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之交的意思:佛教《心经》的一场讨论会之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2:49:22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6 15:18:10 
呵呵,争什么佛与非佛的,小儿科了:身神二元。身者,悉达多;神者,释迦佛。菩提树下,佛入人身,后借身说法。中毒者,悉达多身,佛将离
  ==============================
  
  连我这半吊子都知道你这是鬼上身。从来都是菩萨代佛(还被指伪经)说法,哪里有佛借人身说法的事情?虽然我不知道佛是啥玩艺,但佛绝对不是神。否则佛化身千百亿上人身,tmd世界大同了。。。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6 15:33:43  回复    如来如来,从何所来,还何所去。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6 15:37:59  回复    神者非神,那里的东西是什么样子我们怎知?既不知,借用个神字如何?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5:41:09  回复    如来是二进制代码里面的高低电压,因缘聚合变成程序,再进一步染垢,成为一个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挂了,高低电压全都释放了,二进制代码在机器人身体里就消失了,但是这段程序的逻辑依然存在,继续在其他的智能机器人里面运转。这程序的逻辑就是识神。有一天某智能机器人发现了这个秘密,进而回归到二进制程序,最终,他完成了到高低电压的进化,涅磐了。。。。
  
  
  以上戏谈,欢迎来砖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5:42:51  回复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6 15:37:59 
    神者非神,那里的东西是什么样子我们怎知?既不知,借用个神字如何?
  ==========================================================
  据说,那里空的,没有东西。因为没有东西,所以才会显现,幻化出大千世界。。。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6 15:43:41  回复    你那个菩萨代佛说法,菩萨长什么样?还不是要化成人身,为避免众生惊怖。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5:50:26  回复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6 15:43:41 
    你那个菩萨代佛说法,菩萨长什么样?还不是要化成人身,为避免众生惊怖。
  =====================================
   梵文菩提萨埵(Bodhi-sattva)之省,原为 释迦牟尼 修行而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泛用为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6 15:50:38  回复    “剧痛”是一码事,苦受苦觉是另一码事,比如变态sm狂。他觉得苦还是乐?佛陀正等正觉,无苦无乐,唯疼痛而。。。
     这一点似乎会有人反驳,但是我觉得从释迦牟尼前生舍身的事件中可以看到:在佛境的人无苦受苦觉。
     另一点实证,心经说:无苦集灭道。。。既然无苦集灭道,自然无苦受苦觉。反过来说,如果有苦受苦觉,必然会生嗔恨。。。你觉得佛境的人会生嗔恨么?生嗔恨的人会无无明尽,亦无老死尽么?
  ===========================================
  这个,用六根六识去认识有果位的人在所处境地下的感受,佛祖说你就别瞎忙活了,有一句话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是大乘佛教,则还有一句话叫"不可思议".反正用六根六识去认识世界的人是想不明白的.也归入"十四无记".所以我认为,对这些问题除非是有果位的人现身说法,其它的一切猜测或推测均不能做为实际的凭证.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6 15:53:35  回复    同理,对这些问题的争论也就没啥意义.
作者:小鸟他要飞 回复日期:2010-01-16 15:53:45  回复    记号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6 15:56:30  回复    幻化,怎么个幻化法?幻化的过程也是有,怎能啥都没有。万物缘起,总要有缘起的因素才缘得起。“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有告诉你怎么来吗?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6:01:50  回复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6 15:56:30 
    幻化,怎么个幻化法?幻化的过程也是有,怎能啥都没有。万物缘起,总要有缘起的因素才缘得起。“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有告诉你怎么来吗?
  =========================================================
  呵呵,你的问题很深奥也很简单。楼主的文章基本可以解决你的疑问了。
  你的说法很容易让懂、也很容易使人相信,但是那不是佛法。
  
  理解空,很容易,理解有更简单,理解空有不二也能差强人意。但是非恐非有,实在难解。也许正如ads大哥所说,需要证到一定的果位吧!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6 16:06:56  回复    其实不用问太多的问题,问两个就可以,请问这里的众位贤士,佛教是如何解释物质的缘起的?如何解释意识的缘起的?你们回答后我再提问。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6:27:06  回复    贤士没有,闲人倒是有一个,你这个问题,我答不出来,拷贝一段《缘起经》给您看看,若觉得不够,请baidu之
  
   “佛言。云何名缘起初。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chù。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起愁叹苦忧恼是名为纯大苦蕴集。如是名为缘起初义”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6 16:28:33  回复    佛告诉我们从无始来我们就被杂染了,这个世界上的山川河流花草沙石也是我们杂染成的么?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6:41:19  回复    佛告诉我们,从无始以来被杂染的不是我们,搞不清是啥玩艺,据说是真如妙体,镜子一样的东西,反射一切物质和精神活动。
  据说,不仅仅是花花草草,就连诸天、地域,都是这玩意反射、幻化的。。。
作者:lionlinely 回复日期:2010-01-16 16:57:53  回复    哈哈哈,俺来谈谈佛的功用:
  
  俺觉得一切经典、宗教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心安”问题。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绪不宁,佛家的说法就是烦恼缠身,心未安住。所以《金刚经》全篇都在解决须菩提的问题:“心如何安住?如何降服其心?”(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
  
  心安有啥好处?不如我们先从心不安有啥坏处来看。
  
  俺觉得,心安的深刻心理根源就在于“安全感”。而安全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说得很明白。
  
  为啥现在佛啊基督啊什么的挺流行?俺以为这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带来的不安全感。做生意的痛苦于市场的无常和无情,做政治的痛苦于权力地位的无常和无情,打工的痛苦于所获得的好处不平等不平衡,谈恋爱的痛苦于情人的求不得或者离别相思,结了婚的痛苦于小三的骚扰或者红杏出墙,有小孩的痛苦于小孩的不懂事不上进,生活滋润的痛苦于不长寿而多病……
  
  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层出不穷的问题就是烦恼,问题不解决就会心绪不宁,就会苦厄缠身……而人的快乐也就往往只在问题解决的时候短暂的获得,获得的也只是短暂的心安,之后新的问题,新的烦恼又再生起……
  
  
  那么如何解决“心安”的问题呢?
  
  一个理想的境界就是获得宇宙的终极真理。如果人能搞明白宇宙中的一切道理,从而能够控制住自己、他人甚至宇宙万物的未来,从而就会倍感安全,从而能够心想事成,那么心自然就会安住,自然就会度一切苦厄。
  
  孔子在《大学》里指明了一个修行法门:“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说法跟佛家说的“戒,定,慧”如出一辙:“止”就是“戒”……所以说,“以戒为师”确实是修行终极真理法门的开始……(佛陀和老子都要求“无智亦无得”“无知无欲”才能得道,但是却要从发愿产生强烈的“求道”欲望开始修行,呵呵)
  
  说白了,修行求道的终极目的就是:通过获得“宇宙终极大智慧”,从而明白宇宙间的一切道理,因此可以看明白一切,看透一切,从而就可以做到“心安理得”了,由于明白了一切道理,自然心就会安住,不再有苦厄了。
  
  佛陀是个厌世者,原始佛经里大部分篇幅是先反复教导人世间一切都是苦,而通过涅槃发现原来一切都是空,都是无常,都是梦幻泡影,都无可执着留恋,于是佛想明白后,自然就度一切苦厄了。
  
  而解决“心安”问题用上述的理想办法从理论上说确实可以一劳永逸的永远解决,而且有具体的修行办法指点人去实现。但这个理想的境界太难到达,因而就有了一些世俗的解决办法,可以暂时的中期的短期的解决。
  
  1、忏悔。人做了错事坏事,心自然就不会安宁。而忏悔可以解决暂时心的安宁。
  
  2、买保险。要追求欲望往往要冒险,心自然也就会患得患失的不安宁。而保险可以解决暂时的安宁。
  
  3、求卜问卦。女人特别在意安全感,所以我们见到女人们总是星座八卦的粉丝。而其实男人们也不例外。
  
  4、信仰。只要相信全能的上帝时刻在保佑自己,那么心如何不能安住呢?
  
