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典贵还是特仑苏贵:佛教《心经》的一场讨论会之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7:41:14
你指望高僧们破解这些谜团?他们个个都是研究生!不如订购自然杂志,等人研究出意识出现在胚胎细胞形成的哪个阶段比较现实,这里有个问题,普通细胞是否也存在识,不对!普通细胞应该也包含识,因为存在克隆技术,那么大致就可以肯定识这东西大部分是存在于细胞核里了,至于这识如何发挥作用还请高僧讲解!  
作者:dmivmvzc 回复日期:2010-01-25 14:11:23  回复    
  
  《深入浅出说『心经』》
  
  易读 整理版: http://www.yilook.com/art_6883_1996.html
   
作者:dmivmvzc 回复日期:2010-01-25 14:26:58  回复    
  
  《深入浅出说『心经』》
  
  易读 整理版: http://www.yilook.com/art_6883_1996.html
   
作者:zjg135110 回复日期:2010-01-25 20:10:57  回复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22 16:08:09 
    这个,感觉还是阿含经靠谱。
    现在随便一个人,无论聪明还是不聪明,都可以接受大乘佛教。看看身边就知道了,比比皆是,很容易的。以舍利弗目犍连的智慧,以前从未听过佛道,只闻听一句偈就能豁然开朗,了明其义,并速证阿罗汉。像这样的智慧,现在有几个人能有?在现在普普通通的人,随便什么智慧的人都能接受的大乘佛教,大智慧的舍利弗开始竟然不能接受,还被斥为“焦芽败种”,对俺来讲实在是“不可思议”。
    再者,大乘佛经解释上一个问题,说舍利弗等是“小乘种”而区分于容易接受大乘者的“大乘种”。这种说法明显源于印度的种姓制度,有宿命论之嫌。且不明细推论,只说佛祖的十大弟子,按大乘经典的说法,早在无数年,无数劫以前就是事于佛道的人。那么这无数劫,无数年中,他们无论怎么修行都沦于小乘,直到这次我佛出世,方才得闻大乘。那么我又问了,大乘佛教中满天的菩萨和佛,是一直贯于各个佛世界之中的。都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碰到你有困难都是不请自来的。那么,在佛祖的十大弟子往世的修行年间,在恒河沙数大劫的时间里,这些满天的菩萨和佛就忍心看着十大弟子在小乘里徒劳地打转转,而不施加引导?
    再者,如果“大乘种”“小乘种”为实,那么闻听大乘我等不会有什么特异的感觉,大阿罗汉舍利弗目犍连等反而惊忧恐怖。那么累劫修行,智慧圆满的无漏大阿罗汉,佛教里的品级还不如不惊忧恐怖的我等?阿罗汉们也忒可怜了。
    再者,已经成就阿罗汉,是怎么“惊忧恐怖”的,俺等真的是不明白。他们的果位难道是假的?
    再者,大乘佛典里无数次提到的大菩萨,在佛灭后去哪了?俺知道佛灭后阿罗汉们都在,还主持了几次佛典的结集。但菩萨们呢?佛灭后他们就不顾裟婆世界众生跑到别的世界里去了么?
    再者,大乘佛典里提到的佛祖十大弟子。至少在大乘佛典里,十大弟子都在的。他们虽然一开始不能理解和接受,但最终都接受了大乘精意。那么为什么在后来在他们在世时的几次佛经结集中,没有把这些大乘精意直接结集入《阿含经》中?而是隐匿数百年,直到龙树从龙宫中取出?难道他们竟然私藏佛法,不授于人?
