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魔mos1 root:靈魂--维基百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22:52
靈魂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靈魂)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提示:本條目的主題不是

靈魂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系指人類超自然及非物質的組成部份。許多宗教都認為,靈魂居於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並對之起主宰作用,大多數信仰都認為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對靈魂有不同的解釋。

目錄

[隐藏]
  • 1 靈魂的宗教意義
  • 2 原始宗教的靈魂觀
  • 3 中國民間的魂魄說
  • 4 佛教的靈魂觀
  • 5 道教的元神說
  • 6 古希臘哲學的靈魂論
  • 7 基督宗教的靈魂說
  • 8 伊斯蘭教的靈魂觀
  • 9 現代科學的靈魂否定說
  • 10 實驗案例
  • 11 藝術和社會倫理方面的說法
  • 12 參考書目
  • 13 外部連結
  • 14 參見

[編輯] 靈魂的宗教意義

靈魂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不同的宗教對人死亡後靈魂去向解釋不同:

  • 死後靈魂就會煙消雲散(原始宗教)。
  • 死後休眠和反復活,到未來某個特定時刻可以復活,例如古埃及和其影響的一神教,在復活前形同消失。
  • 死後生命,相信死後會再次輪迴,進入新生的人或生物體內,例如印度教和(民間信仰化的)佛教
  • 面臨上天的審判死後永生(古希臘和其影響的民間信仰)。
  • 死後成(古代中國和古羅馬等),除了偉人成聖外,常人死後靈魂會變成,但不代表是邪惡的,而會保佑子孫,或向殺害本人的壞人報復,所以類似低級的神明。
  • 靈魂是生物形體的規則和信息,所以是永存但不是永生(柏拉圖主義)。

[編輯] 原始宗教的靈魂觀

靈魂來自一個全能的神靈。在人類的原始宗教中,靈魂的本質就是力量。力量、靈魂和生命是可以彼此互換的觀念。這些力量被認為存在於人類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的生命之中。

澳洲原住民為例,他們將靈魂分為內部靈魂(Internal soul)和外部靈魂(External soul)。內部靈魂是整個身體(即物質部份);外部靈魂則是可以離開身體之外的部份。外部靈魂會離開身體,並會停留在圖騰(即生物的替身)上。

[編輯] 中國民間的魂魄說

中國人認為,靈魂分作「魂」和「魄」兩部份,魂主精神,而魄主身形,並有「三魂七魄」之說。傳統上認為,當一個人受到驚嚇,可能會使魂魄離開身體,若不好好處理的話,人就會步向死亡。因此,當有人被嚇至昏迷之時,民間會舉行一種特別的「招魂」儀式,意圖使昏迷的人起死回生。

[編輯] 佛教的靈魂觀

佛教本不說靈、肉二元觀、靈魂不滅論等。因為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對於靈魂與肉體之同異並不予以作答(即無記),亦即否定靈魂與肉體可截然劃分為二之想法。而因果報應和輪迴關係所聯繫的是業力。《大莊嚴論》:「諸婆羅門復作是言:『若無我者,誰至後世?』時憍屍迦語諸人言:『汝等善聽。從於過去煩惱諸業,得現在身,及以諸根;從今現在復造諸業,以是因緣,得未來身及以諸根。我於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譬如穀子,眾緣和合,故得生芽,然此種子,實不生芽,種子滅故,芽便增長。子滅故不常,芽生故不斷。佛說受身亦復如是。雖復無我,業報不失。』」

在佛教傳入中國時,由於中國人重視先靈,因而使佛教慢慢變質而發展靈魂觀念。北傳佛教的喪禮中,一般會誦經超度以引導亡靈早登極樂西方,這只是北傳佛教的做法。南傳佛教則不承認有獨一的個體或靈魂存在,不過鬼是確實存在的。要區別的是:鬼並不是靈魂,在南傳佛教的教理,鬼與靈魂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編輯] 道教的元神說

除了魂魄說以外,中國的道教的許多派別都認為,人的靈魂是一種擁有意識的特殊物質,並稱之為「元神」。這種元神有陰陽之分,而經過修鍊,使人變為純陽,就可以控制靈魂進出肉體。他們稱之為「元神出竅」。

