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爪的功效与作用:维基百科 美国新闻自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56:52

美国新闻自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汉漢▼▲为了阅读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转换。转换内容:
  1. 原文:托马斯;简体:托马斯;繁體:托馬斯;台灣:湯瑪斯;香港:湯瑪斯; 当前用字模式下显示为→托马斯
  2. 原文:杰斐逊;简体:杰斐逊;繁體:傑斐遜;台灣:傑佛遜;香港:傑佛遜; 当前用字模式下显示为→杰斐逊
显示↓关闭↑字词转换说明

字词转换是中文维基的一项自动转换,目的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消除繁简、地区词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异,以达到阅读方便。字词转换包括全局转换和手动转换,本说明所使用的标题转换和全文转换技术,都属于手动转换。

如果您想对我们的字词转换系统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或者提交应用面更广的转换(中文维基百科全站乃至MediaWiki软件),或者报告转换系统的错误,请前往Wikipedia:字词转换请求或候选发表您的意见。

美国政府认为,美国高度发达的传媒有赖于其自由的新闻环境,其中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新闻自由奠定了基础。

目录

[隐藏]
  • 1 立法保障
  • 2 司法保障
  • 3 美国司法实践中判定言论是否合法的几项原则
  • 4 其它因素
  • 5 来自各方面的不同声音
  • 6 美国政府破坏新闻自由的记录
  • 7 相关条目
  • 8 外部链接

[编辑] 立法保障

美国新闻自由的宪法基础──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有一段规定:“国会不得制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出版自由。” 因为《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于1786年指出:“我们的自由取决于新闻出版自由,限制这项自由即会失去这项自由。”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于1791年被纳入美国宪法。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被统称为“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

[编辑] 司法保障

近十年来,由首席大法官威廉·伦奎斯特(William Rehnquist)主持的美国最高法院(U.S. Supreme Court)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依据,废除了13条联邦法、8条州法及4条地方法。

最高法院的裁决体现了美国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即保障新闻自由的宪法高于联邦、州或地方的单项法律。最高法院做出的加强新闻出版自由的最重要的裁决包括:

  1. 1931年尼尔诉明尼苏达案(Near v. Minnesota)。最高法院除了保护新闻出版不受联邦法律的干涉,还进而保护其不受州法律的干涉。在此之前,新闻出版只受到不被联邦政府控制的保护。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还废除了此前施加的大多数限制。
  2. 1936年格罗让诉美国出版公司案(Gorsjean v. American Press Co.)。最高法院裁定政府不得根据报纸的发行量征税。世界各地有很多政府仍在利用歧视性税收手段不公正地压制媒体并增加媒体的负担。
  3. 1964年《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New York Times v. Sullivan)。最高法院裁定,公职官员不能针对发表与公务行为有关的诽谤性不实言词要求得到损害赔偿,除非他能证明有关言词出于"实际恶意"。这项规则的适用范围后来被扩大到所有公众人物。
  4. 1971年《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New York Times v. United States)。最高法院裁定,新闻出版不受"先前的限制"是近乎绝对的。《纽约时报》获准刊登同越战有关的"五角大楼文件"(The Pentagon Papers),尽管政府认为这将损害国家安全。最高法院裁定,政府未能证明公布这些文件会"给国家利益造成直接的、即时的、不可弥补的损害"。
  5. 1974年《迈阿密先驱报》诉托内罗案(Miami Herald v. Tornillo)。最高法院裁定,竞选公职的候选人没有权利以对等的篇幅回应报纸对他的攻击。不过,最高法院尚未向广播传媒提供类似的保护。广播公司必须在特定情况下提供应答的权利。
  6. 1988年皮条客杂志诉法威尔案(Hustler Magazine v. Falwell)。最高法院裁定,媒体有权模仿嘲弄公众人物,即使这种嘲弄“极端无礼”,甚至造成精神痛苦。
  7. 2001年巴特尼基诉沃珀案(Bartnicki v. Vopper)。最高法院裁定,在涉及公众关注的问题时,第一修正案保护新闻媒体,即便媒体播放的手机交谈录音是他人非法截获的。

[编辑] 美国司法实践中判定言论是否合法的几项原则

  1. 危险倾向原则。
  2. 显而即刻危险原则。
  3. 平衡原则。
  4. 绝对原则和行动原则。

[编辑] 其它因素

美国像其他众多民主社会一样,建立了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生机勃勃的公民社会。各类非政府组织纷纷出现,保护并促进自由的媒体。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迫于他们的压力,越来越注重满足新闻工作者的需求。例如,联邦政府及许多州政府在上个世纪通过了信息自由和公开会议法,为媒体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法定权利。

影响新闻业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技术的飞速发展,最近几十年尤为明显。例如,围绕互联网以及该媒体受到保护的新闻功能包括和不包括哪些内容展开了大量讨论。时代华纳公司(Time-Warner)的媒体律师马德琳·沙克特(Madeleine Schachter)强调了这一点。沙克特撰写了《互联网言论法》(The Law of Internet Speech)一书,她说:“法院将不得不应对互联网及新技术的问题,他们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的性质。”她还说,法院的裁决必须“足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另一项影响媒体的技术进步是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的发展。目前,美国的大多数电视市场都有数百个电视网及电视台。因此,广播电视与印刷媒体之间的传统区分方法──最初主要源于电视台为数有限──越来越不符合新环境。1987年,公平原则(Fairness Doctrine,该原则规定了适用于广播媒体但不适用于印刷媒体的报导要求)被废除,意味着媒体的现状得到承认。制约媒体功能的法律及规章框架将随着技术及其他因素的新变化而有可能进一步演变,塑造这个新世纪中的媒体。在新闻自由原则的捍卫者看来,这一原则将不会改变。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大部分人相信,新闻自由仍将是美国自由的基石。

[编辑] 来自各方面的不同声音

美国将向世界推行民主制度为己任,然而在每年美国国务院发表对各国的人权状况评价后,总会招致不少国家的批评。甚至本国国内对新闻自由的程度也表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

此外,有人指责美国政府对触及官员及政府利益的新闻进行“选择性的自由播放”,并禁止不同于美国意识形态(主要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家文化产品的传播。同时,美国新闻界却对炒作这些“独裁国家”的现象乐此不疲。

[编辑] 美国政府破坏新闻自由的记录

  • 1971年,美国政府以“国家机密”为由,要求《纽约时报》等媒体停止刊发同越战有关的“五角大楼文件”,被媒体拒绝。经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媒体有权继续刊发“五角大楼文件”。
  • 2003年,美国方面在没有详细说明问题的情况下驱逐或扣留了10余名记者。美国媒体也对此事极少提及。
  • 2004年,鉴于越南战争中媒体带有裹尸袋画面的报道给反战运动带来的影响,美国政府禁止媒体拍摄美军士兵棺木的画面。
  • 2005年,《新闻周刊》报道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后迫于美国政府压力,收回相关报道。事后美军调查报告显示新闻周刊报道属实。
  • 2005年,由于拒绝向法庭透露消息源身份,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朱迪思·米勒女士2005年7月6日被判入狱

[编辑] 相关条目

  • 新闻自由
  • 言论自由

[编辑] 外部链接

  • 美国参考
  • 美国国务院
  • 美国政府之外的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