    疑惑甚多,不知谁能解答。
  ``````````````````````````````````````````````````````````````````````````````````````````````````````````````````````
  有人推荐看印顺导师的<大乘是佛说论>,说里面有答案。(我没看过)
作者:zjg135110 回复日期:2010-01-25 20:39:28  回复    梦:在一家做轮回转世业务的经纪代理公司里,接待我的是位漂亮MM,脸上带着职业亲切的微笑,身上穿着职业淡绿的短装,我没有一点心情欣赏,MM向我介绍摆在面前的一份转生合同,很象现在的人寿保险合同,有三页纸,合同的大概内容是转生到希腊平原做一头牛,我不想去,做牛倒也罢了,合同上明明白白地写着结局是被宰杀食用。MM巧舌如簧,循循善诱,“做牛不错了,不愁吃穿,无忧无虑,虽然最终不免引刀一快,但肉被众生食用可以消除很多业障嘛,功德大大的,做牛不错了,比投身饿鬼地狱好了去了,······”我想象着屠刀架脖,脖子凉飕飕的,腿发软,血往头上涌,MM看出我的恐惧不安,她好像很想做成这比生意,就提议通过业务关系问问希腊那边最近有没有有钱人出钱放生领养牛的名额,电话一问,没有,我借口去洗手间,悄悄溜了·······
  醒来,第一个念头是:我要放生!若能发个小财手头宽裕了一定要认养一头牛······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25 21:48:48  回复    ads111111对于大乘提出的这几个问题还是很好的。不过我目前也不太想解答。说周详了就是洋洋洒洒一大篇,一点说不到就要被一群人痛骂了。其实痛骂倒也无所谓,不过弄得不少人心神不宁了,就先不多说了。我想ads兄自己心里也应该是有一套答案的。
  印顺导师的<大乘是佛说论>我也没看过。不过可以找来看看。他的东西是很值得一看的。看完了我可能也会再来说两句。
  对于佛说的问题,我目前的理解是有两个层面。第一,史实的层面。也就是书上写的话,是不是从佛本人口里说出来的。这就需要很多考据的东西了。各类佛经以经为名,说如是我闻的,不一定都真的是佛说过得话。可能有后来印度人写的。也有后来中国人写的。都自称是佛说的。而中国人写的就被称为伪经了。(论不算。因为那本身就是解释佛经的。)
  第二,佛法层面。我前面也多次说过,佛教依法不依人,合乎三法印的,合乎缘起的都是佛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能说中国人写的伪经,或者部分托名佛说的大乘经典就一定不是佛法。另外即使真的亲耳听到的如是我闻,也存在着听错、记错、或者因为对于佛说的本意理解不深而虽然导致言辞类似,但意思却相差千里的情况。所以从佛法的角度讲,无论真佛说,假佛说,关键要看合不合佛法。合乎佛法,后人假借佛说也应采信,不合佛法,即使考证为佛所说,也应舍弃。对于法的抉择判断也是慧的一个重要功能。
  
作者:wzzzqwe 回复日期:2010-01-26 10:46:12  回复    好~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26 12:46:44  回复    佛法层面。我前面也多次说过,佛教依法不依人,合乎三法印的,合乎缘起的都是佛法。
  ...............................
  无常、苦、无我、不净可是全合于“三法印”?
  莫非阿难错传了?是否四阿含也要舍弃呢?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26 18:22:35  回复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26 12:46:44 
  
    佛法层面。我前面也多次说过,佛教依法不依人,合乎三法印的,合乎缘起的都是佛法。
    ...............................
    无常、苦、无我、不净可是全合于“三法印”?
    莫非阿难错传了?是否四阿含也要舍弃呢?
  ==========================================================
  不知为什么说阿难错传,也不知为什么说要舍弃阿含。
  三法印出自《杂阿含经》卷十第二六二经:“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但不仅限这一处。无常、无我就是法印内容,怎么能不符合呢?又无常而有苦,不净为生离厌心。不与法印矛盾。
作者:nysysb 回复日期:2010-01-27 09:49:39  回复    留个记号,有空慢慢看。
作者:东楚山夫 回复日期:2010-01-27 12:50:17  回复    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大家散了去,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 
作者:棒子滚远点 回复日期:2010-01-27 16:06:59  回复    写的太好了!顶一个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27 17:57:45  回复    不知为什么说阿难错传,也不知为什么说要舍弃阿含。
    三法印出自《杂阿含经》卷十第二六二经:“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但不仅限这一处。无常、无我就是法印内容,怎么能不符合呢?又无常而有苦,不净为生离厌心。不与法印矛盾。
  ...............................................
   这却是我错了!