  为什么只能是中短期呢?因为现实就是现实,谎言只能一时……
  
  
  另外,安住的心,往往可以不受情感的左右,反而往往能做出最理性的决策。所以,基金经理啊,大生意人啊,大黑社会啊,大政治家啊往往处在心理极限的风暴之中,往往不得不靠佛来平衡心态。
  
作者:蓝色星夜 回复日期:2010-01-16 17:03:02  回复    留言
作者:外身而身存 回复日期:2010-01-16 17:32:36  回复    学习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6 18:14:02  回复    佛告诉我们从无始来我们就被杂染了,这个世界上的山川河流花草沙石也是我们杂染成的么?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6 18:22:02  回复    既然不说清楚是什么幻化出我们这个世界,那我说有某种高级智慧物造出这这世界,然后把他们那里变坏的部分贬入我们这里成人类也未必错啊。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6 18:29:51  回复    所谓佛法,就是渡人回佛境的方法。法外的东西没讲解,故而千百年来人们还是疑问不断。如果我们真是被贬下来的,那么理解人人本具佛性极易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fengrenji 回复日期:2010-01-16 19:45:47  回复    楼主呢?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20:01:20  回复    作者:sylmax 回复日期:2010-01-16 13:16:20 
    哈哈,“剧痛几濒于死”和“痛不欲生”这个状态有谁知道,有谁可以证明。都是后人说的,如果讨厌佛的人,还可以说的过一些,崇拜佛的,也可以说的更加玄妙些。争论这个与佛法想去甚远,我想大家打住吧
  =======================================================
  你是说,《南传大般涅槃经》不尽可信?
  照这个标准的话,还有许多佛经……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20:06:22  回复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5:00:39 
  ……“剧痛”是一码事,苦受苦觉是另一码事,比如变态sm狂。他觉得苦还是乐?佛陀正等正觉,无苦无乐,唯疼痛而。。。
  ===================================================
  你是说,佛陀虽然表现出“剧痛几濒于死”,但其实他很享受这种剧痛?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20:31:23  回复    作者:lionlinely 回复日期:2010-01-16 16:57:53 
  ……俺觉得一切经典、宗教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心安”问题。
  =====================================================
  前辈那么多高僧独身、守贫、出世清修一辈子,难道只为了“心安”?
  我感觉佛教发展下来,一个很醒目的情形就是:很多人都搞不清佛教的本来目的是什么了,所以哪怕是最虔诚的信徒也往往做出南辕北辙的事,信徒们最关心的反而是佛教当初最反对的~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6 21:07:23  回复    从长阿含游行经里还可以看到世尊晚年背疼严重。好几次走不动路,对阿难说“吾背痛甚”。不过这里说的是他吃了信徒舍的珍贵木耳。(涅磐经里的东西西方学者说是野猪干肉。因为是巴利语的干枯。但也有日本学者认为应该是梵语的珍味。所以是“野猪所嗜之珍味”。是蘑菇一类的东西。)
  由此可见世尊还是有病痛的。相比于维摩诘经里说的佛不生病而言还是朴素多了。
  对此,本着中国人喜欢的求同存异的观点来看,我和个稀泥,不管佛有神通,无神通,有病痛,无病痛,无碍于佛法。
  佛法所求是涅磐解脱,而不是神通。经上记载的邪魔外道的神通比佛教徒多得多,如求神通何不修法术?涅磐的诸多利益里并不包括神通一项。即使神通真正存在,说他有无神通,也不过就像问世尊会不会画画,唱歌好不好听一样。与佛法并不相关。涅磐不为神通而求,也不靠神通来求。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6 21:36:15  回复    回sylmax 
  1、 佛教的乐与世间的乐确实不同。世间的乐多与我见、贪爱相关。有贪爱就无法避免痛苦,因为贪爱本身就招引痛苦。所以总有很多书上讲出大道理,说活着就要高兴。捧着书的时候感觉头头是道,但放下书该不高兴的时候还是不高兴。因为世间的苦乐是相对的,没有只得一边的好事。佛说的乐是离世间的苦乐两边的中道。是离染爱的清净寂灭的乐。
  2、 得道而说的佛法,虽然因人而有不同,但见到的涅磐境界是一样的。所以你所谓的100种佛法,虽不是错也不尽然。就像100个人去过你们家,能描述出100个你们家吗?虽有差别,但大体相当。是卫生标兵还是脏乱差,本质思想应该是一样的。当然我是说真去过的前提下。
  3、 您认为佛、道、耶三教的境界是相同的。这一点从不深入的观点,尤其是以中国人爱好和谐、统一的观点来看是大家普遍认同的。但是对于深入三教分析来说,其中有很多的根本观点是不可调和的。这些区别不仅在于形式上,而是在于根本教义上。中国人对于各教的宽容度和包容性是非常好的。但同时对于根本理念也往往喜欢和稀泥,各退一步你好我好大家好。形式上的区别可以忽略,但是根本的东西,如果妥协了,就变质了。所以还是和而不同的好。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21:42:35  回复    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6 21:07:23 
  ……对此,本着中国人喜欢的求同存异的观点来看,我和个稀泥,不管佛有神通,无神通,有病痛,无病痛,无碍于佛法。
  ===================================================
  纵然无碍于佛法。肯定有碍于人心。如果知道佛陀也受病痛折磨,让那些求佛保佑健康平安的善男信女们怎么办呢?
  要传教,利器到底还是方便法~
  
作者:baoxiangui666 回复日期:2010-01-16 22:17:22  回复    宇宙间相对于因果的还有一种东西叫随机,说白了就是不需要原因,我认为因果和随机相辅相成共同主宰着世界,也许无始来就是不需要原因的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6 22:49:52  回复    其实绝大多数大德高僧是不晓得涅盘的,或许他们心里也并不想知道。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6 23:04:49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21:42:35 
  
    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6 21:07:23 
    ……对此,本着中国人喜欢的求同存异的观点来看,我和个稀泥,不管佛有神通,无神通,有病痛,无病痛,无碍于佛法。
    ===================================================
    纵然无碍于佛法。肯定有碍于人心。如果知道佛陀也受病痛折磨,让那些求佛保佑健康平安的善男信女们怎么办呢?
    要传教,利器到底还是方便法~
  ==========================================================
  我现在越来越体会到方便法的重要性了。如果我说释迦牟尼法力无边无所不能,估计支持者能翻番。
作者:天蘓 回复日期:2010-01-16 23:23:28  回复    作者:lionlinely 回复日期:2010-01-16 16:57:53 
    哈哈哈,俺来谈谈佛的功用:
  。。。。。。。
  呵呵,lionlinely的思路还是不错地。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23:53:25  回复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6 23:04:49 
  ……我现在越来越体会到方便法的重要性了。如果我说释迦牟尼法力无边无所不能,估计支持者能翻番。
  ====================================================
  嗯,重要的是能对人们的世俗欲望有帮助,大到升官发财,小到为人处事,有好心态应对工作压力。一言以蔽之,把佛教原本的目标反过来,这才是大多数人认可的、愿意接受的佛教~
  
作者:belle339 回复日期:2010-01-17 03:02:34  回复    期待中。。。。。。
作者:事了穿衣去 回复日期:2010-01-17 03:24:04  回复    呵呵,所以根据不同人的根性可以有不同的法门。
  
  只要真正做到两点就可以说“成佛”或是“证道”了,一是觉,二是大慈。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7 10:06:02  回复    论来论去,原来释迦牟尼变成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而已。不知这样一个知识分子有何能耐在神学炽盛的婆罗门世界脱颖而出?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7 10:23:54  回复    没人说涅盘为求神通,也没人想讨论释迦的神通好不好,但你强硬曲解悉达多悟道、涅盘两件大事的前后诸多疑点就有些不厚道了。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7 10:25:28  回复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7 10:06:02 
  ======================================================
  我觉得你可以把佛经里那些记载佛陀病痛的内容、不认可灵魂不灭的内容搜罗一下,把它们打入伪经之林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7 10:50:33  回复    本人不了解耶教,但对佛、道、儒三教的对立统一早就轻易破解,哈哈。只不过众位贤者心抱偏见,想必对我的文字直接掠过,不以为意。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2503394531982 回复日期:2010-01-17 10:52:34  回复    真相▄【┻═┳一决不放过你!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商周文明,汉唐雄风,第一共和。
      是我五千年的怏怏古国!
      任岁月剥去红妆,依稀昨日,大国沧桑。
      重新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龙的子孙又一次陷入迷茫……
      透过重重迷雾,在那似灭不灭的微光中,能否探寻迷雾背后的真相!
      ▄▄▄▄▄▄▄▄▄▄▄▄▄▄▄▄▄▄▄▄▄▄▄▄▄▄▄▄▄▄▄▄
      
      诚邀有兴趣的朋友加入“★煮酒论史★”QQ群,与大家一起煮酒把史论!
      
