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华阴市政府网:第一八五一卷——第一八六0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06:07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五一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末后的一段「喻况玄旨分」,二十比喻。今天从第六个看起,第六喻有两首偈颂,「幻师巧术喻,喻不思议解脱德」。请看经文:

  【譬如幻师知幻法。能现种种无量事。须臾示作日月岁。城邑丰饶大安乐。幻师具有贪恚痴。犹能幻力悦世间。况复禅定解脱力。而不能令众欢喜。】

  我们在前面读到声闻,声闻有八解脱,这个地方是比喻菩萨不思议解脱德,比声闻殊胜太多了。解脱是自受用,得到自受用之后才能够利他。这个地方用幻师来做比喻,幻师是我们现在社会大众所说的魔术师,就是擅于变魔术。我们知道魔术不是真的,可是他的动作很快,让我们看不出他的破绽,好象是真的一样,其实不是真的,这是用这个来做比喻。『譬如幻师知幻法』,他懂得魔术。『能现种种无量事』,在舞台上他给我们表演,令观众看到非常欢喜,也非常欣赏赞叹,他变的戏法变得很好。这个地方举一个例子,『须臾示作日月岁』,「须臾」是很短的时间,须臾之间,「日月岁」是长时间。这就是大乘经教里面常讲的念劫圆融,他能把很短的时间变成很长的时间,很长的时间他也能够把它变成很短的时间。这桩事情从物理现象上来讲,现在的物理学家也发现时间不是真的,时间会随着速度产生变化;在高速度的时候时间会缩短,如果在很缓慢的时候时间会延长,它随着速度变化。在佛法里面来讲,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不是真的。星球在太空当中的运行有很大的时差,有很复杂的时差,这些事实真相现代科学发现了很多,确实是如此。在究竟法里面,时间是不可得的,不但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什么时候能证得?得一心的时候,也就是说你确实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这个事实真相你就见到了。烦恼习气你断少分,你就能突破少分,时空的维次就能突破。随着你清净心的纯度,你见到的时空都不相同。

  所以时空不是定法,时空不是恒常,确实如经中佛所说的「从心想生」。从谁的心想生?从自己的心想生。那你就知道,每个人对于时空的感受都不相同。不但每个人不相同,就是同一个人,我们自己,随着我们情绪不一样,我们在欢乐的时候,或者在悲哀的时候,对于时空感觉就有很明显的差别。你看欢乐的时候好象时间过得很快,悲哀的时候感觉时间很长,度日如年。这就说明时空是自己妄想分别执着里头变现出来。别人也有,所以有同分妄见、别业妄见。别业是个人,同分是大家,我有你也有,我有这个毛病,你也有这个毛病,看到很相似,实际上不一样,各人感受的是各人变现的时空,别人变现的时空不干扰我们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才知道这一切苦乐忧喜舍受,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与老天爷没关系,与人也没关系,完全是自己情绪产生的变化。这是一个例子。

  下面又举一个例子,『城邑丰饶大安乐』。他也能变化这个,变化一个城市,这个城市里面非常繁荣,大家生活在这个地区安居乐业,他能变化这些。『幻师具有贪恚痴』,他是凡人,他不是圣人,『犹能幻力悦世间』,他在这个舞台上的变现能令观众欢喜,用这个来比喻。他说何况复有『禅定解脱力』的菩萨,他怎么不能够令一切众生得欢喜?这就说明有定力、有解脱力的这些菩萨,他有能力关怀六道众生,有能力照顾六道众生,帮助六道众生离苦得乐。

  我们现在要问,问题出来了,菩萨有这种能力,有这样的智慧,又有那么样的慈悲,无缘大慈,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有苦难,他为什么不来?我相信有很多同学读到这个经文都会产生这个疑问。有这个疑问那你就要想到经典上常常告诉我们,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是无缘之人?不接受佛的照顾,不肯接受佛的帮助,那就没法子了。实在说,佛菩萨这种神通道力无时无处不加持,真的是在加持,有缘的人就得到了。缘分有浅深不同,善根有厚薄不一样,所以你得到的也是各个人都不同。什么人能得到?信的人能得到,真的是信者得度;信又能理解,他就得到的更多;不但能有信解,而且还能依教奉行,那他得的就更多了,道理在此地。不信的人、排斥的人那他完全得不到,绝对不是不加持,现前就加持,从来没有间断。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可以细心观察,佛法在世间!我们信佛的人,就是佛教徒,信佛的人那个信心不一样。有人迷信,虽然是迷信,他要是诚心诚意,虽然是迷信,他没有什么杂念,他的心很诚,他也有明显的感受到佛力加持。怕的是什么?迷信,自己没有诚意。怎么没有诚意?他心里贪瞋痴慢还非常严重,所以学佛,听说学佛佛菩萨保佑,希望佛菩萨保佑他升官发财,条件是这个,是因为这个来相信的,这样的人就完全得不到加持,与他不能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为什么?他这个心态、行为跟性德完全相违背,所以他就没法子感受到。

  跟前面所说的不相同,你看前面所讲的他是迷信,他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佛法,他真肯相信,他没有妄念、没有贪心,人很本分、很老实。如果是读书明理的人,这种人叫安贫乐道,守住他自己的本分。古圣先贤说得好,你生在富贵之家,你就守住你富贵人的本分;你生在贫贱之家,你能守住贫贱的本分,老老实实过日子,都能得到欢喜。孔子的学生颜回,物质生活很贫困,他能够安分守己,虽然贫乏,他过得很快乐,道理就在此地。这是幸福美满的人生。给诸位说,幸福美满的人生不是地位很高、有很多的财富,与这个不相干;幸福美满是真正安分守己,他才快乐。我在出家两年之后受戒,我们的得戒和尚是道源老法师,他是江苏泰州人,跟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是他家乡泰州的事情,真的不是假的。说泰州有个要饭的老先生,非常快乐,要饭的,儿子是个做生意的人,发财了,所以乡里的人都骂他,你看你发财,你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住的是什么,你怎么忍心叫你爸爸在外面要饭?他也很难做人,所以就派很多人到处去找,真把他爸爸找回来了。找回来是好好的供养爸爸、孝顺爸爸,没想到他爸爸大概住了一个月的样子,趁着没有人看见又跑掉,又去要饭去了。人家问他为什么?快乐!我每天去游山玩水,走到哪里玩到哪里,饿的时候就讨一钵饭,晚上找个破庙睡睡觉就行了。他乐!这给人很大的启示,真正快乐不是说你有钱,过得真正是幸福美满,你看真的是要饭,天天游山玩水。老和尚讲这桩事情勉励我们,如果出了家还贪图名利,不如要饭的人,要饭道比我们高。所以说是哪个行业都不可以轻视。这个人懂得人生,人生没有别的,要活得非常快乐,没有贪瞋痴就很快乐。

  如果修行对于教理有相当的领悟,真正能学到如佛菩萨一样的看破放下,你自然就感受到三宝威神的加持。三宝威神的加持从哪里来的?实在说是自性三宝。因为我们的法性,我们学教学这么久了,都有这个概念,法性就是自己的真性。佛经里面讲真如本性遍法界虚空界,自性里面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才艺、无量相好。它没有时间空间的障碍,任何一个众生都生活在这里面,怎么可能没有感受?没有感受,当然障碍是在自己身上,自己有个排斥性德的这么一个障碍。排斥性德的障碍,佛就说这三大类,妄想、分别、执着,这三大类是排斥性德的。这三种障碍都不是真实的,都是属于抽象概念,是可以放下的。放下,你就能感受到了,放下的时候你就法喜充满,放下之后你就常生欢喜心。为什么欢喜?你的智慧现前了,你的德能现前了,你的烦恼习气放下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了,他怎么不欢喜?你会跟诸佛菩萨一样行大慈悲心,以种种方便利益众生,就像此地幻师幻术一样,幻师幻术比喻菩萨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在《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显示出这样的境界,你看佛菩萨所示现的种种不同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所以我们要会学。

  佛法里面善学,这个重要,你会学,诸佛菩萨从来没有离开你,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的化身,你会;如果你不会,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妖魔鬼怪的化身。实际上说外面所有境界非佛、非魔,魔跟佛从哪里来的?是自己心变现出来的,你是善心对这个人,这个人是佛;你恶心对他,他也恶意对你,这个人就是魔。所以魔、佛从哪里来的?魔、佛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这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这里面没有好丑,没有好丑就是佛说的没有佛也没有魔;「好丑起于心」,是你的念头,是从你分别执着上来的,你说这个玩意糟不糟糕?如果我们用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不是佛。

  所以佛在经上说,菩萨成佛的时候看到大地所有一切众生同圆种智。这个我们相信,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懂,那就是什么?他的心是佛心,佛心看整个宇宙都是佛。不但人是佛,花草树木都是佛,山河大地也是佛,大而宇宙,小而微尘,无一不是佛,成佛了。我成佛的时候是这个境界,你成佛的时候也是这个境界,这叫佛佛道同。从这个事实,这是事实,我们就能体会到,我们要想修行成佛怎么修法?什么时候能把一切众生在我心目当中都是佛菩萨。这个怎么修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原来就是!他本来是!有妄想,没有分别执着,还好,看到所有一切众生跟佛菩萨差不多,相似即佛,虽不是真的,差不多,你是这个看法。可是一有了分别,不一样,再一执着是完全不是。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懂了吗?真从心想生,你要把这些道理都参透了,你才是个真正修行人,你很会修。

  修行是什么意思要搞清楚,行是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是这些行为错误,行为错误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我们错在哪里?我们的思想言行统统受妄想分别执着的影响,它做了主,这就坏了。跟这个东西一挂勾,那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真的一点都不错,是罪。什么罪?违背了自性,我们说浅一点,违背了你的良心,你说是不是罪?本来是佛,现在搞到这种面目,本来你念念当中是无量功德,现在是念念都是罪业。要知道这与别人不相干,与佛菩萨不相干,与天地鬼神不相干,与一切众生不相干,完全是自作自受。

  所以真正参透的人,他惭愧心生起来。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榜样,他在一生,他有个外号叫「常惭愧僧」,他给人家写字,后面署名常惭愧僧,那是菩萨。常惭愧不是他常惭愧,他提醒我们,我们每个人真的常惭愧,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知道常惭愧了,你说要不要放下?不再执着了;要不要计较?不再了,不分别了,不分别、不执着。如果你常常生起这个念头,对人、对事、对物,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只要放下分别执着,你自己欢喜,你也能令大众欢喜。为什么?你自己的良心发现了,良心是什么?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那是良心,是你自己的心。这个心跟大众接触,哪个众生不欢喜?无论是迷是悟、是圣是凡,没有一个不欢喜。修行是怎么修法我们要懂得,这是佛菩萨的善巧方便,我们体会到之后,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就学会了,学的善巧方便。

  我们再看下面第七个比喻,第七个比喻也有两首偈颂,「修罗隐形喻,喻胜通隐显德」。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天阿修罗斗战时。修罗败衄而退走。兵仗车舆及徒旅。一时窜匿莫得见。彼有贪欲瞋恚痴。尚能变化不思议。况住神通无畏法。云何不能现自在。】

  这段经文先要看这是讲阿修罗,阿修罗是梵语,音译过来的,阿翻作无。你看我们阿弥陀佛,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照中国的意思来讲,阿弥陀佛是无量觉,是这个意思。阿翻作无,修罗翻作端正,中国的意思是端正,阿修罗就是无端正,就是相貌很凶、很不好看。可是阿修罗的女子是最美的,阿修罗的男子是最丑陋的。阿修罗,经上给我们讲,六道里面除了地狱没有,地狱没有阿修罗,其他四道都有阿修罗。天有阿修罗,人间有阿修罗,畜生有阿修罗,鬼道也有阿修罗。在哪一道就算是这一道,所以佛经上也常讲五趣轮回,就是五道,没有六道。如果说六道,阿修罗是单单讲天阿修罗。

  实际上天阿修罗应该跟欲界天是合在一起的天道,这《楞严经》上佛给我们说得很清楚。阿修罗业因是什么?他修十善,他也修诸功德,而且多半在佛门修行的。为什么会变成阿修罗?瞋恚心重、嫉妒心重,心量窄小,不能容忍,福报很大,在佛门修的。所以福是带得走的,功德带不走,一发脾气功德就没有了,所以功德很难修,福德好修。他修的福报大,福报很大,在人间没有这么大的福让他享,他就到天上去了。天上,我们知道欲界天有阿修罗,色界、无色界就没有,为什么?色界、无色界没有瞋恚。所以他瞋恚的习气还很重,纵然在天上,也常常喜欢斗争,喜欢打斗,跟天帝作战。

  这天帝我们中国人称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哪一天?忉利天,就是忉利天主。有许多宗教里面讲的上帝,实际上就是忉利天主,他没有断贪瞋痴!他修的福报很大,修十善,五戒十善里面夹杂着瞋恚、夹杂着好胜,无论做什么都要超过别人,烧香他要烧头炷香,烧第二炷香他就不高兴,这种人的果报很可能就是阿修罗道去了。绝对没有谦让,自尊自大,他没有谦卑,好胜、好斗争。这你就晓得,他无论在哪一道,阿修罗确实福报都很大,在畜生道也是如此,在饿鬼道也是如此,是有福德的鬼,这是前生修的福。

  这个地方的比喻是讲阿修罗跟帝释天打仗,斗战时修罗打败了,实际上修罗也常常打胜仗。从这个地方看,一般人喜欢生天,天上也有刀兵劫、也有战争。『败衄』,「衄」是流血受伤,他打败了,受伤了,退走了。帝释天碰到这个事情他也很头痛,他要求三宝加持,所以他才能打胜仗,修罗是很不好缠斗的人。『兵仗车舆』,这是讲阿修罗的军队,「车」是战车,他的军队。『徒旅』是徒步走的,步兵,前面我们讲过了,佛经上讲的士兵四种,这是古时候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就知道人间有什么,饿鬼道、天道也有什么。现在人间有飞机,人间有核武、有化武,天上有没有?地狱有没有?都有了。这些事情我们一定要懂得一个原理原则,你就想通了,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都不是定法,佛法里面讲的,整个宇宙都没有定法。有定法在哪里?在一真法界。十法界六道里头没有定法,所有一切法从众生心念生,那我们就知道现在欲界天也是有核武、有化武。阿鼻地狱里面的刑罚,堕在那个地狱有这种罪过,比如核子弹的爆炸,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他要堕那个地狱去,他天天要受。炸弹一爆炸粉身碎骨,但是风一吹他又活过来,炸弹再炸一次,永远干这个,你说多苦!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能够明了的,法从心想生的。

  这是修罗的军队,兵败之后,『一时窜匿莫得见』。阿修罗跟阿修罗所有的军队忽然不见,他有这个神通,帝释天王再找找不到,不见了,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他有这个变化。所以帝释天并没有把阿修罗消灭。阿修罗打败的时候他能够变化,就没有了,找不到他了,真的变成恐怖分子,你不小心的时候他又露出来了,他会变。所以你看『彼有贪欲瞋恚痴』,阿修罗这个烦恼很重。『尚能变化不思议』,这是很不思议的,他能变化很多大军来跟你战斗,打败的时候忽然没有了,再也找不到他,不定什么时候他又出现了。所以你想想天上这个状况,这个玉皇大帝也不好做。所以天人享天福,非常重要的一桩事情,这也是提醒我们,绝不跟人结冤仇。这个教诲的意义大了,你跟人结了冤仇,冤冤相报,你就是有大福报到天上,他也有大福报,他也到天上,到天上两个还是对头,还是冤亲债主,怨憎会,你说麻不麻烦!到什么时候来避免怨憎会?虽有冤家,他不会再找你?修定,修清净心,生到色界天就没有了。所以佛在经上常常劝勉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特别是什么?小怨。这个事情往往人都疏忽了,没有在意,这种小怨结下去,如果对方是念念不舍,因缘遇会时,果报还自受,为什么不能原谅别人?原谅别人是自己真正得福。我这一次不肯饶过他,不原谅他,来生碰到的时候,他也不会饶过你,也不会原谅你。

  所以我们看佛陀、看菩萨、看古今中外的圣贤,你看他们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没有一个不是谦卑,没有一个不是尊重别人。释迦牟尼佛,小乘经里面很多,小乘经里面记载释迦牟尼佛日常生活,不会轻慢一个人,对要饭的,这个老太婆是要饭的,贫穷非常可怜,佛见到的时候对她都非常谦虚礼敬。为什么?这个道理现在我们明白了,佛眼睛当中看她是佛,她本来是佛,她现在还是佛,只是迷惑颠倒,造作许多不善,堕落在这个境界里面。这就是佛家常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得要承受果报,果报还自受。这是从凡夫眼光里面看,我们看贫穷下贱的人;修行人、行菩萨道的人他看到之后,对他谦恭有礼不敢怠慢,他怎么看法?那个人是菩萨,是示现的,是来教我的,他是来现身说法,造作种种不善、受种种的恶报给我看。菩萨度化众生做种种示现,种种示现的一种,所以我们看到这种人,他是真的受果报还是菩萨示现的?不知道。如果是菩萨示现的,你轻慢他,那个罪就很重。所以道场,什么地方是道场?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个大道场,这里头诸佛菩萨、妖魔鬼怪是龙蛇混杂,你晓得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这么一说,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全起来了。佛菩萨告诉我们,教我们一个好的方法,你不要分别他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你只用真诚心看待,他全是菩萨,这就对了。他在这里展现的,没有别的,就是展现因果报应,他表演得非常逼真,就像演戏演得非常逼真。会看的人,感动,那就学到很多;不会看的人叫麻木不仁,他得不到利益。你看行善得善果,作恶的得恶报。

  这段里面是讲两个都是修福的人,帝释天修福,上品十善,阿修罗也修福,也是上品十善。上品十善,为什么在业因里面说阿修罗是下品十善?他要不是跟帝释天修同样的大善,他怎么能生天?好事做太多了,真多!那上天变成阿修罗的原因,佛不给我们说我们不知道,他傲慢、他好胜、他嫉妒。这个因素我们就知道了,他是大好人,他真做很多善事,他有这三个习气;好胜,好胜那就要斗争,总是抢第一,不肯落在人后。帝释天王修十善,贪瞋痴慢都少,还是有;没有,那就不在欲界了,他还有。所以一个是做天王,一个在天上做阿修罗王,他也是王,他们的富贵几乎是平等的。佛在经上说,修罗有天之福,有天王的福报,没有天王的德行,天王仁慈,阿修罗王没有仁慈。

  用这个来比喻菩萨隐显的神通。『况住神通无畏法』,无畏法,我们就晓得是大菩萨,这不是普通菩萨,明心见性之后才有像如来果地上三明六通、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这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法身菩萨。『云何不能现自在』,阿修罗都能现,哪有菩萨不能现的道理!所以我们对于菩萨示现这个隐显,这桩事情我们今天体会到了。如果你真的能体会得,你就会感到诸佛菩萨时时刻刻没有离开你的身边,你能够感受得到。他在显,现身的时候能帮助你;他在隐,不现身的时候他还是在帮助你,这里面的原理就是性德法尔如是。

  所以永明延寿大师,你看他派很多人去查《大藏经》,《大藏经》里面好的句子统统把它节录出来,然后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他老人家做总结。这一份东西就是现在留下来一百卷的《宗镜录》。他总结什么?统统结归一心,全都摆平,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永明延寿大师把它归纳起来变成一部《宗镜录》。实在讲,六祖惠能大师只说了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事万法不离自性,这样你才晓得为什么要见性。你见了性,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再没有问题了,你不见性的时候问题多多。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的人我们就称你作佛。佛这个字如果从一般意思来讲,中国人称圣人,印度人称佛。你就转凡成圣了,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真正回到老家,回归自性,反璞归真,这个问题才算是终极的解决。六道里面有这么些苦难众生,你可不可以再来?随时来,丝毫障碍都没有。你再到六道、到三途、到十法界,你是来教化众生,你是来表演的,无论用什么样的身分,隐现自在。我们要问,你会不会入到那个境界不再来了?对众生一切造作不理会了,会不会?不会。为什么?性德法尔如是。因为你契入境界之后,你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断掉,就不起心、不动念,不会有这些念头。感应道交是自然的,众生有感立刻就应。应的时候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没有起心动念能应,不可思议。

  我们今天都是起心动念,应是有起心动念;法身菩萨没有起心动念,不但这个应没有起心动念,他在六道里做种种示现还是没有起心动念,这更不可思议。所以大乘教称之为不可思议法门。你看《华严经》末后一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什么不思议?这个不思议就是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叫不思议。真的是这样的,他也现身,他也跟大家一样往来,也每天跟大家一起应酬。释迦牟尼佛示现住世八十年,每天还跟大家讲经说法,每天出门去托钵,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不可思议。所以不可思议这四个字意思很深。从理上讲,他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不可思议。我们凡夫的境界看不可思议,这个无法想象,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力?凡夫对不可思议的解释跟原本的意思不一样。如果你要是真的把这个道理参透,你就会知道这个要学,这一定要学,为什么?你看看,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的身心多自在,你一点烦恼都没有。办事呢?办事是办得比什么人都圆融,比什么人都高明,为什么?他不是烦恼,他是智慧当家,是你自性里头本有般若智慧现前。

  所以现在很多人,我要不想的话,我怎么能办事?是!你是凡夫,你非得要去想你才能办事,你不想不能办事,你不知道不想办事更高明!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的示现真正是不可思议,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一天都没学过。受教也不过就是五祖在方丈室里面半夜三更给他讲《金刚经》大意,我们想想顶多两个小时,他一生所受教育就是这两个小时。开悟之后你看看,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在猎人队里面住十五年,你要问惠能大师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肯定没有。他为什么再等十五年?众生的缘没成熟,他在等待。有人跑到山洞里面去静坐、去等待,他不是的,他到猎人队里面去帮人家烧饭,这个方式,他在等待。所以菩萨作略,你没法子想象。

  我们晓得他为什么选择这个,他在救度众生。那些猎人以后都皈依了、都回头是岸了,原来我们烧火、烧饭的,天天烧饭给我们吃的是个菩萨,以后洗手再不干了。他天天,猎人捕猎这些猎物,他在那边煮给他们大家吃的时候,他在那里做超度。这连我们都晓得,我们看到小动物都给它做三皈,你就晓得他在那里度众生。逃难的时候,以后出山的时候,无论世出世间法,你去问他,没有一样不知道,没有一样不懂。这就是现身说法告诉你,不用分别执着的高明。你用分别执着来处事,挂一漏万,你怎么能把事情做得圆满?怎么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太深,没人相信。套一句外面宗教的话说,信者有福。佛法也如是,你要真正相信,如教修行,那你有福了,那你得大福报!

  所以一生成佛可不可能?可能,你明白以后,可能。为什么?明白之后,时间就没有了,这是真的,你回归到真实。没有回归之前,你永远在虚幻里面过日子,六道十法界是虚幻,真正明白之后就回头了。明了是解悟,不是证悟,上中下三根的人都是先解悟之后求证悟。禅宗里面的修行人他不是的,他是先证然后再求解,跟我们一般的顺序不一样,他那叫上上根人,上中下三根是大乘;那是叫教外别传,像惠能大师那种人物,他一开头就证入,放下就证入。他学东西,学得太快了,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是他修行,修后得智。他不像一般人念书要念多久,不需要,他自己不要念,听别人,一听他就明了。法达禅师,《坛经》上有记载,念《法华经》三千遍,《法华经》很长,七卷,每一卷分量很大,我们一般估计的是一天只能念一部,三千部十年,不解经义。见六祖,礼拜的时候头不着地,六祖看到了,起来的时候问他,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为什么你礼拜头不着地?他就说,他念了三千部《法华经》。这值得骄傲。六祖就考考他,《法华经》讲什么?他说不出来,反过头来向六祖请教。你说这个经我没听过,你既然念三千遍也很熟了,你念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说行了,不必念了,我都明白了。给他讲《法华》大意,他开悟了,再拜,头着地了。这是不可思议!为什么?就是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一切法不离自性」,都从自性里面变现出来,见性的人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他那个知道要不要用思考?不用,确实他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如果有这个,他就不知道了。所以有知,就有所不知;无知,无所不知。这两句话,大道理!我们凡人求什么?有知,要求知识,求了一辈子,有所不知,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人家的方法颠倒,求什么?求无知,结果碰到事情无所不知,怎么会一样?无所不知是性德,说来说去都是见性重要。

  性德是你自己本有的,没有丢掉,只是现在有障碍,障碍去掉,自性就现前,你就见性了。障碍不是别的,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能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上上根人。凡夫成佛就是一念之间,所以《宗镜录》上的话,「迷唯一念,悟止一心」,一心就觉悟了,有一念就迷了。你看看我们平常头脑一动就迷了,什么时候迷的?当下,就在现前,所以叫无始,没有开始,这是真的。要有开始、有结束,它不是真的,妄的,虚妄的。哪有什么开始?哪有什么终结?没有,无始无终,就是当下,就是当下这一念。所以这个话是非常不好懂,很难讲得清楚。所以我想找一个老式的电影放映机,我来做道具,来给诸位说明一念,一念迷、一念觉。这个放映机一开动,它镜头打开那就是迷,那个影片的影像就在银幕上示现了,那就是念头。你把影片剪断的时候它断了,银幕上一片空白,那就是一念觉。空白是真的,有影像是假的,是幻相。所以十法界六道都是假的,那银幕是真的,它永恒不变。就是有影像在里头,它那个干净、那个空白还是没有变,那个叫一真;放映机投影在上面的时候,那就是不觉,那就是妄想分别执着;用这个东西,诸位要是仔细看清楚,你就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情。

  无始无明,不是说好久好久之前,找不出这个开头时间叫无始,那你全是把意思解错了。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就是现前一念。现前一念觉就成佛了,惠能大师就是这么个道理,就是他一念觉了,问题马上解决。所以凡夫成佛一念之间。他能,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理论上讲,大家都一样的。事实上讲,他烦恼轻,他一下就放下;我们烦恼重,知道这个道理,还是不肯放下。不是不能放下,是不肯放下,人家肯放下。这个东西没有能不能的,就是你愿不愿意放下、你肯不肯放下。原来放下就是,放下就得大自在!放下之后,这六道,眼前这个,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世界还在吗?是还在,你已经知道它是幻相,你不再执着了。觉后空空无大千是什么?你觉了之后,你心里对大千世界再也不起心动念,再也没有分别执着,你的清净心里大千世界没有了。看到大千世界还有这么多东西是什么?迷惑颠倒,他还没回头,他还没觉悟。那怎么办?觉悟的人做种种示现去帮助他,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这个时候慈悲心遍法界虚空界。慈悲心是你真心,真心就是这样。对这个人好,对那个人不好,对这个人有成见,那都是妄心;真心里头一片慈悲,清净的慈悲、平等的慈悲、充满智慧的慈悲。所以一回头你就成佛了,这是佛门里有一个谚语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屠刀是什么?屠刀是讲伤害,伤害自性,妄想分别执着伤害自性,障碍了自性,你把这个东西放下了,放下就是。

  所以佛法修学确实无关文字,凡是执着经教的都是世间法,他没学到佛法。读《华严经》真有个《华严经》,对《华严经》起了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哪有华严经!对净土法门,或者对参禅,或者对持咒,你真有分别执着,凡夫!这就告诉你,你所学的是世间法,不是佛法。真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断掉了,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天天替打猎的猎人烧饭,来侍候他们,佛法,他不是世间法。为什么?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他在那里行菩萨道,他在那里现大慈大悲,广度众生,这真的,我们凡夫不知道。他那个境界里面,他每天工作下来的时候一定是打坐,打坐干什么?九法界众生他给他们讲经说法,眼睛一闭,定中在做,肯定的,我们决定没有怀疑。为什么?菩萨应化到世间来也投胎,释迦牟尼佛母亲摩耶夫人也是十个月怀胎。可是佛在母胎里面,母胎是大道场,跟《华严经》一样,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人数无量无边,天天在母胎里面集会,佛给他们讲经说法,这不思议境界。开大法会,我们能相信,一点不怀疑,为什么?一粒微尘里面都有世界,何况母胎里面比微尘大多了,他怎么不能在那里开法会?可是业力受生的人就不一样,业力受生的人是住胎的时候就像住在地狱一样。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形容,母亲喝一杯凉水,他在里头感受像在寒冰地狱;喝一碗热汤,像在八热地狱,他受苦报。这里头业因果报,你要是细心去观察、去体会,你就明白了。

  所以你看觉悟的人他来入胎,他也没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着,自然的。为什么?要做这种示现,这个地区的众生他才相信,要不然他不相信。所以佛示现,「我也是跟你们一样,也是父母生的,我都能成就,你为什么不能成就?」大家一听有道理。如果他的示现像阿修罗一样变化来的,忽然身体有,忽然没有了,别人对他尊敬,把他当作神明看待,不敢学他,学不到。你不是父母生的,我们是父母生的,做不到,学不到。大众修行信心不能建立。他用这个方法使一切众生建立信心,是这么回事情,慈悲到极处。这都是隐显自在。给我们做的样子,佛的一生他的行谊全是教学,十九岁到三十岁,学了十二年,这是我们世间人的习性,总得去求学,不求学你怎么会?他也去求学,也去学了十二年,时间不算短,而且遍参印度这些专家学者,都亲近过、都去学过,真正是广学多闻。学完了,没地方再学了,这才到恒河边大树底下入定。入定也是示现,教给我们怎么样把世间法变成出世间法,把世间聪明智慧变成般若智慧。菩提树下打坐,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变了,凡夫变成佛,烦恼变成菩提,业障变成德能,性德流露了。这他教给我们的,现身说法教我们。

  他在菩提树下打坐没人知道,以后我们晓得,他在打坐讲《华严经》,所以《华严经》前面记载的是二七日中,十四天,也有一个说法三七日中,二十一天,入定,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经分量多大?我们今天,流传到世间的。这部经讲完之后,大龙菩萨把它收藏在龙宫里面,什么样的分量?四句叫一偈,这部经释迦牟尼佛在定中讲的,「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他在定中时间不长,两个七天,十四天,讲这么多东西;换句话说,遍法界虚空界他讲尽了,没有一法遗漏,此界他方、过去未来。龙树菩萨到龙宫看到这部经典,龙树菩萨也是贡高我慢,自己觉得智慧很大,了不起,这世界上没人能超过他。一看到这部经的时候,傲慢习气完全没有了,这大龙菩萨度了他。他看这个大本,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人能够接受得了,再看中本也没法子,最后看小本。小本是什么?提纲,好象《四库全书目录提要》一样,有多少?十万颂,四十品,这个可以。他在那里就把它念背了,回来之后,《华严经》大本、中本、小本,小本的传到世间来。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只有一半,分量太大,另外一半遗失了,分量太大很容易散失。所以传到中国来是不完整的本子,但是这一半,大意都能看到。所以传到中国,中文翻译本叫略本《华严经》,小本都谈不上。

  但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梵文本已经没有了,《华严》最完整的是中文的译本。在中国三次翻译,第一次在东晋时代,翻译三万六千颂,全本是十万颂,你就晓得传到中国来三分之一多一点。第二次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实叉难陀法师到中国来传《华严经》,翻成《八十华严》,四万五千颂,比以前那个本子多九千颂,《华严经》大意完整的能看得出来了。唐德宗贞元年间乌荼国的国王,给皇帝送了一份礼物,叫进贡,礼物里面有一部《普贤菩萨行愿品》,这品经是完整的,没有欠缺,四十卷,所以翻成中文的时候叫《四十华严》,完整的,太难得!唐朝时候实叉难陀带过来的《普贤行愿品》只有一半,翻成中文是二十一卷,你看末后的这个是四十卷。所以《华严经》三种本子,现在要读,我们要学习弘一大师教给我们,我觉得很有道理,《八十华严》学到「离世间品」,就是到五十九卷,然后接着学贞元的四十卷,总共九十九卷。这是我们中文本最完备的经典,现在外国找不到。在一切经里面确实只有这部经讲得最透彻。

  所以从这个缘起,我们要晓得,诸佛如来的神通隐显不可思议。那么《华严经》,我们学《华严》特别要留意到一桩事情,它里头所讲的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是别人的。讲我们自性的性,自性,讲我们的性德,没有一桩事情不是我们自己本分的事情,你才晓得你自己是多么伟大,你自己是多了不起,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也给你讲清楚了,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把你害苦了,害成这个样子。那你要是真的搞清楚了,发个狠心把妄想分别执着丢掉,马上成佛。《华严经》上所说的就是你本分事情,为什么不舍?为什么还要跟人争?错了!好人,我们善意对待他,恶人也要善意对待他。总而言之,好人是我们善心所现的,恶人是我自己不善心所现的。「除自己一心之外,没有一法可得」,这个话讲绝了。你看夏威夷土著这个报告里有一句话,头一句,「这个世界是你造的,你是造物主,所有一切众生都与你有密切关系,你造的」。这跟《华严经》一样的。世界怎么好了?我好了,世界就好了;我要是不好,世界永远不会好。这个话跟中国五千年前老祖宗传下来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就对了。理很深,能证,讲不容易讲清楚,你能够证,放下就能证。

  佛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不执着了,你就证阿罗汉果,你就得大解脱;不分别,你就证菩萨果;不起心、不动念,你就回归本位,你本来是佛,你跟释迦、你跟阿弥陀佛、你跟毗卢遮那一样,是一不是二。净宗典籍里面跟我们讲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那你就懂得了。自性毗卢遮那,唯心华藏世界,没有二法,佛法是不二法,讲尽了。求证,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所以我是非常感激章嘉大师,头一天见面他就把这个秘诀告诉我。那个时候真的似懂非懂,我不是惠能,如果是惠能,他当时讲看得破、放得下,我就成佛了!惠能这一放下就成佛了。不懂!他是真的没有隐藏,叫和盘托出,一丝毫隐瞒都没有,只是说出来我不懂,跟我讲我也不懂,必须我学五十年之后跟我讲我就懂了,没有这五十年的学习,跟我讲也不懂。懂了以后,功夫没有别的,真放下,真自在了。给诸位说,真的生死了了,觅生死了不可得。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五二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二十个比喻当中我们看第八。第八有五首颂,「象王随变喻,喻定用自在德」,特别注意定用。我们先看第一首偈:

  【释提桓因有象王。彼知天主欲行时。自化作头三十二。一一六牙皆具足。】

  我们先看这一首,这里面有哲学、有科学。首先要说明『释提桓因』,这是人的名字,就是忉利天的天王。释提桓因翻成中国意思叫「能天主」,也是三十三天的天主,在欲界,没有修定,完全靠福报,修上品十善生到这个天上。佛法里面讲一般靠他力,依靠别人帮忙脱离三恶道,最高的也是生到忉利天,这欲界第二层天。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梁武帝的妃子造恶业堕地狱,请到宝志公为她超度,修法事来超度她,这就是「梁皇宝忏」,梁武帝。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应化来的,所以以观世音菩萨的威神也只能把她超度到忉利天。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安世高,他的同学堕落在畜生道做龙王,寿命将尽的时候安世高去度他,也只能把他超度到忉利天。这就靠别人,他力。

  向上去,他力、自力都有。自力是什么?修定,修定没修成功,可是有一点定功,不能说完全没有。我们把修定用一百分来比较,如果修到八、九十分,那定差不多修成了;如果只有十分、二十分,这叫什么?叫未到定,修定而没有成功。他修十善,十善是基础,不能不修十善。诸位要晓得,十善业道是生天的基本的条件,多半都是生到欲界天,加上一点定力才能到夜摩天;夜摩天往上去,这定的功夫就愈来愈深,上面是兜率天;兜率天再上去是化乐天,再上去最高一层是他化自在天,都要靠定力。

  如果定修成了,修成是什么样子?能伏烦恼。没修成就是还伏不住烦恼。烦恼是什么?总的来说就是分别执着,还伏不住,这欲界。真正能伏住,没有断,伏住了,生初禅,到色界天去了,那就不是在欲界。这个常识我们要知道。知道之后,知道修定比什么都重要。修定一定要记住,伏分别执着的烦恼,这个东西伏不住,那就是没用处,不能成就。一定要认真修十善业道,这才能不生恶道,这个恶道是讲三恶道。

  释提桓因的因地是普遍的三种布施,所以福报这么大;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欢欢喜喜,全心全力,来生的果报是忉利天主。再给诸位说,我们娑婆世界有多少个忉利天?这一定要知道。佛法里面给我们讲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单位世界有一个忉利天,一个小千世界有一千个单位世界,你就知道一个小千世界里有一千个释提桓因,忉利天主有一千个。一个中千世界又有一千个小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又有一千个中千世界。你这样去乘,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三千,多少?十亿。所以娑婆世界,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一个教化区,有多少释提桓因?有十亿个,不是一个。一个单位世界只有一个初禅天,一个单位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天,小千世界的天顶是二禅天,中千世界的天顶是三禅天,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天。所以娑婆世界有一个四禅天,有一千个三禅天。这个常识我们要知道。

  他修财布施,修福!欢喜布施,认识机缘,看到有需要布施的时候无不是尽心尽力。财布施有内财、有外财,外财就是我们讲的身外之物,属于外财。钱财属于外财,衣服属于外财,这都可以布施,房屋也是外财;身外之物,属于自己所有的,统统都可以做布施,这叫外财布施。财布施得财富!布施里面最难能可贵的是内财布施,内财是身体,身体怎么布施?你看现在像我们道场许多同修到这边来做义工,义工是要来服劳役的,这是用身体,叫内财布施。内财布施里面又有用体力、劳力来布施,有的用智慧来布施,你帮这个道场策划,帮这个道场用你的智慧来协助道场提升,帮助同学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没有一样不是修的财布施。用体力是财布施。

  可是你所做的事,所做的事看你这个念头,如果你的念头全是教学,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把它做得很好,给大众做榜样、给大众做示范,那是法布施。你看财法统统都有,所以那是一念之间。我只管把我本分,叫我做的事情,我都做好;我不能做出、没有这个意念做出最好的榜样,那只有财施,没有法施。有真正做最好的样子、典范,那里面就有法布施;不但有法布施,而且有很多事情都可以涵盖着无畏布施,所以一个布施里面三种具足。无畏是叫大众,你给他服务,他感到有安全感,他生欢喜心,没有恐怖、没有怀疑、没有忧虑,这就把人的恐怖化解了。如果你做事情很认真、很负责任,但是脾气不好,常常喜欢骂人、喜欢说粗话,人家虽然接受你服务,可是对你害怕,那你这无畏布施就没有,你会叫人怕你,这不好。

   寺院里面的工作,古时候分一百零八单,就是一百零八个项目。我们这个小道场没那么多的项目,一个大的丛林它有一百零八个项目,每个职位都是修三种布施。所以布施修得好,实在说,忉利天主都是在寺庙里面修积的福报,没有能够把自己灵性向上提升,没有出三界,没有脱离六道,就人天福报现前;小的福报在人间,大的福报人间没有,那在天上。我们看到这个世间人有享福的、得大富贵的,你就知道他前生修什么;有得贫贱的,他前生造的是什么因,这是属于因果教育。如果都能通达明了,无论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所受的是欢乐还是忧虑,你都能够化解。知道是什么?知道这前世自己所修的因,这一生应当所得的果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忉利天主『有象王』。象在古时代是富贵权力的象征,家里面有象,象也为人服务,出门有乘象的;次一等的在家里养马,出门有马车。在从前这是富贵人家,一般平民都做不到的。平民家里能够养一头驴,出去有小驴,驴也可以拉车,小车,就算是不错。象多半是国王,国王乘骑才有象。「象王」,这个象王它知道天王要出去的时候,它是天王的乘骑。我们看到印度现在还有,帝王出门的时候,他那个象,象背上可以造一个小的像亭子一样,有盖,天王坐在里面。象走起来是稳稳当当,我们常讲四平八稳。它知道,不但它知道,它能变化,这象王能变化,它能变作三十二个头。三十二是表法的,表法有内外,内是表三十二相,外是表三十二应,像观世音菩萨在《普门品》里面所讲的三十二应,它都有表法的意思。

  『一一六牙皆具足』。每个头都有六个牙齿,我们看到一般的象只有两个牙齿,六牙是象王,象中最名贵的,非常希有,人间真的是很少见;在忉利天,忉利天主他的象是六牙。我们在佛门里面看到骑大象的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骑狮子,普贤菩萨骑大象,这个象是六牙象。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普贤菩萨所骑的这个象是大圣欢喜天的灵体,六牙象王;换句话说,他是天神。这个天神就是象王,所以他有神通,他能变化。六牙也是表法的意思,表法的意思很多,像代表六大,六大是地、水、火、风、空、识,这叫六大。最普遍的是代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它表这个意思。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示,这在《华严经》上应该是用六因,成佛六个因。这六个因是什么?就是菩萨六个阶级,你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叫六个因。菩萨在因地,因地圆满了那就是果,果是妙觉,妙觉就是佛。在《华严》里面十信位的菩萨,这是在十法界里面,没有超越十法界,十住就超越十法界。十住,初住菩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天台大师所讲的「分证即佛」,他虽然没有圆满,但是分证。

  我们学《华严》学到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很清楚、很明白,十信菩萨的初信位相当于小乘的初果须陀洹,这断烦恼的层次完全相同;也就是说,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圆教初信位跟须陀洹是相等的,但是智慧比须陀洹高得太多,须陀洹不能比,断烦恼是相等,智慧不一样。七信位的菩萨思惑断尽,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断尽了,就是见思烦恼统统断掉了,小乘的阿罗汉果,出离六道轮回。诸位要知道,见思烦恼断了,轮回就没有了,就是永嘉大师讲的「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明明有六趣,就有六道轮回,觉后空空无大千。在我们《华严》里面讲,他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没有了。这一点,讲这个大家更容易懂。只要你还有执着,你就出不了六道。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把娑婆世界的执着放下,娑婆世界里面一切人事物都不能执着,执着,不能往生,必须放下,阿弥陀佛才会来接引你。只要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就知道,放下了,真放下了;见不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没有别的原因,你没放下。所以这放下的工作要在平时做,不能到临终时候,临终的时候靠不住,应当平常就要学放下。放得愈多愈好,最好连分别也要淡薄,对于往生才有把握。起心动念那个太难,那确实不容易。起心动念没有了、分别执着没有了,那就成佛,在《华严经》上那就是圆教初住以上,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十法界的四圣法界就是娑婆世界里面的方便有余土,六道是凡圣同居土。释迦牟尼佛也有实报庄严土,不是没有,都有。常寂光土是不分,现在讲的是空间维次,那个不分,那个没有,完全没有。所以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的剎土,常寂光土是不分的,实报庄严土有分,里面还有差别,还有些不同,所以大同小异。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真正知道,修行修什么?千经万论、无量法门告诉我们一个总的原则、总的方法,就是放下,放下就是。为什么不肯放下?放下,心就清净,三昧就现前。不要放下很多,只要放下执着,执着放下,你心就定了,你情绪就稳定。心只要定了,佛在经上讲得很多,「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念佛人,我们要把心放在什么地方?要放在佛号上,心里面真有阿弥陀佛,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肯定了,决定没有怀疑。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蕅益大师说得很好,那就成佛了。他自己常常跟别人说:我求生极乐世界不求高品位,只求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足了。他是过来人。为什么下下品往生就满足?因为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三辈九品有没有?有。虽有,不重要,名义上是有,实际上是平等的。所以这个世界很特殊,十方诸佛剎土里面找不到另一个世界跟极乐世界一样,找不到,它是平等的,所以真正不可思议。求高品位往生有困难,为什么?你断烦恼不容易;这下下品往生不难,人人都做得到,只要把烦恼习气控制住,让它不要发作就成功了,这是人人都做得到。

  尤其佛教给我们方法,念佛。这妄念控制不住,用佛号把妄念控制住,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其他的念头,这就对了。所以用一念控制一切的妄念,这个方法好极了,比修禅容易太多了。修禅不许有妄念,到最后祖师也是无可奈何,用变通的办法教大家参话头,参话头也是有一个妄念,就是用一个妄念打掉一切妄念。念佛跟参话头是一个道理,但是参话头没有佛力加持,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威神加持,这个好处就太大!诸位念念《弥陀经》、念念《无量寿经》就明白,念佛人决定得佛力加持。

  但是我们很多念佛人得不到佛力加持,那是什么原因?原因是佛力加持你,你自己不知道,就这么个道理。我们有明显的感,佛是冥应,不是显应。到什么时候有显应?你真的只有一念,只有一念阿弥陀佛,其他念头都没有了,阿弥陀佛给你的应是明显的应,你自己知道。只有冥应没有显应,那就是说你的功力还不够,你念佛里面还夹杂着妄念,妄念虽然很少,不多,但是有,不是没有,道理在此地。只要是念佛的人,纵然杂念很多,佛还是加持你,冥冥当中加持你,这是肯定的。为什么?四十八愿是他的本愿,哪有不加持的道理!我们不能怀疑,怀疑是自己有障碍,让佛力加不上;不怀疑,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心,就得到佛力加持。

  修善,特别是十善业道、菩萨的六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愿,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一定要做。譬如第一句「礼敬诸佛」,现在有不少同学到汤池去看,听说回来之后,学了懂得礼敬,对人都能够九十度的行鞠躬礼,这礼敬诸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对任何一个人都要以真诚恭敬心向他行礼,这礼敬!礼敬的意思在哪里?礼敬是去除我们无量劫来贡高傲慢的烦恼。这个烦恼你不能说你没有,佛说了,人人都有。谁没有?菩萨没有。菩萨里面还有大菩萨、小菩萨,大菩萨连傲慢习气都没有,小菩萨贡高傲慢没有,还有习气。为什么说你有?佛讲这是无始无明烦恼。换句话说,这在大乘教里,实际上我们讲得很多,一念不觉,这个烦恼就生了,一念不觉而有无明。相宗说得好,无明不觉生三细相。三细相第一个是无明业相,业相就是动,我们讲的起心动念,这就迷了;从业相立刻就变成转相,转相是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你看这个四大烦恼,贪瞋痴慢,他就具足了,所以这叫俱生烦恼,不是学来的,你怎么会没有!