作者:哑哑1983 回复日期:2010-01-27 22:08:23  回复    马克
作者:jiazhaolai 回复日期:2010-01-27 22:49:19  回复    顶之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我是我的倒影 回复日期:2010-01-28 08:59:48  回复    牛蹄子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28 22:41:40  回复    求教楼主,如何过得了一个情字!希望别空谈佛语。
作者:sebrali 回复日期:2010-01-28 23:46:23  回复    记号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29 00:27:13  回复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28 22:41:40 
    求教楼主,如何过得了一个情字!希望别空谈佛语。
  ==================================================
  越俎代庖,教你一个很实际的修行法门:不净观。
  禅观有所谓“不净观”,大略而言,是要人仔细观想自己的身体,看明白这副臭皮囊无非是一些白骨、血液、内脏、毛发的合成物而已,想想就让人恶心,即便是绝代美女,大肠也绝不好看。如果你仅靠观想还达不到这种程度的话,那就去乱葬岗子好好观察尸体,直到你真正培养出对人类身体的强烈厌憎感觉为止。——不净观里边有一种白骨观,《西游记》里的白骨精形象大约就是从这里获得创作灵感的。
  等你在佛法的开导下,终于明白世界、人生、人身都如此可厌之后,你离罗汉的境界就已经不远了。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29 00:29:27  回复    举一反三,想起perplest也可以去修这个不净观,修成之后以新的眼光看儿子,应该就不会再为他的学习成绩而心有挂碍了~
作者:三十华里 回复日期:2010-01-29 02:47:08  回复    刚刚看了3页,眼睛累死了,本帖有不少走火入魔的高人,不是我等根器低下之人能理解的。回想一下以前读过的哲学教材里关于什么是终极存在,本质,本原之类篇章,依稀记得关于什么是终极存在的问题,现在早以不是问题了,因为人们意识到对此有再多的解释其实也是同义词的反复。如果佛学的真谛就是缘起,就是自性无的话,我还真觉得挺失望的。
  
  我觉得佛学就是一种自我催眠疗法,好多偈子默念几遍还真管用。
作者:fy007 回复日期:2010-01-29 05:45:44  回复    留爪以后看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29 13:32:15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29 00:27:13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28 22:41:40 
      求教楼主,如何过得了一个情字!希望别空谈佛语。
    ==================================================
    越俎代庖,教你一个很实际的修行法门:不净观。
    禅观有所谓“不净观”,大略而言,是要人仔细观想自己的身体,看明白这副臭皮囊无非是一些白骨、血液、内脏、毛发的合成物而已,想想就让人恶心,即便是绝代美女,大肠也绝不好看。如果你仅靠观想还达不到这种程度的话,那就去乱葬岗子好好观察尸体,直到你真正培养出对人类身体的强烈厌憎感觉为止。——不净观里边有一种白骨观,《西游记》里的白骨精形象大约就是从这里获得创作灵感的。
    等你在佛法的开导下,终于明白世界、人生、人身都如此可厌之后,你离罗汉的境界就已经不远了。
  ========================================================
  你那是性而非情也,亲情、友情、柏拉图式的爱情。
  人世间最难过的就是这三情了。若你说无情,那么恭喜你还没有绝贪嗔痴之念,多年两遍经文也许对你有点用。但是假如无欲之人面对人之常情,又会如何呢?别人对我为善,我心里却惶恐不安觉得难以消受,更何况这行为不带任何功利私欲,只是那轻轻一挥手,便让人难以忘怀,彷佛此刻我心中收了无价之物实在无法承受,若世俗黄白之物、珍馐佳肴、粉黛佳人,我基本无视之,那这又如何解释。望各位高僧不吝赐教。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29 13:33:13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29 00:27:13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28 22:41:40 
      求教楼主,如何过得了一个情字!希望别空谈佛语。
    ==================================================
    越俎代庖,教你一个很实际的修行法门:不净观。
    禅观有所谓“不净观”,大略而言,是要人仔细观想自己的身体,看明白这副臭皮囊无非是一些白骨、血液、内脏、毛发的合成物而已,想想就让人恶心,即便是绝代美女,大肠也绝不好看。如果你仅靠观想还达不到这种程度的话,那就去乱葬岗子好好观察尸体,直到你真正培养出对人类身体的强烈厌憎感觉为止。——不净观里边有一种白骨观,《西游记》里的白骨精形象大约就是从这里获得创作灵感的。