      ════════
      ║群号: 1514164 ║
      ════════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最有深度,最具活力的历史迷的QQ群█▆▅▄▃▂
      
      
      (注:快满员,加入群后,请按照“唐太宗〓李世民”的格式,朝代加人名修改名片)
      
      历史爱好者的“★煮酒论史★”QQ群,欢迎加入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7 10:58:01  回复    一,我没说过哪部佛经是伪经;二,佛经上没有讲灵魂灭不灭的问题。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7 11:03:47  回复    我凡讲到“伪经”两字,完全是以反问的形式,因为根据你们的解释,只能得出佛经是伪经的结论。但我不是这样理解佛经,也不觉得佛经有假。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7 11:28:48  回复    佛法完全是应世而传,要考证它的真伪就像考证论语的真伪一样。既是应世,又何必以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的途径?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7 11:31:47  回复    目不识丁者突然能唱颂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的事大家都听说过吧?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7 11:42:25  回复    再说,佛教源于印度,为什么却兴盛于中国不离周边?因为中国是这个地球上最重要的国家,中土也不是世界中央的意思,而是…涉及道教内容…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7 11:54:42  回复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7 11:42:25 
    再说,佛教源于印度,为什么却兴盛于中国不离周边?因为中国是这个地球上最重要的国家
  ==================================================
  呃,为什么这么多的中国人里只有“内像虎外像猫”对佛、道、儒三教的对立统一早就轻易破解,因为“内像虎外像猫”是这个国家里最重要的人~
作者:lionlinely 回复日期:2010-01-17 12:51:35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20:31:23 
    作者:lionlinely 回复日期:2010-01-16 16:57:53 
    ……俺觉得一切经典、宗教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心安”问题。
    =====================================================
    前辈那么多高僧独身、守贫、出世清修一辈子,难道只为了“心安”?
    我感觉佛教发展下来,一个很醒目的情形就是:很多人都搞不清佛教的本来目的是什么了,所以哪怕是最虔诚的信徒也往往做出南辕北辙的事,信徒们最关心的反而是佛教当初最反对的~
    ----------------------------------------------------
  
  首先,熊兄太小看“心安”的重要作用和强大力量了。可以这样说,“心安”是人生的终极难题,而且一般人几乎无法做到。
  
  佛陀的出家的缘起就是“心不安”,不安在何处呢?就是问题(烦恼)缠身无法解决。具体就是苦于快乐无常,苦于生老病死,苦于宫廷斗争的无情(个人设想),苦于国家与国家的争斗不止(毕竟佛陀出家前是王子嘛)……
  
  而各位为什么学佛呢?也是缘起于“心不安”。好熊会说:“不啊,我是因为感兴趣才学的”。呵呵,其实“好奇”就是一种心动,也是一种心不安。所以“前辈那么多高僧独身、守贫、出世清修一辈子”的探究佛法,也是为了解决“想弄明白佛法是怎么回事”的心不安。而具体的偏执行为是他们坚信这么做才可解脱烦恼(苦厄)或掌握真理而心安。
  所以,修行人先要发愿,产生强烈的“求道”欲望,于是就是凭着解决这个“求道的心不安”而一直追求到“得道的心安”。当然“得道”后,心就永远的安住了,于是就开始传法利他。
  据钱文忠的《玄奘西行记》讲,玄奘这样的高僧,在晚年也遇到好几件令一般人痛苦不堪的大事,一是皇帝逼他出山,一是自己最钟爱的弟子被谋杀。所以,玄奘这样的高僧也没啥神通可保护弟子的生命,关键的是玄奘的心如何看待这些大事。
  
  也有人说:“我是因为我的导师要我学的”。是的,如果你没有解决心安的意愿,你是不会认认真真的学下去的,你自然而然的会抛弃佛经不看。除非你发觉佛法挺有趣,于是起了搞清楚的念头或者想获得超人的神通的念头,念头一起,心即动,心即不安也。所以,慧能说:不是幡动,风动,是心动。
作者:lionlinely 回复日期:2010-01-17 12:52:32  回复    佛的本来目的是什么?《金刚经》开篇就讲得很清楚,就是“如何降服其心”。《心经》也讲得很清楚:“如何才能除一切苦……心无挂碍”。
  
  意思很明白,就是解决--如何摆脱烦恼(菩提)而永远心安。
  
  而为什么很多人在大难或者大病之后会大彻大悟,因为人往往只有在心理极限的崩溃后,会突然悟通宇宙人生的真理,我理解这种看透生死大彻大悟就是发现:“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所以不会再执着妄念,从而把心安住。当然心理上过不去的,可能就走到另一个极端去了。
  
  
  其次,心安的力量有多大呢?我们举个例子吧。比如“心学”宗师王阳明。王被贬到贵州驿站后,痛不欲生,对自己的处境百思不得其解,心实难安以至弄得大病一场后,龙场悟道,于是穷天际之理,通古今之辩,而想通宇宙人生之理,(我们可以不同意王阳明所想通的道理,但对王阳明来说,他想通了),于是心就安住了……于是老王再出山时,立功、立德、立言,施教,传道,过得是问心无愧,清静快乐,所以,王的临终遗言就是:“我心光明,夫复何言”。而曾国藩的临终遗言也是把“慎独”放在第一条,而儒家的慎独就是修心。
  
  
  我们再举前面两个网友的例子吧。
  比如:2009兄为什么那么忠诚于基督。因为他在另一个帖子说他是律师出身,故而他对法律条款(可以看作是世俗的戒条)有一种长期训练产生的习惯性的心安,对于虚无的无法把握的道和佛,他感到抓不住而心不安,所以,他会对基督教的戒条感到心安……
  
  再比如:有个为小孩的不长进而痛心的网友,因为担心小孩的未来但又无法解决而心不安,因而烦恼生,可以这样说,如果小孩看漫画的问题(烦恼)解决了,他的心就会安住,就会除此他现在人生的最大苦厄……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7 13:37:05  回复    呵呵。纵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不再回复此帖。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7 13:48:02  回复    呃,竟然没打完字就发出来了…
  你如何知道只有我有这样的想法?别人没说不等于没人这么想,我前面不是说老残游记有相似的想法么?完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7 13:50:24  回复    作者:lionlinely 回复日期:2010-01-17 12:52:32 
  ==================================================
  佛教追求断轮回,解决死生事大的问题;基督教进天堂得永生;道教追求白日飞升;儒家克己复礼修齐治平
  所谓降服其心云云,是手段不是目的,或者说是阶段性目标~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无论是断轮回还是得永生,都是骗人的把戏,目的都是为了让信徒心安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7 14:02:13  回复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7 13:48:02 
  ……我前面不是说老残游记有相似的想法么?
  ==============================================
  但那是被老残游记立做靶子的,在老残游记后文里被批了个体无完肤~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7 14:36:39  回复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7 10:50:33 
  
