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市长:中医诊病(十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1:10

中医诊病(十九)

(2009-03-05 20:33:35)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健康营养

第三节 问现在症

问现在症是指询问患者就诊时的全部自觉症状,它是问诊的中心环节。

一、问寒热

问寒热是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寒与热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是医者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是问诊的重点内容。

寒热类型有寒热并见、寒热独见、寒热往来三型。

(一)寒热并见

寒热并见是指患者既有恶寒,又有发热,寒热并见者,见于外感表证。

1.恶寒重 发热轻

恶寒重,发热轻见于表寒证。

2.发热重 恶寒轻

发热重,恶寒轻见于表热证。

3.发热轻而恶风

发热轻恶风见于表虚证。

(二)寒热独见

寒热独见是指患者只感发热或只感怕冷的情况。包括但寒不热和但热不寒两种情况:

1.但寒不热

但寒不热是指患者只感怕冷而无发热的症状,见于里寒证。

(1)新病恶寒 见于里实寒证,多因感受寒邪较重,使阳气郁遏,机体失于温煦所致。

(2)久病畏寒 见于里虚寒证,多因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气虚衰,温煦失职所致。

2.但热不寒

但热不寒是指病人只感发热而无怕冷感觉者,见于里热证。

(1)壮热指患者身发高热,持续不退,并伴有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症者,属于里实热证,见于温病的气分阶段或伤寒的阳明阶段,多因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正盛邪实,邪正剧争,里热亢盛,蒸达于外所致。

(2)潮热指患者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者,临床根据发热的特征和病机的不同,又有以下三种情况: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热势较高,日晡(下午3~5点)尤甚,伴见谵语,腹满,便秘等症,属于里实热证,见于伤寒阳明腑实证,因胃肠燥屎内结所致。

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不觉热,扪之稍久,即感灼手者),午后尤甚,并伴见身重,脘痞,苔腻等症者。属湿热蕴结,见于湿温病。

阴虚潮热(骨蒸潮热)午后或入夜的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常伴见两颧潮红,消瘦,盗汗,舌红少苔等症,属于阴虚火旺。

(3)微热 指轻度发热,热势较低或仅仅是自觉发热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气虚发热临床表现为长期微热或高热不退,常伴见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遇劳则甚,脉虚等症者,属脾气虚损。

阴虚发热 见阴虚潮热。

气郁发热 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化火而致,常伴见急躁易怒,胁痛,脉弦等症。

小儿夏季热是指小儿在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不止,兼见烦躁口渴,无汗多尿等症,至秋凉时不治自愈。

(三)寒热往来

寒热往来是指恶寒和发热交替发作者,见于半表半里证。临床有以下两种情况:

1.寒热往来 发无定时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是指恶寒和发热交替发作,发无规律,常伴见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不欲饮食,脉弦等症,见于伤寒少阳病。

2.寒热往来 发有定时

寒热往来,发有定时是指寒战和高热交替发作,发有规律,或一日一次,或两、三日一次,伴有剧烈头痛,口渴多汗等症,见于疟疾病。

 

二、问汗

问汗是指询问病人有无汗出异常的情况。

(一)无汗

无汗是指当出汗而不出者。

1.表证无汗

若患者无汗而伴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痛,鼻塞,流清涕,脉浮紧等症,见于表寒证。

若患者无汗而伴见恶寒发热,头胀如裹,肢体沉重,骨节烦疼,舌苔白腻,脉浮紧或缓者,属寒湿束表证。

2.里证无汗

若患者新病无汗,伴见恶寒肢冷,脘腹冷痛,喜温拒按,恶心呕吐清水,脉沉迟有力为里实寒证。

外感温热病,患者高热不退,大汗后继则无汗,伴见烦躁不眠,口不甚渴,舌绛而干,脉细数者,为邪热入营,耗伤营阴,汗出无源所致。

若患者久病无汗,伴见面色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腹冷痛,喜温喜按,脉沉迟无力者属里虚寒证。

若患者久病少汗或无汗,皮肤干燥,毛发焦枯,五心烦热,舌淡或红干,脉细为阴血亏虚证。

(二)有汗

人体不因劳累、紧张、天热、着衣过暖或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导致的汗出,皆属病理性汗出。

