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之镇库狂沙 奇书:历史月刊2007/01/20 第139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7:14:48



■ 2007/01/20 第139期
歷史月刊網站首頁訂閱/退訂

□ 每月專輯 --走向海洋貿易帶──近代世界市場互動中的中國東南商人 (一)
□ 縱橫時空 --成吉思汗──下落不明的征服者 (上)
--當前韓國高中世界史課程歷史觀的定位與架構 (上)


直接訂閱:

每月專輯
■ 走向海洋貿易帶──近代世界市場互動中的中國東南商人 (一)
【文/陳東有(作者: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經濟史博士,現為江西南昌大學文文學院教授)】
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中葉的350年中,世界發生從未有過的巨變和激變,中國東南商人有幸參與其中的市場互動,走向中國東南海洋貿易帶。歷史證明他們是當時中國最活躍的分子,是從古代首先努力走向近代,從內陸文明勇敢走向海洋文明,從傳統的中國努力走向先進世界的開拓者。
十六世紀初近代世界市場開始形成的時候起,西方各國就以各種方式把這一市場對中國產生的作用力推進中國,並在此後的300多年中,逐漸對中國東南地區分層產生巨大而又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必須客觀地看,儘管西方商人和殖民者在與中國發生經濟關係的過程中,採用過武裝占領島嶼和海盜掠奪方式,並與中國發生過多次衝突,但主要還是以和平的、平等的方式同中國官方和民間進行交易。西方人為開闢市場而來到東亞,對中國來說是一個發展機遇,雖然當時中國國內市場的支持、已有的較為先進的航海技術,以及東南海商的貿易經驗,很有可能發展出自己的國際市場運作。但保守的以內陸文明為中心的傳統規念,在先進的以海洋為工具的近代行為面前失去了主動、革命性和競爭力,採取了封閉或半封閉的形式把自己限制起來。
中國官方因種種原因採用過禁海措施,而且一直都是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原本是可以大大發展的機遇變成內陸王權逐步退縮的種種藉口。好在中國東南商人參與近代世界市場的互動行為從未停止過。這種雙方都實現自己利益(首先是商業利潤)為動機的貿易行為,就是本文論述的重點:互動。中國海洋社會經濟從十六世紀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主要是這種互動行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在互動過程中,就中國方面來說,東南商人是互動的主體,正是他們的商業趨利動機以及這種動機驅使下的互動行為,直接推動了中國東南地區海洋社會經濟的發展。
商人行為的評價
東商人參與近代世界市場的互動,對中國東南部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海洋社會經濟的發展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在於:
一、發展了地區經濟
促進了中國東南地區的經濟作物生產如棉、茶、桑、蠶,相應的手工業棉紡、絲織、染織、製茶、瓷器等等也有很大的發展,並且由於其產品成為主要外銷商品而進人海洋經濟的循環之中。在東南商人與近代世界市場的互動作用中,經濟效應由於市場的供求變化導致資源的重新分配而向沿海一帶傾斜。明清時期,東南數省絲織、製茶、瓷器業成了當地外向型經濟的龍頭產業,江、浙的絲和絲織業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成為世界市場的搶手貨,得以繼續發展。原來並無蠶絲和絲織業的珠江三角洲,近水樓臺先得月,獨占地利,有了桑基魚塘、廣緞和十八緞行。福建泉州、漳州、福州自明中葉始,皆有向江浙人學習的絲織業發展起來,不少是用湖絲原料加工成絲織品。福建的棉花生產不理想,但是在商人的帶動下,棉織業卻發展迅速,去江浙和北方購買棉花讓福建人織成布以供外銷是福建棉織業發展的主要方式,泉州、莆田等地都是有名的棉布產地。安徽和浙江的荼葉先獲得了歐洲的喜好,明清之際,福建武夷茶的外銷開始看好,我們可以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貨單上看到武夷茶日漸重要的趨勢。
中國的瓷器一直是世界市場的暢銷貨,當時被國外市場看好的是江西景德鎮的饒瓷和浙江處州的處瓷;此時福建的瓷器業有相當的發展,其聲譽雖不及饒瓷和處瓷,但是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場。最為活躍的福建商人為了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不僅促進了泉州、福州和漳州一帶的瓷器生產像絲織業那樣的發展,而且很有可能冒用蘇州、杭州和潞州產絲織品,以及景德鎮產瓷器之名(商標)銷往世界市場。這一切,我們可以用對外貿易的作用來聯繫,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人的作用,只有在東南商人參與近代世界市場的互動之後才有可能帶動這一切。我們必須看到人的行為作用,即商人的互動行為在其中所起了的決定性的影響。 ~未完,詳見下一期電子報~
-------------------------------------------------------------------------------------------------   TOP
縱橫時空
■ 成吉思汗──下落不明的征服者 (上)
【文/黃中憲】
1937年,成吉思汗的靈旗自蒙古中部的喇嘛廟消失。喇嘛廟位在黑色尚赫山(Shankh Mountains)山腳下的月河邊,虔誠的喇嘛已在此守護、崇奉他的靈旗數百年之久。1930年代期間,史達林的黨羽在一連串打壓蒙古文化與宗教的運動中,處決了約三萬名蒙古人。部隊摧毀一座又一座的喇嘛廟,射殺僧侶,攻擊尼姑,搗毀宗教法器,洗劫圖書館,燒毀聖典,拆除寺廟。據說,有人從尚赫山喇嘛廟偷偷搶救出成吉思汗的靈旗,迅速移送到首都烏蘭巴托保存,最後在該地消失無蹤。
守護靈旗的「牧人」
數百年來,在亞洲內陸綿延起伏的乾草原上,兼具戰士身分的牧民,都隨身帶著靈旗──蘇勒德(sulde):從最好的牡馬身上割下一綹綹馬鬃,繫在緊挨長矛刃口的矛桿上,作為纓穗,這就是蘇勒德。 ...~more~
-------------------------------------------------------------------------------------------------   TOP
■ 當前韓國高中世界史課程歷史觀的定位與架構 (上)
【文/華丹?何鋒】
當今的韓國教育正以其優質和高投入而日益贏得世界聲譽,這與韓國政府和全社會高度重視教育、不斷推行教育改革是密不可分的。自1948年建國至今,韓國政府已進行了七次國家課程改革,當前,第六次(1992年起實施)和第七次(1997年起實施)國家課程正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從2003年起,韓國高中開始按照第七次國家課程的理念組織、教授新的高中世界史課程。
自上世紀50年代韓國高中開設世界史課程開始,其強烈的單一歐洲中心主義傾向,備受史學家和歷史教育工作者的指責。 ...~mor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