    本人不了解耶教,但对佛、道、儒三教的对立统一早就轻易破解,哈哈。只不过众位贤者心抱偏见,想必对我的文字直接掠过,不以为意。
  ===============================================
  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了,我辈怎能视而不见?
  江湖传言,上古天国有一神器,名为:分歧终端机。莫非大仙得了这神器了?
  从前有个人生成一套妄想,称之为佛教,又生成一套妄想,称之为道教,后来又纂出一套妄想,称之为儒教。后来他惊喜的发现,他所创造的这三套妄想居然是一样的!世界是多么的神奇呀。丰功伟业,就此得成。
  邪魔外道本不可怕,就怕把外道理论混在一起,装在几个大筐里,还在外面写上标签:儒、释、道。且不说,佛说的战鼓如何被更改。您别吹着喇叭还说是打鼓啊!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7 22:43:29  回复    发现一个问题。向大家请教。
  我在吕澂的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心经》云行深般若波罗蜜,深字即指方便。
  前后再没有相关的内容。各种讲经也没有看到过这种说法。不知是从何而来。但似乎可以说的通。我在写这一段的时候也对于这个深字考虑了一下。因为般若波罗蜜多没有深浅之分,所以只做强调之意解释。但感觉总是有点别扭。已经是大智慧,在前面加个深字略显重复。(当然有人说大智慧很重要,再强调也不过分。)如果作为方便讲似能讲通,也解决了重复的问题。而且以吕澂的身份应该不会胡说。但因为上下文再无论述,所以我仍然不敢确定。如果哪位高人知道,请点拨。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7 23:34:45  回复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7 22:43:29 
    发现一个问题。向大家请教。
    我在吕澂的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心经》云行深般若波罗蜜,深字即指方便。……
  =================================================
  不太懂,也没看过吕澂这篇,不过从其他心经译本来看,敦煌法成本里,舍利子问话里有“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密多者……”
  西夏文心经的汉语对译本说菩萨“行甚深智慧到彼岸”
  感觉还是“大大的大智慧”~
作者:bluestar202 回复日期:2010-01-17 23:38:22  回复    跟各位大家学佛学 ~~~~~~~
作者:wsk3310 回复日期:2010-01-17 23:45:53  回复    请问大德们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中的"行"字读什么音?是念"xing2","hang2"或是读作"hen4"?
作者:万税总里 回复日期:2010-01-18 00:40:24  回复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7 22:43:29 
  
    发现一个问题。向大家请教。
    我在吕澂的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心经》云行深般若波罗蜜,深字即指方便。
    前后再没有相关的内容。各种讲经也没有看到过这种说法。不知是从何而来。但似乎可以说的通。我在写这一段的时候也对于这个深字考虑了一下。因为般若波罗蜜多没有深浅之分,所以只做强调之意解释。但感觉总是有点别扭。已经是大智慧,在前面加个深字略显重复。(当然有人说大智慧很重要,再强调也不过分。)如果作为方便讲似能讲通,也解决了重复的问题。而且以吕澂的身份应该不会胡说。但因为上下文再无论述,所以我仍然不敢确定。如果哪位高人知道,请点拨。
  =============
  “度者,脱离之谓。所度之境有二:曰苦,曰厄。
    众生之困于苦厄者,使之脱离而到安乐之境,与渡到彼岸同义。能一一度之脱离,惟空五蕴。
    与浅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已破分别二执者,苦境之来虽不能避免;却怡然不觉其苦;是谓度诸苦境。
    受想二蕴既空,即与生空相应。(我人寿者等相并空)。无分别我执,亦无分别法执,是谓与浅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然未能空诸异熟,苦境仍然随缘流露。但既不加分别,虽不免苦性之表现,而却无凡情难受之痛楚。荆州天王道悟禅师,临终呼号不已,即任苦性流行,而实能觉痛楚本空者。若提婆达多之陷地狱,更安之若素;尤殊胜矣。(提婆达多拨无因果生身陷入地狱,见大涅槃经三七,而法华经十二则授记天王佛。)
    与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已破俱生二执者,厄境之来,得转逆为顺,却安然渡过难关;是谓度诸厄境。
  众生为物所转,故有厄境。如来恒能转物,故无厄境。(铁枪马麦等厄乃示迹耳)。所谓厄者,即被色法困逼,不能抵抗也。色法本空,何以能相困逼?则识执为累也。前五识被余识牵累,触石则坚执顿起,而不能疏之如气,遂为所碍矣。触火则热执顿起,而不能安之如光,遂为所烧矣。触水则淹执顿起,而不能固之如冰,遂为所溺矣。刀剑之加,不能挫其锐锋,身遂为所斩矣。虎豹之来,不能伏其威势,身遂为所噬矣。其他种种疾病(传染之病尤甚),灾难,准此推之。识蕴若净,即能转物,得度诸厄境焉。然未成佛以前,识蕴终非究竟清净;转物之力,遂有差等。石霜楚圆禅师之愈风疾;黄龙悟新禅师之斥巨蟒,破碑阴;乃至曹溪六祖之丢衣钵,不受斩,能伏龙,等等异迹(详坛经),皆殊胜事也。
  其只破俱生我执未破俱生法执者,未能一一化险为夷;仍有重业轻报之效。
    已破俱生我执者,虽无我人等相;而夙业须酬,不能避免。如安世高尊者,明知怨家相逢;故意不避,而怡然受斩。岩头全豁禅师,预知临终,大喊一声;不求免祸,晏然为贼所刃,果吼一声而灭。此皆不免厄境之来者。乃若西方有得道沙门,煮草染衣,业力所感,草变牛骨。失牛者访至,拘以白王而困辱之。此沙门本有神足通。而不避去者,为夙世屠牛为业,本应被杀,今只被困辱了事,已获重业轻报之效矣(出譬喻经)。至师子尊者慧可大师,皆禅宗一脉相承之大祖师,未尝不破俱生法执,而皆不避杀身之祸。亦以法空未极,任因果律之演现耳。
  经云:“度一切苦厄”约深行菩萨,亦摄浅者。
  .................”
  以上抄的。
  
  
作者:万税总里 回复日期:2010-01-18 00:49:31  回复    “............此皆明般若势力能消厄境。惟俱生法执未净除者,对业力过强之境,犹有未能转移之处。
    此明行者虽未证道,得护法之力,亦得消除厄境。既未证道,俱生我执尚未能破,何况俱生法执!对过强之厄,自然不能转移也。”
作者:万税总里 回复日期:2010-01-18 00:53:02  回复    以上转抄内容,节选而已,其实省略甚多。
作者:万税总里 回复日期:2010-01-18 01:02:07  回复    “境界原有深浅。浅者只与生空真如相应;深者乃与法空真如相应。”
  
