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的咆哮3汉化补丁:空海法师开示(六十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1:02:20

空海法师开示(六十六)2010-08-22 11:10

  当你越了解、越了悟,到后来才能溶为一体,因此目标不是放在我的身上,也不是在人相上面,大家要从大自然里面,去处处见法,这样的话,现在先讲好、交代好,如果有一天我隐居起来,退隐了、消失了,你们一样处处都是有以大自然、以法界为师,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什么时候隐居、什么时候退隐,都不一定啊!我是想把“阿含解脱道”讲完,然后再来“老子道德经”,大概半年左右,再来就准备要退隐,有必要的时候,我再出来这样。另外,如果我没有退隐,你们的目标会放在我身上,就不容易见到法,因此我不希望你们抓人。所以,有时候我要消失,你们才能够入 “空”,才能够真正来到法界见法,才能够真正很快的回到自依止、法界依止,常游毕竟空。
  只要大家能够在法界见到法,法就不会消失,法就会继续流传,这里要讲的就是一个“空三昧”,一个是“无愿 ”,再来是“无想”,就是所称的“三三昧”。因为这三种“三昧 ”,是非常深的,大家要慢慢实修实证之后,才能够体证到。所以,你要体证到“空三昧”,因为事实上这是一体的,真正能够体证到空、无愿,能够体证到“空三昧”,“无想三昧、无愿三昧”就会出来。所谓“无愿三昧”,不要从文字上面去解读,就是你会放下过去错误颠倒梦想的抓取,你本来是一直在海中凿河,现在你放下了在海中凿河的错误愿望、错误抓取。所以,如果一个人体证到“空三昧”,“亦无所愿,便得无愿三昧”不要体会错误,而是照见到过去的颠倒梦想,不会再去海中凿河了,不会再到处去找阳光了,不再用我慢去修了,而能够真正返璞归真。
  一个人能够体悟到“无愿三昧”之后,“得”就是体悟,体悟到、体证到“无愿三昧 ”之后,就会“不求死此生彼”,这一句话也很重要,一般众生还没解脱,就会贪生怕死,会有一个“我 ”,然后生命核心就会抓著,你会贪生怕死,就会想说:我要下一世……,我生生世世要… …,生命就不敢放开、放不开。一个解脱者了悟生死大事之后,他的生命全然的放开、放开,你说他有也不对,说他没有也不对,因为他已经了悟生死大事,已经体悟“无生”了。体悟“无生”,就是他已经体悟到“生”不是我的事,“死”也不是我的事,那是整个法界的事。有的人就想说:那生不是我的事、死不是我的事,那我还要修行干什么?!又是错误的解读,如果还有自我、还有我慢、还有烦恼、还有苦,生死就是你的事,还是有一个“我”在生啊!有一个“我 ”在死啊!
  讲说“生死不是我的事”,是讲述一个解脱者,了悟到了生死大事,大安心、大自在啊!因为这些比较深的,我所说的内容,你们都要仔细去听,要好好去体会,不要断章取义,这样才不会阻断了慧命。所以,一个人得到“无愿三昧”,他就“不求死此生彼 ”,你之所以会想说在这里死了之后,生到哪里去?都是还有一个自我、我慢。“都无想念时,彼行者复有无想三昧可得娱乐 ”“无想三昧”不是说我修行修、修到后来,我都不敢想、都不能有想,又是错误的理解,“无想三昧 ”是说你不会在颠倒梦想,所谓“无想”是说不会颠倒梦想。“彼行者复有无想三昧可得娱乐。此众生类皆由不得三三昧故,流浪生死”这一句话很重要,一般众生为什么会在苦海里面浮浮沉沉?在六道里面头出头没轮回呢?因为“皆由不得三三昧故”,没有体证到这“三三昧”,你就会“流浪生死”,也就是成为天涯的流浪人,不知道涅槃界的家在哪里。
  “观察诸法已,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观察诸法已”不是叫你看很多经典,你才能够体悟,是要你去看法界大自然的这些实相特征,法界大自然它所展现出来的实相,实相有一些特征存在,它一直在生灭变化,于是那些解脱者他们就归纳出来,看到无常的法性,就是看到无常。《易经》所讲的变异,一直在变异。《老子》里面一样都有讲到无常方面,又继续去观察、体悟到“无我 ”,从法界实相里面,从大自然实相里面,又去体悟到“涅槃”,“空”里面的涅槃寂静。所以,这是人类去体悟之后,把它归纳出来的,就是佛陀这里所讲的,就是法,也就是大自然的法则,我们所讲的真理实相就是这个真理。
  佛陀这里就讲:一个人“观察诸法已”,你从实相界、现象界里面,去体悟到大自然的法则,“观察诸法” 体悟到这些法则之后,体会到后来,就会体悟到“空三昧”,就是先从有为法,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法住智 ”就是无常、无我。后知涅槃智,才会来到“空”方面,能够体证到这样,“已得空三昧”,就变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法住智”方面也知道,“涅槃智”方面也知道了,“无常”、“无我”这些,你都体证到了,这时候你就会体道、悟道而行道,整个生命的展现,就跟大自然、跟“道”溶为一体,这时候变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来到“无上正等正觉 ”,因为“空”本身就是超越一切的二元对立。
