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225n的物体g:媒体札记:反腐与娱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53:01
  媒体札记:反腐与娱乐作者:徐达内来源:FT中文网来源日期:2011-6-22  

  在先用大红标题转载《人民日报》那篇《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后,人民网今晨头条宣布“网民对本届政府任期内实现‘老有所养’充满期待”。根据这篇文章,网民们在昨天得知温家宝承诺在全国范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任期内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后,相关新闻点击量达到185万,跟帖留言1.5万条。

  在引用网上那些“希望党和政府继续带领我们奔向幸福的新生活”的留言后,人民网亦摘录《新世纪周刊》提前在上周末发表的《“全民养老”隐忧》:“有学者认为城镇无业居民并不一定都是无劳动能力或就业能力低的弱势群体,他们当中也有自愿选择不就业者。为无业者一律提供养老补贴,对纳税人不公,有‘养懒人’之嫌。”

  《环球时报》压抑不住兴奋,今以社评称赞“老有所养”是“中国民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文章以“军令状”形容总理之言,强调“共产党执政60余年,如果真实现,这是它向中国历史交的一份答卷”,同时借此批评互联网上流行的对“国家”概念的轻谩:“一些人把国家利益等同于‘政府利益’,将之与公民利益对立起来。而‘两险’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财力强大的结果。作为中国这样的大国,想把‘家’的利益从‘国’中彻底抽走,独善其身,只能是极少数的幸运者,大多数老百姓的命运注定只能与国运一起沉浮。”

  二

  恰如《环球时报》今晨头版所言,“中国微博热”。昨晚,即有两位时评家在这个网络平台上感叹纠结。

  时言平自陈:“今天写‘微博门’,心情很复杂,如果谢局长矢口否认,说微博账号被盗,也许我可以写得痛快淋漓。但是从他和‘赛子怡’现在的态度来看,觉得不忍心伤害他们”;曹林则公告《中国青年报》评论版的标准,“许多作者都评了‘官员微博开房’一事,这样的选题我是不会评的,也不会选这类稿……这事不太合逻辑……事实不清楚……评论还是别太关注这类脏乱的花边事。”

  所谓“微博门”,是指江苏溧阳市卫生局局长谢志强在微博上与情人调情、相约开房,因内容暧昧而遭网友围观一事。前天下午,一个题为“在微博围观领导勾女开房全纪录”的帖子迅速蹿红天涯论坛,经由《现代快报》昨以“误将微博当QQ玩,以为外人看不到”为新闻点搬上纸面,更广为人知,发酵成为昨日网民争相调笑之事。

  虽然多有论者表态,不愿因为他人缺乏网络知识而无情嘲讽,但这种同情心抵不过好奇心,“微博开房”还是登上了《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京华时报》们的头版。深圳《晶报》有心,专门在封面正中放上一幅以@符号为灵感的漫画;《都市快报》在以“网盲”形容这位倒霉局长时,更把他接受采访时那句“我们两个发微博你都能看得到啊?不可能吧?”放大字号,引用网民评论,称“这实在称得上是‘今年最为奇特最为喜感的网络事件’。”

  网民欢乐溢于言表,根据媒体汇总,他们昨天不仅感慨“没文化真可怕”、人肉搜索男女主角,还伪装当事人发言赢取关注(这一招成功骗取愤怒与同情,《新京报》今即刊出就此斥责当事人“毫无愧疚感”的评论)。已有好事者,将一部外国电影重新配上恶搞文字,取名为“微博的毁灭-局长的愤怒”,酷六网更是拿出看家本领,在首页推荐使用《吉祥三宝》曲调改编的调侃MV。

  腾讯《今日话题》将之形容为“当微博开房遭遇专业围观”,除了描述谢局长是如何“不专业”地泄露大量个人信息、腐败细节外,还记录了那些期待“好戏继续”、“引蛇出洞”的网民焦虑:“一些无组织无纪律的网友,开始私自关注男女主角微博,这引起广大网友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这是典型的打草惊蛇。”腾讯编辑对此等“娱乐至死”心态显然有些失望,结语如下:“在数千人热情参与的‘围观’中,数次有人建议通知双方家人,却没有一个人提出向当地纪委举报。在围观上如此‘专业’,却对监督毫无兴趣,这样的专业围观也让人略感不安。”

