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尔洲际酒店官网:关于公选干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5:10

关于公选干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崔玉国 2009年09月02日14:4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开选拔已成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的独特优势在于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走群众路线充分结合起来,打破了过去“由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的封闭用人模式,初步形成了“由多数人从多数人中选人” 的开放用人模式,不仅扩大了干部选人的民主渠道,而且促进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公选干部工作的优越性

  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从“伯乐相马”走向了“赛场选马”,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改变了传统的干部选拔机制下“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不足,形成群贤毕至的局面。有利于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后备人才,改善领导班子结构,为实现建立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公开选拔冲破了人才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思想意识束缚,加大了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的规模和力度,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公开选拔借鉴了传统的笔试方法,采用现代科学的人才测评技术,对干部的能力素质进行定量分析,再加上严格的考察,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准确性。通过公开选拔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整体素质比较高,在工作中表现出很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责任心,群众观念强,能够很好地履行职责。同时,选任的年轻干部改善了领导班子结构,推进了领导班子的年轻化进程。

  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走群众路线相结合,扩大了民主,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程度。在开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公开职位、条件、标准、程序、笔试成绩、面试成绩、总成绩、面试人选、考察人选、任前公示、举报电话、任职人选等消息。这些措施增强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打破了干部工作的神秘感和封闭状态,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创造了一个党和群众积极配合参与干部工作的民主环境和氛围,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

  防止和克服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公开选拔工作,从笔试和面试的命题到试题的选择生成试卷都做到了绝对保密,考试、评卷自始至终都在纪检、监察、公证和新闻部门监督之下。人情后门被完全卡住,纪律严明,有人形象的说:“一张卷子可以否决一批条子”,从机制上保证了公开选拔工作的公证、公平,使那些想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跑官要官、甚至买官卖官的人无机可乘,堵住了用人腐败的源头。

  激发了广大干部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一种价值导向和行为示范,它打破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做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为干部展示自我才能提供了机遇,为公平竞争提供了舞台,有利于形成新的用人导向,激发了广大干部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增强了干部励精图治、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减少了部分年轻干部存在的浮躁心理和情绪,使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加强学习、勤奋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上来。广大干部认识到只要努力工作,素质高,能力强,得人心,就有机会脱颖而出。使先进者更先进,使落选者找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形成广大干部奋发向上的局面。

  公选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选周期长,成本高。就当前公开选拔工作来看,选拔一个领导干部的直接费用远远高于传统的选人方式,产生人选的时间也远远长于传统的选人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公选的操作机构、人员的临时性组织状态,工作内容和程序不规范。从公选工作设计到人员定位短则2-3个月,长则4-5个月,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没有专门的常设公选考试机构,有公选任务时临时搭建公选机构,抽调工作人员,从制定公选工作方案、确定公选职位,到报名、命题、组织考试都缺乏规范的程序和标准,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这都导致了目前公选周期长、成本高的现状。

  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有待提高。在考试的实施过程中,“考什么”和“怎么考”,即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公选考试的核心问题。公选考试的依据是中组部印发的《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大纲对笔试公共科目的内容范围做了较详细的规定,但在笔试专业科目方面还没有说明,随意性较大。还有,笔试的科目、内容、形式以及面试的测评要素如何确定,易操作、高效度的测评方法如何制定,考试与考核、定量与定性分析如何更好地结合,这些问题还需要总结和提高。

  容易滋生公开选拔的应试“高手”。在实践中,个别实际工作能力欠缺的人考虑的不是搞好本职工作以提高自己的实际水平,而是关起门来对照复习大纲和复习资料用功复习,思考如何应考。而相当一部分干部在工作岗位上扎扎实实,默默奉献,由于工作原因却不能报考,或不能有大量时间备考,结果考试成绩欠佳,于是就会产生选任的结果使应试“高手”得逞,却令一些真正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干部失去了在更大更高的舞台上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

  公开选拔和委任制任用干部存在冲突。委任制干部一般在后备干部中产生,注重公认、实绩、干事的经验和能力,以及班子合理搭配等问题,更利于根据岗位特点和需要选择优秀人才。公选将干部选任引入竞争机制,使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机制更科学、更公正,但公开选拔方法只能测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更好地测试专业水平和群众公认程度,全过程都没有考虑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气质搭配等的要求,这些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弊端。