  “当我尔时,已得空三昧”佛陀就回忆以前,当我体证“空”之时,“七日七夜观视道树,目未曾眴”佛陀当时大彻大悟,了悟真理实相之后,他七天七夜都不断的观视道树,也就是说都浸泡在法界里面,然后看一花一草一木,都是法喜泉涌,很多人看到以为你是疯子,因为看一花一草一木,你都会笑啊!因为你处处去见到“无常”,处处去见到“缘起甚深 ”,处处去见到“三法印”,因此这时候法喜泉涌,“七日七夜观视道树,目未曾眴”。
  “舍利弗!以此方便,知空三昧者,于诸三昧最为第一”佛陀就讲:“空三昧”就是在各种三昧之中,就是最究竟、最高的,“王三昧者”,在三昧之中能够称王的,就是“空三昧是也”是心与“空 ”相应的这个“空”,这里都是只讲涅槃本体这个“空”,你必须要了悟这些。“ 虚空三昧”--很深、很深。能游虚空三昧,即是常游毕竟空。真正体证到空三昧,就是已经远离颠倒梦想(无想、无愿)而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但是大家不要从文字上面去解读推敲,如果依文解字,很容易成负面的取角,变成说一个修行者,到后来误解阿罗汉那些,就变成无愿啦!消极啊!悲观啊!无想啊!也不敢有想啊!不敢有念头啊!空啊!就变成顽空啊!……都是错误的解读。事实上,真正的解脱者,他是生动活泼自在、返璞归真的一个真人。
          《心经》
  《心经》很多人都会背诵,很多人几乎天天都在做早晚课的背诵,其实《心经》是很深,在大乘佛教来讲,等于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代表、一个核心,但是我们今天不是只停留在光是理解、光是会背、光是会念,我们是要实证,要真正亲证到《心经》所讲的世界,佛法不是要让你当作学问,佛陀是帮助我们解脱自在,经典都是“指月的手指”,帮助你解脱自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观自在”,不要又当做某一个人、某一个菩萨,又界定在人相上面。“观自在”就是你要观察、观察到很自在,到哪里都能够见到法,而且表示都能够进入如实观,如果能够真正处处见法,当下都是“观自在菩萨”,这是要讲你,不是讲别人,你要来到观察到很自在,处处都见法。“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注意“行深”这二个字,你要用功、来到很深度的“止观双运”,你的心要维持得很平静、很宁静、也很柔软,未必要进入深定,但是你的闻、思、修,都要不断的用功,来到深度的止观双运,“行深”就是深度的 “止观双运”,这时候就能够“照见五蕴皆空”,体悟到原来一切来自于“空”,又回归到“空”,此在讲述“界相应”章节时有分析过。
  将物质解析之后,然后成为分子……,再来到夸克,于是再解析成为能源,而能源本身不是“空”,而是能源浸泡在“空”里面,所谓“物质”,佛教常用“色”的名词来代表,有形体、有色,你能够看到,《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现代物理学家提出质与能、物质与能源会互换,质、能互换,质、能本身又是不灭,从此方面可以理解。然而物理学家为什么还不能够成为一个解脱者呢?因为他只来到了解能源方面,没有体证到“空”的玄妙,“空”是也很难实验、也无法实验,必须要实证的。《心经》所讲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因为这一方面可以互换。当形成有形的物质,物质本身能够离开“空”吗?包括说你、我、他的肉体,我们是来自于“空”,来自于“空 ”的能源,与能源慢慢凝聚为有形的物质,然后又与“空”的巧妙配合。缘起甚深之后,才形成我们的身体。
  但是形成我们的身体之后,我们与“空”没有离开,又都是浸泡在“空”里面,于是你与“空 ”又是溶为一体,虽说能源然后慢慢的凝聚、形成物质,但是此物质还是浸泡在“空”里面,因此“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没办法分开的。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我们的身心一切都是来自于“空”,又回归到“空”。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舍利子啊!你要好好去体会,诸法所有现象界这些,你都要去看到一切都是来自于“空”,而且都具有“空”的特性,“空相”包括讲到“空性 ”,“空性”就是空无自性,一切来自于“空”,然后又具足空性,“空 ”是指本体,空性是讲它又不断的生灭变化,而且现象本身又不是由它本身所形成,就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意即物理学家所提出来的“质、能不灭”,质、能可以互换,而且质、能又不灭,因此不管现象界的物质,它再怎么生生灭灭的变化,但是质、能本身都不断的互换,星球就算爆炸,还是一样释放出等量的能源,散播在虚空中。对虚空来讲,总能量、总物质还是一样,只是加加减减变化而已,还是一样不生不灭。
  因此,能够体证到“空”特性的人,展现破我相、破人我相,体证到“无我”,后面这里讲的,就是体证到 “空”的人,展现“无我”、“无我所”的特性,“是故空中无色 ”,“空”本身是“无色界”,“无色界”才能够容纳 “色界”的存在,一方面描述“空”的特性,一方面“空”有这样的特性。如果没有体证到,“空”还是空,与你还是了不相干。一个解脱者就是了悟这些实相之后,展现出来与“空”的特性相呼应、相符合。所以,一个体证到“空”的人,一样会破除身见,“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有双重的意思,一个是讲“空”本身的特性,一个是讲体证“空”的人,展现与“空”的特性相符合,因此一样“无受想行识”。有的人讲说“奇怪啊!明明有“我”这个色身,有受、想、行、识,有眼、耳、鼻、舌、身、意,怎么说没有呢?……”是说“空”本身没有。
