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传奇逆势境拉龙: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新常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6:54:25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新常规

 

    一、课堂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相互欣赏肯定

    很多时候,学生担心在其他同学面前丢脸比担心老师批评他更为多一点。这时,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舆论导向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宽容的舆论,关注学生的相互欣赏肯定。一位教师让一位学生朗读《两只鸟蛋》。学生读错后,学生纷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的说,他把“仿拂”念成了“反拂”,把“送还”念成了“送还(hai)”;有的说,他读得没有感情;有的说,他读的时候,疙疙瘩瘩的……教师也是频频点头,这样朗读者兴致勃勃地起立读书,垂头丧气地坐下退场。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当学生读错后,别让他停下来,而是轻声示意其他同学听他读完,然后问全班学生:“如果你读错了,你希望老师和同学怎样对你?”大多数同学说:“最好不要批评我,让我再读一遍!”接着,教师就对那位出错的学生说:“没关系,同学们想听你再读一遍。”那位同学很激动,非常投入地读完了。读完后,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下好了,孩子们都毫不吝啬地说出了别人的长处:“我觉得他胆子特别大”、“今天读得比以前有进步”、“我想来学一学”、“我要向他挑战”。在其后的教学中,我每请一位学生朗读后,均有不少学生纷纷起立述说该学生朗读的优点”,学生都学会了赞赏同学的表现。

    如果教学行为的目标设计和运用过于单纯化和机械化,就造成了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作为朗读的终极目的。其实质,是教学过程局限于知识层面的功利性价值追求。

    新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综合推进的整合过程。引导学生评价朗读,应该超越单纯技巧方面的考虑,而转向于读的情感体验,侧重于读的意蕴欣赏。“读正确”固然是评价学生“读”的重要内容,但我们也不应忘掉: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朗读的处理更是学生独具个性品质的学习行为。读得如何,与其说可以允许他人品头论足朗读者的“水平”,倒不如认为更应该是一个需要自我品味“内涵”的过程!“读”,作为体验和理解、感悟和熏陶的整合过程,既需要集体交流的相互评价和指导,也需要个体独立的自我反省和领悟。值得注意的是,朗读的交流要积极引导学生多发现彼此的长处和优点,要多关注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说说:听了同学的朗读,你觉得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你觉得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在友好发现彼此长处的学习环境下共同成长,课堂该是多么的富有亲和力!新课堂应是一座相互欣赏和肯定的欢乐殿堂,而不是一个互相挑刺和指责的角斗地狱!

    二、培养学生专注地参加小组活动。

    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确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我们会发现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

    按照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过程的原理,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但如果运用不当,合作学习的这些作用就无法发挥。因此,领会合作学习的精髓,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应当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准确掌握合作学习的规则。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

    2.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等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

    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教师还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

