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少年迹部哪一集:中医诊病(十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00:37

中医诊病(十一)

(2009-02-28 19:58:11)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健康营养

第三节望舌

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以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一种诊察方法。

望舌的主要内容包括舌质和舌苔两方面,具体表现为舌质的神、色、形、态、舌下络脉和苔质、苔色等多方面。

一、舌的组织结构

舌体的上面称舌背,下面称舌底。舌背后部有人字形沟界称为人字沟,舌背的正中有一条纵行沟纹,称为舌正中沟。舌体的前端称为舌尖,舌体的中部称为舌中,舌体的后部、人字形界沟之前称为舌根,舌两边称为舌边。舌底正中为舌系带,两侧有浅紫色的舌静脉称为舌下络脉,简称舌脉。

舌象包括舌质和舌苔两方面,舌质指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指附着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舌质与舌苔的形成除了与舌的肌肉、血管、神经等有关,还与舌面乳头的关系密切。舌面覆盖一层半透明的粘膜,粘膜皱折成许多细小突起,称为舌乳头。根据乳头的形态不同,可分为丝状乳头、蕈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四种,其中丝状乳头与蕈状乳头对舌象形成有着密切联系,轮廓乳头、叶状乳头主要与味觉有关。

脱落细胞、食物残渣、细菌、粘液等填充于丝状乳头角化树的间隙内,形成白色苔状物,即为舌苔。病理性厚苔则是由丝状乳头未脱落的角化层及丝状乳头之间充填的食物碎屑、唾液、细菌、白细胞等形成。

 

二、望舌的原理

(一)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舌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

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通过望舌色,可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情况,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此外,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反映“心藏神”的功能。《灵枢·脉度》还指出:“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说明舌的味觉与心神的功能亦有关。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中医认为,舌苔是胃气、胃阴上蒸于舌面而成,舌苔是由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辨舌指南》中说:“苔乃胃气之所熏蒸,五脏皆禀气于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舌体有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亦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有关。

肾藏精,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肝藏血、主筋,其经脉络于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其他脏腑组织,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同舌产生联系,从而使舌成为反映机体功能状况的镜子,所以观察舌象的各种变化,可以测知体内脏腑的病变。

根据历代医籍记载,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病变;舌中部多反映中焦脾胃病变;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图1-1)。

图1-1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

(二)舌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舌为血脉丰富的肌性组织,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盈亏和运行状态有关;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多少有关。舌下肉阜有唾液腺腺体的开口,左为金津,右为玉液,是津液上潮的孔穴。中医认为唾为肾液、涎为脾液,为津液的一部分,其生成、输布离不开脏腑功能,尤其与肾、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所以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以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及邪热的轻重。

 

三、望舌的方法与内容

望舌的方法

望舌时患者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面向光源。伸舌时应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将舌自然伸出舌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如伸舌过分用力,舌体紧张、卷曲或伸舌时间过长,都会影响舌的气血流行而引起舌色的改变,或干湿变化。

观察舌象,一般先看舌质,再看舌苔,观察部位一般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望舌时间不宜过长,可重复望舌。

望舌的内容:

望舌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望舌质可以候脏腑虚实,气血盛衰,主要包括舌质的神、色、形、态、舌下络脉。望舌苔可以分析病邪的深浅,邪正的消长,主要包括诊察苔质和苔色情况。

(一)望舌质

望舌质主要包括观察舌质的神、色、形质、动态以及舌下络脉等方面内容。

1.舌神

【舌象特征】舌神主要表现为舌质的荣枯。舌神是全身神气表现的一部分。舌色红活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者称荣舌;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便,称枯舌

【临床意义】 荣舌为舌有神气,疾病状态见荣舌往往病情轻浅,预后良好;枯舌为舌无神气。

2.舌色

舌色,即舌质的颜色。一般可分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四大类。

(1)淡红舌

【舌象特征】 舌体颜色淡红润泽。

【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正常人气血调和的征象。疾病情况下见舌色淡红,为疾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末伤及气血及脏腑。

(2)淡白舌

【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甚者舌色淡白,全无血色,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 主虚证、寒证。可见于气虚、血虚或气血两虚、阳虚等。

(3)红、绛舌

【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较红舌更深的或略带暗红色者,谓之绛舌。绛舌一般为红舌进一步发展所致。舌红有时只局限于舌尖、舌两边或舌边尖部

【临床意义】 主热证。舌色红或绛有表热、里热,实热、虚热之分,舌色愈红,热势愈甚。

(4)青紫舌

【舌象特征】 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在舌色中泛现青紫色,均称为青紫舌。青紫舌还有多种表现,舌淡而泛现青紫色,则为淡青紫舌;红绛舌泛现青紫色,则为紫红舌或绛紫舌;舌上局部出现青紫色斑点,大小不一,不高于舌面,称为“瘀斑舌”或“瘀点舌”。

【临床意义】 主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

3.舌的形质

舌的形质包括舌质的老嫩、胖瘦、齿痕、点刺、裂纹、舌衄等方面特征。

(1)老、嫩

【舌象特征】 舌体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舌色较暗者为老舌;舌体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淡者为嫩舌。舌质老嫩是舌色和形质的综合表现。