  体证“空”的人,本身就是无我、无我所,体证“无我”,因此在“空”本身里面,无眼、耳、鼻、舌、身、意,体证“空”的人,本身的身见、我见都破除了,主体消失了,客体也消失啊!这时候“无色声香味触法”是来到主客双泯、心与境界合一,因此“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一方面是描述 “空”的特性,一方面是体证“空”的人,他是心与境界是溶为一体,主体与客体消失、溶为一体。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都是这样的意思,“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包括十二缘起,这些也都消失了。 “无无明”因为了悟了真理实相之后,原来的颠倒梦想、无明,破除了!没有那些“无明”了, “亦无无明尽”一个体道、悟道越深的人,就像老子体悟到“道”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佛陀也讲 “空”是甚深极甚深。因此,当你真正懂得越深,才知道自己不懂,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这样“我慢 ”才会破除。
  当真正知道你不知道之时,你的我慢才会破除,意即“没有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空”本身是不生不死,一个体证“空”的人,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了悟了生死大事,当下与法界溶为一体,一样来到不生不死的世界。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现象界是有苦集灭道,但是一个体证涅槃、无为、空的人,他的苦海消失了,也来到无为、无修的世界,因此对一个四果阿罗汉来讲,是来到没有苦集灭道的世界,“无智”就是没有世间的世智辩聪,不会耍小聪明,也不会耍我慢,他是返璞归真,“无智亦无得”无所得,因为不是说修行解脱之后,我得到什么,我得到很多,不是这样啊!而是本来就存在,本来就拥有,现在当下跟佛陀是没有两样,你没有比佛陀少什么,法界对你与对佛陀完全都相同,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觉醒的过程,就是把“无明”转变为 “明”,了悟这样而已。
  所以,只是了悟这些实相,你没有得到什么啊!然而当你了悟之后,你就解脱自在、法喜泉涌。“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如果有得失心,“有所得”就是有得失心,就会有挂碍;如果没有得失心,哪来有那些挂碍呢?!心理就不会有那些挂碍,没有挂碍、没有得失,怎么会有恐布呢?!因为没有抓取、没有得失心,就不会有恐怖,此时来到远离颠倒梦想,而“究竟涅槃 ”、大彻大悟。“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现在、未来的佛,都是依靠著「止观双运 ”,去体悟法界的真理实相。止观双运、开智慧之后,来到大彻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超越一切的二元对立。
  故而不要在文字堆里面钻,学佛不要去跟人家诤辩,都要有实修实证,来到大安心、大自在,就是《心经》所讲的一条很快迈向究竟解脱之路,都是属于四果阿罗汉的世界,这是可修、可证、可达,真正能够体证《心经》的世界,就能够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苦海就会消失。
  【法义分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在阐扬阿含里面甚深极甚深的“空”。《心经》就是在描述 “空”的玄妙世界、显现“空”的特性。“空”这是一切宗教的终极核心。唯有找到“空”、溶入“空”,才能够远离颠倒梦想而达究竟涅槃、不生不死的世界。后面这一句,我不希望引起见诤,希望大家能够以你的实修实证来亲证,不要用找经典来争辩,找经典来争辩,那没意义、也没用。所以,有的人听我讲过《心经》,一方面不太了解,一方面也不以为然,于是就去问他的师兄、问别人,别人就去搜集一些资料,说“这样不对啦!我从电脑里面去找出……资料让你看,从哪一部经典找出人家……解释,找……来解释“空”的,来让你看这个“空”,人家是这样解释啊!因此他这样讲是不对啊!……”于是就认为: “喔!那这样,他讲的不对……”拜托啊!你要去看实际的“空”,不是在电脑里面找档案资料的“空”,要去看到“空”的特性,“空”展现出来就是超越一切二元对立,“空”里面展现出来就是“无色声香味触法,无苦集灭道”,因此语言、文字只是协助我们去看到“空”,不要不去看到实体的存在,然后又在观念里面在文字相,这样很可惜!
