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纯的东北大秧歌:聶華苓--维基百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33:17

聶華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2010年2月14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添加來自可靠來源的引用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被提出異議而移除。

聶華苓(1925年1月11日-)世界著名華人作家。生於武漢,湖北應山人。因創辦國際作家寫作室,被稱為「世界文學組織的建築師」,「世界文學組織之母」。

目錄

  • 1 生平
  • 2 國際作家寫作室
  • 3 著作
  • 4 譯作
  • 5 獲獎
  • 6 連結

[編輯] 生平

1925年出生於武漢市,父親聶洗為貴州省平越行政專員,1934年為中共紅軍所殺害,1937年抗戰爆發,聶華苓母親帶全家人到鄉下三斗坪避難,先後就讀恩施中學與四川長壽國立第十二中學。1944年本保送西南聯大,但聶最後選擇進入位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在大陸更名南京大學,1962年在台復校)經濟系,隨後轉入外文系,1948年畢業,同年以筆名遠方發表第一篇創作《變形蟲》。

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到台灣,透過李中直介紹加入《自由中國》半月刊擔任編輯委員與文藝欄主編,期間長達十一年之久。與雷震、殷海光、戴杜衡等人之共事,直到1962年自由中國停刊。

自由中國停刊後,聶華苓應臺靜農邀請赴台灣大學任教,隨後又應徐復觀之邀請在東海大學兼課任教,與作家余光中共事。1963年於美國駐華領事館的酒會上,結識應洛克菲勒基金會之邀訪華的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安格爾邀請其赴美訪問。1964年聶華苓赴美美定居,任教於愛荷華大學,1971年與安格爾結婚。1974年曾返台會見出獄的雷震,1978年首度以探親名義返回中國大陸,於南京等地進行專題演講。1982年曾擔任美國紐斯塔國際文學獎評審委員,之後仍繼續寫作不輟。2009年獲頒花蹤文學獎,世界華文文學大獎。

[編輯] 國際作家寫作室

聶華苓和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於1967年創辦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寫作室」並任「國際作家寫作室」主任。在美國國務院的幫助下,「國際作家寫作室」發展成為具有崇高國際聲譽的龐大的文化機構,已經先後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區包括中國大陸、法國、日本、東德、西德、菲律賓、印度、伊朗、南斯拉夫、羅馬尼亞、波蘭、土耳其、香港、台灣、阿根廷、巴拿馬、柬埔寨、韓國、新加坡、利比亞、烏干達等七十來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位詩人和作家,為世界和平、文化交流與人類進步做出了貢獻,被稱為「世界文學組織的建築師」、「世界文學組織之母」。

[編輯] 著作

  • 《變形蟲》(散文 1948年 南京 雜誌)
  • 《葛藤》(長篇小說 1953年 台北 自由中國雜誌社)
  • 《翡翠貓》(短篇小說 1959年 台北 明華書局)
  • 《夢谷集》(散文集 1965年 香港 正文出版社)
  • 《一朵小白花》(短篇小說集 1968年 台北 文星書店)
  • 《A Critical Biograph of Shen Tsung-wen》(沈從文評傳 1972年 紐約 Twane Publishers出版)
  • 《桑青與桃紅》(長篇小說 1976年 香港 友聯出版社)
  • 《台灣軼事》(短篇小說集 1980年 北京 北京出版社)
  • 《三十年後》(散文集 1980年 湖北 湖北人民出版社)
  • 《王大年的幾件喜事》(短篇小說集 1980年 香港 海洋文藝出版社)
  • 《愛荷華札記》(散文集 1983年 香港 三聯書店)
  • 《黑色,黑色,最美麗的顏色》(散文集 1983年 香港 三聯書店)
  • 《千山外,水長流》(長篇小說 1984年 四川 人民出版社)
  • 《三十年後夢遊故園》(1988年 錦德出版社)
  • 《失去的金鈴子》
  • 《鹿園情事》(1994年 台北 時報文化)
  • 《三生三世》(自傳體小說集 2004年 台北 皇冠出版社)

[編輯] 譯作

  • 1959年翻譯詹姆士小說《德莫福夫人》,文學出版。
  • 1960年翻譯《美國短篇小說選》,明華書局出版
  • 1971年翻譯紀德《遣悲懷》,晨鐘出版社。
  • 1980年翻譯《百花齊放》,分上下兩冊
  • 1981年翻譯美國短篇小說集《沒有點亮的燈》,北京出版社。


[編輯] 獲獎

  • 1977年 南斯拉夫作家阿哈密德·伊瑪莫利克為首的世界各國三百多名作家提名聶華苓與安格爾為諾貝爾獎候選人。

在美並獲三個榮譽博士學位。

  • 1981年 與先生保羅·安格爾(Paul Engle)一起榮獲美國五十州州長所頒發的文學藝術貢獻獎(Award for

Distinqueshed Service to the Arts)。

  • 1990年 美國版《桑青與桃紅》獲美國書卷獎。
  • 2009年獲頒花蹤文學獎,世界華文文學大獎、馬英九總統親授二等景星勳章。

白先勇、蔣勳齊聚 向聶華苓致敬【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1.05.20 03:02 am 

 

趨勢教育基金會昨天舉辦「百年文學新趨勢-向愛荷華國際寫作班致敬」文學茶會,白先勇(左)等作家現身向聶華苓(右)致敬。
記者高彬原/攝影「我是一棵樹。根在大陸,幹在台灣,枝葉在愛荷華。」趨勢教育基金會昨舉行「向愛荷華國際寫作班致敬」茶會,白先勇、蔣勳、瘂弦等作家齊聚一堂,向創辦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的作家聶華苓致敬。

八十六歲的聶華苓,一九六七年和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在美國愛荷華大學成立國際寫作計畫,兩人也在一九七一年結婚。該計畫每年邀請各國作家訪問愛荷華,迄今已邀請一千兩百多名作家參加,其中有近百位華文作家。

一九二五年生於湖北的聶華苓,一九四九年來台,被雷震邀請到「自由中國」雜誌主編藝文,是十一位編輯委員中唯一的女性。

「我不要政治,政治偏來纏我。」一九六○年「自由中國」停刊,雷震等編輯被捕,聶華苓也在一九六三年赴美。「自由中國」崇尚的知識分子獨立精神,她藉愛荷華寫作計畫發揚光大。

當時安格爾已接掌「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坊」廿多年,邀的都是美國作家。聶華苓建議「何不讓國際作家來此?」他大驚:「你瘋了,機票多貴啊」。聶華苓堅持「讓我們試試」。事後她形容自己:「心血來潮、感情用事,竟然成事。」

「誰不能出去,我們就邀請誰。」聶華苓說,她一九六八年便邀請作家陳映真,他卻被捕入獄。一九八三年,陳映真終於來到愛荷華。「從台灣請左派,從大陸請右派」的聶華苓,也是兩岸文學交流的推手。

「她是我的文藝啟蒙老師!」作家白先勇指出,梁實秋的「雅舍小品」、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他都是在「自由中國」上讀到。而白先勇的代表作「台北人」、「紐約客」,則是他參加愛荷華寫作計畫時誕生。

「她家的客廳,是半個世界華文文壇!」出版聶華苓自傳「三輩子」的聯經發行人林載爵表示。作家蔣勳則戲稱聶家「像雞圈,總有四、五十個作家窩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