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岭:中医诊病(十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55:27

中医诊病(十七)

(2009-03-03 19:16:37)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健康营养

第二节嗅气味

嗅气味,包括病体的气味、分泌物和排泄物气味,以及病室的气味。

一、病体气味

病体出现异常气味,与全身或局部病变有关,与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变化也有关。

(一)口气

口腔不洁,或有龋齿,导致食物残渣留存齿缝,腐败后发出臭气。胃中有饮食积滞,或胃有湿热,或便秘、睡前饱食,均可导致胃中浊气上泛出现口臭。

咯血或呕血者,在出血后一、二天内,呼气中带有血腥气。

肺痈、牙疳、口腔溃疡日久不愈、口腔恶性肿瘤破溃,均可有臭鸡蛋样气息。久病重病,内脏功能衰败,可出现尸臭之气。

(二)鼻气

鼻出臭气,流黄稠浊涕不止,是鼻渊。鼻中出现流血性分泌物,有腐肉臭气,是鼻腔恶性肿瘤。

(三)体气

两侧腋下散发特殊气味,出汗时加重,为狐臭病。

周身有腥膻气味,多因持续汗出,久蕴于皮肤所致,常见于湿温证。褥疮及其他疮疡溃腐者,体有腐臭气。

(四)分泌物、排泄物气味

分泌物、排泄物包括汗液、痰、涕、大小便、经、带、恶露等。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出现异常气味,能提示疾病的性质。一般而言,酸腐臭秽,多属实热证;微有腥臭者,多属虚寒证。

如发热咳嗽,咯出大量脓血腥臭痰,是肺痈病。

大便臭秽浓重者,为热证或湿热证;大便微有腥臭或臭气不重多为寒证。

小便黄赤浊臭为膀胱湿热证;小便量多色清无臭,多为虚寒证。

妇女带下色黄而秽臭为湿热下注;带下量多清稀而微腥,多为虚证、寒湿证。

崩漏或带下奇臭,并杂见异常颜色,常见于妇女癌症。

产后恶露臭秽者,多为湿热下注。

 

二、 病室气味

病室气味是由病体或病人排出物所散发的。病气充斥病室,说明病情已重,或病室通风不良。

病室内有腐臭或尸臭者,提示病情危重,是脏腑败坏之征兆。

病室有血腥气,病人多患失血证。

病室有尿臊气,多见于水肿病晚期(尿毒症)。

室内有烂苹果样气味,多见于消渴病。上述各类病情均属危重。

第三节 研究进展

近年来医学上利用声音的特性,对其频率、振幅、持续时间进行分析,运用声谱仪、语声仪、喉声气流图仪、频谱分析仪等结合电子计算机对语声、咳嗽声、肠鸣声、呼吸声等进行了初步观察,为闻诊的客观化迈出可喜的一步。

日本声学研究所对声波的信息和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频谱分析的结果显示:胃癌、肺癌、胃溃疡患者“a、i、e、u、o”五个清音的频率呈现各异。有应用声频(纹)图分析心、肝、脾、肺、肾五声,将70例患者的资料作一系列的图象解析处理和数学分析,构成定量的评价指标作为认识声音心理属性依据,并与声学家和临床医师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声纹图上可见肝之声高频成分量多,相当于声学上的高亢声;脾之声含高频成分比肝之声少;肺之声除高频成分少外尚含有噪音,属于听不清的声音;肾之声频率紊乱含高频成分少,相当于呻吟声。与临床诊断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故日本森和等提出,闻诊客观化的标准是声音,声是心理性的,音是物理性的,并对声音的构型做了分析,得出声音的高低与临床诊断有很高的相关性。

有人采用MSC-IT心音拾音器,通过放大器将拾得的信号用磁带机储存后,放入医用数据处理机进行分析并作出肠鸣音曲线图,对几种急腹症常用中药对正常人肠运动的影响作了观察,结果表明大承气汤有兴奋小肠肠管运动的功能,客观的、定量的显示了药物对肠道的作用,从而代替了“肠中漉漉有声”、“腹中雷鸣”等模糊描述。

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借助化学方法,找出各种气味的物质源,再寻找这些物质源的颜色,用颜色光谱、pH试纸等分析方法将其辨别,或用特制的电子鼻来分辨。在实验研究方面,对人体口腔呼出气味应用气相色谱技术研究较为广泛,如对糖尿病人有关气味的丙酮浓度可以作为检查糖尿病的一个附加的量度。胰岛素不足导致糖尿病患者气味中丙酮的浓度在早晨最高,与血液中葡萄糖高的糖尿病人相比,胰岛素不足导致糖尿病患者对丙酮浓度更为敏感,因为在血液中葡萄糖还没有变化时而气味中丙酮浓度却增加了。肾病尿毒症病人气味中含有高浓度的乙烷和三甲胺等成分,经透析后气味中和血清中的这些胺可恢复正常水平。肝硬化病人口腔气味中发现二甲基硫醚、硫醇、脂肪酸等浓度增加。肝炎病人口腔气味中氨浓度很高。肺癌病人呼出气体中的儿种挥发性有机成分,而正常人却没有。这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转载列表:

转载前一篇:草莓玛芬后一篇:中医诊病(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