作者:万税总里 回复日期:2010-01-18 01:08:49  回复    “..........然但不为世间尘相所碍者,境界尚浅。若自心更能开显无量妙相,且能观察自在,不受行相之累者,境界乃深。
    生空真如者(破赖耶显生空),六尘都泯,不为生身(即肉身)所笼罩,得见真实如如之法性也。
    众生不忘生身,致起我人等相,六尘纷纭,故真如妙性不显耳。然但见生空,法性之念未尽舍离,隐隐中有法执在。此因般若照力未能彻及底源,不免无明缘起。法空真如者(破异熟显法空),则法执尽泯后之真实如如自在境界也。
    必证法空,方得观世自在。故实现观音特性之菩萨,必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法空真如显现,能脱无明缘起,而入法界缘起,对于世间法庶能转变自在;此属深般若波罗蜜多境界。观自在菩萨必须会此,方名实相符。宗门行人之任运受用,虽能不被心垢牵累,然尚属无明缘起范围;未能随意显示庄严境界也。”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8 08:06:37  回复    2009兄为什么那么忠诚于基督。因为他在另一个帖子说他是律师出身,故而他对法律条款(可以看作是世俗的戒条)有一种长期训练产生的习惯性的心安,对于虚无的无法把握的道和佛,他感到抓不住而心不安,所以,他会对基督教的戒条感到心安……
  .........................................................
   呵呵~不过从戒条来说,佛教也是有的,释迦云:以戒为师!只是释兄的那个鼓,改得太厉害了。那些唱歌跳舞、烧香、收功德却高谈“法”的和尚都是成不了如来那个”佛”的。
   至于基督教的戒条(律法)的确是与生活无法分开,即使是像中国这样无神论国家的法律的基本原则也还是来自圣经。但圣经的律法不会让人心安,单靠人的意志他只会让人“不安”,保罗回忆其未信耶稣之前单行律法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在律法下,人可以放下骄傲,学会谦卑!认识上帝的圣洁和大能,但独不能让人”心安”。
   律法本是让人知罪的,看清楚自己生命中的“罪”的本相。只有通过耶稣的十字架的救赎才可能进入上帝的安息。(真正的“心安”)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8 09:14:29  回复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7 22:43:29 
    发现一个问题。向大家请教。
    我在吕澂的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心经》云行深般若波罗蜜,深字即指方便。
  ===================================
  中国的文字就是这样,太不方便了.年代越久,解释的人越多,歧义也越多.这两天学习了好熊的"春王三月",学到了.一字之差也搞得众说纷纭的,想想如果看梵文原文或巴利原文可能就没这么多的麻烦生出来了.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8 09:30:31  回复    "春王三月"让人吐血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8 09:44:13  回复    中国的文字就是这样,太不方便了.年代越久,解释的人越多,歧义也越多.这两天学习了好熊的"春王三月",学到了.一字之差也搞得众说纷纭的,想想如果看梵文原文或巴利原文可能就没这么多的麻烦生出来了
  .....................................................
   一样的,早期的经典都口传而非书写,口口相传过程中,不可避免有增减出入,即使四阿含现存版本中也多有错漏。法显曾介绍过这样一个故事:阿难走入一篇竹林,听到有比丘在念诵佛法偈语: 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 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
   阿难听过之后“惨然而叹”,暗暗叫苦道:怎么佛陀的话这么快就变味了,怎么烦恼诸恶这么快就兴起了,怎么这么快就有人违反佛陀的教导而自生妄想了呢?阿难连忙打断了那位比丘,对他说:“你念诵的不是佛陀的话,不是修行的正道,我来告诉你真正的佛偈是什么吧。”
    于是阿难念诵佛偈: 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 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这位比丘听了阿难的佛偈,回去以后就说给自己的师父听。师父却说:“阿难老朽,脑子不灵光了,说话总是说错,不要信他的,以前我教你怎么念的你还接着怎么念去!”
    这位比丘听了老师的话,又继续念他的“不见水老鹤”去了。
   至于:梵文原文或巴利原文的佛经经过伊斯兰教的清洗,印度人还要找中国人要呢?
作者:00小虎00 回复日期:2010-01-18 09:51:16  回复    做个记号。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8 09:53:16  回复    南传的巴利文佛教应该是保留了原义吧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8 10:13:46  回复    ads111111  
    南传的巴利文佛教应该是保留了原义吧
  ............................................
   相对比较原生态些,不过吾国的大德叫他们“小乘”,我们的经虽然是假的但是是坐大巴的(大乘)。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8 10:52:48  回复    我看过一个南传佛教的网站,并把所有巴利文佛经都下下来了.
  个人的一点粗浅感觉,巴利文佛教与汉地的大乘佛经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南传佛经数目较少,篇幅较短.没有统计过详细的篇幅和字数.只是凭感觉,一个中等篇幅的南传佛经,一般能在二十分钟以内看完,大部分十几分钟不到就够了.这和长篇大论的大乘佛经,不可同日而语.曾经有用整整一个下午没闲着竭力阅读然而只粗读完半本大乘<大般涅盘经>的经历,而后记得其中的东西却寥寥无几.而读完南传<大涅盘经>,只用二十多分钟.二者的篇幅真是相差太多了.根据佛教的历史,佛经在最初都是没有文字,一代一代耳口相传的.我想如果是南传佛经,做到这点就好理解了,通过长时间的重复记忆和思维锻炼,记住中等篇幅的南传经典,还不是那么困难的.然而如果是对于大乘的<大般涅盘经><楞严经>这样超大部头的经典,在古代的条件下,读完一部就也许一两个整天都完不成,还要全本不差地记住,就有些不可思议了.虽然这也不是绝对不可能,我想也许存在少数天才可以做到.但对绝大部分人来讲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佛不是只对天才讲经说法,佛教里的大部分的人还都是普通人.所以我认为最初的佛经能够被一个普通人受持读诵,应该是非常简单的.而有海量文字篇幅的大乘佛经,还应该是有有了文字的载体能够负担人的记忆功能后才会出现.
  数目较少的道理与上面相同.
  2.南传佛经没那么多论,只有寥寥几篇.
  这也许能说明南传佛教的教义没有经过很大的改动."论"是后人用来阐明自己一派的佛法义理的.能在历史上留下来的论一般都是此人在义理上独树一帜开宗立派之作.立论的人一般都是阐明自己一宗的教义,并驳斥其它宗派.大乘佛教的论之多也证明了其宗派之多和演化之复杂与派系之间斗争之激烈.而南传佛教里论少相较可以说明其教义没有经历那么多的变动.
  3.南传佛教义理简单朴素,更加生活化.
  这一点上南传佛经在哲学阐述方面相比大乘佛经就少了些.相比于大乘佛典里时时刻刻放光动地,大显神通,南传佛经里的佛祖虽然也有神勇的记录,但其行住坐卧日常生活的情形更像如你我一样,是生活在人类世界的普通人.虽然已经被开始神化,但远未到大乘经典里的程度.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8 13:04:41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7 23:34:45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7 22:43:29 
      发现一个问题。向大家请教。
      我在吕澂的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心经》云行深般若波罗蜜,深字即指方便。……
    =================================================
    不太懂,也没看过吕澂这篇,不过从其他心经译本来看,敦煌法成本里,舍利子问话里有“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密多者……”
    西夏文心经的汉语对译本说菩萨“行甚深智慧到彼岸”
    感觉还是“大大的大智慧”~
  =====================================
  不怕两位笑话,我一直把“深”理解为“般若波罗密多”的修饰词。
  而这个“深”相当于“好”“厉害”“牛B”等单词。
  
