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商品:主耶稣讲的比喻-13-浪子的比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22:04

主耶稣讲的比喻-13-浪子的比喻

 

圣经经文:

 

路加福音 15:1~11~32

 

15:1 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15:2 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15:3 耶稣就用比喻说:15:11 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15:12 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15:13 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15:14 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15:15 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15:16 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15:17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15:18 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15:19 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15:20 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15:21 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15:22 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15:23 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15:24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15:25 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15:26 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15:27 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的回来,把肥牛犊宰了。』15:28 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15:29 他对父亲说:『我服事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15:30 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15:31 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15:32 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一.宗教领袖的抱怨:

 

  (十五:1–2)──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广传福音,吸引了各种的人,甚至包括税吏和罪人。税吏是被人鄙视的,因他们是以民脂民膏来中饱私囊,故被人排斥。罪人则指那些不道德,和被犹太的宗教领袖认为他们在职业上抵触了律法的人。法利赛人严禁在这些人家中作客,甚至避免与这些不守细则律例的人有所交往。当他们见到耶稣和这些人在一起,必定震惊不已,并抱怨耶稣与他们一同吃饭。耶稣没有让法利赛人的非难妨碍祂的事,祂来了是为要拯救罪人。

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耶稣接待税吏和罪人,看见祂,与这些人为友,经常来往交谈,吃喝同住,而生出怨言(路五30;七34,39;十五1,2;十九7),以为主必是欢喜他们卑劣的品格,因此耶稣就讲了迷羊的比喻(十五:3–7) 、失钱的比喻(十五:8–10) 、浪子的比喻(十五:11–32)这三个比喻,乃在显明祂是不以接待罪人为耻,反倒是以接待罪人悔改为乐,为要施恩拯救他们,使法利赛人和文士那种自以为义,不存怜悯罪人的心,能受到责备,应当有所反悟,效法基督的大爱才是。

 

二.浪子回头的比喻要告诉我们什么?:


     此比喻中有三个人:父亲、小儿子和大儿子。父亲是慈爱的(20节),饶恕的(21-24节),忍耐的(28节,31-32节)。小儿子是自私的,挥霍的、失丧的、却是悔改的,是那些明显的“罪人”之代表。大儿子是愤怒的(28节)、自义的(29节)、怨恨的(30节)。通常讲到浪子时,人们所说的是小儿子。但实际是这两个儿子均是浪子:一个是离家的浪子,另一个虽然住在家里,却是心灵上的浪子。这大儿子所代表的浪子正是1512中所指的法利赛人和律法师。他们外表的行为上行得对,但在内心的态度上却全然错了。

     如果说迷羊的比喻侧重于天上的喜乐,失钱的比喻侧重于主人的寻找,浪子的比喻则是侧重于罪人的悔改。在此比喻中,从方方面面讲到悔改的过程:经历了犯罪的虚空之后,“醒悟过来”(17节),这是心思里的事;并有认罪的心,“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18节);而且有实际的行动,“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20节)。
     这三个比喻合在一起,给我们一幅完美的画面:神不住地寻找罪人,当罪人真心悔改时,便带来天上的喜乐。

 

三.浪子痴情寻乐溺迷津:

 

     有一天,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了。几天后,小儿子收拾好他一切所有的,就往远方去了。那里既没有父亲的管束,也没有哥哥的干涉,他就任意放荡,尽情享乐,浪费钱财。

     这一幕让我们看到,小儿子的错误观念和他的任性。他认为父亲给他的产业,是他「应得」的。其实,儿子能从父亲的手里承受产业是恩典,而不是权利。儿子有这种正确的观念,对父亲才有感恩的心;晓得感恩,才会孝敬,也会珍惜所领受的产业。小儿子因为观念错误,他才会如此放荡不羁,浪费钱财。他之所以要束装远行,就是为要摆脱父亲的管束,以便畅所欲为。

      我们的健康、才能、时间、钱财,都是天父赐给我们的产业;是天父白白赐给我们的恩典,原非我们「应得」的。有这种正确的观念,我们对天父才会产生感恩的心;晓得感谢天父,才有属灵的喜乐,才有真实的「幸福感」;同时,也会珍惜天父所赐予的产业,将它做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使用。有些人将天父所赐给他的产业,用在毫无意义的事上,甚至用在罪恶的事上,这就是「浪费」。这种人之所以不敬拜真神,远离天父,就是为要摆脱祂的管束,以便任意妄为。

