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猿猴兽vs木偶兽:空海法师开示(五十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19:57

空海法师开示(五十九)2010-08-19 16:55

当你有一天把眼睛视野放开,看到整个法界的整个实相、大自然的法则,然后了悟生死不是我的事,如果以耶稣来讲,他讲一句很传神、很有意思、很深啊!如果你从字面上解读,往往没办法真正了解他的意思,耶稣是讲:“我是真理、我是道路”,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一句话,以天主教、基督教来讲,他们认为耶稣是上帝派来的儿子,但是大家从字面上、语言上,很难了解这个意思,你会把上帝又变成实体的一个超级大偶像,这样又见不到上帝。事实上,耶稣讲:“我就是上帝的儿子”意思就是我就是整个法界的因缘形成,整个法界因缘要形成我这样一个身相,佛陀讲是很难得。所以,一个生命的形成,这是很珍贵、很难得啊!大家要珍惜啊!但是我们要知道在整个法界自然运行的过程中,你没有了悟这些实相,就抓著一个片段,然后在那里有生有死,有生死、生死,一直不敢放开,然后就在那里苦呀!苦呀!苦呀!当你了悟这些之后,生命就全然放开、全然豁出去。
  像德瑞莎修女讲过几句话,满好的!她就讲:“我把生命交给上帝”,交给上帝是一个表达,事实上我把生命交给什么?交给法界啊!那是很豁达的人生,于是她的生命豁出去,然后没有任何顾虑,该做的、我就去做,对自己、对众生有益助的,因为她已经把她的心胸都跟众生溶为一体,只要对众生有益助的、我就去做,能够帮助这世间少苦离苦,我就去做,至于我的生死大事,那不是我的事。所以,要了悟这一层,你的生命才能放开。
  事实上,911事件是人祸、还是大自然?这是众生在二元对立、无明的世界里面所形成的,还是以人祸方面占比较多,我们以后再进一步解析,要看到二元对立的可怕,如果没有超越这种层面去看,你站在另外一边,就会排斥另外一边,美国有美国的立场,以色列有以色列的立场,巴勒斯坦也有巴勒斯坦的立场,回教国家有回教国家的立场 ……。如果我是布希,我是觉得要从这件事情里面去得到启示,能不能静下来检讨?为什么会有这样悲惨的事情发生?不能够只责怪别人,那些中东人、等于是自杀特攻队,为什么他们会视死如归?对他们而言,他们是发动圣战。
  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能够站在比较超然的立场领导国家,战乱、战祸就会大大减少。如果领导者表现出愈强悍的一种立场,世界的战争、灾祸就会不断、会继续。所以,面对这些事情,我们还是要冷静智慧处理,但是做为一位政治元首,要能够超越二元对立的立场来看,很难、很难!当到政治元首,要有超然的立场很难,真正的宗教解脱者、宗教家,宗教家也是要解脱者,他才能够超越二元对立,包括九一一这件事情,背后还是有宗教对立,宗教意识形态在背后对立,真的要互相包容。在此希望大家能够真正超越二元对立,要包容异己,我们人类都常常是“顺我则是,逆我则非”,往往是在二元对立。
  所谓“梵行已立”,是指这一条修行的解脱道,他该做的这些,也就是“有为法”的这些修行,都已经去做、已经去走,在人间树立了修行的模范。“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名增上慧学”所谓“所作已作”,以比较浅显来讲,欠人家的钱财,该还的要还,修行不是逃避责任、义务,该承担的要去承担,该面对的要去面对,不是说我欠人家很多债务,于是躲入佛门里面,过去的就可以过去了,都不用算了,不是这样。真正要走解脱法,在世间法方面要有一个妥善的安排规划,不要去牵连,抓很多世间名利葛藤,然后束縳自己,等到无法承担之际,然后再逃之夭夭,这样不可能修行有成、不可能圆满,但是该做要做,我们做到问心无愧,不愧对自己。