  我们今天要转烦恼成菩提,要想回归到自性,这些烦恼怎么断法?要修礼敬、要修称赞,称赞别人,不要批评别人。断自己的烦恼习气不是为别的,真正修行人在任何场合,接受别人批评,不批评别人,你学这一点。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个众生思想行为是错误的,不批评他,随顺,恒顺众生;那个人的思想言行是正确的、好的,好的怎么样?随喜。好的、善的,随喜功德;不善的,恒顺众生,为什么?业力牵着他。你要批评他,那你得要有智慧,你没有智慧,你批评他,他不接受,他跟你结冤仇,你不是自找麻烦吗?什么时候你有定功、有智慧,你看到他善根现前,这时候批评他,他能接受,他能改过自新,他能提升自己境界,这是应当要批评、要说他,就是教他;不能接受的时候不教,随他去,善根没有发现。善根发现才行,才能接受教诲;善根没有发现,他抗拒、他不服。这就是平常你要有能力察言观色,你看他善根是不是成熟?可不可以教他?用什么方法教他?这是菩萨的事情。我们没有到这个能力,没有这个功夫,想学菩萨,往往都学了反面,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所以要度别人,先度自己,「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是佛在经上讲的,没有这个道理,要先度自己。先度自己要从不批评人着手,接受批评,不批评人。人家批评我们,我们想一想,他批评我,我是不是有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嘉勉,都用一个感恩的心、感谢的心待人。他提醒我,纵然我没有,提醒我不要犯这种过失;如果有,我们要改过自新,这个态度你说多么好!这个态度才真正叫修行。不能说人家批评我,批评错了,我没有,立刻就反驳,这不好,这不是求学的态度,更不是给大众做好榜样的态度。我们在古书里面看到,唐太宗接受人批评,批评是错误的,是对方的误会,唐太宗笑笑,也接受,绝不说是你说这错了,没有,很欢喜接受。这个人走了,旁边的人跟皇上说,他说这个话错误的。唐太宗说我知道。为什么不制裁他?唐太宗说不可以,如果我要是惩罚他,以后还有谁敢在我面前说真话?这大家就明白了。你看这是做一个好样子。所以这个帝王在历史上是英明的帝王,接受别人的批评,错了也不会怪你,也不会惩罚你。所以他有贞观之治,这得来是靠着德行得来的,不是权术,是德行的感召。

  学佛,佛弟子是天人师,不但要给人间的人做最好的样子,还要给天人做最好的样子。人家对你错误的批评你都不能接受,你还能够做人天的好样子吗?所以想想这些地方,我们就明白,我们就会很欢喜的接受别人批评,不批评别人。为什么?我们没有菩萨的定功,没有菩萨的智慧,不知道那个人善根有没有发现,万一我们对他批评,他不接受,结了冤仇,那就错了。所以还是不批评的好。好好修养自己,修养个十年、八年,有了功夫才可以帮助别人。没有功夫的时候,我们愿意接受别人批评,不批评别人,这就是很好的影响。让喜欢批评人的人看到你之后,看的时间长久,看了之后他会受感动,你就把他教好了。念念为众生,也是念念维护佛法好的形象,这个道理很深。道理深,功德就是无量。所以这句经文里,「一一六牙皆具足」,我们举的这个例子,六大、六度、六因,具足表法的意思在其中。下面我们再看第二首偈:

  【一一牙上七池水。清净香洁湛然满。一一清净池水中。各七莲华妙严饰。】

  你看这象王的变化,『七』代表圆满,它也真的现这个相。古大德画的变相图也就是照经文上的意思画的。它有七个水池,水池非常清净,『清净香洁湛然满』,满是圆满,是表真如自性,清净平等觉,《无量寿经》的经题。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出自性的样子,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现在我们的自性有没有染污?没有,一切众生的自性都不曾染污。如果会被染污,那就不叫自性,那就是假的不是真的,不会染污的。纵然堕阿鼻地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也没染污。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因为你的自性没有染污,你的自性没有生灭,你的自性没有动摇,只是你现在迷失了自性,不是真的失掉,你迷了,你起心动念迷了。迷了,也没有离开自性,迷了之后,你生无量无边烦恼,没有离开自性。自性好象在虚空一样,从来不会染污的。池水表这个意思。

  池水里面生莲花,『各七莲华妙严饰』。莲花的表法,在佛经、佛法里面是最普遍的,它代表什么?我们看植物,绝大多数的植物先开花后结果,因果不同时,因果异时,佛经上称为「异熟果」。唯独莲花因果同时,它开花的时候,果是莲子,莲子就在花里面,莲蓬里面就有莲子,因果同时。这代表的是大乘法里所说的,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不二,表这个意思。你懂得这个意思,我们起心动念,动个念头就是因,因肯定连带着果,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个因妙极,因妙果也妙,才起一念,就是能大师末后的一句话说「能生万法」,你说奇妙不奇妙!一念就生万法。所以整个宇宙森罗万象,万事万物,大乘教里佛告诉我们,一念顿现,一念顿成。一念是不觉,所以古德讲得好,「迷唯一念,觉止一心」。起一念,森罗万象就现出来,一念是因,果就现出来了。有没有先后?有先后,先后的时间太短,你简直没有办法看出它有先后。从一念变现出分别,从分别变现出执着;一有执着,物质世界就现前,一有分别,精神世界现前。从一念到变成精神世界、变成物质世界,这个时间真的是亿万分之一秒,你怎么知道它有先后?它的速度太快。起是这么起的。

  如果得一心,一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这叫一心,一心现前,这个森罗万象有没有?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整个宇宙都没有了。所以才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般若经》上的总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的科学还没有讲到这些,所以佛经里头真的有究竟圆满的科学。现代科学的进步我们也不能不佩服它,他们已经知道物质现象不是真的,物质现象的存在是剎那之间。我们所见的这个世界是什么?就是一念不觉,接着那一念又不觉,念念都不觉,所以才看到这个现象,念念不觉。所以我们常讲,这个现象是相似相续的幻相,决定不是真的。你要是知道它决定不是真的,你对它的执着就淡薄,分别也淡薄,这淡薄就能帮助你向上提升。提升是不断的去证实它,证明它是真的不是假的。在大乘教里面,你没有怀疑、没有犹豫,你的进步就快。所以他用个「妙严饰」,好!严是庄严,饰是装饰。妙是什么?妙是非有非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相有体空,事有理无,这是诸法实相,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是。七是代表圆满,圆满的因、圆满的果,因果同时,称为妙。再看底下第三首:

  【彼诸严饰莲华上。各各有七天玉女。悉善技艺奏众乐。而与帝释相娱乐。】

  这是大象变现出来这么多境界,这象王变现出来。在这个莲花上面,都像变魔术一样,这大家就容易体会,象会变魔术播出这些现象出来。莲花上各个,每朵莲花上都有七位天女,这些天女在莲花上做出艺术的表演。『悉善技艺奏众乐』,就是说明这些天女在莲花上唱歌、跳舞、表演,这是离苦得乐。我们就能联想到前面,『七天玉女』一定是破迷开悟,如果没有破迷开悟,他就不能够离苦得乐。『而与帝释相娱乐』。帝释天骑着这大象一定是出门到外面去,像现在花车一样,花车游行。这是很多地方,花园城市,每年大概都有一个季节,花车游行的季节,与民同乐,这叫真的是乐!帝释天他教化那些天人,用什么教?这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为什么?他在因地里面自然带着习气,他带什么习气?他带十善的习气,他带施舍的习气,因地生生世世喜欢布施,生生世世修上品十善。我们就晓得,他教人一定也是教这些,三种布施或者是六种布施,六波罗蜜都是六种布施,这菩萨。布施度里面,包含着有财、法、无畏,持戒是无畏布施,忍辱是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是法布施。有财、有法,无畏布施自然都含摄在里面。

  所以菩萨虽然修行六个纲目,六个纲目可以归纳一个布施,说个布施统统圆满。这大乘教里常讲的,修因才能得果报。六道里面的众生,美国凯西他没有讲六道,他只讲人间,讲这个世界,这地球上,任何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他的遭遇统统有前因,不可能有一桩事情是没有前因而突发的。他的报告里头有这么一段话。这个话跟我们东方人所讲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一个意思。所以因果教育,不但包括六道,通十法界;不但通十法界,通佛法界,所以经教里常讲「佛法因缘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这个世间有佛法是这个世间有感,佛才来应,众生有感是因,佛菩萨来应是果,这是因缘生!这个世间众生与佛没有缘、没有感,佛菩萨怎么会来应?哪有这种道理!真的是因缘生。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法,凡是有形相的就离不开因果。这个形相的意思非常之广,我们六根能够接触到的是形相,六根接触不到的还是有形相。我们六根能接触到的,欲界天、色界天;六根接触不到的,无色界天;无色界天再往上面去,四圣法界。由此可知,你能不相信因果吗?我们肚子饿了是因,吃饱了,不饿是果。你不相信因果,我不吃饭肚子也不饿,你试试看能不能做到?因果通三世!佛法有一句话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句话道理很深。你要说因果的起源,因果从什么地方来的?从一念不觉来的。一念不觉是因,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果,这样就清楚,你就明白了。

  人要相信因果,不怀疑因果,你就不敢做坏事,你就不敢有不善的念头,为什么?知道有不善的果报。所以在这些年当中,我们帮助初学,特别重视的是伦理、道德、因果这三种教育。人有伦理、道德的教育,不会做坏事,不愿意做坏事;人懂得因果的道理,不敢做坏事。中国五千年来,祖宗、圣贤教育后裔,教化众生,就是用这三种教育。所以这个族群是爱好和平的,懂得谦卑、懂得尊敬别人、懂得互助合作,是这种教学产生效果,教育成功了。今天这个世界的动乱,实在讲,你要找它的根本原因太容易了,就是把这三个教育忽略了,没有认真去学习,没有人认真去推行。人不知道伦理、道德、因果,大家都不知道,变成现在所谓是个人主义,趋向于自私自利,父子没有亲情,朋友没有信用,这个社会它怎么能不乱!多少人在想方法如何来化解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朋友冲突,怎么化解?这将近半个世纪,多少人在想,想不出方法。佛法说了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回头是岸」,他们不肯回头,拼命往前面去找,永远找不到。回头什么?老祖宗那一套东西有效,你回过头来,你找老祖宗,问题马上解决了。

  但是现代人怀疑,认为老祖宗年代太久远了,不合乎科学,那个东西都是没用的东西,五伦八德都应该要遗弃,从科学里面去找,找新的东西出来。是,科学里面是能发现一些新的,社会的混乱,人与人的竞争、斗争、战争决定化解不了。要化解这些问题,恢复到安定和平,还是找老祖宗才管用。老祖宗在此地教给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与民同乐。这是我们看这个象,象王它的变化,象王修行证果。这修行证果,六道众生都有,除了地狱没有之外,其他的道都有。畜生有修行的,象不例外,象也很聪明。我们看第四首偈:

  【彼象或复舍本形。自化其身同诸天。威仪进止悉齐等。有此变现神通力。】

  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象可以变成人,而且变的是天人,就是世尊在经上教给我们的大圣欢喜天,这天神。大圣欢喜天的天神,他的本身是象。我们在印度教里面看到,印度教供奉大神,人身象的头,那是什么?那就是象王,那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大圣欢喜天。你看它所表演的,变化表演的,是不是非常欢喜,常常与民同乐,所以它的『威仪进止』跟天人一样。「进止」就是我们讲的行住坐卧,跟天人没有两样。象王有这样变现神通力。佛在此地不是用寓言在说,这都是事实。末后一偈说:

  【彼有贪欲瞋恚痴。尚能现此诸神通。何况具足方便智。而于诸定不自在。】

  后面是法合,先说释提桓因,欲界天主,贪瞋痴慢没有断。象王,畜生道,虽然修成天身,生天了,因地的身是大象,果它可以修成天身,贪瞋痴也没有断。你看看没有断贪瞋痴都能现这种神通力,都能有这些变化,它这是修得的,不是自性所现,完全是修得的。在中国,中国古时候有象,当然也是有因素,象在中国这个地区消失了。但是在中国,众所周知的,知道狐狸修行、黄鼠狼修行,都能修,都能够变成人身,跟人间一样往来,一般人不知道;它现成人身跟人往来,到市场里面去买东西。有人能看破牠,有定功的人、有神通的人。百丈大师,这我们知道,那没有话说,百丈大师开悟了,明心见性,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这些众生修成人形也瞒不过他。老人家常常为大众讲开示,有位老人,头发胡须都白了,大家也都很尊重他,常常来听经。没有人知道,百丈大师晓得,他不是人,他是狐狸精,狐仙。可是百丈法师没有把他说出,没有说穿,知道。

  有天他来问,向百丈大师提出一个问题,他问的什么?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师告诉他,你明天来,明天来的时候你当众提出这个问题,我给你解答。这就是「野狐禅」的典故。这个老狐狸过去生中是法师,是个出家人,就有一个人来问他,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说不落因果。这说错了,所以说「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就是他。他现在没有办法脱离畜生道,所以求百丈大师救他。百丈大师要他明天来,大会当中让大家都听到,大家都受利益,他的功德就很大。第二天来了,提出这个问题,百丈大师把它改了一个字,他问的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师告诉他,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你看不昧、不落,这意思就不一样,不落是没有因果,不昧是有因果,清清楚楚,一点不迷惑。不昧因果,他听了之后非常欢喜,离开了。第二天老和尚说,我们到后山去,昨天来的是个老狐狸,现在它生天了,它脱离狐狸身了,我们去帮助它收尸,去给它埋葬。到后山,果然有一头狐狸死在那边,百丈大师把它当作出家人一样安葬。所以我们这个世间,市场人很多,知道哪个是什么样的身分?不知道。肯定都有这些人往来,他能够现人身,我们一般凡夫不认识。但是现在一般人也不留意,当然就更不知道。

  末后这一句,法合,『何况具足方便智』,这是菩萨。这些畜生修行有神通,都能够现这些相,何况菩萨哪有做不到的道理!『而于诸定不自在』,这个「诸定」就是有各个不同层次定功,他们修的是小定,没有出三界的。实在说他们所修的这些定,在佛法里面讲是未到定,并没有真正修成,真正修成的话,他就到初禅天去了。所以他修的这个定是世间的小定,就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那何况有菩萨!我们在经教里面读到,以小乘来说,初果,这个六通是我们的本能,一切众生各个具足,本能,一点不希奇。而是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了,使我们这个能力大幅度的降低。我们的眼隔一张纸就见不到了,这说明有障碍。本来你的眼,什么东西都障碍不住的,都能透视过去的,有这个能力,现在这能力缩小了,缩到这么一点点。所以初果能力恢复了,天眼、天耳,用现代的话说,不同的光波你能看见。光的长波、短波,音的长波、短波,都没有障碍,你得天耳通、天眼通,这两种能力恢复。但是怎么样?不太大,虽不太大,但是管这个地球大概还没有问题。

  我在过去也有个朋友,也是听众,年岁很大,大概大我二十岁的样子,他是个高级军官,退休之后学佛。告诉我一桩事情,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他自身亲身遭遇到的。抗战期间,他地位已经很高,好象那时候是少将,带着军队在江西驻防,抗战期间。他们住的地方不远有个道观,他也很好奇,常常去访问这个老道。老道有一次告诉他,叫他要搬家,他说你们住的这个地方地势低洼,三天之后会涨水,会淹到你那个地方。他听了半信半疑,为什么?没有丝毫迹象像是要下雨、涨水,没有这个迹象。但是那老道说的话也很值得他警惕。到了第二天,他就派人去看看老道,因为老道住的那个地方也是个低洼地方。老道搬了,他就吩咐人,老道搬了,我们也要搬,搬高一点地方去住。结果到第二天果然涨水,洪水暴发,真的涨。所以他对这个老道有好感,也很尊重他,老道有先知,有什么事情他预先知道。他说有一次,他告诉他,他说他在打坐的时候,看到东方距离很遥远,海上有战争,战争爆发,打得很激烈。他是个高级军官,他马上回去查这个讯息,查不到。说老道怎么会看到这种事情?他讲的方位、距离,找不到。三个月之后,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跟他讲的方位、距离完全一样,证明是真的。这个事情没有爆发,在三个月之前他怎么会看到?所以他讲,这个东西,神通不是假的,是真的。所讲的方位跟距离非常正确,是个很激烈的战争。

  他告诉我,老道有神通,很多事情他都预先晓得。这是什么?佛经上告诉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他心清净,他的妄念少,他就有这个能力。实际上这很小的定功,天眼、天耳。如果再深一级证到二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他又恢复了两种,他心、宿命,那这两种很厉害。宿命是什么?知道自己过去生,过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阿罗汉知道五百世,那我们想在二果没有阿罗汉那么大,至少应该是五十世之前应该知道,五十世大概就应该有两千年了。五十世,那个生生世世他知道,自己的宿命。他心通是别人起心动念他知道。这桩事情,我从一个老法师跟我讲到金山活佛,这个人也是在抗战期间,好象抗战还没有结束他就往生了。抗战期间他在,江苏金山寺的一位法师,他的法名叫妙善,他一生的行谊很像《济公传》上讲的济公,有他心通,别人心里想着什么他都知道,所以确确实实。那我们看到这个妙善法师,他的禅定功夫如果不是在三果,至少是在二果。三果就有变化了,就像此地这个象王菩萨一样,他就能变化,神足飞行。四果是有漏尽通,漏尽通用《华严经》来讲,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没有了,这个执着是烦恼,见思烦恼,烦恼断尽了。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漏尽就是烦恼断尽了,这能超越六道轮回,三果还不能超越六道轮回。

  但是这个定有世间定、有出世间定,不一样。出世间定是真放下了,世间定是用定功把烦恼习气控制住,没断,不起作用。如果不控制,不控制讲出定,出定就是不能控制,他习气起现行,这是世间禅定。真的把它断了,这出世间禅定。这是修定不相同地方,那效果当然也不一样。出世间禅定一定是依世间禅定为基础,开始修的时候先修控制,制心一处,先修这个。那你真的要想成就,一定要放下。放下怎么学?不要去计较、不要去执着、不要去分别。这里头层次有浅深差别不同,一定要真干。

  所以我们常常劝勉同学,学普贤菩萨的恒顺、随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是看到众生所做不如法,能够心平气和,能够不计较,没有批评,随顺他。看到别人做得好,好事,随喜,随喜要帮助,尽心尽力帮助他,这随喜;我们没有能力帮助,欢喜赞叹也是随喜。赞叹,帮他宣传,希望有力量的人帮助他,这叫随喜功德。这个十愿,这两愿好,这两愿真的成就我们自己的德行。所以这些菩萨,菩萨都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方便是智,这个智是权智,就是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叫方便智。看到畜生修行能够生天,都有这种能力,神变的能力,哪有菩萨做不到的事情!所以菩萨定用自在。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五三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我们从大喻第九段看起,第九段有两首偈,「修罗大身喻,喻法界身云德,同于上文,主伴严丽」。我们先看经文:

  【如阿修罗变化身。蹈金刚际海中立。海水至深仅其半。首共须弥正齐等。彼有贪欲瞋恚痴。尚能现此大神通。况伏魔怨照世灯。而无自在威神力。】

  这两首偈是以阿修罗变化大身,来比喻菩萨的法身德。这个公案,佛在经上不止说过一次,查经比较麻烦,大乘经典太丰富,古人将这些大经大论的典故编了一部类书,像辞典一样,它分为一百类,里面就有阿修罗。你看到之后,它引用哪些经论你都能看到,这部书叫《法苑珠林》。在过去一般读书人都喜欢看这部书。这书里面佛讲经说法讲了不少故事,统统都收在这里面,文人写文章的时候,引用佛家的典故,他就参考这部书。另外还有一部类似的,叫《经律异相》,经、律里面一些典故。《经律异相》、《法苑珠林》这两部分量都很大,《经律异相》有五十卷,《法苑珠林》有一百卷。

  阿修罗现大身,这个大身确实很不可思议。足『蹈金刚际海中立』,金刚际是大铁围山,就是娑婆世界的边界,现这么大的身,他站在海当中;海很深这大家都知道,站在海当中。『海水至深仅其半』,大概他站在海水里,海水最深的地方也只到阿修罗的腰,你就知道阿修罗身多大。他站在那个地方,头竖起来跟须弥山一样高。这个讲法,我们知道世尊是用比喻来说的,不是跟我们讲太空物理,讲太空物理须弥山是另一种说法。这里是说比喻,这个比喻确实是讲的我们居住的地球,假设有这么个大的人身站在海当中,他的头顶有多高?大概我们这个地球上,最高的高山是喜马拉雅山,他的头顶跟喜马拉雅山等齐,脚站在海底。这样算起来这个身相至少有一万公尺以上,还不止,像我们飞机飞在一万公尺,看到这海底下,阿修罗可以现这样大的身相。金刚际就是铁围山,大铁围山,有没有界限?是不是真正有个大铁围山在这个宇宙当中做我们的边界?我相信很多人都说没有。那你要问我,我也说不可能,也说没有。古大德跟我们讲这个事情,金刚是比喻,比喻坚固不容易破坏。在大乘教里面,佛用它来比喻般若智慧,自性里面本来具有的般若智慧,不是修来的。而且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人人都有,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这平等的,有这么大的智慧。这个智慧现前,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不知道。真正是一般宗教里面用的形容的话,所谓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在佛法里头这不是形容,这是事实,只要你明心见性,你的智慧、你的德能、你的相好统统恢复。

  佛教化众生的目标,也就是希望你自己亲证自性本自具足,你要去亲证,你才能得到受用。这个受用是你自己本来具足的,那我们现在迷失了,一念不觉,这就迷了。一念不觉,叫它做根本无明,也叫它做无始无明,这都很不容易破的。所以金刚有时候也把它形容无始无明,很难破!想尽方法都破不了。你去读经,你把《大藏经》念得透熟,能够背得透熟,能不能破无始无明?给诸位说,不能。你修禅定也不能,修什么法子都没有办法破无明。无明不是真的,它是个错误的、虚幻的相似相续的现象。佛告诉我们,一念能破。《弥陀经》上教给我们「一心不乱」,你几时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无明就破了,无明一破就叫成佛。所以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这叫理一心,这个境界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相等的,教下称之为大开圆解,都是讲的得一心。一心没妄念、没有念头,才叫一心,有念就二心!这个念头不管你是什么正念、邪念、妄念,那都不管,只要有念就不行,有念就是不觉,有念就是迷。古大德说得好,「迷唯一念,觉止一心」,一心就觉了,一念就迷了。我们六道凡夫的情况怎样?一个念头迷,接着又迷,念念都迷,愈迷愈深,这是六道凡夫。六道轮回的根源就是这个样子。

  只要得一心,无论你是用什么方法,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径、方法无量无边,统统都是修定,统统都是教你放下的,这是个共同的目标方向。这是不是佛法?能见性就叫佛法,不能见性还是世间法。世间众生有修禅定,佛经上讲四禅八定,这是世间法,不是佛法。为什么?虽修定,没有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没放下,他不知道放下,可是有定功,他自然能够把分别执着控制住、伏住。伏住暂时不起作用,自性里面的智慧能力会透出一部分,这一部分就是此地讲的现大神通,他能现这么大的身相。如果要是懂得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那就叫出世间法,就是佛法,佛法跟世间法的界别就在此地。你知不知道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是不是真的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知道真肯放下,那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如果不知道,不能放下,纵然修四禅八定也不是佛法,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你要是不知道,你就像经上所说的外道。外道修禅定,也修种种法门,他的果报能到四禅天,能到四空天,就是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明白这些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真相,那怎么修法?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学放下,这叫真学佛。根性利的人妄想分别执着同时放下,这种人叫上上根人,很希有,不是没有。在中国这两千年来,佛法传到中国将近两千年,无论是出家的高僧、在家的大德,学禅的、学密的、学教的、学净土的,真正成就的人不少。我们从《高僧传》里面看到,从《居士传》里面看到,从《传灯录》里面看到,有几千人。如果要把净土往生的人都算进去,那个数字就太可观。净土宗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一生圆满成佛,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净土的殊胜就在伏烦恼就能往生,所以这个功夫不可以轻视。我烦恼没有断,我能伏得住叫它不起作用,这点功夫在其他法门里面,就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不行,没什么大用处,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在净土宗有用处,叫什么?叫带业往生。可是你要真的佛号念得有力,叫功夫得力。什么叫功夫得力?你烦恼起现行的时候阿弥陀佛,烦恼就消了,这叫功夫得力。所以功夫得不得力你自己清楚,别人也清楚。中国人讲的七情五欲,我们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自然会生起喜、怒、哀、乐、爱、恶、欲,这叫七情。这个七情是烦恼,欢喜是烦恼,发脾气是烦恼,悲哀是烦恼,忧虑也是烦恼,欲望也是烦恼,你喜欢是烦恼、讨厌的也是烦恼,你总是这情绪时时刻刻起现行。这念头才一动,要现行了,你觉悟了。这就是古大德常讲「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这是自然的,你是凡夫,无量劫来的习气怎么会不起现行?不起现行,那你就是菩萨;你不是菩萨,肯定起现行。才起现行,这第一念起现行,动了,动念头了,第二念怎么样?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把念头压下去。譬如我们不高兴发脾气了,正想发作的时候,知道了,阿弥陀佛,把那个瞋恨念头压下去,这叫功夫成片,你念佛功夫得力。有这样的功夫,给诸位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随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生死自在,我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就去得了。为什么?一念、一心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你这个一心,烦恼并没有断,但是这句阿弥陀佛真的把烦恼控制住,起作用了,跟阿弥陀佛就通了。你这一念想往生,阿弥陀佛真的现前,他来接引你。

  要知道,我们这里讲「法界身云德」,阿弥陀佛的法身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念相应他就现形。就好象我们现在网路、电视一样,我们知道网路、电视电磁波播出去,整个地球哪个地方都有,你只要有电视机频道一按对了,现相就出现了。这现相从哪里来?不是从那里跑到这儿来,这里跑到这里,不是的。《楞严经》上讲得很好,「当处出生」,阿弥陀佛像就在面前现,就当处,「随处灭尽」。我们有感,佛就有应。我这一念想生极乐世界,想亲近阿弥陀佛,这一念是感,佛现身是应,感应道交,你就跟佛走了。这个地方的世缘,跟这世间也要有缘分,了了,感就现前;没了,没了不要了,感应也能现前。所以往生自己可以做得了主,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去得了;想在这个世间再住几年也不碍事。无论住与不住,都必须是在一心、一念的境界里,你才能做得到。

  那我们功夫成片,这个一心、一念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要是真实的,那你在这个世间,跟诸佛如来应化可以说没有两样。相似的怎么样?相似的烦恼常常起现行,你常常去控制它,就用这句佛号常常去控制它,这才行。稍稍一疏忽,你就控制不了,控制不了是什么?它发作了。这一发作你要知道伤害别人、伤害自己。这我们常常讲,你发脾气、责备人的时候,伤害别人三分,伤害自己七分。伤害自己什么?这佛家常常讲功德,你天天在修积,积这个功德,积功累德,一发脾气,这功德全没有了,叫火烧功德林。瞋恚是火,你的功德全烧光。所以要知道,别人的损失只有三分,自己损失七分,你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叫太不值得,这个什么人肯做?愚痴的人。哪个聪明人肯干这种傻事情?我害别人,自己要付出一倍、二倍的代价,谁愿意干这个事情,所以愚痴;有智慧的人,绝不干这种傻事。这个难破,常常用金刚来做比喻。

  这个比喻佛菩萨,就是佛菩萨的法身,法界身云就是法身,已经证得法身的人。圆教,《华严》是圆教,初住以上法身菩萨,别教里面初地以上,一般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在净土宗里面讲得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一心不乱有分三个讲法,理一心那真的证得了,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是真佛不是假佛,真的是见性,法身菩萨。第二种是事一心不乱,什么叫事一心不乱?无明没放下,还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没有了,叫事一心。这样的人在什么地方?不在六道,他在四圣法界,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事一心不乱。六道凡夫这里面也有,有相似的,功夫成片,我们专讲念佛功夫,确实能伏烦恼,这个念佛叫会念。不会念的人「口念弥陀心散乱」,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拿着念珠念佛,心里面还有妄想、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这个没用处。这只能够说念佛比骂人好,骂人造口业,念佛比骂人好,不能够伏烦恼。

  你就晓得,念佛什么叫功夫,什么叫得力?一句佛号能伏住烦恼,叫功夫得力。功夫得力也有浅深不同,所以有三辈九品,上辈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这是我们在讲席里常常向同学们报告的,功夫得力的上三品生死自在;换句话说,他的功夫是真不错。虽然烦恼没有转过来,烦恼没断,他的功夫让烦恼都不起现行,他有这么大的功夫,就是他真能控制住,这中品的能控制,可是有时候还控制不了。下三品的,能控制的时间很短,不能控制的时间很长,下三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候?临命终时,你能控制,那真能往生;临终那一念不能控制,这就不能往生。关键在最后临终的一念,那一念你心里是不是阿弥陀佛?如果是阿弥陀佛肯定往生。最后一念要想到家亲眷属、想到你的财产、想到你的怨亲,那就不行,马上随着业流转,你该到哪一道去投胎,你就到哪一道去,随业流转。这个道理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们应当要了解、应当要记住,然后才知道自己怎样用功。

  总的来说,于世间法要看淡薄,不要太认真,世缘太认真,是我们最严重的烦恼。怎样把世间法看淡?《般若经》最有效。所以《金刚经》在古时候不但是学佛的人,许多不学佛的人他念《金刚经》,而且许多人都能够背诵,因为它文字不多,只有五千多字。为什么?帮助你把世间是非人我、名闻利养看淡一点。因为经上明白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常常想着这些自然就淡了,为什么?没有一样你带得去的。这个话不难懂,既然带不去,你何必那么认真?这是什么?迷!以为是真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就在造业,你就在造罪业。《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话说得很重。罪业肯定有果报,业因变成果报,果报又造作因,因果循环,这就是六道的由来,轮回的由来,没完没了。这是真正的大苦,哪来的乐!

  佛说得好,六道众生里面的乐,什么叫乐?苦暂时停了一下,他就觉得很乐。早年我们初学经的时候,李老师跟我们讲现实的事,现前的事,你相不相信?你的苦暂时停止,你觉得很乐。他举什么?举肚子饿了很苦,口渴了很苦;可是给你一点东西吃,给你一杯水喝的时候你很乐。为什么?那个苦暂停,再隔几个小时不给你苦又现前,苦是真的,乐是假的。从这个事实真相里面,我们确实体会到,我们人在世间,每天三餐吃饭,这三餐是服药,治什么病?治饿病;常常要喝水,喝水治渴病,哪有健康的人!没一个是健康的人。真正健康的人,不要吃、不要喝他若无其事,什么样的人?在经典上我们看到,阿罗汉一个星期吃一餐,辟支佛半个月吃一餐他就够了,比我们那是快乐多了。我们这个人间,尤其现在人一天三餐不够,还要吃几道点心,晚上半夜还吃宵夜。这是什么原因?他的病很重,他的时间很短促赶快要服药,不服药的时候他病就发作,道理在此地。

  到什么样的功夫饮食可以离开?到色界天。这不是欲界,欲界是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欲界都有这五种。这五种愈往上面去愈淡薄,愈往下面去愈严重,这是事实真相,这真的是麻烦事。可是这都不是真实的,全是虚妄的幻相,所以佛教我们放下。你放下执着这个现象就没有;换句话说,放下执着你的病就没有了,执着是病,你就恢复健康。那就像阿罗汉、辟支佛一样,阿罗汉、辟支佛应化在世间,七天吃一餐饭、半个月吃一餐饭是不是真的?不是。做这种示现,让凡夫觉悟他做这个示现,实际上他不需要吃,根本不需要。如果不做这个示现,这些凡夫看到你是神仙,我做不到,你可以不要吃饭,我们不行,凡夫就不能觉悟,把他的悟门堵死了,所以他做此示现。释迦牟尼佛成佛,佛还要吃饭吗?不要了,比阿罗汉高太多了,哪里会要这个东西!可是佛每天出去托钵,日中一食,示现!让一切众生见到佛生起信心,你能做的,我也能做到。你这个身是父母所生身,我们的身也是父母所生身,没有两样;你修行能有成就,我修行当然也能成就,这叫身教。在哪一道,佛所示现的身相不相同,这里头一定要懂得。

  佛、菩萨乃至于阿罗汉,在六道里面应化,全是众生有感,菩萨有应。感,有念;应,没有念。如果有念,你就没有能力应。我们有念,所以没有能力去应;无念,就有能力去应。为什么?有念就有限量、就有范围,无念没有限量、没有范围,遍法界虚空界众生有感,你都会接收得到,你有念就接收不到。就像无线电的电波一样,只有你心不动,极微弱的电磁波你都能够感觉到;自己心要动,感觉不到,就这么个道理。所以阿罗汉的心就清净,菩萨就更清净。

  我们学佛不容易,不可以说佛不在,我们这一生没有遇到佛,那你完全错了。佛在,佛没有生灭,惠能大师开悟之后说的第二句话,「何期自性本不生灭」,那是佛。佛没有生灭,佛是什么?整个虚空是佛。虚空是佛、法界是佛、万物是佛,你不认识!佛在这个经上说得更清楚,你自己就是佛,你不知道。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明白。这明白就是证得,你就证得。这个东西放不下,暂时你不能证得,不是说永恒的,为什么?总有一天你会放下。放下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不是真实的,这个东西放下,你可以冷静思惟去想想,你放下,人多快乐、多自在!烦恼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再告诉你,智慧就圆满,为什么?原来烦恼就是智慧。智慧里面掺杂着妄想分别执着,就变成烦恼,把妄想分别执着抽掉,烦恼就是智慧,「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问题就是出在妄想分别执着,所以这个东西把它抽干净,你就回归到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本来是佛,到那个时候没有今佛、古佛,没有了,为什么?时间没有了、空间也没有了,叫一真法界。古今是一,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是一;四方、四维、上下这讲十方,十方是一。一是真的,二是假的,所以法界叫一真。无量无边的诸佛有没有?有,是自己的应化身。唯心净土,自性诸佛,不但是自性弥陀,自性释迦、自性弥勒。无量无边诸佛都是自性变现的,无量无边的菩萨还是自性变现的,无量无边的众生也是自性变现的,是一不是二,这就叫入不二法门。

  所以末后这首偈我们就好懂了,『彼有贪欲瞋恚痴,尚能现此大神通』。这彼是指阿修罗,阿修罗贪瞋痴慢疑没断,只是他修定修福。他修十善业道,所以福报很大;他修定,所以他有大的神通,天阿修罗。贪瞋痴慢没断,世间法,尚能现此大神通,他有能力现大身,他有能力现小身。现小身我们肉眼看不到,现小身能到哪里去?能到毛孔。我们的汗毛毛孔,他小身他能到毛孔里面去,大身,像喜马拉雅山那么大,现那么大身。能现大、能现小,世间法,没断贪瞋痴,他能做得到,何况『伏魔怨照世灯』,这是菩萨。降伏魔怨,用什么降伏?一念能伏魔怨。自性智慧光明能照十法界,这是菩萨,明心见性的菩萨,他怎么会没有『自在威神力』!他的自在,他的威德、神通,阿修罗怎么能跟他相比?

  我们现在修行很困难,难在什么地方?冤亲债主太多。昨天还有个来我们道场示现的,好象一个女孩子被冤亲债主附身,冤亲债主太多。他为什么能附你的身?因为你有念,有我的念头,执着身是我,有自私自利,他就找着你,你过去跟他结的怨他来报复。如果你到一心,一心不要讲上品的,下品的,上中下三品,下品的,下品的是什么?下品执着,执着没有了。执着没有了,冤亲债主找不到你。为什么?阿罗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破了,他找不到你!魔怨没有了,统统化解了,阿罗汉。再往下面降,这个怨要不是很深的,须陀洹就化解了。须陀洹四相刚刚破,明白了,不再执着身是我,所以身见破了。这《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须陀洹初果,就是他没有这个念头,「我证了须陀洹」,没这个念头。要有这个念头,他没有证得,为什么?他还有我相,他还执着身是我,「我证得须陀洹」,假的。再跟诸位说,我是什么菩萨再来的,假的,根本就骗人的。小乘须陀洹,大乘我们《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就无我了。《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就做到了,刚刚做到。这就是什么?刚入佛门。

  凡是还有我,念念都有我,没有入门,在佛门外面。虽学佛靠近一点点,没入门;入门就是初信位的菩萨,真正佛弟子。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具足,就是说你还有这些分别执着,你是六道凡夫。佛法难在这里,你放不下;佛法容易也容易在此地,放下就是。这个事情不求人的,完全求自己,那你自己放不下,不行,放下就是!于是我们终于搞明白、搞清楚了,真正学佛就是从放下执着下手。放下对一切人的执着,放下对一切事的执着,放下对一切物的执着,这叫真用功。放下不是不管了,这个不能误会,放下我都不管了,那这不是放下,没有放下;真正放下是两边不着,是真放下。「有」这边不着了,着了「空」,还是没放下;空放下了,他又执着有了,两边只要有一边,没有放下。空有两边都不执着,心里面没有,事上会做得更认真,会做得更圆满,没有一样事情你做不好,你是菩萨,为什么?你没有私心、你没有自己,你为众生,哪有事情做不好的!

