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到习水县:反思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16:53
广东省珠海市金鼎中学 胡勇

新课标出台后,语文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改革的热潮,各种教学尝试纷纷出台,诸如:大语文教学、语文味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网络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等,真是你唱方罢我登台,热闹非凡。沉下心,一冷静,稍思考,问题接踵而来。

 

一、老师对自己亮出手术刀了吗?

 

大学毕业的时候,导师对准备踏上三尺讲坛的我们痛心疾首说了一句话:“现在很多语文老师自己都没有把文本读懂,又怎么去教我们的孩子呢?”记得当时我们傻了眼,觉得老师有点自高自大,瞧不起人!在教坛打滚了几年,再品味导师的话,却别有一番愁滋味在心头。

 

一愁:很多老师不再读书。我们经常用“温水的青蛙”来形容我们的生活状态。领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资,找个暖被窝的另一半,生个革命接班人,喝点小酒,抽根闲烟,快活似神仙,还读什么鸟书!但是,不读书,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哪来?不读书,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魅力从哪来?不读书,老师纵观天下,指点江山的激情从哪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就是老师的源头;老师,就是学生的源头。

 

二愁:很多老师上课激情泯灭。照着参考资料念一遍,同学们齐读一遍,小组合作一遍,课堂放开讨论一遍,印点练习做一遍。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听得只把课桌当床睡。老师个人的魅力在哪?读过一本《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有季羡林、钱三强、周汝昌、汪曾祺、吴祖光、关山月、冯亦代、马思聪等等回忆中小学时代老师的教育,虽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法,但有几点如出一辙:他们的老师都是饱读诗书,传统文化功底深厚,几千字的古文不用看书大段背诵;他们的老师吟诵功底深厚,经常读一首诗或讲一篇文章,读着读着就泪流满面;他们的老师肢体语言丰富,讲着讲着就进入了文中的角色,手舞足蹈起来。他们就这样幸福的被老师用生命点燃的激情熏陶着!令人神往!我们凭什么不能用生命的激情去让我们的孩子们也感到语文课是一种幸福呢?

 

三愁:很多老师缺乏教学个性。课堂教学模式千篇一律,老师教学语言人云亦云,老师自己的教学思考在哪?语文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内心必需对周围的教学声音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京剧里同样的脸谱,涂抹上不同的颜色,就呈现出各种不同性格的角色。关键要学会那一勾、一抹!

 

二、“冰山理论”在教学中引起重视了吗?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我们在教学和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冰山的八分之一,比如:字词的发音注释、文章的修辞手法、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等。冰山下的八分之七没有挖掘,比如:经典作品的质的唯一与确定性、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脉络的发展、作品的时代特色、作品的美学原则等。虽然说“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但又有几人真正读懂了“是生存还是毁灭”的哲学思考?歌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把握了冰山下的河床,看问题才能高屋建瓴,才有“会当凌决顶,一览终山小”的自信。举几个例子:《红楼梦》里第四十回刘姥姥那一摔,有几人去思考它背后的大手笔?原文引用如下:贾母少歇一回,自然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走土地。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他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然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贾母问他:“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刘姥姥道:“那里说的我这么娇嫩了,那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表面看,不就是一摔吗,难道她摔的比别人漂亮不成!仔细研究曹雪芹的创作思路的话,他设计这一摔,是为后来贾府衰败后王煦凤把她的孩子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埋下了伏笔。第39回,里面有一段对话,我们知道刘姥姥已经75岁了。所以作者在这设计这一摔就是暗示我们读者刘姥姥身体硬朗的很!这样王煦凤才放心把巧姐交给她!这就是大手笔!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

 

我们在教学《咏雪》时,有没有去分析谢安那“大笑”背后体现的是“泛舟海上遇大浪而不惊,闻侄儿大破恒军而不喜”的气魄胸襟?有没有联系《水浒传》第9回里面写雪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去跟谢道蕴的咏絮做比较鉴赏?我们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有没有去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种心如止水的境界会不会跟他修炼的气功有关?有没有去体会他“常恨此身非吾有” 的感叹?有没有去体会他“江山风月本无主,闲者便是主人”的宠辱不惊?

 

只有更好的把握冰山原则,我们自己首先进入作品文本本身,融入我们自己的人生体验,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潘光旦教授提出的“大鱼带领小鱼畅游大海”的潇洒!

 

三、我们理解了“师者”的含义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新课标下,我们知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策略上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过程不应再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是师生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是平等对话的主体,是学习伙伴。于是,很多老师就放开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预想,讨论时前后左右,交流时一二三四,发言的总是那几个熟面孔,那么文静、内向的学生呢?他们的言语权呢?自我表达的机会又在哪里?然后老师来个总结,但,是从学生的讨论结果归纳的吗?老师从头到尾充当的是交通警察的角色!那么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讨论有必要吗?这个时候,我倒宁愿听老师给我们来一段激情的朗诵、给我们解惑、给我们讲讲课文背后老师的人生体验。一句话:来点实在的!我们传统的私塾教育培养了那么多大师,他们小组讨论了吗?回想我自己当年,我也询问过我很多同学和同事,反而是被老师解惑的过程而吸引,被老师那种天南地北的渊博知识所吸引,在老师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慢慢去体会社会这本无字大书!

 

不是反对自主学习合作,而是在热闹的背后不要忘了“师者”的重要传递功能!

2008-04-24  人教网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