 

四.饥饿难忍豆荚如山珍:

 

     俗谚说:「坐吃山空。」小儿子因为只知吃喝享乐,不事生产,所以没有多久就将一切所有的都耗尽了。偏巧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了。真是祸不单行﹗于是,他就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为他放猪。只因饥肠辘辘,无法忍受,他竟羡慕猪的生活,而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来充饥﹗但那是正值大饥荒的时候,粮食非常缺乏,所以没有人愿意给他。这就是不肯受父亲管束,喜爱放纵情欲,浪费钱财的后果。

      自由意志是天父赐予世人的恩惠,任何人都可以运用它去选择他的宗教信仰,或选择他喜欢走的路。但人可以任意运用他的自由意志这项事实,却是魔鬼藉以诱惑人堕落的常用手段。当一个人排拒神的时候,他往往以为他是一个「自由人」,不必受「教规」的辖制,可以畅所欲为了;但他却没有想到,他一旦远离神,魔鬼便取代了神的地位,使他终身做罪的奴仆,而一直堕落下去了。今天许多远离天父的世人,生活在黑暗里,享受着「罪中之乐」,没有倚靠,没有属灵的平安,没有永远的满足,没有真实的喜乐,岂非与这个「放荡子」相差无几吗?因此,在选择宗教信仰,或选择要走的路之前,我们必须慎重考虑它的后果,再做一个最贤明的选择,免得终身遗恨,甚至连累子孙。

 

五.忽然醒悟立志作新人:

     

     如今,小儿子只身在异乡,举目无亲,面临绝境,前途渺茫;不觉悲从衷来,泪如泉涌,无法抑制。这时候,他忽然醒悟过来,便自言自语的说:「我父亲有多少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您。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您的儿子,把我当做一个雇工罢!』」于是他就起来,回到他父亲那里去了。 

     小儿子离开父亲的时候,他手里有很多财物,他的心受了外界事物的支配,他的眼睛所看见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是物质享受;因而失落了自己,并且迷失在放荡的生活中,甘心做情欲的奴隶,而不知道什么是生存的意义。现在失落了一切财物,手里一无所有,他的心才得到释放,他的头脑才清醒,他的眼睛才看见人生真实的一面;因而从罪恶生活中寻回来自己--真实的自己,并且想到了他的父亲。他忽然发现世界是这么美好,万物是这般和谐!这是他向来未曾有的感受。

     小儿子虽然想到父亲,却只想到父亲丰富的粮食,并羡慕那些雇工的享受,而没有想到父亲为他多么忧愁。他懊悔得罪了神,又得罪了父亲,认为不配再做父亲的儿子,是谦卑认错的表现;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他却没有完全了解父亲的仁慈,因而希望只要能做父亲的雇工就心满意足了。小儿子并非徒然懊悔,而是毅然「起来」,实时回到他父亲那里去了。这是去旧更新的转折点。

     一般世人,有的沉溺于酒色,有的嗜赌如命;因而倾家荡产,家破人散。他们虽然非常懊悔,并且下定最大决心,从此必改过自新,却没有实时付诸行动;因此,懊悔归懊悔,决心归决心,我还是我,什么变化也没有。

     亲爱的慕道朋友!你尝过远离天父的苦味吗?你惧怕失去倚靠的「无助感」吗?你懊悔从前罪中之乐的生活吗?请你不可再耽延,现在实时起来,回到天父的怀里,求祂宽宥,接受祂的救恩吧!

 

六.父子相会拥抱表亲情:

     

     小儿子终于回到了家乡。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这个突如其来的情景,使小儿子大受感动。于是,他抑制震撼的心灵,颤抖着嘴唇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您,……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您的儿子……。」说到这里,他已经泣不成声,原先想说的「把我当做一个雇工」那一句话,竟说不出来了,其实也不用说了。这时候他才深刻的了解,原来父亲的爱是如此高深莫测!