  以我个人来讲,像我以前也是一样,一路成长上来的过程,后来当医生,虽然说在赚钱,但是整个核心都是以修行解脱为主,当累积一些修行道粮,事实上一方面赚钱,一方面跟世间结一些善缘,一方面也是累积一些修行的道粮,然后再做到不欠别人的钱,包括银行的钱也都不欠。如果你要修行,还有欠这些债务,是不是还有些牵挂,没有办法全然放下,因此包括银行的钱,以及个人的这些钱,我都不去亏欠。至于别人欠我的,还不还?那是你的事啦!那是法界的事。我能够做到自己不要去亏欠别人,就是“所作已作”,尤其我们修行到后来,你的心愈是返璞归真,能够来到返璞归真,必须要该做的、要去做,再来不亏欠别人之后,会把你的生命安住在知足常乐,然后又会把你的生命发挥出来贡献、布施,回馈世间。当你回归到零,再来又有剩下的时候,才能够去回馈这世间。如果你本身是负数的,你负债累累,说我在行善布施,还是另外层面的一个有所求,而且还是有很多的不切实际。
  (第三节)“今当为汝说法镜,使圣弟子知所生处。三恶道尽,得须陀洹,不过七生,必尽苦际,亦能为他说如是事”如果一个人证到初果,因为已经要体证大自然的无常法流、法印,这时候断三结,然后证到初果,因为对法、对真理求真求证的精神,不断的会吸引著你往究竟解脱道迈进,因此你不会再堕在恶道。至于你什么时候才能够迈向究竟解脱呢?“不过七生”,《杂阿含》通常都讲“七有天人往生 ”,也就是说在七世内的人天往返。《中阿含》比较直接讲“不过七世”,也就是在七世以内,你游玩过了,会不好意思,还是会迈向究竟解脱。
  “阿难!法镜者,谓圣弟子得不坏净,欢喜信佛”证初果就是要成就“四不坏净”,意即“四双八辈”的简单经文意义,一个是向初果、证初果,叫一双、两种人,向二果、、证二果,也是一双、两种人,其他的以此类推,叫做“ 四双入辈”。一个人证到初果之后,他会“三恶道尽”不堕恶道,就是不退转,意即证初果。“三恶道尽 ”,然后不退转,“得须陀洹,不过七生,必尽苦际”在七世以内就会到达究竟解脱。所谓“法镜 ”,一个人能够证初果,就能够为别人演说这方面的事情,清楚走过的路,就能够清楚指引别人,你不是迷迷糊糊,不是东撞西撞,瞎猫碰到死老鼠,这样碰出来。如果你宣称自己证果了,人家来问这条路怎么走,却说不知道、没有办法讲,讲不出来,就是有问题了。
  【法义分享】“生生世世常行菩萨道”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佛。也就是要达到究竟涅槃、解脱自在的彼岸。事实上,菩萨道的菩萨精神相当好,也相当重要,但是菩萨道方面的行善、布施、持戒,都是累积各方面的善根、福德、因缘、资粮,就算你生到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那里去,你还是一样,他还是跟你们讲述我们所上课的这些内容,还是三十七道品。所以,修善根福德因德,累积菩萨的这些资粮,目的就是为了成佛,为了究竟解脱,最后阶段一定是要证初果、二果、三果。这十个结,看你什么时候真正全部断除,就到达究竟解脱。
  (第四节)“有四种须陀洹道分”就是向初果的四个条件,那些呢?“亲近善男子(善知识)、听正法”亲近有修有证、正知正见的这些善知识,才能够听闻到正法,所谓的“正法”,就是迈向究竟解脱的解脱法,不是方便法、不是世间法。 “听正法”当你听完正法之后,就会“内正思维”经过你的头脑、你的理智,去思惟、去判断、去分析,慢慢去求证,当你印证了,觉得不错,这是开发智慧的,这不是盲目迷信的,于是你就会跟著法次法向,跟著解脱道的次第步骤逐步深入,闻法也是一样逐步的深入,修行也是一样逐步的深入,然后来到向初果、二果、三果,这样一路上来,叫做“法次法向”。
  在“四双入辈”中,有两个最不容易突破的关卡,第一关是证初果,证初果必须要见法,如果法眼不开、没有证到初果,后面的就免谈,所以这是第一关、满重要的。当你有第一关的条件、资粮之后,后面才能够谈到“不待时节因缘迈向究竟解脱”。第二关是三果要迈向四果,这一关最不容易突破,是“我慢、自我”生死存亡的大决战,这是“无门关”。必须用生命去找寻,才有突破的可能,如果大家累积向初果的因缘,后面再继续深入解析,要怎么样才能够找到善知识?要从哪里开始做起?真正的善知识从哪里找起?真正的善知识要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做起,为什么呢?