    【幻灯片】
  今天的幻灯片是介绍关于一体的世界,体证《心经》方面的世界,“空”本身是无分别、没有界线,但是众生会用“自我 ”,然后在“空”中里面,就要划分出种种界线,这是一个象征,象征著众生在“空”中里面,一直在划分各种界线,但是以究竟来说,你再怎么划分,对“空”来讲,有没有影响?没影响啊!不增不减啊!顶多只是自讨苦吃,这样而已。众生用“自我”就划分出一个我有我的范围,你要符合我这个规定范围,这样我就帮你服务。如果超越我的规定范围,怎么样? “有电勿近”啊!所以,众生的慈悲或是对人好,常常是有条件的,当符合我的意思、意见就协助你,包括护持或是护法也是这样,所讲的符合我的意思,我就护持你,如果所讲的不符合我的意思,就认为你所讲的是错的。我们众生是要解脱?还是期许善知识讲你所要的呢?所以,要去看到我们背后 “自我”的框框,当你看到之时,才能够超越。
  前面有讲到二元对立,众生一直常常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以色列、巴勒斯坦常常在争夺,常常杀来杀去,你今天杀了他,明天换他们杀了你,你今天杀了他的祖先,下一次换他的后代,又杀了你的后代,还不是一样在杀来杀去,但是众生不容易看到这样。所以,美国为什么会遭受911空前的大袭击呢?就是从小冲突的二元对立里面,然后不断的一直演变,这里面有种族的冲突、宗教的冲突、国家意识形态的冲突,所谓的冲突就是二元对立。人类的嗔心之火就是这样燃烧,都是因为二元对立,我们播放这些画面,并没有讲说哪一方对、或是哪一方错,我们都是站在中立的立场客观来看,把境界呈现出来。如果众生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就是充满著贪、充满著嗔,嗔恨之火就会不断的燃烧。二栋世界的金融中心,竟然在瞬间,一个多小时全部垮掉,大楼在炸、楼毁心碎,而民众在哭啊!真的就是如此悲惨的情况,就是二元对立的世界,有人在那里哀伤,有人在那里痛苦号哭,世界很多的国家都在震惊,觉得这种事件实在太悲惨了、太不好了。
  但是,有人他们却在庆祝大胜利啊!这些画面是否在告诉我们再不好的事情,都有人认为很好啊?这就是在宣说二元对立。你看:哇!我们胜利啊!……因此难掩兴奋,VICTORY的胜利手势,就像二元对立,你认为的胜利,是来自于二元对立,因为你吃到、吃到,于是就会非常欢喜、高兴,今天认为说你胜利、你吃了、吃到了,然而对方呢?他会甘心吗?巴解之间的冲突,这是二元对立的世间,如果没有跳脱出来,就是这样“纯苦无暂乐”,哇!同样的小孩子,这一边是在高兴、雀跃,另一边却在哀痛,你认为说你们吃到了,你在高兴、你在快乐,美国人却是“被吃”,“被吃”就是苦啊!他很痛苦啊!他会这样心甘吗?他一定会要报复啊!施行报复,再来就是大家又开始对立,这只是一个代表,在每一个冲突的双方,不要光说到国际战争,我们在人世间也是一样,冲突双方的每一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都认为对方是错的,都认为对方是邪恶的一方。
  美国这一次的这样,跟阿富汗的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二元对立就是这样,彼此都认为对方是错,要战争的时候也是一样,每个人都认为是自己是对的、是正义之师,都会向主祈求,主啊!你要帮忙我们,我们是正义之师啊!我们是正人君子啊!你要帮忙我们打倒那个坏人啊!而对方呢?也是同样:主啊!你要帮忙我们啦!我们才是好人啊!你要协助我们啦!对方是坏人啦!事实上,大家同样都是法界的子女,但是我们就像他们一样在祈求,太阳啊!你要帮忙我们!对方是坏人啦!你要帮忙我们把对方晒死啊!对方也在祈求,太阳啊!你要帮忙我们啦!我们是好人啦!对方是坏人啦!你不要照射阳光给对方、让对方冻死… …。众生就是这样在祈求,在祈求主啊!在祈求法界帮助自己……,这就是众生的无明,大人的内心世界不断的冲突,然后又要走上战场,谁希望战争呢?但是又不得不走上战场。
  小孩子的脸孔、他们的世界是多么纯真,但是哪知道大人的世界这么复杂呢?!这一张可以让我们好好去看,人类的冲突一直越来越演变,到后来就是这样互相不断的厮杀,这里他们又是这样二元对立,他们也是一样都在反美,你看这些大人的脸孔,都充满著苦啊!还有仇恨!现在我们不要看这把枪,你看小孩子的脸孔是不是比较纯真?但是大人会把这些仇恨,然后开始不断的教导小孩子,开始把枪拿起来要去打倒坏人、去打敌人,于是开始大人的二元对立,于是在小孩子成长的心灵过程中,灌输小孩子二元对立。因此,一开始我们在上解脱道课程,就跟大家讲说要归零、归零,包括说要听闻我们整个解脱道的课程,或是要听闻老子《道德经》也是一样,都要归零,如果没有归零,没有办法真正体证到超越二元对立。