     小儿子出门时,带了很多财物,穿着华丽,盛气凌人。现在回来,却是一无所有,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垂头丧气。因而邻里或许认不出他是谁,但他父亲却一眼就看出来了。虽然他的衣服很脏,身体又有臭味,父亲却不在乎这些,而紧紧的抱住他,连连与他亲嘴!在父亲的心目中,他的儿子永远是那么可爱;尤其是今天已经悔改,所以映在他眼中的小儿子,是更美丽更可爱的。

     自从小儿子远离家门之后,父亲天天都在门口等候他。到了太阳沉西,小儿子虽然没有回来,父亲却还有明天的希望。如此日复一日的等候,今天小儿子终于回来了,父亲是多么快乐呢!

     天父的心就是这样;祂早就打开了天门,天天等候我们回来。不管我们从前犯了多少罪,也不管犯什么罪,只要我们现在痛悔前非,立志做新人,实时回来,祂必动了慈心,既往不究,开恩悦纳。正如诗人大卫所说:「耶和华(天父)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祂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祂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天离地何等的高,祂的慈爱向敬畏祂的人也是何等的大。东离西有多远,祂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祂的人。」(诗一○三8~13)。

 

七.厚赐衣食欢声达天庭:

     

     父子久别重逢,原是人间一大喜事;何况今天小儿子是悔改回来,比衣锦还乡更宝贵,难怪父亲这样快乐﹗于是,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子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说罢,就开宴庆祝,大大快乐起来了。

     小儿子经这一番打扮之后,已焕然一新,好象由乞丐变成贵族一般的身分了。不但仪容换新,最可贵的是心灵上的更新;如此内外一致,名符其实的新人,是多么美丽啊!穿着华贵,容光焕发,接受父亲的欢迎,饱享盛宴,全家唱歌跳舞,兴高采烈,又是一幅多么感人的图画啊!

     一个远离天父的罪人,一旦悔改回来天父的怀里,接受主耶稣的救恩,主耶稣的宝血便洗净他一切罪污,给他穿上基督的「义衣」,使他变成新生的样式,并且得着神儿子的地位,可以饱享天父所摆设的盛宴了。原来,在天父看来,悖逆祂的世人都是罪人,灵命是死的,遗失的;罪人悔改,接受主耶稣的救恩,便死而复活,失而又得了。所以主耶稣在说这个比喻之前,开头就说:「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      

 

八.长子发怒不愿入家门:

      

这时候,大儿子正好从田里回来。离家不远,听见音乐和跳舞的声音,就叫一个仆人过来,问他说:「这是怎么一回事?」仆人回答说:「你弟弟回来了,你父亲因为看见他无灾无病的回来,就把肥牛犊宰了。」大儿子就生气,不肯进去。

     大儿子听见了歌舞的声音,原该因为这突然发生的喜事,赶快进去与家人同享快乐;再不然,也要到里面去请问父亲,以知其底蕴才对。但大儿子却不愿意这样做,而叫一个仆人过来查问。由这件事可以看出,他与家人的关系很生疏,与父亲之间也缺少了爱。再从另一方面来看,他的弟弟回来,按常理说,父亲应该赶快吩咐仆人去田里通知他才对;但父亲却似乎有所顾忌,而没有这样做。此事显示,他与弟弟之间也没有爱。 听完了仆人的报告,大儿子就勃然大怒,而不肯进去了。他之所以如此生气,乃因他认为:

﹙1﹚弟弟是放荡子,不配受这种隆重的欢迎;

﹙2﹚父亲厚此薄彼,有失公平。照片面之理而言,他的不平好象是对的;但以父子和兄弟的关系来说,却有绝情绝义之嫌。如果他是一个孝敬父亲,爱护弟弟的人,他会如此发怒吗?

     在这一幕,大儿子的态度,充分的表现了法利赛人和文士的特征。父亲欢迎悔改的小儿子,则说明了主耶稣喜欢接待税吏和罪人的动机。

     法利赛人是法利赛派的人,文士是圣经学者。他们都熟悉圣经的教训,是当时犹太社会宗教信仰上的领导人物。但他们却只知圣经的字句,而不懂它的精意;注重形式,而不切合实际;追求外表的圣洁,而忽略内心的纯正;有敬虔的外貌,而违背了敬虔的实意。对于税吏和罪人,则极端厌恶,而从未怜恤他们的软弱,更未曾设法解救他们。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比喻除了强调神的爱,以鼓励罪人悔改之外,也暗示着自以为与神最亲近的法利赛人和文士,反而与主的救恩相距最远。 

