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朔关于睡觉开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倾力打造有世界影响的一流品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1:10:48
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 倾力打造有世界影响的一流品牌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时间: 2011-04-14 10:19
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
如果对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白酒业的发展历程做一个回望,拥有上个世纪百年辉煌,又在这个10年不断登上新高度的国酒茅台,是无可争议的焦点。
2011年,对中国来说,在胜利走过西部大开发第一个十年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西部大开放的新战略。
2011年,对于贵州茅台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战略和“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方针的指引下,我们迎来了“十二五”崭新的开局。
未来五到十年,国酒茅台不仅要继续深耕国内市场,更要放眼世界,以国际知名酒类企业为参照,打造一个在全球商业圈广受敬重的新茅台形象。这是作为中国民族工业企业茅台应有的理想与抱负。
今天的“贵州茅台”,不仅是中国市场上最为热销的高端产品,也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自上世纪50年代之后,代表中国文化的优秀元素之一。
与百年前相比,茅台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与半个世纪前相比,茅台已然脱胎换骨;与30年前相比,茅台也是天壤之别。从中国知名的民族工业品牌,迈向具有世界影响的大企业,我们栉风沐雨,一路坚持。
我们深知,要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的著名的企业,茅台还有不短的距离。
展望茅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之路,不仅是讨论产品扩张的经营概念,也是东方企业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图强进取、赢得尊重的文化话题。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深刻分析今天茅台所面临的内外挑战与压力,总结世界大企业既往成长中的经验与教训,我们没有理由不居安思危,励精图治。
未来五年,未来十年,国酒茅台将会不断面对这样的发问:你距离企业宏伟的发展目标还有多远?
这个发问将一直伴随我们的成长,毫不懈怠。
加速发展:再造一个茅台
这不只是一个开始。
“十二五”的开局,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起步重合。对于国酒茅台来说,未来这五年将具有里程碑式的转折意义:我们能否就此跨上一个新台阶,跻身国际一流企业的阵营?我们的经济总量,能否提升到可以参与更大舞台上的全面竞争?茅台酒可否在全球赢得更广泛的欢迎?
时间不我待,茅台必须疾步前行。
在茅台集团2009年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公司提出了“发展壮企、改革促企、管理固企、质量立企、环境护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文化扬企、安全稳企、和谐旺企”的理念和“三步走、三跨越”的战略。在2010年末,我们调整了“三步走,三跨越”战略,希望能以更快的节奏,力争到“十二五”末,也就是2015年,茅台酒产量达到四万吨,集团销售收入达260亿元以上,“十三五”末——也就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结束时,茅台酒产量达到五万吨,茅台集团的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
从1958年,国家领导指示茅台酒要搞一万吨,到2003年这个目标实现,整整用了45年;从2003年茅台酒年产突破一万吨,到2008年突破两万吨,用了5年。从2008年的两万吨到2015年的四万吨,则将只用7年。用更直观的方式表述就是,2015年的茅台酒年产量,将是2008年的一倍,相当于用7年时间,再造了一个新茅台。
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扎实积累,特别是经过最近12年连续跨越式增长,茅台又站在另一条跑道的起点。
在竞争最为激烈的酒类市场,国酒茅台一直在书写奇迹,不断推动中国白酒快速健康发展。
刚过去的2010年,国酒茅台成绩斐然。贵州茅台集团公司白酒总产量52400多吨,同比增长11.94%(其中茅台酒生产26200多吨,同比增长14.26%);实现销售收入(含税)155亿元,同比增长21.59%;实现利税117.50亿元,同比增长29.53%;利润总额79亿元,同比增长26.05%;上交税利56.59亿元,同比增长19.48%;总资产达331.56亿元,同比增长29.80%。2010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33亿元,同比增长20.30%;净利润50.51亿元,同比增长17.13%。
在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个十年期间,贵州茅台领跑中国白酒业,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力拔头筹,特别是体现企业对国家和社会贡献的最重要指标——缴税额度,长期保持中国白酒业第一的位置。另一个显示企业运行状况的指数——股市市值,茅台也表现优异,不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了中国第一高价股的记录,其总市值至今仍是中国白酒业上市公司中第一。
国际主流媒体早已留意到这个与众不同的企业。
过去十年间,英国《金融时报》、美国《福布斯》杂志等一系列国际媒体推出的各种高规格的评定中,贵州茅台总是作为中国经营状况最好的企业之一,与众多世界知名企业比肩而立——
2010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茅台再次入选,列第358名,比上一年排位前进了8名,超越了日本东芝、中国宝钢等知名企业。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行榜,茅台居中国食品行业饮料类企业前茅,遥遥领先。CCTV“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评选,“贵州茅台”连年入围。
