臣」的身分前往中國。其目的之一是針對琉球漂流民之殺害事件,試探中國的態度並找出其出兵台灣的理由根據。
副島種臣於6月21日派柳原前光與鄭永寧赴總理衙門,試加以打聽,而總理衙門大臣吏部尚書毛昶熙及戶部尚書董恂則表示,遇害者乃朝貢國之琉球的國民,皆已接受中國之撫恤及遣返處理,此事件與日本根本無任何關係。此外,台灣的原住民分為「生蕃」及「熟蕃」二種,歸服王朝者為「熟蕃」(又稱平埔番),受政府設府縣所管轄;當下殺害琉球國民者為「生蕃」,未受感化歸順,屬「化外之民」,是不受政教約束的「蕃族」,在中國的版圖內既有「化外之民」之存在。對迫切尋得征台依據之柳原等人而言,毛昶熙等人之「化外之民」說正切中下懷,而成為「蕃民征討」之最佳藉口。當日,柳原即對總理衙門表示,若中國對此事件不查明追究,日本將不會坐視不管。談判結束後,副島種臣認為柳原等從中國取得之「化外之民」說,足以讓日本之出兵台灣成為正當之理由,於是迅速回國,準備出兵。
外務卿副島種臣在琉球藩設置以後,曾就台灣問題與駐日之美國公使德隆格(Charlese E. De Long)進行過會談,德隆格除支持日本征台以外,並表示台灣蕃地不在中國的統治範圍之內,於國際法上亦屬中國主權外之「無主之地」。既是「無主之地」,先行占有之國勢必可取得其所有權。之後,德隆格又介紹熟悉台灣情況之前駐廈門之美國領事李仙得(Le Gendre)與副島會晤。李仙得也建議不妨先行占領台灣東南部之「無主之地」,使其成為殖民地。至此,副島種臣認為征台後之「蕃地占領」既已受到國際上之認同,於是接受了大山、伊地知、樺山等討伐台灣之提案,興問罪之師。日本此次征台行動雖以懲罰殺害宮古島民事件為題出兵,但實質上卻是在其領土擴張之前提下,實現其背後之兩項政治目的,即行使先占權,將蕃地占領以擴張國權並藉機告知中國,琉球專屬日本。~未完,詳見下一期電子報~
.琉球王國的滅亡 (一)
-------------------------------------------------------------------------------------------------   TOP
縱橫時空
■ 黨外宜蘭幫的源起:黃煌雄、陳定南、游錫堃的傳承 (上)
【文/石計生(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日
歷史的「悲劇—滑稽劇」所引發的弔詭思考在於,1981年,慶祝黨外空前勝利的話語:「倒下去了吧!騙我不懂,選久了,國民黨也會倒下去。」在2005年的宜蘭縣長選舉中,變成了「倒下去了吧!騙我不懂,選久了,民進黨也會倒下去。」出場兩次的「黨外—民進黨」,第一次是「喜劇」,第二次是「悲劇」。從1981年陳定南勝選開始,經歷游錫?、劉守成等數任執政長達24年的「黨外—民進黨」地方政權,竟然又終結在已經擔任過兩屆八年縣長,從法務部長職位辭官執意回宜蘭參選的陳定南手裡……
1.
人創造自己的歷史,卻不能隨心所欲;他們無法自選環境以利創造,但是可能及時把握當下的因緣時會和已經累積的傳承。 ...~more~
-------------------------------------------------------------------------------------------------   TOP
■ 萬國博覽會的首都──巴黎 (上)
【文/李政亮】
從1855年巴黎首次舉行萬國博覽會以來,到二十世紀初為止,巴黎共舉行了五次的萬國博覽會,超過英國與美國的兩次。在今日巴黎的重要地景中,許多是為了舉辦萬國博覽會所興建的。透過萬國博覽會的舉辦,使得巴黎開始成為燦爛的明珠。
巴黎,被公認是「浪漫」之都。不過,彷彿是歷史展示館的巴黎,無論是艾菲爾鐵塔、奧塞美術館、街頭時而可見的瓦拉斯泉(Fontaine Wallace)或是萬國博覽會的相關照片,卻成為指引我們尋找昔日帝國的線索。在這些線索當中,我們既可看到一種關於博物學建立的知識系譜,也可看到帝國如何透過萬國博覽會進行自我再現──工業力量的、國族的,當然也包括大眾文化的。更重要的是,這套權力運作機制也漂洋過海地進入後起的東亞新興帝國日本的視域當中,而台灣也成為這套權力操作機制的對象。 ...~mor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