  没有自己,我们从什么地方看?从根本烦恼上看,你没有贪心、你没有瞋恚、你没有愚痴、你没有傲慢、你没有疑虑、你没有错误的见解。你说你办事情能办得不好吗?你在任何地方,你能不受大众欢迎吗?你能不受大众爱戴吗?不可能的事情。虽然接受大众的欢迎爱戴,为大众服务,自己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做再多的事情不累。怎么不累?没做,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人做事情为什么会累?有我。我今天做了这么多事情,累了,马上就累了,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天做到晚,做二十四小时没中断,没做,没事,没事怎么会累?道理在此地。你有我、你有身就有累;你没有我,不执着身,身是机器,机器可以二十四小时运作,它没有障碍。我们把这机器当作我,一定要给它好好休息、好好保养,毛病这么发生的,总要晓得。这是诸法实相,不可以不知道。

  现在这个社会上,最困难的事情在哪里?人与人不相信,这个社会不会有幸福、不会安定、不会和平。现在大家都在研究讨论这问题,这个世界还能和平吗?在佛法里面讲可以,在世法里面讲很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你的烦恼去不掉。所以佛到这个世间来才有办法,佛怎么样?你怀疑我,我不怀疑你,才破别人疑的烦恼;你贪,我不贪,断你贪烦恼;你瞋恚,我不瞋恚,断你瞋恚的烦恼。这方法就正确,你才真正能化解问题。佛到这个世间来是教化众生的,现在讲教育,教育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没有这个理念,你教育肯定失败,不会成功。中国老祖宗所传的「人之初,性本善」,你要肯定人性本善。他不善,不善是因为他迷了,迷失了本性,学坏了变成不善。不善是习性,不是本性,「性相近,习相远」,所以要教。

  佛菩萨我们称他大慈大悲,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来教化众生。怎么教法?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三十六对,那就是教人怎样示现教化众生,三十六对从反面去做,他贪,我不贪;你贪,我能满足你的贪。昨天台北同修带个剧本来给我看,《杜子春》的故事,这是唐朝的小说,现在把它编成剧本。杜子春贪,太上老君满足他的贪心,到最后他觉悟,觉悟怎么讲?贪心放下,再多的金银财宝无动于衷。太上老君很有耐心,这个故事对人相当有启发性,你瞋恚,满足你的瞋恚,这非常不容易;你的毁谤、侮辱、陷害,随你怎么,无动于衷,到最后所谓良心发现,真的忏悔,真的承认我错了,回头了,所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只有菩萨才能做得到,凡夫做不到。

  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的十愿就是十种方法,那是高级菩萨修的,不是普通菩萨,普通菩萨修六度。什么是高级的?明心见性的菩萨,就是法身菩萨修普贤行。普贤行你看第一个「礼敬诸佛」,对一切众生,现在讲的没有一个不是九十度的鞠躬礼,他能做到。能叫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能叫一切众生慢慢回头,知道以礼对人好!我去尊敬别人,人家欢喜;人家尊敬我,我也欢喜。「称赞如来」,诸佛从相上讲的,如来从性上讲的,这个人他的思想言行与性德相应,这值得赞叹;与性德不相应,不赞叹。绝不说他的过失,只有不赞叹,见到他做再坏的事情,一口不说,这度化众生。让做坏事的人,做坏事有时候也会做一、二桩好事,做好事赞叹他,做坏事一句不提;时间久了那个良心发现,你看我做多少坏事,人家都原谅我,一口不提,做一点点好事都称赞。只要什么时候有这一念觉悟,他就回头。要有耐心,这样才真正能把动乱的世界帮助它回归到和平。

  「广修供养」,有缘分、有机会尽量帮助需要的人,没有任何顾忌。现在很多想修福报的人,怕怎么?怕被人骗,不肯修了,这是错误。为什么?这都是分别执着造成自己的障碍,把自己积功累德的缘分断掉。那你要知道,愈施愈多,没有关系,施,被骗去没有关系,后面又来了。你命里只有这么多,你那里不舍后头就不来,愈舍愈多,骗也没有关系,也都是好事情,欢欢喜喜的。这个现象过去我只看到一个例子,一生得受用,道安老法师。过去在台湾骗他的人很多,大家都认为什么?老和尚迷惑颠倒,被人骗都不知道。其实他很清楚。那个时候他在台湾办大专佛学讲座,请我去做总主讲。我有一天到他寺庙里面去看他,我上去的时候,在他客厅里面见到他,他就问我,刚才有个某居士在我这里坐了一会儿出去,你看到他没有?看到了。我说我认识他,大门口看到,我进庙门,他出去。他说他今天来骗我。你给他没有?给他了。这我们才晓得他不糊涂。而骗他的人不知道,以为老和尚不晓得,又被骗。老和尚死的时候负债,那个时候台湾钱八百万,都是这个骗他、那个骗他,他统统都给人,最后这个债松山寺替他付。我们把这个事情说穿了,那些骗他的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和尚头脑清清楚楚,真慈悲。

  老和尚真放得下,没有嫉妒心,太难得!这个大专讲座排课程,我上课的学生最多,差不多有三、四百人,这最少的;最多的时候到七、八百人,至少都有三、四百人。老和尚去上课的时候不到一百人,少的时候大概只有四、五十个人。我们看到很难过,跟老和尚换时间,本来我上午上课的,上午让老和尚,我上下午的。结果学生上午不来,下午来。老和尚一点都不生气,而且对我们这年轻人非常爱护,我们很感动。没有嫉妒心,真的念念提拔后学,看到好的年轻人,非常重视,很器重。我这一生就遇到这么一个人。他给我们的是身教,许多示现都值得我们一生依教奉行,全心全力帮助后学、奖励后学。他过世了,我们大专讲座移交给佛教会另外一位法师来接办,我也辞职。好象只办了两届就没有了,没人去了,这就解散掉,很可惜。讲座人数最多的时候到八百人,那都是高等知识分子。大乘教里头常说「佛法因缘生」,真正有爱心的人,没有私心的人,没有一样不能成就;一有私心、有嫉妒心、有疑惑,事情肯定就失败。大经里面告诉我们,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我们通常讲精进,世法里头精进有三根,不贪、不瞋、不痴;出世间法精进只有一个,没有怀疑,怀疑障碍精进。世法里头贪瞋痴障碍精进,必须要断的。这段我们就学到此地,修罗大身与法界身喻。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第十个比喻,「帝释破怨喻」,这就是忉利天主,我们中国人称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怎样化解怨恨?这对我们来讲都非常重要,我们应当要认真的学习,为什么?无始劫以来我们跟众生结的怨太深了。这里面有四首颂,我们先看第一首:

  【天阿修罗共战时。帝释神力难思议。随阿修罗军众数。现身等彼而与敌。】

  这里面含的意思很深,『天』是讲忉利天,忉利天主跟『阿修罗』打仗,这事情佛在经典里面讲得很多。总而言之,都是凡夫,忉利天烦恼没断,阿修罗烦恼更重,只有轻重之分,没有其他的差别。经上告诉我们,战争的原因还是争利,忉利天福报大,饮食美食很多,阿修罗很羡慕也非常嫉妒;阿修罗虽然有忉利天一样的福报,但是阿修罗没有美食。阿修罗的相貌丑陋,男子相貌丑陋,所以阿修罗翻作无端正,女子非常美;忉利天虽然有美食,没有美女,忉利天主羡慕阿修罗的女孩子,他有美女。互相嫉妒,互相的羡慕,常常就因这个引发战争。打仗的时候,『帝释神力难思议』,帝释天神通变化不可思议,随着阿修罗军队的数量,阿修罗的军队很庞大,『现身等彼而与敌』,帝释天可以变现。这个地方要注意到,中国人讲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派出去的兵不是真兵,没有伤害老百姓,他是自己变现出来的,你有多少军队,我变多少军队来跟你对抗,这决定不能疏忽。不像人间的战争,人间战争民众受害,他征兵,那死伤不是自己,是别人。天上不是如此,天上阿修罗跟帝释天作战,不伤害人民,虽然是战争,确实是仁义之师,不造罪业,业是有,不像人间这种战争造的业那么重。这是我们应该要知道的,这真的是难思议,不可思议,我们无法想象帝释天是用这种方法来应付阿修罗的进攻,用他自己神力的变化。

  【诸阿修罗发是念。释提桓因来向我。必取我身五种缚。由是彼众悉忧悴。】

  『阿修罗』,这天阿修罗,佛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阿修罗有四种,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统统有阿修罗,只有地狱没有。所以有的时候经上常讲「五趣轮回」,只有五道没有六道,阿修罗在哪一道就算哪一道。六道里面单单说阿修罗,那是讲天道,其他的阿修罗都归到自己一道去了。阿修罗前面也说过,这一道的人,不管他是在哪一道,福报大,为什么?他前世修福,他修十善,他修福、修布施,所以福报很大。为什么会变阿修罗?佛说三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傲慢心重,他不服别人,一切都是要带头,第二个嫉妒心重,第三个怀疑心重,疑心很重。有这三种心,拜佛、修行、修福,将来果报都在阿修罗。最大的果报,福报到天上去,天阿修罗,其次的人间阿修罗,再其次的畜生阿修罗、饿鬼阿修罗。在鬼道是鬼王,在畜生道是猛兽,毒蛇猛兽瞋恚心很重,疑心很重;在人道也是人王,二次大战,像希特勒这些人都是属于阿修罗,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所以修福要知道,这三种非常严重的,傲慢、嫉妒、疑惑,这一定要断,否则的话,你落在这一道。落在这一道这佛法讲三世怨。你这一生修行修福,你有这三种习气没断,来生得大福报。得福报的时候,你就会作威作福,为什么?你的习气烦恼很重,你有大福报你会伤害很多人。福报享完之后堕地狱,堕阿鼻地狱,你的罪报就现前。叫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造孽,第三世堕地狱,这三世因果不可以不知道。

  他们修这么大的福报,多半都是在佛门修的,佛门修福容易,修功德不容易,修福报很容易。功德,你一发脾气就没有了;福报有,福报你发脾气它还存在。将来到哪一道里面去享福,享福必定造罪业,必定很容易伤害人,这是烦恼习气。稍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他瞋恚就发作,那他有权有势,这就很容易造业。一般人你发脾气,你还不至于杀人;如果你是做了人王、做了鬼王他会杀人。要晓得杀人你要堕地狱,地狱出来之后,你还要还命债,麻烦大!你杀的人多,你还到哪辈子才能还得清。欠命一定是还命,欠钱一定还钱,你懂得这些因果事实,你就晓得世间人,没有一个人说是吃亏,也没有一个人是占到便宜。占到便宜,来生要还人;吃亏的时候来生有补偿,他要还我的。所以懂得三世因果,你心就平了,大无畏的心你就能发出来。你要记住一句话,施舍是愈施愈多,不是说被人骗了我就没有了,骗了还是多。人家骗得多,你这来得愈多,愈施愈多,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不要是世风不善,把我们布施的意念就断掉,这个不好,这是自己愚痴,把自己积功累德、修布施、修功德的机会错过了。这不能怪别人,一定还是自己的业力在作祟。所以佛法不能不懂,不能不透彻,透彻了,疑虑一扫而尽,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没有任何障碍,这事实真相不可以不知。

  真正学佛,四弘誓愿里讲得好,简单明了,「众生无边誓愿度」,你怎么度他?没有别的,就是给他做好样子。佛菩萨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看到众生哪些地方有毛病,我们就把它反而行之,从他的反面去改过。譬如现在这个世间,一般人与人之间没有礼貌,我们怎么去度他?我们给他行礼,这就是度他,使他知道有礼貌。现在人没有恭敬心,写字都很潦草,那我们怎么治他的毛病?我们写字给他的时候恭敬、端正。字不在好坏要工整,这印光大师教我们,这是我们的恭敬心,我们对他有恭敬。不要去责怪他,不要去说他,他给我的东西都潦草,我每次给他的东西都端端正正的,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他会觉悟,我给他工工整整他欢喜,慢慢他就体会到,长时间去感化。

  现在人不知道人与人的关系,从小没学过,现在社会上学不到,大家都这样子,都认为这正常的,其实是错误的。那怎么办?学《弟子规》,弟子规怎么学法?一定要有氛围的地方去学,那个印象才深刻。我们在汤池做出来了,你到那个地方去学,我听说一般五天,五天他就改变。真正能够成就自己,我常常讲,无论学佛法、学世间法真正想成就,《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三个根一定要扎稳。需要多少时间?真肯学的人一年,烦恼习气重一点的人两年,你才把根扎下去。根扎下去之后,无论学什么没有不成就的。扎根到哪里去扎?要到汤池去扎。你到汤池那边去做个一年,至少去做半年,到那个中心去做义工,天天学、天天看,自然就不一样。如果你有愿力你好学,你有信心学上半年你就能讲,你就在中心做老师,解行并进,这样子有一段时期的学养,你根就扎稳。如果学佛,无论学哪个法门,无论学哪部经典,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所以这是个很好的机缘,遇到这个缘分不是容易事情,也是像开经偈上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

  这首偈子是说,阿修罗看到忉利天主变现大军来迎敌,阿修罗就想,『释提桓因』就是忉利天主,前面有介绍过,释提桓因的军队来了,这个军队是释提桓因变现的。来干什么?『必取我身五种缚』,这个缚是烦恼,五种是什么?贪、瞋、痴、慢、疑,阿修罗就是这五种,修大福报他才变成阿修罗。阿修罗这五种东西舍不掉,他非常贪恋,他放不下。想到这个地方,这些阿修罗就很忧虑、憔悴,如果这一仗打败了,被忉利天主战胜,他说那我们这贪瞋痴慢疑全都没有了。其实这好事情,不是坏事情,可是他放不下这些,所以他还不能够从阿修罗转变为忉利天人。这首偈的意思是很深很广,我们细心去体会。阿修罗、帝释天都有这个能力,其实帝释天只比他高明不了好多,帝释天还是有贪瞋痴慢疑,只是比他轻。

  我们知道,天道的烦恼比人道轻,人间的贪瞋痴慢疑比忉利天严重很多,非常的严重,你生不了天;这东西有,轻,轻他就生天,就上去。我们知道,贪瞋痴慢疑、财色名食睡都属于欲界的,贪瞋痴慢疑是内,财色名食睡是外面的。内外的烦恼,愈往上面去愈轻,到第六天,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非常淡薄。再往上去这个烦恼就伏住,完全伏住没断,生色界天,它不叫欲界。为什么?内,贪瞋痴慢疑伏住,外面,财色名食睡也伏住,这是六道里面上两界,色界跟无色界。色界四禅十八层天,无色界四层天,这一共二十二层天,二十二层天加上欲界六层叫二十八层天。这二十二层天里面是伏烦恼,愈往上去功夫愈深,伏的时间愈长,也就是说他寿命愈长。色界跟无色界的寿命是定功时间长短,这我们现在讲起来都是天文数字。所以无色界天叫长寿天,最高的天寿命八万大劫,你就晓得,他定功能够把烦恼伏住,伏住八万大劫不起作用,但他没有断,所以他出不了六道。八万大劫到了他烦恼起现行,伏不住了,这一起现行就往下坠落。爬得高摔得重,坠落多半坠落到阿鼻地狱,从最高的掉到最下面。这是佛跟我们介绍得很清楚、很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五四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大喻第十段。前面因为时间关系没讲完,我们还是从第一首念起,看到完整的意思。「天阿修罗共战时。帝释神力难思议。随阿修罗军众数。现身等彼而与敌。诸阿修罗发是念。释提桓因来向我。必取我身五种缚。由是彼众悉忧悴。」前面学到此地,再接着看后面偈颂:

  【帝释现身有千眼。手持金刚出火焰。被甲持仗极威严。修罗望见咸退伏。彼以微小福德力。犹能摧破大怨敌。何况救度一切者。具足功德不自在。】

  这第三首接着说,忉利天主『现身有千眼』。千眼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很多,菩萨,大家都知道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诸位有没有看过千手千眼文殊菩萨,千手千眼普贤菩萨?也许有人看过,比较少见。观世音菩萨有这个能力,只要是法身菩萨都有这个能力。我们在此地看到『释提桓因』是凡夫,不是菩萨,也有这个能力,这里我们就能相信佛在《华严》里面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怎么会没这个能力!只是这种能力被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不能现前。

  忉天主这是修上品十善,所以经上讲『彼以微小福德力』,怎么能跟菩萨比?菩萨修的福德大!六道凡夫没有法子。修福,我们不能不晓得,福德大小不在乎你布施物品多少,不在乎这个,完全是在心量。佛门有句话说得非常好,一般同学都疏忽,叫量大福大。那个量大,施小得的福大,菩萨布施一块钱,那个福报多大?等虚空法界,有那么大的福,跟虚空法界相平等。忉利天办不到,忉利天天主就是以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也比不上菩萨施一块钱。看起来好象太不公平!不是不公平,是心量,忉利天主的心量小没那么大,比我们人间大,人的心量没有他大。我们要想想,我们修福布施供养再多,你心量能包括几何?那我问你,你心量能不能包括这一个道场?这讲最小的。在这道场里面,还要只顾到自身的利益,别人的事摆在第二、第三,你的心量就小,你怎么能修大福报?再说大一点,你心量能不能包括整个香港九龙地区?起心动念为这个地区着想不为自己,这还是小。你起心动念能不能包括这一个国家?他有这个意念,起心动念布施修福是为全国人民,他的福当然比你大。忉利天主也只顾虑他那一个天,在娑婆世界,我们前面讲过有十亿个忉利天,他所考虑的是他自己统辖的地区,别的他没想到,所以不能跟菩萨比。菩萨破了四相,破了我见,起心动念是遍法界虚空界,他施舍一点,那个福报都是遍法界虚空界。怎么能跟他比?你要修大福报,你把心量拓开。

  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的心量是平等的,哪个人的真心不是遍法界虚空界?各个都是。只因为你自己迷失了自性,你起了烦恼,你把法界里头画成许多的界线,愈画愈小。把自己拘束在真的古人比喻说「春蚕作茧」,自己把自己拘束起来,心量变成这么一点点大,两个人都不能包容。由是可知你有多大福报!所以要修大福报没有别的,拓开心量,要学佛菩萨。阿罗汉的福,六道里面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都不能跟他相比。阿罗汉破四相,四见没破,《金刚经》的上半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阿罗汉做到,所以福报大,超越六道里面大福德的众生。菩萨心量更大,为什么?四见破了。执着破了,四相破了;分别破掉的时候,四见破了,就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所以菩萨,尤其是法身菩萨,他修丝毫一点点小福,得的果报都是遍法界虚空界,为什么?称性。我们没有办法,不能称性,始终受阿赖耶的拘束,没有见性都在阿赖耶里面。十法界,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没见性。我们现在读的这品经贤首菩萨,贤首菩萨在十法界的最顶端,没出,只差一点,再用一点功他就出了。而这点功古德说得好,「此处用不得力」,为什么?我们讲用一点功,用一点功是不是还有分别执着?有!你没有分别执着你怎么用功?所以到这个地方用不得功。我们在经上读过很多,「无功用道」,他要回归到这个地方,才能够破无明、证法身,超越十法界,完全跟法性相应,禅宗里面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时候修积的功德就跟虚空法界相等,没有一样不称性。

  这个心性到底是什么样子?说不出来。古大德有个比喻「久久纯熟」。这讲功夫,久久纯熟,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这是个原则。念佛也不例外,久久是长时间,纯纯是没有夹杂,自然就熟了。熟了怎么样?熟了是「自然内外打成一片」。内是身心,外面是世界,用佛法的名词讲,内是法性,外是法相。打成一片是什么?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入这个境界。入了这个境界,他说「如哑子得梦」,哑巴作梦,他清不清楚?清楚,他说不出来。就是说你入了这个境界你说不出来,虽说不出来,能方便说,方便说要知道「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跟无说不二,那是法身菩萨。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般若会上他老人家全部否定,他说他一生没有说过一个字,谁要是说他说一个字叫谤佛。后来的学生把他老人家所说的记载下来,成为《大藏经》,他没说一个字,这是什么意思?这告诉我们是自性法尔流露。为什么说他没有说过一个字?他确实没有起心动念过。我们凡夫说一句话,起心动念又分别执着,他完全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非常难懂。

  世尊当年在世就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个境界怎么去体会?佛也不说话,佛敲鼓或者敲磬,你看磬你一敲,它就响。磬响了没有?我们听真响了。磬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这是什么?感应。众生有感,谁应?佛菩萨应。我们总是认为有佛菩萨。佛菩萨应,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是自性起应。要知道所有诸佛菩萨是你自性起应,净宗讲阿弥陀佛,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不但阿弥陀佛是自性,极乐世界还是自性,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的德能,它的功德、它的能力、它之所现,是没有边际、没有数量的。为什么能现?惠能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十法界依正庄严,自性里本自具足。怎么现出来?缘现的。所以说佛法因缘生。这就是说明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缘就是因果,因是感,众生有感;缘是应,果就是应。我们知道佛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佛现身呢?你就晓得现的身相,现而无现,无现而现,那个身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所以这叫妙!这叫不二法门。

  帝释天能现,真的是福德力,福德力还要求三宝加持力,肯定求佛加持,要不然他对付不了阿修罗;跟阿修罗作战的时候,他求佛菩萨保佑他。忉利天主善法堂,常常礼请佛菩萨在他讲堂里面讲经说法,这经典里面记载很多。释提桓因是虔诚的佛弟子,遇到灾难,佛菩萨哪有不加持的道理!这种加持也是要有条件,你没有条件佛菩萨加持不上,条件是什么?条件是清净心。只要一念清净心,这个境界就现前。他这个清净心,佛法里面讲这五种受里面舍受,他不能够永远保持,永远保持就变成三昧,那就是正受。阿修罗走了,他的贪瞋痴慢又起现行。不过他有贪瞋痴慢疑,但是很轻微,不像我们凡夫非常严重,我们不容易放下,他容易放下,放下时间也不长,所以叫舍受。这个福德力,真诚心求三宝加持『能摧破大怨敌』。阿修罗的这些兵将来找麻烦,这是大怨敌。佛在此地也教了我们这个方法,为什么?我们在菩提道上冤亲债主太多,障碍重重怎么能破?佛在此地教给我们,要学忉利天主的修福。中国古谚语里头有句话说「福至心灵」,福报现前,你忽然就变成有智慧,聪明;没有福报,糊涂,会做错事情,福报现前不会做错事情。所以福至心灵,人也突然变成聪明了,尤其是学佛的人,学佛当中尤其是念佛人。

  我们今天念佛没得到感应,什么原因?不会念,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怎么叫不会念?你看看大势至菩萨教我们怎么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没做到。都摄六根就是《孟子》所说的,「求其放心而已矣」,再说得白一点,就是把你所有一切的妄想都放下。眼见色、耳闻声,六根对六尘境界起分别执着,都摄六根是什么?分别执着全放下。我们没做到。果然要是放下了,那就是经上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它起作用。我们虽然念佛,夹杂着分别执着,夹杂着妄想,把我们念佛的功夫破坏,所以功夫不得力。怎么办?祖师教给我们久久纯熟,你要有耐心,久久是有耐心,纯纯是有毅力,你要把分别执着放下。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大家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这个念头之外,没有一个杂念,叫纯熟,这个时候就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你的能力超过此地所讲的释提桓因,你超过他。冤亲债主势力再大,他看到你,他也远远的离开,惹不起。这个道理要懂,而且我们要认真去学习。所以你遇到困难、遇到麻烦,你不要怕,你一害怕、一忧虑,麻烦更大。

  信佛不容易,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告诉我们,信佛第一个条件是自信,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佛力加不上。你信佛,佛能加多少力量给你,跟你自己的信心正好成正比例;你有一分信心,佛加持你的一分,你有十分信心,佛加持你的有十分,这要知道。《要解》讲六个信,第一个信自,第二个信他。他是指谁?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都是他。释迦牟尼佛把极乐世界介绍给我们,阿弥陀佛有大愿,四十八愿接引十方念佛的众生,有自信才信他。自信是什么?自性弥陀、自性释迦,那就是真信,那不是假信。诸位想一想,几个信佛的人他具足这个条件?不是佛菩萨不灵,是你自己不相信自己。大师又跟我们说,能信自、信他,然后信事、信理,最后是信因、信果,这才叫真正相信佛。我们的信心不具足,哪来的感应?所有感应全是烦恼。具足这样的信心,你信心清净就不一样,《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般若智慧现前,智慧现前没有一样不能解决。摧伏怨敌,要智慧就能化解。

  这是举帝释天,他这点福报能破怨敌。『何况救度一切者』,这是菩萨。一切诸佛菩萨因地里面发的愿再多,总而言之,都超不出四弘誓愿。把它全部归纳出来四大类,不会超出的。所以这四弘誓愿,就是诸佛菩萨因地上所发一切愿的总结。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救度一切众生者,真菩萨,不是假的。这个愿我们要常常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个人是坏人,我不愿跟他往来,我也不想帮助他,那我们这个愿就没有。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除外,这个人不度,这就不是菩萨。所以我们今天发的愿、发的心,实在讲还没有离开「爱缘慈悲」,我喜欢你,我帮助你;我不喜欢你,你有再大的困难,我也不会理你,这是最低的阶级,凡夫,凡夫里头的普通凡夫。高级的凡夫,我们讲世间的圣人、贤人,他跟我们用心不一样,坏人怎么样?坏人也帮助他,希望他回头,那他的慈悲心升了一级,「众生缘慈悲」,《弟子规》里面讲的「凡是人,皆须爱」,这是众生缘慈悲,仁民及物。再扩大六道众生,畜生道、饿鬼道、妖魔鬼怪他都爱,布施爱心,没有不爱的,这个爱就是慈悲,这就是什么?众生缘慈悲。再往上去那是菩萨,那就不是凡夫,菩萨的心是六度心,所以菩萨的慈悲叫「法缘慈」。他知道什么?宇宙跟自己是一体的,但是还没证得。接受佛菩萨善友的教诲,逐渐明白了,慈悲心也逐渐扩大,从众生缘扩展到法缘,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所以这个爱心真的是很大,我们讲「爱心遍法界,善意满娑婆」,菩萨。

  到佛,《华严经》上讲的见性成佛,证得了,这不是解悟,是证悟,证得。确实宇宙跟自己真的是一不是二,这个时候「无缘大慈」,没有条件的。法缘还是有条件,爱缘、众生缘都是有条件,到明心见性就没有条件。而且那个爱,对一切众生的爱是真诚的、清净的、平等的。我们讲菩提心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的是这样的,没有任何条件,所以他种福,丝毫的福都是遍法界虚空界。我们要努力来学习。这些菩萨真的是『具足功德』,哪有不自在的道理!得大自在,自在也就是解脱,这个解念去声,解除,把烦恼解除了;脱,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脱离不自在。所以他就得大自在。

  这些事情都是我们自己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你到外面找决定找不到,佛法称为内学,你到心性里面去找,就找到了。确实跟中国古人的教诲,「反求诸己」,佛法的修学统统是反求诸己。所以我们常讲外面有没有过失?没有,过失在自己。自己没有过失,外头决定没有过失;外面看到有过失,自己功夫还差一截,这个道理很难懂。最近我们看到美国夏威夷土著心灵治疗的方法,给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为什么?证明别人有毛病时,自己认真修行,提升自己境界,人家的毛病都好了,这不可思议!在佛法里讲得通,诸佛如来帮助一切众生,化解一切疑难杂症,完全用这个方法,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众生毛病可多!造罪业很重,佛菩萨救不救我们?救,从来没间断过。为什么还这么麻烦这些现象发生?你想一想,夏威夷土著用的方法,他帮助一个人恢复健康,快的三个月,慢的六个多月,甚至于八个月、十个月。我们就明白,众生的业力有浅深厚薄不同,古时候的人业力轻,他加持容易;现在人造的业力太重,所以就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看夏威夷土著治疗这个方式就明白了,知道诸佛菩萨跟众生感应道交,真的是念念不舍。你明白这些事理,你对佛菩萨感恩的心生起来了,帮助自己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那佛菩萨对我们的感应,我们会很快、很明显的感受到。

  这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共业、别业各个不相同。佛度众生,就根熟的先得度,先度什么?他觉悟,他解脱,根熟的众生;不熟的来生后世,甚至于还要经历多少劫他才成熟。这经论里面讲得太多了,我们要明了,明了之后自己帮助自己,就是依教奉行,让自己的善根不断向上提升,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成熟。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华严经》就是这样教我们的,后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出样子给我们看,一生成就。经论上也有讲时间很长,千劫、万劫、无量劫、三大阿僧祇劫。佛没有妄语,这说的是什么一桩事情?说的是在这一生当中,他没有缘闻到佛法,那个时间就长!善导大师说得好,这个事情「总在遇缘不同」,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佛法在现在有真的、有假的、有仿冒的,仿冒的太多了。你遇到是不是真的?即使是经典,有伪造的经典,你要认识。没有人教我们,我们如何认识那个经典是假的?我们在年轻学经教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我们只要以《大藏经》为标准。《大藏经》里面有的,是真的,《大藏经》里没有的就靠不住。

  可是现在编的《大藏经》,很多一些人的著作都编进去了,这些著作它的知见到底正不正?很难讲。所以老师告诉我们要看古本的《大藏经》,到你开悟的时候你再看现在编的,哪些里头有问题的,你一看就明了。为什么?古时候这个经入藏那可不是容易事情,朝廷里面请一些高僧大德、有修有证的人让他们去审查,他们审查认为没有问题,再送给皇上,皇上下令入藏,最后一关是皇上这一关,不容易。现在是民主自由开放,谁有钱谁就可以印《大藏经》,自己的著作都可以放进去,不需要别人审查,所以这个难。那我们至少要看距离我们最近的是清朝的《龙藏》,民国年间也有修藏经的,我们就要注意,《龙藏》是最后的标准,有严格的标准。这是真正有解有行的大德教给我们辨别邪正、辨别真伪的方法。

  自己没有开悟,必须要守规矩,你才不至于走错路,走错路就堕落了。尤其是基础,世俗里面所谓的基本功,这非常重要。佛法里面的基本功就是《十善业道经》,是以这个为主。与十善业道有关系的,里面很多教诲是相似的,那就很多了,大小乘经里面统统都有,十善是个总纲领、总原则,所以学十善不是那么简单。我们现在如果在大小乘经典里面去搜集,很麻烦,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于是乎祖师大德们,他们为了方便起见,就不用这些,用儒、用道来代替。儒的东西也不少,但是比经典的分量那少太多了,古人为了教初学,为了帮助社会移风易俗,所以在经论里面重要的教诲,把它节录出来,编成小册子,那就方便太多。

  我们看到编得很好的,简单扼要,很完善的,这从前老师介绍给我们,陈弘谋的《五种遗规》。陈弘谋先生他做过两广总督,干隆时候的人,编得好!这部东西确实能够做我们出家人修学戒律的基础。早年我们在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就把这部书给了我们这些学生,让我们学生用这个做修身课本。毕竟分量还是太大,那要开一门课程才行,像大学里头开个学系,专修。对一般人我们现在用《弟子规》。《弟子规》可以说是《五种遗规》里面的纲要、纲目,它的展开那就是《五种遗规》。现在我们是选最简单的、最扼要的来修学,道家的,我们选的是《太上感应篇》,有这个基础,你再学十善业道就有了根,十善业道学了才能得受用。如果没有前面的根,十善业道你怎么样学,都是属于佛学,不是学佛。所以根比什么都重要,有根才真正成就福德;没有根,连世间,此地讲的微小的福德,你都得不到,这不能够不懂。

  要学佛必须要以功德做基础,积功累德。福德都没有,哪来的功德?功德什么意思?我们在讲席里面讲的次数太多!我们用戒定慧来做比喻大家就懂。持戒有功,禅定是德,因戒得定;如果持戒持得再好,你心不清净,那个戒就是福德,不是功德,没有功德,持戒有福,没有功。持戒有功是什么?你心一定清净,清净心就是定。修定有功,智慧就开了。所以修定智慧开了,那是功德;如果修定不开智慧,修定是属于福德。福德、功德差别在此地。在形式上是相差不多的,很难区别,但从果上来看清清楚楚,你是不是真的得到了。

  发四弘誓愿具足功德,这是菩萨行,这是我们应该要认真努力去学习的。这段我们就学到此地。我们再看下面第十一个比喻,第十一比喻有六首偈,「天鼓说法喻,况菩萨以无功用现身说法德」。前面我们讲到无功用道,这首比喻来跟我们说这桩事情,还是讲的忉利天。

  【忉利天中有天鼓。从天业报而生得。知诸天众放逸时。空中自然出此音。】

  第一首偈介绍『天鼓』之由来,『忉利天』天王大殿上有天鼓,这个天鼓就是在忉利天的善法堂,帝释天的大殿。不像我们中国帝王,中国帝王的大殿,诸位到北京故宫就看到,叫太和殿,也很有意思,太和殿;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再后面是保和殿。这个名称从《易经》上来的,太和、中和、保和,时时刻刻提醒皇帝、这国家领导人治国用什么?和为贵。要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要从自己做起,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如果不平等,和就没有了,和睦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人不平等,有尊卑上下,没错,懂得这伦理道德的人居上位,对底下他有谦虚,并不损害他的尊贵。地位高的人愈谦虚,别人对你愈尊敬,所以教导各个阶层的领导人要知道和。帝释天王他是修十善得的果报,所以他的大殿叫善法堂,这个善就是十善,念念不离十善业道。可是他修的是世间善,不是出世间,为什么?分别执着没有放下。只要分别执着没有放下,世法,世间法;如果修十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超越世间。你放下多少,你层次不一样,像菩萨在《华严经》上有五十二个阶级,五十二个阶级没有一个不是修十善的。对于十善,这里头有妄想分别执着,你放下多少,如果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放下,你的十善圆满。十善圆满是谁?究竟佛果。

  诸位同学,你们会常常看到佛像,画的佛像,佛的圆光顶上都有三个字,这三个字是念「唵阿吽」,有是用梵文写的,也有用藏文写的,也有用中文写的,写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十善圆满。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身口意。十善,身,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贪、不瞋、不痴,做到究竟圆满是佛。《十善业道经》上讲得清楚,从人天,这是妄想分别执着完全没放下的,这是人天,声闻、缘觉执着放下了,菩萨分别放下了,到佛妄想放下了。你才晓得十善重要,十善是佛法里头大根大本,通大小乘,通显教、密教,通一切法门,无论哪个法门都要从十善奠定基础。

  忉利天善法堂的天鼓从哪来的?『从天业报而生得』,这就是上品十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么大的福报,所以善法堂有天鼓。天鼓什么?你不必去敲它,它有感应,它自己会响。所以天鼓『知诸天众放逸时,空中自然出此音』。诸天放逸,放逸是什么?随便了,对于十善业松懈,心里面起了贪恋,口里说话粗鲁,或者花言巧语,天鼓就发声音。这个声音不是敲得咚咚咚的声音,它说法,它来提醒你。后面天鼓所说的三首偈,它发这个声音。我们看这三首偈第一首,也就是六首偈里面的第二首偈:

  【一切五欲悉无常。如水聚沫性虚伪。诸有如梦如阳焰。亦如浮云水中月。】

  这首偈非常明显,我们一看就是贪恋五欲的念头动了,动这个念头了,因为忉利天是欲界。五欲是什么?财色名食睡。名就是我们现在讲好名,现在人讲知名度,要想什么方法去打知名度,好名;饮食好吃,睡眠贪睡,财色名食睡。你的念头才一动,天鼓就响了,就告诉你『一切五欲悉无常』,不是真的。下面用比喻来说,『如水聚沫』就是水泡,『性虚伪』,水在流动的时候,拐弯的地方、遇到障碍地方它就起水泡。但这水泡你去看,时间不长它就破掉,就没有了,说明世间一切五欲像水泡一样。『诸有如梦如阳焰』。这个「有」还是指的五欲,像梦幻泡影不是真的。阳焰,《庄子》里面叫野马,它是地上的气,你远看像水,像波浪一样,你近看就没有了。所以经典里头有「渴鹿阳焰」,这个鹿是畜生,它口渴,看到阳焰以为是水,它到前面去喝水,跑到那里就没有了,就看不到了,它是地上的一种气。我们稍稍留意,香港这个地方不太容易看见;如果到农村里面,野外还是有看见的,愈是草原里面就愈容易看到地面上蒸的气。『亦如浮云水中月』。云,我们现在对它很清楚,云层再浓,你乘着飞机飞上去没有,没有障碍,远看有,近看没有,水中月大家更清楚了。说明五欲六尘,它的性质就像《般若经》上所说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天鼓来提醒你、来警告你,也帮助你放下,这些东西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害你,害你搞六道轮回,叫你造业,叫你在三途去受果报。

  这些东西在欲界的众生他不能离开;换句话说,是他生活之所必需。修行人还是个凡夫那怎么办?适可而止。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示现,印度是在热带,热带人的生活简单,衣服很少,它一年就是个夏季,没有春夏秋冬,只有一季,所以几件很薄的衣服就够了。但是在中国这个地方不行,它有四季,有四季你得有四季的衣服。所以佛在那里给我们示现的三衣一钵,他只有三件衣,晚上睡觉,这三件衣可以当被盖,就够了。有一块布,我们称为具,做什么用?垫在地下的,做个垫子用,晚上睡觉用。现在在中国具还是有,拿来什么?拿来铺在拜垫上拜佛用。它不是铺拜垫的,它是晚上睡觉时候用,这总要要知道。日中一食。以前出家人睡眠的时间只有中夜,不贪睡,中夜是晚上十点钟到凌晨两点钟四个小时,这是睡眠的时间。现在确实,现在我们的烦恼比从前人要严重,严重很多倍,四个小时不够,社会一般提倡什么?睡眠八小时。实际上我们现在自己很清楚,睡眠有六小时就够了。因为睡眠是昏沉,所以他有作梦,我们前面引用古大德讲「哑巴得梦」,梦里境界很清楚,他说不出来。这说你真正契入这个境界,入不二法门,你说不出来。唯证方知,你要不契入你不知道,讲,怎么样善巧方便也讲不出来。古人还有个比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水很热,究竟热到什么程度说不出来。即使现在有温度计,说多少度还是体会不到,为什么?每个人感觉不一样,必须自己去尝一口你就明白。这是对于五欲,欲念警惕。下面讲放逸:

  【放逸为怨为苦恼。】

  『放逸』,我们现在一般讲什么?随便,也就是不认真。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认真、没有用心、没有专注,都叫做放逸。这个烦恼习气在现在社会确实是非常严重,一切时、一切处你只要留意观察,都是这样的,所以社会混乱。没有人愿意来教学,为什么?不肯学。学校里学生不用功念书,放逸,听课精神不能专注,确实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我们在澳洲,学校里请我给学生做一次讲演,那里有个教授告诉我,他说:法师,十五分钟。我说:为什么?十五分钟之后,学生心不在焉。我去看之后果然如此,真的只有十五分钟。我就问那些老师,那你们平常上课怎么教的?十五分钟之后讲故事,大家听了开心,哈哈大笑,这还能教吗?钟茂森居士是昆士兰大学教授,我就告诉他:别教了,还是来学讲经好。他真开悟了,真的把教授辞掉,到这里来学讲经。所以,难!我在我们净宗学院,有段时期每天讲四个小时经,我们讲堂里面的听众都能专注在听。学校老师到我们那里参观,都感到惊讶。原先我们都不知道,以后到学校一看才知道,他们的学生耐心只有十五分钟,我们这里四个小时如如不动,这就是学道跟不学道不一样,学道专注。学校里面课程很多,这个小时这个老师来教,下个小时又换了科目,另外一个老师教,一天听好几个老师,不同的科目,所以在我们想,他听不耐烦,他听糊涂。佛法不是如此,佛法是一门深入,你今天一天听的是一个科目,天天听的还是这个科目,这部经讲完之后才再换一部经,一个老师一门功课,他心清净。所以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还是贵以专。

  在中国自古以来,教学没有同时学两门的。从前的私塾,老师对学生个别指导,学生虽然很多,各人学各人的,他会有成就。从小就训练他专注、专心,这才能学到东西;心不能专注,什么都学不到。我们小时候也在学校念过书,这条路走过来了,你要问真的学到什么?说老实话,什么也没学到。要说学到的,应付考试而已,考试及格了,听到的东西、所学的东西全丢掉了。尤其是所学非所用,你学的东西,到社会上来谋生用不上,那我们就晓得,精神、时间、体力都浪费掉。然后我们学佛才明了,中国古时候的教学,书院、私塾很有道理,真能学到东西。而且世法、佛法总的目标方向是相同,那就是帮助学生开悟。世法也讲悟性,也就是说学了之后,你能够体会多少?你能体会到哪个深度?这个有用,这种修学他才有法味、有味道。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学了有喜悦。现在这些课程让学生生烦恼,不生欢喜心,学久了有厌烦。这是这个时代的特殊现象,学生的自杀率很高,他如果学得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怎么会去自杀?佛法我们学习学得怎么样?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所以对于这个课程欲罢不能,真正契入境界决定没有放逸。如果有放逸是什么?没有听懂,没有入境界,自然他就懈怠、就懒散。懈怠、懒散这是怨。怨,常常上面再加个字魔,魔是什么?折磨,这对自己修行就造成障碍。障碍的因是自己不认真、不努力造成,这个结果是魔怨、是苦恼。放逸的反面就是精进,你就晓得放逸是懈怠懒散。底下说:

  【非甘露道。】

  甘露在此地是比喻。佛经上讲的甘露,人间没有,天上的,忉利天有,是饮料。忉利天上最美好的饮料叫甘露,不但味美可口,你喝下去那个效果长生不老。所以放逸不是『甘露道』,不是长生不死的道,而是什么?

