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紧天可汗隐藏结局:山西省委书记:转型跨越 五年再造一个新山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30 00:02:39
山西省委书记:转型跨越 五年再造一个新山西        发布日期:2011年01月11日          【字体:大 中 小】

  “治晋”半年多,密集基层调研,整顿人事,志在“再造”。
 

  “山西大有可为!”履新半年之后,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有感而发,用六个字表露心迹。
 

  从2010年5月31日上任,奉行“多干少说”的行事原则,袁纯清先后两次深入山西省11地市的农村和工矿企业。一次是上任伊始的全省密集调研;另一次是10月份的全省观摩检查。两次“快节奏、高负荷、大面积”的“摸底”,让袁纯清“再造一个新山西”、“转型跨越”的思路更加明朗、清晰。
 

  在外界看来,袁纯清此时“治晋”,既要“回头看”——总结回顾山西“十一五”得失,也要“极目远眺”,高起点布局“十二五”,为这个能源大省“把好脉”、“领好路”。
 

  过去的7个多月里,袁纯清自认为“还在熟悉情况,做得远远不够”。
 

  事实上,无论是官方层面,还是坊间百姓,均对袁纯清“只争朝夕”的工作风范和切中要害的“治省良方”报以不少掌声。而其本人也赢得“勤勉、务实、睿智、低调”的中肯评价。
 

  获“改革先试权”的“转型跨越”
 

  2010年12月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的第二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发布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下称“转型试验区”)的相关问题。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在会上表示,这是我国设立的第9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央将赋予山西“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权”。
 

  此前,国务院已批准设立了上海浦东新区等8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点主题包括统筹城乡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等,而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主题尚属首次。
 

  由于山西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水平偏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资源枯竭问题逐渐暴露,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因而受到中央层面的高度关注。
 

  社会普遍认为,设立“转型试验区”后的山西,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势必会得到中央层面更多的政策扶持。发布会当日,沪深股市山西个股表现活跃,多只股票涨停。
 

  “获批‘转型试验区’是山西自建国以来获得的最大综合优惠措施。”山西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如此描述。
 

  山西省发改委相关人士之前也曾表示:“预计财政转移支付金额每年将超过100亿元,转型发展基金超过100亿元。”
 

  对此,袁纯清并不讳言:“‘转型试验区’是山西科学发展的‘指路标’与‘路线图’, 还是山西含金量最高的品牌,在政策方面必然会得到更多支撑,是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助推器’。”
 

  2010年7月29日,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首次提出“转型跨越发展”。在袁纯清看来,“转型跨越发展”浓缩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集体智慧”,是经过广泛调研与论证后审慎提出的,特别是专门对19个重大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开了7个专家座谈会。其中,袁纯清领题调研山西推进城镇化战略课题。
 

  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用“如虎添翼”来形容“转型试验区”落地,“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举措,本身就有极强的针对性与操作性,转型跨越发展在全省也已形成共识、合力,此次获批是又增加了一个‘引擎’。”
 

  从2010年2月份山西正式向国家发改委上报申请方案,到获得国务院批复,审批之顺利超出许多人的想象。
 

  山西省发改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大力支持,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努力,三者缺一不可!省委袁书记到任后与省长王君专门到国家发改委做过沟通汇报。”
 

  治理“三风”与三次荐书
 

  “让肯干事的受尊重、让能干事的有舞台、让干成事的有位置。”2010年11月30日,在山西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上,袁纯清态度鲜明。
 

  一周之后,山西省委组织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山西省推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6条意见和7个“一批”措施(简称“6+7”组合拳)。
 

  其中,关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和加强干部交流力度成为亮点。干部年轻化、打破论资排辈传统等举措将极大改变山西干部群体的现有生态结构。
 

  干部队伍建设一直被袁纯清视作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几乎每会必谈。山西省委组织部新闻发言人朱先奇亦表示:“转型跨越发展既对各级干部提出新要求,更为大家干事创业提供了大舞台。”
 

  省委全会后的第三天,山西部分省直部门、事业单位和4户省管国有企业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副职的消息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6+7组合拳”率先在机关和国企“开打”。
 

  选人用人新机制让各级官员为之一振的同时,整顿干部作风这把 “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上方。
 

  有着中纪委工作履历的袁纯清,对待歪风邪气习惯性“过敏”。2010年8月28日,在“全省兴起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新高潮大会上”,袁纯清专门告诫全省干部杜绝“三风”——闲话风、吃喝风、玩乐风。在随后的省委全会上,袁纯清将“三风”深化为“庸俗风气、不良风气、恶劣风气”,并再次发出警示。
 