  公选干部工作的对策建议

  成立专门考试机构。建立专门的考试机构有利于考试资源的整合,减少成本、提高效率,也有利于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公开选拔的考试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实践证明,将大量复杂的考务工作交给专门考试机构,既可以减轻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压力,又发挥了专业考试机构的优势。考试机构要坚持考试工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局服务,时时处处把考试与选拔适应发展需要的优秀年轻干部结合起来,突出政治素质,注重履职能力,组织好各类试题;坚持考试工作为用人单位服务,主动深入试点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使考试工作更加贴近用人单位的工作实际,为用人单位选出合乎需要的人才。

  科学选择和设置试题,安排实践考核。公选考试是以用设考的考试,是能力考察、素质测评、潜力预测的考试,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具有与学校考试不同的独特的考试内容和方式。在命题思路上应以考能力为主,重视对工作能力和潜在素质的测定,试题应充分体现岗位针对性,尽可能减少背诵题和大比分的简答论述题,避免死记硬背取得好成绩现象。应加强公选考试测量学的研究,开发易操作、高效度的测评方法。加快面试内容改革,建立高素质的科学化的面试考官队伍。要大力加强面试题库的研究建设工作,制定统一的面试考官任职资格条件规定,作好面试考官培训工作,使面试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安排实践考核。统一确定课题、时间,安排入围者到报考单位进行调研,在报考单位举行答辩会,由普通群众及部分社会各界特邀代表组成评委队伍,对其进行选择,计算得票率。

  拓展考察的广度和深度,保证公选考察的准确性。首先,建立考察责任制,同一职位由同一考察组负责考察,避免不同考察组因为标准不一而评价不一、无法区分的情况。其次,对考察情况作定量分析。将测评项目分成党性观念、思想道德品质、廉洁自律、开拓创新精神、组织领导能力、履行岗位职责和业务知识水平等若干要素,由考察组成员单独逐项打分,取考察组成员的平均分作为考察对象的测评分。第三,拓展考察的广度和深度。将考察范围从考察对象的现工作单位延伸到家庭、居住地,从“八小时内”延伸到“八小时外”,注重考察入围者的思想政治表现、群众公认度、工作实绩和岗位适应程度。

  多层次开发公选成果,降低工作成本。把目标定位在通过公选促进干部工作的整体推进上,而不仅仅在于选拔几名领导干部。在具体操作中,把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与选拔后备干部结合起来,并加强对公开选拔工作成果的多层次开发,这样,既做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实现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意图。与延伸选用相结合。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从落选的优秀者中选拔一些素质好、有潜力的人才,安排到适当岗位任职。与储备人才相结合。对所有进入面试的干部建立人才档案,纳入到后备干部队伍进行管理和培养。同时,还将公选与考察责任制、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加强“八小时外”的监督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保证了公选的质量,也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了其他一系列干部制度改革措施。

  公开选拔领导助理。公开选拔领导助理弥补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缺陷。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助理,不公开职位,只公开选拔数量,所有报名人员相互竞争,避免了明确职位造成的竞争对象按职位分割,在同一平台上、同一尺度下公平竞争,按名次择优选拔,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确定下来的领导助理,根据本人特点和培养方向,再选派到相关地区和部门任领导助理,可以搭配合理,人尽其才。由于公开选拔可能带来选拔“走眼”的不良后果,设置领导助理这一“准领导”阶层,二次任用,可以补救。公开选拔领导助理可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后备干部排队问题。领导助理是近期可上岗的后备干部,公开选拔领导助理创新了排定近期后备干部的方法。近期可上岗的后备干部,放在领导助理的岗位上压担子,使他们提前进入领导角色,容易早出成绩,让组织早掌握,让群众早认可,为提拔任用奠定了基础,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紧密衔接。没有选拔为领导助理的后备干部,把公开选拔成绩作为后备干部排序的重要依据,排定为近、中、远期,从而扩大了公开选拔的成果,解决了后备干部队伍排序问题。

  公选干部制度作为一种全新的干部任用制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有待于今后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相信,通过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公开选拔必将成为今后干部选任工作的最有效且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最终使公选干部制度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形成奋发、竞争、进取的良好氛围,实现建立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