这些条件苛刻的评比背后,寓示着这家古老企业身上,正在发生凤凰涅槃般的变化。
回望过去,贵州茅台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发展成为了中国业绩最好的上市企业。今天,贵州茅台的管理储备、资金储备、人才储备以及在酿酒业处于前沿的科研水准,加上贵州省委、省政府为强化工业拉动战略推出的一系列措施,为茅台的再次冲刺提供了动力。在影响贵州未来经济发展的十大振兴产业中,以茅台为代表的酿酒工业将为贵州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谱写华彩乐章。
12年前,国酒茅台正式告别计划经济,需要的是怎样建立一套适合茅台的营销体系;今天,国酒茅台面向世界,需要的则是如何建立与国际一流企业相称的机制与文化。
全球化时代,竞争没有国界。跨国企业以各种方式切入中国白酒的传统市场。今天,我们的某个国内同行,很有可能就有跨国企业的资本背景。纵观国际市场烈性酒市场发展格局,国酒茅台无可选择地面临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竞争格局。
这是国酒茅台必须正视的现实与压力。
1998年,茅台正式告别计划经济,步入市场时代。这场深刻变化的直接诱因,正是国际经济巨变带来的巨大冲击——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从未发生过销售危机的茅台酒,出现了门可罗雀的状况。危机逼迫茅台人卧薪尝胆,一步步地推动企业迈向竞争的洪流。
正是那次国际性的危机,让我们毅然选择了市场。这个选择,成就了今天的国酒茅台。但是,人们对茅台的期许不止于此。
西方经济体的复苏仍然缓慢,需要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势破局,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则强调,要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以工业化为主线,推动贵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新战略。
已跨入百亿企业行列的国酒茅台,理应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同时,作为贵州最具品牌价值的企业,不应满足于中国市场上取得的良好战绩,而需把目光放得更远。
就在2010年,有722吨茅台酒及系列酒走向海外,同期增长了37%,实现出口创汇6700多万美元,同比增长61%。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散去之时,茅台酒的海外销售以空前的速度迅速上升,与火爆的国内市场互为映射。
这个从国际市场传递来的信息,可谓意味深长。
加快转型:深化品牌战略
2010年,国酒茅台在世界面前频频亮相。
阔别95年之后,作为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白酒业唯一高级赞助商,国酒茅台高调重返世博会。与95年前的巴拿马世博会不同,国酒茅台的此次露面充满自信——我们的特许专卖店在“世博轴”的核心区域开业,我们推出的80多款世博纪念酒,更是成为各参展国竞相收藏的珍品。
在茅台的历史上,这应该是最成功的事件营销之一。1998年正式步入市场之后,贵州茅台在企业创新过程中,自主研发了“八个营销”运转体系。从“工程营销”到“事件营销”,这种在中国酒界独树一帜的“茅台营销模式”,开创了令人瞩目的“茅台奇迹”。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民财富的增加,以及贵州茅台近年来成功实施的品牌战略、文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使得国酒茅台不仅在国内的高端酒市场持续保持领先,更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赢得广泛的尊重。
从1998年以来,是茅台集团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管理大加强、改革大深化、开放大跨越、结构大调整、文化大建设、人才大培养、品牌大提升、营销大创新、效益大增长的十二年,我们坚持不懈的以“酿造高品位的生活”为使命;坚持以“健康永远,国酒永恒”为愿景,坚持弘扬“品质、品牌、文化、环境、工艺”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以质求存、恪守诚信、继承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崇本守道、坚守工艺、贮足陈酿、不卖新酒”的质量理念;坚持“爱我茅台,为国争光”企业精神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茅台传统及“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继承创新,争创一流”的茅台精神;坚持不断持续改进,追求卓越,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学习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环境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创新、服务创新等十大创新;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坚持继承发扬传统工艺,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思想;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坚持以市场和顾客为中心,践行“八个营销”;坚持注重精细化管理,不断追求卓越;坚持廉政勤政建设,努力打造和谐企业。
国酒茅台1998年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正是由于做了以上工作,使茅台这一古老民族品牌焕发生机,激发了百年品牌的强大活力,使得茅台品牌释放了无限的魅力和张力。
直到今天,我还能记起13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我在公司下军令状,要求走出计划经济模式主攻市场时,那些最早参与市场营建的同事们眼中所露出的焦灼眼神。
13年过去了,我们已经打造出一支战功卓著的国酒经营团队,彻底改变了过去依赖计划、坐等上门的营销格局。
有人会问,作为国内市场稀缺的一线品牌,在市场销势如此火爆的情况下,贵州茅台为什么还要再提“转型”?
类似的问题,在多年前我们酝酿上市时,就有人提过:你们不缺钱,为什么还要上市?
