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美术生一般多少分:名老中医经验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09:11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今医著 > 综合类 >

名老中医经验-谢海洲(7)

时间:2010-07-30 17:54点击:307 次   颅脑损伤后遗症,病情重笃,疗程较长,守方尤为重要。认证准确,要恪守不移,切勿浅尝辄止。待病情基本恢复后,嘱服成药,如桑椹膏、复方灵芝片等,或在健肾荣脑汤基础上而设,权宜而变,配成丸方,以巩固疗效,是谓有权有变,才能善始善终。   四、论治病必须求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治病必求于本。”可谓千古不易之名言。夫疾病之产生,必有其根本原因;病机之变化,必有其关键所在;疾病证候虽繁杂,并有其主次真假之可辨。本犹根也,关键也,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故凡治病者,必当求其本,譬之伐木者,枝叶虽繁,去其根本则枝叶皆去;徒恣力去其枝叶,而根本不除,则于事无补。观乎仲景之治病,重在辨证,求其病机关键之所在,如辨其为太阳经证,又须辨其为表实、表虚。虚实虽一字之差,实为病机之关键所在。表实者,主以麻黄汤解表发汗,以祛在表之风寒;表虚者,主以桂枝乃调和营卫,以治营卫之失和。又如《伤寒论》以白虎汤治阳明经证之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在于制阳邪之独亢。夫邪热入于阳明,未有不伤阴液者,但权衡阳亢、阴伤之主次,则阳邪独亢为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故白虎汤重在清阳明大热,而不以滋阴为亟。《温病条辨》以加减复脉汤治温邪深入下焦,邪热羁留,阴液大伤,真阴欲竭之证。夫温为阳邪,善伤人之阴液,病至下焦,邪退正虚,故加减复脉汤重在滋养阴液,而不以清邪热为用。《金匮》治里实之下利用承气汤,即在于治其本质之里实,而不惑于下利之现象也。《伤寒论》治少阴病寒化证之阴盛格阳证,而用白通汤、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在于治其本质之真寒,而不惑于现象之假热也。凡此,皆治病善于求本者。验诸临床,治病求本之指导意义,尤为巨大。曾治一青年妇女,娇瘦体弱,屡罹伤风感冒,医者迭进荆防解表发散之方,病虽暂减,旋又复起。观其证,恶风有汗,头痛,鼻塞,面色白光白,皮薄不荣,肢体瘦弱,食少倦怠,察其脉浮细无力,舌淡黄苔薄白,考之《灵枢·五变篇》云:“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盖肺主皮毛,主诸气而属卫;脾主肌肉,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肺气虚,则不能卫外而腠理不固;脾气虚则肌肉不长而卫外不充,故风邪易乘虚而袭。是以气虚不能卫外而为病之本,风邪侵袭肌表为病之标。迭进发散,卫气益虚,对病体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故屡治屡发。当健脾益气固表,以治其本,稍佐御风之品,兼顾其标。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按6∶3∶2比例,为粗末,每用10克,煎服,一日二次),连服一月,缓图功效,并嘱加强锻炼。数月后病即向安,不再易罹感冒。又治一男性患儿,春季患鼻衄,初则淋漓不止,继则血涌如泉,曾用中西止血药多种,鼻衄依然。见其血出如涌,色鲜红,脉洪数有力,应指滔滔,诊为心火亢盛,火载血上,迫血妄行。乃以泻心汤为治。夫泻心者,泻心火之有余也,方以黄芩、黄连、大黄,苦寒泻火,引热下行。柯韵伯云:“大黄芩连泻其心火之热,而血自宁。”服一剂,即血止。明代王应震曰:“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止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毋耗气,遗精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王。”即谆谆示人治病求本。今天读来,仍有现实意义。   