    等你在佛法的开导下,终于明白世界、人生、人身都如此可厌之后,你离罗汉的境界就已经不远了。
  ========================================================
  你那是性而非情也,亲情、友情、柏拉图式的爱情。
  人世间最难过的就是这三情了。若你说无情,那么恭喜你还没有绝贪嗔痴之念,多年两遍经文也许对你有点用。但是假如无欲之人面对人之常情,又会如何呢?别人对我为善,我心里却惶恐不安觉得难以消受,更何况这行为不带任何功利私欲,只是那轻轻一挥手,便让人难以忘怀,彷佛此刻我心中收了无价之物实在无法承受,若世俗黄白之物、珍馐佳肴、粉黛佳人,我基本无视之,那这又如何解释。望各位高僧不吝赐教。
作者:00小虎00 回复日期:2010-01-29 18:36:48  回复    佛是无情的么?我觉得世尊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作者:zjg135110 回复日期:2010-01-29 19:46:21  回复    一心既无,随处解脱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29 20:15:13  回复    所谓亲情、友情、柏拉图式的爱情。不过是刻意的去除掉了男女而已。这些从俗谛讲是善的,是好的。起码比憎恨和杀戮好。但也是要舍的。所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无言的境界连佛法本身都是多余的假说,还哪有这些情的地方呢?
  既然是解脱就要舍弃牵挂。江山美人挂你,和妻儿老小挂你有什么不同吗?当然从道德上讲,后者肯定更重要,里面有社会责任问题。但那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
  成佛无情吗?也不是。无情是小乘自了汉的境界。(也不算低了)自证涅磐,脱离一切烦恼,独自清凉去了。大乘就要强调慈悲心。要利益众生,护念众生。但这种慈悲应该是平等无碍的。之前的无论什么情,都是以我为中心,对我好的人,或者引起我的喜爱的人,或者与我有血缘关系的人,我对他有情。那必然对我不好的人,引起我讨厌的人,和我疏远的人我就不会对他有情,甚至产生憎恨。
  说起无贪爱,大家可能难以接受。因为美好的贪爱一般不被当成贪爱。只有对男女,财富,名誉的贪爱才被当成贪爱。其他的贪爱就要换个好字眼了。比如追求幸福之类的。不是说不应该追求幸福。好的贪爱确实好与坏的贪爱。(好坏只是根据一般的看法来说的。不是绝对。)看你追求多高的境界。如果你止步到追求美好的事物,不被所谓坏的贪爱迷惑。那你就已经是一个很难得的人了。但如果你是以涅磐为追求的,那很多美好的东西你也应该放弃掉了。
  但舍了贪爱不是无情无义,冷酷无情。而是不被情所困扰,牵挂。所以即使别人对你好,你也不用局促。古代印度的和尚可是有人供养的。
  我说了这么多估计还是不太容易被接受。不是被当成歪理邪说,就是被看成空洞说教。试试看吧,我只能尽力。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29 20:53:39  回复    感谢LZ讲解,下面我提点问题,1假如说你于人为善,别人对你产生好感,也对你为善。那么面对对方的善的给予你是接受呢还是躲避?再调换角度来说对于无故的善意(当然没有其他原因)你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呢?尤其是为善者心田纯正,所施与的善哉我看来重如千斤啊。
  2请LZ讲解下涅槃是什么境界。本人不大理解,它是否比无欲无为还要高?涅槃这境界比大家寻觅不得的幸福还高么?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29 21:26:25  回复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29 20:53:39 
  ===========================================
  再次越俎代庖,呵呵
  问题1,很好办,接受别人的给予,转赠给更需要它的人——比如我
  问题2,很简单,涅槃了就是断轮回了。不过,看样子你不会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呵呵~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29 22:15:50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29 21:26:25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29 20:53:39 
    ===========================================
    再次越俎代庖,呵呵
    问题1,很好办,接受别人的给予,转赠给更需要它的人——比如我
    问题2,很简单,涅槃了就是断轮回了。不过,看样子你不会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呵呵~
  =============================================================
  1你想要人还不给你呢,问题是你真的需要么?