  沸沸扬扬间,已至昨日下午,中新社发出消息,称“谢志强得知微博内容被传播后,压力非常大,删除了微博内容,并主动找当地纪检部门说明情况”,傍晚人民网更引用溧阳官方消息,称已决定谢志强停职接受检查。

  停职消息是今晨《扬子晚报》头版头条。这份在同城新闻竞争中落后一步的都市报,今天花了四个整版来评述此事,其间不仅有记者根据网络截图辛苦整理的“网上调情”全版记录,更是发表评论《只关注“情人”的局长怎能不现形》、《且看局长版“微博自首”的“三重门”》。后者得到新浪推荐。

  该文所称的“三重门”分别是作风门(这个局长不是一个合格的公众人物)、违法违纪门(这个局长不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和能力门(这个局长不是一个称职的局长)。文末更是警示提醒那些以为不开微博、不上微博就能免于“自首”烦恼者“不要掩耳盗铃”:“你不上微博,微博上就未必不会出现你的劣迹。因为你不可能隔绝于无所不在的网络,躲避开周围群众的监督目光。我们以前经常说的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现在大概可以改成‘人在做,大家在围观’,再加一句:请看着办。”(一个注脚:《扬子晚报》四个相关版面及《现代快报》今日跟踪报道版面在各自网站电子报中均无法打开。)

  《扬子晚报》三篇组合评论均提及《人民日报》上周那篇《“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的确,有人就此调侃,称谢局长正是因为不认真学习机关报指示,以至在微博的“媒介素养”上栽了跟头。

  如果是这样,那么今天即可补课。除了以人民网聚焦此事外,中共中央机关报今亦在“视点”版以来论形式刊出《“网络出丑”别只当笑话看》,合述谢局长微博调情与广州白云区新市街道办事处主任刘宁“裸聊”之事,呼吁不要在“娱乐化”中放过了真问题:“面对‘白天文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的干部,有关部门不能护短姑息,而应以高标准、严要求去管理处罚,才能维护自身形象;‘丑态’之中往往隐藏着复杂的线索。像那位溧阳局长在微博对话中,常流露出一掷千金的‘豪阔’做派。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问题,有关部门不妨顺藤摸瓜。”

  比起出轨偷情,谢局长微博中透露出来的“可以为女方报销购物”,令一些意见领袖更为关切。作为本轮风波的关键扩音器,《现代快报》今天发表头条时评,直呼“莫让‘微博开房’遮住了‘报销门’”。文章担忧公众和当地官方只关注“作风问题”,并以广州白云区纪委仅仅提醒刘宁“注意形象”为反面典型,认为:“当一名官员因为裸聊,或者因为‘微博开房’而成为丑闻主角时,哪怕当事官员没有违纪违法,也不再适合继续‘为人民服务’了。”

  何以要穷追猛打局长的“私生活”,也有时评家愿意启蒙。《齐鲁晚报》上,潘洪其强调,“官员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必须在生活作风上有更高的要求和追求,决不能因道德迷失、作风败坏而使公权力受到玷污和腐蚀。”检察官杨涛则由“局长微博门”称颂中国网民之“扒粪精神”,刊于《燕赵都市报》上的文章得到凤凰网推荐:“网民们凭着网络与微博的工具,凭着网络的自由精神,他们成为网民记者,发展了传统媒体记者缺失的‘扒粪精神’……官员的隐私也要受到制约,因为官员掌握公权力更应当受到监督。

  五岳散人左右开弓,在《东方早报》上调侃“开房局长的现代化生活”,在《新闻晨报》上以美国某参议员裸聊被要求辞职一事为证,论述中国官员的性道德何以是一个“公害型问题”:“他们确实不应该在自己堕落的同时,要求老百姓过一种他们所定义的高尚生活的权力……我们总是说社会道德如何沦丧,其实不是百姓们出了问题,往往是一些心口不一的官员们裸了之后给社会带来的幻灭感所致。而他们得到的,只是一次劝诫。”