[編輯] 古希臘哲學的靈魂論

古希臘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靈魂是單純不能加以分解的,有生命和自發性,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純粹的,因他有追求世界的慾望,而墮落到地上,被圈入於肉體中,註定要經過一個淨化的階段,靈魂是會輪迴轉世。其後的新柏拉圖主義都有對靈魂作描述。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曾將靈魂與心理學一同討論。亞里士多德將《論靈魂》列為「第二哲學」的範疇。對靈魂的定義,亞里士多德認為靈魂是形式,肉體只是質料,靈魂才是實體。靈魂分為3個部分,有理性、感覺和營養的機能。

及後來諾斯替主義的靈魂觀念,完成了日後西方民間信仰中靈魂的基本概念。

[編輯] 基督宗教的靈魂說

早期基督教將靈魂分作「」(希臘文pneuma)和「」(希臘文psyche)兩部份:「魂」(即生命力)是血肉的,所有生物都有的;「靈」(智慧或理性等人類的獨特表現)則是來自上天的,只有人類才擁有。因此,基督宗教地區會有「人類是萬物之靈」之說。《聖經》的原文用詞「魂」(即希伯來文nephesh和希臘文psyche)顯示,並未將身體和「魂」加以劃分,而且描述「魂」是會死亡的。

原始基督教認為靈魂是不是不滅的,但可透過復活,最終會和同樣復活了的肉體一起到天堂地獄

根據《聖經》的描述,已死信徒的身體可能會改變,與得榮耀的耶穌的身體相似,所以靈魂即使會死也不重要。

但因受古希臘哲學新柏拉圖主義的思想影響,中世紀的基督教信仰中,將劃分為兩部分-靈魂與身體,在生之時是不分離的。

中世紀最廣泛的觀點認為靈魂是上帝所創造的,上帝為每一個新身體創造一個靈魂。這想法受到改革宗傳統和加爾文宗等支持,也為天主教所接受。另一個觀點則認為個人的靈魂承自父母。

[編輯] 伊斯蘭教的靈魂觀

伊斯蘭教靈魂觀所根據的是《古蘭經》。其觀點認為靈魂是真主(安拉)所創造的,真主為每一個新身體創造一個靈魂,最終會到天堂或地獄,在復活之時,靈魂和身體將會重新復合。

靈魂的意義與「呼吸」、「風」相關聯。靈魂是在身體受造後才受造的;但靈魂是永恆的,可是在古蘭經中不提及在死後未復活的靈魂,相信只是和肉體一樣需要復活,而不是繼續保持感覺和現形的能力。伊斯蘭教的靈魂觀包含了傳統、神學哲學神秘主義等四種看法。

而在伊斯蘭世界中尚流行女性無靈魂之說,但有無靈魂不影響其永生和得救,女性無靈魂只表現其活著時的能力不及男性。此說其實在古基督教世界也曾經流行過,而且經公開辯論後失敗並常被視為異端,相對在伊斯蘭世界一直是主流的見解。

[編輯] 現代科學的靈魂否定說

現代科學認為,沒有靈魂存在的證據。人死後,生命消失,肉體逐步分解,不會留下任何非物質存在。這種觀點不同於信仰,而是基於這樣一種事實: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採集到無可爭議的、來自已知的已死去的人的、能被儀器感知的任何信息。這意味實際上否決民間故事中靈魂的意義。

至於宗教上的靈魂是為了解釋人和動物的不同,但科學家已經可以用生物學的角度來解釋人和動物的不同機制,無需使用靈魂概念。不過,靈魂仍有社會科學與哲學的意義,如人權和人的尊嚴等價值。

[編輯] 實驗案例

在調查很多瀕死經驗臨床案例後,有部分科學家將靈魂定義為以某一種形式存在的能量場

Duncan MacDougall醫生讓瀕死經驗的人躺在一個上,然後量度他們死後體重的變化,並發現有人在死後立即減少了21的體重。他們認為,這個重量就是靈魂的大約重量,並以能量的形式離開了肉體。但有些數據是重量增加了一些,靈學家的解釋是靈魂又回來了。Lewis E.Hollander曾測試八隻瀕死綿羊的重量,也發現有短暫增加的情形。