  2你怎么知道的?我真的想做一个历史见证者,在漫漫世间长河中等待、期盼、欣赏。看着生命之美、生命之痛、从空无一物到大千世界直至再次归于沉寂。涅槃什么还是交给高僧吧。可惜人生有限以无限对有限,我恐怕是在痴人说梦。但是假如有一种法门能使人自由穿梭于世间长河之中,即使失去肉体,只留下灵魂,我也死而无憾。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29 23:05:36  回复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29 22:15:50 
  1你想要人还不给你呢,问题是你真的需要么?
  2你怎么知道的?
  ===========================================
  1.咦,又不是别人给我,是别人给你,你再给我呀
  2.这是佛教的基本常识呀,随便翻一本佛学入门书就知道。而且我习惯看完主贴再提问,呵呵~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30 00:19:58  回复    你怎么知道的?我真的想做一个历史见证者,在漫漫世间长河中等待、期盼、欣赏。看着生命之美、生命之痛、从空无一物到大千世界直至再次归于沉寂。涅槃什么还是交给高僧吧。可惜人生有限以无限对有限,我恐怕是在痴人说梦。但是假如有一种法门能使人自由穿梭于世间长河之中,即使失去肉体,只留下灵魂,我也死而无憾。
  ===========================================================
  你可以去罗马尼亚,找一个叫做Dracula的伯爵,他有办法……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30 07:59:56  回复    你怎么知道的?我真的想做一个历史见证者,在漫漫世间长河中等待、期盼、欣赏。看着生命之美、生命之痛、从空无一物到大千世界直至再次归于沉寂。涅槃什么还是交给高僧吧。可惜人生有限以无限对有限,我恐怕是在痴人说梦。但是假如有一种法门能使人自由穿梭于世间长河之中,即使失去肉体,只留下灵魂,我也死而无憾。
    ===========================================================
   还有恐龙特警——克赛号!!人间大炮,前来拜访!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30 09:50:44  回复    你们都疯了!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30 09:52:50  回复    既然你们都认为这是一个笑话,那么同样的把你的什么涅槃也给我扔掉,因为你们也没涅槃过。对于未知的事物最好持中立立场。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30 10:22:01  回复    既然你们都认为这是一个笑话,那么同样的把你的什么涅槃也给我扔掉,因为你们也没涅槃过。对于未知的事物最好持中立立场。
  ........................................................
   开玩笑嘛!不要生气咯!不过从圣经的角度来说,人不过是来到世界寄居和旅行,事实上你我都是从永恒中进入这个世界“穿梭于世间长河之中”,不过游戏的时间不是你自己定的,我们不过是“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罢了!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你、我本身都不是真实的,不过是觉得有“我”有“你”而已,并且“say you say me”只是自找苦吃而已!人家如来老婆、孩子、私家别墅都不要了,你还眼吧吧的来参观,是有点那个咯。。。。。。?
作者:三十华里 回复日期:2010-01-30 17:55:59  回复    作者:天行者_king 回复日期:2009-12-29 23:37:09 
      既然名称和谓词的使用都不能承担传统哲学中关于个别实体和共相存在的本体论承诺的责任,那么检验或判定本体论承诺的标准是什么呢?蒯因认为,本体论问题归根到底是语言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对逻辑的运用,建立一种明确的标准或规范,来检验某个陈述或理论的本体论承诺问题。
    
  ===========
  终于遇见同道,当数理逻辑的发展到哥德尔的语义学之后,传统哲学那些萦绕无数哲人的大脑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其实就是同义词的反复,无谓再去求索。