那时,贵州茅台的回答是:茅台上市不是为了圈钱,而是为了企业自身的成长。事实证明,正是由于上市企业的那些严谨的规范与要求,使得国酒茅台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从一个长期浸染于计划经济氛围的传统国有企业,成长为中国业绩最好的上市公司。
自1998年正式走向市场,国酒茅台已经连续12年实现跨越式增长。尽管如此,每一次重要会议,我总要给同事们分享几个数据,提醒同事留意英国的帝亚吉欧、法国保乐利加等国际一线酿酒企业的业绩——
2009年,国际酒业巨头帝亚吉欧实现销售净额98亿英镑,净利润17亿英镑,其海外市场的贡献率高达60%以上。保乐利加实现销售净额71亿欧元,净利润9.5亿元,15个主要品牌酒全世界销量为5100万箱,旗下品牌马爹利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就达70万箱。
以帝亚吉欧为对比,贵州茅台的经济总量与之差距接近十倍。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在全球这个盘子上,贵州茅台仍然面临“经济总量小,整体环境弱”的现实:虽然我们上交税收和人均利税在全国白酒行业都是第一,然而,我们的经济总量与帝亚吉欧、保乐利加、绝对伏特加等世界酒业巨头们相比,差距依然很远。
值得留意的是,跨国资本对中国白酒业的并购一直没有停止。
比如,2006年12月底,帝亚吉欧以约5.2亿元收购全兴集团43%股权,间接入股中国高档白酒水井坊17%的股份,掀开了洋酒“中国造”的序幕。再如,瑞典烈酒巨头与四川一酒厂合作,建立新的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生产、推广和销售高档伏特加。
经济全球化时代,贸易的堡垒越来越少,贵州茅台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参与世界经济。
在这样的背景下,激烈的国内竞争,只是另一场大战役的序幕。
如果我们的目光不越过当下的局部竞争,关注世界潮流的变化,那么,危机迟早会敲响门铃。
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国际一线品牌与我们,还远不只是数量和体型上的差异,差异还表现在:企业的国际市场管理水平,对陌生文化的研究能力,对产品上下游链条的组织能力,跨国经营的人才培训等等。
因此,茅台要加快转型,与世界接轨,也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市场延展或数字累加,而是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制度设计、人才储备、产品布局、以及文化转变等一系列战略性的调整。
2010年末,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全省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活动,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开好头、起好步,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贵州茅台处于一个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压力,不仅来自国内同行的你追我赶,也来自跨国公司强大的资本动员和扩张能力。
让茅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走向世界,正是一个自我加压的过程——企业管理模式要与国际一线企业对接;企业经济总量要向国际一线企业看齐;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的文化影响力也要以国际一线品牌为标杆。
这种加压的背后,将是企业脱胎换骨、升级换代的艰苦转变。
谋变,不仅是为了让步伐更快,也是为了走得更好。
推动跨越:打造世界品牌
按照现在的战略规划,再过十年,茅台集团将成长为年销售额500亿元的企业。我们可以设想茅台这个凝聚中国优秀管理模式的民族企业的可喜前景——享有良好的国际知名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全球最好的科研创新能力,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等等。
到那时,茅台集团不仅可以通过辐射更广的跨国市场渠道,把茅台酒推向国际,参与全球高端品牌市场的竞争与拓展,也可通过资本流通、并购等各种模式,参与国际背景下的资源配置以及战略布局。
与其它中国白酒品牌相比,“贵州茅台”无疑是在全球语境下,最有说服力的中国产品——神秘独特的自然环境、自然科学的生物工程、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绿色有机的饮品、品位高雅的时尚元素、国人挚爱的民族品牌、醉美天下的琼浆玉液、独步酒林的卓越贡献——这些元素的叠加,给茅台酒增加了诸多魅力和个性。
有种误解流传甚久,认为外国人因为文化差异和消费习惯等原因不会饮烈性酒,难以接受中国白酒口味。其实,烈性酒在海外也有相当的消费人群和悠久的消费历史,比如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
形形色色的进口酒涌入中国时,并未照顾过中国人的饮酒习惯,但它们仍然成功地改变了部分中国人的饮酒喜好,并占领了庞大的中国市场,甚至开始了本土化的尝试。
国际酒业品牌在中国长期培育市场引导饮酒习惯的做法证实,一种酒的流行背后,其实是某种文化、价值观或生活方式的推动——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支撑,有强大的品牌魅力,有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习惯的口味是可以改变。
对酒的接受过程,其实是对一种文化的认知过程。
世界在茅台这个充满东方色彩的中国产品身上,开启的不止是神奇的味觉体验,更是认识多元文化的启程。
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到那一天,国酒茅台在全球烈性酒市场的话语权必将增强,必能为推动中国白酒融入国际烈性酒消费助力。
对于茅台而言,这将是一个革命性的过程。在国酒茅台走向国际市场的背后,对我们的品牌战略、全球竞争的能力、战略伙伴的挑选,新型合理的经营模式的打造、海外市场营销中心的构建等,都将是不小的考验。