1. 全身有汗

(1)表证有汗

汗出,伴见有发热重而恶寒轻,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脉浮数等症为表热证。

汗出,伴见恶风发热,脉浮缓者为外感表虚证。

(2)里证有汗

自汗 日间汗出,动则尤甚,伴面白神疲,少气懒言,或有畏寒肢冷者称自汗,属气虚或阳虚。

盗汗 睡时汗出,醒则自止,伴见潮热,颧红者称盗汗,多因阴虚火旺所致。

大汗是指汗出量多,津液大泄者,临床又有虚实之别:若病人蒸蒸发热,汗出不已,伴见壮热不退,大渴引饮,脉象洪大者属里实热证。因表邪入里内传,或风热内传,或脏腑热盛,致里热亢盛,蒸津外泄所致。

战汗 是指恶寒战慄而后汗出者,见于伤寒邪正剧争时,属于疾病的转折点。

2.局部有汗 指身体的某一局部出汗较多者。

(1)头汗仅见头部或头项部汗出较多者,或因上焦热盛,或因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或因阴寒内盛,虚阳上越,或因进食热食,热蒸于上。

(2)心胸汗 指心胸部易出汗或汗出过多,多见于虚证。

(3)手足心汗指手足心易出汗。手足心微汗出属生理现象,若手足心汗出较多,一是与脾胃有关;一是与易紧张的性格有关。

(4)半身汗指身体一半汗出,一半无汗,无汗部位多为病变部位,多因风痰、瘀血、风湿之邪阻闭患侧经络,使气血运行不周所致,常见于中风、痿证和截瘫的病人。

(5)阴部汗 指阴部出汗较多者。多因下焦湿热所致。

 

三、问疼痛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可见于患病机体的不同部位。一般实证疼痛的机理多因感受外邪或气滞血瘀、痰食虫积阻滞,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虚证疼痛则多因气血不足或阴精亏损,使脏腑经络失养,“不荣则痛。”

(一)问疼痛的性质

胀痛 指疼痛带有胀闷感觉者,多为气滞疼痛的特点。

刺痛 指疼痛如针刺一般,是瘀血疼痛的特征之一。

窜痛 指疼痛部位游走不定者,或为气滞,或见于行痹。。

固定疼痛 疼痛部位固定不移者为固定疼痛,是瘀血疼痛的特点之一,也见于着痹。

冷痛 疼痛带有寒冷的感觉,痛而喜暖者,是寒证疼痛的特点。

灼痛 疼痛带有灼热的感觉,痛而喜凉者,是热证疼痛的特点。

隐痛 痛势较缓,尚可忍耐,绵绵不休者称隐痛,是虚证疼痛的特点。

空痛 疼痛带有空虚的感觉,是虚证疼痛的特点之一。

重痛疼痛带有沉重的感觉,多因湿邪困阻所致。如头重痛如裹见于湿邪犯头;关节重痛,固定不移见于湿痹。此外,亦可见于肝阳上亢,气血上壅之时。

绞痛 疼痛剧烈如刀绞一般,难于忍受者,是实证疼痛的特点之一。

掣痛指抽掣牵引疼痛。即一个部位疼痛,牵掣到另一部位也疼痛,又称引痛、彻痛,多因经脉失养或经脉阻滞所致,既可见于实证,也可见于虚证。

闷痛 疼痛带有胀闷感觉者,为痰阻之象。

(二)问疼痛的部位

1.头痛

巅顶头痛,痛连目系为厥阴经头痛;后脑头痛连项为太阳经头痛;两侧头痛,痛连太阳穴者属少阳经头痛;前额头痛,痛连眉棱骨者属阳明经头痛;头痛连齿者属少阴经头痛。

2.胸痛

胸居上焦,内藏心肺,所以胸痛多为心肺病变。

3.胁痛

腋下至肋骨尽处为胁,两胁是肝胆经所过之处,故胁痛多与肝胆病变有关。

4.脘痛

脘即胃脘,指上腹鸠尾(剑突)之下,是胃所在的部位。

5.腹痛

大腹疼痛属脾胃;小腹疼痛属肾、膀胱、胞宫或大小肠;少腹疼痛属肝,因厥阴肝经过少腹。

6.背痛

脊痛不可俯仰者为督脉损伤所致;背痛连项多因寒邪客于太阳经脉所致;肩背疼痛多为风湿阻滞,经气不利所致。

7.腰痛 腰部两侧疼痛或有叩击痛者多属肾虚;若腰脊或腰骶疼痛者多属寒湿痹病。

8.四肢痛 四肢关节疼痛多因风寒湿三邪合并侵犯人体所致,见于痹病。

9.周身痛 新病周身痛多属实证,多因感受风寒湿邪所致;若久病卧床不起而周身痛多属虚证。

 

   




转载列表:

转载前一篇:小鱼大做---溜鱼片后一篇:中医诊病(二十)

< 前一篇小鱼大做---溜鱼片后一篇 >中医诊病(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