  楼主所讲的缘起自性无,其实不过是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一个版本而已,楼主自以为得了佛学的真谛,也许是这样。但楼主的佛学和佛教却并非一回事,宗教和哲学毕竟不同,宗教要去信,要去修,而不是思辨一下就了事啦
作者:00小虎00 回复日期:2010-01-30 20:46:24  回复    禅宗有个说法:如果佛法在文字,达摩何必东来。
作者:lison_yang 回复日期:2010-01-30 21:09:51  回复    看来Lz以大乘自居,说小乘如何,自了汉如何。那么,我有个问题,谁是自了汉?谁是小乘?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lison_yang 回复日期:2010-01-30 21:11:29  回复    在你看来,释迦牟尼佛是大乘还是小乘?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30 23:38:51  回复    请先看我前面的帖子。我从没有污蔑过小乘不好。相反,我一向的观点是小乘的程度已经很高了,只是不完满。欠缺的是自证道以后的普渡众生。
  另外,小乘与原始佛教不同。而主要是指部派时代的佛教。有一些比丘只求自证,隐居在深山里,同样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甚至证得涅磐。但是就此不问世事,不对众生说法。这是一点不足。这个不足不是佛教先天的不足。世尊一生不停的为人说法。只是部派佛教期间有了自了的倾向。大乘佛教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强调了慈悲心。但慈悲心不是大乘的发明,而是佛在世的时候就有的。只不过是拿出来重新强调。
  这不是说信奉大乘与小乘是泾渭分明,高下明显的。就解脱而言,二者是一致的。只是解脱以后是否还有一步而已。如果信奉大乘而不能精进修行,那还不如小乘的勤学者呢。
  释迦摩尼时代的迦叶就得到了释迦本人的很高评价。但是他就偏重自身苦行,而不说法。释迦也曾经劝过他。(见杂阿含)但他不听。世尊仍然格外高看他一眼。因为他在自了解脱方面少有人能及。
  释迦本人的圆满也体现在了他能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说法,教化众生。所以不是以时代划分大小乘的。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30 23:42:09  回复    现如今小乘自了也少有人能及。小乘以阿罗汉为顶峰。我还差的很远。批评的资格我根本没有。只是就其区别解说而已。
作者:baoxiangui666 回复日期:2010-01-31 00:58:20  回复    生灭不住的缘起不断延续,中间没有断灭相,所以涅槃就是斩断生灭,让它断灭,一个人涅槃了还有点意思,众生都涅槃了这个世界还有意思吗,都不生不灭了,其实本来就不生不灭,生灭是幻想,其实众生都已经涅槃了,只是自己不知,佛就是让大家得大智慧,知道自己是谁
作者:lison_yang 回复日期:2010-01-31 01:14:16  回复    成佛无情吗?也不是。无情是小乘自了汉的境界。(也不算低了)自证涅磐,脱离一切烦恼,独自清凉去了。
  ============================================================
  
  没仔细看过楼主的发帖,如果楼主是大乘佛教人士,那么楼主的境界是很高的了。
  但是,楼主的上面的这句话是刺激了我回帖。我在网上碰到的大乘佛教人士都是些贡高自慢的人,貌似很谦虚很恭敬,实则是大奸大恶之人。使我在学佛的道路上离大乘越来越远。
  然而楼主说自了汉自证涅槃,境界也不算低了,言外之意肯定是有比涅槃还要高的境界了。我闻所未闻。
  涅槃是佛教追求的终极目标,如果以涅槃后是否渡人来区分人之高下,其实是大乘的见识。佛法只以是否自证涅槃作为标准,从来没有以是否渡人作为依据。
  自了汉虽然不渡人,但是也不会害人。总比一些人口中声称是为了渡人,却贬低佛弟子强百倍,这些人实质是佛教的掘墓人。
  我不习惯把佛教分为大乘小乘,佛教只有一个,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作者:撒泪一路裸奔 回复日期:2010-01-31 01:27:20  回复    吗MARKet
作者:隐者之舞 回复日期:2010-01-31 01:33:36  回复    跟读了楼主的帖子好久了,今天冒个泡,来顶一下!