  【生死径。】

  这个『生死径』就是讲的三途,不认真努力修学,来生连人道都得不到。那在此地特别要提醒大家的,这是忉利天,天鼓是善法堂里面的,是从十善业道、慈悲喜舍功德里面所得到的果报。由此可知,它这个地方所讲的「甘露道生死径」是六道,所以懈怠、放逸果报在三途,人天没分。后面这两句说得好:

  【若有作诸放逸行。】

  『行』,也念「恨」,当作动词讲。

  【入于死灭大鱼口。】

  这是不能够奋发努力,我们一般讲没有办法振作起来,精神意志都不能集中,无论是世法、佛法都不能成就。在这个状况之下,不但戒定慧三学你会厌弃,连修福的机会常常也见不到。如果认真努力修点福报,或许来生还能得人身;如果连福报都不认识,修福的机会在面前不知道,这真可惜。这些事情很普遍,就在眼前,认识是智慧,不认识是愚痴。放逸没智慧,放逸是真愚痴。特别在今天的社会修福不难,容易!什么是修福?你看社会大众他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多半是违背伦理、道德、因果,这就是造作种种不善,将来他要受果报。我们想修点福,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他不知道谦虚,我们表现谦虚给他看,修福;他不会尊重别人,我们表现尊重别人,那修福。见人说话很粗鲁,染上许多不好的习气,如果我们能够留意,认真学习就这三样东西就够了,这修福。《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你就照这去做,这修福,你来生不会堕三恶道,能保住人身。不能够提升,但是也不会堕落,那就算不错了;要往上提升,那一定要精进,要认真努力来学习。

  我们提不上去,很想提升上去提不上去,原因在哪里?自己这些不善的习气改不掉,没有天鼓来提醒你。实在现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高科技,平常你听到这些佛法、听到善法,这光碟很多,常常在家里面播放,自己多听听,这也等于天鼓自然出音。你得要会用,你不能把机会舍弃,现在这些好的工具要善于去用它。听经不中断,念佛不中断,不但能提升自己,而且真正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他真去得了。但是要注意,真正想到极乐世界,这个世界要放下,不能有留恋。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不善要真改掉,这个东西不能带去。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什么人能往生?心净的人能往生。心净则佛土净,所以心地清净!说念佛能往生那是一般的说法,念佛要念到有功夫才能往生,什么叫功夫?心清净,这才能往生。念佛心不清净不能往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所以这放逸很可怕,『入于死灭大鱼口』。这个大鱼口是比喻,大鱼口是鲨鱼,我们都知道鲨鱼很凶,鲨鱼吃人的,所以用这个来比喻。这个大鱼口实际上比喻什么?比喻大地狱,很恐怖、很可怕的一桩事情,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后面还有一首偈颂,意思比这个更要深、更要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留着明天继续来学习。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五五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我们看二十比喻里面第十一段,第十一个比喻有六首颂,天鼓说法喻。我们还是从第一首念起,「忉利天中有天鼓。从天业报而生得。知诸天众放逸时。空中自然出此音。一切五欲悉无常。如水聚沫性虚伪。诸有如梦如阳焰。亦如浮云水中月。放逸为怨为苦恼。非甘露道生死径。若有作诸放逸行。入于死灭大鱼口。」昨天学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再看下面第四首:

  【世间所有众苦本。一切圣人皆厌患。五欲功德灭坏性。汝应爱乐真实法。】

  这二、三、四是『天鼓』所说的内容。第四首将『世间所有众苦本』,一切众苦的根本在这个地方,还是结归到五欲,财色名食睡。世间人不知道这五样东西是一切苦的根本。我们要是细心去观察、去思惟,财,六道众生不能不要,但如果是贪而无厌,果报在地狱,决定比不上那些贫贱之人。贫贱之人,如果一生安于贫贱,一般讲认命,没有福报,前世没修,他能守住本分,不造恶业,来生福报就现前!若是往前面看,往来生果报看,这一生大富大贵比不上贫贱人,因为他来生不堕三恶道,富贵人造的恶业多!不要说别的,就是财富,你有那么多财富,你也用不完,可是控制在你手上,世间许多苦难人需要救度的,你无动于衷,这就是罪过,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

  真正有福报一定要有智慧。我们在讲席里讲得很多,你拥有五欲,财色名食睡你拥有,是你过去生中修的福报,这个福报怎样享、怎样去用,那是智慧。所以有财富、有地位、有权势是福,怎样去用它那是智慧。没有智慧全都用错了,以这些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将来的苦报真的是不得了!堕在地狱什么时候能出得来?纵然你的后代好,会给你做很多超度佛事,有没有用处?很难讲。自己如果没有觉悟、没有善根,不知道忏悔,后裔给你修的这些佛事,只可以说比不修好,对你来讲这个功德非常有限,本来就有限。怎么说本来就有限?《地藏经》上讲的,别人替你修的功德,你只能得到七分之一,七分之六是修功德的人他自己得。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这《地藏经》上劝导我们的,你真的把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你要抓住机会修福,你自己修七分,分分自己得。我委托一个好朋友,我过世之后你替我做好事,这个福报七分当中他得六分,你只得一分。只可以说什么?是你欠他的,你还他。这个道理要懂。

  你认识什么是福田这是智慧,你在福田里种福;如果你要认识什么是功德,那是大智慧,那是出世智慧。现在我们总算把这桩事情搞清楚了,很难!什么是世间智慧?什么是出世间智慧?没有放下分别执着那就是世间智慧,放下分别执着就叫出世间智慧,差别在此地。纵然像有些高僧大德,以四众的供养去修福、去行善,自己心地也很清净,付出之后心无罣碍,告诉别人「各人因果各人承当」,他再也不过问。我们要问一问他具有的是世间智慧,还是出世间智慧?很难说!分别执着没有放下还是世间智慧,还是福德边事,不是功德。你就晓得这放下多重要。

  放下从哪里放起?从五欲放起,财色名食睡,自己保留只可以说保留现前需要的就够了,你尽量去布施。有人说:那我布施完了,我就没有了。这是一般世间人学佛之后,佛教给我们布施不敢,不但布施不敢,持戒也不敢,为什么?我持戒在这个社会上那处处要吃亏,不甘心、不情愿,所以他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对佛没有信心。从前李老师跟我讲,信佛好不容易!真正信佛,我现前所有的只有一钵饭,这从前出家人看到一个贫穷害饿的人,出家人自己不吃,把这碗饭布施给他。布施给他,饿一天,没想到自己,能做得到,而且常有之事,何况这些身外的财物。从因果上讲愈施愈多,我们学佛这五十六年的经验,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怎么样?愈多愈施。你不施麻烦就大!佛在经上讲「积财丧道」,你就害了道。道是要流通的,不能堵塞,像水一样流通的,你不能把它堵住。堵住怎么样?积蓄,钱愈积愈多积蓄,不如要真正发心去流通。

  讲到布施,我们会看到现前这些现象、看到这桩事情是个好事,以后发现是别人设的圈套来骗你的。这个事情,我们以从前我亲眼所见到的道安法师的例子,确实是有些在家居士设了圈套,组公司来好好的经营,以这个得到的利润来做弘法利生、做好事。老和尚说好!老和尚,我们现在资金不够,请你老人家帮助。老和尚很慷慨,有许多公司请老和尚做董事长,我知道他有好多个董事长的头衔,每个董事长都要捐钱。是不是像他所说的去做?老和尚没有时间去调查。老和尚这点很难得,不怀疑人,纵然是发现这个人欺骗,他来要帮忙,还是给他。这难得,我从老和尚那里真正学到这点。从前章嘉大师教我修布施,我的顾虑还很多,看到道安法师之后一点顾虑都没有,这正确。相信因果里面所说的,你命里头有的丢不掉,命里面没有的,你保持不住,会丢掉。老和尚这样做,感动了很多人。骗他的,以为老和尚不知道,到后来一发现老和尚原来全知道,惭愧的心生出来了,这是用身教感化一个人。

  我们看了《唐人传奇小说》,看到杜子春的故事,太上老君感化人,知道这人不务正业,吃喝嫖赌,败家子。老君怎样?他每次到困难的时候,家败完到外面讨饭,老君就现在他面前,又给他一个机会得到大量的黄金。他又挥霍一阵,三、四年又花光了,又变成乞丐。好象到第五次他回头了,他知道错误,第五次再变现的黄金,他不动心了,跟着老君去学道。跟老君学道要通过很多的考验,真的一关一关的通过了,到最后一次,看到他父母在地狱里面受残酷的刑罚,他看了不忍心,叫了一声爹娘,这境界马上就没有了。老君现身说你这关没通过,你成不了仙,你还是回到世间去。世间人总还是亲情没有舍掉,境界现前你还是起心动念,这都是教训。传给他就是《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从哪来的?就从这里来的。太上老君给他这一本《感应篇》,叫他好好在世间劝人行善,相信因果。

  这是苦本,谁知道?觉悟的人知道,觉悟的人才肯真正把这舍掉;没有觉悟的人,他是凡夫,他做不到。下面讲『一切圣人皆厌患』,这圣人知道五欲是苦,所以在物质生活上宁愿减少。像释迦牟尼佛他们这个大团体,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日中一食,三衣一钵,比颜回还要清苦。颜回是箪食瓢饮,还居陋巷,还有个地方住处;佛弟子没有地方住,晚上住在旷野树下。这是圣人,这是示现,现身说法告诉我们,这东西要舍弃,决定不能有一丝毫贪恋,舍得那么干净。我们后学看到佛菩萨的示现,他的标准我们做不到,但是你一定要记住,要减少到最低的标准,就是饮食起居够用,这样就好;处处要想到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样就好!

  『五欲功德灭坏性』。五欲对功德是灭坏性,有五欲,功德就没有了。这个道理要懂,福德有,功德没有了。你有贪瞋痴,哪里有功德?末后这句是劝我们,这天鼓劝人,『汝应爱乐真实法』,五欲,要知道它不真实,它是无常的。你看前面讲如水泡沫,如梦幻泡影,一定要认识清楚,你才真正肯放下,这一放下就能入佛门;这个放不下,无论怎么样修,始终你入不了佛门。入佛门,《金刚经》上有标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才能入门。入门是什么地位?在《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这入门;小乘须沱洹初果,才入门。我们现在有没有入门?没入门。虽没有入门,我们向着这个门去接近,一步一步的去靠近它,这在小乘叫初果向。你的方向目标正确,我真的在干,我天天在放,一点一点的放,能有个三年五载、十年二十年,真的放下了。

  我初学佛的时候,实在讲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章嘉大师教我放下,还给我限定时间六年。头一天教我「看得破、放得下」,教我六个字,你好好去做六年。到第六年放得什么样?只有一床铺盖、两套换洗衣服,其他的一无所有。出家的缘成熟了,身上真是一文不名,从台中到临济寺出家,临济寺常住给我买一张车票,从台中到临济寺的圆山车站,那个车站就在庙门口。真的有感应。出家之后,刚出家供养不多,很少,别人要供养我,我跟他说,我不要钱。你要什么?我要经书。他就给我买书,所以我的书就很多,都是同修他们替我买,买来送给我。我在香港买了不少,智开法师帮我的忙,我给他写信我需要什么,他就替我搜集寄到台湾。很难得,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寄给他,他对我很放心。那个时候没有见过面,不认识,他能相信我,我也相信他。所以书寄给我了,通知我这部书多少钱,有人供养我,就告诉他:我这书收到了,缺多少钱,你们替我寄过去。

  求学的那些年,这种生活大概过了将近十年,十年之后真的讲经福报现前了,供养多了。多了怎么样?都印经,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所收四众弟子的供养,他在苏州报国寺搞了个弘化社,就是佛经流通处,他自己买了机器印刷,开了个小印刷厂,来流通法宝。这经论、善书可以说是近代善本书,就是它校对得很精确,很少有错字,版排得好,字也很大,让你看到的时候,一般不需要戴眼镜都能看。印祖一生专门做这桩事情。社会上常常也有灾难,水灾、旱灾,老和尚知道之后也都伸出援手,钱从哪里来?钱从印经的款项拨出一部分来救灾。他给我们的示现,学习专,一门深入;修行专,一句佛号念到底;事业也专,十方供养统统印经。

  我们细心去想想,所有一切善事,印经最善,为什么?没有弊病。纵然这个书人家拿去卖了,卖也好,买的人他就看。印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别人要看,那个看的人他会得利益,所以这是好事情。那些经济上有困难的人,他在这里请了几本书拿出去卖,等于说我们在金钱上帮助他,都是好事。他替我们把这个书就销出去,我们是赠送,没有一样不是好事。我们的书有地方有卖,有很多人告诉我:法师,你们这个书赠送的,怎么外面有人卖?我说好事情,他替我赠送,人家给他一点报酬,有什么不好?所以我们的心量要拓开,不要斤斤计较这些。

  愈施愈多。最初我们印经,我第一次印的经是《安士全书》,那时候印了一千册精装本,印得很庄严,非常欢喜。第二次印经就是《华严经》,那个时候我在台北讲《华严》,讲《华严》的时候,我们的经本是用台中李老师讲堂里用的经本。他的经本十二册,大字,十六开的,字很大,我把它缩小,缩成袖珍本,口袋可以装的,那成本就低很多。照相影印,一本那个时候台湾钱两块钱,《华严经》一套十二本,十二本二十四块钱一套。我们最初是印一千套小本袖珍,字也很好看,大概就是一般我们现在讲的三号字,所以看得也很清楚,携带也很方便。在那个时候我们自己用钱很节省,用两块钱,想一想这两块钱可不可以不用?要不用就印一本经书。没想到现在居然我们可以印《大藏经》来跟人结缘,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要有丝毫疑虑,怀疑顾虑用不着,那是烦恼、那是习气,统统把它断掉,普遍跟大家结缘。现在我们的《大藏经》、《华严经》,不但在佛门里面普遍结缘,其他宗教我们也送,有很多宗教他们有图书馆,他们愿意收藏,我们统统都送。像我们送给印度尼西亚,第一次是送佛教道场,送了六十套《大藏经》。第二次他们宗教部问我要两百套,那他送所有宗教跟学校图书馆,我们送了两百套。

  我们要「爱乐真实法」,真实法在《华严经》里面,什么是真实?我想同学们都应该很清楚,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叫真实法。因为你放下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果;放下分别,你是菩萨;放下妄想,你就成佛。你本来是佛,这是真实法。所以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第一天见面,他就把真实法告诉我,但那个时候不晓得是真实法。他教我看破、放下、布施,五十六年前,五十六年在《华严经》看这真实法。我们学《华严经》,如果这三样没有放下,《华严经》是世间法,我们讲人天佛法,不是出世间法。如果执着放下了,《华严经》是出世间法,但是怎么样?没出十法界,出了六道,必须是把妄想分别也放下了,那就是出了十法界,这要懂得。

  放下执着,对人、对事、对物不再执着,真的没有执着,这个执着是从心里面放下。如果你办事,你身上有职务、有执事,你执事要不要做?要做。很认真负责去做,但是心里面干干净净,这是功夫。外面做事情有执着、有分别,心里没有,你这样子做事,就是我们一般人讲大公无私,你办事只生智慧,不生烦恼。烦恼从哪来?烦恼从执着来的。你有执着生烦恼,不生智慧;没有执着,生智慧不生烦恼。所以你办事的时候样样圆满,你办事没有一个不尊敬的,别人比不上的,你有定慧。凡夫哪来的定慧?这不相同。

  像观世音菩萨讲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他能现国王身。世尊在世,我们知道经上讲的十六大国王,释迦牟尼佛的在家弟子,都是菩萨化身,来护法的,不是凡夫,但是他示现是凡夫,还有居士长者。这就是让我们看到,外表有执着,里面没有执着;外面有分别,跟人往来有分别,自己实在没有分别。释迦牟尼佛一生就是这种示现,所以天天讲经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天天表演,做样子给大家看。做样子不也分别执着吗?是的,内里头没有。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多清净!所以他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是世间人所讲的究竟圆满幸福的人生。只有菩萨才能做到,最低限度阿罗汉,幸福美满的人生,所以学佛要从这上学。这部《华严经》说的什么?全是说的自己的事情,没说别人事情,全是自己。我们自己真的明白,省悟过来,你自然是爱乐真实法,这个爱乐里头不是贪爱,没有贪心,是自性里面的性德自然流露。再看下面一首偈:

  【三十三天闻此音。悉共来升善法堂。帝释为说微妙法。咸令顺寂除贪爱。】

  前面是天鼓所说的,『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里面的大众,释提桓因是三十三天的天主,我们中国人称他为玉皇大帝。天上这些人民听到天鼓说法,统统都到『善法堂』,善法堂是释提桓因教化大众的讲堂。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忉利天的社会,跟我们人间的社会、跟饿鬼道的社会,大致都相同。忉利天底下也有很多部门,也有很多官员,所谓天兵天将,有他的部属、有人民。所以生天生到忉利天,生到忉利天也有等级,你到忉利天是做官,还是做人,一般人民。人民里面也有富贵不一样,因为每个人业不相同,有大富大贵,忉利天上也有贫穷的。贫穷,当然比我们这个世间福报大,比我们人间大富大贵的还不如。他们那个贫穷的,大概是我们世间所谓小康之家,他有德行,没有德行不能生天。稍稍有点放逸,天鼓自然就给他们说法,他们听了之后,警觉心提起来了,到善法堂听天主说法。在这里我们看到天主用什么来统治他的人民?这天上的人民用教化!天主天天跟大家说法,并不是一天到晚在颁布什么政策命令,不是搞法律,不是搞这个。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中国古代的帝王,从汉朝起,宫廷里面就时常礼请儒释道这三家的大德,在宫廷里面教学,帝王带着他的嫔妃、文武大臣在听课。有时候帝王高兴他也讲,但是他讲得少,总是邀请这些专家学者来讲得多,古时候是这样的。在史书里面记载,记载得最盛的,好象宫廷里面讲学最兴旺的是清朝,清朝的康熙、雍正、干隆这三朝可以说是鼎盛的时期。我们看到宫廷里面讲学那些讲义,这讲义留下来了,编在《四库全书》里面,《四库荟要》里头也有。我们看到宫廷里面那个时候讲经用的讲义,大家都在学习,皇帝没有不喜欢读书的。哪个皇帝不喜欢读书,不喜欢礼请这些专家学者到宫廷里面来讲学,那个朝代就差不多快亡了。清朝这个制度到慈禧太后不要了,大概她不太喜欢听,特别是《无量寿经》。听了《无量寿经》,可能说了她很多毛病,听了不高兴,算了,不要讲了。以后怎么?搞迷信,驾乩扶鸾,宫廷里面有什么国家重大的事情,请神仙来指示。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清朝亡国,亡国在扶鸾,不听别人的话,听神仙的话,这是迷信。

  中国自古以来,确实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谁做起?从皇上做起。所谓一人兴邦,这一人就是国家领导人。我们从黄帝看起,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你看看统是圣人。中国人讲圣人、讲神人是一个意思,古时候就是一个意思,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事理通达明了,他不迷惑,而且没有一个不好学。所以建立一个王朝,他能够享国几百年,最长的周朝八百年,汉朝四百年。为什么?家教好!皇帝选的继承人,接受全国最好的老师来教他、来辅导他。皇子他有优先权,我们讲特权,什么权利?受教育的权利。皇上有权力礼请全国第一流的、道德学问最好的老师请来教太子。所以这继承人能够继承先王的德业,能够遵守先王的这些规矩、成规,遵守老师的教诲,勤政爱民,这个社会长治久安靠教育,五千年来都靠教育。满清入关统治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满清入关的军队是二十万,不多,二十万军队在中国各个地方一分布就没有了,看不见了。靠什么统治?靠教学,儒释道三家。唐玄宗注《孝经》,这个注解留传到现在,所以帝王当中他有著书立说、有上讲台教学的。

  这个地方我们看到帝释天就是玉皇大帝,常常在善法堂讲学。在佛经里面,我们看到帝释天也常常礼请菩萨到那个地方去教学,所以有菩萨、罗汉;我们还要想到一定是多元文化,还有很多神仙都被邀请到善法堂去讲经教学,这个要懂。我们看到这要知道,家庭也是如此,有家教;社团里面,团体也是如此。你开个店,像现在的公司很大,老板也常常邀请专家学者对员工讲话,时间愈多愈好。尤其现在可以利用这些科学工具,电视、网路、光碟的教学。有实验的,每天早晨上班前面半个小时听课,听半个小时课,然后各人回到各人工作岗位去工作。我知道在国外国内有少数的公司老板真的这样办,他叫员工听什么?听《弟子规》。

  将来我们对于儒释道真正认识清楚了,知道那些典籍里面有宝,不是迷信,将来再恢复儒释道三家的教诲。这三家教诲是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根本,不可以把它看作宗教迷信。现在确实是有一部分变成宗教迷信,我们要看清楚,那不是它的本质。道家的《老子》、《庄子》,大学里头开课,大学里面可以开课,为什么对人民不能开课?《无量寿经》,我去年访问英国剑桥大学,剑桥大学博士班,有学生以《无量寿经》写论文,博士论文是《无量寿经》的研究。能在博士班里面开课,为什么不可以对人民演讲?尤其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在佛法里面就相当于儒家的《弟子规》,是入门、是基本的、是个普及化的教材,人人都应当学。它这十条,不杀生要不要学?不偷盗要不要学?这是在家社会大众,不邪淫要不要学?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骗人;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让人家听了难受。不贪、不痴、不瞋要不要学?这个好,应该要学。为什么学校里面拒绝这个课程?是不是要让学生学习杀盗淫妄,学妄语、两舌?是不是要学这个?学贪瞋痴,是不是学这些东西?真的,现在电视网路都教人学十恶,不是学十善。十恶不禁止,十善禁止,这个社会还会有前途吗?这世界还能好吗?

  梁漱溟先生说过这个话,在他晚年常常感叹着:这世界还能好吗?我在马来西亚遇到马哈迪长老,他也问了我这句:这个世界还能和平吗?答案是肯定的,教学就会变好。所以一切还是要把教育办好,记住老祖宗的一句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现在学校也很多,但是它不是教伦理、不是教道德、不是教因果,这问题就来了,它教什么?确实教的是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你说多可怕。人真正懂得伦理,伦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道德里面讲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习性跟本性的关系。因果儒家讲得不少,《易经》里面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因果;道家讲的「善恶报应,如影随形」。真正懂得因果的道理与事实,人不敢做坏事;受过伦理道德的教育,人不愿意做坏事。这三样教育,伦理、道德、因果,维系中国五千年的长治久安。现在的社会动乱,使我们想到老祖宗这三宝,这三宝真能救世,这三宝就是伦理、道德、因果。

  在中国古代先王的设施,唯恐你忘掉了,也设个天鼓,让你时时刻刻警觉到。硬体的设施,那就是祠堂,祠堂是伦理;文庙,文庙就是孔庙,象征着道德;城隍庙,象征因果。在过去每个城市一定有文庙、有城隍庙、有祠堂,这个东西就是天鼓,让你看到、听到,你就会想到。不是迷信,它是教学!尤其是佛教寺庙,佛教的寺庙是教学的机构,直接归皇帝管的。中国从汉朝以后,汉明帝以后中国教化大众有两套教育,第一套这汉武帝选择的孔孟教学,让全国人民都学习。到汉明帝的时候,佛教到中国来,皇上带头来推动,所以佛教的传播就比儒家来得快、来得兴旺,这有道理。

  佛教教育教的是什么东西?我们现在学《华严》,大家都晓得《华严经》讲什么?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还讲哲学、还讲科学。我们现在看经典五项五个科目,一切佛经里面到处都是讲这五样。讲的有浅有深,讲到深的地方超过现代的科学跟哲学,现在科学哲学还没有讲到,佛经上讲到了。我们看到佛经上的科学,譬如讲宇宙的起源,万物之由来,比现代科学讲得好,让我们听到之后心服口服。科学家讲的那套,我们听了还摇头,有怀疑,譬如他们说宇宙是从大爆炸发生的。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样子?爆炸之后他说现在还不断的在膨胀,宇宙不断在膨胀,从膨胀的现象推想到一定是爆炸,这都是人在推想,没有看到。佛教给我们,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宇宙真相你就见到了,那不是推想,你就见到事实真相。

  现在科学也很不错,居然发现物质不是真的,物质现象,他们讲法物质现象观察从哪来的?无中生有。无中怎么会生有?无是属于能量,科学名词叫场。像爱因斯坦他们讲的,他只承认宇宙之间有场存在,除场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场是能量,能量在某种状况之下,它会变成物质,物质是这么来的。而物质现象它存在的时间很短,总是万分之一秒的,非常之短。我们看到这物质现象是一种相续相,真正物质的生灭你看不到,你看到的是相续相。像我们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一样,是生灭相,不是真相,这是科学家近代才发现。这个说法比大爆炸容易令人信服,但是还不圆满,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现象?这现象太奇妙!譬如人的身体,身体的构造怎么这么完美。细心再观察,所有动物的构造差不多都相同,都是有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巴,有四肢,有身体,里面有五脏六腑。人是这样的,动物也是这样的,再小的动物它都有具备,这是怎么回事情?科学没法子解释。没有法子解释,大家认为什么?这上帝造的,上帝照他的模样造人,上帝是不是也照他的模样造所有动物?而佛法里面说得妙,六祖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八个字就给你解答了。这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是性德,没有理由的,本来就是这样。佛法讲因缘生,只要缘成熟它自然就现出来。

  『帝释为说微妙法』。帝释确实做到君、亲、师这三个字,君是领导,带头领导,把你带向究竟圆满幸福的人生大道,这是领导;亲就像父母照顾儿女一样,无微不至;师是老师,天天给你说妙法。我们小时候听父母的教诲,最多的是什么时候?吃完饭的时候,吃完饭之后没有离开饭桌。为什么?这个时候大家都在,一家人团聚,没有一个缺席的,都在。老人跟你讲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也常常讲这些伦理道德的故事给你听。我母亲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很会讲故事,这些故事的内容都是伦理、道德、因果,从小就受这个熏陶。现在父母不讲了,小孩也不听,现在谁代替?你家里的电视、电脑它代替。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受的教育是电视的教育、电脑的教育,所以他跟父母没什么感情。父母要是天天讲、天天教,这感情深厚;你都不接触他,吃完饭个人搞个人的,甚至于工作忙碌的时候,见面机会都少,父子关系如何能建立?这个道理要懂。

  后面这句,这是帝释说法总纲领、总的原则、总的题目,『咸令顺寂除贪爱』。寂是一心、是法性。虽然三十三天还没有真正的禅定,但是天人的心比我们要善良,为什么?生天的条件是上品十善。没有上品十善你不能生天,生天不是说我信天主、我天天拜天主,就能生天,不是的。所以佛法讲得让我们心服口服,佛法讲六道业因,什么样的原因你生天,十善、四无量心。十善要修到上品的,那像打分数一样,上品大概八十分以上。中品的是人道,人道至少也要打个六十分,五、六十分这是中品,你才能得人身。下品十善,往往在畜生道、饿鬼道里面有福报,享福的,这些都要懂。我们要不修十善业,十善业修得不及格,来生就堕落。要想生天,十善要好,还得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是生天的标准。你跟玉皇大帝认不认识没关系,你拜不拜他也没关系,只要你具备这个条件自然就来,这说得有道理。如果说是一定要信上帝才能够生天,那不信的人做再多的好事、再高的德行,与天道都没分,讲不通!所以佛法说得合情、合理、合法,只要认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就是天人。

  除贪爱,贪爱是烦恼。实际上忉利天天主还是有贪瞋痴慢,淡,不像我们世间这么严重,他很淡薄。欲界六层天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到色界天这五种欲就是财色名食睡,就没有了,并不是断了,是定功伏住,虽有不起作用,所以也叫断,伏断不是灭断。定功要失掉它又起现行,入定的时候不起作用,出定它又起作用,又起来了,虽起来很淡,并不很严重,所以要除贪爱你才能够得一心。「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有两句话说得很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要能把它用在日常生活上。修什么?修自己的清净心。寂就是清净心、就是一心、就是法性,与法性相应,这是个总原则。

  我们见到众生不善,随顺,不要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批评。放在心上是自己生烦恼,你心不清净,你常常记得很多人的不善,我们常讲你把你自己的良心、善心变成别人的垃圾桶。别人所有不善装在自己心里面,你的心就变成垃圾桶,这是什么人?愚人,这不是个聪明人。所以不要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你放在口上,你批评人,人家能接受吗?不能接受,他就记恨在心。那好,你跟人结了冤仇,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就这么个原因。我们看到学佛同修当中,很多有冤亲债主附身的,什么原因?就这个原因。这一生跟人结了冤仇,过去生宿世跟众生结的冤仇,因缘遇会他就来找你麻烦。所谓是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何必那么样的愚痴,跟众生结这些不善的缘。

  菩萨教给我们恒顺,永远随顺。如果遇到众生做善,心行都好,利益众生、利益社会,我们就随喜,随喜功德。要懂得随喜帮助他、成就他,自己没有力量帮助,赞叹。给他宣扬、赞叹这都是随喜,有力量全心全力帮助他。随喜的功德跟那个修积功德的人是一样大,这个地方要懂得。譬如他是一支蜡烛点亮了亮光,这他在行善,我们随喜的人就好象拿着我们的烛光,藉他的光点燃了。我们点燃的光,跟他的光是一样的,他并没有损失,我们得到的跟他是圆满的,这个道理要懂,你才肯帮助别人,乐于帮助别人。帮助他,以后他变质了也不要去管他,各人因果各人承当,纵然是你被他欺骗了,欺骗的时候各人因果还是各人承当。

  这个事情我们在前面讲,五扇提罗的故事,这佛在经上说的,那个女孩子是个财主,被五个出家人欺骗。出家人在她面前故意装成个好修行人的样子,感动了她,她拿出她自己的钱财,给他们修庙、建道场。而实际上这些出家人是用欺骗手段,钱得到手了,道场建好了,吃喝玩乐,不真修行。以后怎么样?这个施主她是真心修福,也没有怀疑这五个人欺骗她,对五个出家人非常尊重,她果报生天,她去享天福;这五个比丘欺骗斋主,堕地狱。那不知道经过多长的时间,这个女孩子天福享完了到人间,享完她还有余福,到人间来投胎做了皇后,余福。那五个比丘地狱里罪受满了,也到人间来,又碰到了。这五个人是什么人?是替皇后抬轿子的轿夫,也非常听话,他来还债的!叫五扇提罗。佛说出这个前因后果,他们来还债的,地狱罪报受完之后来还债,因果报应丝毫不差,各有各的承当。

  所以不要怕人骗,看到经上讲这个就不怕人欺骗,只要我们诚心诚意做,功德就是圆满的。怕这样、怕那样,自己修积功德的缘、机会往往就失掉了。所以一丝毫的顾虑都没有,诚心诚意去做,你得圆满功德。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以这个功德统统回向净土,不求人天福报,统统做为将来往生的增上缘,这就完全正确。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当学习接受别人批评,人家批评绝不反驳。不论是善意的、恶意的,或者是造谣生事,我们听到之后好好想想有没有?有,改过自新,感谢他提醒;没有,也感谢他提醒,我不能造这些恶事。所谓是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总而言之,常常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这样就对了,你才能回归到性德。

  古德说了一句话,昨天跟诸位也说过,但说了一半,他后头还一首偈。古德说「久久纯纯熟」,这要练,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断的去学习。因为我们烦恼习气很重,一下改不过来,要久久纯纯。久久是时间,纯纯是不夹杂,就是不可以怀疑、不要忧虑,慢慢功夫就熟了。熟了之后,「自然内外打成一片」,那就是寂,你就随顺清净寂灭,你清净心现前。这个境界说「如哑子得梦,只许自知」,哑巴作梦他自己很清楚,他说不出来,这比喻什么?见性。我们有个简单的解释,「除去一切情执计较,千差万别的事物」,这就执着,计较就是分别。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事物都是斤斤计较,都在那里分别执着,错了,你的功夫不能成片。你要把这个东西去掉,功夫才能成片,功夫成片往生就有把握。后面有首偈子,这个偈子好,「是非好恶,打成一片,一一拈来,更无意见」。这意思多好,是很好、非也很好,好也好、恶也好,成一片了。这不愚痴,这是你功夫到家,不管什么境界现前,你没有意见。我们到不了这个功夫,不管什么东西现前,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念佛的人,这后头四个字就改成阿弥陀佛,「是非好恶,打成一片,一一拈来,阿弥陀佛」,他怎么会不往生!肯定往生,而且往生的品位会很高。

  这一定要明了,所有一切境界不是真的,全是假的。记住《金刚经》上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才真正能放下。你真正就变成什么?看戏的人一样,你看到这舞台,舞台就是宇宙,整个宇宙是个舞台,千变万化。这千变万化是什么?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就是什么?这是诸佛菩萨他们所看的,《法华经》上讲「入佛知见」,我们能这样看就入佛知见,佛就是这看法,菩萨就是这看法。森罗万象无动于衷,于一切境界里面不取不舍。不取,绝不执着;不舍,也不要说我要离开它,就这个,你离不开的,那是假的你何必离开它?不取不舍,这叫真正没有染着,这是诸法实相。

  帝释天也是虔诚的佛教徒,刚才说过,经典上记载的,他常常礼请佛菩萨到善法堂讲经说法,自己接受教育,也让天众,这天上大众统统接受圣贤教诲。所以中国历代古圣先王他们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也很认真的礼请,我们现在讲专家学者,在从前讲的圣贤君子,有道德、有学问德行的人到宫廷里面去讲学。现在在我们这个时代,我常常讲两种人可以救世间,也可以毁灭世间。第一种人就是帝王,国家领导人,他要提倡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个世间就救了。他要是不提倡这个,那像现在全世界,我们看到的提倡什么?提倡经济、提倡繁荣,经济的繁荣。这是什么?这是利。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一开口就讲利,现在人讲利,这个利达到饱和点了,所以灾难多。利怎么样?人之必争,人人都争利,父子也争利,孝慈没有了;兄弟争利、夫妻争利,伦常道德完全没有了,连因果他也不相信。纵然争到了,争到最后结果都是阿鼻地狱,你说多可怜!心行都不善。

  第二种人这媒体的主持人,因为现在电脑、电视已经普遍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了。这个东西天天在教,它播出去的内容,如果是善的,如果是伦理道德的,那就是救世,拯救世界。如果要是随顺工商的利益,工商为了宣传它们的利益,所以要插许多这些广告进去。甚至于还有很多色情的广告,这个样子社会的动乱就永远不会终止,必定有一天世界毁灭了。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电视、网路造成的,所以这很可怕。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如果真正有菩萨应世来的,他不是帝王身分。他如果是有财富,拥有财富,他可以用电视,自己设个电视台,自己有频道,礼请专家学者天天在节目里面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那他就是现在的救世主,这个功德大!