  所以 理解这句话,就是:修行到“般若波罗密多”这么牛B的境界时,能够照见五蕴皆空。
  相似的语法:你的水平达到乔丹这么牛B的境界,年薪2000万小意思。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8 13:07:59  回复    行深乔丹波罗蜜,年薪千万小意思。。。。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8 13:21:58  回复    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8 10:52:48 
    我看过一个南传佛教的网站,并把所有巴利文佛经都下下来了.
    个人的一点粗浅感觉,巴利文佛教与汉地的大乘佛经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
   其实这些佛经汉地都有,只是绝大多数和尚吃不了“如来”那个“苦”;第二,真正的佛说佛经不被大众所接受,太不“方面”,这点释兄现在的体会应该是最深的了。第三,中国庙里的高僧们已经习惯“如是我闻”的有菩萨职称的观音姐姐“水老鹤”,看不上拉小车的只有罗汉职称的“老朽阿难”咯!
作者:彼岸无 回复日期:2010-01-18 15:25:39  回复    我妈妈经常念。我妈说念多了能感觉出什么东西,但是是解释不来的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8 18:18:29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7 23:34:45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7 22:43:29 
      发现一个问题。向大家请教。
      我在吕澂的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心经》云行深般若波罗蜜,深字即指方便。……
    =================================================
    不太懂,也没看过吕澂这篇,不过从其他心经译本来看,敦煌法成本里,舍利子问话里有“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密多者……”
    西夏文心经的汉语对译本说菩萨“行甚深智慧到彼岸”
    感觉还是“大大的大智慧”~
  ============================================
  讨论出真知。好熊确实提示了我对比译本的重要性。我找了七个版本对了一下,(网上有人总结好的,不难找)基本上都是行深或者行甚深。尤其是根据行甚深来看,还是应该做深浅的深讲。一般的理解是没有错的。至于吕澂这句话从哪来的根据就不太好说了。
  看来文字上的研究也是不能偷懒啊。答案不太难找,关键在勤动手勤动脑。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18 18:21:14  回复    个人对各宗教没有特别的倾向但是读了楼主解读的心经后,结合自己的认知,认为佛法之所以不同于别宗教主要在于立意之高,其它宗教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结合紧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教徒自然众多。佛法对于人类精神根本认知有很大益处,尤其对世界的认识,改变一个人首先从心开始,即是攻心为上。如果没有世俗佛教的话恐怕真正的佛教徒没有多少。就我理解佛教可以比作E=MC2这样干净美观的近似真理,刨除了多余的干扰条件。没有其他宗教的神通、所谓法力无边(往往这些东西尤其能催生邪教)。所以我将它列在了第一位不是因为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而是他深刻。道家的道我认为就是指唯一真理,他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所以列在第二。其他宗教由于其实用性,使用范围较小所以列在了与科学、哲学一列。
  所以佛说了0=》1,道说了=》,其他则说了1,2,3,4.。。现今。。。。。无穷。佛虽然没有一一说明全部但是去能给人一个总体概念。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8 18:21:47  回复    作者:靠拼了 
  不怕两位笑话,我一直把“深”理解为“般若波罗密多”的修饰词。
    而这个“深”相当于“好”“厉害”“牛B”等单词……
  ====================================================
  由其他版本的“甚深”来看,这样理解应该不算错。就是很深很深的般若波罗密。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8 18:58:24  回复    南传佛教我不太了解。应该是持戒严谨的上座部。一般被视为小乘。大乘佛教一向看不上小乘。在中国大乘盛行,以至于原始佛教的阿含都不被重视了。
  其实于我看,无论是文字简朴还是光怪陆离,重视戒定还是重视修慧,关键还是在于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佛法的根本精神。
  如为了说正法行方便,即使妖怪满天飞,也是可以理解。因为当时的人认为天上确实有这些东西。
  如果不能反映佛法的本质,多么庞杂的分析,多么复杂的论证都不如朴素的说理。反之亦然。
  坐小木船还是豪华邮轮,关键是渡。内容重于形式。
  而且即便是大乘佛教也不能否认声闻乘能够实现涅磐果,成阿罗汉位。而以我辈修为,应该还没有嘲笑阿罗汉的资本呢。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8 19:14:43  回复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8 13:21:58 
     其实这些佛经汉地都有,只是绝大多数和尚吃不了“如来”那个“苦”;第二,真正的佛说佛经不被大众所接受,太不“方面”,这点释兄现在的体会应该是最深的了。第三,中国庙里的高僧们已经习惯“如是我闻”的有菩萨职称的观音姐姐“水老鹤”,看不上拉小车的只有罗汉职称的“老朽阿难”咯!
  =======================================================
  中国流行的大乘佛教都比较“酷”,比较“炫”。比如古代小资最爱的维摩诘经。相比之下,原始佛教的经典(部派佛教的我没读过,不评论)比较朴素,所以显得灰头土脸的,像乡下老头一样,不起眼。而且又被扣上了小乘的帽子,所以不被重视。
  中国的佛教好像比较喜欢潇洒的,比较有艺术性,有韵味的东西。彻底的中国化就是所谓禅意。即使是不懂佛教也可以说一说禅。因为里面有不少文化的,艺术的东西在里面。
  相反,印度的原始佛教,以及声闻乘的部派佛教,包括中观、唯识类的大乘都比较缺乏浪漫主义精神。丁是丁,卯是卯的研究和极端繁琐的论证一点禅趣都没有。
  不好说哪种更好。其实禅的浪漫精神也可以理解为方便。毕竟吸引了不少精英人物呢。相比漫天飞神仙妖怪而言还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分析过头,纠缠不清也容易忘了初衷。
  所以无论是禅趣、神话、还是论证,关键还是别忘了本。
  我好想说的有点跑题……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18 21:16:17  回复    我在此提出一个浅薄的问题希望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另赐教。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电影场景中对佛教的影响来说说吧,一得道高僧见一强盗拦路抢劫妇人,并欲图财害命。于是他说道:“我佛慈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啊。”从这里大家感悟到了什么么?
  希望大家从深层次角度来谈,当然故事的情况属于一般条件排除特殊极端情况,脑残、脑筋急转弯高人还请手下留情。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8 22:33:53  回复    stviewer:
  
  我来抛砖引玉。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本是有特殊典故的,只是这句话太醒目了,所以常被人单独拿出来说,断章取义,做字面上的理解。
  出处原本在《涅槃经·梵行品》:“波罗倷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之子。”屠刀是杀羊的,不是杀人的,而且也不是立地成佛,而是命终才得为沙门之子。
  
  后来禅宗把过程给加速了,但用这句话也只是比喻意义,是说修行者要有一种气概,夸张点说就是“有杀人不眨眼的手脚,方可立地成佛”,还有下半句:“有立地成佛的人,自然杀人不眨眼”。
  也可以比喻顿悟的快捷,这有《坛经》的理论根据,一念觉即佛~
  真遇上强盗谋财害命,还是得跑~~~~~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8 23:48:40  回复    接着说两句。佛教里的很多话都有特定的背景、含义、理论支架,看似日常词汇,其实是专业术语,但常常被人望文生义地理解
作者:放生有德 回复日期:2010-01-19 01:31:24  回复    放生问答
    问:什么叫做放生?
    答: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杀,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
    问:为什么要放生?
    答:简单地说,放生就是还债,还今生累世以来我们所内无数的杀债。
    要知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有罪必报,有债必还,今生我们所造的杀债已不可胜数,更何况累劫多生!所以我们要积极地放生,救赎生命,偿还宿债,以期灭罪消愆,消除业障!
    问:放生有什么功德?
    答:放生的功德无量无边,不可胜数,简单地举其大要述说如下:
    (一)无刀兵劫,免除战争杀祸。
    (二)长寿、健康、少病。
    (三)免天灾横祸,无诸灾难。
    (四)子孙代代昌盛,生生不息。
    (五)多子宜男,所求顺遂!
    (六)官禄亨通,一帆风顺!
    (七)喜气吉祥,四季安宁。
    (八)解冤释仇,诸恶消灭,无忧无虑。
    (九)合天心,顺佛令,物类感恩、诸佛欢喜。
    (十)得生天上,享无极之福,若兼修净土,直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问:放生后自己会有什么改变?
    答:放生可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肠。在放生过程中让我们体会到天地万物率皆平等,皆有感觉,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真理,使我们慈悲看待每一条生命并且尊重珍惜!从而在生活中戒杀茹素,护生助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慈悲心看待世界的一切。
    要知道佛心就是慈悲心,当我们长养慈悲,心与佛合,诸佛欢喜,自然容易与佛感应道交,学佛道业自然容易成就!
    问:为什么现在反对批评放生的人很多?
    答:放生最容易消业障,简单易行,只要发心,随时随地,一人多人,钱多钱少,都可以放生。正因为放生如此殊胜,累劫多生以来,我们多少的冤家债主,邪魔外道都不愿意我们如此简单地便消除业障,成就道业,因而千方百计,增长无明,混淆视听,蛊惑人心,阻挠人们放生。
    问:为什么现代提倡放生甚难?
    答:这是因为末法时代众生业障深重,没有福报值遇善人放生受救的缘故,更是因为众生愚昧,没有智慧来分别善恶是非的缘故。
    因为放生的事情看起来虽然很简单,但放生蕴含的道理却十分深奥复杂,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就连放生的居士们若不能深入了解其中的道理,也很容易被世俗偏见所阻碍,对放生失去了信心,放弃了自己消除杀业的契机!
  