这不是茅台酒国际营销网络的简单延伸。我们在日常管理中不断强调要增强的“十种意识”,势必被进一步凸显: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服务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在通往世界品牌的道路上,这是必须扎实练好的基本功。
我从不怀疑贵州茅台会成长为世界一流品牌:
一、作为中国传统白酒的优秀代表,贵州茅台酒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悠久的文化、独特的工艺、特殊的环境、卓越的品质等,构成了茅台品牌不可复制的个性与活力;
二、茅台酒的卓越品质,是人类酿酒历史上重要成就之一。这个出身于赤水河茅台镇的酱香型鼻祖,集绿色、环保,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一身,符合今天世界的消费潮流和趋势;
三、作为中国优秀的民族工业企业,贵州茅台笃信公平,在为社会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从不曾忘记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尊重文化差异的存在;
四、作为中国成长最迅速的企业之一,贵州茅台表现了很强的学习和吸纳能力。在过去数十年的转轨变型过程中,贵州茅台一直在参照国际先进的管理规范,一个又一个地建立管理标准,为迈向国际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作为历史悠久的优质企业,贵州茅台不止在她的17000名员工中,还在上下游漫长产业链条的各个利益相关方那里,建立了强烈的品牌归属感:从田间为我们种植高粱的农户,到遍布海内外的经销商,再到无数忠诚的消费者,都能看到对这个品牌价值观的深刻认同;
六、作为一个坚守传统工艺的企业,贵州茅台坚持持续改进,追求卓越,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学习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环境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创新、服务创新等十大创新。可以这样认为,茅台坚守传统工艺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创新。
这些要素,也是考验茅台能否走向世界,成为世界500强的关键。
对于类似茅台这样典型的中国传统产品而言,如何提升全球市场对其品牌的认同感,如何让世界上更广泛的人群通过对中国茅台的了解、接受和欣赏,来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应是锻造国际品牌的必由之路。
几个月前,我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重视文化要素,提升品牌价值》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个观点,“总结历史上不同国家强盛崛起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国家的文化表现超出物质和货币资本的影响时,才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进入了更高的阶段。”
这句话用在茅台这样的产品身上同样非常贴切。
“中国给世界的一张飘香的名片”,总结今天茅台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巨大影响力,我们无法回避中国文化的巨大存在——这是一个文化酒勃兴的时代,那些世界性名酒背后,无不烙印着其所在地域和民族的深厚文化背景:白兰地蕴育着法兰西的浪漫与激情,威士忌流淌着英格兰的贵族气质,伏特加彰显着俄罗斯的直爽与刚烈。
该如何寄望茅台呢?或许通过未来世界市场的反馈,我们可以获得更精准的答案。
茅台酒蕴含了幽雅柔美,香郁芬芳,和谐的品质和悠久的历史内涵,是中国数千年饮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史的缩影,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树一帜的风格,其独特的酿造工艺、迥然不同的饮用习俗、多样的民族背景、雅俗兼容的饮酒礼仪以及融合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的渗透力和亲和力。
在贵州,茅台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影响巨大的品牌声誉,是工业振兴的一个杰作;在中国,贵州茅台的崛起,是中国民族工业品牌的成长范例;在世界,贵州茅台的兴盛,是闪耀东方文明光泽、具有创新色彩的商业案例。
伴随茅台未来五年乃至十年间巨大的扩张,贵州茅台集团对地方、国家、社会的贡献必将大大超越既往。
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茅台未来的发展高度重视,不仅修筑通往茅台的高速公路,还在今年启动了对茅台镇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工程,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
因为我们的成长,不仅带动了上下游数十万人的就业与发展,还推动了各个层面的经济发展。在茅台所在地的仁怀市,因为茅台的存在,已吸引外省银行赶来栖息;在贵州省会贵阳,有茅台资本背景的金融、地产项目不时可见;在北京,由茅台投资的项目也已开始运行。
不止是物质财富。在北京成立的“国酒茅台研究会”,已经成为首都重要的高端文化交流平台,人们因酷爱茅台而相聚,讨论、交流,分享中华酿酒文化的精髓。
国酒茅台,更似一个财富和智慧的聚集地。一旦未来世界之路继续拓宽,通过国际分工的参与与整合,对区域发展有极大带动作用的客流、物流、现金流等,将对贵州乃至中国西部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一个世纪前,因偶然的发现,让茅台从中国僻远的地方来到大洋彼岸,在世界经济交往史上留下了一段传奇;今天,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喷气式飞机或互联网相互连接,流动与交往空前深入,站在宏阔时代舞台上的国酒茅台,将一如既往,开拓前进,不断铸造新的辉煌!