  如果你迷恋在名、追逐高官,就会去找当权派的某一个人,最能够帮你辟通管道的那些人,成为你的善知识。如果你一直想要发财,就会去找那些股票分析师、财神爷,成为你的善知识。如果你想要打出一流的网球,成为世界级的国手,就会去找那些国手级的教练,他会成为你的善知识。如果你想要赌博,就会去找赌神。如果你很想喝酒,就会去找那些酒鬼。如果你是真的要迈向究竟解脱,内心里面有这一种魄力、决心,你自然不会跟酒鬼、财神爷、赌神相应。如果你真的要迈向究竟解脱,内心有这样的决心、魄力,就会散发出这样的一个磁场。当你遇到讲述解脱法的善知识,很自然就会跟他相应。所以,善知识从自己内心开始做起,所谓 “亲近善知识”,是要从我们内心开始做起,真正要解脱、在找法,你就会找到。
  (第五节)证到初果的须陀洹,他会成就“四不坏净”。所以,实践向初果的四个步骤,依法次法向而行,努力精进用功、止观双运,然后见法、断三结,成就四不坏净,这是证到初果。但是,你必须要一步步的迈向解脱。
  (第六节)一样都是讲各种果位,以及还会来人间几次或是不还。
  (第七节)第六节是讲到三果,第七节是有讲到阿罗汉果,就是“无明有漏心解脱”,要破除“无明结”。当你真正破除‘无明结’,才会真正的了悟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才会从自我的梦幻世界里醒过来,这是真正的觉悟、觉醒者,不再颠倒梦想。
  (第八节)“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彼一切所应当知四圣谛法”在迈向解脱的途中,从初学开始,你在找法、想要出家,或是对世间的种种现象,很想去找解脱法,也就是初学一样,所应当知道的核心内容,就是“四圣谛”。证初果的人,他所体悟的核心是 “四圣谛”,证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果,也是一样。整个体悟的核心就是“四圣谛”,包括后面所讲的辟支佛、还有佛陀,“若得辟支佛道证,彼一切知四圣谛故”“若得无上等正觉,彼一切知四圣谛故”不要以为说“四圣谛,我知道啊!我知道啊!”你知道往往都只是懂个名相,或是头脑里面的一种知见,这是从初学到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要成就佛陀都是要了悟“四圣谛”。
  为什么“四圣谛”方面,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核心呢?“无常”、“无我”两个法印是真理实相,一般众生不能够了解这个实相,而产生颠倒梦想。因为背道而驰,就产生苦。凡夫的“三法印”是无常、苦、无我, “苦谛”就是这样产生,你要体会到很多苦之后,修行的动力才会出来。有学员问:为什么修行的动力还没有出来?怎么出不来?或是修行的力道还不是很强?往往我都会回答:你的苦吃得还不够呀!你还在一直跟“无常”、“无我”对抗。所以,很多的逆境是在成长你,那是“逆增上缘”,在促成你迈向解脱的动力,事实上你所吃的苦,能不能让你不要去白受那些苦呢?能不能从受苦、吃苦里面,去见到苦谛呢?如果你受苦、吃苦,你又在逃避,那个苦就白吃了,你就是白吃苦,没办法见到苦谛。
  如果你能够从受苦、逆境里面去检讨原因,就可以见到苦谛。当你真正见到苦谛,就会进一步去探讨苦因,苦因就是集谛,去探讨苦的原因在哪里。再来,你会进一步想要去探讨这些苦有没有止息的可能?苦有没有消失的可能?那些走过来的人跟我们讲说是可以的,这苦是可以消失的,于是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境界?一个灭谛的世界、境界,就是苦的灭、苦的止息的世界。我要到达解脱、苦的止息世界,必须要怎么样呢?你必须要走在“八正道”上,必须要脚踏实地的去修,而且那时候因为你有整个的体悟,修行的力道才会真正的扎实。如果一个人了知“四圣谛”,他就会怎么样?根基会很稳;如果一个人不了悟“四圣谛”,就会像”是让你见苦谛,你不会白受苦。如果真正能够见到苦谛,就能够慢慢逐步去了悟“四圣谛”。当你真正能够去了悟“四圣谛”,又是走在实修实证的路上,你必然会断那几个结,一直的断上来,这样就会迈向究竟解脱。所以,“四圣谛”不要以为那么容易,不要以为那么简单,行浅则见浅、行深则见深。就算证到阿罗汉也是一样,都是了悟“四圣谛”,成就佛陀也是了悟“四圣谛”。
  这几个月来,我们在中鼎里面,经历过两次的灾难,都能够幸免于难,前一次东方科学园区的火灾,中鼎没有搬过去,灾劫就没有发生,躲过了这个灾劫。然后这一次的水灾,东区又淹得这么严重,中鼎这里去却安然无恙,因此大家都能够感恩、惜福。一个公司里面,大家有修行的一种道风、气氛,能够实实在在去做,公司无形中会减少很多灾难。所以,透过我们的修行,可以把我们祥和、慈悲的心念,回向法界、回向世间,不要以为修行是个人的事情而已,你真正能够净化自己,自然无形中,就会有这一种祥和、慈悲的念波,他会回向整个世间的。
  举例来讲,曾经播放过幻灯片,我小时候成长的故乡,以前是一个鱼池,池里面养了很多的鲫鱼,在清晨的时候,那些鲫鱼都会浮出水面,一方面也呼吸,一方面也吃食物,几千只、几万只,整遍的这样,小时候我们小孩子调皮,就拿一个小石头丢下去,影响的不只是很倒楣被你击中的那只鱼,被你击中的那只鱼它会惊慌害怕,然后会跑、会转、会跳的时候,会有“啪”的声音,当它一直“啪”的时候,旁边的呢?哇!就一圈一圈的,小孩子有的会好奇啊!哇!一个下去,啪!啪!啪!它就一直的扩展、扩散出来,到外面这边也都沉下去。经过卅秒或是一分钟之后,它们又浮起来,如果在脚底又丢一个进去,它们又啪!啪!啪!游下去,我们一个石头下去,它影响的却是这么大面。