  我们从小到大,受到很多正确的资讯,很多也是错误的资讯,因此要来个大清仓,重新求真求证,用客观理智求真求证,你看大人不断的冲突,而让这个世间就是这样战祸连连,然后小孩子呢?何其无辜啊!所以,战争就是导致生灵涂炭,我们能不能停止这些战争呢?大家慈悲来互相对待、善待一切众生,战争就是导致这样,众生就是悲苦啊!然后就是这样沦为流浪人。所以,这是回教的一个教主的代表,这是教宗,宗教本来就是希望世界的众生能够出离苦海,但是如果宗教的错误引导,就会导致宗教冲突,他们也一起出来呼吁人类要用爱心来相待,不要有仇恨。教宗就呼吁我们能不能不要有仇恨呢?大家要用爱心来相待,如果大家能够去体会,不管你称为主啦!或是天主、或是阿拉啦!事实上讲的就是整个法界,法界都是平等心的爱我们,但是众生看不到,视野、心胸、智慧没有拉开,你就是站在蜗牛角的角落,都是站在这边攻击这边,这一张幻灯片的含意都很深,大家要慢慢去体会。
  你不要想说这个我看过了,我会了!我知道了!要在历缘对境里,常常来检验啦!你的冲突、你的对立,都是来自于我们站在一个小角落,然后攻击另一边,当你能够拉开视野去看到整体,会看到原来你所攻击的这一面,大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当你真正体证到一体世界,就会以慈悲心善待一切众生。法界给我们的虚空、给我们的空间、给我们的环境,是这么的纯净,很纯净的空间,但是人类不断在追逐各种欲望,欲望无穷,一直在耗用大自然的资源,一直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断的在奔驰啊!人类一直在吃、吃、吃,啃蚀大自然的资源,你吃、啃蚀大自然的资源,然后又制造出很多的垃圾,制造出很多的脏乱,然后又污染空气、污染空间。
  后面的这一张,那一天在拍摄这些幻灯片的时候,在市区里面看起来都是晴空,天气都很晴朗,当我到山上来拍的时候,哇!发现到说真的是万里无云,天空中都没有云,但是台北县市整个空中,却是飘浮著这么厚厚重重的乌云,乌烟瘴气,这不是云,大地给我们的是如此蓝色的天空、青翠的山峦,但是众生却把它污染得这样。这是晴朗的天空,而且整个台北县市都没有云,我们把空气变成这样,就是人类的欲贪不断在争夺、不断在争战,然后把空间、空气不断的这样污染,你看鸟在这边飞,青山、绿水、蓝天,这里没有什么云,整个台北市再拉近来看,刚才是圆的,现在再把它拉近来看,这是新光三越,整个台北就是在一片乌烟瘴气的情况下,这是人类不断一直在啃蚀大自然的资源,却没有去珍惜它,没有看到我们跟法界是一体。这是台北市、这是台北县,整个空中飘浮的,竟然是如此严重的乌云,这是人类的我慢,不断的吃、吃、吃,然后破坏了大自然环境。
  你看这些猴子,它们就在想人类真的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在那里一直忙,没有像我们很悠闲的活在每个当下,它们可以悠闲的互相慰藉、和乐玩耍,而人类怎么样呢?担忧怎么股票又下跌啊?股票又升了、又下跌啊?什么时候开电脑彩券……,整个心忙忙碌碌,结果你的心都是越来越绷紧、越苦,一直抓、抓很多,以为你得到很多,结果你的苦、压力却越大。所以,大家要静下来,想想你的所做所为,到底是让你越来越快乐、越安祥呢?还是让你的压力越来越大,让你的苦越来越多呢?要静下来反观一下,这样你才会调整。
  大自然法界是如此在厚爱著每一个众生,博爱一切众生,太阳不管是日出,也是这么美的一幅图画,日落也是如诗如画,因此大自然给我们是这样一个清净的环境,本来就是一个净土,但是人类却一直把它污染。
  现在再体会何谓不生不灭,现在从水的这些演变,体会何谓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大海,地球上的海水,有时候又蒸发成为空中的云,空中的云又不会不断的飘到各处、飘到山上,然后又会下雨。海水变成为云,然后云飘到各处、降下雨,又流到各个溪谷、溪流,人类善用这些水来做灌溉,于是流到田野灌慨、长养各种植物。这是一棵大白菜,在故宫里面有一个叫做翠玉白菜的翠玉,我们现在把它种活了,唯有法界能够让它成为活的,这是翠玉白菜,水能够让翠玉白菜成为活的,也能够滋养一切众生,让众生浸泡在水中,让众生的生命能够蓬勃发展,让众生能够这样悠哉的活著,水又能够让我们喝到身体里面,成为身体里面的液体、血液,当你不需要,又回归大自然把它尿出来、回归大自然。你用过的水,把它回归到法界大自然,这些水又不断的流、流、流,又流回到大海。
  整个水是从海水变成云、下雨,然后不断的应用,又流回到海水,都在宣说生生灭灭里面,整个地球上面的水,却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大家要去体会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你是要看到总体,包括不垢不净也是一样,“垢净”是人类自我意识去把它贴出来的,对法界来讲,是不垢不净的,它是平等善待一切,因此那些水流回到大海之后,当我今天的因缘是扮演大海水的角色,我就这样在海里面,跟著海的那些水,你看好像代表一个死亡,哇!众生以为说一个寿命尽,再来就是死亡,但是水都在宣说哪里有死亡呢?我只是回归大海、回归法界,我跟法界是溶为一体啊!我这些水流到大海,跟整个大海就是溶为一体,哪里有真正的消失?!