  这种机会也只有现在有,你说印光大师那个时候就没有,除了印经书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如果印光大师生在今天,那我相信他肯定是搞电视、广播台,一定是礼请大德们,在家、出家大德来讲经说法,可以做到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有没有人听?我们现在可以肯定的说,听的人不少。我们看看这几年,华藏电视台这是个居士发心她私人做的,里面播放的内容,多半都是我这些年讲经留下来的这些录影带。她是从二00三年元旦开播的,到今年五年,五年这个电视并没有化缘,也没有去募捐,居然能够活得下去,那就说明喜欢看这个节目的人还是很多。她把她银行存款的号码也在电视萤幕上显示,就有人去捐助给她,她就能维持。这就说明不需要靠广告、不需要被别人控制,你能够二十四小时就播讲你所希望别人能够听到接受的,这些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这是大好事情。希望这个世间有这种认知的、觉悟的人愈多愈好,这样的电视台也愈多愈好。

  我们如果有这个机缘,要培养好的老师。我常常在想,能有十个志同道合的大家在一起修学,每个人专攻一部经,专攻一部经三年他就会讲得很好,就可以录相来播放。三年专攻一部解行相应,那就十个老师,三年之后每个老师带十个人,就有一百个老师。有一百个老师天天在电视、网路上讲伦理、道德、因果,这世界就有救了。这是我们能想到的,我们也很认真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在做,等到做到真有成绩出来,必然有许多人感应回头,甚至于国家电视台也要来播放,那影响力就太大!所以世界和平可以落实,我不悲观,我觉得这个世界有前途,这个世界会好。因为利用现在这种远程教学,高科技的方式可以做得到。如果没有这个工具那就很难,太难了;有这工具,要好好的利用它。这个工具可以毁灭世界,也可以救世界,毁灭跟救世的权操纵在自己,不操纵在别人手上。我们真的认真努力来做,走这条究竟圆满幸福的人生大道。现在时间快到了,后面还有一首偈,我们留到底下一个小时再来学习。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五六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大喻第十二段看起,这有三首偈,我们先将经文念一段:

  【天阿修罗共斗时。诸天福德殊胜力。天鼓出音告其众。汝等宜应勿忧怖。诸天闻此所告音。悉除忧畏增益力。时阿修罗心震惧。所将兵众咸退走。】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段清凉大师的小题目是「天鼓安慰喻」,比喻「菩萨慈音除恼德」。『阿修罗』是六道里面的一类众生,原本他在哪一道就算是那一道的人,在天就是天阿修罗,在人间是人阿修罗,畜生也有,鬼道里头也有,只有地狱没有。所以佛法里面常常讲六道,也讲五道,讲五道就不算阿修罗,讲六道把天阿修罗算一道,是这个意思,人阿修罗就不说了,就归到人道。「阿修罗」是印度话音译过来的,这个意思老同修都很熟悉,阿翻作无。你看阿弥陀佛,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所以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要是完全用中国意思来翻,不是不能翻,是可以翻的,它属于尊重不翻,这是无量觉。阿也是无的意思,修罗是端正,阿修罗就是他不端正,所以是「无端正」这个意思;也翻作「非天」,他是在天上,但是他跟天人不一样。

  实在讲,天阿修罗的果报反而比诸天还要殊胜,他的福报超过天人,有那么大的福报。但是他没有天人之德,天人慈悲喜舍,真的叫有仁有义;阿修罗没有,阿修罗还是带着他的习气,浓厚的习气,就是他嫉妒心很盛,傲慢心、怀疑心。所以,天上我们看不到,人间,你看大福德的人,你仔细观察,他有嫉妒心、他有傲慢心,他有疑惑、疑心,他不相信人。我们在细心观察当中就知道,这个人是人间阿修罗,他也有很大的福报,一般人不能跟他比,在天上也是如此。前面跟诸位介绍过,常常跟帝释天王打仗,所以天上日子也不好过,战争常常发生。发生的原因也都是属于嫉妒、障碍,真的古人所说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前面跟诸位说的是诸经上所讲的。阿修罗虽然福报很大,那么大的福报,但是在饮食方面,他没有美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前生修的有不善业,所以他美食得不到。但是阿修罗有美女。帝释天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许多宗教里面讲的天主,跟这个境界很相似,天主,佛经里面也称为帝释天主。帝释天天人他们的饮食好,饮食非常好,但是天人里面的女子总是比不上阿修罗,所以就互相嫉妒。帝释天也嫉妒阿修罗,阿修罗是更嫉妒忉利天主,所以常常发生纠纷,这是讲战斗的时候。

  我们读这些经文,就应该要深一层的体会到因果的教育,这是真的。因果从哪里来的?那个来源就太早了,从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因果就在其中。一念不觉是因,起了无明不就是果吗?无明又是因,从无明这个因就生三细相。三细相,第一个是业相,业相是动。要知道心性是不动的,法界也是不动的;换句话说,法性跟法身都是不动的。六祖说得好,「本无动摇」,大乘教里面讲自性本定。你看入定,入定达到最高的境界就是自性本定。你本来有定,你迷了自性,定就没有了、失掉了,所以它动摇,动摇叫业相,业就是动。这个动,现在科学里面讲是波动,跟佛讲的非常相似。现在很多科学家,连日本江本博士他研究水实验都跟我说,宇宙之间没有东西,就是波动。所以他提倡波动的世界,这是真的。光是波动,音声也是波动,色相还是离不开波动。所以从动又变现出精神,由精神又变成物质,这叫三细相。精神在佛法叫「见分」,物质叫「相分」。确实它是有先后次第,但是速度太快,我们没有办法看到它先后次第,几乎就是同时的。所以大乘教里面才说,「迷唯一念,觉止一心」,这个话说得太好了,这个说法就是现代尖端的科学。

  精神从哪里来的?物质从哪里来的?我们一个人,或者是动物,肉身是物质,这肉身里面有精神。你有思想、你有见解、你有思惟,这属于精神,这是阿赖耶的见分。至于那个动,那个动是阿赖耶的自体,阿赖耶的本体。不动,不动是自性,那叫纯真无妄。这一动是真里面附带着妄,真妄和合,真妄是不能分开的,真里头有妄,妄里头有真,这是阿赖耶。所以这因果,因果怎么能离开?所以佛法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道理就在此地。见性之后成了佛,成了佛还离不开因果,你看众生有感是因,佛菩萨现身去应那是果。所以经上讲「佛法因缘生」,离不开因果关系。

  知道这个关系之后,我们就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知道修善因,你才会感善果,不善的因就有恶报。所以六道轮回是果,人的善恶业是因,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善因、恶因都叫染业,它不是清净的。为什么不清净?这里面有烦恼。如果用《华严经》来说,你就更容易懂了,你有执着、你有分别。执着是最严重的染污,所以它果报是六道;没有执着,六道就没有了。阿罗汉没有执着,任何一个人只要是对世出世间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再执着,执着的念头都没有了,你就证阿罗汉果。这个境界佛经上称为阿罗汉,六道同时也没有了,六道变了,变成什么?变成四圣法界,也就是说凡圣同居土转变成方便有余土,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

  如果你再能够把分别也放下,不要分别,分别是妄想,最后把起心动念也放下,你就成佛了,完全回归到自性。《华严经》上,你初证得这个境界,你的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就称你作法身菩萨,法身大士,也称佛。实际上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所以佛有等级,等级从哪里来的?是你无始无明习气有厚薄不相同。这个习气很厚,这个佛的地位就低;习气很薄,地位就升高了。所以《金刚经》上讲诸佛如来,你看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个诸佛不是说很多诸佛,不是这个意思;是无明习气没断,一共有四十一个阶级,这称诸佛。这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诸佛是称这些人,并不是说很多很多,不是那个意思。

  我们明白更深一层的道理,应当修净业,不要修染业,这就高了。特别是修净土的,你要念佛想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净土,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去?心净则佛土净,你要修净业,你才能往生。不过阿弥陀佛是真的慈悲,你达不到这个境界也能往生,所以讲「带业往生」,这是十方诸佛剎土里面没有的,叫特别法门。就是你的染污可以带着去,但是带着去还是有条件的。这是说带业我们人人都有分,要是不带业,在末法时期,没有一个人能成就。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都需要断烦恼才能证菩提,没有带业的;带业只有一门,弥陀净土,这个要知道。

  还有许多同学有修弥勒净土的,弥勒净土没出三界,在欲界第四层天兜率天。它的门槛比弥陀净土高,为什么?它不能带业,它要消业,要修禅定,才能够往生。我们知道近代虚云老和尚他是往生弥勒净土,那是真的去了,不是假的,人家真有功夫!生弥陀净土不需要那么高的定功,能去,而且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果报比兜率天要超过太多。各人缘分不一样!我们虚老和尚喜欢弥勒菩萨,想亲近弥勒菩萨,留恋娑婆世界。弥勒菩萨将来下生在这个世间作佛,他们做佛的大弟子,像释迦牟尼佛身边的舍利佛、目犍连一样,他要做这种人,这是各人缘分不一样。

  我们净业如果不能达到心地清净,也应该有这个意念,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我真想修清净心,可是做不到。这个也有好处,对于自己进修有帮助,帮助你向上提升。但是执着、分别一定要控制住,尽量的放下执着,尽量的少用分别心,我们用世间法来讲,对自己健康长寿有大帮助。世间人寿命虽然有一定的,所以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是自己业力在主宰的,不是别人定。忉利天主不管我们这个事情,阎罗王也不管我们这个事情,佛菩萨更不会管这个事情。所以,六道轮回是自己变现的。我们这一生虽然是一饮一啄,还是自己定的,自己前生所造的业,定的这一生。这是佛经上常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想我过去生中造的是什么业?这一生当中你所受的就是,你受的是这个业的报,你就知道了。「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想想我来世会怎么样?你这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什么。

  这首偈好,虽然简简单单四句,把过去、现在、未来统统讲到,给我们很大的警惕。起心动念要善、言语要善、行为要善,三业皆善,你得善果。我们这一生所受的许多不如意,那就晓得过去生中有很多不善业所感的。这一生有缘遇到佛法,遇到佛法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佛法一定要认识清楚,确实是九法界至善圆满的教育,这是佛说的,我们在这么多年当中,把这桩事情证实了。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觉悟了,怎么觉悟的?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所以他老人家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哪一个不是佛?只要你放下就是;你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不下,你就是凡夫,凡夫跟佛的差别就在此地。千经万论,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讲清楚。讲清楚,搞明白了,叫看破;真正的功夫,功夫就是放下。真放下,你得到的是不可思议,没有人能说得出来,诸佛菩萨也说不出来,你所得到的叫大圆满、叫大自在。

  非常难得,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给我们透了点消息,统统放下之后,你的清净心现前,你的真心现前。古印度许多宗教所追求的大涅盘,大涅盘是什么?不生不灭,宗教里面讲的永生,大涅盘是永生,放下就得到了。你本来是永生的,本来没有生灭,你的智慧、你的德行、你的才艺、你的福报没有一丝毫欠缺。前面说了,你的心从来没有动过,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而且整个宇宙是心性变现的。这是惠能大师给我们透出的一点消息,我们学佛,终极的目的就是要证实这桩事情。怎么证实法?不是经书读得多,不是这个的,也不是你佛号念得多,也不是你参禅定功多高深,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是放下。只要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放下就是!所以凡夫成佛一念之间。为什么说无量劫,说三大阿僧祇劫?就是因为你不肯放下,所以才说这么长的时间。真肯放下,放下就是。

  真正听到之后立刻就放下的,有没有这个人?有。我们所晓得的,在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他头一个放下;在中国代表性的就是禅宗六祖惠能,听五祖说法,当下放下,这不能不佩服他。一放下,境界就现前,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所以他这五句话二十个字,把诸佛如来所证的究竟果地说出来了,五祖衣钵马上就传授给他。那时候惠能大师二十四岁,不认识字,没念过书,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悟了之后他就通了,法法皆通,他没有障碍了。你拿到经典,你向他请教,你念给他听,他就讲给你听,他没有一样不知道。对佛法如此,对一切法都如此,就是一通一切就通,对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他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相信了。没有这个样子,佛在经上讲是理论,总还有疑惑,真的吗?真能做得到吗?

  这也是昨天有同修问的,大彻大悟与顿悟是不是一样的?境界是一样的,学习过程不一样。顿悟,像释迦牟尼、像惠能大师,那是顿悟。但是顿悟是大彻大悟,可是大彻大悟,有人没有办法顿悟,需要几年的工夫他才能顿悟,逐渐提升了,就是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才成大彻大悟。这就是什么?我们不能够立刻完全放下,一点一滴的放下,一年比一年放下多,放个三年、五年,境界提升,再放个十年、二十年,可能就大彻大悟了。我们在中国佛教史里面看到很多,还有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开悟的,都不错了。为什么?一生成佛,他不要第二生,这一生当中就成就了。所以,一定要懂得放下,要懂得舍弃。菩萨修行虽然是六门功课,实际上就是一门,布施,布施就是放下。布施里面有三种,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你看看菩萨修的六个科目,持戒、忍辱是属于无畏布施。你是个持戒的人,大众对你没有恐怖心,无畏。譬如钱财,现在人讲财不露白,他有很多财,你看到了,但是他知道你是持戒的,你不会偷盗,你不会起心动念夺我的财产,他很放心,这叫无畏布施。忍辱也是无畏布施,有意无意得罪你了,他修忍辱波罗蜜,他不会怪罪我,他不会报复,心安了,这是属于无畏。精进、禅定、般若是法布施。六个科目,你要把它合起来看就是一个布施,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所以,菩萨到大彻大悟很多不是顿悟,都是渐渐修的,渐悟,不是顿悟。我们顿不了,顿不了就走渐悟。这是过去老师常常教导我,我的三个老师都告诉我,惠能那个人学不得,没有那个本事。惠能之前,在中国历史上没有见到,惠能之后也没有见到一个。大彻大悟有,很多,都是慢慢修的,不是顿悟。

  由此可知,布施真的是成佛之道,布施是因。果,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它有果报。得的果报怎么?得了果报更要施,要施出去,不可以留住。有财富,这个世间还有许多苦难的人,需要财富,我们要帮助他,没有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疑虑,布施供养。法布施更重要,法布施是帮助他开智慧,帮助他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在经典里面,哲学与科学,这是法布施,高级的法布施,真的帮助他一生成就。如果他业障习气很重,没有办法放下,那就讲浅一点的。浅一点是什么?伦理、道德、因果。这是出不了三界的,虽出不了三界,你不会堕三途,你在六道里面三善道,很有福报。所以经论里面讲这五个科目我们要懂得,那就是哲学跟科学是高级佛法,高级佛法是讨论宇宙人生真相。初级的是教你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在六道里面不断向上提升。这一生在人道,来生至少到欲界天,欲界天好好再修,到色界天、到无色界天,天有二十八层,慢慢来。所以这是应该要懂得的。

  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健康长寿,健康长寿,你要利用你的健康为众生服务。没有健康的身体,不但修法布施不容易,修财布施也不容易。所以人在这个世间,中年以后,健康是最大的福报,不是财富跟地位,健康是第一福。有健康的身体,我们就有长时间来学习,会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寿命短促,那就没有法子提升,这个我们自己体验很深。如果我们四十、五十寿命到了,这个高级佛法我们连边都没沾上。虽然读了,虽然听了,不懂,充其量只能学到一点伦理、道德、因果,来生再可以得人身,或者到欲界天,能有这个果报。这个果报好不好?不能说不好,也不能说好。为什么?纵然有人天福报,你很难再遇到佛法。所以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得天身,如果遇不到佛法,可以说是你这一生空过了。怎么空过?你不能再向上提升,这叫空过。假如不懂得修善积德,你这一生福报享尽,恶业现前,必然堕落,这是很可怕的一桩事情。这个不可以不知道,不能不警惕,要认真学习。

  佛法在现前衰了,跟一般宗教一样,变质了。了解这个现象,来生再到人道里面来,你愿不愿意来?不愿意来了。为什么?正法听不到,真正的佛法不容易遇到。这一生要把这个机会抓紧紧的,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决定成就就要把世缘放下,这个世间各种缘分不可以执着,最低限度你要放下这一点;分别不能放下,执着能放下就行,有这个条件,往生净土就够了。带业往生,我们还带着执着,还带着分别、妄想,但执着已经少了,不那么严重。特别是前面所讲的五欲,财色名食睡,不太计较,不太执着,有很好,没有也很好,不必斤斤计较,对念佛往生才帮得上忙。斤斤计较,一定要怎样,就难了,非常之难。

  所以,修福德、修功德,一定要辨别清楚什么是功德、什么是福德。福再大,《坛经》上说得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生死大事,福报不能帮你了生死,福报也不能帮你往生极乐世界,这个要知道;往生极乐世界决定是功德,不是福德。功德跟福德在形式上看你看不出来,要从心上看,形式上都是断恶修善,心理不一样。如果分别执着没有放下,就是属于福德;分别执着很淡,它就是功德,一样的事情,所以这个很重要。真正学佛学什么?就是学放下。我接触佛法,头一天跟出家人见面,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就教我放下,教我看破放下,这个缘不容易。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诸天福德殊胜力』。天人修大福报,为什么出不了三界?这全清楚了,他没放下,他分别执着没放下,所以他是福德,他不是功德。但是福德感得天鼓,这他有福报,他们有这种设备。这种天鼓,也许我们的科学家也能够造得出来,现在电脑很进步。但是天鼓能懂得人的意思,这个对科学家是个考验。人在懈怠的时候、懒散的时候,天鼓它就出音,它就说法,遇到困难的时候它也说法;前面是放逸,这个地方是遇到困难。由这个地方来看,天鼓实在是非常奇妙,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机器,完全能够懂得人的心理,懂得人的作为。

  诸天跟阿修罗作战的时候,你看天鼓勉励他们,『汝等宜应勿忧怖』。「汝等」是天人,忉利天人,你们大众应该不要「忧怖」,不要忧虑、不要恐怖,这是对他的安慰。这一句里头关键的字眼就是「宜应」,宜是最适当的,应是应该。最适当的应该是什么?修德致胜。修德能转境界,我们看到夏威夷土著用心灵治疗的报告,那就是一个证据。这个心理医生给人治病,跟病人不见面,只是拿着病历,用自己的内功,什么功夫?修德,我们佛法讲回向,自己修积功德回向给他,那个人病就会好了。你看连打仗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天鼓叫天人用这个方法来应敌,你不要忧虑、你不要恐怖。这在佛法里面讲得很多,我们一般听经都不留意。「境随心转」,佛经上常讲,「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一如」,所以他有感应。你真正修德,那边敌人不忍心下手,这才真正感人。不是说怕你,他并不是怕你,他不忍心下手,自然他就退兵,他就离开了。这是天鼓教他的。天鼓教他们,我们今天学到了,我们也懂得怎样致胜,怎样遇到这些苦难的时候,或者自己懈怠的时候,知道应该怎么做法,学以致用。特别是许多同修遇到有众生附身,冤亲债主附身,你如何来应付?这个经文就管用了。修什么德?修戒定慧,修布施、持戒、忍辱,决定有效。

  人真正能够放下身心世界,这是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浅而言之,能够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对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你的冤亲债主看到你,他不忍心害你。纵然跟你有很深的怨恨,但是看到你现在真的是好人,他看到尊敬你、佩服你。如果你又能懂得每天诵经、念佛给他们回向,这些人都变成你的护法神,他怎么会害你?由此可知,如果我们的心行不善,我们有自私自利,我们贪图名闻利养,我们享受五欲六尘,念念还都起贪瞋痴慢,鬼神瞧不起你,你天天念佛、拜佛他也没把你看在眼睛里面。为什么?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你在走运的时候,他不会理你,他在旁边等着;到你运衰的时候,他就来了。这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在国内、在国外,我们遇到太多了,每年总遇到好多次。几个道场一起合起来看,几乎每个月都有,每个月都有一、二次,二、三次,这很频繁。不能怪这些附身的众生,怪自己修得不好,我们自己德行没有办法感召。『诸天闻此所告音』,天鼓不是人,鼓在那里说法,就好象我们录音用录音机一样,录音机是先把音灌进去,它没有,它完全自动的。下面,『悉除忧畏增益力』,这一句说这些诸天他们接受了,他们听懂了,真正提醒了他们,要认真修德,修德才能化解问题。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在整个世界历史里从来没有的混乱,叫乱世,大乱之世。恐怖事件每个月都有好多次,听到很多次。所以这世界上有很多的人都在那里思惟、都在那里研究如何化解,想不出化解的方法。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化解的方法用镇压、用报复、用战争解决不了问题。

  联合国召开世界和平会议,已经开了三十多年,一年不晓得开多少次,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在大会里面建议,用古圣先贤的教诲,办班教学。办班教学教什么?还是提升伦理、道德、因果,管用。初步的效果我们看到了,这个效果如果能够扩大、能够加深,社会问题可以解决,和平的方法才能解决。这种方式在中国已经用了五千年,所以我们对它有信心。看到佛经上所说的,释迦牟尼佛没到中国来过,跟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没有见过面,没有开过会,居然他们所想的、他们所说的、所作为的完全相同。这是谚语里面所讲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这都不是普通人,英雄豪杰。一般人听到英雄都认为是战场上的,那你把意思错解了。什么叫英雄?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称为英雄豪杰。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世间人称佛为大英雄,你看佛教的寺庙,里面供养释迦牟尼佛的这个殿叫什么?大雄宝殿,大雄是大英雄,别人做不到,他做到了。做到什么?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能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大英雄;妄想放不下,分别执着能放下,那是英雄,不是大英雄,是英雄,这就不是凡人。所以英雄跟大英雄从理上讲人人都有分,没有人障碍你,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肯不肯放下!

  放下之后,这明心见性了,你也知道了整个宇宙跟自己的关系是一体。这个时候,大慈悲心,没有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你的事情,这叫菩萨事业,这可贵。如果这个心发不起来,我自己清净就好了,何必去找这些麻烦?你还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妄想,你妄想没放下,顶多你是放下分别执着,这什么人?二乘人,阿罗汉、辟支佛。我们现在懂得了,他是执着全放下了,分别放下少许,无明是一点都没有放下,就是妄想一点都没有放下,在四圣法界下面两层,声闻、缘觉,这我们知道。他们是不是永远就当声闻、缘觉?不是。佛说得很清楚,他依旧是迷,心发不出来。他要迷多久?佛说得很好,阿罗汉两万劫,两万劫之后他会发现,他会觉得我不够,我还要往上升。好象念书一样,念到中学毕业,不想念了。混个几年之后,发现还是要念,不念不行,不念,找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再去念书,就这样的意思。阿罗汉两万劫,辟支佛一万劫,回小向大。所以他不是永远当阿罗汉、永远当辟支佛,不是的,中断一个时期,他还是要往上去进取的。我们看到这些,知道我们要学的是什么东西,这学了才有用处。

  这些天人很有善根、很聪明,听了之后他就振奋起来,忧畏真的除掉,不再忧虑,也不害怕了,「增益力」,增长他的智慧,增长他的德能。人家修德进业,阿修罗就受感动了,这不跟治病一样吗?『时』,「时」就是这个时候,前面讲的这两句,「诸天闻此所告音,悉除忧畏增益力」,就这个时候。这个时候阿修罗心震动、害怕了,这些人都是善人、都是好人,想对他用武,就是下不下手。『所将兵众咸退走』,撤兵,这个仗不能打了。这样的战争,我们在中国历史上,古代有。古代纵然是皇帝派大将带军队想灭那个国家,这个将军到那个地方把城围起来一看,这里的人都是好人,自动撤兵,就不打了。听到你这里面真的有善人、有好人,绝不轻易挑衅。从前人都讲伦理道德,打仗也不例外。可是在现代这个社会恐怕行不通了,为什么?现在人真的是迷惑了,没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糊涂!能不能起感应?也能,那要很大的功力。在过去,你只有小小一点功力就能感动别人,现在要大功力,绝对不是小功力。也就是说,他要多次来考验你,看你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考验,轻一点的,毁谤你、侮辱你;重,那就要伤害你,你能不能忍受?能不能心地清净?像《金刚经》上举的例子,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受到最大的伤害。这个故事在《涅盘经》,《涅盘经》有详细的说明,《金刚经》只是引用,所以只提了一提。我们在今天这个世界,时时刻刻你要禁得起考验,毁谤,你动不动心?你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怨恨?有没有不平?有没有报复的念头?统统没有才行。到伤害你,夺取你的财物,不管他用什么样的手段,让你损失财物,甚至于损失你亲爱的人,你有没有怨恨?这就很难了。真正都能忍受,最后会有感动。所以,现在这个感动比从前困难。为什么他会感动?中国古圣先贤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那是他的良心,这个感动是良心发现,他才能受感动。如果他良心迷失了,当然感动就相当困难。

  我们在汤池做的实验,让这个小镇四万五千居民,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弟子规》。这是中国五千年老祖宗的教诲,内容是什么?内容是伦理、道德、因果。最初我们心里想大概总得教二、三年才能收到效果,也就是把人们的良心唤醒,要这么长的时间。因为我们丢得太久,至少丢了八、九十年,没有人教了。但是没有想到,实在没想到,没有人敢这么想法,三个月就唤醒了。人不愿意做不善的事了,做不善的事觉得很羞耻,就像现在胡主席提出来的,荣耻心发现了。知道做什么事情对我们是光荣的,干什么样事情对我们是耻辱的,他明白这个道理了。像现在很多人去参观,去参观过的人都知道,不孝父母是错误的,现在大家懂得孝顺;对人没有礼貌是错误的,现在人跟人见面有笑容、有礼貌。还有一个事情要大家晓得,上海有个商人坐计程车把皮包忘掉了。这个计程车司机离开差不多有二十多公里之后,才发现后座有个皮包,刚刚那个人忘掉了。再把车开回去,皮包送给他,送还去,里面还有七万块现金,拾金不昧。这是什么?这是他知道对主顾的服务、照顾是应该的,如果他要拿回去,这就是偷盗,这是耻辱的。他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会送回。而且说了一句话,「你的东西留在我的车上我会还你,汤池镇任何一个计程车,你掉东西,他都会还你」,这很感动人。这就是大家学《弟子规》把良心找回来了,这个很难得,知道这个事情该做不该做。像这些阿修罗,阿修罗也有良心,看到忉利天人大家都认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个仗不能打,只好退走了。我们再看末后这首偈:

  【甘露妙定如天鼓。恒出降魔寂静音。大悲哀愍救一切。普使众生灭烦恼。】

  后面这首偈非常重要,因为在现前魔障实在很多。早年我在美国,大概十五年前,在加州讲经,遇到一个年轻人,众生附身,冤亲债主附身。他是念大学,好象是念硕士班还是博士班,还没有毕业。学佛学了一年,就被病魔缠身。他的家人来问我,有没有方法救他?我就问他:你家里这个小孩是不是很喜欢神通,很喜欢感应?他说:是的,他学密宗。这不是学佛,他是想求感应、求神通,神通感应就来了,就找到他身上去。最后没有法子,送到精神病院,以后情形我就不了解了。这就是心不清净,为什么来学佛?羡慕神通,想学神通,这跟鬼神就有感应。鬼神里头冤亲债主很多,善的鬼神有,不善的鬼神更多。谚语有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你跟他常常交往,你会受害,到你受害的时候没有法子救。在刚刚发的时候行,比较容易,你能够觉悟,比较容易;到严重的时候,附体时间太长了,就很不容易。我们还发现的,一个人身体有很多众生附身,甚至于一百多个,你说多麻烦。劝他离开,有的愿意离开,有的还不愿意。可是你真正修德,他就都会离开;别人替你修,没用,这是你自己造的。别人如果修了管用,我们自己还用得着修行吗?不用了,佛菩萨很慈悲,都代我们修了,那就变成宗教了。所以佛不是宗教,佛说,你造的业,我没有办法代替你,你要受果报。佛很慈悲,佛在那里看着,等你果报受尽了,再来帮助你。这很合理,合情、合理、合法。

  由此可知,我们对佛菩萨的仰赖是有限的。仰赖什么?仰赖他的教诲。就跟学生对老师一样,老师教你,你能不能得受用是你能不能理解,你能不能依教奉行。这个教诲能懂、能理解,又肯依教奉行,你就得利益,你的冤亲债主就走了,他不会再找你麻烦。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冤亲债主要懂得化解,化解是自己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提升自己的智慧,这些冤亲债主看到就会很感动、很佩服,不再找麻烦。因为找麻烦,双方都不利,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方他既然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他将来成就了我会沾光。为什么?我跟他过去有这个缘分,这就是佛法讲的「佛不度无缘之人」,他成就了,一定会帮助你,就不会找麻烦了。你要懂这个道理,对这个道理、这桩事情要有信心,不能怀疑,这是真理。修行一定要着重定,定是修行的枢纽,就是清净心。常常保持心地清净,没有邪思,没有偏见,没有损害别人的念头,鬼神尊敬你,你的冤亲债主看到也尊敬你,他知道你会成就。

  『甘露』是比喻,在此地就是最美好的,『妙定』,就像前面忉利天宫里面的天鼓一样。『恒出降魔寂静音』,就是经常不断的他会生出降伏魔怨的智慧,这句是这个意思。智慧从哪来?从定来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教我们怎样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没有魔障,这两句讲得好。我们念佛,我们修的妙定,是在妙定里面无比殊胜的妙定,念佛三昧,《华严经》上讲得很多,「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为什么不念佛?不肯念佛,不认真念佛,没有别的,对念佛这个法门认识不够透彻,了解不够清楚。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用人劝。念佛不一定在口上,「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心里面这个佛不会中断的,跟佛起感应道交,他怎么不生智慧?你不念佛,不念佛你生烦恼,烦恼是妄念,生贪瞋痴慢。不生这个东西,他也无明,无明是糊涂,没有智慧。你要想变成个有智慧的人,念佛是个很好的方法。念到功夫成片,就生死自在,你就得大自在了。念到功夫成片,你要来听讲经的话,一听就懂,经典展开,你一看就懂。为什么?你心清净,清净心是佛心,佛心是清净的,我们能够清净几分,跟佛的心就靠近了,佛经中流出的这些经教,你哪有不懂的道理!用不着学。像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他为什么所有一切经都懂?他不会念,别人念给他听,他就讲给你听,什么道理?就是他的心跟佛心是一个心,从佛经、佛心里头流出来的,跟他心中体会的完全相同,相应了,道理在此地。

  我们要想化解灾难,尤其是魔怨,我们通常讲冤亲债主,现在我们知道了,最好的方法修念佛三昧,要真干。初学是有难关,像瓶颈一样,必须突破,突破要毅力、要决心、要有耐心。苦,开头一段期间苦,苦尽甘来。像念佛堂打佛七,平常不常念佛的人感到很苦、很难过,处处受约束。可是七天念佛,常念佛的有经验,第一天最难过,第二天还咬紧牙根忍受,第三天就轻松了,到第四天念佛就有乐趣了,第五天可以说真正入境界,有一点念佛三昧的味道了。但是到第六天就不行了,第六天怎么不行?明天就圆满了,他的妄念又起来了。所以念佛堂七个七是有道理的,进入状况,至少要五天,才能进入状况,五天之后你就会念得很欢喜;如果连续四十九天的话,真的有利益、有好处。所以功夫不能断,一断,又得从头再来。拜佛也是如此,譬如教你每天拜三百拜,大概前面一个星期到半个月都很辛苦,可是半个月之后,你感觉到很舒服,你感觉到非常好。拜佛时候心地清净,没有妄念,身体每个部分都运动到,非常好的运动,就像一般早晨起来打太极拳一样,他天天就会干了。打太极拳没有拜佛好,拜佛跟佛相应,打太极拳不相应,只有锻炼身体这部分的好处,没有其他的。但是拜佛好处太多了,说不尽,真的消业障,真的降伏魔怨。所以这两句开示讲得非常好。

  后面说,『大悲哀愍救一切』,这是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感应救度一切众生。这个一切众生,不是说地球上,地球上太小了,遍法界虚空界。真的吗?真的。怎么知道是真的?因为他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我们今天心为什么变成这么小?执着。你看妄想一动,界限就出来了;没有妄想的时候没有界限,无限大。念头才一动,就有界限;从妄想再生出分别,分别的圈就又小了;从分别再起执着,就更小了,圈圈愈来愈小。现在这个世界,你细心去观察,有人小到什么程度?小到连自己都不能包容,真有这个人。到自己不能包容自己,他就去自杀了,你们想想对不对?两个人不能包容就太多了,真的是佛在经上讲的怨憎会、爱别离,这苦!你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偏偏要别离,不能常常聚集在一起;天天见面的都是冤家,想离开离不开。学校念书的时候,冤家对头偏偏排座位排在一起,这常有。这些统统离不开因果的关系,这个我们要相信。

  连美国预言家凯西都说过,他说,全世界的人,每天你所遭遇的,都跟前世的因有关系。绝对没有一桩事情,在你一生当中,有一桩事情是与前世没有因,突发的,他说没有,没有一桩是突发的,什么事情都有前因后果。这个话说的我们学佛的人听到相信,一点都不怀疑。佛家常讲,「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讲小事情,你每天喝几滴水,吃了几粒米,都前生注定的,过去是因,这一生是果报。什么人能够摆脱因果?几乎不可能。但是,因果可以转变,这是真的。了凡先生没有遇到云谷禅师之前,孔先生给他算的命太准确了,二十多年,年年跟他所说的对照一点都不差,了凡先生不能不相信。所以知道既然一切都是命定的,那就算了,那还有什么好做的?做跟不做都逃不出命运。所以他的心就定了,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居然不起一个念头。云谷禅师佩服、赞叹他,很不容易,平常人做不到,你的功夫很不错。结果了凡先生说,我是因为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二十年丝毫不差,起念也没用处。云谷禅师听了这个就哈哈大笑,我原来以为你是英雄豪杰,原来你还是个凡夫。了凡先生就问:我怎么是凡夫?他说:你的命被人算定,自己动弹不得,你不是凡夫,谁是凡夫?

  教他改造命运的方法。我们每天起心动念,真的对自己过去生中命运都有加减乘除。我动一个善念,加一分;起个恶念,减一分;起个大恶念,除;起个大的善念,就乘了,天天有加减乘除。加减乘除的幅度不大,所以命还是人家算得很准,因为差不了多少,你还是在那个水平线上,你没有太大的起伏。如果是大的善恶,命运就变了。大的恶,你的寿命减短了,你本来能活八十岁,大概四、五十岁就寿命终了,那是造大恶;大善,寿命延长,延寿了,本来是四、五十岁的命,可以活到八、九十岁,那就是大起大伏。把这些道理跟他讲清楚,他才完全明了。明了之后就振作起来了,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一丝毫没有怀疑,遇到善事一定要做,在佛菩萨面前许愿要行三千桩善事。不容易,十年,三千桩善事就满了。他这个愿心一发,命运就改了。那一年他去考试,孔先生算他考第三名,他考第一名,就不对了。收入,每年收入都是一定的,这个愿一发之后,他收入增加了。所以知道命运可以改。这三千桩善事做完之后,回向,在佛前回向,又发三千桩善事,太太也帮助做,四年圆满。你看第一次难,第一次十年,第二次四年。命里没有功名,功名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学位,他没有,他只有秀才,举人命里没有,进士就更没有了。他去考,考中举人,考中进士,这都是命里没有的。

  考中进士,朝廷任命,任命他做宝坻县的知县。宝坻是个大县,直接归京师管的,就是首都,归首都所管的,这是个大县,他去做县长。发愿做一万桩善事,他的太太就跟他说,你发的这个愿发得太大了,这一万桩善事哪一天才能做得完?他想想也犯愁。结果晚上作梦,天神托梦给他,你那一万桩善事已经圆满了。他说,我没有行善,怎么圆满?他说,你不是减租吗?减租,是有这个事情。他觉得农民纳税太多了,所以把田租减少。这一减少,每个农民都得到利益,都得好处,他县里不止一万人。所以你看一桩事情,你要不在这个位置上,你做一万桩善事难。在这个位置上,所以说公门好修福,这一个善的,让老百姓都得利益,一桩事情,一万桩善事就圆满了。他得了个梦,自己很疑惑。以后有位法师从他那边经过,五台山的幻余法师,向法师请教。法师说是,有道理,你做的这个事真的是圆满了。他就放心了。

  由此可知,自己在有权力、有能力的时候,要做一桩不善的事情,你那一桩不善就是一万桩不善,不就这么个道理吗?所以修福容易,造罪业也容易。不像一般平民,平民修福难,造罪业也难。我们看外国的报告,外国有许多心理医生用催眠术来治疗,居然发现有很多人前世也是人,这投胎来了,太多了。这是什么?统统都是平民,都不是大富大贵,没有权势的。大富大贵的很少,什么原因?大富大贵他大起大落,做善的,生天去了;造恶的,堕三途去了。所以,普通人来生得人身的多,道理在此地,他没有什么大善大恶,在人道没学得好。应该是人道里面修好的要生天才对,就好象读书一样,你考试及格了,你年年升级,这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大善大恶,留级;造太多坏事就降级,降级就降到三途了,不就这么个道理吗?这个道理不难懂,你细心一观察,你就明白了。

  这是讲一个菩萨,大慈大悲像观世音菩萨,有怜悯心,有救一切众生的愿,『普使众生灭烦恼』,就跟天鼓安慰的意思一样。佛菩萨确实,所以佛不度无缘人,什么叫无缘?不肯接受就没法子。只要你肯接受,就是有缘人,你就能遇到正法,认真好好修行,这一生会有成就。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五七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这里面有二十个比喻,今天我们看第十三个,「天王普应喻,喻普应悦机德」。

  「天王」,经文举的例子是忉利天主,忉利天也翻成三十三天,它不是有三十三个天,它这一层里面有三十三天。好象我们地球上,地球上有很多个国家,这些许许多多国家有一个联合的领导人,我们中国从前叫天子,这是大家所敬仰的。三十三天,帝释是这三十三天共同尊敬的一位天王,这个天王地位最高,也可以说统领三十三天。「普应」,普是普遍,没有分别,平等的,能够应机,比喻菩萨有能力,十方法界众生有感,菩萨就能应。应,我们前面讲过很多,有显感,明显的,人求佛菩萨,佛菩萨真的现身,这叫显感显应。第二种冥感显应,并没有有心去求佛菩萨,过去生中跟佛菩萨有很深的缘,现在缘成熟了,虽然没有起心动念去求佛菩萨,佛菩萨也应。这一应,你就会受感动。像我们以前跟诸位讲的一个故事,这都是事实,朱镜宙老居士,在抗战期间当中,他官做的也不小,他做四川、西康两省的税务局局长。住在重庆,晚上跟朋友们打麻将玩,玩到半夜三更才散场。回去的时候,那时候没有车,路上遇到一个女人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走。走了半个多小时,他忽然感到,这么深的夜,怎么会有一个独身女子在外面行走?这个念头一起,他就寒毛直竖,真的就吓到了。再仔细往前面看,这个人有上身,没有下身,这一看到之后,这个相就没有了,就不见了,他也吓呆了。从此以后他信佛了。他告诉我,那是观世音菩萨示现的,我要不亲眼看到,我决定不会相信。他是学科学的,一定是亲自看到,而且走的时间很长,绝对不是眼花。这是什么?冥感显应,这是第二种。第三种的是冥感冥应。冥感冥应,没有见到,你根本也没有见到、也没有听到,但是你自己能感觉到。有显感冥应,我们求佛菩萨,好象佛菩萨都没有现身,我们也没有一点消息。其实有,所谓是冥冥当中在保佑你,如果你很细心,很冷静、细心你去体会,你会知道,但是别人不知道。所以感应有这四种。此地讲的是讲原则,佛菩萨对于一切众生这四种感应统统都有。

  我在二、三个月前,在吉隆坡讲经,见到马哈迪长老,我们很多次见面,是老朋友了,我去访问他,我送了一张「孔子圣迹图」、送了他一张「千手观世音菩萨」。千手观音菩萨代表什么意思?这要知道,现在讲的多元文化,这个观念你看在佛经三千年前就说得很清楚。在中国我们看到三教九流是一家,三教是儒、释(佛)、道,三教九流是一家。这个概念应该在唐朝,唐肃宗的时代,我们就看到有碑记,有石碑记载到。肃宗是唐明皇的儿子,年代就很久远。文字上我们看到最清楚的是清朝雍正皇帝,他在没做皇帝时,对这些宗教、学术确实下了很深的功夫去学习,他了解得很透彻,实在说儒释道三家的学者都很难超过他,真了不起。他就讲这个三家是一家,他真能融会贯通。

  观世音菩萨,千手观音,他这个面孔,上面有三十二个面孔,这就是经上讲的三十二应,是表法的意思。就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佛身得度,他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身;应以耶稣身得度,他就现耶稣身;应以阿訇身得度,他就现阿訇身。我讲解给马哈迪长老听,他听了很欢喜。所以这么多年来,我跟许多宗教往来,变成一家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原本我认为还要经过很多辩论,结果没想到,没有一个反对,都同意、都承认,宇宙之间有一个真神,每个宗教都认为这个真神是我们所拜的神。我说没错,我说:你们相不相信真神有圆满的智慧?这大家都相信;真神有无量的神通变化?这大家也相信。我说:那就行了,这个真神在中国就变成孔子、孟子、老子,是真神变的,在佛教里面就变成释迦,在基督教里就变成摩西、耶稣,在伊斯兰教他就变成穆罕默德,其实是一个真神。居然所有宗教都能接受,宗教就团结了。

  所以我提倡的,任何一个宗教徒对你本教的经论要有研究、要深入,同时你还要看其他宗教的经典。为什么?真神在别的宗教是怎么讲的?在我这里是怎么讲的?他在那里是怎么讲的?你如果统统都看,你就融会贯通了。为什么设这么多教?因为古时候没有资讯,交通不发达,人与人之间确实很多,大多数老死不相往来。我这个年龄,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农村里面住,我们农村里面有很多老人一生没有进过城,城里面什么样都听说的。你想想看四、五十里路,他都没有进过城,他一生生活就是那几个乡镇,就附近几个乡镇,再外面就不知道,多,真的多。神要教化这些众生,他就不能不分身,就不能不应机施教,这就是此地「普应悦机」的意思。机就是众生,悦是让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喜欢什么他就变现什么。所以我们仔细去研究许多宗教经论,发现到相同的十之七、八,不相同的十之二、三,少数。不相同的是哪些地方?大概都是因为文化不相同,住的地理环境不相同,历史不相同,都是这些方面。而神教人,目标相同、方向相同,方法大同小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前年,二00五年,我跟马哈迪长老第一次见面,这是世界上著名的伊斯兰教的领袖。他问我一个问题,那时候他担任马来西亚首相二十二年,时间很久,刚刚退下来,把首相位子交给他的副首相。他问我这个问题,说这个世界还有和平吗?虽然他离职了,他对于世界的冲突如何化解,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很关心。我就告诉他:如果能够把四桩事情做到,冲突就没有了,世界就可以恢复安定和平。他说哪四桩?我说:第一个国家跟国家,第二个派系跟派系,第三个族群跟族群,第四个是宗教跟宗教,这四桩都能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天下就太平。他听了之后就皱眉头。我就告诉他,我说:是的,这四桩事情非常棘手,不容易做到,但是如果我们从宗教下手就很可能做得到,宗教团结了,它会影响政治,会影响党派,会影响族群。他听了很高兴。第二天就给我写信,邀请我参加他办的国际和平论坛。论坛里面四天,承蒙他夫妻两个对我招待得非常周到。

  所以宗教团结重要。过去我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把新加坡九个宗教团结成兄弟姐妹。我陪同他们组团访问中国,我陪印尼的宗教团访问埃及、访问梵谛冈,那时候教皇保禄二世,身体已经不很好,我们见面的时候他说话都很困难,但是还是见面了。天主教非常难得,我最近听的讯息,梵谛冈提出一个构想,希望团结全世界宗教成立一个宗教联合国。就是联合国宗教组织,像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它是教育、文化、科学,这是梵谛冈提出来的,希望有个宗教组织,这是很好的提议。这个想法在很多年前,我在讲经的时候都讲到,我们要想恢复世界的正常秩序,永远没有冲突,恢复安定和平,宗教团结是决定不能够缺少的。这些年我们在国际上也就是在这方面努力,也相当有成效。中国天主教的主教傅铁山长老,我们关系非常好,很可惜他过世了,在中国天主教失去了很好的领导人。他的思想开明,他跟我非常有缘分,每一次我到北京,我们一定要碰头。所以这是「普应悦机德」,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在三千年前,在《华严经》上就已经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看经文:

  【帝释普应诸天女。九十有二那由他。令彼各各心自谓。天王独与我娱乐。】

  我们先看这一首,这一首是神通,神通广大。『帝释』就是忉利天主,中国道教称他作玉皇大帝。在中国不少地方有「玉皇宫」,好象我们在杭州我都看到西湖旁边有座山,山顶上有很大的一个寺庙,我没去过,我就问那个寺庙是什么地方?人家告诉我那是「玉皇宫」,这是道教的,道教的道场。忉利天主,佛家讲天有二十八层,一层比一层高,忉利天是第二层,从我们人间上去,第一层叫四王天,四王天再上去是忉利天。忉利天的福报,我们很简单的说,从寿命上说你就晓得这个天的福报多大。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间一百年,这我们现在讲时差,天上一天是人间一百年,寿命一千岁。也是一样的算法,一年三百六十天,好象一个圆周三百六十度,三百六十天,一天是人间一百年,寿命是一千岁。看看我们人间,人间的寿命,平均寿命古人常讲的「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且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真的是非常短促。因此得人身不容易,得到人身,如果在这一生当中把宇宙万有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这一生就没有白过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就超凡入圣。

  佛法里面确实有高深的哲学、有高深的科学,这我们在《华严经》讲得很多。像现在科学里面,近代讲到高等科学的太空物理、量子力学、基本粒子,这在佛经里几千年前就讲到了,而且讲得很透彻,境界还不是现代科学、哲学能够达到的。非常可惜,大家认为这是宗教、这是迷信,不去接触它,可惜!接触之后才晓得不是,佛教是教育,它不是宗教。但是现在它变成宗教,这非常不幸,变成宗教,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它是宗教。早年我在美国到处讲学,我告诉大家,现在的佛教至少有四种不相同的佛教。第一种是释迦牟尼佛原来的佛教,没有变质的,那是教学。释迦佛从三十岁开悟之后,开悟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白,这部经就是三十岁时候说的。从这个之后,他就开始教学,教了四十九年,他七十九岁走的,所以说法四十九年。用现代人的看法,释迦牟尼佛是什么身分?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人,他是人,是职业教师,教了一辈子,四十九年教学没有中断。而且跟孔夫子的教学态度相同,有教无类,他不分国籍,也不分种族,也不分宗教,你愿意跟他学,他都很热心的来教你,他是这么一个人。同时他教人不收学费,所以用现代的话说,他是一个多元社会教育家,同时他自己是个多元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不收人学费。一生没有建过道场,教学在哪里?多半在旷野,在野外树林里面,河边,恒河两岸,都在野外。现在佛教里面所有一切宗教仪式,那时候全没有,这我们一定要知道。然后我们学佛学什么?我们接受他的教育,经典就是他所讲的。他的讲学确实达到最高的艺术化,你看经文上面全是艺术,意在言外,你要能懂得,这高度艺术。

