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群侠传x武穆遗书:名老中医经验集-丁启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58:35

名老中医经验集-丁启后

时间:2010-07-30 17:59点击:416 次

 

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三   丁启后       中医妇科专家丁启后   丁丽仙袁端红整理   编者按:丁启后,贵州瓮安人,贵阳中医学院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   出身于有上百年历史中医药世家,曾祖父、祖父均是医技精湛的中医内、儿科医生。丁氏从小受其影响,14岁起开始学医从医生涯,至今已57年。曾跟师王聘贤,尽得其传。对中医妇科、中药学尤为见长,造诣精深。曾任贵阳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主任,药学系副主任,贵州省第六届人大代表,第七届人大常委。现任贵州省第八届人大常委,贵州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参编、编审过多种《中药学》教材和《医林拔萃》,整理出版王聘贤遗稿《伤寒论考评》,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出色地完成了国家的师带徒工作,两名高徒均已出师并获高级医疗技术职称。   本文着重介绍丁氏在中医妇科学术上,强调:“留得一分阴血,尚存一分生机”;“祛除一分郁滞,调和一分气血”以及临证用方用药的思路方法,临证特色。介绍丁氏对妇科血证止血、治疗闭经、痛经、上环术后诸证、不孕症、妇科痒证、乳癖等的治疗经验。入选医案及医论医话,均是丁氏毕生在中医妇科临床认真实践的体会,四首经验方是他临床行之有效的效方。   总之,全文比较全面地对丁氏中医妇科学术思想、临证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整理,读者阅后当会大有收益。   知而不行,则如北人学没;行而不知,无异盲人摸象。知行并重,学而结合,是为医道之全功。   ———《中医百家医论荟萃》   丁启后,男,汉族,1924年生,贵州瓮安草圹镇人。曾任贵阳中医学院医疗系中药教研室主任,药学系副主任,贵州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暨贵阳市分会理事,贵州省第六届人大代表,第七届人大常委,现任省第八届人大常委,贵阳中医学院教授,是国家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对象。   丁氏出身于有上百年历史的中医药世家,其曾祖父、祖父均是临近几县以医德高尚,医术第三卷567高明而闻名的内、儿科医生。他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祖国医药学的良好熏陶,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4岁起,即为家训,也是自愿,弃学从师,走上了手艺靠师传,学问靠自钻的制药行医之路。1952年负责创建草圹镇联合医院,1954年毕业于贵州省中医进修班,1956年奉调贵州省中医研究所任中医师,1960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师资研究班。返筑后,跟师于已故名老中医原贵州省卫生厅副厅长、中医研究所所长、留日学者王聘贤先生多年,得其真传,获益良多。   1965年又奉调贵阳中医学院任教。   丁氏数十年活跃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对中医药理论有较深的造诣,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他主要执教中药学课程,喜用“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何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和“用药如用兵”等来强调学好中药课的重要性。常言:“耳闻之不如目视之,目视之不如实践之。”“知而不行,是为不知。”极力倡导中药课程的讲授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擅用丰富的临床实例启发学生学好中药课的积极性,授课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常使呆板、枯燥、乏味的中药课堂变得轻松热烈、活跃,教学效果甚佳,深受好评。   60年代后,他主办过贵州省中药师进修班、中药人员进修班、中药检验班、中药炮制班,并兼课数百学时。文革期间,曾对本省境内上千种中草药进行过实地考察,为解决贵州中药后继乏人,提高中药人员素质以及发展贵州中草药作出了较大贡献。丁氏对中药的传统加工炮制,对地道药材的鉴定水平以及对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别的娴熟本领和丰富经验深获同道的一致赞誉。   丁氏非常推崇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完全赞同“发展中医,实现中医药学的飞跃,要立足于本民族的特点,同时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外来医药学长处”的提法。在临证时,他常借助西医的诊疗技术和对中医药现代的研究成果为中医临床服务,尽量搞好辩证与辩病相结合,提高临床疗效。他把“为学最要务实,知一理则行一理,知一事则行一事”,“医乃仁术,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视为神圣的职业准则。凭他高尚的医风,求实的精神,精湛的医术,深得病家的信赖、尊重和爱戴。