  所以,如果你是嗔心的丢入世间,这个世间一样会受你嗔心的回向,不要以为我个人发愿,个人的修行或是我的嗔心,好像没什么啊!家庭里面争吵,只是我家庭里面的事情而已,不是这样单纯啊!我们这个世间,是一个互动的因缘网,如果你跟先生大吵一架之后,你自己也生气,带著闷气来公司上班,这些只要里面没有消化,他一样会把这些回向出去。如果我们起嗔心,它一样会回向周遭的这些;如果我们生起的是慈悲心、爱心、大慈大悲的心,我们一样会把这些回向给世界。
  (第九节)“云何名善说法者?为世间正向?云何名为世间善逝?”这里都是作一个重点扼要的解释,“若说者调伏欲贪,调伏嗔恚,调伏愚痴,是名世间说法者”应该是说“善说法者”,真正讲经说法的人是要引导众生去面对自己的贪、嗔、痴,然后逐步的调伏,这才是真正的讲经说法。“若向调伏欲贪,向调伏嗔恚,向调伏愚痴,是名正向”如果一个人闻法之后,真正朝向一种在历缘对境之中,在日常生活之中,都不断的来检验自己,来清净调伏自己的贪、嗔、痴,来净化自己的贪、嗔、痴,来净化自己的我慢、无明,这样就是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这叫做“正向”。“正向”就是已经正确的走在解脱的方向。
  “若贪欲已断尽,无余断知,嗔恚、愚痴已尽,无余断知”十个结全部都断除,就是阿罗汉,也就是佛陀的十个名号之一, “是名善逝”就是解脱者,“善逝”是包括让自己的贪、嗔、痴都死掉,而且“善逝 ”就是随时归零、活在当下。“云何名为有漏尽?”“三有漏”就是欲界、欲贪的有漏, “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漏”就是烦恼,如果你有欲贪、又会抓取,就会引来烦恼,“有有漏 ”如果你对生命核心抓取不放、贪生怕死,那个“有”就是贪生怕死、执取生命,你一样会继续在苦海里面。 “无明有漏”你无知、没有了悟真理实相,就会背道而驰、也会引来苦,就是有漏。如果这三方面都断尽,就是有漏尽。
  “何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所谓“瞿昙”,事实上是佛陀另外一个别名,你为什么在佛门里面出家修梵行呢?舍利佛就回答:我是为了断贪、嗔、痴,才在佛陀的佛门里面专心修行,为断贪、嗔、痴。因为他已经有照见到有贪、嗔、痴,就有麻烦、就有苦。什么叫阿罗汉呢?“贪欲永尽无余,嗔恚、愚痴永尽无余,是名阿罗汉者”阿罗汉这么清楚的定义,就是贪、嗔、痴的断除,而且这里讲的是永尽,不是暂时、一时心解脱,暂时的一种止息、或是不起现行,那只是一时而已,不是永尽。
  所以,阿罗汉就是贪、嗔、痴永尽无余,也就是十个结全断。要到达究竟解脱有没有方法呢?就是“八正道”。“云何名得上清凉?”“得上清凉者,谓贪欲永尽无余,已断、已知;嗔恚、愚痴永尽无余,已断、已知,是名得上清凉”断了贪、嗔、痴之后,因为“无明结”破除,你不再颠倒梦想,不再海中凿河,这时候你能够体悟到无为无学,因此能够清凉自在。事实上, “得上清凉”就是大安心、大自在,把十个结断除,能够真的远离颠倒梦想,就能够解脱自在。
 第卅一章 最后的五大关卡
  “色界贪”就是对色界的贪爱,也就是对初禅到四禅的贪爱,因为初禅到四禅已经是离开欲界,依“色界” 的地、水、火、风而入定,故称行者所入的境界为色界(观出入息法就是依风界)。“无色界贪”就是五定到八定,意即“ 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入定 ”,就是无色界贪。证到初果、二果、三果的人,有的是他还没有经历过,因此有否贪爱他还不知道;有的是他有经历过四禅八定,他知道自己有在贪爱,但是他还有可能不知道如何放下、如何超越。就像说你能够知道“万法归一”,也知道自己还不足,还不知道“一 ”归何处。所以,色界贪、无色界贪,就是初果到三果都还有的问题、毛病,还没有断的结。
  没有禅定力的修行人,往往仍然是在“欲界”里面打滚。有禅定力的修行人,又很容易迷执在“色界”及 “无色界”的四禅八定里。如果你的心态没有正知正见,没有正确的闻思基础,你会在禅定里面要求禅相、异相,或是要神通,你会被这些禅相、异相、神通,把你引导、岔开,于是就会迷恋在禅定方面。所以,证到三果的行者,对此二界(色界、无色界)仍然还没有超越,仍然会津津乐道于各种禅定、禅支、禅相及各种觉受。以上【法义分享】,含意都很深、很深、也很微细,如果我们以后有因缘,再继续开办中级班,届时再慢慢解开,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很深、很微细、迷人之处,一般众生不容易超越,陷在里面、卡在里面,不容易觉察。
  为什么证到三界的人,对“色界贪”、“无色界”还没办法超越?四禅八定(色界、无色界)是经过行者努力禅修而得,但仍然是由“自我”所努力修行而得,仍是属于有为法。第九定的“灭尽定”,也是行者有为有修而契入,仍是属于有为法、生灭法。所以,你从证初果到三果,都是在有为法的阶段,有修、有证、有得的阶段;真正到后面证阿罗汉果,才会体证到无学、无修、无证、无得,意即《心经》所讲的“无得亦无失”,就是四果阿罗汉的世界。事实上,本来就没有大、小乘之分,那是众生在妄作分别,本来你在实修,只要按照次第步骤逐步上来,它本来就是空、涅槃,般若方面都是一体的。在我们这一本书里面,一样有列到《心经》方面的,因为它是非常高、非常好的境界、一种诠述。