  他举这个例子,三十三天,因为在当时,印度所有的宗教、学术对六道里面的情形很清楚,所以举这种例子,每个人都很亲切。为什么?他们统统都修禅定,四禅八定,这是印度非常普遍。禅定就能把空间维次突破,好象我们现在看电视频道一样,他能够突破,同时能够看到很多的频道,而且又不重叠,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有这个能力。所以佛讲二十八层天,讲饿鬼道、地狱道,大家都很清楚。在释迦牟尼佛没有出世之前,这些事情在印度很普遍,都流行开了。虽然能够接触到,但是不知道六道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没有人能答复,宗教也答复不了,学术也答复不了。释迦牟尼佛求学,他是十九岁开始求学,到三十岁,学了十二年,所以这种四禅八定,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他在十二年当中他已经达到最高境界。十二年之后,没得学了,自己跑到恒河边上找一棵大树底下入定,入更深的禅定,也就是说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一放下,果然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些问题答案全浮出来。六道怎么来的,为什么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什么,全清楚了,这他就开始教学。这个事情他做了这个样子给我们看。

  非常难得,在中国也有一个例子,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所不同的,释迦牟尼佛读过书,受过很好的教育,他是王子;而在中国这个,就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他的身分是樵夫。白天上山砍柴,砍了柴火到城市里面去卖,干这种活的人,在抗战期间有,抗战期间我们都见过。那时候的城市没有自来水、没有瓦斯,电力很弱,所以烧火,家里面煮饭烧火都是用灶,灶就要烧柴火。柴火从哪里来?有樵夫砍柴上街来卖。还有挑水的,那时候自然环境没有污染,河里面的水、沟里面的水都可以用,都能吃,所以挑水到城市里头来卖。他们所卖的,主顾大概都有一定的。那时候我们很小,家里面用的水跟用的柴,是不要马上付钱的,你挑一担水来,墙壁旁边贴一张纸,你在那里画一个圈,这是一担水。到初一、十五的时候,钱总给你,半个月的一起给你。卖柴的也是这样,也不是一次给你,都在墙壁上做个记号,有张纸上做记号,到十五天半个月来结一次帐,用这个方法。这我们记得很清楚。

  樵夫,不认识字,他灵性很高,卖柴的时候听到一个人念《金刚经》,他听了很有味道,他就懂这个意思,字他不认识,听人家念他懂意思。以后这个念经的居士很难得,看到这个人有这么高的智慧,把他送到五祖忍和尚那边去。他才住了八个月,八个月没有进过禅堂,也没有进过讲堂,在寺院里做义工,还是做他的本行,每天舂米破柴,干这个活干了八个月,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了。五祖对他的教诲只有一次,就是讲上课,只上一堂课,时间我们细心去想想顶多两个小时,他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跟释迦牟尼佛开悟的境界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对于宇宙、人生、万物彻底明白了,这是讲横的;竖的,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一样不通达,没有一样不明了。

  在中国出现了这个人,让我们体会到释迦牟尼佛不是假的,惠能能做到,释迦牟尼佛开悟当然不是假的。所以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这种能力每个人都有,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各个人都有跟如来同样的智慧,这个智慧是无所不知,这个能力是无所不能,统统都有。相好就是我们讲的福报,有究竟圆满的福报,你统统都有。可是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佛说「但以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障碍就发生在这里。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的智慧、能力全都现前。所以佛法修行,真的不在文字,就在放下,你能不能放下。成就的时间没有限定,像惠能当时放下,就当时成就。所以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间,你能不能转得过来!转不过来你就凡夫,你的智慧、能力、相好是有,它不起作用,它被障碍住。所以,妄想分别执着是障碍,三大类的障碍,你要知道,要放下;放下,原来就是。

  帝释天这个神通是小神通,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能力很有限。他能够普应,这就是分身,一个人能分很多身。在中国佛教《高僧传》里面有记载,我们刚学佛的时候喜欢读这一类东西。这时间久了,总是五十多年前的事情,名字记不得了。有这么一位法师,印度人,到中国来讲经、教学,有那么一段时间了,他要回去。他的听众很多,也非常尊重这位法师,听说法师要回印度去,都约着法师在动身之前的一天,大家准备一点斋饭请他,就是请客,请他。他很欢喜,答应了,这个人请他,答应,那个人请他,他也答应。到第二天,他真的都去了。第三天他启程,大家送他,送到十里长亭。每个人都很欢喜,法师很瞧得起我,昨天我请他吃饭,他到我家来应供。那个人说,不对,昨天中午明明在我家。大家这么一串通的时候才晓得,他昨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到了五百家。分身,有这个能力,每一家吃一顿,他昨天中午吃了五百顿饭。这才晓得这个人有神通。

  有这样的能力,他是修得的,他不是像天上,天上的能力是报得的,只要生到天上你就有这个能力,是报得的;在人间是修得,不是报得。这个人至少我们知道他也有三果,就是阿那含,才有个能力。像须陀洹、斯陀含还不行,须陀洹他有天眼通、天耳通,斯陀含有他心通、有宿命通,还没有办法分身;三果阿那含有神足通,神足通就是分身,就是像《西游记》上讲孙悟空七十二变,那是神足通。孙悟空七十二变不能跟帝释天比,你看帝释天『普应诸天女,九十有二那由他』,这孙悟空办不到。孙悟空比那个法师,办不到。那个法师他能够分五百身,同时到五百家去应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有这个能力,三果以上就有这个能力,这是修得的。此地这是生天,福报很大,他不是修得,他是报得的。前面我们念过,「诸天福德殊胜力」,果报,所以生天都有这个能力。但是这个能力也有大小不一样,当然天王这个能力是最大,他福报最大,与过去生中的因有关系,修因得果。

  「九十有二那由他」,「那由他」是印度的一个数目字的名字,是个大数目字。它有三种说法,我们中国人把它翻作「亿」,翻作亿也很难讲,因为中国亿是万万是亿。那由他在印度是十万就称那由他,百万也称那由他,千万也称那由他,所以说那由他这个数字是十万以上到千万。要合我们中国数字来讲,九十有二那由他就是九亿二千万,我们用万万为亿,九亿二千万,不少了。这是什么?天女的人数,诸天女。这是帝释天跟这些天女在游戏,在一起,像游山玩水在一起的时候,他有能力,就是有能力变化,让九亿二千万的天女都感到『天王独与我娱乐』,好象天王就在她身边一样,没有离开她。

  我们在此地看到佛告诉我们这桩事情,我们修净土的同修们立刻会联想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人太多了,不止九十二那由他,不止。每一个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你都感觉得弥陀、观音、势至天天在你身边,这个不可思议。那就是说西方三圣有无量无边的化身。所以到极乐世界福报大,谁教你?阿弥陀佛教你,观音菩萨教你,大势至菩萨教你,十方诸佛教你。十方诸佛,你天天会去拜佛,去访问他们,去供养他们,带一点礼物送给诸佛,佛一定给你说法。所以,他的成就无比的快速、殊胜,道理在此地。不像我们这个地方,我们这里学东西真的是一暴十寒。你看我们今天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在一块学习只有两个小时,还有二十二个小时打妄想,你成就当然困难。到极乐世界的,你学习永远不中断,真的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所以你吃东西都忘掉了,吃饭、睡眠都忘掉了,精神饱满,日夜不间断,这是那个环境。忉利天都有这样殊胜的环境,佛国土更不必说了,从这里能够想得到。然后你就想到,极乐世界要去,不去太可惜了,我们这一生能办得到,不是办不到。好,我们再看底下一首:

  【如天女中身普应。善法堂内亦如是。能于一念现神通。悉至其前为说法。】

  天主,天主的神通、智慧、道力也不可思议。他对于『善法堂』的大众,善法堂是天主的讲堂,为什么说善法?生忉利天的条件是修上品十善业道,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修这个因感得的果报,这要懂得。你自己要不修因,这果报不会现前。他肯定是修这个因得的果报,所以他的意念当中,十善业道是根深蒂固。由此可知,天主在善法堂讲什么?当然是讲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的内容是什么?这个你要知道,不是就是那么薄薄一本《十善业道经》。那个《十善业道经》里头字字句句是什么?是题目,每个字、每个句,每一句就是一个单元,《十善业道》展开来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讲不完的。

  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在这里讲四十九年,天上,忉利天一天是人间一百年,四十九年还不到半天。像《华严经》,龙树菩萨在大龙菩萨的龙宫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在定中所讲的,在定中所讲的就说明时间跟空间不是真的,这讲到最高的科学。现在科学已经证明空间跟时间都不是真的,是从人的错觉里面产生出来的,佛经上讲得很透彻。《华严经》里面讲「念劫圆融」,一念可以展开为无量劫,无量劫可以浓缩成一念。时间没有了,就没有先后,没有过去、未来;空间没有了,没有距离。这在大乘教里面讲得很多,这是科学,高等科学,现在科学家才发现。但是如何突破时空的维次,现在科学家还做不到,佛法里面做到了。佛法怎么做到?佛法用禅定。科学家用机器、仪器,仪器很有限,禅定没有限的,禅定是心灵感应,无限的。我们就明白了,空间维次怎么形成的?妄想分别执着造成的空间维次。禅定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空间维次就没有了,就是时间跟空间没有了,他才能知道过去、未来,他才能了解十方世界,没有边际的空间就在眼前,距离没有了。然后我们才晓得,任何一部经典、任何一句经文都是遍法界虚空界。

  所以龙树菩萨看到的《华严经》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没有办法计算,那是释迦牟尼佛在定中所讲的《华严》的原文。传到我们世间的真的是目录提要,像我们看《四库全书》,这是中国最大的一套丛书,现在把它缩编,字缩小了,印成一千五百册,每一本都是这么厚,一千五百册。当年我买这部书,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告诉我,他说这套书,假设一个人一出生就会看书,一天看十个小时,看到一百岁书还没看完。这中国最大的一套丛书,不容易。它有个目录提要,目录提要像字典一样,这么厚的五本,五大册,那是《四库全书》的目录。目录有简单的说明,介绍这本书,这部书什么人著作的、内容是些什么,有个简单的提要。这是从前给皇上看的,皇上知道没有办法看那么多书,他要晓得每一部书的内容,他可以选择看。所以我们现在读的《华严经》就是《华严经》的目录提要,我们现在已经讲了将近四千个小时,讲了多少?给诸位说,十分之一,后面还有十分之九。我们希望寿命能长一点,在这一生当中把这部经讲完,很不容易。所以,善法堂里面教学的内容不可思议。

  底下两句,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大能力?给我们说出来,『能于一念现神通,悉至其前为说法』,这两句关键的字眼在「一念」。我们今天的麻烦在哪里?我们守不住一念,我们前念灭掉,后念又生,这叫妄想,妄念,一念才叫正念。这个地方一念就是通常讲的一心,一念是没有念头,有念就二念了。这个讲到什么?法界缘起,你就明白了。这是讲宇宙从哪里来的?太空从哪里来的?时间从哪里来的?万事万物从哪里来?这些都属于高深的哲学与科学。佛给我们说出,他说出让我们最佩服的,不是说他说了就算数,你就可以相信,佛不是这么说法。佛给我们说,他说出来了,你自己去证实,那才是你的;你没有证得,那不是你的。这个话说得好,他叫我们去证实。怎么证实?你要能够达到那一念,你就证实了。你达到一念,你看看佛所说的东西你懂不懂?你不必去看,就像惠能一样,老师给他讲两个钟点,他真的到一念,到一心不乱,到这个境界就通了,全都通了。他把他所悟的境界用最简单的话,二十个字,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那二十个字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这就是他证得了。他能证得,我们也能证得。我们为什么不能证得?放不下!放不下就不能证得。真正放下是一念不生,起心动念就错了。

  所以,神通是「能于一念现神通」。忉利天是不是达到一念?说老实话,没有,他还有念头,不过他的念头少,就现神通。而且他的念头是属于报得,报得里头也是属于修得的,为什么?他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放下,所以他的神通道力还是有限度。比起上面一层,第三层天夜摩天,那就差远了;要比兜率天,他更差远,兜率天是第四层。在香港同修都知道有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在第四层天,在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在那边,他到那边去了,这个叫修弥勒净土。弥勒净土比弥陀净土难修,他要修五重唯识观,修成才能去得了,那个条件比弥陀净土条件高。但是弥陀净土比弥勒净土殊胜,弥勒净土决定是没有法子相比的。那为什么有人要到那边去?缘不同,有人喜欢弥勒佛,跟弥勒佛有缘,他不想到极乐世界,他就想到兜率内院,那也有不少人。可是真正修成功的不多,没有修弥陀净土的人多,弥陀净土成就的人也多,这都要懂得。

  所以佛常常在经上告诉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句话要记住,特别是在我们现前用得上。制心一处,就是要你专心、专一,只要心专一,把杂念放下,他就生智慧。虽然是小智慧,但是小智慧能办事,应付现在这个社会够了。现在社会非常混乱,可是你要看到混乱真正的原因,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小小智慧就能解决。可是你妄念很多,这个智慧就没有了,心浮气躁成不了大事。净宗的方法,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摄心?用佛号,所以这是方法。你念头才起,你不要管这个念头是善念、是恶念,不要去理会,总而言之,只要念头起,你一念就破掉了,你就变成二念。禅宗里面常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就是一念,一念是觉,二念就迷了。禅宗用观心的方法、用参究的方法,比较困难,总得要有相当程度的清净心才能下手。而净宗有方便,就用一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意思很多,主要的意思是无量觉,就是等于提醒你要觉悟,就这个意思;你才动念,你要觉悟,阿弥陀佛,你要觉悟,这是名号的本来的意思。所以跟宗门里面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它有更殊胜的意思,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那一尊佛他的名号叫阿弥陀佛。这尊佛曾经发了大愿,十方世界哪个人念他的名号,跟他就有缘分,就会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很了不起。

  作用,感应作用是什么?他帮助你觉悟,冥冥当中加持你。可是你念了很久,念了很多年,还是迷惑颠倒,那怎么样?没加上,不是不加持你,是你自己排斥,你自己不接受。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你的分别执着没放下,你对这个世间名闻利养没放下,财色名食睡没放下,是非人我没放下,贪瞋痴慢没放下,这是障碍。这么多的障碍,佛真的是加持你了,你的障碍太多、太严重了。好比你是一块木头,木头泡在水里面,泡了很久,湿透了。佛那个地方给你点一支火来燃烧,烧不燃,不是不点火给你,是你湿得太透了。可是要怎么样?要长时间,放在火上,烧一天,烧不着;烧个十天、二十天,慢慢它就变干了;烧个三十天、五十天,烧燃了,你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不行,这不灵,算了,就放弃了,那你永远点不燃。要有恒心,要有毅力,要有信心,决定不舍弃,这才能成功。

  专心,一心,非常重要,这个道理佛知道。在五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也知道,这我们不能不尊重,不能不佩服。儒家所传的,孔子出生在春秋时代,也就是周朝的末年,孟子比孔子大概晚一百年,生在战国时代。要是从黄帝算起,黄帝到孔子那个时代是二千五百年。所以孔子他所学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他所传的,是过去从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古圣先贤所传的,他自己没有发明、没有创造。他说得很好,说的是老实话,他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他没有创作,都是讲的古圣先贤传下来的东西。于是我们就了解,孔子说的是老祖宗所传的。

  老祖宗跟我们讲「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跟释迦牟尼佛讲的相同,释迦牟尼佛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讲得更清楚。老祖宗只说了一个善,本善,这个善就是都有如来相同的智慧、德能、技术、相好、福报,没有一样欠缺,这是本善。他接着又说,这以后都收在《三字经》上,《三字经》前面八句话是总纲领、总原则,全是五千年前古圣先贤传下来的。「性相近,习相远」,从本性上来说大家一样,在佛法里面,从本性来讲大家都是佛,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可是怎么样?习相远,习是习惯,习惯就是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孟子,我们这次有缘到邹县看看孟子的故乡,他的老家还在,坟墓还在,母亲的坟墓我们也去看过。孟母三迁,那就是什么?习性。最初住的地方靠近坟墓,所以孟子小时候看到人家上坟,他就去学上坟。他母亲一看这不行,小孩会学坏了。又搬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靠近市场,市场里面看到人杀猪,他去学杀猪,小孩就做这个游戏。母亲一看也不行,第三次搬,搬到一个私塾,教书的地方,孟子那时候碰到那个地方,他就去学读书。孟母一想这个地方好,就长年住下来,他就学诗书礼乐,这成了圣人。这就是讲什么?习相远,看你小时候的环境,让你自己对本性距离愈来愈远。你要学圣贤,那就靠近;要不是学圣贤,那就愈来愈远,教育的理念从这里生起来。所以下面两句讲,「苟不教,性乃迁」,你要不好好的教他,他距离本性、本善愈来愈远了。

  中国这种教育理念可以推演到更早,到伏羲、神农,那时候没有文字记载,可是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已经承传下来。我们现在在《易经》里面,这是中国第一部书,《易经》里面讲的伦理、道德、因果讲得很多,里头有科学、有哲学。后头两句这是怎么教法,「教之道,贵以专」。中国五千年的教学都是遵守这八句总纲领,总的原则、总的目标、总的方向。所以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世世代代都有贤人君子,造成中国五千年的和睦相处,太平盛世。中国在历史上动乱的时间少,时间很短,安定的时间很长,这是外国研究中国历史、学术的都非常赞叹。在二次大战之前,民国初年,欧洲有些学者研究中国历史,就寻找这个原因,中国人为什么能够达到几千年的长治久安,什么原因?世界上是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个都没有了,为什么中国还存在?研究的结论,我们听了很佩服,结论是什么?结论是大家都肯定,大概是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这个话是澳洲南昆大的教务长他告诉我的。我当时很肯定的回答他,我说他们真的找到了,他说得很对,确实中国人最懂得教育,最会教育。从什么时候教起?从怀孕的时候教起,胎教,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所以有这样伟大的成就,道理在此地。所以「教之道,贵以专」,跟西方人教学的概念不相同。

  教学主要的课程就是伦理,伦理讲什么?讲人与人的关系,所以中国的人情风俗淳厚就这样造成的。跟现在不一样,讲道德、讲因果,才能收到这么好的效果。我们现在把传统教育疏忽、丢掉了,算算时间大概是一百年。一百年不算长,但是也不短,总是四代,四代到五代。所以现在年轻人不知道,为什么?他父母不知道,他祖父母也不知道,可能他曾祖父母也不知道,到他高祖父母知道。这是中国最近这一百多年社会的动乱原因在此地,你要了解。现在的世界,整个世界的动乱,很像中国春秋战国那个样子。到战国,实在讲就不象话了。秦始皇以武力统一了中国,但是武力是可以统一,容易,可以得天下,不能治天下。还是用武力来治国,所以他享国最短,十五年就亡国。取而代之的是汉朝,楚汉相争五年,汉高祖灭了项羽,这真正统一了。到第二代汉武帝,汉武帝知道马上可以得天下,那时候打仗骑马,骑兵,不能马上治天下。马上治天下,人民不服,所以就想到教育,中国古人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尧舜禹汤用这个方法,用教学。这想到古圣先贤的老办法,不用武力。

  那时候诸子百家的学说很发达,百花齐放,百家齐鸣。孔孟跟其他的学派地位是平等,没有特殊。汉武帝召集许多的学者专家来研究讨论,教化人民要用什么样的学说,最后是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采取孔孟学说。汉武帝接受了,这非常高明,提示的人高明,决策的人高明,给中国带来两千年的安定和平,没有被历史淘汰,这个决策多重要。孔孟的学说跟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每个人有他自己的看法,有他自己的主张,唯独孔孟没有。孔孟是述而不作,讲的是古圣先贤,没有自己的,所以我说孔孟是老实人。董仲舒、汉武帝看重老实人,老实人不忘本,不忘老祖宗世世代代教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世。这个对,这才能真正做到长治久安。

  世出世间法什么人能成就?两种人,一种人天才,绝顶聪明,像惠能那样的人,虽然没有念过书,绝顶聪明,能成就。第二种,老实人能成就。当中这个不老实,他很难成就。念佛法门,你看成就的,绝大多数都是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的老阿婆、老阿公。为什么?知识分子意见太多、妄想太多、疑虑太多,很难成就。老实人,你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孔孟是老实人,完全承传老祖宗的教诲,这点我们要懂得。懂得之后怎么样?学做老实人。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先生,当年在一起常常跟我讲「愚不可及」,他说学聪明学得到,学愚学不到。他自己说,他一生想学愚都没学成功。非常可贵,老实太可贵,没有自己的意见,完全接受祖宗传统的教诲。

  老祖宗教人,实在讲很简单,维系中国五千年的道统就那么几句话。首先教你知道人跟人的关系,头一个父子的关系,「父子有亲」,亲爱。什么时候这个父子有亲你能看得最清楚?只要你留意,细心留意,你去观察,小孩大概四个月的时候,还不会说话,你看他的动作、他的神情,他的眼神、动作,他多么爱他的父母;父母对这个小孩也非常爱护,没有任何条件,这时候看得最清楚。我前几年有一次在日本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在日本召开的。跟随我的人,就是日本那边的华侨,学佛的同修很多,二十多个人,我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当中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带了她的小孩,四个月,推个小车子,也跟着我一道。我就告诉那些同学,你们看父子有亲,你在这里去体会,大家明白了。这种亲爱,双方都没有任何条件,都没有起心动念,自然的,天性。

  中国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如何将父子的亲爱保持一生不变,这是教育第一个目标,这是讲伦理。第二个目标是把这种亲爱发扬光大,爱你的兄弟姐妹、爱你的家族,再扩大爱你的亲友、爱你的邻里乡党、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把它扩大。所以中国古圣先贤所传的教育是什么?爱的教育,这个爱的教育发源点就是父子有亲,多么可贵。在天主教、基督教里面,「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就是那个爱。然后再讲到「君臣有义」,这就踏进社会,领导跟被领导互相敬爱。在公司里面,员工爱老板,老板爱员工,员工对老板看作自己的父母,老板看员工看作自己的子女,这个公司怎么会不兴旺?怎么会不成功?

  这个教育具体的落实,就是现在我们推行的《弟子规》,《弟子规》教学的方向、目标就是这个。我们做个实验,做个试点,还不到两年,我们用一个乡镇做试点,十二个村庄,有一条街道,居民四万八千人。我们对这四万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大家一起学,为什么?不一起学,不会有效果。因为我们那个家乡闭塞,这种教学也丢掉了七、八十年。我小时候还有,还受到这个教育,十岁离开老家就没有了,十岁我们家乡也没有了,改制了。私塾没有了,改成短期小学,短期小学两年制;私塾就有。所以,我们家乡至少断掉七、八十年。沿海大都市至少丢掉一百五十年,像香港这个地方至少丢掉七代,所以非常困难。这样一起学,我们原先想法,总得想到二、三年才能收到效果,没想到三个月就收到效果。这个小镇里面夫妻不闹离婚了,婆媳相处得很好,邻居不再吵架,整个社会风气就变了,然后就晓得教育是多么重要。从这个地方我们体会到,人民是教得好的,尤其是中国人,虽然丢掉一百年,根还在,文化的底蕴还非常深厚。我们将这些统统介绍给联合国,介绍给天天在研究讨论怎么化解冲突、怎么样恢复安定和平的这些朋友们,几乎都是些专家学者,他们找不到办法。我在讲演当中给他们介绍,他们听了很欢喜,会后在一起聊天吃饭,他有疑惑,说法师,你讲得很好,做不到!所以我们必须要做个示范给他看,他才相信。如果不做出来,怎么样说他都觉得困难,做不到。我们做成功了,现在将近两年了,很有成效,对于国内、国外都产生影响,这是可喜的现象,给现前社会带来一线光明。胡主席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可以落实的,只要真的从教学上下手,不要去开会,开会没有用处,身体力行,是可以能够实现的。

  我们在这里看到,忉利天主也是天天在教学,你看「悉至其前为说法」,他天天在教学。他不是在颁布命令,不是在宣传政策,不是,他天天在教学、在说法,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前帝王时代,帝王在宫殿里面他也是经常不断邀请专家学者到宫廷里面讲学。我们在《四库全书》里面看到,当时康熙、雍正、干隆这三朝在宫廷里面讲学的讲义,这些讲义都收在《四库全书》里。我也常常去浏览看看,那些人讲的是什么?譬如讲《论语》,他怎么讲法?讲《易经》,怎么讲法?你看看宫廷里面的讲义,也就知道当时这些国家领导人他们想些什么、他们做些什么,你就了解。所以讲义在,很不容易。我们再看末后这一首:

  【帝释具有贪恚痴。能令眷属悉欢喜。况大方便神通力。而不能令一切悦。】

  末后两句才讲到菩萨。你看忉利天主,忉利天主贪瞋痴没断,他在欲界,这是欲界第二层天。他跟我们不同的,真的他心量大,量大福大,他能爱人,推己及人。我们人间有爱,只爱自己家人,甚至现在连家人都不爱,父子没有亲,父子相杀,兄弟相杀,这种新闻太多了。在从前,心量小的,爱自己家;心量大的,能推己及人,像《弟子规》里面讲「凡是人,皆须爱」。帝释天天主他的心量就拓开了,「凡是人,皆须爱」他做到了,所以他生天。虽然贪瞋痴没有断,他的爱心能够遍及一切大众,有这么大的爱心。『能令眷属悉欢喜』,他看到所属星球的这些众生,这是佛讲的,忉利天这叫一个单位世界。一个单位世界,我们从前刚刚学佛以为是太阳系,也就是这个天主管辖的是个太阳系。以后我在美国得到黄念祖老居士的讯息,那时候没见面,我在德州,他在马利兰州。可是我们同样学一部经,同样都宣扬净土。所以他回国之后(他在美国住一个月),我就到北京去访问他,我们就谈到这个大千世界的问题。他告诉我,佛经里面讲的单位世界,就是忉利天主管辖的,不是太阳系,那是什么?银河系。这一个银河系是帝释天统辖的,换句话说,这个银河系里面所有星球里面的众生都是他的眷属。他的爱心不是爱一个地球,是爱一个银河系。

  我想想他的话说得有道理,一个大千世界这是一尊佛他的教区,十亿个银河系,一尊佛他的教化区。像这样的教化区在太空当中无量无边,太多了。在《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华严经》一开头跟我们讲,讲华藏世界,讲大世界,讲世界成就,世界怎么来的,这都属于科学,讲得非常清楚。你就想想看,如果我们要想到天上去,你说移民,移民到忉利天去,你的心量太小去不了。你念佛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心量太小也去不了,为什么?阿弥陀佛的爱心遍法界虚空界,我们这小小心量,这个也不能容,那个也不能包容,你怎么能去?天天念佛也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而已。什么时候你心量拓开,什么时候你才能往生,这些道理不能不懂。别人不能包容我没有关系,我要包容他,这就对了,你才比他高。我不能包容别人就错了,那你佛学到哪里去了?所以要拓开心量。

  所有宗教都是一样,我们知道一个神,宗教里面讲一个神,佛法里头不讲神,佛法讲法性,就是宗教里面讲的真神。为什么?宇宙是他变现的,真神造宇宙、造世界、造人、造万物,佛法讲法性,自己的真心本性。所以是相同的,名词不相同。你的心量原本是包虚空法界,现在怎么会变这么小?怎么变成不能容人?这就是迷,这就是烦恼,这就叫业障。你能把这个放下,业障消除,烦恼没有了,人开悟了,这就好了。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空间维次逐渐就破掉,你生活的空间大了,毫无拘束,你才会得大自在,才会得真实的智慧。要知道你所得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没有一样新东西,这就对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这个地方。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五八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二十大喻,今天我们学习第十四。第十四个比喻,「魔系愚夫喻」,比喻菩萨「摄生同行德」。四摄法里头有同事,同行跟同事是一桩事情。这段只有两首偈,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他化自在六天王。于欲界中得自在。以业惑苦为罥网。系缚一切诸凡夫。彼有贪欲瞋恚痴。犹于众生得自在。况具十种自在力。而不能令众同行。】

  我们先要简单把『他化自在天王』介绍一下。他化自在天是欲界第六层天的天王,所以叫六天王,这个「六」不是六个人,是第六天。佛告诉我们,欲界有六层天,从我们这里上去,第一层是四王天,诸位到寺庙里面天王殿看到四大天王,那就是四王天的天王,这是第一层。四大天王是平等的,是在同一层。再上去就是忉利天,前面我们念过忉利、帝释,都是同一个名字,同一个人。中国人称他作玉皇大帝,西方有些宗教称他为天主,都是属于这个人。佛告诉我们,四王、忉利修十善业道就能够往生,就能够生到天上,当然四王天是更容易。但是都要修上品十善,也就是说十善业道,譬如我们在学校念书考的分数,总要能考个八十分以上才能够生四王天;大概到忉利天,总得将近一百分的样子,也得九十五分到一百分才能够生忉利天。

  忉利再往上面去还是欲界,但是要修定,这就晓得修定是多么重要,不修定不能往上提升。上面是夜摩天,从夜摩到他化自在天这四层,四层都需要修定,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个定在佛法叫未到定,他是修定没修成。如果定要是修成,他就到色界去,就不在欲界,那就大幅度的提升。由此可知,这个四层天修定,定功浅深不一样,有深一点的就在上面,定功浅一点的就在下面,在第三夜摩天、第四兜率天。兜率,弥勒菩萨在兜率天,所以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四禅也是凡圣同居土,我们人间也是凡圣同居土。这是让我们了解修行重要。

  在《华严经》里面一再的提示我们,欲界天从四王天一直到他化自在天,这是第六,到顶点上去了,都没有离开贪瞋痴。但是我们要知道,贪瞋痴愈少,是没有断,但是很轻,他就往上升,贪瞋痴很严重就往下堕落。《楞严经》上说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说得很多。贪瞋痴要是伏不住,对念佛的人来讲,不能往生。在学经教,贪瞋痴浓的人,障碍你开悟。所以佛教我们放下,放下什么?就是从贪瞋痴下手。我们这么多年来,常常劝勉同修放下自私自利,这头一步。自私自利要真的放下,起心动念为众生、为正法久住,要把这个念头换过来,我们这一生才会有成就。如果起心动念统统为的是自己,道业就产生严重的障碍,不但不能证果,连开悟都不可能。为什么?你心里头常生烦恼,不生智慧。所以总要把念头换过来,念念为众生着想,为别人着想,特别在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众生之苦,过去几千年来所未曾有的。为什么会这么苦?一般人相信科学,不相信圣贤教诲,感得的果报。天然灾害并不真正是天然,天然没有灾害,是众生不善业力所感召,这我们不能不知道。因果的教育要认真学习,古圣先贤,无论是中国、是外国,没有不讲因果道理的。《易经》里面讲得最明白、最清楚,一般人都知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善是因,余庆是果报,「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里面讲因果讲得很多,这一句自古以来读书人引用得最多,甚至于还把它做成对联,让自己时时刻刻警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凡是属于自私自利的就是不善,一切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学习伦理道德,这是善。从哪里学起?这些年来我们提倡的,从《弟子规》下手,从这里入门。

  今天早晨,新加坡有个同修打电话告诉我,两个星期之前,新加坡有个教师访问团到汤池庐江文化中心去参访。回去之后,人人都赞叹、人人都欢喜,新加坡在报纸上报导是整版的。总理非常重视,九个宗教都要组团到汤池去学习,中小学的校长、老师,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这在国外华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我们自己往往疏忽了。疏忽是由于没有接触过,无法想象,《弟子规》我们读,读了觉得没有什么,很浅显,这有什么好学的?纵然有很好的老师给你讲解,讲了之后点点头,也未必以为然。如果到汤池去看一下,那不一样!为什么?这个地区人民各个都在学,而且都落实,都做到了,你才真正晓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效果,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对社会的影响。你到那里去,看到那边的人民,怎么那么样的和睦、那么样的欢喜,对人有礼、有爱心,亲切、照顾,别的地方看不到。这是将近两年《弟子规》学习产生的效果。

  学习《弟子规》,我们在此地在佛法上看,它是属于十善业,虽然没有学《十善业道》,学《弟子规》就是学《十善业道》。那我们可以肯定,他不懂佛法,他也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将来肯定生天,至少都是四王天跟忉利天,决定不会堕三途,决定不会有灾难。灾难是余殃,积不善才有余殃,他们是积善,积善必有余庆,余庆是在四王天、是在忉利天。为什么不说更高一点?更高一点要修定,他们还没有在禅定上下功夫,就是在清净心上下功夫,还没有。

  佛给我们讲人中果报,佛经有首偈叫「十来偈」,我们听了之后应该要有警觉,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待人接物。十来偈第一个,端正,这个人相貌长得好,端庄,端正庄严,从忍辱中来。一定能忍、能包容,他才有这个果报。第二个说贫穷,贫穷是从悭贪中来。他贪心很重,贪而无厌,自己有的不肯施舍,不肯布施,吝啬,果报是贫穷。地位很高的人,高位者从礼拜中来。待人有礼,自己懂得谦卑,自己谦卑,对人有礼,这个果报是高显。下贱,贫贱,贱是没有地位,是从骄慢中来,骄傲、傲慢。喑哑是从诽谤中来。盲聋是从不信中来,不相信圣人的教诲,不相信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不相信。长寿是从慈悲中来。短命是从杀生中来。诸根不具是从破戒中来。六根具足是从持戒中来。佛这段话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每一句后头都有个来字,叫十来偈。我们只要稍微细心留意都能看得见,果报在哪里?在眼前、在身边。然后再自己回光返照,想想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头,做的是什么,就知道来生果报是什么,不要问人,自己比什么人都清楚。

  「他化自在天」这是欲界的天顶,这最高了,再往上去就是色界,他所有一切的享受无须要自理。第五层天叫化乐天,这个天也相当自在,他所要的一切受用是随念变化,自己想什么它就变现在面前。譬如居住的宫殿,他动个念头想要什么样式,宫殿就在面前。嫌它小了,它会大一点,嫌它大了,它会小一点,随心所欲,不需要去设计,也不需要去建造,自己能够变化。你看这个东西属于科学,科学家懂这个道理,就是能与质可以互相转变。物质从哪来的?从能量变现出来的。能量可以变成物质,物质可以变成能量,原子弹是从这个理论上发明的,把物质解放变成能量。但是如何使能量变成物质?科学家说,理论上是行得通,方法上现在还没有研究出来,如何把能量变成物质,我们的物质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是在化乐天,是第五层天,欲界第五层天,他们做到了。第六层天的福报太大,他所需要的东西是第五天供养他的,你看他变化都不需要,他当然能变,他不要,第五天供养给他,所以叫他化自在天。他自己不需要变化,他需要什么,第五天赶紧就送来,化乐天就变化出来供养他。所以这个天人,在这层的天人,他们的生活可以说是最快乐,真正是幸福美满,第六天才称得上。我们今天讲幸福美满是一种理想,就像人间常讲真善美,真善美是我们的一种愿望,有没有?没有,连欲界天里头都没有真善美。真善美在哪里?极乐世界有,十法界里面都没有真善美。若有,也是天上、人间相似的,不是真的,相似的,而且时间是短暂的,不是永久的。幸福美满人生在第六天你就看到了,所以他是欲界的天主。

  这个天王跟色界天的摩醯首罗天王,我们下面会念到他,他们都不是拥护正法,他们常常是障碍正法。为什么障碍正法?他有私心。因为他所统治的,就像国王一样,他统治欲界,欲界的范围太大了。这是个单位世界,单位世界过去黄念祖老居士讲,这世界是多大?用我们现在人讲的银河系;换句话说,他是银河系的王。这个银河系里头有多少个太阳系?数不清。他唯恐他的人民学佛、得道、证果,超越了,这是他很不愿意看到的。不过你真有成就,他也很佩服你;你没有成就,他障碍你,不希望你成就。可是真成就的时候,他也对你礼拜,他也很尊敬你,是这样的一种人。由此可知,他那个自私自利比我们人间要轻,但是他有,他不是没有,所以他障道。

  摩醯首罗天王亦复如是,他也障道,摩醯首罗比他高,是三千大千世界主,就是他管,要用现在讲他管多少个星系?他所统辖的是十亿个银河系。我们今天在地球上,还没有看到有统治全球的王,统治全球才一颗星。你看他化自在天他统治的是银河系,摩醯首罗统治的是十亿个银河系。但是诸位要晓得,没有出六道轮回,福报再大,寿命再长,他有命终的一天,他失去他的地位、他的权力,他所有的一切他会失去。他死了,一切都失掉,又要去搞六道轮回,很辛苦。

  什么人把这个事情看破呢?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告诉我们一桩事情:生死大事。他把世出世间一切事都看成小事,如何能解决生死大事?这真的是把根本问题找出来了。人可以永远离开生死吗?答案是肯定的。明心见性之后,才真正知道、见到,「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问题解决了。如何能解决我们的三苦、八苦?「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就解决了。所以到什么时候才解决?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佛就解决了。成佛,要晓得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自性觉,也叫佛性;迷了的时候叫阿赖耶,觉悟的时候叫佛性。佛教导一切众生,终极的目标是帮助你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我们修净土,往生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习,最后的目标还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我们这个世间没有法子觉悟,见不了性,换一个修学环境。极乐世界修学的环境好,到那个地方去没有污染、没有障碍,这个世间障碍太多,所以换一个修学环境,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对于这个世间要用什么态度?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丝毫留恋。对这个世间有留恋,丝毫留恋,你就没有办法摆脱它,就六道轮回。

  所以祖师大德用一句话勉励我们、提醒我们,「借假修真」,身是假的,六道也是假的,给你说银河系也是假的,十万亿个银河系也是假的。永嘉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迷的时候有,觉的时候没有。我们迷了之后,所有的境界,我们六根对六尘都不是真的,外面的六尘境界是假的,里面的六根也不是真的。所以你要懂得借假修真,现在这个假的不能不要,你要不要的话,真永远见不到。实在跟你说,真假是一不是二,根本就没有真假,只有迷悟。悟了,假都是真,迷了,真也是假,确实只有迷悟之不同,所以决定不可以留恋。

  佛在这个经上教导我们,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真的。佛有句话说得更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就告诉你,你是佛,他也是佛,所有一切众生各个人都是佛。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一句话把这桩事情说破了;换句话说,只要我们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恢复本来面目,本来是佛。凡夫成佛,一念之间。经上说的,「迷唯一念,悟止一心」,你起个念头就迷了,你是一心,一心里头没有念头,你就悟了,这是真的,这是事实。可是我们今天想把这一个念头打掉,那可不是容易事情,妄念太多,前念灭了,后念又生了。妄念就是迷,一念迷,念念迷,永远他不能回头,这叫凡夫。为什么不能回头?对于事实真相一无所知,所以他放不下。什么时候对于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自然放下了。像中国禅宗六祖惠能一样,不必别人劝,也用不着别人提醒,自然就放下。这一放下,当时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的境界是平等的,回到了本觉。中国禅宗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个境界就是本来面目,为什么不肯放下?