附件:贵州茅台倾力打造有世界影响的一流品牌 2010年12月22日
2010-11-22 17:18:01  来源:中国食品质量报
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
贵州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袁仁国
如果对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白酒业的发展历程做一个回望,拥有上个世纪百年辉煌,又在这个10年不断登上新高度的国酒茅台,是无可争议的焦点。
2011年,对中国来说,又开始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新战略;对于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战略和“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方针的指引下,迎来了“十二五”崭新的开局。
未来五到十年,“国酒茅台”不仅要继续深耕国内市场,更要放眼世界,以国际知名酒类企业为参照,打造一个在全球商业圈广受敬重的新茅台形象。这是作为中国民族工业企业“茅台”应有的理想与抱负。
今天的“贵州茅台”,不仅是中国市场上最为热销的高端产品,也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自上世纪50年代之后,代表中国文化的典型元素之一。
与百年前相比,“茅台”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与半个世纪前相比,“茅台”已然脱胎换骨;与30年前相比也是天壤之别。从中国知名的民族工业品牌,迈向具有世界影响的大企业,“贵州茅台”一路栉风沐雨,不断前进。
“贵州茅台”要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的著名的企业,“茅台”还有不短的路程。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认为:“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并深刻分析今天茅台所面临的内外挑战与压力,总结世界大企业既往成长中的经验与教训,居安思危,励精图治。
加速发展 再造一个茅台
这不只是一个开始。
“十二五”的开局,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起步重合。对于"国酒茅台"来说,未来这五年将具有里程碑式的转折意义:能否就此跨上一个新台阶,跻身国际一流企业的阵营?经济总量能否提升到可以参与更大舞台上的全面竞争?茅台酒可否在全球赢得更广泛的欢迎?
时不我待,“茅台”必须疾步前行。
在“茅台集团”2009年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公司提出了“发展壮企、改革促企、管理固企、质量立企、环境护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文化扬企、安全稳企、和谐旺企”的理念和“三步走、三跨越”的战略。在2010年末,调整了“三步走,三跨越”战略,希望能以更快的节奏,力争到“十二五”末,也就是2015年,茅台酒产量达到四万吨,集团销售收入达260亿元以上,“十三五”末——也就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结束时,茅台酒产量达到五万吨,“茅台集团”的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
从1958年,毛泽东提出茅台酒要搞一万吨,到2003年这个目标实现,整整用了45年;从2003年茅台酒年产突破一万吨,到2008年突破两万吨,用了5年。从2008年的两万吨到2015年的四万吨,则将只用7年。用更直观的方式表述就是,2015年的茅台酒年产量,将是2008年的一倍,相当于用7年时间,再造了一个新茅台。
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扎实积累,特别是经过最近12年连续跨越式增长,“茅台”又站在另一条跑道的起点。
在竞争最为激烈的酒类市场,“国酒茅台”一直在书写奇迹,不断推动中国白酒快速健康发展。
即将过去的2010年,“国酒茅台”也是成绩斐然。
前三季度,贵州茅台集团公司白酒总产量44471吨,同比增长8.74%(其中茅台酒生产26284吨,同比增长14.26%);白酒销量30010吨,同比增长6.06%;实现销售收入(含税)122.28亿元,同比增长19.01%;利税合计92.35亿元,同比增长21.33%;利润总额60.32亿元,同比增长11.31%;上交税金44.18亿元,同比增长29.99%。1至9月,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28亿元,同比增长19.47%;净利润41.74亿元,同比增长10.23%。
在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个十年期间,“贵州茅台”领跑中国白酒业,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力拔头筹,特别是体现企业对国家和社会贡献的最重要指标——缴税额度,长期保持中国白酒业第一名。另一个显示企业运行状况的指数——股市市值,“茅台”也表现优异,不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了中国第一高价股的记录,其总市值至今仍占据中国白酒业上市公司中第一。
国际主流媒体早已留意到这个与众不同的企业。
过去十年间,英国《金融时报》、美国《福布斯》杂志等一系列国际媒体推出的各种高规格的评定中,“贵州茅台”总是作为中国经营状况最好的企业之一,与众多世界知名企业比肩而立。
2010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茅台”再次入选,列第358名,比上一年排位前进了8名,超越了日本东芝、中国宝钢等知名企业。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行榜,“茅台”居中国食品行业饮料类企业前茅,遥遥领先。CCTV“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评选,“贵州茅台”连年入围。
这些硬条件苛刻的评比背后,寓示着这家古老企业身上,正在发生凤凰涅槃般的变化。
回望过去,贵州茅台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发展成为了中国业绩最好的上市企业。今天,“贵州茅台”的管理储备、资金储备、人才储备以及在酿酒业处于前沿的科研水准,加上贵州省委、省政府为强化工业拉动战略推出的一系列措施,为“茅台”的再次冲刺提供了动力。在影响贵州未来经济发展的十大振兴产业中,以“茅台”为代表的酿酒工业将为贵州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谱写华彩乐章。