作者:不求名 回复日期:2010-01-19 01:47:08  回复    楼主灰常博学啊'不顶不行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9 08:11:56  回复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电影场景中对佛教的影响来说说吧,一得道高僧见一强盗拦路抢劫妇人,并欲图财害命。于是他说道:“我佛慈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啊。”从这里大家感悟到了什么么?
  ..................................................
   如是基督徒必须先将强盗制服,交付法律,再向其传福音,劝其悔改,并聘请律师为之辩护和设法帮助其家人。
   基督教爱必须是在公义的前提下,公义也必须以爱调和。按圣经律法,见死不救、见暴不止的要和杀人者同担流人血的罪。尽一切可能保护寄居者和客旅是必尽的义务!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9 11:56:53  回复    额,我觉得一些刻意的放生并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刻意地买野生动物去放生.
  为么呢?有人卖,是因为有人买.有买的需求,才会有卖的供应,这是一个经济学规律.需求少买的人就少,需求多了买的人就多,随着需求的多少,捕猎的人增加或减少自己的捕猎数量.别人买野味来吃,你买是来放生,虽然对野生动物来讲一个生一个死,意义不一样,但对捕猎野生动物的人来讲都是一样的.都对他们有利可图,是他们的生意.你买十个动物放生,他就得在原来卖给别人吃的数量基础上,多捕猎十一二个动物来卖给你放生.为什么要多出一两个,因为捕猎之中难免有误杀,买给你十个活的,后面就得附带一二个死的.
  那么你说,你放生是做了好事还是坏事呢.比如一群放生者提出一个放生计划,定于某时某地集体放生.虽然这也是善事,但这对猎户们是什么消息呢?听到这个消息,猎户们肯定会加大捕猎数量,并将活的动物卖给放生的人获利.所以此事善耶恶耶须仔细思量.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9 11:59:26  回复    上面补充一点: 加大捕猎的过程中,对野生动物的误伤和误杀就不用说了.还暂且不考虑囚禁过程中对野生动物的伤害以及放生后动物们的水土不服.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19 12:12:52  回复    以我个人愚见:1高僧我佛慈悲这句是对谁说的?也就是慈悲的对象是谁?为什么悲,相比较强盗和妇人两人当时的不同地位和命运对于高僧来说谁是更大的悲剧?理解了这一层我想对佛经领悟想必会更深刻一些。
作者:ma510223 回复日期:2010-01-19 12:50:17  回复    写的不错,拜读了
作者:倚天亮剑 回复日期:2010-01-19 15:52:32  回复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9 11:56:53 
    额,我觉得一些刻意的放生并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刻意地买野生动物去放生.
    为么呢?有人卖,是因为有人买.有买的需求,才会有卖的供应,这是一个经济学规律.需求少买的人就少,需求多了买的人就多,随着需求的多少,捕猎的人增加或减少自己的捕猎数量.别人买野味来吃,你买是来放生,虽然对野生动物来讲一个生一个死,意义不一样,但对捕猎野生动物的人来讲都是一样的.都对他们有利可图,是他们的生意.你买十个动物放生,他就得在原来卖给别人吃的数量基础上,多捕猎十一二个动物来卖给你放生.为什么要多出一两个,因为捕猎之中难免有误杀,买给你十个活的,后面就得附带一二个死的.
    那么你说,你放生是做了好事还是坏事呢.比如一群放生者提出一个放生计划,定于某时某地集体放生.虽然这也是善事,但这对猎户们是什么消息呢?听到这个消息,猎户们肯定会加大捕猎数量,并将活的动物卖给放生的人获利.所以此事善耶恶耶须仔细思量.
  -------------
  
  有道理,放生当然是好事。
  但太刻意的话,就有副作用,甚至是反作用了。
作者:趙钱孙 回复日期:2010-01-19 17:14:12  回复    作者:倚天亮剑 回复日期:2010-01-19 15:52:32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9 11:56:53 
      额,我觉得一些刻意的放生并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刻意地买野生动物去放生.
      为么呢?有人卖,是因为有人买.有买的需求,才会有卖的供应,这是一个经济学规律.需求少买的人就少,需求多了买的人就多,随着需求的多少,捕猎的人增加或减少自己的捕猎数量.别人买野味来吃,你买是来放生,虽然对野生动物来讲一个生一个死,意义不一样,但对捕猎野生动物的人来讲都是一样的.都对他们有利可图,是他们的生意.你买十个动物放生,他就得在原来卖给别人吃的数量基础上,多捕猎十一二个动物来卖给你放生.为什么要多出一两个,因为捕猎之中难免有误杀,买给你十个活的,后面就得附带一二个死的.
      那么你说,你放生是做了好事还是坏事呢.比如一群放生者提出一个放生计划,定于某时某地集体放生.虽然这也是善事,但这对猎户们是什么消息呢?听到这个消息,猎户们肯定会加大捕猎数量,并将活的动物卖给放生的人获利.所以此事善耶恶耶须仔细思量.
    -------------
    
    有道理,放生当然是好事。
    但太刻意的话,就有副作用,甚至是反作用了。
  
  ++++++++++++++++++++++++++++++++++++++++++++++++++++
  人家想放生就放生,那是人家起的善心,你们这样子讲岂不是要断人家的善心????
  照你们的讲法,救人也不要救,谁知道你救得是什么人啊?如果你救的是一个杀人魔王,你救了他,他却因此伤了无数无辜之人,你不是罪大了吗?你能这样想吗??
  救人一是出于自己的良心,二是救人还要救心!至于以后结果不是你考虑的。
  
作者:zjg135110 回复日期:2010-01-19 17:55:20  回复    阅
作者:zjg135110 回复日期:2010-01-19 18:11:48  回复    问:我为什么这么烦?
  
   答:因为有个我。
  
  29、问:佛教理论是属于唯心论还是唯物论?还是都不属于?
  
   答:都不是,是智慧的展现。它是永恒的真理,不能用唯心唯物来判断。真理是 绝对的,不是相对的。如果用相对的去找绝对的,就犹如大炮打虚空,白打。
  
  30、问:明白了,心物一元。心物不可分,待缘而生,因此修行有神通,可以改变物质。当修行到认清了空,真正像镜子一样,去掉对虚幻的执着,就解脱了。对不对?
  
   答:心物一元是对的,但不是用神通去改变物质的,而是用智慧去妙用。很多人 渴求获得修证经验,他们认为一旦证悟了,很多事情都能得到解决。其实并非如此,有了证悟经验以后,世 界上的事物并没有改变,你不会得到也没有失去什么,所不同的是,你对事物的看法改变了,你变得不自私,不执着,能够接受不同的事物和观点.
  
  31、问:万宗皆一宗,一宗不二门。不二相即空,空也毕竟空。
  
   答:都是相对的,没有无意。
  
   问:是呀,来北京住一段时间吧?
  
   答:绝学无为闲道人。
  
   问:师父真是了不起呀。
  
   答:本来无一物,师父了不起也是假货呀。
  
  32、问:其实千古以前,道从来没有忙过。只是不觉悟的人盲过而己呀
  
   答:一念迷就盲过,一念觉就无盲过。
  
  33、问:师父这个假货就是真空妙有呀。
  
   答:如果师父喜欢真空妙有的话,将来到阎王爷那里报道就方便了。
  
  34、问:圣人念念觉、凡夫迷念念。
  
   答:圣人无念念、众生想念念。
  
  35、问:阎王也是空,没有什么可怕的,如果那里有众生需要度,师父可以休息,我去度他们上来成佛。
  
   答:一念不离十法界,还有来去嘛?
  
