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公园:《虎丘记》的写景方法--一叶飘然烟雨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44:59
《虎丘记》是袁宏道的一篇写景佳作,其文不仅展现了他“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而且在写景的方法上也有许多值得好好研究的地方。笔者认为其写景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一、注重层层烘托
为了突出中秋之夜虎丘的热闹盛况,作者不直接写中秋夜,而是首先从虎丘“箫鼓楼船,无日无之”,以及“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时的“游人往来,分错如织”入手,用平日的热闹衬托着特别美景下的热闹,进而引入到“中秋为犹胜”的描写上来。这样层层衬托,将读者的精神由远及近地集中到中秋之夜的描写上来了。为了展现虎丘月夜听歌的感受,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来展现斗歌的场面。从“布席之初,讴者百千”的集体随意欢唱,到“分曹部署”时的“新艳相角”的斗歌,再到“明月浮空”时在“一箫,一寸管”的伴奏下“一人缓板而歌”,三四人“属而和之”的独唱,最后到夜深之时“一夫登场,音若细发,响彻云际”的个人清唱,层层推进,将整个虎丘之夜听歌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歌唱之间是相互映衬的,有通俗,有华美,也有高雅。同时,作者结合着中秋之月来展现,用景物衬托人们的歌唱,也用景物衬托听众的情感。因此,随着月的不断升高,唱者越来越少,听众的情绪也逐渐由快乐变化为哀伤。这里,作者并未评价哪一种歌曲和情感体验的高下之别,但在层层的映衬下,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理和追求了。
二、注重比喻夸张
为展示虎丘中秋节苏州人的出游情状,作者细致描写了当时的情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颇有时代特色的风俗画。苏州人在中秋节这一天,“倾城阖户,连臂而至”于虎丘,作者描写到:“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其状。”这里,作者从俯视角度,远远的拉开了一组长镜头,“栉比如鳞”写游人之多,“檀板丘积”写欢歌之盛,“樽罍云泻”写举酒相劝,沉醉山水之兴。这三处描写都是比喻和夸张的结合。而“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的比喻,既写人数众多,更写人们的衣饰华美,这是静景;“雷辊电霍”则运用夸张手法,从声响和速度两个方面动态展现了人来车往的热闹。比喻和夸张结合,将炫目的色彩,鼎沸的人声,欢腾的场面尽情渲染,给人深刻印象。
再如写中秋之月。先是“明月浮空,石光如练”,山石上反射的白光都如同白练一般,突出中秋之夜的皎洁明亮,再是“月影横斜,荇藻凌乱”,荇藻是水中的水藻,作者借此比喻,不仅将月下树影的斑驳和在微风中的轻轻摇晃都描绘了出来,而且表现了月光如流水一般的特点。
三、注重一字传神
在美景的展现上,一字数字常常能突出景物特点和作者独特的感受。如“明月浮空”,一个“浮”字便展现了中秋之夜月朗星稀,天空一碧如洗的特点。月在空中毫无遮拦和凭依,如同漂浮水中。剑泉“飞岩如削”,一“飞”一“削”字,极写山石的峭拔和笔直;“空阔无际”的平远堂“仅虞山一点在望”,这“一点”二字,展现了虞山与虎丘的距离,是空阔中的一点生动的灵气。“峦峰竞秀”的千顷云,在作者看来是“最可觞客”的。觞本是一种盛酒的器皿,这里是劝人饮酒的意思。常言道“秀色可餐”,作者笔下,千顷云如同美酒一般,让游客沉醉其中,流连忘返。这样,作者不仅展现了虎丘的美景,而且将自己的感受也突出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