  第三关就是“掉举”,什么是“掉举”呢?因为经文都比较简单,因此我们没有念经文,大家自己看就可以,现在把一些重要的法义跟大家分享、诠释一下。“掉举”就像是吊儿啷当,但是证到三果的人,是比较不会吊儿啷当,这里的重点是怎么样呢?“掉举”的浅意是静不来、闲不下来。但“掉举”所透露出的深义是“深层内心仍然是不安”--仍然是不知如何安其心。而深层内心的不安,主要是因为生死大事还没有彻底解决,或是虽然他认为自己知道、知道,但是还都停留在头脑里面的知见,没有真正的体证,没有真正的断除。所以,三果圣者,虽能万法归一(也能入深定),但仍然不知一归何处,还没有真正的大安心、大自在。
  当你还没有真正大安心,你的心还是要去找依靠,于是那个“自我”,仍然抓得很紧、很紧,只要有“自我 ”,你就会有无明、就会有我慢,里面微细的不安就会展现出来,就是会有“掉举”的情况,也就是静不下来、闲不下来。一般人,如果修行还没有进入很深的人,或是有些修行人还是一样,一直常常透过各种忙碌、成就感,然后掩饰内心的不安,这是众生很常犯的毛病。我们常常说静下来,然后要透过很多的忙碌,让自己忘掉内心的不安,当单独面对自己,就是彷徨无措,不知道要把自己摆在哪里,又不知道要如何安置自己,结果就要透过各种的忙碌,一方面忘掉自己,一方面麻醉自己,一方面让我忘了我是谁。
  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不是因为你的忙碌,不是因为你的慈悲行善,整天一直忙,就认为说我今天都没有烦恼,但是你内心的根本问题解决了吗?还是存在著啊!所以,“掉举”都是在告诉我们:你静不下来。一个人要能够真正静得下来,才能够真正的动;你要真正能够放得下,才能够真正提得起。至于你的提起,是你真正放下后的提起,还是放不下的一种自我掩饰,你可以欺骗得了别人,欺骗不了明眼人。因此,我们修行就是要如实面对自己,只要发现我们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生死大事还没有真正的解决,就是要不断的虚心学习,这样才能够真正把深层的问题解决掉,比如“五上分结 ”,都是讲到很深的问题。
  (第四节)【法义分享】第四关就是“我慢”。“我慢”就是指由“我”、 “我所”衍生出来的种种慢--我是师父、我是大法师、我是大修行人、我是梵行清净的圣者、我是开悟者、我是大法王、我是伟大的导师、我是…………,包括我是总经理、我是董事长、我是……,当我们在讲“我是……”的背后,你有没有去觉察到,这里面有很多的我慢心在作祟,有没有去看到?认为我是一家之主,你就要听我的,我是你老爸、我是你父亲,儿子理所当然就要听我的,我们现在是讲的比较露骨,有时候虽然你是讲得比较温和、比较斯文,但是我们背后里面的主宰欲、慢心都有在贯穿,很多是很微细的,你能不能去觉察得到?如果觉察不到,我们会以为没有,那是因为我们的心很粗。心粗、不够微细,你就看到不到,你以为没有,事实上不是没有,“我慢”处处都在作祟,尤其在历缘对境的时候更容易展现。
  真正要检视“我慢”,在禅修的时候,训练让我们的心灵进入到更微细的品质以及深观,但是你要把这一种品质应用,带到平常的历缘对境中,包括说我能消灾、我能呼风唤雨、我能帮人灌顶加持、我能具神通异能、我能够聚众数千人、我能够具足种种禅定,我能够… …,很多啊!我们常常都在我是、我能里面。以前常常会讲到:我是、我能、我慢,比较具体的讲,“我能”讲的是什么?“我是”的具体内容?一个人为什么能够破除我是、我能呢?所有的我是、我能,都是来自于我、我所的抓取,真正要破除,整个核心就是你要了悟、透视这个“我”,它的实相是怎么样?当你能够真正了悟这些,看到整个因缘的这些,以及你能够做什么,是要很多众生的因缘来具足而成。
  当你这样,你一样会很珍惜,然后会很认真去做你该做的事情。但是当它有成就之后,你不会沾沾自喜的,个人占为己有的居功,然后炫耀说这是我个人的厉害,你会把这些跟众生法界来分享,因为这真的是众因缘形成。所谓“卑慢”是“我慢”的另外一面、是同一体,注意这一句话,含意很深!以后大家要慢慢去检视,记得!我慢与卑慢,都是来自于人类的二元对立,然后在那里比大比小、比高比低… …,比出来之后,不是落入我慢、就是卑慢。记得!只要你有我慢,你在展现我慢,都是在告诉人家:你的内心里面是自卑的,你外面展现出来是我慢,事实上你的内心是自卑心在作祟;如果你外面展现出来的是卑慢,事实上你内心是我慢在作祟。
  例如有一种人天生喜欢听人家的指挥,反正人家跟我们怎么讲、我就怎么做,当然他是一个卑慢,至于我慢呢?事实上,他内心里面是有的,只是今天没有因缘让他展现而已,因为他衡量各方面,我们都比别人差啊!衡量我们都不足呀!好嘛!我们就做个属下,人家怎么讲,我就怎么做,这样就好了。事实上,当他遇到各方面条件比他差的,他又会展现我慢,事实上这是很深,大家要慢慢去看,这是一体两面的。当你有我慢,事实上就是你内心还有卑慢,就是因为有卑慢,只是暂时被压抑、压制下来,等到有一天你咸鱼翻身,你就展现了。
