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男儿夏明翰 电视剧:物理学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37:59
、利用物理学史的丰富材料,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的科学创造精神。

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除了向学生传授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想和科学创造精神。物理教师熟悉物理学史,就可以在教学中利用生动的事例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熟知著名科学家的创造实践,了解历史上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突破过程,可以开阔眼界,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坚定他们进行科学创造,推进科学发展的信心和理想。例如在学习电学时,可向学生介绍电流的发现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在介绍阿基米德原理时,可以向学生讲王冠的故事。在学习生活用电时,可向学生说明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了解科学家的生平和伟大贡献,从中获得启示,往往可以使青年学生受益终生。介绍杰出科学家的至理名言,可以使学生感受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事业,知难而进,愈挫愈奋、谦虚、严谨、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如力学之父——牛顿,从不居功自傲,在生命快要结束时,向世人说了这样二句话:“我不知世人是怎样看我,但是我自己看来,我只是象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一会儿找到一颗特别光滑的卵石,一会儿发现一只异常美丽的贝壳。就这样使自己娱乐、消遣;而与此同时,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认识、被发现。”“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被誉为电磁学的带路人——法拉第,一生中得到的荣誉不计其数,但他从不喜形于色,拿出来炫耀,人们不解地问,他憨然一笑,答道:“我不能说这些荣誉不珍贵,不过我从来不是为了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的。”电学中的牛顿——安培,一天,他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时,由于过于专心竟然把马车的后背当成黑板,演算起来;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宁愿失去成为富人的机会,公开了自己发明镭的全部秘密和它的制造方法。……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可以成为青年学生努力的路标、行动的指南,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教材介绍物理学史,还可使学生认识到: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的志向,是科学伟人们献身科学事业并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动力。科学成就来自科学家的勤奋钻研和专心致志的忘我劳动。科学工作是不断提示和发现客观规律的工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不屈不挠、长期奋斗才能见效。敢于突破传统偏见,大胆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是科学伟人们取得科学成效的重要思想基础。认识真理除了要克服科学实验上的困难和危险以外,还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要推动科学发展,不仅要尊重权威,虚心学习继承前人的正确理论知识,还要破除迷信和固守传统观念的思想,要敢于探索,创造力是属于爱追根究底、独立思考的人。

简言之,在物理教学中,介绍物理学史,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规律,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认识社会实践和物理学发展的关系,学习物理研究方法,继承科学研究的优良传统,扩大知识视野,活跃科学思想,激励科学创造精神。

二、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可以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定律的本质的理解。

    对于物理学中各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定律,只有了解它们如何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即了解它们是如何得来的,又如何演变发展成为现在这个样的,才能真正懂得它们的本质,在教学中也才能深入浅出,讲深讲透。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根据哪些客观现象,由于何种研究的需要被引进物理学的呢?其原始意义是什么?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它又得到哪些补充和修正?……这一切,只从一般教科书上难以全面了解。教科书往往只以一个定义的出现,可能完全掩盖了它在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这容易使学生断章取义,对物理概念、规律进行片面性的理解,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错失了进行探究学习的机会。因为一个基本概念、规律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不可多得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重结论、只给结论,不重过程。教学中就会缺少悬念,教学就会成为简单重复课本知识的过程,课堂将会失去生机与活力,缺少意外的“惊喜”,直接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只会记结论、背结论,而不会真正理解结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三、了解物理学发展的真实历史,可以破除科学创造的“偶然性”和“神秘感”。

教学任务之一,是传授前人经获得的理论知识,反映在现在课本中的物理学习理论,都是人们根据教学的需要经过多次编辑整理,形成的严密的理论逻辑体系。教师在讲课中,也往往只注意理论本身的逻辑结构,习惯于从少数几个基本假设或定律出发,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出结论,这就掩盖了科学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联系到普遍联系的具体发展过程。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来源、理论体系的形成,感到深奥莫测,认为各个物理学概念、原理和定律的获得都是一蹴而就的,只是历史上哪些智慧超人的科学伟人们的“灵感”创造,是历史的巧合和偶然的机遇,是常人的不能及的。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事实上熟悉科学创造历史过程的人都知道,任何一点物理知识的获得,都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过程,是经过“试探——除错”的多次选择而得到的。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低级到高级、片面到全面、粗糙到严格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它决不是任何天才头脑的人偶然性所创造的。在教学中,适当地做一些必要的历史回顾,将会使学生了解各种理论建立的实验基础,了解各种抽象模型所依据的客观实际,了解假设、观点和物理学思想的演变,使学生在课堂上“亲身经历”一下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系统发音过程”,这种做法的本身,就有助于消除学生对物理学知识来源的偶然性和神秘感。使学生认识到,发明创造,不是某些人的特权,但成功只会属于哪些用百分之九九的汗水,敢于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人。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出真知,学好物理必须重视实验、学会观察、体验生活。

四、了解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性和近似性,可以克服僵化的认识和绝对论的真理观。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经常发生着以下各种形式的理论变迁:以比较正确的认识代替错误的认识,例如以热之唯动说代替热质说;以比较全面的认识代替片面的认识,例如光的波粒二象性代替原先的粒子说和波动说;以更深入的认识代替表面的认识,例如从哥白尼学说到开普勒说,再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就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以更加普遍、精确的认识代替局部的近似的认识,例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提示了牛顿力学的局限性和近似性,把它作为一种极限情况概括在新理论之中……。这生动地表明,没有任何一个物理学理论可以被看成是最终完美的,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可能观察到的无限丰富多样是相对立的。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的物理学知识只能是近似性的、相对的真理。

    如果物理教师是有较丰富的物理学史知识,就会在教学中自觉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教育,以帮助学生克服对物理知识绝对化、僵化的理解,防止学生不能限制地、不讲条件地机械搬用物理定律、公式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