第二卷293经验方   一、健肾荣脑汤组成:紫河车9克、龙眼肉9克、桑椹15克、熟地12克、当归9克、丹参12克、赤白芍各9克、太子参9克、茯苓9克、远志9克、菖蒲9克、郁金12克、生蒲黄9克。   功用:补肾健脑,活血开窍。   主治:颅脑损伤后遗症之脑转耳鸣、头目眩晕等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一次。只要认证准确,宜守方坚持长期服用。   方解:《内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紫河车甘咸而温,为血肉有情之品,大补气血,填精益髓,故以为主。合归、地、芍三味补血养血之力尤甚。参苓健脾益气,取阳生阴长之义,生津之功更著。龙眼肉、桑椹养血健脾;丹参、远志养血宁心;菖蒲、郁金行气解郁开脑窍;赤芍、蒲黄活血祛瘀通脉络。是以阴阳气血双补,气血生长则能化精,精足则脑髓充;活血通络则瘀去,瘀去则新血生;脑络通则神自明。   加减应用:偏于阴虚者,合用地黄饮子;偏于络脉瘀阻者,合用桃红四物汤。常习用桑椹、黑芝麻、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地黄、山萸肉、首乌、胡桃肉等以填精补脑;苏木、刘寄奴、鬼箭羽、土元、牛膝、续断、骨碎补、泽兰、自然铜、鸡血藤、莶草等针对外伤之病因而随方加入。   病案举例:陈某某,男,13岁,北京怀柔县人。于1976年10月20日下午被坏人用木棒击中头部,当即局部隆起约10平方厘米球形血肿,意识丧失,深度昏迷,肌肉松弛,呼吸表浅,脉息微弱。经某医院行开颅术后,病情稳定后出院。同年11月19日来诊。其母代诉:头痛如劈,语言謇涩,睡眠不宁,易惊易醒,时恶心干呕,纳差食少,瘫软无力,不能步履,须人背负。查患儿面色白光白,表情呆滞,神痴不语,气息微弱,舌淡苔滑,尖微红,边有瘀,脉沉细稍滑略数。   证属肝肾不足,脑髓空虚,兼有气滞血瘀。立补益肝肾,充髓荣脑,佐活血化瘀法。投健肾荣脑汤加祛瘀通络之品,守其方终无所易,偶随兼证稍加进退,调治10个月而愈。   二、风湿搽剂组成:生草乌、乌梢蛇、千年健、追地风各15克,蜈蚣、全蝎各5克,蛇床子、羌活、独活、红花、赤芍各10克,75%酒精1500ml。   制法及用法:将中药浸泡于酒精中,密闭,放阴凉处,7天后,倾出浸液,再加75%酒精浸泡5天后,倾出浸液,每次浸液即可涂搽局部外用,每日1~2次。   功用:追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手脚风湿麻痹(尿酸过高之痛风症)。   禁忌:出现溃疡或红肿热痛者忌用。   第二卷294方解:方中生草乌,逐风寒湿力强,可以散在表之风邪,逐在里之寒湿,祛风通痹之力较强,为本方主药。佐全蝎、蜈蚣、乌梢蛇祛风燥湿,通经缓痛;辅以羌独活、千年健、追地风,祛风胜湿止痛,强筋骨,利关节缓麻木;红花、赤芍活血化瘀通络;蛇床子温肾壮阳,散寒祛湿,为补益之中具燥湿之意,用之使既扶正,又祛风湿,诸药相携,相得益彰。   按语:谢氏于1992年7月至11月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考察中医药,了解到马来西亚是地处四面环海的岛国,又位于赤道之处,自然环境炎热而潮湿,人们每天工作之余必须冲凉、吹风,睡眠亦须吹风,上班出门主要交通工具的汽车,内装冷气,也有以摩托代步,自然吹风更为严重,这些生活的基本条件都蕴藏着风湿疾患的根苗。人们称之为风湿麻痹症,谢氏在那里拟了一个“风湿搽剂”的处方,应用于近百名患者,有的单用,有的结合内服汤剂,效果满意。   三、鼻塞通茶组成:麻黄、防风、苍耳子散6克,芦根、茯苓各15克,杏仁、远志、白芷各9克,桔梗、菖蒲各12克,薄荷3克。   制法:上药共研粗粉(过20目粗筛),装茶袋(袋泡茶形式),每袋10克;如有饮茶习惯也可加10克细茶叶,装20克装茶袋均可。   功效:宣肺通窍,抗敏消炎。   主治: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副鼻窦炎。长期饮用,可以预防鼻过敏,防止鼻腔堵塞。   用法:开水泡服。   方解:麻黄能扩张血管使鼻窍通畅,另加苍耳子散治鼻,又加抗过敏的防风有御风之意。   这种过敏与一般花粉过敏有不同之处。据谢氏观察绝大部分患者包括儿童,均为贪凉饮冷所致,因之用辛温之麻黄为主药,菖蒲开窍,茯苓、远志化痰,芦根、杏仁、桔梗宣肺,鼻为肺窍,窍机通利自如,自然鼻塞得通矣。   按语:本方亦为谢氏在马来西亚期间所制。该地炎热潮湿,每逢11月起进入雨季,患上感鼻塞者甚多。本品为茶剂,携带方便,唯须热水沏用。经数百人次试用,确有疗效。   (吴元黔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