  举例来讲,如果你现在认为公司董事长在耍他的权术,我今天是个小职员,反正各方面都不如你,我今天需要生活,所以我在这里工作,好吧!你再怎么骂我,我就是、是、是!表面上好像很服从,但是你的内心里面呢?却是会想说有一天等我机缘成熟,我要当起董事长,我要另起炉灶。当有一天,好像说“媳妇熬成婆”,当你当起董事长的时候,因为你以前认为是被欺压的阶级情况,于是又会以这种心来回向你的员工。如果你能够面对当下,不管他是多高的董事长、多有钱的董事长,我在公司里面虽然是一个职员,但是我没有卑慢,也不去羡慕你,我是存著一种感恩的心,感恩公司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环境,在我今天的工作岗位上,我就好好工作岗位上该作的事做好,做我所应该做的,我也不去巴结,也没有卑慢那些,该作的就作。等到也许有一天因缘,当你成为董事长、老板,那时候也不会以傲慢之心来对待你的员工,你一样会以感恩的心来对待你的员工,因为你知道今天公司的成长与存在,是大家同心协力。所以,我慢跟卑慢是一体两面。
  当你一个人渐渐了悟真理实相之后,就会超脱二元对立,来到一个叫做“无上”。很多人错误解释“无上 ”,认为我修行修到最后,“我境界最高,没有人比我高、比我大,所以我是无上师,你们都要来顶礼、都要来跪拜… …”都是错误的解读。所谓“无上”,不是说修行到最后“我最高、我最厉害 ”,当你认为你的修行境界最高、最厉害,事实上有没有我慢?这里面你还是有比高、比大、比小。佛陀所讲的“无上正等正觉 ”,就是超越二元对立,超越我慢、卑慢,然后来到“无上”。“无上”就是没有比大比小、比高比低,没有我慢、没有卑慢,看到跟一切众生是平等。
  ‘我慢’这一关是很难突破,因为这是‘自我’能够继续存在的动力。证到初果,我慢可以断除一半(属于比较粗浅的)。证到三果,我慢断四分之三。但剩下的四分之一是最深、最微细、最不易觉察到的死角。这方面,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的不断用功,就可以断除。三果圣者,不管他是多么有名的大法师、大住持、大禅师,但是因为五上分结还没有断,所以他深层的我慢与不安,在明眼人的眼中是很清楚的。但是如果因缘不成熟,那是丝毫帮不上忙。所以三果行者的我慢,大多数只能留待最后由“死神一黑洞”来将其我慢完全粉碎掉。因此三果的阿那含是在临命终之际,才完全放开而达究竟解脱。
  (第五节)这一节满精采的,“世尊告诸比丘:诸比丘!我此信根集、信根没、信根味、信根患、信根离不如实知者,我不得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心离颠倒,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说。诸比丘!我于信根、信根集、信根没、信根味、信根患、信根离如实知故,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心离颠倒,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经文里面讲出一个重要的关键字眼,“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的集、没、味、患、离,又是重要的关键。“五根”本来是帮助我们解脱的善法--相当重要方法,但是我对这“五根” 一样要去看到它的集、没、味、患,然后离,这里就是要透露出《金刚经》所讲的哪一句话?“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初果到三果是在有为、有修、有证的阶段,你要透过三十七道品,“五根”事实上跟三十七道品是结合一起的,初果到三果,一定要透过这些方法--有为、有修、有证。当你闻思之后,实修实证这样上来,这些方法就像是助你渡过这一条河的竹筏,助你渡河的一艘船。如果你来到岸边,然后还一直抓著竹筏不放,事实上法门、这个法,中国字刚好是竹筏的“筏”,这是帮助我们渡河。
  事实上,三十七道品就是帮助我们渡河的法、法门,如果你来到了岸边(意即证到三果了),如果不知道如何把这个法放下,就无法上到彼岸。如果还一直迷恋这艘船,就形成法执,没有办法上到无为、无学、无修、无证的彼岸。所以,包括“五根”,也是帮助我们解脱的法,要去看到它的集、没、味、患。它有“味”,可以帮助我们解脱。再好的法,一样有它的“患”,法门就是一个治病的药物,再好的药都有它的负作用。用得当,可以帮助你治病;用不当或是说你上药瘾,你的“患”就会出来。我们要去看到整体,而帮助我们解脱、渡河的这些竹筏,在适当的时机也要能够看到、要能够“离”。但是,要有证到三果以上的证量,三果向四果阿罗汉果,也就是向阿罗汉果,这时候才能够怎么样去离,即是‘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法义分享】第五关是十个结的最后一个结--‘无明’,也是很难突破的最后一关。众生就像一群“先天眼盲 ”的瞎子,虽有双眼,但绝大多数人的“智慧眼”(法眼、第三眼)都没有打开,同样在看一件事情,看不到那个法。如果你有法眼、智慧眼,就能够从中看到“三法印”,因此就在于有没有智慧眼。如果你的智慧眼没有打开,没有见到法,虽然你有两只眼睛、有双眼,以“出世间法”来讲,还是一个瞎子啊!还在颠倒梦想的世界里面。所以,至道、真理、缘起、体空,明明在眼前,但是就是看不到或是只看到少部分。因为你的智慧眼没有打开,法本来就在大家的眼前,如果你没有看到,就一直祈求到他方世界去找法。如果你的心不净,到哪里去找净土呢?你在这个地方见不到法,你到哪里去找法呢?
