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草图片:转型和跨越的关键在于体制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06:59

转型和跨越的关键在于体制改革

 

李宏剑 武振功 臧东

 

转型旨在促进经济发展,跨越的意义就是以转型作基础,使经济基础实现质的飞跃,让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互协调。而转型和跨越的关键在于推动体制改革,尤其要以创新社会管理作条件,进行深度改革,使改革更加符合时代特征。

转型和跨越,皆是从处于探索状态中揭示符合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为条件,皆是在于从解放思想的角度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为基本原理。改革才是转型和跨越的本质特征。

 

一、           转型和跨越关键在于创新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一般条件。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度尚未定型,许多条例的产生只是解决当时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物。但是,这些条例的存在,也是形成新的社会矛盾的基本因素。更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体制瓶颈。这应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度思考的一个基本性问题。

对此,转型和跨越必须要进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对改革的基本定性,也是实施转型和跨越的基本定律,更是社会发生变化而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山西曾以煤为主要产业,各种格局的形成也都没有离开煤这个主导产业。但是,过分依赖资源造成的生态不平衡,凸显的产业难以持续性形成链条等问题,及由此引发起诸如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没有带领贫困群体实施脱贫致富等社会矛盾。这些社会问题,已关系到国家基本政策的走向。对此,袁纯清同志主政山西后,以马克思主义作基本原理,对山西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进行了考察,作出在山西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转型和跨越这个基本定义,内涵包括;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多元发展又延伸出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等主题。山西的发展由此全面而系统化起来。

当然,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既定条件。每一种既定条件的存在,都是一种规律形成的本质条件。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于揭示矛盾,更要面对矛盾,分析其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从这些现象中找出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发现制约体制改革的基本结症,为体制改革减少不合理因素,让对体制产生瓶颈的问题从客观规律的揭示上得以解决。这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也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更是一种事物由质变到量变的一种特定条件。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主义为所有社会考察定义为实践,实践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所有规律性的事物,都应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上给予揭示。同样是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转型的实质就是对既定事实的改变,而跨越是质变到量变的一种变化。山西的转型,依据的是“人”字型经济结构,并在此结构基础上形成七条基本路径。当然,“人”字型经济结构和七条基本路径,都是社会创新管理形成条件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构成山西模式在政治经济原理上的外延和内涵。

“人”字型经济结构是山西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战略,而七条基本路径则是山西科学发展,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法则和方向。“人”字型经济结构的形成,七条路径的培育,为山西在资源型配套改革上奠定了坚实、扎实的基础。山西以此作契机,实现伟大的转折,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邓小平同志说:“成功的经验鼓励了我们,增加了我们的信心。因此,党的十三大要决定加快改革的步伐,不仅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而且要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小平同志的讲话,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制定了框架。怎样发展,关键在各省根据省情,从科学发展的角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而当前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立足点,既以保障民生为立足点,以发展经济为立足点,以转型为立足点。山西正是从这些立足点上,制定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宏伟蓝图。这些,也成为山西全力发展经济,进行社会创新管理的制高点。

胡锦涛同志说:“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这,也正是形成山西模式政治经济原理的实质。

 

          二、转型和跨越的一般条件是改革

 

社会主义属性的另一种现代化形态就是初级阶段的发展问题,这个问题在于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这个多维的角度上探索新规律形成的基本条件。

山西从发展的视角,提出转型和跨越。这些条件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上讲,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延续,是马克思主义在一般条件下的科学发展。因为转型和跨越遵循的是胡锦涛主席提出的“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的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这个目标为其基本原则。”

这个基本原则是山西形成现代化形态的基本属性和发展范畴。袁纯清同志讲:“面对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敢于争先,立足本地打造企业平台,眼睛向外拓展发展空间。”

社会的每一次发展,都会淘汰旧的条件,产生新的条件,旧条件是产生新条件的前提,而旧条件也是一项工作长期探索和实践的产物。对此,对待旧的条件,我们要结合当时的现状分析,要结合现状的发展作客观分析,以此在现有基础上,以求索的方式形成理论上的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主义革命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要砸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其实,这实则就是继续解放思想。目前,我国的发展趋势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到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第二个阶段以十五大的召开为主题。第三个阶段主要是从三个代表的产生为标志。第四个阶段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形成为标志。这四个阶段中,我们基本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方向上的转型和转变。