 

九.好言劝导更显父慈心:

     

     父亲知道大儿子回来,在外面发脾气,就出来劝他。大儿子看见父亲,竟然无礼的提出抗议说:「我服事您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您的命令;您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您这个儿子,在外面任意放荡,和娼妓吞尽了您的产业;他一来了,您倒为他宰了肥牛犊!」对于大儿子这种傲慢的态度,父亲不但不加以责备,反而和颜悦色的开导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由大儿子对父亲所说的话可以看出,他与父亲的关系很不正常,好象是主仆关系,而不像是父子关系。就主仆关系来说,服事主人是仆人的义务,领取报酬是仆人的权利;命令仆人去劳役是主人的权利,给予报酬是主人的义务。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义务和权利,阶级分明,没有什么情分。但就父子关系来说,儿子遵守父亲的命令,是当尽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儿子下田耕作,是为自己,不是为父亲,既不算服事,也不必计较报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骨肉,其情分应该比主仆关系更深厚。大儿子因为观念错误,才会认为他的耕作是一种服事性质,并且因为「连一只山羊羔」的报酬都未曾得着而大发牢骚。为了纠正他这种错误观念,父亲便温和的提醒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意思是说,我现在不过是暂时为你保管,将来都要归属于你的。

     提到弟弟时,大儿子故意说「您这个儿子」,而不肯说「我的弟弟」;又故意说「他一来了」,而不肯说「他一回来了」。由此可知,他既不孝敬父亲,又不爱护弟弟。他自以为他很孝顺,向来未曾违背过父亲的命令;弟弟却是逆子,给父亲增添不少苦恼。他也自以为他很勤劳,天天下田耕作,早出晚归;弟弟却好吃懒做,甚至任意放荡,耗尽了产业。然而,自己连一只山羊羔都吃不到,而弟弟竟然可以饱享肥牛犊的盛宴﹗其实,比起弟弟来,他并没有好多少。他之所以要遵守父亲的命令,并且下田耕作,乃基于主仆关系,只是一种服事性质而已;并不是基于父子关系,缺少了对父亲应有的爱,毫无价值可言。

     正因大儿子对父亲缺少了爱,所以不能了解父亲欢喜浪子回头的心情,而提出抗议。小儿子是父亲几年来忧虑的原因,现在悔改回来,好象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父亲当然非常快乐;因此,为了庆祝这件天大的喜事,即使用掉了大部分财产还是值得的,区区一只牛犊算什么﹖无奈,大儿子却无法了解父亲的心!

 

十. 「浪子的比喻」对我们有何提醒?

     

      「浪子的比喻」,到此为止。父亲所扮演的角色是天父,以慈悲为怀,只望罪人悔改,不念旧恶;小儿子所扮演的角色是悔改的税吏和罪人,已经去旧更新了;大儿子则扮演着法利赛人和文士的角色,以批判者的态度冷眼观察主如何接待罪人。每个角色的心思、情感、态度等,都描画得很微妙。父亲赦罪的弟弟,比自以为义的哥哥更有福气。因为真实的福气,并不在乎自己有多少产业,也不在乎自己有多少善行;乃在乎看清楚自己,而实实在在的回到天父的怀里,实实在在的生活在祂的爱中。 

      对比众税吏和罪人及法利赛人和文士这两批人对待主耶稣的态度,众税吏和罪人他们是“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法利赛人和文士却是“私下议论”并定主的罪。今天我们自己是挨近主的时候多还是定别人罪的时候多?我们是用心听道的时间多、还是私下议论别人的时间多?我们愿意接触什么样的人?是有地位、有权势从外表上看能帮助的我们的人?还是穷苦、困难、弱小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今天我们福音的对象是谁?是社会的底层呢?还是中层、甚至高层?我们是愿意在这些人身上费时、费力、费财呢?还是想从这些人身上得财?14章中主在讲到请客吃饭时,要请那些“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来”(21节)。雅1:27中说,“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这实在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提醒,免得我们自己落入法利赛人和律法师的光景。


(本文系本人在研读众位主内先进著作之基础上进行整理成稿, 所以不能算是原创, 欢迎主内先进多多善言, 谢谢阅读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