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榘和钱学森: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42:32
内容
    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清波替  (3).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 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 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精读训练  1. 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 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 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 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 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 放录音欣赏。  2. 指着板书引背。  3. 各人轻声背诵。  4. 分组交换背。  5. 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 抄写生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忘()你()邻()古()  盲()您()您()郊()  3. 扩词训练。  野()()()喜()()()  居()()( ) 忘( )( )( )主要板书安排:        6 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标:   1、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重点:会认会写目标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课前准备: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让学生看图:谁认识这种植物呀?   2、有一些同学悄悄在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着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歌。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考考生字,再把读给对方听。   3、运用多种形式练读生字和词语。   4、朗读展示,读自已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朗读中所表达的浓浓的师生之情。   2、学习一、二小节。    A、自读自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B、想一想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走进小院呢?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评议。   3、学习三到五小节。    A、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同学们希望紫丁香能给老师做些什么呢?    B、全班交流,指名读相关小节,相机指导感情朗读。例如:通过回忆老师对我们点点滴滴的关怀,体会"时时挂牵"的意思。抓住"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中"深、困"二字,体会教师的辛苦,从"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体会同学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美好的祝福。   4、听或唱《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诵读诗歌   ①学生先自由练读,再举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a.分小组练读,选出本组的"小诗人"。    b.全班交流,由选出的同学比赛法,大家评议。    C.小组之间比赛读。   ②看图,练习背诵诗歌。    a.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b.教师背诵每小节的前两行,学生齐背后两行。再交换背诵。    C.小组读读背背。    d.指名背诵课文。  三、识字写字   ①猜字谜:舌头尝出甘蔗味(甜)。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②小组自学要写的字:歌、牵、院、您、除、息、困。重点记字形,理解字义。   ③通过谈话,交流各自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教师强化常用的记字方法。注意"歌"的右边是"欠",不是反文旁。   ④练习书写。    院、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双耳旁。    "休"要和"体"区另字形。    休、伸: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单人旁。    息、您: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都有心字底。    歌:第一、六两笔横要短,给右边的"欠"留出位置。    牵:上边的"大"要写得小一些,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些。   ⑤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四字格中的位置,描一个,写两个。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   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议。  四、拓展活动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爱。7 动手试一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3.认识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   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具准备:词卡、小黑板。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复述课文   课外:把课文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8 动手试一试  2、解释题意  "动手试一试"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动手试一试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标好节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实验觉得漫问题正确科学家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卡。  另丽夫试一试如果只有著名  (2)指名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另:另外。  问题:要解决的疑问。  觉得:感觉到。  正确:对。  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词卡让学生读,  3、个人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指导要点。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逐字讲解  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  试:斜钩上不能加"撇"。  验:学会新偏旁"马字旁";右部三点,左中两点是侧点,右点是撇点。  确:学会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笔是"撇"不是"竖"。  (2)其他要描红的字。  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  丽:下部半框中只有一点。  科:右部两点需上下排列。  哈:左部"口"形定位应略高些。  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读课文,思考问题。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玛利亚作了什么是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玛利亚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提问上节课留的思考题,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读训练  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进行讲读。  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问:第一段讲了什么?  (3)第二段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说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4)第三四段说了什么?  (5)看图回答问题。  图上画有几个人?他们是哪些人?桌子上摆着什么?科学家的手势说明他在说什么?  (6)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两个同学分别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读  (2)第五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玛利亚"是画上哪个人?她是怎么动手做试验的?结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第六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科学家有什么反应?"只有......才能......"这句话强调什么?  (4)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玛利亚作了试验,向科学家提出问题,科学家作了回答。  (5)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读课文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收获?  2、照课文习题三的要求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讲训练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  3、简介居里夫人。  4、为什么这篇课文最后要写这一句话?  三、总结  这篇课文说的是居里夫人小时侯学习有疑问就亲自做试验,得到正确的答案。说明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道理。  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自由谈谈。  四、朗读指导  1、第一部分要抓住重点词语,读时要强调语气,如"丢进""小石子""水""漫""放进""金鱼""水""不会""漫",以引起注意,理解意思。  2、第2部分描写玛利亚心理活动的词"觉得""不对""说不明白""奇怪""问"要读得清晰,掌握好语气和语速;叹词"哎呀"要读出惊奇的语气;反问句"您为什么......错误的问题"要读出有礼貌而自信的语气。  3、第三部分的"就是"要重读,显示后面词语意思的分量,以引起重视。  五、复述指导  1、揭示复述提纲以启示学生复述的顺序。  2、利用板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4、同座二人交替复述,互提意见。  六、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科()如()另()  种()和()只()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  3、听写:"有些问题......正确的答案"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主要板书计划:                8 动手试一试              错误             正确        科学家:"如果......就......"       "只有......才能......"              觉得不对        玛丽亚          (试验)  奇怪 问              说不明白8 有趣的发现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具准备:投影、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 有趣的发现。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要求:(1)标好小节号。(2)读准生字字音。(3)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出示下列词语)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指名带读,正音后,再指名带读,开火车读。  (2)去拼音后,指名带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  (3)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第二至第四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评议。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问:你听明白了什么?  3、引导: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4、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5、齐读这个小节。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读一读,巩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指导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上下结构--容、易、究。  左右结构--较、研。  半包围结构--达、存。  3、指导书写: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5、集体书空这些生字。  6、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3)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总结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3、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同座位练习复述课文,互相纠正。   5、指名试着复述课文。  三、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综合练习"本。   2、课后完成《同步测试》。  课堂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    究 (  ) 观 (  ) 校 (  ) 白 (  )    穷 (  ) 现 (  ) 较 (  ) 百 (  )  二、一字开花。    反 (  ) (  ) (  )    容 (  ) (  ) (  )    存 (  ) (  ) (  )    研 (  ) (  ) (  )  三、生字回家。    石                亻                忄                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