  至道、真理,缘起、体空,明明都在眼前,但是就是看不到或只是看到少部分。众生就在无明遮障下,彼此互相催眠、互相缠缚,就这样“以病态为常态”。而这个遮住眼睛的翳膜--就是‘自我’,就是‘我、我慢、我是、我能’。只要 ‘自我’不肯死、‘我慢’不肯断,那层翳膜就撕不掉。如此,众生就会继续在黑暗中摸索→东撞西撞。常因撞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所以常觉得这个世间好苦好苦,因为处处都是障碍、处处不顺已意。事实上,那是一个‘自我’在那里选择,选择他的“要”,选择他的“不要”,在那里追呀!追他所要;在那里逃呀!逃他所不要的,于是就这样苦呀!一直苦呀!
  因为‘无明’遮障,导致对于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不能如实了知而产生种种颠倒梦想。但是不知道、不醒也不觉。如果有反观到,那就好办了。所谓‘无明遮障’,大家不要以为说好像很容易,也不要以为说很困难,其实“无明” 简单讲就是你对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不了解,对大自然的运行法则--“无常”、“无我”的真理实相不了解,不了解就是“无明”。当你不了解之时,你所做出来的,就会跟大自然的法则背道而驰,这样就会产生苦呀!所以,不要把 ‘无明’想得很抽象,很遥不可及,而是你的心静下来,如实面对自己的身心、了解自己的身心,如实去观察大自然跟我们展现的法印、真理实相。当你真正求真求证、了解之后,你的无明结就会破除,就是把“无明”转为“明”,它不是抽象啊!
  ‘我慢、自我’是生死轮迥相续之因。佛陀不管从哪个角度切入,都是要引导众生去体证‘无我’。但是很狡猾的‘自我’就把‘无我’当做一门学问、一个名相、或脑海中的一个概念,就在那里不断的宣说、诤论、或指责别人。把‘无我’当做一个很好的挡箭牌,‘自我’就可以很狡猾的躲在后面,很会讲、很会教,但是都是教别人去做,尤其是弘法的人,尤其是宗教师,更是要如实回来面对自己,不是讲给别人听,只是教别人去做,教别人不要执著金银、不要执著钱,但是自己却都放不下。‘自我’(深层的我慢)与‘无明’它们是同时存在、相依为命、互相滋长。佛陀设计出一套解脱道--三十七道品,包括种种法门,都是要引导众生把心澄静下来→如实深观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反观诸结缚而一一断除 →再深入看到深层的我慢与无明→突破最后五大关卡而大彻大悟,远离颠倒梦想而解脱自在。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事实上就是前面那一节的重点核心,就算能渡你到彼岸的三十七道品、种种法门,最后仍然是要舍离、要放下,才能上到涅槃的彼岸。涅槃彼岸是“无为、无学、无修、无证、无所得”。这是唯证乃知,对三果以下的行者,都只是脑海中的一个概念。如同对瞎子而言,‘阳光’永远只是他脑海中的一个概念,除非他的眼疾好了。假设众生是慧眼没有打开、没有看到法,换一个名词来讲,就像患先天眼盲的瞎子,没有看到这外面的事物,因此你常常会东撞西撞。世间不如意之事,占十之八九,我们都认为是境界阻碍我们,不顺心的事很多,常常在娑婆世界里面东撞西撞,不顺已意的很多,因此就觉得苦呀!很苦呀!苦呀!苦呀!很多人都撞得鼻青脸肿。
  后来,有的人就说我们要来修行,怎么样修行才能够出离苦?听说只要能够找到阳光,有阳光来照射,这样我们就不会撞到东西,于是大家就拼命要修行,要拼命去找阳光。到处去找、到处去找阳光,认为透过我的闻思知见,听人家讲说阳光是长得怎么样,阳光是什么颜色……,但是你没有看过阳光,我再怎么样诠述阳光,你内心里面会认为说我懂了、我知道了,但是你真的懂吗?因为我经典读过很多,我也听过很多,现在知道阳光是什么了,但是你不知道你还是瞎子,你不知道你还没有真正看过阳光,你的头脑里面装填很多对阳光的理论、知见、知识,跟实际的阳光都还是不相干,众生不知道。一些世间的宗教师,就会讲说我们要好好努力去修,然后就可以找到光。