32年前,“国酒茅台”刚刚走出“文革”的阴影,需要拨乱反正,恢复生产秩序;12年前,“国酒茅台”正式告别计划经济,需要的是怎样建立一套适合“茅台”的营销体系;今天,“国酒茅台”面向世界,需要的则是如何建立与国际一流企业相称的运营机制与企业文化。
全球化时代,竞争没有国界。跨国企业以各种方式切入中国白酒的传统市场。今天,我们的某个国内同行,很有可能就有跨国企业的资本背景。纵观国际市场烈性酒市场发展格局,“国酒茅台”无可选择地面临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竞争格局。
这是“国酒茅台”必须正视的现实与压力。
1998年,“茅台”正式告别计划经济,步入市场时代。这场深刻变化的直接诱因,正是国际经济巨变带来的巨大冲击——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从未发生过销售危机的“茅台酒”,出现了门可罗雀的状况。危机逼迫茅台人卧薪尝胆,一步步地推动企业迈向竞争的洪流。
正是那次国际性的危机,让“贵州茅台”毅然选择了市场。这个选择,成就了今天的“国酒茅台”。但是,人们对“茅台”的期许不止于此。
西方经济体的复苏仍然缓慢,需要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势破局,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则强调,要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以工业化为主线,推动贵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新战略。
已跨入百亿企业行列的“国酒茅台”,理应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同时,作为贵州最具品牌价值的企业,不应满足于中国市场上取得的良好战绩,而需把目光放得更远。
就在2010年,有586吨“茅台”走向海外,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5%,实现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以上,同比增长56%。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散去之时,“茅台酒”的海外销售以空前的速度迅速上升,与火爆的国内市场互为映射。
这个从国际市场传递来的信息,可谓意味深长。
加快转型 深化品牌战略
即将过去的2010年,“国酒茅台”在世界面前频频亮相。
阔别95年之后,作为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白酒业唯一的高级赞助商,“国酒茅台”高调重返世博会。与95年前的巴拿马世博会不同,“国酒茅台”的此次露面充满自信——“贵州茅台”特许专卖店在“世博轴”的核心区域开业,推出的80多款世博纪念酒,更是成为各参展国竞相收藏的珍品。
在“茅台”的历史上,这应该是最成功的事件营销之一。1998年正式步入市场之后,“贵州茅台”在企业创新过程中,自主研发了“八个营销”运转体系。从“工程营销”到“事件营销”,这种在中国酒界独树一帜的“茅台营销模式”,开创了令人瞩目的“茅台奇迹”。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民财富的增加,以及“贵州茅台”近年来成功实施的品牌战略、文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使得“国酒茅台”不仅在国内的高端酒市场持续保持领先,更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赢得广泛的关注。
从1998年以来,是“贵州茅台”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管理大加强、改革大深化、开放大跨越、结构大调整、文化大建设、人才大培养、品牌大提升、营销大创新、效益大增长的12年,坚持不懈的以“酿造高品位的生活”为使命;坚持以“健康永远,国酒永恒”为愿景,坚持弘扬“品质、品牌、文化、环境、工艺”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以质求存、恪守诚信、继承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崇本守道、坚守工艺、贮足陈酿、不卖新酒”的质量理念;坚持“爱我茅台,为国争光”企业精神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茅台”传统及“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继承创新,争创一流”的“茅台”精神;坚持不断持续改进,追求卓越,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学习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环境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创新、服务创新等十大创新;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坚持继承发扬传统工艺,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思想;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坚持以市场和顾客为中心,践行“八个营销”;坚持注重精细化管理,不断追求卓越;坚持廉政勤政建设,努力打造和谐企业。
“国酒茅台”1998年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正是由于做了以上工作,使“茅台”这一古老民族品牌焕发生机,激发了百年品牌的强大活力,使得“茅台”品牌释放了无限的魅力和张力。
13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董事长袁仁国在公司下军令状,要求走出计划经济模式主攻市场,最早参与市场营建的同事们眼中露出的焦灼眼神。13年过去了,“贵州茅台”已经打造出一支战功卓著的国酒经营团队,彻底改变了过去依赖计划、坐等上门的营销格局。
有人会问,作为国内市场稀缺的一线品牌,在市场销势如此火爆的情况下,“贵州茅台”为什么还要再提“转型”?
类似的问题,在多年前“贵州茅台”酝酿上市时,就有人提过:“贵州茅台”不缺钱,为什么还要上市?