山西的全面发展,也正是立足于这四个基本阶段,开始在继续解放思想中初步实现“山西要实施赶超战略,实现跨越发展,努力在“十二五”时期发展得更好更快”的基本战略。

据相关资料显示:“山西有50个边远山区县,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4个老工业城市,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中央批准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涉及到煤电铝系统,这些正是山西的主导产业。目前,国务院也批准山西整个省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山西象深圳等地一样,成为改革的特区。对此,山西开始在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中全面进入转型和跨越的新状态中。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说:“对山西来说,能不能实现跨越发展,关键是能不能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不是建立在现有模式的产能上,而是建立在转型发展的程度、广度和深度上。转型文章做好了,跨越发展也就实现了。”

 

三、   转型和跨越的基本规律

 

事物一般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二种基本的规律。规律是一切事物形成的必然基础,山西的经济发展也不例外。

山西的产业结构主要分布在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四大传统产业中,这四大产业占工业比的80%。而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山西外送能源总量达到61.18亿吨标准煤,年均2亿吨,而每年的煤炭出省销量,占全国省际间煤炭净调出量的三分之四。

而山西付出的则是环境条件变坏的代价。对此,山西要实现根本意义上的转型和跨越,就必须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实施改革。马克思认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山西实施转型的条件,就要在保障民生,扩大就业,延伸产业新链条上作文章,这个文章将是山西变化的实质性基础。

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上分析,每一种事物,都存在相对性,相对性是一种事物变化的条件,也是一种发展的因素,更是一种事物在相对条件下由质变到量变的基础。质变决定事物的本质属性,量变是事物产生其它条件的基本因素。从事物本质特征上讲,它一般分为有论、本质论、概念论三种特征。其中概念论处于主观逻辑的范畴内,有论和本质论处于客观逻辑的体系中。有论又可细列为:“有、实有、自为之有、量、定量、量的比率,特殊的量、实在的尺度、本质之变等基本细节。本质论分为映象、本质性或反思规定,根据,存在、现象、本质的对比、绝对物、现实、绝对的对比等因素,概念论则是由概念、判断、推论、机械性、化学性、目的性、认识的理念、生命、绝对理念等相对物构成。由此说明,构成一种事物,必须经过多种条件,产生一种事物,必须产生多种环节,直至形成一种可变性规律,用规律揭示其在本质条件中存在的现象,由现象因素产生其它必然的条件,这是规律形成的本质条件。

规律不是相关事物的组合,而是一般事物的相对构成条件。事物的存在,变化是主体,而变化是质向量的嬗递,由质导向量,这是事物之间相互存在的有序方式。这种方式决定规律的形成条件。

山西的转型和跨越,就是先有一个内容,既以煤为基的条件下,过渡到多元发展这个更高级的形态上,形成山西模式这个新的概念,直至产生新原理。内容决定事物存在的现实性。现实性是发展中形成新条件的客观因素。

当然,山西模式是山西科学发展的产物,它既有市场经济等市场手段和政策因素,也有其它因素的存在,更主要的是,它还有山西的诸多时代因素组合其间,如大寨精神、申纪兰精神、太钢精神、右玉精神,这也是其形成山西模式的本质条件,这种本质条件具有传承性,延伸性,进入各种领域,是催生山西产生新变化的条件。这就是山西规律的形成条件。

一切事物,总存在先行概念上的否定或对立物。山西的发展也不例外。例外的是,山西在新发展中对所有弱点问题没有回避,在继续解放思想中,对产业结构的提升上作出科学的改变,对循环经济从拓展角度作出调整,对文化资源的培育作出新的战略规划,对从全球角度开放招商作出战略决策,对加快城镇化进度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上作出合理规划,同时,在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吸纳更多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到城镇化来上作出新的战略举措。山西正从全方位上寻求发展,以发展之本推动转型和跨越,使山西实现质的飞跃,全面进入伟大的转折阶段。

李宏剑系赤子杂志社理论部记者

武振功系山西省纪检委派驻纪检组组长

臧东系赤子杂志社记者部记者

领导干部网http://www.ldgb.com.cn/news-show-3733.html

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ndong/detail_2011_09/05/8942860_0.shtml

光明网http://guancha.gmw.cn/2011-09/05/content_2585711.htm

中国江西网http://www.jxcn.cn/1389/2011-9-5/30177@963614.htm

中国信息产业网http://www.cnii.com.cn/xxjj/content/2011-09/05/content_913873.htm

和讯网http://opinion.hexun.com.tw/2011-09-05/133116229.html

中国台湾网http://www.chinataiwan.org/plzhx/wyrt/201109/t20110906_2023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