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里密码 刘莉娜:李一道长·养生有良方·喜伤心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4:15:51

李一道长·养生有良方·喜伤心·授权连载之八

(2010-05-01 07:29:14)转载 标签:

养生有良方

喜伤心

独立守神

分类:李一道长谈养生

 

 

2.1.5 为什么狂喜之后总有失落感:心脏的另类伤害

 

    最后说“喜伤心”。《黄帝内经》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在中国文化中,七情有两种版本:一是医家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一是理学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这里只讨论医家七情,因为它和健康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只有“喜”字的结构不含“心”,其余六情,有四个“心”两个“忄”。而恰恰《黄帝内经》说:“喜伤心。”你说妙不妙!

    前面讨论了“忧思惊恐怒”对健康的影响。其实“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怒伤肝”平常人是不容易感受到的,而“喜伤心”则不同,只要稍微细心,就能觉察到。

    我们只要非常高兴或兴奋过后,心中就会出现若有所失的空虚感。这用现代医学的话说,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有句成语“欣喜若狂”,为什么会狂?因为心不受约束。

    五脏本来是相生相克的,心属火,本来应有肾水克制心火。但实际上,肾水在下,而心火在上,心肾不交,肾水无法克制心火。而脾土无奈,肺金受克,肝是将军之官,本来就是以君主之命为天职的,这个服从命令的天职恰恰体现在“木”生“火”上,心者“君主之官”,本来就难以制约。

    当处于其他几种情志如“忧思恐怒”,心都在,而欣喜若狂时,“心”不在了。心不在,神就飘忽,整体处于混乱之中。在五脏的五行生克制化中,最薄弱的就是“心肾相交”。

    心性本来就容易浮躁,而肾水则容易“贪生忘克”,越是需要克制心火时,它却偏偏倾向于“生助”肝木,所以对心火的约束力是很差的。对付“喜伤心”的情志是“恐”,“恐胜喜”,“恐则气下”,气下则水火相交。经常有人得了笑症,大笑不止,吓唬他一下往往很有效。

    “喜”字也是个会意字,从鼓从口,意为击鼓欢笑。“喜”是指获得的快乐的感觉。“喜伤心”指的是“暴喜伤阳”,欣喜若狂会导致阳气不密,不密则不固。《黄帝内经》云:“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所以喜还是情致中的健康态,只是不可过分。

    喜悦的心情是“康”的重要标志,如果这个喜悦不是从外部获得,不是在娱乐场合获得,而是依靠自己内在身心和谐洋溢出来的愉悦,那才是真喜悦,真的健康了。“康”就是安乐、安宁,“健康”就是使身心的安乐、安宁成为随时随地。

    上面我们较为详细地讨论了七情扰动的各个方面。情志病各有特点,症状表现也非常复杂,但究其根本,都是因情志过分波动扰乱了人体的气机升降,导致脏腑的气机失调。

    虽然情志病可分别伤及各个脏腑,却总是首先“犯心”,首先影响到心,因为心主藏神,心是五脏六腑之主,精神之舍,主神明。“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可见七情扰动心是首当其冲的。其实人人都知道心平气和,但真正要做到却很难。人们已经习惯于心猿意马、心潮起伏,事到临头,面对得失荣辱很难不动心。

    怎样才能平息这颗“驿动的心”呢?《黄帝内经》讲“独立守神”,强调“形与神俱”,也就是把心拴在身体之“桩”上。所以,要把“正身”作为“正心”的起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