那时,“贵州茅台”的回答是:茅台上市不是为了圈钱,而是为了企业自身的成长。事实证明,正是由于上市企业的那些严谨的规范与要求,使得“国酒茅台”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从一个长期浸染于计划经济氛围的传统国有企业,成长为中国业绩最好的上市公司。
自1998年正式走向市场,国酒茅台已经连续12年实现跨越式增长。尽管如此,每一次重要会议,董事长袁仁国总要给同事们分享几个数据,提醒同事留意英国的“帝亚吉欧”、“法国保乐利加”等国际一线酿酒企业的业绩。
2009年,国际酒业巨头“帝亚吉欧”实现销售净额98亿英镑,净利润17亿英镑,其海外市场的贡献率高达60%以上。“保乐利加”实现销售净额71亿欧元,净利润9.5亿元,15个主要品牌酒全世界销量为5100万箱,旗下品牌“马爹利”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就达70万箱。
以帝亚吉欧为对比,“贵州茅台”的经济总量与之差距接近十倍。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在全球这个盘子上,“贵州茅台”仍然面临“经济总量小,整体环境弱”的现实:虽然“贵州茅台”上交税收和人均利税在全国白酒行业都是第一,然而,经济总量与“帝亚吉欧”、“保乐利加”、“伏特加”等世界酒业巨头们相比,差距依然很远。
值得留意的是,跨国资本对中国白酒业的并购一直没有停止。
比如,2006年12月底,“帝亚吉欧”以约5.2亿元收购全兴集团43%股权,间接入股中国高档白酒“水井坊”17%的股份,掀开了洋酒“中国造”的序幕。再如,瑞典烈酒巨头与四川一酒厂合作,建立新的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生产、推广和销售高档“伏特加”。
经济全球化时代,贸易的堡垒越来越少,“贵州茅台”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参与世界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激烈的国内竞争,只是另一场大战役的序幕。
如果“贵州茅台”的目光不越过当下的局部竞争,关注世界潮流的变化,那么,危机迟早会摁响门铃。
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国际一线品牌与“贵州茅台”,还远不只是数量和体型上的差异,差异还表现在:企业的国际市场管理水平,对陌生文化的研究能力,对产品上下游链条的组织能力,跨国经营的人才培训等等。
因此,“茅台”要加快转型,与世界接轨,也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市场延展或数字累加,而是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制度设计、人才储备、产品布局、以及企业文化转变等一系列战略性的调整。
2010年末,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全省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活动,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开好头、起好步,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贵州茅台”处于一个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压力,不仅来自国内同行的你追我赶,也来自跨国公司强大的资本动员和扩张能力。
让“茅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走向世界,正是一个自我锻造的过程——企业管理模式要与国际一线企业对接;企业经济总量要向国际一线企业看齐;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的文化影响力也要以国际一线品牌为标杆。
这种锻造的背后,将是企业脱胎换骨、升级换代的艰苦转变。
谋变,不仅是为了让步伐更快,也是为了走得更好。
推动跨越 打造世界品牌
按照现在的战略规划,再过十年,“茅台集团”将成长为年销售额500亿元的企业。可以设想“茅台”这个凝聚中国优秀管理模式的民族企业的可喜前景——享有良好的国际知名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全球最好的科研创新能力,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等等。
到那时,“茅台集团”不仅可以通过辐射更广的跨国市场渠道,把“茅台酒”推向国际,参与全球高端品牌市场的竞争与拓展,也可通过资本流通、并购等各种模式,参与国际背景下的资源配置以及战略布局。
与其它中国白酒品牌相比,“贵州茅台”无疑是在全球语境下,最有说服力的中国产品——神秘独特的自然环境、自然科学的生物工程、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绿色有机的健康饮品、品位高雅的时尚元素、国人挚爱的民族品牌、醉美天下的琼浆玉液、独步酒林的卓越贡献——这些元素的叠加,给“茅台”酒增加了诸多魅力和个性。
有种误解流传甚久,认为外国人因为文化差异和消费习惯等原因不会饮烈性酒,难以接受中国白酒口味。其实,烈性酒在海外也有相当的消费人群和悠久的消费历史,比如“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
形形色色的进口酒涌入中国时,并未照顾过中国人的饮酒习惯,但它们仍然成功地改变了部分中国人的饮酒喜好,并占领了庞大的中国市场,甚至开始了本土化的尝试。
国际酒业品牌在中国长期培育市场引导饮酒习惯的做法证实,一种酒的流行背后,其实是某种文化、价值观或生活方式的推动——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支撑,有强大的品牌魅力,有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习惯的口味是可以改变。
对酒的接受过程,其实是对一种文化的认知过程。
世界在“茅台”这个充满东方色彩的中国产品身上,开启的不止是神奇的味觉体验,更是开启多元文化的旅程。
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到那一天,“国酒茅台”在全球烈性酒市场的话语权必将增强,必能为推动中国白酒融入国际烈性酒消费助力。
对于“茅台”而言,这将是一个革命性的过程。在“国酒茅台”走向国际市场的背后,对品牌战略、全球竞争的能力、战略伙伴的挑选,新型合理的经营模式的打造、海外市场营销中心的构建等,都将是不小的考验。