  36、问:其实六道也是十法界,没什么好怕的,一切毕竟空,众生去我就去众生不去我休息。我度他们,你老人家歇着吧。
  
   答:菩萨心中无众生,因为度了众生当即无所住呀。
  
  37、问:不敢入六道的,心中有挂碍的还不是菩萨呀。
  
   答:菩萨心无挂碍,到那一道都通达无碍。如果心中有六道,一道也通不了。
  
  38、问:过去我怕一直怀疑我自己是真的能度鬼,今天我觉悟了,我一定能度他们。
  
   答:金刚金云;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 夫者,如来说既非凡夫,是名凡夫。
  
作者:zjg135110 回复日期:2010-01-19 18:14:31  回复    39、问:你见过晋美彭措法王吗?
  
   答:拜见过
  
   回:法王与你说了什么?是传大圆满吗?
  
   答:没有
  
   回:那你见法王都没有请法呀?
  
   答:没有来得急请就结束了。
  
   回:那是怎么回事呢?
  
   答:见法王的时候,法王面带微笑一言未发,我也是微笑的面对法王一言未发,法王好像很久以前就认识我一样,我心里也一惊,觉得怎么法王认识我?当时好像是进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真 空空间一样。什么也没有除了清净还是清净,没有任何东西,像是虚空与虚空相遇一样,没有所谓的内,也没有所谓的外界,也没有所谓的光明,也没有相对的什么,也没有思量。也没有认识 什么,也没有不认识什么,也没有我的存在,也没有法王的存在。究竟是什么一直无限的持续哪?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性、觉性、或者是本性、空性、但是我想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描述 它,都不如真正的体会真实,就这样结束了。
  
   回:看来你是得到法王的真正传承了?
  
   答:没有,法王什么也没有传给我。
  
   回:你见法王就已经体会到空性了,不简单呀。
  
   答:也没有什么体会,只是烦恼减了不少,感谢法王对我的摄受!
  
  40、问:一头牛穿墙而过,头和身子过去了,尾巴确没过去,为什么?
  
   答:万物皆假象,题面本身就是一个假象。无所谓穿与不穿,结果都一样。一切 毕竟空,是一不二。如同寻找大鸟在天空飞过的脚印。
  
  41、问:师父你什么时候回南京,我想印刷一张高一米、宽一点三米的西方三圣,想让师父给开开光。
  
   答:对佛像恭敬礼拜,多念佛就是开自心光,不要着相呀!好好念佛!
  
作者:zjg135110 回复日期:2010-01-19 18:21:40  回复    1、问:顶礼师父,有位原先修大圆满的师兄为利益其患乳腺癌年已七十多岁的母亲,携母、妻在北京绕舍利塔七十余天,于前两日回来说是病情加重,现又因母心愿不够怕不能往生,欲借钱捐款修缮佛塔为母消业,这是不是有点偏了,师父,当如何劝说?
  
  
  答:借钱修福,是没有必要,不能太着相,有为法毕竟是生灭法,即使种一点福田,也无法了生死,要了生死,最主要还是要从内心的慈悲心智慧心入手,多念佛持咒,多看看金刚经,树立信心发成佛的大愿,心放光明摄受自己和他人,自利利他,功德不可思议!还望大家能以明心见性为主其它为辅,如能开慧见性才行救度有缘众生才是上策!切莫自塞心门,妄求捷径,不但不能自救谈何救他,大误也!
  
  
  2、问:师父, 一切缘生缘灭 无丝毫实有可得 还要体证个什么呢?
  
  
  答:这样的见解是断灭见,属于无知的见解,所谓缘生缘灭,是说它的相是有生有灭,但是空性是不生不灭的。
  
  
  3、问:师父, 空性即法本质,本来如此。证与不证亦如此。我要证悟,这是妄念,不要证悟,也是妄念。 请师傅指点
  
  
  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4、问:师父您好:我想请教您一下,以前一个出家人告诉我说:藏传佛教的护法神很厉害,如果不安他们说话办,就会惩罚不听上师话的众生,让众生身体不舒服生病而且还有更厉害的惩罚。这话说的有道理吗?
  
  
  答:在佛法里没有这种说法,因为护法神都是诸佛菩萨为了慈悲众生保护修行的人,方便示显帮助有缘的众生度过修道中自心出现的种种妄念,是以慈悲,智慧方便,摄受众生的烦恼、妄想以帮助众生开悟成佛为主,其他没有任何意思,切莫曲解佛法大意,因为因果真实不虚!请大家多看看金刚经,佛陀曰:心外求法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别的说法可能是没有学过佛的个别人的妄想而已,不必当真,好好修行我佛慈悲,有信心发了成佛的大愿,一定能成佛!祝你们修行自在,心光无限!阿弥陀佛!
  
  
  5、问:师父 新年吉祥 弟子元旦三天和其他心密师兄打七 每天六座 虽未得大慧 但心里清净很多 特向师父汇报
  
  
  答:很好,修行由浅入深,慢慢深入,消得一分习气,增加一分功德,心无好丑也无增减,是初入道非常关键的一步,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修行佛法的心法,平时以戒反摄自心,也是重要的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9 20:13:44  回复    时代不一样啦,在古代你去猎户手里买下一只动物放生确实是好事。放生之后猎物回山,猎户回家。既给动物放了一条生路,也保障了猎户一日之衣食。两全其美。但这件事成为好事是要有前提的,就是要求猎户自己的经济目标不高,仅为保证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而捕猎。因此在古代猎户拿到一点钱他就满足收手了。
  但现在不同了,没有一个人只为满足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去从事某项职业。无论干什么我们都要求挣得钱越多越好,没有上限。因此人们为了放生去捕猎者手中购买猎物,非但不会让捕猎人见好就收,反而会让他看到一个新的市场需求从而捕猎活动更加变本加厉。俺用百度搜到一个帖子给放生提意见的说,某些传统节日也是传统的放生日,因而在这些节日之前进山捕鸟的人增多,大力捕鸟卖给放生人以专供放生之用。在此一些无辜的鸟因为别人的善意而受了一场无妄的牢狱之灾,更不用说因此致残和致死的了。放生反而起了反作用,在此沦为一场形式主义活动,离善待生灵的佛教精神背道而驰,不知道佛祖看了会哭还是会笑。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9 20:38:45  回复    要知道佛教是讲缘起的,不懂十二因缘,看不清十二因缘,证不了十二因缘是成不了阿罗汉或辟支佛的。因此佛子们干什么都要开发自己的智慧,看清自己的所作所为中所含有的因缘。
  
  ==========================================
  
  三净肉释义
  
    ﹝出十诵律﹞
  
    [一、眼不见杀],谓自眼不见是生物,是人不为我故杀,是名不见杀。
  
    [二、耳不闻杀],谓于可信之人,不闻是生物不为我故杀,是名不闻杀。
  
    [三、不疑杀],谓知此处有屠家,有自死者,亦知此人不为我故杀,是名不疑杀。如上三种,名为净肉,有病许食。(《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
  
  以上的三净肉的三条标准都含有:“不为我故杀”,意思是不是为了我的原因而杀。
  猎人为了供应给你猎物以供放生之用,致使动物受了牢狱之灾,甚至致残和致死,形成杀生的行为。虽然你没有吃他的肉,但动物的死残是一个客观事实,它的死因,算不算“为我故杀”呢?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9 20:45:21  回复    呵呵,上面的“猎人为了供应给你猎物以供放生之用”,改成“猎人为了供应给放生人猎物以供放生之用”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9 20:56:26  回复    实质大于形式。放生的本质是护念众生,是慈悲心。
  如果仅仅为了求得消除恶报,仍然是有执着。
  金刚经说不住相布施,福德不可称量。所以放生是为了不杀。重要的是生,不是放。关注生,是慈悲心,是护念众生。关注放,是关注自己,关注业报。
  (这里还没有论到有无众生相的问题。)
  放生是好的,还要注意正心。就像雷锋做好事是为了别人好,不是为了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