  一个解脱者就是回归大海、回归法界。当我回归大海的时候,当下法界的这些因缘要我形成波浪,我就形成波浪;当我回归大海之后,大海要怎么运用,那是法界的事情,因此有时候因缘要形成波浪,我就形成波浪,因缘具足的时候形成云,我就形成云。但是不管你要形成波浪、形成浪花、形成云,都不是海水本身在决定,都是很多的因缘,就是缘起甚深,也就是空无自性。你看这些云,当它形成之后,又到处飘啊!到处游山玩水啊!就像开著飞机到处游山玩水,然后又飘过台北的天空,告诉你:我又来了!因此又告诉你不断的变化,一直在变化、变化里面,它是在生生灭灭里面维持一个不生不灭。
  这些水,不管是在地上的水,或是在天上的云,“若生、若住、若异、若灭”,外相上虽然有不一样,但是事实上本质都相同,而且在变千变万化里面,又是维持一个不变,要体悟《心经》所讲的,都要现观整个法界、大自然的实相,要体悟中观里面的八部缘起,一定要去现观缘起、现象界的这些,不是在文字堆里面绕。如果你在文字堆里面绕,这是落入见诤,就是见诤不完,要从大自然里面去体悟《心经》所讲的真理实相。整个大海,不管波浪再怎么变化,不管潮汐再怎么潮起潮落,我们地球上、太阳系里面的这些水,从形成到现在是不增不减。再来进入“入佛法界”来体悟,佛陀就是回归法界,法界不是抽象,它是整个以空为本体,背面这是“空”,“空”为本体,包含现象界的一切,要了悟真理实相,一定要体证现象界的一切与“空”。
  虚空容许人间的改朝换代,这是在台北士林官邸的花园,这里是代表一种人世间改朝换代的变化,空中不碍白云飞,让白云在这里飞啊!不管人间的人事的改朝换代,千变万化云的飞来飞去,但是“空”本身是不变,大家慢慢去体会,不管云再怎么样的云聚云散,但是“空 ”是不变,不生不死啊!要看到现象界的这些生生灭灭,然后要看到背后“空”的不生不灭,你有正确的闻思,要见法就很快,在这些闻思之后,以后你看事情就会看得很有深度。很有深度就是不只是看到这些而已,你会看到很深很深、无限深的“空”。所以,你要慢慢去体会到“空”的玄妙,“空”能够包容这些云的存在,也能够容纳人类一切的文明,在 “空”里面,是包含在法界里面,“空”是包含著生与死。
  生与死,对法界而言,都是平等的,旁边这棵树就是代表生,坟墓是代表死,法界是平等的善待生与死。因此,生、死对法界而言,是一如啊!大家要慢慢去体会这些,我们众生怕黑洞,认为黑洞就是死亡、就是消失,但是没有黑洞怎么会有白洞呢?如果没有星球的爆炸、没有银河系的毁灭,怎么会有大能源释放出来呢?所以,有黑洞就会有白洞,你要有白洞、要有生,就一定要经过死,大家慢慢去了解,以前我们是说了悟老病死,但是现在是要来看透死亡、看透生的深层深义,现在要去看到没有死亡。当你不接受死亡、没有死亡,另外一边不会有“生”啊!这是荣总医院,如果你有被医治好,就走前面啦!如果没医好,就到后门。后面这里有死亡,这里是产房,里面是有“生”,因此生与死是不生不灭,不要从片段去看,你要看到总体。
  如果我们从片段来看,另一个家庭是有人死亡、办丧事,但是另一个家庭有人出生,他们在办喜事。但是,对法界而言是维持平衡的,因此要去体会这个深义,法界是平等的对待死亡、跟对待生,没有死亡就没有生命,现在我们越讲越深入,就是大家去了悟生死大事。一棵树看起来树叶都掉落,好像进入死亡的阶段,但是如果它的树叶不掉落,它的生机没办法出来,因此有死亡的地方,它就充满著生机,大家慢慢去体会,它有这些变化,你容许它的变化,容许死亡、容许它的无常,你要慢慢去看到这里面充满著生机。当它叶子掉落之后,就充满著一些花苞,再来就是樱花盛开,要去看到无常的叶子掉落,容许叶子的掉落,然后才不会不断一直长出新叶,它的树才能够成长,因此不要惧怕无常。
  你要体会到佛教有人提出证果的人,他是来到“常乐我净”的世界,记得!所谓“常”,不要用一般语言文字的一种固定不变的“常”去体会,是要从彻证无常法印之后,才能够体证到那个“常”。你容许花落、花才能够开,有花开、花落,我们要看到两极,容许两极的存在,这棵树有枯死,这里面又长出一个新的生命,再来看“在巴西的雨林深处、在森林深处,死亡的树木,为其它的树木提供生长的机会,自然界没有废弃之物”,含意都很深,这里是在宣说何谓不生不死,何谓“若生、若住、若异、若灭”,你会去看到你在现象界里面,当你走在路上、走在山坡上,处处都可以去体悟,处处都可以见法的,因此我们要去看到不生不死。