  不能顿悟,像释迦、能大师我们做不到,那怎么样?佛教我们渐悟,渐悟就是慢慢的放,天天放,月月放,年年放,这就对了。真正这样干法,有人干个三年、五载开悟了,有人十年、二十年开悟了,有人三十年、四十年开悟了,悟了就成佛。像这种方法开悟的人在中国太多了,《五灯会元》里面所讲的就有一千七百多人。除这部书记载之外,宗门、教下我们概略的估计,中国在佛教传到中国来这两千年来,真正学佛达到这个境界的人至少也有一万人。念佛往生的人不计其数,生到极乐世界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也成佛。所以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宗门、教下开悟真的不简单,宗门要修禅定,教下要修止观,唯识法相要修五重唯识定,都不是容易事情。唯独净宗方便、快速、稳当,成就特高,希望同学们不要放过,那你真的是有福报,大福报。

  真正要抓住这个机缘,那你就要把这世间的缘分,世缘要淡薄,纵然放不下,要看淡。最后临终一念要放下,平常看得很淡,放下比较容易。如果平常对这些很计较、很执着,临终放下非常困难;换句话说,你念佛就去不了极乐世界,这样的念佛人比例很大。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常常告诉我,他是以台中莲社做比喻,台中莲社,我离开的时候,莲友差不多有五十万人。老师说真正往生的人,一万人当中只有二、三个。一万算三个,十万就有三十,五十万也有一百多人。所以台湾念佛的风气很盛,我们估计在台湾念佛往生决定不止一千人。那个地方有福报,遭大劫难它还能存在,靠什么?靠这些念佛人的功德。这些理事我们都非常清楚,我们知道念佛好,念佛重要,放下,心就清净,放下,功夫就得力。

  印光老法师教导我们,他是针对我们现在这个时候说的,念佛堂要多大?不要太大,大家在一块共修,二十个人最理想。在一起共修,志同道合,二十个人都往生,你这个道场是圆满功德。为什么?道场小,人少,二、三个护法就够了,可以真正做到身心清净,与净宗、与净土相应。人多事多、应酬多,你的心定不下来,你只修一点人天福报,你这一生出不了六道轮回。如果人天福报里面夹杂着大幅度的贪瞋痴慢,你连人道的资格都没有,到哪里去?畜生、饿鬼,严重的到地狱去,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在早年学《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我用的注解是干隆时候的一位大德,慈云灌顶法师,这个法师著作等身,日本《卍字续藏》里面收集他的将近三十种,通宗通教。他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注得好,内容非常丰富,末后他举出念佛一百种不同的果报,第一句就是念佛堕阿鼻地狱,最后是念佛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我看了这头一句,念佛堕阿鼻地狱,我确实是疑惑。念佛是好事情,纵然不能往生,怎么会堕阿鼻地狱?我就拿着这个注解去请教李老师。李老师一看,这是大问题,这不是小问题,我不跟你一个人说,等我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说。之后我们才明了,那个念佛人是怎么念的?自私自利,念念都是损人利己,打着佛法的招牌欺骗众生,自欺欺人,破坏佛教形象,阿鼻地狱的罪。很多人不知道,以为佛菩萨保佑他,那真正保佑他是什么?魔王。所以这个不能不晓得。

  我们看到欲界这些天王,看到他的果报,听佛菩萨给我们说明他的业因,我们就明白了,他们的善做得是真大,做得真多,利益无量众生,真正是为人民造福,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果报?贪瞋痴没有断。利益人民、为人民造福是真的,只要不伤害他的权位,他能包容你;如果你要是伤害、侵犯他的权力,他就会杀你。这是古今中外的这些帝王几乎有共同的这些状况。所以佛在经上,这《华严经》前面我们读过,佛不希望我们发心去做国王,去做一个领导人,佛不劝人干这个。佛劝人发心出家修道,永远超越六道轮回。佛教我们,出现在这个世间做老师,教学,不要搞政治,很有道理。你看他自己是王子身分,把王位舍弃了,他真干,所以他说的我们会相信。

  《八大人觉经》里面讲的四种魔,五阴魔、烦恼魔、死魔,最后讲天魔,那个地方讲的天魔就是讲他化自在天、摩醯首罗天,就是讲这两种。菩萨成道的时候,魔来障碍,魔来害他,佛以定力没有受到干扰,定慧能化解。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里面有降魔,那个魔就是摩醯首罗跟自在天王,自在天王就是他化自在天王。他干扰不了你,没有办法障碍你,他回过头来就给你当护法,确实他也护持你。可是后世这些子孙,释迦牟尼佛这些弟子,如果不如法,魔就加持你,叫你破坏佛法。你真正修行,他护持你,你不修行,他叫你破坏佛法,换句话说,他要把你送到地狱去。这是魔,我们需要认识他,需要了解他。

  也有经里面这样讲,他化自在天上面,初禅下面,这当中界限里有魔王天,并不是统统是他化自在天人、自在天王。我们知道,经上不会有说错的,天上人间,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佛给我们讲这个世界,从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是一个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天。初禅天下面,要用银河系来说,一千个银河系,每个银河系都有一个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王,那就小千世界里面有一千个他化自在天王。这一千个天王是凡夫,烦恼习气没断,决定有很善的,也有不善的。像我们这个地球上,现在地球上有一百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领导人有很好的,也有不太好的,不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不是一个他化自在天,好多,这个道理要懂。到三千大千世界就更多,至少有几十万、几百万,有这么多的天王。鬼神里面的鬼王又更多,这统统要知道。所以我们读经看到经上讲有些不相同的地方要理解,他化自在六天王不是说一个人,做这个天王的很多。

  所以天王、天主,他也是众生,我们记着佛在《华严》里面告诉我们的一个原则,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换句话说,这些天王跟我们一样,也都是迷失了自性。那再问一问,你有没有做过他化自在六天王?很可能,还很可能你不只干了一任,你从那里又堕落下来,在轮回里又打转。所以看到这些一点都不希奇,想想自己做过,鬼王也做过,地狱也去过,甚至于色界、无色界天你都住过。这是讲六道轮回,无量劫来,你没出离六道,哪一道你都去过,所以你做过天王,你做过鬼王,你做过魔王。细心去省察、去思惟,你看自己的习气,长时间受圣贤教学的熏陶,改了很多。在没有接受圣贤教育的时候,那个习气,你就能看到前生从哪一道来的?很容易看出来,不需要问人。确实像美国预言家凯西所说的,你这一生当中所遭遇的都是有前因,他肯定的说,任何一个人一生当中所遭遇的,说是与过去生中没有因缘,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说因果教育,是真的。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于欲界中得自在』,在三界里面,这是欲界的地位最高的,他在欲界里得自在,所以也称为自在天。『以业惑苦为罥网』,「罥」是丝织品,「网」是罗网。他这个网是什么?是「惑业苦」,迷惑、造业、受苦。以这个网『系缚一切诸凡夫』,这些凡夫都归他统治。他提倡的是什么?提倡的是这个,运用得非常巧妙,也是用高度的艺术的教学,尤其是情执。情执是什么?属于惑,迷惑,永远不能了解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永远不会了解。特别是表现在艺术、文学、诗歌、舞蹈、戏剧、小说。然后你才知道,佛法为什么让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不要接触这些东西,什么原因你就明白了。到什么时候你可以接触?你真开悟,开悟就没有事情,为什么?你全通达、全明白了,那没有障碍。没有开悟、没有得定的时候,不能接触。

  印光大师在世,仰慕他的人多,他给人写字,他也写得很多,每个人得到他的字如获至宝。他的字,他不是书法家,他给我们做个示范,工工整整,诚敬心去写,没有潦草。我们十楼图书室里的对联,印光大师写的。弘一大师是个艺术家,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用文字确实也度了不少众生,接引大家入佛门,他的字也是工工整整。他一生最佩服的是印光大师。这都是给我们现代学佛做典型、做模范,我们要向他学习,那就不会有错。在学佛的过程当中,老师特别重视,你要找一个人做典型、做模范,现代人说的是做样板,你要学他那个样子。我在学佛的时候,李老师一再的嘱咐我,学印光法师你就不会错了。印光法师也不在,到哪里去学?《文钞》在,那时候《文钞》只有正续两篇,一共四册,全集没有出来,四册。老师把四册《印光法师文钞》送给我,要我常常看,向他学习,有个典型,有个样子。读他的书,听他的教诲,依教奉行,他能成就,你也能成就。

  世间的东西,连世间的文学都不许我看。我跟他学习,拜他做老师,他给我提了三个条件,我跟诸位都说过。第一个条件,因为我没有跟他之前,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跟章嘉大师学佛三年。第一个条件是什么?你以前所学的我不承认,你要跟我学,从今天起一切从头学起。第二条,从今天起,你看书都要经过我同意。佛经也好,世间的典籍也好,要他同意,他不同意的一律不可以看。第三个条件,到这个地方学经教,只能听他一个人讲经,任何法师、居士、大德在台中讲经都不可以去听,这三条。为什么?惑业苦的网,你可不能掉在这个网里头,你掉在这个网里头你出不来。你听他一个人,他对你负责,真不容易。

  我当时听了他老人家这三个条件,心里想,这个老人家怎么这么跋扈、这么样傲慢,目中无人?可是他对于法师,从台中来来往往的,他非常敬重、尊重,一定送供养,一定供斋,请他吃饭,就是不请他讲经,不请他讲开示。以后慢慢的我们了解这个老人用心良苦。老人往生了,隔了不少年,我到新加坡去,新加坡遇到演培法师,这是老朋友,也是一位长者,他大我十岁。在台湾我也常常听他讲经,我们都是讲经的法师,见面特别欢喜,我就提到李老师当年教我的时候这三个条件。他告诉我,他刚刚出家,做小沙弥,在观宗寺,谛闲法师给他也是这三个条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李老师的,是什么?是我们佛门代代相传的收学生的三个条件,这叫什么?叫师承。李老师讲了,但是没有说师承,不知道。我们才晓得,这叫师承,这是真教你,叫传法。

  首先把你心里这些染污洗掉,洗刷清楚,什么可以看、什么不可以看,不是你自己想的,老师决定。为什么?他化自在天所设的罗网,罥网,丝织品非常美,我们不认识,很容易上当。老师知道,为我们做防范,所以不可以看、不可以听。这个罗网对象是「系缚一切诸凡夫」,就是欲界众生,六道众生。我们谚语里面所讲的天罗地网,这就是自在天设的天罗地网,几乎没有人能逃得掉。出家修道的人是不是真能逃掉?不见得,也不容易逃掉。你遇到的老师,老师会观机,看看你是不是有可能做个漏网之鱼,你逃出六道,他才教你。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他不教你,不跟你说清楚,为什么?给你说了你不听,你不会百分之百的服从他,那何必,何必跟你做冤仇!这是我们隔了好多年才知道。知道之后一想,方东美先生对我也是这样的,但是他没有提出这个条件,而实际上他已经给我约束。你看不让我到学校去听课,每个星期天在他家里,家里一对一,这是意思都有了,话没说出来。章嘉大师也是如此,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也是每个星期见一次面,他给我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至少是一个小时。如果还有别的客人的话就一个小时,要是没有其他约的客人,他一定给我两个小时,这样教出来的。

  以后我就想,这个老师我跟他非亲非故,为什么会对我们这么好?以后想出来,没有别的,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对老师真的是真诚恭敬,对老师的教诲依教奉行,决定没有疑惑、没有怀疑,这是感,老师对我们是应。尤其我跟方老师,是自己介绍的,自己写一封信给他,写一篇文章给他看。一个星期之后,他回我一封信,要我到他家里见面,我们缘是这么结的。套在一个什么?同乡,他是桐城人,邻县,隔得很近。桐城跟庐江县的县城大概距离是五十华里,五十华里就是现在二十五公里三十公里的样子,所以距离很近。知道他是桐城人,仰慕之心,对哲学很有兴趣。

  没有想到的,真正是想不到,我写的信工工整整,毛笔字。所以见面就问我,问我学历,我说初中毕业。他说你有没有骗我?我说没有,不敢骗老师。他说你写的信,无论写的字、写的内容,我们台湾大学的学生写不出来。所以他怀疑。我说这一点,我失学三年,抗战期间,但是喜欢读书,读书没有放弃过,虽然没有在学校了,喜欢读书。所以这是礼貌,这种真诚恭敬这是因、这是感,善知识乐意来教你那是应,感应道交。我们那个时候生活非常清苦,对老师一分钱的供养都没有,他这样热心来教,三个老师都是这样。李老师不必说,我生活没有依靠,他叫我到图书馆去当管理员,每个月还给我一些零用钱,我在那里十年。

  所以「至诚感通」,这是李老师教给我的一句话,真诚到极处就通达,这他教我。因为佛法、世法分量都很大,你一生当中时间有限,你如何能贯通?如果不通,你自度都度不了,怎么能度人?他给我举例,别的不说,世间法,说中国的,《四库全书》,你这一生能通得了吗?佛法里也不讲别的,这部《大藏经》能通得了吗?我们听了之后,真的望洋兴叹,确实做不到。老师说,古大德的方法,你不能不求感应。用什么方法通?感通;什么东西来感?诚,真诚,真诚到极处就通了。他教我这四个字。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李老师教我「至诚感通」,确实我这一生得力于这两位老师,八个字。有这八个字,世出世间法,真正是古人所讲的「开卷有益」,展开书本我能体会。许多体会都不是在文字里面,有能力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完全靠感应。不是记诵,你能够记住多少,你能背多少,不是,我没有这个能力。我喜欢看书,我不喜欢背书,而且看书的时候一般都是一遍就过去,只记这里面重要的教诲。我看《易经》,我节录里面最重要的句子三十六句,管用。而且能够通什么?能通佛法,儒释道都通,再扩展,我们跟许多宗教往来,每个宗教典籍都贯通。用什么?用至诚感通。不是博览全书、过目不忘,有这种人,我不是这种人,所以我不是上上根人,中下根人。中下根人成就要靠真诚,真诚到极处,我们常讲三宝加持。

  讲经五十年,从开始学讲我就没有像老师规定的那些规矩,我就没有。老师规定的规矩,那时候在经学班,二十多个同学,老师订的规定是要写讲稿,讲稿是口语文学,就是讲话,不是文章,是口语。一个小时要一万字,这是他订的标准。我也做过几次,学《楞严经》,大概我讲了有十几堂课,不到二十堂,我用讲稿。以后就不用了,再也不用。以后用什么?用大纲、用表解,李老师很会做表解,我用表解、用大纲,不用讲稿,所以讲得比较活泼。有讲稿就很呆板,甚至上台,我就讲不出来。讲稿死板,没有讲稿活泼。可是真正叫科班出身,一定从讲稿着手。李老师那时候规定我,至少十部经写讲稿,这他规定的。他没有严格在这一点要求我,是我那个时候确实有两个长处,一个是记忆力很好。听老师讲一遍,听他一个小时,我可以重复讲,把他所讲的话讲出来,至少能够讲五十五分钟,我有这个能力,这是可以不要讲稿。另外一个能力,我听经有悟处,能够触类旁通,这一点在学习里头非常重要,悟性,没有悟性不行。有悟性好教,没有悟性就不好教,这是很不容易遇到。他一生在台中讲经教学三十八年,用这种方法约束我的,只有一个人,对别人他都不是这个方法。我们了解他应机施教,对每个人教学的方法都不一样,不是用一个方法教一切人,他是活的。所以我们要学基本的条件,真诚、尊师重道、好学,这是基本的条件。善知识要是真遇到,他不会舍弃你,只有你舍弃他,他不会舍弃你。为什么?在佛法叫法器,他的法可以传给你,你很可能接受。一般没有这个条件的,不是法器,只教你一点点就行了,你不是传法的人。传法的人大信、大愿,真的自己要谦虚、好学,要具备这些条件。

  我们再看第二首,『彼有贪欲瞋恚痴,犹于众生得自在』,这个「众生」是六道,特别是欲界。「彼」就是第六天王,他化自在天,他的贪瞋痴没有断,但是要知道,淡薄,第六天最淡薄。再往上去,贪瞋痴也没有断,控制了,不起作用,禅定的功夫把它伏了,所以叫伏断,不是灭断;定失掉了,它又起来了。伏断不能了生死,要灭断才能了生死,阿罗汉真断了,所以他能出六道轮回。摩醯首罗天王跟非非想处天都还是定功伏住的,石头压草;定失掉了,烦恼习气马上又出来,这要晓得。但是这个伏对念佛的人就行了,念佛的人能够把贪瞋痴伏住就能往生,叫带业往生。除净土宗之外,八万四千法门没有带业的,都要真的断掉。像这些欲界、色界、无色界那种四禅八定,控制住,都不能成就。所以伏住能够超越六道,八万四千法门之外,就只有这个念佛法门,只有这一门,除这一门之外,再没有了,所以叫门余大道,门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成佛大道,很不容易遇到。遇到的人他不相信,相信的不认真学,都被淘汰掉。为什么不认真学?就是贪瞋痴他不愿意伏,天天起现行,这就没有办法,功夫不得力。什么叫念佛功夫得力?你能念到让贪瞋痴不起作用,不发作,就行了,那就叫功夫成片,这样的人就决定得生,生凡圣同居土。所以这个要知道,不放不行。

  下面说,『况具十种自在力,而不能令众同行』,这两句是讲菩萨,法身菩萨,他具足「十种自在力」。《华严经》上说的「十神力自在用」,第一个「多世界置一尘中」,能够把多世界放在一粒微尘当中。这经上常说的「芥子纳须弥」,芥菜子很小,一粒芥菜子可以把须弥山装到里面去。这不希奇!我们在这个经里面念过,一微尘,微尘比芥菜子小得太多了。这个微尘可能是现代科学家讲的基本粒子,就没有办法再小的,肉眼看不见,在高倍的显微镜下能看见,基本的粒子。里面有什么?里面有宇宙,整个宇宙就在一个微尘里面,这不可思议。而且经上告诉我们,普贤菩萨经常到微尘里面世界去参访十方诸佛如来,微尘没有放大,世界没有缩小,它里头就有。这是第一个自在无碍用。

  第二个是「一尘中现多佛剎无碍用」。一微尘里面具足,这就是自性,六祖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见性之后,时间、空间没有了,使我们想到,时间跟空间在《百法》里面它属于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抽象概念,不是事实,这是佛经里面讲的科学。在佛经里面不承认有时间、有空间,时间、空间也说得很多,说无量劫,说十万亿佛剎,那是佛的方便说,随顺众生说,你们这么说,我也随顺你们说。实际上呢?实际上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距离了;没有时间,没有先后。《华严》上我们看到,一剎那跟无量劫不二,这就时间没有了。一剎那可以延长为无量劫,无量劫可以浓缩成一剎那,这是给凡夫讲的。入这个境界里面,入境界没话说,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我们要晓得,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宇宙万法是一,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我们现在法界有没有差别?一点差别都没有;要说差别,只是时间、空间没有了。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在哪里?就在现前。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面告诉我们,「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这是空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空间维次突破了。

  空间维次有没有?科学家说有,我们也承认有。时间有没有?有,有昨天,还有明天,有。佛菩萨告诉我们,没有!这是错误的抽象概念,从哪里生的?从妄想分别执着里生的。你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东西就有,这个现象就有;如果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就没有。所以佛教我们证,教我们亲证,你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跟佛所看的一样,一点差别都没有。阿弥陀佛是自性弥陀,极乐世界是唯心净土,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没有内外。所以一微尘跟无量无边诸佛剎土,我们讲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不是二。我们在前面一大段「大用无方」里面讲过,都是真实的境界。

  第三种自在,佛举一个比喻,「众海水置一毛孔」,这举地球上的,地球上的海洋,环绕中国东面是太平洋,南面印度洋,美洲与欧洲当中的大西洋,这些海洋,那么多的海水,可以放在一毛孔里面。菩萨有这个能力,把这海水放在一毛孔,「往返十方不娆众生」,十方世界去旅游往返,这海水里面的众生,水族,水族不知道,为什么?对他们一丝毫干扰都没有。有这么大的作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经上讲菩萨十种作用,我们讲了三种。现在时间到了,后面的我们明天继续再学习。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五九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大喻第十四首看起。我们先将经文念一遍:

  【他化自在六天王。于欲界中得自在。以业惑苦为罥网。系缚一切诸凡夫。彼有贪欲瞋恚痴。犹于众生得自在。况具十种自在力。而不能令众同行。】

  这两首偈,「魔系愚夫喻」,比喻菩萨「摄生同行德」。这段意思没讲完,我们今天接着看菩萨十种自在力。在没有说之前,这两天看到有同修写给我的一些修行的经历,有很多感叹的事情。他说学佛的人很多,可是学佛人里面有很多是迷信的,不念佛菩萨,去拜大仙、去拜天神、去拜鬼王,这是什么原因?总不外乎这些神众有些小神通,小的灵验,很容易吸引初学的人。所以初学,如果没有好的老师在旁边教导他,像这一类的迷信是很难让他真正觉悟、明了的。

  今天从福建来的同修很多。我小时候,抗战之前,我住在福建,我住过福州、延平(就是南平)、建瓯、建阳,在建瓯住的时间最长。当地的风俗习惯,相信驾乩扶鸾。我们小时候,十一、二岁,看到驾乩我们也很细心在旁边参观,不能不信!降神的时候,他有请神,降神的时候,乩盘,在沙盘上他就写字,有时候他画符。一般的人家堂屋里面都供奉着扶鸾这些用具,而且很讲究。扶乩那支笔的上面刻的是龙头,龙的舌头伸出来那是一支笔,在沙盘上可以写字,套上朱砂笔它可以画符。而且这字写得很规矩,没有草字,都是一笔一笔工工整整的,给我们印象很深。扶鸾的人是两个人,一边一个,像小的畚箕一样,一边一个人扶着。而且扶鸾的人不认识字,不会写字,多半都是挑水的、卖柴的樵夫、卖水的,不认识字,那时候有黄包车,拉黄包车的,这些苦力。随便在外面请他们来,他们也很喜欢做这个工作,两个人扶着。写得很慢,写得很规矩,你说能不相信吗?他不在乩坛上他不会写字,这个事情我很疑惑,不能不相信。有些乩坛这些神仙给人治病,开处方,还有的画符,喝那个符水,病就好了。

  十几年之后,我在台湾认识了章嘉大师,我就把我所见所闻向他老人家报告。因为在台湾我也看到扶鸾,但是跟福建不一样,台湾有乩童,也就是说扶鸾是专人,专职人员;福建那个扶鸾不是,随便在哪里找几个人来,找两个人,不是一个人,那个我相信。台湾的只有一个人,而且在沙盘上写的字,降神之后写的都是草字,我看了半个钟点,一个字都不认识。他口里头念念有词,旁边人给他记录,一个小时下来写几千字。我对这个不相信,我说那是伪造的,那是假的。我年轻时候,童年的时候看到两个人扶,大概半个小时只写二、三十个字,他写得很慢,写得很规矩,我们都看得很清楚。我向章嘉大师请教,他告诉我,凡是扶鸾这些事情,都是鬼神假托佛菩萨的名义,他也是行好事,他也是帮助人。小事情很灵验,他不灵就没人相信,小事很灵,大的事情就靠不住,他随便说,反正你也找不到他,他也不负责任,所以这个一定要知道。

  孔子教导我们「敬鬼神而远之」,《华严经》里面讲鬼神讲得很多,这一段举的例子全都是。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王,天神,还是凡夫,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他贪瞋痴慢没断。他有神通,这个神通是五通,鬼神都有五通,没有漏尽通。五通的能力很有限,并不很大,鬼神的能力更小,天神的能力比较大。我们跟他接触就要记住孔子的话,「敬鬼神而远之」,要不要恭敬?要,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礼敬诸佛」,这个很重要。凡是修道,或者是真正做学问,基本的条件就是自己谦虚,懂得尊重别人,你的学问、道德才能成就。如果有丝毫傲慢心,没有把别人放在心上,不但道业你没指望,世间的学问你也不会成就。你看中国谚语有一句话说得好,「学问深时意气平」,真正有学问的人是什么样子?心平气和,那是真正有学问。性情浮躁,没学问,纵然有一点,那是装的、假的,不是真的。真正有学问的人一定心平气和,这个要知道。

  敬鬼神而远之,远是什么?他所讲的那些话你不可以全听,你全听就上当了。我们在这一生弘法利生当中见到很多,我听了之后,他讲的合情、合理、合法,可以参考;他如果讲的不合情理就不要听,就请他走,迁单。请他走也得要客客气气,敬请或者恭请尊神,回归原位,你是从哪里来的,你就回到哪里去。这是我们一般送他的言辞,「恭请尊神,回归本位」,真的他就走了。对他的礼敬不是虚伪的,出自于真心的,也就是我不希望再听你的东西,请你回去。恭恭敬敬的,这样很有礼貌。我们每天,如果是做晚课,回向给鬼神,回向完之后也要送他回归本位。你不能说请他来了,你不送他回去;请他来,最后要知道送他回去,这个礼节不可废。

  人执着,鬼神比人还要执着,这你一定要懂得,他不执着他不会堕到鬼神里面去。完全没有执着了,六道轮回就没有。所以六道是怎么形成的?执着形成的。我们要想脱离,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求生净土要脱离六道轮回!往生的时候,对于这个世间愈淡薄,往生愈容易,感应道交。对于这个世间,对人、对事、对物情执很深,很不容易离开。佛来接引你,你还是舍不得,佛就走了。佛来接引你的时间只一剎那,相应也就是那一剎那。所以放下,平时要放,平时不肯放,到临终时候,有时候习气很难放下,这样一生念佛求生净土的机会就错过了,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你看佛在经上讲的,这些天神,甚至于鬼神、鬼王、魔,他真有修行,神通道力让人看起来确实很尊敬、很羡慕,就这个原因所以他也有很多信徒。必须对佛法经教有相当的认识、有相当的理解就明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与这些众生相处。这些众生他的本性是佛性,《华严》说得好,一切众生(包括他们)本来是佛。迷了,变成这样,我们也是迷了,生到人道,如果不迷,不迷都作菩萨、作佛去了。这是应当清楚的、应当明白的。

  昨天我们讲到菩萨十种自在讲到第三,今天我们从第四看起。第四是「多世界内自身中示现一切神通无碍用」,这不是一个世界。这是菩萨,什么样的菩萨?法身菩萨,明心见性就行,或者是说,我们能够把分别执着真放下,这个能力就现前。现前跟诸位说是相似的,它真起作用。因为你还没有能把妄想放下,你是菩萨,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不是一真法界。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就有这个能力,在许多世界里面,从自身里面示现一切神通无有障碍。理,现在我们明白了,法性遍法界虚空界。法性是我们自己本人,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的本来面目是法性。在有情众生上,佛常常讲佛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但是有一点点差别,法性是讲圆满的智慧德相,讲佛性,佛性偏重在智慧,法性里面的智慧,具足。所以什么地方有众生感,他立刻就应,决定没有距离,决定没有时间。时间是有前后,没有时间,没有前后,没有远近,在哪里?当下就是。《楞严经》上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生灭统统在当下,念念出生,念念灭尽。这话你能听得懂吗?常常在讲席里一同学习的人会听得懂,我们讲的次数很多了。

  所以,能现的性是真的,永恒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中观论》上讲的八不,是讲我们自性,是讲能变的。所变的,所变的决定是虚妄,《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可不能执着,执着就错了。不但不能执着,分别都不可以,为什么?它根本没有,你分别它干什么?不但不能分别,对这些事情不能起心动念,那就是法身菩萨,不在十法界。起心动念决定在十法界,起一念执着,决定在六道轮回。所以学佛学什么?你应该明白了,就是学放下,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你本来是佛,没有成,也没有不成。可以在许多世界从自身里面同时现身,现无量无边身,现种种不同的身。不但能现正报,也能现依报,能现花草树木、山河大地身,这个不可思议。

  再看第五,第五说「一毛系多金刚山,持行十方令众不怖无碍用」。这个毛是什么毛?我们身上的汗毛,很小很细。这个毛能系,就是捆东西,捆什么?金刚山。什么是金刚山?佛经上所讲的大铁围山,娑婆世界的边界,边界是大铁围山。这山很大,一根汗毛可以把它系住,还不是一个金刚山,许多的金刚山都把它捆绑在一起,拿在手上游行十方。这个金刚山里面所有一切众生不知道,一点恐怖也没有,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情。这事情是谁现的神通?法身菩萨。也就是说,我们举另外一个例子你更好懂,意思是一样的。有法身菩萨把我们地球捧在手上,像皮球玩来玩去,地球上的人不知道,丝毫没有感觉。真的他有能力,确实两个菩萨把地球丢来丢去,好象玩球一样,而地球上的人不知道。法身菩萨是谁?说实在话,是你自己。你自己有这么大的神通,现在神通跑哪里去了?神通在,不是不在,只是被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除掉障碍就是!

  今天我看了一个同学的报告,他这么多年来学佛有很多感应,自己有严重的业障,现在总算搞清楚、搞明白了。没搞清楚以前,总以为自己修行得不错,业障现前才晓得不行。许多冤亲债主附身找麻烦,每天念佛给他回向,他不得利益,到最后晓得什么原因?对他们没有丝毫真心关怀。没错!我们看江本胜的水实验,这里头得到很多讯息。他在几十万次实验当中证明了一桩事情,爱跟感谢,结晶是最美的。爱跟感谢,我说得很多,是性德,是你自性本有的善德,人性本善。这个善心为什么发不出来?不要说对一切众生你没有爱心、没有感恩,对父母都没有,对儿女、亲人也没有,这是什么原因?迷失了自性。

  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世出世间圣人都说,真诚能感通,真诚是性德,真诚里头有爱心、慈悲。所以度自己要用真诚心来度自己,帮助别人还是要用真诚心。法身菩萨见性了,知道自他不二。我们不知道,我们认为说我是我,你是你,我们毫不相关,对父母也是如此,你是你,我是我,所以他爱心生不起来。中国古人对父母的爱心能生起来,原因在哪里?他想到,我的身体是父母的遗体,我身体从哪里来的?是父母生的,没有父母,哪来的自己身?知道自己身,这个身命跟父母是一体,这就生爱心。子女是自己生育的,知道跟自己是一体。你再往上算,上面有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血缘的承传是一体,自己能肯定、能承认,爱心才生得起来。

  佛菩萨真的是了不起,佛菩萨知道整个宇宙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你看惠能大师见性之后跟我们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物从哪来的?自性变现的。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自己的真心,识是自己带着迷惑的妄心。离开心之外,则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怎么跟自己没关系?跟自己的关系太密切了。所以诸佛菩萨是自己,天地鬼神也是自己,妖魔鬼怪还是自己,只是迷悟不同造成这些现象。觉悟了,觉悟是空空无大千,没事!悟时候没事,你晓得迷的时候还是没事,只要你通达、明了,它还是没事,没有障碍。所以这种现象要晓得。

  下面第六,讲时间,「多劫作一劫,一劫作多劫,示现成坏差别无碍用」。我们从这个地方看,这是讲时间,从自身讲,我们的身体有生老病死,我们居住的房屋,以及日常所用的这些工具、家具,有成住坏空。这都是有时间,时间显示出有成住坏空。菩萨为我们示现神通,无量劫可以变成一劫,一劫可以变成无量劫,这是用劫做单位。大乘教里面佛讲得更短,讲得更真实,无量劫做一念,一念做无量劫。无量劫里面有成坏差别,一念里面就没有,一念里头哪有成住坏空?一念做无量劫,这里头有成住坏空,这是高等科学。

  现代的科学家也很难得,我们也很佩服他们,他们也发现时间不是真的,空间也不是真的,时空怎么产生的?从我们错觉里面产生的一个现象。所以印度人不重视历史,不像中国人,中国人对历史很重视。你看从汉朝司马迁开始写《史记》,以后朝朝代代一年一年发生的事情全部都记载下来。印度人对这个没什么兴趣,所以释迦牟尼佛出生到现在到底多少年,谁都说不准,有很多种讲法。哪个讲法是正确的?那只好去问释迦牟尼佛,除此之外,谁都说不清楚。不重视历史,为什么不重视历史?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你重视它干什么?所以为什么佛陀出现在印度,我们也就逐渐明白了,那就是印度人在执着这方面比我们东方人淡太多了。我们有严重的执着,严重执着很不容易开智慧,它障住了,是烦恼障,也是所知障,两种障碍,障碍你智慧现前。对于世法、佛法都不执着,这个人容易开智慧;换句话说,执着淡薄的人好教,好教的人佛先教他,不好教的人慢慢再来。这是一切诸佛菩萨帮助众生的一个原则,根熟的人先度,没有熟的人帮助他增长,没有善根的人帮助他种善根,你就后度了,根熟的先度。

  这一桩事实要是清楚了、要是明白了,人老化会减缓,不会老得很快。老得很快,就是对时间、年月日有严重的执着,「我老了,老了」,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天天想老,没多久你真的就老了。老了什么现象?他有执着,老了,身体不行了,体力也不够了,精神也不够了。你天天这样想,统统都会想成功,心想事成。老年人病多,他天天没病在想病,病也成就,心想生。如果知道根本就没有时间、空间存在,你的年岁从来没有增加过。这个增加是凡夫、别人增加,你自己没有增加,所以你自己就没有老态,道理在此地。

  天人不容易衰老,为什么?他这些执着轻,他才能往上升。愈往上面去,愈不容易衰老,寿命很长,不老、不生病。天上没有医院、没有医生,不生病。他一生病,寿命就到了,你看世尊给我们介绍忉利天,忉利天人一生病,大概七天寿命就到了。换句话说,他寿命临终前八天都是正常的,是到第七天的时候感觉到有一点不舒服,马上忧虑就起来了,七天命终。可是有的还能够生天道,但是大多数天人的余福到人间来享福,人间这些大富大贵是上一辈子天人的余福。如果能遇到善知识,遇到圣贤教诲,他来人间一趟,人间寿命终了他又回到天上去。如果遇不到圣贤教诲,心行被世法所染污,造作无量的罪业,寿命终时他就堕落,他就往三途去了。由这个地方我们就了解圣贤教育的重要。

  人间时间很短,不是用劫算,是一天一天的算,一百岁多少天?三万六千日。三万六千日不多,很快就过去,所以一定要珍惜。佛在经上劝导我们,那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最可贵的,第一可贵的就是闻佛法。佛菩萨没有说比闻法还有更可贵的,没有,没说过。为什么?佛法能帮助你步步高升,你得要真干、要真信,要真正理解,依教奉行。这个事情真难,真信了,也真理解了,做不到。为什么?世间的情执放不下。放不下,说个老实的话,这是早年我跟章嘉大师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这些问题,章嘉大师说,他没有信,他没懂。大师给我的结论是,佛法是知难行易;我们以为佛法是知易行难,不是的,知难行易。他老人家举例子证明行真容易,你看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成佛。凡夫成佛要多久?你现在放下,现在就是佛;你明天放下,明天成佛;明年放下,明年成佛;你不肯放下,你永远不能成佛,就这么个道理。

  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示现的,一念,顿舍,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舍了,一念就成佛,叫顿教,没有时间在里头。这叫上上根人,他能够一下放下,绝无留恋。烦恼习气深的人,业障深重的人,没有这个能力,想放,放不下,那怎么?走渐悟,顿不行,渐。渐像爬楼梯,顿是什么?不要爬楼梯,从楼底下飞上来,他有这个本事。爬楼梯可以,一步一步慢慢往上,也能爬到顶。所以渐悟的人多,顿悟的人少。渐悟的人如果真的遇到善缘,善导大师讲得好,他老人家讲的是念佛往生,「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话说得好。你遇的缘要殊胜,你这一生往生品位很高。遇的缘是什么,什么样的缘胜?你遇到正法,你遇到净土,你遇到善知识,把经教给你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你自己都能够领悟,认真依教奉行,这一生上上品往生,这遇缘不一样!一生信佛,没有遇到真的佛法,遇到些大仙,遇到一些神,就把那个当作佛,真的太多!民间,土地公是菩萨,土地菩萨,城隍也是菩萨,这鬼王,土地是小鬼王,城隍是大鬼王。山神,那杂神就太多了,都认为那是佛、是菩萨。这是错认,这遇到缘就不好,搞错了,学了一辈子出不了六道。出不了六道没成就,出六道才算成就。

  学佛不能不知道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天天都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不知道;他是神,他是仙人,他不是人,这全搞错了。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人,他不是天神,他不是鬼神,他也不是魔王,他是人。为什么称他作佛?他讲得很清楚,只要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就称他作佛。我们中国人称为圣人,印度人称佛陀,跟中国人称圣人意思是一样。不过印度那个条件限得很严,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中国的圣人还是有妄想分别执着,条件没有他那么严格。有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人叫菩萨;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人叫阿罗汉。佛、阿罗汉、菩萨都是人,佛菩萨是人成就的,他不是天神。比天神高,为什么?天神还有贪瞋痴,佛没有,菩萨、阿罗汉都没有。

  贪瞋痴从哪里来?贪瞋痴从分别执着来,有执着才有,没有执着哪来的贪瞋痴?这个要知道,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起心动念,真修行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什么念头?贪瞋痴念头,贪瞋痴慢疑恶见,它才起来立刻就知道迷了,马上晓得迷了。怎样恢复觉?念佛人用一句阿弥陀佛,这时候赶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念头打掉,这叫会念佛,这叫真念佛。这样念佛跟参禅完全没有两样,用一念把你的执着打掉。常常做这样的功夫,做久了,养成习惯,贪瞋痴真的被控制住,不起作用,起心都是阿弥陀佛,这叫功夫成片,你念佛成就了。有这样功夫的人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签证拿到了。什么时候去?随便,你爱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不再在六道里头受苦,不再搞轮回。往生最低的标准就是这样,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决定不起贪瞋痴慢,决定不起是非人我。

  到底怎么修,你心里应该有数了,真修就是放下,放下一切烦恼习气,放下分别执着。身体还在世间,还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人群,办事情的时候还是要分别,还是要执着。对,随着他的分别而分别,随着他的执着而执着,自己没有执着、没有分别。吃东西,你说甜,很甜,你说辣,很辣,随他,他有分别,我们要跟他往来,随他分别。自己有没有?没有,决定没有。所以觉悟的人在这个世间,接受普贤菩萨教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跟一切众生的缘殊胜,你随喜他,他就欢喜,不再跟一切众生结怨。怨是怎么结的?怨是执着,他有他的执着,我有我的执着,执着跟执着就发生冲突。才化解问题。如果你要觉得那个人太过分的执着,根本就讲不通,随顺也没有办法感化他,众生难度,那我就到极乐世界去,表演给你看看,我走了,真走了。这一走怎么样?这一走也感动很多人,你没有生病,你没有病苦,你很自在逍遥就走了。让大家知道念佛是真的,念佛不是假的,真到极乐世界去。对这个世间还有什么留恋?来帮助众生,众生肯接受,帮助他;不肯接受,就走了。跟凡夫不一样!凡夫是业力受生,他应该要受苦受难,没有受完,他走不了,那是报,果报。佛菩萨不是果报,是愿力,四弘誓愿,愿力,不是业力。

  再看底下第七条,「多世界四大变坏不恼众生无碍用」。这个多世界多半都是讲大千世界,大千世界里面的世界太多了。我们今天讲的世界,都是以现在讲星球,你看太空当中多少星球,比地球大的很多。太阳比地球大一百三十一万倍,不能想象,太阳跟地球要摆在一起的话,太阳很大,地球一点点,无法比。它距离我们太远!太阳光从太阳那里发射到我们地球,光的速度,要走多久?八分钟。光的速度一秒钟三十万公里,走八分钟,你计算这个距离,太远了。太阳在太空当中也不是个大星,算是个中号的,不是大的,中号还小一点。这些世界四大变坏,四大是地水火风,用我们现在科学的名词来讲,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在变坏,产生变化,不恼众生,住在这些星球上的众生他不生烦恼。这个现象我们懂。

  以地球来说,地球上春夏秋冬,你看春,动植物都生长,春生,夏长;秋天,你看树叶雕零;冬天,冬天就变成树枝,叶子都没有了。这是什么?这是四大在变坏,春天它又生了,总在那里循环。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众生,所有一切动物也都习惯了。春天它要生育,夏天的时候成长,秋天的时候它懂得收敛,冬天的时候它要找个地方做窝,去避寒冷,动物都会。地球上是这样,其他星球也不例外,决定不要以为其他的星球里头没有人住,没有动物。我们在佛法里面得到的这个知识,佛告诉我们,依报随着正报转,先有正报,后有依报。如果这个地方有物质,如果说这里面没有精神,物质从哪里来?物质是精神变现出来的。法相唯识的四分讲得很清楚,阿赖耶的体、本体就是一念不觉,无明,本体是一念不觉。随着不觉就产生三种现象,第一种现象就是起心动念,动相,叫业相,无明业相;从无明业相就产生转相,转相就是见分,就是精神;从精神再变成境界相,就是物质。只要你看到物质,星球,它肯定有众生居住在那里。但是这些众生他们空间维次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看不见他。他是不是能看到我们?如果他的空间维次高,他可以看到我们,我们看不到他。就好象我们看蚂蚁,我们看蚂蚁看得很清楚,蚂蚁看不到我们,空间维次不相同,蚂蚁是二维空间,我们是三维空间。所以这个道理要懂。

  如果我们有能力突破空间维次就看到了,月球里头有众生,居住在那边,太阳里面也有众生。太阳是颗火球,是的,那些众生需要火,没有火他不能生存。就好象我们地球上,热带的动物到寒带不能生存,寒带的动物到热带不能生存,一样的,他需要!一切众生生活需要的环境不一样,千差万别,你怎么能说他没有?所以佛经里面讲,月亮里有月光菩萨,太阳里头有日光菩萨,这是真的,这不是寓言,不是随便说的。我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原理原则,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把执着,不要说分别,只要执着打破,这些星球里面的真相我们就一目了然。为什么?你执着没有了,六种神通现前,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你能力恢复了,你可以看到月亮、看到太阳里面那些众生在那边的活动,你都清楚。所以,四大的变坏,转变,里面的众生他居住得很安稳,没有受到妨碍。

  我们现在这个地球是个乱世,特别是自然生态被破坏,许多的生物,动物、植物,一年一年的在地球上绝种,消失了。这些众生好象是受到恼害,你仔细再观察,他死了又换一种身,还在地球上,换个身,他对这个环境他又适应了。他从前那个身体不适应,他换个身体他又适应了,没有障碍;换句话说,他生生世世造的那个业,还是受业力在主宰。如果他有缘闻到佛法,他生到佛国土,当然这是无比殊胜,最大的喜事,脱离了业力的范围。我们学佛的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摆脱业力,我们接近愿力的氛围,我们自己的愿跟阿弥陀佛的愿能相应,就是这两个气体它能融合,一接触就融成一体,这就正确。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发的,释迦牟尼佛传给我们目的何在?目的叫我们也要发跟阿弥陀佛同样的大愿,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跟阿弥陀佛的身、跟阿弥陀佛的土融合成一体,这是真正的往生,那么你的经没有白念,你的佛没有白学。