[临床意义]老和嫩是疾病虚实的标志之一。舌质坚敛苍老,多见于实证,舌质浮胖娇嫩,多见于虚证。

(2)胖、瘦

【舌象特征】 舌体比正常的人大而厚,伸舌满口,称为胖大舌。此外,尚有舌体肿大,舌色鲜红或青紫,甚则肿胀疼痛不能收缩回口中,称为肿胀舌。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临床意义】胖大舌多因津液输布失常,是体内水湿停滞的表现,多为气虚、阳虚。瘦薄舌多属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3)齿痕舌

【舌象特征】舌体两侧有齿痕,称为齿痕舌。胖大舌常伴有舌边齿痕,但亦有舌体不胖大而出现齿痕,均为齿痕舌

【临床意义】舌体胖大舌色淡白伴有齿痕,多为气虚、阳虚;舌体不胖而有齿痕,舌质嫩者多属脾虚、气虚或气血两虚。

(4)点、刺舌

【舌象特征】点刺是指蕈状乳头肿胀或高突的病理特征。

点,是蕈状乳头体积增大,数目增多,乳头内充血水肿,大者称星,小者称点。色红者称红星舌或红点舌;色白者称白星舌

刺,是指蕈状乳头增大、高突,并形成尖锋,形如芒刺,抚之棘手,称为芒刺舌。

【临床意义】舌生点刺提示脏腑阳热亢盛,或为血分热盛。

(5)裂纹舌

【舌象特征】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深浅不一,多少不等,统称为裂纹舌。裂纹或裂沟中无舌苔覆盖者,多属病理性变化;如沟裂中有舌苔覆盖,则多见于先天性裂纹。

【临床意义】裂纹舌是由精血亏虚,或阴津耗损,舌体失养,舌面乳头萎缩或组织皲裂所致。舌色浅淡而裂者,是血虚之候;舌色红绛而裂,则由热盛伤津,阴津耗损所致。

(6)舌衄

【舌象特征】 舌上有出血,称为舌衄。

【临床意义】外感热病时多为邪热迫血妄行,行将吐衄、发斑;内伤杂病则往往是内脏出血的征兆,亦有脾虚不能统摄所致。

此外,舌的形质还有重舌、舌痈、舌疔、舌疖、舌菌等异常,多属于舌的局部组织病变。舌下血络肿起,好象又生一层小舌,称为重舌。舌上生痈,色红高起肿大,往往延及下颌颏亦红肿硬痛,为舌痈。舌疔为舌上生出豆粒大的紫色血疱,根脚坚硬,伴有剧痛。舌菌为舌生恶肉,初如豆大,渐渐头大蒂小,好象“泛莲”、“菜花”、“鸡冠”,表皮红烂,流涎极臭,剧痛而妨碍饮食。

4. 舌的动态

舌体活动灵便,伸缩自如,为正常舌态,提示气血充盛,经脉通调、脏腑健旺。常见的病理舌态有舌体痿软、强硬、震颤、歪斜、吐弄和短缩等异常变化。

(1)痿软

【舌象特征】舌体软弱屈伸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

【临床意义】主阴虚或气血两虚。

(2)强硬

【舌象特征】 舌体失其柔和,卷伸不利,或板硬强直,不能转动,亦称“舌强”。

【临床意义】 多见于热入心包;或为高热伤津;或为风痰阻络。

(3)歪斜

【舌象特征】 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称为歪斜舌。

【临床意义】 多由肝风夹痰,或痰瘀阻滞经络而致。临床多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

(4)颤动

【舌象特征】舌体不自主地颤动,动摇不宁者,称为舌颤动,亦称“舌战”。其轻者仅伸舌时颤动;重者不伸舌时亦抖颤难宁。

【临床意义】舌颤动是动风的表现之一。舌淡白而颤动者,多见于气血两虚。舌绛紫而颤动,多见于热盛。舌红少苔而颤动,多见于阴虚。

(5)吐弄

【舌象特征】舌伸于口外,不即回缩者,称为吐舌;伸舌即回缩如蛇舐,或反复舐口唇四周,掉动不宁者,均称弄舌。

【临床意义】吐舌和弄舌一般都属心脾有热。病情危急时见吐舌,多为心气已绝。弄舌多为热甚动风的先兆。弄舌也可见于先天愚型患儿。

(6)短缩

【舌象特征】 舌体卷缩、紧缩,不能伸长,严重者舌不抵齿。舌短缩常与舌萎软并见。

【临床意义】 多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舌短缩,色淡或青紫而湿润,多属气血虚衰,或寒凝筋脉。

舌短缩,色红绛而干,多属热病伤津。舌短而胖大苔腻,多属风痰阻络。

5.舌下络脉

望舌下络脉主要观察其长度、形态、颜色、粗细、舌下小血络等变化。

舌下络脉细而短,色淡红,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和舌下粘膜色偏淡者,多属气血不足。

舌下络脉粗胀,或舌下络脉呈青紫、紫红、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状,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瘀血结节等改变,都是血瘀的征象。

 

   




转载列表:

转载前一篇:中医诊病(十)后一篇:中医诊病(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