  这是在自然科学博物馆拍摄的,现在自然科学博物馆已经体悟到何谓不死不生、不生不死,如果佛教还在文字堆里面找不生不死,你没办法看到实相,要知道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物种,目前已经灭绝的,可能达百分九十九,而在演化上,灭绝、生存和演变是同等重要。所以,要了悟何谓不死不生、不生不死,了悟何谓 “无常法印”,大家慢慢去看叶子有绿的时候,也有黄的时候,也有掉落的时候,云有飞来飞去,就是现象界不断的生生灭灭,但是所谓 “空”,要体悟到“空”的不生不灭,要看到现象界的生生灭灭,到处都在宣说无常法印,然后无常里面会充满著生机,又会不断的长出新的出来,你要容许“无常”的存在,生命才能够存在。
  要了解“无常”与“无我”是中性的,这样才会完全不惧怕“无常”,而且要了悟生死大事,这样才能来到涅槃解脱的世界,慢慢去现观整个法界大自然,大自然都在宣说“无上甚深微妙法”,大自然养育著一切的众生,看到“空”的这些甚深启示,看到现象界的启示,你懂得越多,“我慢”才会断得越快,你的心就会越柔软,你的头就会低下来,身心柔软,这样你才能够解脱自在,就是《心经》的世界,非常深、非常好!大家要去实修实证,如果能够体证到《心经》的世界,而且能够看到法界的“无上甚深微妙法”,“自我”才会消失溶入,我们前面是一个“自我 ”,很明显嘛!“我慢”很大,到后来当你体悟到真理实相之后,“自我”它会消失,它会溶入 “空”里面,跟法界溶为一体,然后你的生命就会放出光芒,这是实际的太阳,这是一颗枯掉的槟榔树,一棵枯的槟榔树,它的生命一样发挥出来,要去体会到原来是鱼在水中,却不知道自己浸泡在水中,人浸泡在“空”之中,却不知道人浸泡在涅槃界里面,然后你不知道。
  现在我们的修行就是要去认清到,原来我就浸泡在涅槃界里面,原来我就浸泡在“空”里面,原来我就浸泡在极乐世界里面。如果你能够体会到这些,阿弥陀佛到处都在,跟你讲经说法,你到处都可以见到法,就能够解脱自在,这时候就能够来到解脱自在,展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这时候你的生命才会真正开放出来,才会放光啊!就是般若智慧。你真正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自利利他。这些人就在向上看、向前看,他们就是在看著灵鹫山上佛陀拈花微笑,就像佛陀在灵鹫山上面,但是不要又把灵鹫山变成固定的地方,灵鹫山讲的就是整个法界、整个大自然,佛陀处处在法界里面跟你拈花微笑,因此要去看到无常、看到 “无我”、看到“空”,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何谓“拈花微笑”,你真正会看,处处都在微笑,要去看到佛陀在跟我们拈花微笑,有看到吗?当你真正看到会会心微笑的时候,在大自然界会会心微笑的时候,哇!这样我们上这些课,就没有白上了。
第卅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归真
  “至人只是常--反璞归真”的“常”,当我在写这个“常”之时,又有人提出来说:“奇怪?佛教不是讲无常吗?至人怎么又是回到“常”?”这个“常”,不是与“无常”对比的那个“常”,只是回复一个平凡、平实、平淡的人,实实在在的一个人。,一个真正的解脱者,就是回到平凡、平实、平淡的一个人--反璞归真。
  (第一节)“世尊告诸比丘:若所有法,彼彼意解作证,悉皆如来无畏智所生”佛陀所讲出的法,也就是所有他体悟的真理, “彼彼意解作证”,都是经过佛陀本身的“意解作证”,“意解”都是经过他去体悟、去求证的,“作证”经过他理解、然后加以求证的。“悉皆如来无畏智所生”都是来自佛陀的无畏智,意即一个真正的解脱者,体证真理实相的人,所有的畏惧、不安都消失了,展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因为他所体悟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不管从哪个角度去求证,都是禁得起任何考验求证的,不会有任何的畏惧,只怕你不求证,不怕被考倒,因为他所讲出的,都是真实之语,来自于本身的亲修实证。