  再看底下一条,「多世界三灾坏时不损众生无碍用」。三灾有大三灾、有小三灾。小三灾,佛经上讲的是战争、瘟疫、饥饿。战争是七天,这佛经上讲的,战争是七天,七天七夜;瘟疫是七个月零七天,严重的瘟疫;饥饿是七年七个月七天。早年我们看许多的注解都看不懂,注的我们都想不通。即使大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算不算刀兵劫?不算,不算是小三灾。可是,这说起来应该五十年前了,我第一次跟道安法师我们组成一个团到韩国、到日本去访问,我们到长崎、到广岛。五十年前,大概是二次大战之后的差不多是十年的样子,结束了十年。长崎、广岛的地上生草了,植物从地上长出来。我去看了之后,马上就明白了,佛所讲的小三灾是核子战争,这是让我们看到了,消息看到了。是什么样战争?那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武器是核武、生化,真的整个地球会毁灭。核子战争要是发生七天七夜,世界上人都没有了。没有被炸死的,被辐射照到的都变成传染病,七个月七天之后你还能活下来,算你是活了,还有一条命。被辐射照的,差不多都过不了七个月,过不了半年。纵然你活下来,地上草木不生,那就挨饿,饥饿,你看七年七个月之后地上才长草。我当时跟道安法师讲,佛经上讲的小三灾我明白了。道安老法师想想,对,很有道理。佛就是讲的这种战争,不是普通战争,普通战争不算,我们跟日本人打了八年那不算。这个战争七天还得了,一颗原子弹,一个城市没有了。小三灾,佛在经上讲了,会不会有?有,很可能,现在有许多核武国家,造了这么多原子弹干什么?小三灾来的时候用。

  大三灾那就严重,大三灾是世界的成住坏空。那就是我们在天文望远镜里面常常看到的,星球,突然那边没有,发现一个新的星球;以前有的星球不见了,坏掉了,成住坏空。大三灾讲水火风这三灾,火烧到初禅天,水淹没二禅天,风吹坏三禅天,到四禅天没事,四禅天叫福天,有福报,就是水火风灾它都没有,这第四禅。大三灾,几乎三千大千世界一大半都要遭大灾难。「不损众生无碍用」,这句话怎么讲?在小三灾、大三灾的时候,有善根的人、有福德的人,菩萨用神力把他移到别的世界去,这避难;而众生,众生不知道。所以你要晓得,善根福德,菩萨来做因缘,菩萨来帮助你;你善根福德没有,你逃不了。这小三灾,我们看得很清楚,地上挖个洞能避难吗?不可以。应该怎么样?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不要害怕。我们读了这些经文我们信得过,到那个时候,自己有善根福德,跟菩萨有缘,他会把我们移到一个安全地方,我们自己都不晓得。这自在神通的作用。

  这些事情说起来好象是神话,真的,相信的人有福了,相信的人得度。你要怀疑他,你要不信任他,你就逃不过业力的范围,你要受这个业报。从这个地方讲,信佛,信太难了。李老师教给我,做到才叫信,你没有做到,不是别的原因,是你不相信,你还是相信你自己的习性。佛法,佛法所说的是你的自性,是你的本性,也就是你不相信我有本性,不相信有自性,相信习惯。圣教里面所说的信是这种讲法。一个人如果相信自性,惠能大师讲的你丝毫不怀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的真心、本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染污是什么?染污是阿赖耶,怎么能不恢复?当然能够恢复。「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从来就没有生死,不生不灭,宗教里面讲的永生,你本来是永生。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智慧、德相(能力、相好)一切具足,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不要到外面求,到内心求。我希望我的相好,希望我身体好,不要在外头求,外面求不到。内心怎么求?你看连世间人他也会说,但是他不懂。他说得没错,「相随心转」,身体也随心转,你的心好,相就好;心好,身体就好。你看这向内求,不向外求。心地真的是做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的相跟观音菩萨没有两样,你的身体跟四大金刚也差不了多少,金刚不坏身。不是在外头求,外面求不到。不需要用外面东西养身体,用意念、用善心、用善愿,用佛心、用佛愿、用佛行,那时候你就成佛了。

  不懂事的时候,没有接触到正法,受一些邪知邪见的影响,造了很多罪业,那是不知道,伤害了许多众生。现在明白了,真正忏悔,用什么忏悔?爱心生起来,过去糊涂,现在真明白了,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过去是一念不觉,做错了事情;现在回头了,回头是岸。热爱一切众生,全心全力的帮助一切众生,念念不舍,境界自然就转过来,境随心转。个人自己转过来,你有信心,然后以大愿力转环境。这个环境也是被很多迷惑颠倒的人破坏了,今天讲的自然生态,被破坏了,我们用爱心来转,真诚、大爱能转得过来。不能完全转过来,可以转局部,灾难就缩小了,灾难的时间也可以缩短。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正法教化众生,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帮助众生相信自性,相信本性本善,相信本性本觉,这个叫行菩萨道。无论你是什么身分,无论你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全是菩萨道,全是佛行,佛心、佛愿、佛行这个能化解三灾八难。

  底下第九句,「一手持多世界,掷如是界外不惊众生无碍用」,这就是我刚才讲的那个比喻,就是这回事情。一个手拿着很多的世界,就像你玩魔术一样,玩戏法一样,把这个世界丢过来丢过去,这个手丢过来,这个手接住了,就像舞台表演一样。星球里面所有的居民完全不知道,所以没有丝毫恐惧的心,没有丝毫害怕,不惊不怖。法身菩萨有这种神通,有这种能力。这一句是说他,我们一般人讲神通广大,神奇莫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实在讲,这个事情佛不说我们不知道,佛讲出来,我们豁然体会到。佛行,法身菩萨行,我们行不行?我们也行,不过不知道。我们在前面曾经念过,一微尘里面有世界,普贤菩萨能到那个世界里面去观光旅游,去供佛、听法。一微尘,我们肉眼看不见,芥子纳须弥,芥菜子我们能看见,像芝麻粒那么大,里面有须弥山;换句话说,如果依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那就是一个单位世界,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芥菜子里头有银河系。我们拿这个芥菜子,拿它来玩来玩去,那个芥菜子里面的银河系里的众生不知道。诸位想想是不是?为什么?大小不二,动静不二,这是属于高深的哲学跟科学,确实动静不二。

  只是众生迷惑,所有一切的问题,世间问题它的根就是分别执着,统统出在这里,而不知道分别执着是妄想。为什么?它不是事实,不是你所想象的,也不是你所分别,你那个分别执着全是错误。可是世间人他就不承认,他认为这是真的,现量境界、比量境界、非量境界,他搞这些,这些都是佛随顺世间法所说的。就是佛依二谛说法,二谛就是俗谛、真谛。真谛那是诸法实相,完全从心性上讲;俗谛是随着一切众生烦恼习气来说的,大家好懂,很容易懂。说真的,真的就不懂,而且把佛说的真的都当作神话,哪有这些事情?这不合科学、不合逻辑。佛法里头有现代哲学里面所讲的纯哲学,所谓纯哲学,逻辑、辩证法,佛法里面的因明,初学的时候要学这些东西。

  早年我在台北,跟道安法师办大专佛学讲座,我就感到因明对于初学佛的人来说是很重要,我就想到请方东美先生给我们同学上这堂课。我去找他,我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他老人家对我笑,他说这些东西,没错,对初学有用处,高等佛学里面全没有用处。这句话提醒了我,为什么?这些学问里头没有离开分别执着,在佛法里面讲是世间法。所以佛法教学的内容有五乘佛法,有人天,这种是人天法。到声闻,声闻就没有了,声闻执着没有了,这些科学方法论,逻辑、辩证法,统统用不上。方老师藉这个缘把我点醒。想想古人所说的,「迷唯一念,悟止一心」,这辩证法、逻辑对他一点用都没有,对参禅、对念佛的人也没有用处。如果参禅、念佛还是离不开逻辑,离不开因明,他往生成问题。所以这些基本的认知要懂。

  末后一句,「说一切剎同虚空,令众生悟解无碍用」。实在讲,这十种神力自在最重要的就是后面这一句。这句跟《金刚经》上一句话完全相同,哪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剎包括十法界,剎是剎土,小的来说,譬如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地球、一个星系,在佛法里都用剎来代表。虚空当中这样的剎土无量无边,为什么说同虚空?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而且《楞严经》里面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当处跟随处没有界限。所以我说了一句话,「念念出生,念念灭尽」,这是事实真相。众生如果从这个地方悟了,了解了,他就入佛知见。所以,具足十种自在力的法身菩萨,他当然能摄受一切众生跟他一样,与他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同行德。好,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六0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大喻第十五看起。第十五有二首偈颂,「梵王殊现喻,况菩萨解脱自在德」。我们把经文念一段:

  【三千世界大梵王。一切梵天所住处。悉能现身于彼坐。演畅微妙梵音声。彼住世间梵道中。禅定神通尚如意。况出世间无有上。于禅解脱不自在。】

  第一首偈讲『三千世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大梵王』,梵王是初禅天主,比他化自在天高。他化自在天是欲界,所以经文上常常讲「彼有贪欲瞋恚痴」,他有贪瞋痴。梵天没有,梵天也就是贪瞋痴慢完全被禅定伏住,所以他的断不是真的断。断,在佛法有二种:一种叫灭断,那是真的断了,真没有了;第二种叫伏断,像石头压草,根还在,但草长不起来,如果石头拿掉,它又会生起来,定功控制住,如果定失掉,贪瞋痴慢就又起来。这是定功修成。欲界天上面四层也修定,定功不够,换句话说,还伏不住。虽伏不住,愈往上面愈轻,这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到。譬如欲界天禅定伏烦恼就有四个等级,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要到初禅,再升一级,真的伏住,真把它伏住了。所以我们知道如果把烦恼分成四个等分,夜摩天只能伏一分,比忉利天强多了,忉利天是完全没伏,跟我们凡夫一样。不过他有德行,人家修的是伦理道德,比我们凡夫还是要轻,凡夫是非常严重,境界现前,贪瞋痴马上就爆发。人间跟这些修罗、魔道都是伏不住,立刻会爆发。天人,有道德的人,有伦理、有道德的人他能忍,我们讲忍辱波罗蜜,他能忍,所以喜怒不形于色。讲修养,这是人天当中有很好修养的人,能控制,没有伏。到夜摩天才真正有一点定功,伏一分;到兜率天,那就伏二分;化乐天,伏三分;他化自在天,能伏四分,偶尔还有现行,可能那个现行别人都不知道,心里面有些不高兴,颜色上看不出来。到初禅就没有了,全部控制住。所以四禅天的天人相貌好,跟菩萨一样。这个道理我们懂,佛在经上常讲境随心转,换句话说,相随心转,他没有烦恼的心,所以相都非常清秀、非常慈祥,他完全伏住了。四禅天人跟菩萨的相没有两样。

  禅定愈往上愈深,上面二禅、三禅、四禅,四禅上去有四空定,定就更深了,那时候他连色身都不要了。老子说过一句话,「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很大的忧患,我有个身体,身体是累赘。四禅天有身体,四空天身体都没有了,那就自在多了。身体没有了,不需要居住的宫殿,所以四空天我们一般称它作灵界,世俗讲灵魂,他没有肉体,就非常自在。如果真的把烦恼放下,不是伏,放下,没有了,那就出离六道。《华严经》上讲得很透彻,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执着这个念头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到哪里去?到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就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圣人。圣要用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明了、明白,圣人就是明白人;明白人的对面是糊涂人。所以六道里面,即使是四禅天、四空天,都还是糊涂人,都还没有明白,为什么?他不肯放下,明白了一定就放下。放下执着就是阿罗汉,他就不在六道里头,三界六道他就超越了。由此可知,放下是多么重要。放下分别,他就是菩萨,比阿罗汉高。放下妄想,妄想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没有了,他就成佛了,他就明心见性。你要问怎样才能明心见性?没有别的,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见性了。见性是什么样子?六祖惠能所说的那个样子,你就证得了。那不是听说的,不是传说的,而是自己现量境界,现前确实是这样,问题是要我们真的搞清楚。我们是不是真的搞清楚?没有,为什么没有?没放下。真搞清楚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慈悲,要度众生」,错了,不放下度不了众生,放下才真正自度度他,这个道理要懂!

  早年我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常常提这个问题跟我讨论,次数多了印象就深刻。以后亲近李老师,李老师也是这样提醒我。没有放下,就是你没有明了,你听得再多,思惟、思量再多,去研究它、探讨它,并没有彻底,就是没有真的明白。我们现在也能理解,为什么真的没有明白?因为你有思量,你听了你会想,就完了。所以佛法有句话说得好,叫「不可思议」,你听了,不可以想,思是想,不可以说。你听了,一落到思议里面去就不行,为什么?世间法。你所听到的叫似是而非,不是那么回事情,你没有真正见到。惠能大师在五祖那里听老和尚讲《金刚经》,他为什么能见性、能开悟?他专心听,听的里头没有思想,他觉悟了。这跟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的方法完全相应。《起信论》教我们怎样去听教,听老师说教,教导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头一个是「不着言说相」,你不要去分别、执着他的言语。「不着名字相」,讲很多名词术语,什么菩萨、佛、般若、禅定,这都是佛门的术语,你不要着这个相。第三个「不着心缘相」,心缘相,我听听,我想想这是什么意思,一想就错了。懂,就悟了;不懂,想也不懂。绝对不是说,听了之后你怎么样去想,我想明白了,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真想明白了,全放下了。真想明白了,还没有放下,这对于我们初学的人关系太重要了,就是我们对于诸法实相是不是真的明白,要从这个地方测验,古德讲勘验。你是不是真懂?真懂,真放下;真放下,真懂;换句话说,你放下多少是你懂得多少。

  祖师大德测验学人,测验就是现在讲考试,考考这个学生,他不是在言语,也不是说什么神通,不是的,看你放下多少,你契入是哪个阶段的境界。见思烦恼,这都是执着,八十八品见惑放下了,须陀洹,证须陀洹果。在《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入门了,真的入了佛门,佛门小学一年级。我们今天讲,我听懂了,我悟了,我明白,一点也没放下,这是佛门幼稚园的小小班,自己在什么位次上要清楚。真的清楚,真的明白,就有一个意愿要把自己向上提升。提升的方法没有别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苦心教导我们,这是个增上缘,帮助我们提升我们。但是真正提升还是在自己,自己不肯往上爬,佛一点办法都没有。就好象教小孩爬楼梯,小孩刚刚会走路,会爬了,你站在上层,叫他,逗他「来,上来」,他慢慢爬上一层。他要是坐在那里不动,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你没有办法去拉他一把,总是要教他自己。佛对众生就是这样,讲经演教都是在诱导你,你自己肯上来,你上一级,下面那个台阶你舍掉了,你放下了。放下第一层,升第二层,放下第二层,你才能达到第三层,没有别的。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怎么开悟的?放下开悟的。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一天也没学过,怎么开悟的?放下开悟的。能大师开悟跟释迦牟尼佛开悟是同等的境界,一点差别都没有。由此可知,学跟不学没有关系,不重要,关键在放下跟放不下。学的再多,放不下,那叫所知障。所以学,可以,不是不可以,你要知道放下,放下就对了。不学,放下!那个学那么多的人,那个不学就放下的人,他也通达,他不要学就通了,这是宗门跟教下。宗门讲求的是顿悟,妄想分别执着一时放下;教下是渐悟,爬楼梯,一级一级慢慢往上爬。这是从前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他说得非常坚定,我们的程度不是惠能,学顿悟绝对不可能。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应该怎样学?学爬楼梯。所以学爬楼梯,你真正肯舍得现在这层,你才能晋级,才能向上一层,现在这层舍不得,你永远不能升一级。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初禅天王就是大梵,初禅,我们知道四禅天,四禅天里面有王,有天王、也有大臣、也有人民,所以叫三天,初禅三天。大梵天,这是王,大梵天王,梵辅天是大臣,梵众天是初禅天的人民,都是禅定修成功了,生到这个天。虽然禅定修成功,初禅修成了,初禅里面还有等级。等级修得最高的就是梵王,比梵王差一等的就是梵辅天,再差一等的是梵众天,是这么个意思。全都修的初禅,初禅里头有分。就好象我们在念书,同一班,程度都一样齐,可是考试还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还有不同。天上也不例外,像四王、忉利都是修福报生到天上去,十善,修福。往上去,欲界六层天,都是上品十善、四无量心,还加一点禅定,他都有修禅定。至少初禅真的修成了,也就是说烦恼习气控制住,不再起现行,这是初禅。梵王他的地位在二禅之下,初禅的最上,初禅三个等级,他在最上。

  底下一句说,『一切梵天所住处』,初禅天,梵辅天、梵众天都是住在初禅。一个单位世界只有一个初禅天,所以初禅是单位世界的天顶,最高的地方。要是依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一个单位世界就是一个银河系,这么大的范围,这一个银河系里有多少个初禅天?一个。一个小千世界有多少个六欲天?有一千个,有一千个六欲天。那我们讲欲界第二层天,中国人常常讲的玉皇大帝,一个小千世界里有多少个玉皇大帝?一千个。多少个夜摩天王?也是一千个。多少个兜率天王?也是一千个;他化自在天,也是一千个。一个单位世界里一个,一个小千世界里头就是一千个。到二禅的天顶,二禅天是小千世界的天顶。初禅是单位世界的天顶。世界太大了,世界太多了,说不尽,这是一尊佛的教区。像这样的三千大千世界,在宇宙里面数不尽,无量无边无数。我们一想,人太渺小了。《华严经》上告诉你,你并不渺小,为什么?无量无边大千世界是你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你看《坛经》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整个宇宙,万事万法、一切众生,哪里来的?你自性变现的。所以跟你讲真话,诸法实相,实相里面讲的没有大小,大小是一不是二,这是真的。为什么?在法性里面,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时间、空间全是假的。没有空间,没有远近、没有大小;没有时间,没有先后、没有古今、没有过去未来。这是讲到科学。

  所有一切境界确实只是一念,有念境界就现前。为什么现前现得这么复杂,而且还这么有秩序?这是性德,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虽然本自具足,可是你现的相不一样,缘不一样,这是大乘经教常讲的佛法因缘生,缘不一样。你一念净,一念清净现的是什么?现的是极乐世界,净土,华藏世界,现这个;一念染,现十法界。染里面有善有恶,一念善,三善道法界,一念恶,三恶道的境界。染也好,净也好,善也好,恶也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在觉悟的人它是平等的,一丝毫差别都没有。差别从哪里产生的?妄想分别执着里生的,你看冤不冤枉!所以佛菩萨说六道众生是可怜悯者,太冤枉了,本来没有这个东西,是从你严重执着里面生的,是你的执着,你要没有执着,根本就没有。染净一如,不二,善恶不二,这叫一真,这才叫解脱。境界在哪里?就在现前,你这一念就转不过来。但是我们在经教里头,对这个事情理、事、现象好象是很清楚,但是现在还放不下,这个很清楚对我们就很有帮助。为什么?你会对这个执着慢慢就淡化,到哪一天淡得差不多了,一下放下,恭喜你,你就见性。不定在什么时候,不定在什么缘分,一触动你就明白。

  我们看到惠能大师逃难的时候,有个惠明,是他的师兄,惠明在没有出家之前他是将军,四品将军,四品将军若是现在大概是少将,军衔是少将。大家一起分头去追,他追到了,只有他追到。追到之后,惠能大师想这个人是抢衣钵的,就把衣钵放在石头上,自己躲起来,藏在草堆里面。惠明看到人不见了,逃掉了,衣钵在此地,就去提,提不动,他马上就觉悟。他是个将军,衣钵那是小包袱很轻,怎么拿都拿不动,他忏悔心生起来,他知道这不可以夺的。所以就叫着惠能,他说:我是为道来的,为求法来的,不是为衣钵来的,请你赶快出来。惠能大师就出来了,他来求法来的,不是为衣钵。能大师就坐在石头上,他跪在下面,请惠能大师教他。惠能大师沉默了良久,就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那是什么?我们从章嘉大师那里学到的。你的问题提出来,看着你,一句话不说,等你的情绪完全定了,你不再有丝毫分别执着,这时候行。你是情绪定下来了,但是你的妄想执着还没有放下,不行,没有用处,一定要看着他。能大师就说话了,「不思善,不思恶」,这是个代表字,就是相对的,二边,二边都放下,这时候提醒他一句话,他叫惠明,称他作明上座,「如何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他在这句话里头他就明白,他就开悟了,他就明心见性。然后他再问了一句话,向惠能大师再请教一句话,真的他觉悟了,他说还有没有密意?有没有秘密的传给我?惠能说「密在汝边」,有密意,不在我,在你。

  惠明也了不起,六祖一生度了四十三个人,他算是第一个,在追赶他的时候,他头一个开悟的。悟了之后,下了山告诉大家,这条路我都走遍了,没有,大概到别的地方去了,让他安全脱险。这是头一个开悟的,那都是上上根人,比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还要简单。惠能大师开悟,五祖还给他讲《金刚经》讲了一段,他只几句话。我们从这些例子里面就看到,真的放下了,一句、两句就明白了。甚至于不需要,看风吹树叶也能开悟,甚至于听人唱歌,他开悟了,那都是什么?他统统放下的时候,心里面一个妄念都没有。这就是将悟未悟的状况,不定是什么样缘分触动,他就悟了。凡是不能开悟的,没有别的,他有严重的执着,有严重的分别,有严重的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明心见性必须是不起心、不动念。那我们就晓得,惠明当时在六祖面前,那是没有起心动念,一句话就把他点醒;还有起心动念,那就没用处,那不能彻悟。这是宿世的善根,宿世的缘分,让我们看到了。

  大梵天这是初禅天,我们知道天上众生多,很多,多到没法子计算。大梵天王『悉能现身于彼坐』,也就是说天王有能力分身,天众有多少,天王能分多少身,分身『演畅微妙梵音声』。我们在这个几段经文里面看到,忉利天王在善法堂跟天众说法,他化自在第六天王也是现身为每个天人说法,大梵天王也不例外,这不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吗?他们没有去开会,也没有用种种法律去约束人,没有,讲学、说法。这些诸天,不但他自己会说法,常常礼请佛菩萨给天人说法。所以我们对于其他宗教的人士要恭敬,要劝他好好的修,基督教升天堂。他现在不相信佛讲的没有关系,他到天堂去的时候,天王请佛菩萨在天宫里面讲经说法,他那时候就学了,我们很清楚。

  遍法界虚空界,一个心性所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识是一个,不是两个。大乘教里面把心性比作大海,把一切众生比作海里的水泡,水泡从海生的,这就是能生万法。水泡不离海,起水泡的时候,这个水泡跟那个水泡有界限,可是水泡破了的时候,界限就没有了,是一个完整的大海。起水泡就是我们迷在六道里,六道是水泡,每个众生是一个水泡,破了之后才晓得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就是佛讲的本来是佛,本来是大海;水泡破不破,本来都是大海,你要觉悟。所以,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可以执着、不可以分别,能做到这样,很好的功夫。这个事情要自己去做,自己不做,谁都帮不上忙。佛菩萨对你无能为力,只是天天把这事实真相讲清楚、讲明白。连中国儒家都讲「克念作圣」,念是什么?妄念,你能把妄念克服住,你就是圣人。有妄念,有妄念是凡人,不是圣人,圣人没有妄念。他说得是比较笼统,可是跟佛的意思可以会通。这就晓得妄念不是真智慧,佛法讲那叫什么?世智辩聪,世间智慧、聪明、辩才,不是真智慧。这就说清楚了,真智慧里面没有分别执着,是真智慧。阿罗汉没有执着,智慧是真的,不是假的,小智慧,不是大智慧,差别就在此地。

  所以从这里看,在经文上看,诸天他是教化众生,接受教化,在天上没有看到其他的,都是讲经教化,愈往上去愈是。到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解释得很清楚,极乐世界没有天主、没有天王,也没有听说那边有什么大臣,没听说过。那极乐世界是什么?极乐世界是学校,阿弥陀佛是老师,导师,好象是校长一样,观音、势至是老师的助教。它是学校,正式的校长也没看到,谁管教务、谁管总务也没听说过,那都不需要。每天大家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学习。目标是什么?目标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回归到自性。世法里头也有这个话说,反璞归真,就这个意思。

  只有迷的时候,平等的性德,迷了以后它才变成无量差别。而且这些差别往往对立,执着让他对立,分别的时候还不对立,执着就有对立,那就愈来愈严重。但是在上位看下来,从法身菩萨看下来,看我们六道轮回,是梦幻泡影,看到这个人他在做恶梦,这真的,就像这个样子。我们一般人看到人在作梦,他吓到了,他在叫,在叫苦,你在作梦。如果有定功的人,能够看到他在梦中的现相,梦中有相,我们凡夫看不见。有定功的人,他那个相跟我们不同空间维次,所以有定功,突破空间维次,能够看到他作梦的相,他做什么梦清清楚楚,醒过来的时候,你比他还清楚。唐人传奇小说里面有一篇叫「黄粱梦」。说有个穷秀才,累了,在一个小茅蓬里面,茅蓬里有个老和尚在打坐,旁边煮黄粱,黄粱就是小米,煮稀饭。老和尚闭着眼睛在打坐,这个人累了,在旁边作梦。梦到他考取举人,考取进士,做了状元,以后做官一直做到宰相。凡是有恩的也报了,有仇的也报了,最后告老还乡,一辈子。一下醒来,老和尚说怎么样?老和尚能看到他梦中境界,一个人一生飞黄腾达,到最后也下了台,一场梦。煮的小米还没煮熟,他在梦中已经过了一辈子,过了几十年。所以时间不是真的,他在梦中以为是真的,醒过来的时候才几分钟而已。所以上面境界,法身菩萨看六道众生,真的,不是假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不是比喻,是事实真相。

  底下两句这是说大梵天王,大梵天王他住在『世间梵道中』,梵道是初禅,初禅叫梵天。『禅定神通尚如意』,他能够变化,能够分身,能叫梵天里面的大众感到大梵天王跟自己的关系非常密切,时时都亲自来教导他。他的能力从哪来的?能力从禅定来的,禅定能现神通。所以有禅定一定有神通,禅定的功夫愈深,神通能力就愈大,这是属于修来的,修定才能够生到这个境界。他说何况修学出世法的那些菩萨们,『出世间无有上』,「无有上」这三个字那就不是声闻、缘觉,声闻、缘觉有上,上面还有。无有上是见性,那就出了十法界。要知道,十法界里面有上下,十法界外面没有上下。没有上下,佛也讲法身菩萨有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明,四十一个阶级有没有?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为什么不能说有?诸位要相信,这些人,出了十法界的人,妄想断了。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他已经到六根对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他还有什么阶级?平等世界,所以叫一真。一真就是不二,入不二法门,一真法界,哪来的阶级?所以说他没有。可是佛给我们说他有阶级,有十住菩萨、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还有四十二个位次,佛说错了吗?佛没有说错,这四十二个阶级是怎么来的?无始无明习气没断。虽然他没有起心动念,无始无明习气没断,从无始无明习气上的厚薄而分,这个我们懂得了。

  那么无始无明碍不碍事?不碍事,有,不碍事。所以初住菩萨跟等觉菩萨,跟究竟佛果,在遍法界虚空界里面的活动完全是相同的;那就是说,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等觉菩萨,那个众生有感,他应,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初住菩萨跟遍法界虚空界感应亦复如是。初住菩萨,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应以声闻身得度他就现声闻身,应以天王身得度他就现天王身。观世音菩萨讲三十二应,三十二是类,三十二大类,这三十二大类把所有不同的身分全部都包括在其中。所以他起作用没有丝毫差别。无始无明习气实在讲你也没办法把它断掉,必须要随着时间,时间慢慢长了自然就没有。你根本不要去理它,你一理它不是又起分别、起执着?那就错了。不要去管它,不碍事。要到多久无始无明习气统统都没有了?佛在经上讲三大阿僧祇劫,很长很长的时间。三大阿僧祇劫里面含有深意,有很秘密的深意,什么意思?你根本不理会就没事。你何必还要起心动念,好久才能断,不用操这个心,没事,密意。所以这一句「出世间无有上」,这是法身菩萨,初住以上的,入平等境界,入一真法门,没有再上的。

  『于禅解脱不自在』,这是比喻话,哪里说对禅、解脱不自在的事情,哪有这种道理?禅是禅定,禅定、解脱。《坛经》里头有个故事,佛家叫公案,那就是惠能大师在猎人队里面待了十五年,他知道弘法的缘成熟了,成熟就不能再在猎人队里住,要现身说法。所以他就来到广州法性寺,就是现在广州的光孝寺,我在这个地方讲过两次经,本焕老和尚做住持的时候。听印宗法师讲《涅盘经》,里面有两个出家人,我相信是坐在后面的,看到外面旗杆上挂的幡,风吹着幡在动。一个人说幡动,那个人说风动,他两个人在争论,彼此不相让。惠能大师坐在旁边,看到这个样子就告诉他,很客气、很谦虚,「仁者」,是尊称,是对菩萨的称呼,两位仁者,「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两个人听了吓了一跳,大众都听到,来了这么一个听众。

  印宗法师下座之后,就来接待惠能大师,那还是个居士身,没剃度,听到他说话的语气,句句跟经意都相应,这不是个普通人。就问他,听说有个惠能大师从黄梅得法,以后就不见了,十几年不见,大家也淡忘了,请问是不是你?惠能他就承认,他说就是。那一定有衣钵,衣钵请出来看看。他就把衣钵拿出来给大家看,证明是真的。于是印宗法师向他请教,五祖当年在世的时候,对禅定、解脱他老人家怎么讲?《坛经》上有这个记载。惠能大师告诉他,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印宗听了也觉悟了。所以印宗劝他剃度,印宗给他做剃度和尚,剃完头之后,出家了,印宗法师拜他做老师。这个很了不起,这是菩萨示现,不是凡人能做到的。你看印宗法师对他没有一丝毫妒嫉,从猎人队里面逃出来这么一个人,一谈就晓得,这是个得道高人,不是普通人,剃度之后做学生,不敢做他的老师。

  不二法门才是大自在,如果还有执着,有分别、有执着禅定、解脱,这是佛教的名词,《起信论》里面教我们不要着名字相,你就有悟处。如果你听到禅定,你分别执着有禅定,分别执着有解脱,这是世间佛法,没有超越世间,这是世间法。什么时候听经、读经、研教真的不分别、不执着,那你处处都通了。所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道是什么?法性,这是见性。性在哪里?无处不是,六根所接触的统统是自性。没有悟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所以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到处去参学,到处去求教,铁鞋都穿破了。说明什么?没悟,修行、学道很勤苦,到处去求教。一旦开悟,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放下就是。几十年苦学为什么?没放下,道理就在此地。这是比喻菩萨解脱自在。

  解脱这两个字好,解是什么?解开,把迷惑解开;脱是什么?脱是放下、脱离。从佛法上讲,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从理上来讲,脱离了执着,脱离了分别,不再起心动念,脱了,十法界就脱了。真搞清楚、搞明白之后,确实全靠自己,别人确实帮不上忙。五祖忍和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黄梅那么多的学生,他一个都帮不上,他天天表演,天天示现,但是那些人看不出来,也听不懂。遇到惠能这个人,这是天生的,他一看一接触,全懂了。什么原因我们要知道,《坛经》里面有说明,惠能大师你看他见五祖跟五祖说的话。五祖问他,你来想求什么?他说弟子到这边来只想作佛。我想五祖忍和尚一生没有遇到第二个,他来作佛的,他不求,其他什么都不求,他就求作佛。说了几句话,打发他到碓房里面去舂米破柴,干活去。他临走回过头来跟忍和尚说了一句话,「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五祖听了,去去去,赶快去,别多啰唆。一般人心中常生烦恼,常生妄念,他没有,他没有烦恼,没有妄念,常生智慧。这是什么?这是他放下了。每天上山砍柴,卖柴,买点吃的东西,回家孝养老母亲。他们家庭原本是个望族,家道衰了,父亲死得早,流落到岭南,无依无靠。除了养母亲之外,他什么都放下了,这个我们要懂得。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第十六段,也有两首偈颂,「自在数滴喻」,这个能力可大了,比喻「菩萨一念普知德」。

  【摩醯首罗智自在。大海龙王降雨时。悉能分别数其滴。于一念中皆辩了。】

  我们先讲这个比喻。摩醯首罗天王,这也是大自在天。佛在经上讲,印度有不少的宗教把他们当作主神,就是讲造人的,人是大自在天造的,宇宙是大自在天造的,造物主。他住在色界的天顶,比前面大梵天高,大梵天是初禅天顶,他是四禅。四禅天顶有摩醯首罗天,摩醯首罗天也是个魔王,大魔王,他统辖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称他作魔王?他很不喜欢人离开他的国度,人都离开了,他说我的人不都没有了吗?他有这个忧虑。总是希望人不要离开三千大千世界,是他的管辖区,障碍别人修道。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魔来试验,来障碍他,就是摩醯首罗天。可是障碍不住,你真成道了,他也佩服你,他也来护持你,做护法神。所以他不是不讲理,你真有成就,他佩服你,你没有成就,他限制你。

  说他的智慧,举个例子来讲,『大海龙王降雨时』。这些现在人不相信,从前人相信,都知道,雨,龙王管雨水,所以旱灾的时候要向龙王祈祷,真的会降雨,很灵验。现在旱灾,大家不相信有龙,也不祈祷,不像从前,从前真的它有感应。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大旱的时候,帝王都出来祈祷,民间地方官更不必说。在莲池大师著述里面有记载,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有一年地方上旱灾,非常严重。就有许多信众跟地方的官员,知道莲池大师是个有道德的高僧,请他来为我们大众求雨。莲池大师没有仪式,带着引磬、带着小木鱼,叫这些信众跟着他走,走到田地里面,念佛。他就用一句佛号,大家一起就像绕佛一样,在灾区田地里面念佛,念了之后真有效,他念过之后雨就降下来了。所以这一句佛号不可思议,他没有一切的形式。

  我们相信佛陀当年在世纯粹是讲经说法,真诚的慈悲,这个慈悲是从自性流出来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天龙八部没有不得佛菩萨教化的恩德。所以佛法所在之处,风调雨顺,确实的。凡是这些灾难,都是众生业力感召的,念佛能消宿业。灌顶大师告诉我们,重大的灾难,所有一切经论好象都失效,最后还有个念佛有效。我们看到莲池大师给我们做出这个例子,应当要觉悟。无论碰到什么灾难,真正有些志同道合的人到那个地方去念佛,就一句佛号,一心称念,他怎么会没有感应?天上落雨落了多少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落雨落多少滴雨,统统都出不了感应的范围。多少滴,摩醯首罗天王清楚,他看得很清楚,『悉能分别数其滴』。而且用多少时间?一念,于一念中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多少滴。我们这个世间人的智慧、科学还没有达到,还没有这个能力。他在这么短的时间,一念之间,他统统清楚。他的智慧从哪来的?底下说:

  【无量亿劫勤修学。得是无上菩提智。】

  这两句话讲菩萨,前面这一首是讲摩醯首罗天,他的智慧自在,他的智慧从禅定来的。你看他是第四禅天顶,四禅一共十八天,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九天,第四禅有九层天。有三天是普通的,还有一个外道天,就是无想天,在第四禅,修什么?修无想定。什么都不想,真修成功了,到第四禅无想天。另外还有五种天,那是三果的圣人,所以四禅是凡圣同居土,那个五层天叫五不还天。阿那含在那个地方修行,他不要再到人间来,他就在那里修行,修成功了他就超出去,就超越六道,证阿罗汉果。所以他不用回来,在那里就成功了,叫五不还天,不再回来。

  这五天的天人统统称为净居,也叫净居天,净居天就是五不还天,净居天人。我们也要很感恩他,感他什么恩?释迦牟尼佛成佛,能留在这个世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要感恩他。佛示现成佛的时候,如果没有人启请,没有人认识,没有人启请,佛就灭度,示现成佛之后就走了。在这时候净居天人看到了,赶快下来,变化成一个凡人,向释迦牟尼佛请法。请转法轮,请佛住世,是他们干的。释迦牟尼佛看到有人请法,就住世,要为大众说法,这是净居天人做的好事,凡夫谁知道?

  所以佛法是师道。作师,真正求学的人一定懂得尊师重道。重道是因为你尊师,尊师是为了重道;重道是里面,尊师是表现在外面。所以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没有说老师到你家里来教你,没有这个道理。所以学要求学,这是道,你要去求。你有真诚心、有恭敬心,有学、有道的人遇到了,他一定教你。为什么?有学问的人他一生唯一的一个希望,他的学问能传下去,有道的人亦复如是,希望能得一个传人,世代相传。这就是中国五伦里面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不是说你有儿孙就是后,不是的,你要有人能够传你的道。家也是如此,家在过去有家道、有家学、有家业,你的儿女能不能承传,如果不能承传,儿女再多也没用处。真正有能力承传的,不是自己儿女没有关系,那跟自己儿女没有两样,为什么?师徒如父子。在古礼里面,老师过世,学生也服三年孝,儿女三年有孝服,学生没有孝服,心丧三年。所以老师的地位跟父母没有两样,从称名你就晓得了。

  古时候男子二十岁成年,就称大人,行冠礼,戴帽子;十九岁不戴帽子,扎一个头巾,不戴帽子。童子,别人可以称你名,你没有成年,行冠礼之后,不可以称名,为什么?你对他要尊重。这时候怎么称呼?同辈分的人送你一个字,所以名字,从此之后大家称字,不称名。可是自己对别人要称名,这是谦虚,别人对你不可以称名,一定称字。所以古人有名、有字。纵然你将来做了官,你见了皇上,皇上也称你字,不称你名,对你尊重。一生称你名不称字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所以把父母跟老师等量齐观,看平等,这个要懂得,古人非常讲求。如果你有学问、有道德、有善行,一般人对你格外尊敬,连字都不称你,称什么?称号,你就有个别号。最尊重的连号都不称,称什么?称你的地名,你出生的地名。像清朝末年李鸿章,一般人名、字、号都不称,称他「李合肥」,他是合肥人。这是最尊敬的,合肥的荣耀,出了这样一个大人物,称他地名。在佛门里面也是如此,所以佛门,你一剃度的时候你就有名、有字,但是名跟字都是师父给你的。实际上师父是给名,字是你的同辈分的同学,我们现在讲师兄弟,师兄弟给你的。如果有大德大能,也称号。名号最多的,近代大概是弘一法师,弘一法师的字号应该有一百多个,可能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他是随手拈来,给人家写字的时候,他就随手写个名字。他用得最多的是弘一,弘一是他的别号。所以这个都要晓得。

  在佛门里面,对大师级的不称名号,别号都不称,也称地名。像智者大师,已经很尊重了,人家称什么?天台大师,他一生住天台山,称天台大师。窥基大师,他一生住在他的寺庙,都用寺庙的名称,所以称道场。我们称蕅益大师称灵峰,北天目灵峰。这是最尊敬的称呼,世法佛法里面都是这样称法。所以,我们晓得师徒如父子,从前师生的情分太重,老师的子女比自己亲兄弟还要亲,一生都要照顾到,感念老师的恩德。这是讲菩萨们,菩萨是『无量亿劫勤修学』,修成的,『得是无上菩提智』,修戒、修定、修慧,成就无上菩提。无上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云何不于一念中。普知一切众生心。】

  你看看摩醯首罗天,他能于一念中知道龙王降雨多少滴,他能知道,难道一个法身菩萨对于一切众生的起心动念,那就像雨滴一样,他怎么会不知道?关键在哪里?关键在一念。一念是什么?一念是无念,诸位要晓得,有一念已经是二念。一念是真心,一念是本性。一念这个名词,你看它在什么地方,怎么个讲法,这个一念是自性,有念皆妄。一念就是自性的本来面目,在没有起心动念的时候叫一念,起心动念就叫二念;换句话说,一念不生,这时候叫一念,不生就是一念,生就是二念。生一个念头就落二三,二是什么?妄想、分别,三是什么?加上执着。这是修行功夫。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最高级的就是一念,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心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们看到外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起心动念,这是一念。才一起心动念就是二三,这速度太快了。起心动念是什么?是无明,无明起来;不起心不动念没有无明。起心动念就是无明,就不明,你就糊涂了。这一糊涂怎么样?连着就起分别,一有分别,连着就起执着。所以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一剎那。古大德跟我们讲,「迷唯一念」,这个一念是起心动念,就迷了,「悟止一心」,一心就觉悟,一心,念没有了,有念是二心,无念是一心。所以一心、一念意思很难懂,千万不能搞错,很不好讲。给你讲无念,你执着个无念,那还是有念;给你说一念,你执着一念,你就起心动念。所以这很难,这是迷悟的根源。

  我们现在情形是什么?是念念不觉。一念迷了,第二念,第二念还是迷的,第三念还是迷,念念都是迷。念念里面都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多少时间完成的?亿万分之一秒,你怎么能知道?所以佛给我们说,八地菩萨才真正明白这桩事情,七地还不行。八地是不动地,定功深,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他知道。七地还会有念头,还会起心动念,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但是他起心动念。所以这个经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一念,这个一念是不起心不动念。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你的自性现前,就见性了。你见性了,『一切众生心』是自性所变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怎么会不清楚?见性就清楚了,不见性不行,不知道,见性就是遍知。

  这个地方也有个很深的意思,那就是我们的起心动念骗不了人,可以骗凡人,骗不了圣人。要知道不起心不动念的法身菩萨有多少?无量无边,他们知道,一丝毫都瞒不住。中国圣人教我们慎独,「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佛法讲不止,无量无边的这些得一心的人全知道,这我们要晓得。懂得这个,常生惭愧心,就生起来了;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惭愧心生不起来,以为没人知道,不晓得诸佛菩萨全都知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