现他虽已年逾古稀,每年仍诊治患者近万人,“救死扶伤”,为振兴中医药大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可谓“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丁氏常言,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使之真正得到继承、提高与发展,必须以临床为基础,才能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疾病的规律及诊疗经验,才能以更完善的中医理论验之于临床。因此,数十年来,他风雨无阻,从未脱离临床第一线。他尤擅长妇科,对妇科疾病有独特的诊疗思路与方法,提出妇科疾病发生的根本是阴血不足,血气不畅,在治疗上以补养肝肾,固护阴血,疏理气机,调畅血气为其要法,并按此思路治疗妇科疾病疗效较佳,比如月经失调、痛经、闭经、妇科炎证、不孕症、妇科痒证、更年期综合征、经行衄血等病。丁氏对临床其它各科一些疾病疗效亦尚好,如青春期精神抑郁症、乳腺增殖症、慢性鼻窦炎、小儿厌食症、慢性前列腺炎、扁平疣、慢性胃肠炎、皮肌炎、乙脑后遗症、食道失弛缓症、顽固性苔癣等均有显效的病例。   在繁忙的临床和教学之余,丁氏曾多次参与本省、本地区及全国高等院校《中药学》教材的编审工作。整理了已故名老中医王聘贤先生的《伤寒论考评》一书已出版,并在国内有关刊物发表,还参加编写已出版的《医林拔萃》一书。   第三卷568学术精华   丁氏临证长于妇科,现将他对妇科疾病认识的基本观点和论治的基本思路介绍于后。   一、留得一分阴血尚存一分生机阴血,乃指肾之阴精,肝之藏血。肾之阴精藏于肾,又曰“真阴”、“元阴”,是人体阴液之根本,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起着重要的作用;肝之藏血,为脾胃水谷精微所化生,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对脏腑各器官组织起濡养滋润的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肾精肝血又是相互资生,相互为用,前人有“母实则子壮,水涵则木荣”,“血之源头在于肾”的说法。丁氏认为肾精肝血对女性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生和维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肾精肝血的损亏是导致妇女诸多疾病的根本原因。他提出的“留得一分阴血,尚存一分生机”的主张,是他对女性生理、病理的认识及妇科疾病论治的基本观点。他是基于以下三方面而提出的。   (一)“肾阴肝血”乃为经、带、胎、产、乳重要的物质基础经、带、胎、产、乳为女性主要的生理特征,这些生理活动的产生和正常维持靠肾阴肝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这方面古人论述颇多。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类证治裁》曰:“女子属阴,其血如潮,应月之盈亏,有常期者也,故谓之经。”《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女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女科折衷纂要》记载:“血之资根在于肾,血气滋生赖于脾,血之藏纳归于肝,三者并重,乃先天之体耳。”《张世医通》曰:“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为血。”《傅青主女科》曰:“经水出诸肾。”《石室秘录》云:“肝为木脏,木生于水,其源从癸。”以上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肾藏精,肝藏血”与妇女生长发育、生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月经的潮止以肾为主导,并以肾精肝血为物质基础。并阐述了“精血同源”,肾精肝血互为资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同盛同衰,休戚相关。只有阴血充盛,下注冲任,血海盈溢,月经如候。此外古人还有“肾为先天之本”、妇人“以肝为先天”之说。对于这两个“先天”之说,丁氏基本赞同,并同意这样的理解:“肾为先天”是讨论人体生理的普遍规律,“肝为先天”是对妇人生理的特殊规律而言。女子生长发育从青春期到成熟阶段,以肾的作用为主,生育期以肝的作用为主。女子青春期肾气逐渐旺盛,冲任初通,其病证以肾经功能不足为主,而生育期,肾气已旺盛,病证以肝经功能失调为多见,故后世医家把肝提到“先天”位置。正如刘河间曰:“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既竭,乃属太阴经也。”胎孕与精血的关系亦正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身之本也。”《普济本事方》曰“男子以精为主,妇人以血为主,男子精盛则思室,女子血盛则怀胎。”吴鞠通这样说:“八脉丽第三卷569于肝肾,如树木有本也,阴阳交媾,生生化化,全赖于此。”《傅青主女科》记载:“夫胎之成,成于肾之精,而胎之养,养于五脏六腑之血。”又云:“夫妇人妊娠,本于肾气之旺也。肾旺是以摄精,然肾受精而成妊,则肾水养胎……。”这些都说明了妇人摄精成孕,妊后胎儿生长发育全赖肾精肝血之荫养。 ------分隔线----------------------------
  • 上一篇:名老中医经验集-蔡友敬
  • 下一篇:名老中医经验集-郭谦亨
  • 收藏
  • 挑错
  • 推荐
  • 打印
章意 的个人图书馆 地址:http://www.360doc.com/userhome/56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