    三、倡导学生善于合作,互相谦让,体现团队精神。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而生生之间的合作也同样重要。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更重要的是倡导学生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许多学生在向同伴寻求帮助时会感到害怕或难为情,遭遇拒绝后能使其产生消极、自卑的情绪,长此以往,他们会觉得与别人割裂,孤立无助使他们不能主动在课堂上挑战学习中的困难,而是做一个毫不相干的旁听者。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建立起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课堂上一个同学有了困难,大家应该自发地、友好地帮助他解决,这种良好的氛围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有力支持,他们在团队中感受到强大的归宿感,这种体验能让他们在课堂上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暖和关心,从而激发出满腔的学习热情。在语文课堂上,倡导合作学习,能激活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我,在合作中体验到团队成功感,而不仅仅是个人。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小壁虎的知识,初步了解其他一些动物尾巴的用处。课堂上,我以主持人的身份,在班中开展了一个关于动物尾巴的知识竞赛活动。我们设立了小组合作必答题和写作题,在小组合作必答题中有“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十分”,在写作题中有“合作完成,一人表述”的规则,突出了团队合作精神。同学们在读课文、看读多媒体信息资料时,听的听,记的记,写的写,说的说,分工明确,纪录详实。竞赛时,学生们兴趣盎然,未能参加答题的同学对推选的代表给予了情感上的支持,有的说:“你一定能读好,我们是你坚强的后盾!”有的说:“有我们的支持,你大胆的表现吧!”有的说:“我们组必胜!”竞赛过程中,我始终不对他们进行个体评价,只评价团体成绩,告诉他们只有集体的胜利者,没有个体的失败者,用团体之间的竞争,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这不仅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对哺乳动物鲸有了全方位多信息的认识,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积极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看到,学生很少主动发问质疑,很少和别人争论问题,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老师问,你回答”。学习就是“好同学回答差同学听”,学习就是“站起来就要回答得正确,令老师满意”,学习就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从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出发,则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倘若真的实现了这一转变,课堂上,教材真正成了叶老所说的“当成个例子”,教师和学生的手脚都会得到解放。通过我们的教学,解放学生的手、眼、口、脑,让学生的课堂成为一个各抒己见的场所,成为一个探索问题的场所,成为一个人与人思想、心灵交流的场所,成为一个聆听他人的发言,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场所。当学生走出校园的时候,他收获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了如何去掌握知识,这样的课堂必然是生动活泼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自然可以使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首先,要给孩子“自己说话”的自由。琵琶大师刘德海论述琵琶教学时说:“脑袋是教师的,手是学生的,声音还会自然吗?”同样,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于是,高涨的热情将会有力地支撑学习活动。身处有限的空间,心灵却在高远地飞翔,激情泛起的才智与探索生成的快乐不断喷涌;于是,有形课堂学习的结束同时意味着无形课堂学习的开始。

    其次,要给孩子“说自己话”的权利。也就是要走出结论学习的模式,强化体验感受。优秀的作品往往是作者刻骨的生命体验和深刻的生活感悟的结晶。高质的阅读活动需要阅读主体生活体验和生命激情的充分投入。课堂上,惟有引导学生披文入境,激活已有经验表象,进入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才会跃过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颤。这其间,结果是否正确已不再重要,课堂赋予学生的是丰富的过程体验。

    再次,要培育孩子“话说自己”的策略。我们常常误以为,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去获取课本内的知识,忽视了启发学生的新视野对自己已有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规律进行重新发现和调整。因而,尽管儿童在与文字的对话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以及一定经验,可是一旦面临新的情境材料或“岔路思维”时,往往只得将求助的目光投向教师。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儿童的内心深处培育一位老师,请“他”启发学生随时用个人最优的方式解读语文,编织梦想。课堂上,教师应该有示范,孩子们在聆听教师“梦”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比照自我;应该经常追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让他们的自我认识由模糊走向明晰;要组织交流,让孩子们在相互的碰撞中获取视界的拓展。

    五、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修正自己的想法。

    首先,教育孩子认真倾听,可使他们理解对方的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老师在培养孩子倾听能力的时候,可让学生适时地重复对方的语言,或帮助他们扩充词汇,加长句子,引导其完整地、丰富地、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无形中,孩子们有了很好的倾听习惯后,自然而然地就是模仿,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必然提高了。

    其次,孩子的倾听能训练孩子的思维,判断能力。在倾听的过程中,其他孩子的思维方式可以很好地帮助他形成正确的思维;另外,学会了倾听就能注意别人语言表达的漏洞等,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

    语文课堂应该放飞浪漫的诗情,充实睿智的感悟,激发豪迈的胸襟,应该给予儿童超凡脱俗的精神层面的提升。为了高高托举儿童的“五彩梦”,就让我们不断向往,不断追求吧!为课堂的有限时空注入无限张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囿于学科本位,淡薄了学生的能动性与生长潜力,学生的自我意识常常处于抑制状态,课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学习的暂时终结。其实,孩子是金子,本就闪烁着光芒。我们如果能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他们,充分开掘他们自身的智慧,势必会使有限的课堂时空得以扩张,并且无限接近浑圆式的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