但後來更多的類似實驗表明,人死後,重量並未立刻減輕;目前最有可能的解釋是,人在死亡過程中,體內細菌產生的熱氣體有時會逸出體外,使得秤台上的空氣對流,導致指針移動。熱氣偶爾排出體外的說法,可解釋Duncan MacDougall的實驗結果:當空氣撞擊秤台,重量就增加;當空氣離開秤台,重量就減少了。

[編輯] 藝術和社會倫理方面的說法

靈魂是指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有時候也指人的道德品質。

[編輯] 參考書目

  1. 蘇穎智,(1995年),《異端辨惑》pp.181,恩福製作中心,香港。
  2. 靈魂總說明
  3. 天主教百科全書
  4. 錢穆《靈魂與心》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編輯] 外部連結

  • 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的相關書籍
  • 《談鬼說魅慶鬼節》
  • 論古希臘哲學中的靈魂觀對中世紀基督教靈魂學說的影響

[編輯] 參見

  • 元神
  • 精靈
  • 聖靈
  • 靈魂論
  • 中國古代對靈魂的辯論:神滅論論戰


显示▼隐藏▲      宗教哲學 相關條目

宗教批判 · 查經 · 宗教史 · 宗教 · 宗教哲學 · 神學 · 科學與宗教 · 政治與宗教 · 理性與信仰 · more...

宗教概念

來世 · Euthyphro dilemma · 信仰 · 智能設計論 · 神跡 · 罪惡問題 · 宗教信仰 · 靈魂 ·  · 神義論 · 神學否決權

宗教理論

無宇宙論 · 不可知論 · 泛靈論 · 反宗教主義 · 無神論 · Brights · Dharmism · 自然神論 · 神聖命令論 · 二元論 · 秘教 · 宗教排他論 · 存在主義 (Christian, Agnostic, Atheist) · 婦女神學 · 諾斯底主義 · 單一主神教 · Humanism (life stance) (Religious, Secular, Christian) · 宗教兼容主義 · 一元論 · 一神教 · 神秘主義 · Naturalism (Metaphysical, Religious, Humanistic) · 新紀元運動 · 非二元論 · 非有神論 · 泛自然神論 · 泛神論 · 多神論 · 過程神學 · 宗教原教旨主義 · 宗教唯心論 · 薩滿教 · 道教 · 有神論 · 先驗論 · more ...

宗教哲學家

立敕爾 · Alvin Plantinga · 安瑟倫 · Antony Flew · 聖奧古斯丁 · 魯世德 · 霍爾巴赫 · 斯賓諾莎 · 羅素 · 帕斯卡 · 波伊提烏 · Daniel Dennett · 大衛·休謨 · 伊拉斯謨 · 布魯內爾 · 卡西爾 · 海克爾 · Ernst Troeltsch · 施萊爾馬赫 · 尼采 · Gaunilo of Marmoutiers · 黑格爾 · George Santayana · Harald Høffding · 赫拉克利特 · Lev Shestov · 馬丁·布伯 · Mircea Eliade · 康德 · J. L. Mackie · Johann Gottfried Herder · 卡爾·巴特 · 費爾巴哈 · 邁蒙尼德 · Paul Tillich · Pavel Florensky · Peter Geach · Pico della Mirandola · Reinhold Niebuhr · 笛卡兒 · 斯溫伯恩 · Robert Merrihew Adams · Rudolf Otto · 弗洛伊德 · Søren Kierkegaard · Sergei Bulgakov · 托馬斯·阿奎那 · Thomas Chubb · Vladimir Solovyov · William Alston · 威廉·詹姆士 · William Lane Craig · 克利福德 · William L. Rowe · William Whewell · William Wollaston · more ...

上帝的存在 支持  · Christological · Consciousness · Cosmological · Degree · 慾望 · Experience ·  · 奇蹟 · 美德 · Ontological · Pascal's Wager · Proper basis · Reason · Teleological · Transcendental · Witness 反對 747 Gambit · Atheist's Wager · 罪惡 · 自由意志 · 地獄 · Inconsistent revelations · Nonbelief · Noncognitivism · Occam's Razor · Omnipotence · Omphalos · Poor design · Russell's teapot · Unevangelized Portal · 目錄 · Task Force · Discussion · Changes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1%B5%E9%AD%823个分类: 靈魂 | 生命 | 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