  三

  事实上,这位高产的人大代表竞选者在《南方都市报》上还有相关之作。腾讯以评论头条推荐这篇《公民反腐网站哪里不合法?》,五岳散人在文中针对《京华时报》昨日引述的北京市检察院控申处处长罗守梁之言,批评“一个公民自发建的反腐网站居然被检察机关从技术以及资质上认定为不合适、不合法、不严肃,真是让人觉得莫名惊诧”。

  所谓“公民反腐网站”是指中国多家模仿印度“我行贿了”(ipaidabribe)网站而建立的论坛,十余天来,此事得到市场化媒体广泛报道,时评家们多有借此称赞民众反腐期待、呼吁官方善意待之。

  比起那些欢呼公民力量的时评家,《京华时报》则愿意理解采访对象的思路,今由作者在头条评论中表达观点:《网络反腐有活力也有风险》。这篇得到新浪重点推荐的文章承认,“在缺乏必要的规制和监督、缺乏足够的自治经验的情况下,网站很容易触及法律红线……如果对其缺乏足够的监管,同样会产生权力所固有的弊端,带来‘造谣诽谤’‘权力寻租’等问题,甚至由于积聚了太多的激情与冲动而变成某种‘多数人暴政’”,但同时亦建议“官方对待民间反腐网站也大可不必过度敏感”,正如提要所言:“弥合官民的信任裂痕,及时认真处理好每一起公民举报,积攒公民对官方网络反腐的信心,如此,‘我行贿了’就只是反腐征程上的一段插曲。”

  《南方都市报》“网眼”版上,《微博唤情人开房,卫生局长被停职》的标题下方,已经有了最新反腐插曲:《“玛莎拉蒂女孩”不是“红十字会”的》。同样源自新浪微博,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在网上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因其认证身份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昨日引发如潮骂声,“有网友甚至号召抵制红十字会”。而后,在杨澜等出面质疑之后,有人推测这只不过是一家模特公司顺应民众反腐期待而做的有意炒作,并就此批评网站运营者在身份认证上的粗疏。

  四

  反一两个腐败典型、甚至是一两个腐败小群体,似乎不难。仅过一日,《南方都市报》已经等到了东莞市对塘厦部分官员违规兴建别墅的调查承诺。但如果是体制性腐败,恐怕《人民日报》也要做好愚公移山的思想准备。

  根据新华社报道,在国家五部委宣布周一起专项清理收费公路后,此前已被查处和曝光存有严重“超期收费”等违规行为的浙江台州椒江大桥、河南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山东济南黄河大桥、广东佛山三水大桥四个路桥收费站,依然没有任何改变,饱受诟病的“买路钱”一分不少地仍旧照收,其收费理由和依据则各不相同。

  中共中央机关报今日就此发表单士兵评论,认定“斩断收费公路背后的利益链,并让那些违规的地方和部门受到应有惩罚,才能扫除‘路障’”。更多市民报纸更是叹息一片,《齐鲁晚报》刊文呼吁“治理收费公路须放弃商业逻辑”;《东方早报》评论员鲁宁预测“公路法不大修公路还会是‘印钞机’”;《现代快报》将此提到了“公平正义的阳光需要一点一滴汇集”的高度。

  《南方都市报》上,更是刊出读者对昨日社论中“收费公路的顽疾并非部门利益相互协调就可以治愈,更大程度上涉及到的利益主体乃是地方政府”判断的回应,称“收费公路乱象背后现实逻辑不可小觑”,将矛头直指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盛行、财政供养人员庞大:“中央政府终于在民怨沸腾的社会氛围中出来整治,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捍卫公平正义。我们该欢呼,该高兴,但如果整治依然疲塌无力,这不但徒增公众参政议政的挫折感,也会侵蚀政府的公信力。”

  异地监督的《每日经济新闻》今天所举正是“广深高速日均收费千万元,被称‘最赚钱公路’”。在声明自家一连4期聚焦收费乱相后,文章使用排比句表达心情:“我们震惊,收费公路的暴利程度令人咋舌;我们愤怒,各种超期收费、超标收费,丝毫未受部委条例、地方规定的规范,肆无忌惮;我们无奈,暴露出的多条公路的问题,似乎已经成为‘老大难’,多年依旧;我们疑惑,都是哪些利益攸关者成为这些乱收费公路的‘保护伞’,此次五部门发起的清理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顽疾’;我们期待,在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众多媒体的共同关注和督促下,清理整治工作能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