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重生之锦绣嫡女:褚清源:语文教学的导学法路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36:13

褚清源:语文教学的导学法路径

(2010-01-10 16:14:04)转载 标签:

教育

语文教学

课堂

张铭钦

清源

分类: 教学案例

       

    导学法环环相扣的三个环节是预习—研讨—检测,具体运用的步骤为四步:整体感知—重点研讨—强化训练—迁移延伸。

导学法的重要载体是小黑板。在剑桥外国语学校的课堂上,人们通常会看到黑板上悬挂着一个小黑板,上面写满了文字,这是课堂发展的主线——导学案。导学法中的“三环四步”都以导学案中设计的练习题层层递进。练习题分为铺垫性训练、探究性训练、反馈矫正性训练和成果巩固性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所谓整体感知,就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文本认知过程,通过自学对教材初步了解后,让学生复述文章大意。所谓重点研讨,就是学会长文短教,敢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大胆取舍。一些课文篇幅过长,如果寻求对文本解析的面面俱到,必然会顾此失彼。因此,要有所重,必有所删。在设计片段赏析时,就需要抓住重点,把“听、说、读、写”贯穿其中,确保课堂的高质、高效。

迁移延伸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为每一课所设计的五分钟练笔,即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优美词句或修辞手法写片段或短文。这样的训练把新知识从原知识结构中提取出来,在新的环境中加以应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生对新知意义的认识升华了,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加以解读和运用,这就是迁移延伸。

六年级语文教师毛兰在教授《老人与海鸥》这一课中,记者看到了这样的精彩。班上的一位学生在当堂练笔中写道:父亲,您可知道我十分想您,您在那里还好吗?您数十年如一日,不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钱,可对我们却毫不吝啬,您把所有的爱都无私地给了我们,我们不会忘记,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父恩如山,终生感念!这样的精彩练笔常常让许多语文教师激动不已。

教语文出身的张铭钦一直努力破解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他认为,语文,即语言文字。语文学科的基础性,要求必须关注学生的阅读、表达与写作。语文教师要以自身的素养与魅力诠释语文,要让学生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真实的语文、美的语文。文以载道,但“道”不是贴标签,是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是用表演和说教来完成的,而是身教,是潜移默化,“无言之教,乃为至教”。

在导学过程中,张铭钦把教师的语言放在重要的地位。他说,语文教师说话要保持语法时值停顿和节奏,不但顿号、逗号、句号的语法时值停顿要区分明显,尤其是中间没有标点的长句子更要按语法的意思单位有所顿节,让学生对整体意思听得清晰明白。

在一篇文章中,张铭钦这样论述语言美的重要性: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逻辑严密是教师语言的理性美,启迪心灵是教师的道德美。语气平和说明了教师的稳重,语气温和表现了教师的耐心,语气坚定反映了教师的信念,语句连贯表明了教师对内容的熟练,语句清晰反映出教师对内容把握得准确,语句完整体现了教师思维的严密,语句优美彰显出教师扎实的功力。

课堂管理的N个细节:比如,学生的发言与展示

导学法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教学流程本身的革新,关键在于背后的理念引导与课堂管理。

导学法的课堂管理体现在很多细节。比如,学生的发言与展示,着重让后进学生来展示,在展示中既可以增强其信心,也可以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

仅学生发言,导学法的课堂管理就有8种方法,供教师借鉴。

一是开火车式发言,即按纵向或横向顺序轮流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研讨和展示的机会。多在“一题多解”的训练题中使用。

二是一人作答时出现的精彩答案,由全体学生共同复述。这既体现了精彩共享的原则,也起到了及时巩固的作用,强化记忆。多用于分题回答后的综合结论的训练。

三是一人综合发言,得出正确结论,多人发言解读。在研讨过程中,往往遇到递进推理的训练,显示为第一个结论是第二个结论的理论基础,这个结论需要及时的多侧面的验证与解读,这就需要由多个学生做具体的解读性的发言。

四是一人发言引起争议,多人辩论发言。在研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对个别训练题认识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有可能是误识或歧解所致,也有可能是认知思路的殊途同归,还有可能是对新知细枝末节的认识产生了分歧,这就必然引发争辩,引起热烈的横向交流,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这将是最佳的学习状态。

五是同桌交流,合作探究,点将典型发言。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设计少量的有一定思维容量的训练题,可能学生个体一下子不能作答,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同桌两人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但不能耗费较多的时间。在两人合作探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教师点三个能代表下、中、上水平的学生作典型发言,最终让全班学生都得到逐步升华的结论。

六是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发言。这是在遇到思维难度较大时采取的研讨方式。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巡听、巡视、巡交流”,在合作探究有了共识后,教师可根据在“巡视、巡听、巡参与”中掌握的情况,指定意见相左的两组代表发言,以引起更多争论,通过争论最终达成共识,但如果多组意见基本一致,就让一位最能代表全班共识的代表发言即可。

七是全班书面做题,几位个体演板,多人评价发言。研讨过程中,有一定数量的书面训练,选择这种方式的优越性在于能让全班学生都得到参与的机会。台下的学生做一组题,台上的演板学生每人做一题。待大家都完成做题时,可让演板学生用他依据的理论讲解做题思路,台下学生进行评价,台上台下互动,构成了探究的互动局面。

八是巩固成果,防止遗忘,全班朗读背诵成果。在研讨得出正确结论后,特别是有关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必须牢记的知识,必须组织全体学生加以重复性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学生发言的方法只是导学法课堂管理细节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导学法的课堂不追求学生发言的热闹,而注重追求引导学生用心相互倾听。只有在用心相互倾听的基础上,学生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导学法的课堂同样禁止使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无任何有效信息和研讨意义的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