  “若比丘来为我声闻”成为佛陀的学生、弟子,只要能够“不谄不伪,质直心生”,真的实实在在、忠厚老实,这样“我则教诫、教授为其说法”,这样的材质,心地善良纯洁,我就会讲解“无上甚深微妙法”,让他能够“晨朝为彼教诫、教授说法,至日中时得胜进处”,如果真正听闻解脱的方法--解脱法,早上听闻,下午、晚上经过你的闻思,就会落实到实际的运用与求证,因此马上就会受用。“若日暮时为彼教诫、教授说法,至晨朝时得胜进处”,晚上帮他讲解一些法要、法义、法要,他就会加以去闻思求证,于是隔天就会有很多的法喜、很多的体悟。
  一个法喜体悟出来之后,就会转变他的观念,因此为什么会这么快呢?记得!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是在于整个修行从迷到悟,从凡夫生死苦海到解脱,整个重点是在于“转念”,修行的重点在于你能不能转念?“迷”就是你在苦海里面浮浮沉沉,因为你的认知错误,对真理实相没有正确的了解,当你认知错误之后,就颠倒梦想的抓取,于是导致在苦海中浮沉。今天我们经过法义的闻思、诠述、解析,加上你的去求证,当听闻之后,就会处处去求证。当你真正去求证之后,发现:喔!原来事实就是这样,跟我所讲的、跟佛陀所讲的,没有两样,当你真正去体证到之后,才叫做你的亲证。
  当你体证到之后,因为都是用心灵去体悟,发现到:喔!原来过去是在颠倒梦想,这时候你醒过来了,就远离颠倒梦想。这中间没有增加两只手,也没有多增加两条腿,你只是转个念而已。所以,解脱与否,不是在那里练功夫,不是说我要打坐多久、禅定多久,我一定要怎么样的姿势,那些都只是方便法配合,是有助于你迈向解脱。但这些是方便法、不是究竟,它是有助于修行,但是如果你没有正确的深入去闻思、去体悟,念头没有转过来,还是在苦海里面浮沉。所以,经过你的实修实证,实际去闻思修证之后,受用都很快啊!在这半年上课期间,有学员、有学生就真正这样去做,以前他也是学佛经历了廿几年了,他也真的是到处在找、在找,但是当他最初去找我,我还是跟他讲要好好归零,然后半年的闻思,一步一脚印的去做,他真正这样去做了,因此每次上完课,他就是不断在历缘对境里面,去闻思、去体悟、去求证,当他越体悟、法喜越多。
  真正能够归零、身心柔软,你随时都在体会,然后都是在转念,不断的转念,于是有一段期间觉得最近几个月,好像也很少打坐,好像没有什么修行,但是却觉得法喜不断的涌现,就是当下的历缘对境里面,都是在止观双运。当你的心有静下来,然后不断的去求证,你的体悟就会很快。所以,昨天晚上跟你讲,经过好好体会之后,今天早上就会有很大的转变。“如是教授已,彼生正直心,实则知实、不实知不实,上则知上、无上则知无上,当知、当见、当得、当觉者,皆悉了知,斯有是处!”因为他能够随时归零,身心又柔软、实实在在,然后不是迷信,又会不断去求真求证,“彼生正直心 ”,所谓“直心是道场”,你一定要实实在在、很直心,直心是道场。
  “实则知实”当你真正体会到就知道自己有体悟到了,当你没有体悟到的,也承认自己还没有体悟到,不要欺骗自己,是在道听涂说的,也要确信自己是道听涂说的,别人在批评阿罗汉是怎么样?除非你是阿罗汉、你能够亲证,不然都要保留啊!要实实在在,你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上则知上、无上则知无上”,有上进心就知道这段期间你有突破,就承认你有突破,这段期间都浸泡在没有成长,也要知道自己还没有突破、没有归零,还带著我慢之心在听、在怀疑,也要清楚知道自己现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这样才能够如实照见,这样“当知、当见、当得、当觉”,应该知道的、你会去知道,应当去体证的,你就能够体证得到,这样“悉皆了知,斯有是处!”如此才能够在短期间内亲证。
  这里的课程已经七个多月了,一开始就有跟大家讲过,只要这一段期间,好好的来配合,好好的去闻思,你会有很重大的突破,不错!有人已经可以做到这样,可以来亲证。【法义分享】学佛一开始就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如果你有谄曲之心,或是为名闻利养而修行,那么与原始佛法的解脱道是不易相应的。世间法是越修越学越多,出世间法刚好是相反的,是要让我们认清实相,然后让我们远离过去的颠倒梦想,绝对不是消极悲观,那是一种如实观,让我们如实的了知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