  只要有光,你就可以出离苦海,就不会去撞到东西,于是你就努力好好修、好好修,修到最后就会有光出来。有的人就会一直修,但是不管他怎么修,还是看不到光。有的人在修、在打坐时,认为他可以看到光了,“哇!我看到光了,我这个光是……,我们要把这个光放大,要把这个光持久……哇!我终于找到光、看到光了……”这叫做禅相,就是被一些禅相所吸引住。禅相里面的光与外面的光有没有相同?还是不同啊!因此大家继续再找,佛陀就是不断用生命去找光、找涅槃、解脱的人,佛陀也是一样跟著人家去找,结果到最后用生命去找、也是找不到,拜过的师父也是不能真正解答这方面的问题,于是他继续再找,到最后就是用生命去修、去找,后来因缘成熟,佛陀这样撞到了,撞得头破血流之后,结果醒过来才发现,是眼睛的翳膜,把我们的眼睛遮住,让我们看不到外面的光,结果我们一直到外面去找光,翳膜就是‘自我 ’,是你自己‘自我’遮障,让你看不到涅槃。
  现在就是一直在找,结果佛陀一直在找,找到后来就撞得头破血流,到后来当他醒过来,他的翳膜撞掉了,发现:啊!阳光本来就是普照呀!是众生被翳膜遮住、看不到东西,然后常常在那里撞得头破血流。所以,重点不是懂得知见很多,对于阳光的理论知识,也不是一直要修练出很厉害、神通广大,然后你可以修出阳光,这样都是梦幻世界。真正的阳光本来就存在,一个真正醒过来的人,才体悟到什么叫做无为,什么叫做无学,什么叫做无修。个阳光本来就存在,只是你的翳膜遮障、自我遮障而已,你看不到。如果修行目标放错,一直在世间有为法方面修,或是说想逃到他方世界去找阳光,都还是找不到。
  所以,修行要扣住重点核心,整个十个结、核心都是在“我”、“自我”在作祟,如果你那个翳膜去除掉,就能够看到阳光本来就存在,本来众生就在极乐世界里面,本来众生就在涅槃界里面,当你看到这些,才发现前三十年是“枉作风尘客 ”,因为阳光本来就存在,因此这时候你才体会到“无为”,不必去努力工作,或是努力去求那些知见,阳光才会跑出来,不必去做那些,所谓“无学”,阳光的存在也不是你用学问去解读、解析,然后阳光就会跑出来,它本来就存在;太阳的存在也不是你努力修行、神通广大之后,太阳才跑出来;太阳的存在不是你努力修行之后,太阳才跑出来。
  证到四果的人,体会到无学、无修、无证,发现到真理实相,众生因为无明“自我”的翳膜遮障,然后不悟实相,自己撞得东倒西歪,却又责怪境界,有一句话:不会驶船却责怪溪道狭窄,没有真正去了悟实相,结果认为境界处处在阻碍你,于是就会想透过怎样的修行,希望能够把这些消除掉,把那些境界、障碍铲除掉。我们内心里面会有很多不想要的一种不可意境存在,你会想透过修行或是透过一些法术,或是透过一些法会,想要把那些消除,这样都是在铲除外面,走到哪里踼到什么,就是想要把这些铲除。事实上,都是在舍本逐末,重点是“自我”要断除,“自我 ”要消失,把翳膜去除掉之后,才能够看到真正的实相,看到涅槃界,看到极乐净土,就是“心净佛土净”。净土宗的真正思想,是强调“心净佛土净”,重点是在这里,你真的把翳膜去除掉,到哪里都是净土。
  现在有一个攸关生死大事的习题、功课,希望大家能够去解析,你觉得每一个人的生活要过得舒适、舒服,需要哪些条件?我的生命要很有成就,需要哪些成就?需要哪些条件?就能够达到你的欲望,达到你的理想目标。再来,我们再进一步去探讨,我的生命要能够存活,需要哪些条件?每一个人都要问自己,都要如实面对自己,我们的生命要存活,需要哪些条件呢?你都一一的把它写出来。你认为:我需要房子、需要汽车、需要几千万……,反正你想到的,就把它写出来。你认为几千万还不够过舒适安全的生活,我要几亿……,没关系!你也一一列出,再后面就要开始筛选。前面所列的这些条件、要件之中,哪些是一年以上,没有那些条件,你的生命仍然可以存活著?前面你所列的条件、要件之中,你认为很重要、需要的这些,再把它过滤一下,如实回来面对自己,自己做一个评审者,哪些我认为很重要,但是事实上如果我这一年没有这些条件、要素,我的生命还可以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