这不是“茅台酒”国际营销网络的简单延伸。董事长袁仁国在日常管理中不断强调要增强的“十种意识”,势必被进一步凸显: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服务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在通往世界品牌的道路上,这是必须扎实练好的基本功。
从不怀疑贵州茅台会成长为世界一流品牌:
一、作为中国传统白酒的优秀代表,“贵州茅台酒”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悠久的文化、独特的工艺、特殊的环境、卓越的品质等,构成了茅台品牌不可复制的品格与活力。
二、“茅台酒”的卓越品质,是人类酿酒历史上重要成就之一。这个出身于赤水河茅台镇的酱香型鼻祖,集绿色、环保、健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一身,符合今天世界的消费潮流和趋势。
三、作为中国优秀的民族工业企业,“贵州茅台”笃信公平,在为社会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从不曾忘记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尊重文化差异的存在。
四、作为中国成长最迅速的企业之一,“贵州茅台”表现了很强的学习和吸纳能力。在过去数十年的转轨变型过程中,“贵州茅台”一直在参照国际先进的管理规范,一个又一个地建立管理标准,为迈向国际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作为历史悠久的优质企业,“贵州茅台”不止在她的17000名员工中,还在上下游漫长产业链条的各个利益相关方那里,建立了强烈的品牌归属感:从在田间为“贵州茅台”种植高粱的农户,到遍布海内外的经销商,再到无数忠诚的消费者,都能看到对这个品牌价值观的深刻认同。
六、作为一个坚守传统工艺的企业,“贵州茅台”坚持持续改进,追求卓越,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学习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环境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创新、服务创新等十大创新。可以这样认为,“茅台”坚守传统工艺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创新。
这些要素,也是考验“茅台”能否走向世界,成为世界500强的关键。
对于类似“茅台”这样典型的中国传统产品而言,如何提升全球市场对其品牌的认同感,如何让世界上更广泛的人群通过对中国茅台的了解、接受和欣赏,来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应是锻造国际品牌的必由之路。
几个月前,董事长袁仁国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重视文化要素,提升品牌价值》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个观点,“总结历史上不同国家强盛崛起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国家的文化表现超出物质和货币资本的影响时,才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进入了更高的阶段。”
这句话用在“茅台“这样的产品身上同样非常贴切。
“中国给世界的一张飘香的名片”。总结今天“茅台”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巨大影响力,无法回避中国文化的巨大存在——这是一个酒文化兴起的时代,那些世界性名酒背后,无不烙印着其所在地域和民族的深厚文化背景:“白兰地”蕴育着法兰西的浪漫与激情,“威士忌”流淌着英格兰的贵族气质,“伏特加”彰显着俄罗斯的直爽与刚烈。
该如何寄望“茅台”呢?或许通过未来世界市场的反馈,“茅台”可以获得更精准的答案。
“茅台酒”蕴含了幽雅柔美,香郁健康的气质,谐的品质和悠久的历史内涵,是中国数千年饮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史的缩影,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树一帜的风格,其独特的酿造工艺、迥然不同的饮用习俗、多样的民族背景、雅俗兼容的饮酒礼仪以及融合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的渗透力和亲和力。
在贵州,“茅台”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影响巨大的品牌声誉,是工业振兴的一个杰作;在中国,“贵州茅台”的崛起,是中国民族工业品牌的成长范例;在世界,“贵州茅台”的兴盛,是闪耀东方文明光泽、具有创新色彩的商业案例。
伴随“茅台”未来五年乃至十年间巨大的扩张,“贵州茅台”集团对地方、国家、社会的贡献必将大大超越任何时候。
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茅台”未来的发展高度重视,不仅修筑通往“茅台”的高速公路,还在今年启动了对茅台镇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工程,为集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
因为“贵州茅台”的成长,不仅带动了上下游数十万人的就业与发展,还推动了各个层面的经济发展。在“茅台”所在地的仁怀市,因为“茅台”的存在,已吸引外省银行赶来栖息;在贵州省会贵阳,有“茅台”资本背景的金融、地产项目不时可见;在北京,由“茅台”投资的项目也已开始运行。
不止是物质财富。在北京成立的“国酒茅台研究会”,已经成为首都重要的高端文化交流平台,人们因酷爱“茅台”而相聚、讨论、交流、分享中华酒文化的精髓。
“国酒茅台”,更似一个财富和智慧的聚集地。一旦未来世界之路继续拓宽,通过国际分工的参与与整合,对区域发展有极大带动作用的客流、物流、现金流等,将对贵州乃至中国西部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一个世纪前,因偶然的机缘,让“茅台”从中国僻远的地方来到大洋彼岸,在世界经济交往史上留下了一段传奇;今天,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喷气式飞机或互联网相互连接,流动与交往空前深入,站在宏阔时代舞台上的“国酒茅台”,将一如既往,开拓前进,不断铸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