  “我希望处理的干部越少越好!”对倒在“三风”上的干部,袁纯清颇为痛心,“每个人都要珍惜山西发展的良机,珍惜自己、家庭,以及人民赋予的权利,不要触‘红线’”。
 

  而在之前的两次调研、观摩中,袁纯清也刻意作出安排,力求开创风清气正的工作方式。
 

  “严禁喝酒,要求吃自助餐,省级领导不准带秘书!白天看‘点’,晚上开会,会议常常开到晚上10点后。”参与观摩的一位厅级官员向记者描述了几个细节。如今,山西大部分官员已经适应了这种新方式。
 

  陪同观摩检查的某工作人员表示:“观摩点评,袁书记要求讲短话,少说表扬的话,多说不足之处。厅局长点评不能超过五分钟,省领导也只有八分钟,要做到言之有物。”
 

  在众多人眼中,袁纯清对干部的要求有些“苛刻”——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结合”的本领、敢闯的勇气、学习的自觉、高尚的操守……
 

  半年中,袁纯清向全省干部“三次荐书”。有媒体称,其意在让官员解放思想、打破官场陋习。此举也印证了袁纯清对干部有着更高要求——“外树形象”的同时要“内炼素质” ,转型跨越需要“铁军”。
 

  在西安担任市委书记时,袁纯清曾向机关干部推荐《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要求人人学做“送信人”,以提高工作中的执行力。
 

  而在山西荐书,袁纯清保留了《把信送给加西亚》,另外增加了《五百年来谁著史》和《公司的力量》。前者与山西相关,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了中国近代落后之根本所在,袁纯清推崇的是年轻作者看待问题的视野与角度;后者则是希望培养山西干部的世界眼光和市场观念。
 

  北京大学教授、《五百年来谁著史》的作者韩毓海获知袁纯清推荐自己作品后,颇为震动。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袁书记荐书之举,进一步表明了其‘学习者智,学习者胜,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的观点。”
 

  群众信访是“金钥匙”
 

  “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老百姓肩并肩”,在2010年11月30日召开的山西省委全会上,袁纯清引用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的话,诠释了群众工作事关转型跨越的成败。
 

  袁纯清要求,2011年起,从省委常委做起,各级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每年都要安排几天到农村、企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与群众坐下来共同破解难题。
 

  山西省委办公厅随即发出通知,通知要求:参加干部下乡住村活动的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时间安排上,省级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下乡住村原则上不少于3天,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和省直部门主要领导不少于5天,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市直、县直部门主要领导不少于7天。
 

  “我会找个适当的时间,选一个困难的村子,带头先下去!”袁纯清主动表态。
 

  《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到,袁纯清在陕西任职期间,如果没有重要安排,他几乎每周都要到基层转一转,形成了定期“下乡”的惯例。
 

  袁纯清对此深有感触:“很多经验来自基层,可以激发思维,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在许多公开场合,袁纯清毫不掩饰自己的“农民”身份,“我原本就是老百姓,在农村入的党,高中毕业后回乡做基层干部,还是个‘老三届’。”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解决好民生问题被袁纯清视作群众工作的第一要义。在省委全会上,袁纯清直言,“为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花多少钱都应该、都值得!”
 

  对于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信访工作,袁纯清同样重视。2010年12月6日,袁纯清专门到山西省信访局调研,他强调,当前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要把信访工作当成解决群众困难的“金钥匙”。
 

  从陕西到山西,因重视网络舆情,袁纯清广受两地网民追捧。袁纯清坦言:“工作太忙,只能晚上回家上上网。关键是要重视网络媒体,要有一套制度,我要求相关人员必须积极对网友予以回应。”
 

  闲暇时会在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浏览时政新闻,袁纯清说:“偶尔也会上百度‘度一下’。”
 

  “再造一个新山西”
 

  在“十一五”这五年中,山西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周边及中部其他省份相比,虽慢了半拍,但袁纯清认为“总体上达到了预期”。
 

  在袁纯清看来,山西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GDP总量、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以及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都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
 

  “产业结构单一化、初级化、重型化问题突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欠账较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客观描述了山西“十二五”所面临的形势。
 

  面对不利形势,袁纯清似乎只有一个选择——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下一个五年,山西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的目标。 有人用“背水一战”形容袁纯清。
 

  “哪里没有困难?关键是取决于一个人对待困难的态度!”虽然山西“背负沉重”,但袁纯清笃信“事在人为”。他告诫山西全省领导干部,“信念是事业之炬,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看到困难与挑战的同时,更要发现蕴藏的“天时、地利、人和”。
 

  袁纯清剖析,山西“十一五”发展慢了半拍,客观上蓄积了很大的潜能;另外,山西距环渤海经济圈等发达地区较近,近年来基础设施发展飞速,区位优势会更凸显;特别是山西高举转型跨越旗帜,及“转型试验区”带来的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等政策支撑,在全省形成了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
 

  此前,袁纯清提出了“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这个“新”,“新”在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新”在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路径;“新”在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新”在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
 

  袁纯清坚信,在“十二五”期间,他的“新山西”目标完全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