作者:御批 回复日期:2010-01-31 05:20:55  回复    记号
作者:sj3911 回复日期:2010-01-31 20:58:39  回复    大乘佛教应当发一个关于早期佛教,小乘佛教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31 21:03:29  回复    生灭不住的缘起不断延续,中间没有断灭相,所以涅槃就是斩断生灭,让它断灭,一个人涅槃了还有点意思,众生都涅槃了这个世界还有意思吗,都不生不灭了,其实本来就不生不灭,生灭是幻想,其实众生都已经涅槃了,只是自己不知,佛就是让大家得大智慧,知道自己是谁
  ============================================================
  这种自相矛盾的问题还是请高僧讲解下,既然不生不灭,又何来的斩断生灭?既然空相一体,又哪来的涅槃?难道就是只空不相了?或者就是只有空的相?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1:14:19  回复    简言之:
  “大乘”就是披着佛教皮的印度教。
  尤其是“大乘”中所谓“中观”一派,
  起所有的理论就是一个善于作玄奥辩论的印度教僧侣龙树所创立的。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1:28:11  回复    悉达多王子的思考还是比较平实的,
  所以搞了一个“十四无记”,
  “大乘”的高僧们偏偏要对这个问题大谈特谈。
  比如说灵魂的有无,悉达多王子觉得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妨碍修行佛法,于是禁止弟子们讨论这个问题。
  “大乘”的和尚们说,你们太无知了,说灵魂有是常见,说灵魂没有是断见,灵魂是既有且无,既非有亦非无,既有无且无有,既非非有,亦非无无等等。
  总之讲话的技巧是把各种相互矛盾的说法罗列出来,同时肯定,也同时否定,在肯定的同时否定,在否定的同时肯定,然后坚决否定自己曾经肯定,也坚决否定自己曾经肯定否定,如此循环,以致无穷。
  如果有人问这一堆违反逻辑的绕口令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乘”的高僧就会说你丫太没有悟性了,连这个都不懂。
  要么就说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这是要实修的。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1:36:08  回复     物质第一性佛经
      
      辨证唯物马克思 行深哲学思考多年 照见五行皆物 度一切无明
      科学无敌 色不异物 物不异色 色即是物 物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科学无敌 是诸万般皆物 常在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物中生色 有受想行识 有眼耳鼻舌身意 有色声香味触法
      有眼界 乃至有意识界 有无明 亦有无明尽 乃至有老死 亦有老死尽
      有苦集灭道 有智亦有得 以有所得故 故知物质第一性
      依物质第一性故 心随物起 随物起故 乃生无尽物质文化需求 无尽美好理想 
      究竟共产 四世国主 依唯物辩证法故 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故知唯物辩证法 是卓见 是真知 是战无不胜之真理
      能战胜一切困难 真实不虚 故说唯物辩证法 即呼口号曰
      马列主义万岁 改革开放万岁 三个代表万岁 科学发展观万岁
  ==================================
  个人觉得这一段“唯物经”比大乘所谓“心经”强多了。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1:39:15  回复     在汉传佛教经典里,佛陀被神化的色彩是非常浓烈的,佛陀运用神通的笔墨随处可见,使得现代人欲彻底明瞭佛陀的整个生活的真象,从其降生至於圆寂,实际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使得一些初学佛学的人们以为佛陀无所不能,法力无边,不但八十二相(相貌)好,且一生无病无灾,即使生病也说成是故意“示现”,净空法师干脆说:“真正一个学佛之人决定不可能生病,生病也不必找医生。…”,熟不知佛陀曾得过重病还查点致死,南传大般涅槃经有详细记载。最初他在毘舍离附近的白鹿瓦村安居坐夏时,忽罹剧痛痢疾,几乎殞命(第二章23)。后来铁匠穷达以旃檀树耳Sukara-Maddava设斋供佛;饭后他「忽患严重性血痢,剧痛几濒於死。」(第四章18 ︳21)。结果,佛陀竟因此一病不起,而在拘尸那罗入涅槃。根据此事,我等应肯相信佛陀是一历史伟人,而不是「神」或一个「神话」。因其遭受病苦,竟至于圆寂,是与常人无二致。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1:40:38  回复      《沙门果经》的第56段,佛陀说:‘鉴于有些沙门及婆罗门依靠信众供养的食物过活,却借着邪命、借着低劣的技艺来维持生活,如 :看人四肢、手、脚等的痕迹来预言长寿、发达等,或相反的命运;借着预兆与征象来占卜;依闪电与天兆来占卜;解释梦境;依身上的痕迹来算命;依布被老鼠咬的痕迹来占卜;做火供;从杓中做供养;供养荚、米粉、米粒、酥油与油给天神;从口中做供养;供养血牲给天神;依手指尖来预言;决定拟建房屋或园林的地点是否吉祥;为国家大臣预言;驱赶坟场的妖怪;驱鬼;住土屋者所宣说的咒术;蛇咒;毒术、蝎术、鼠术、鸟术、咒语、乌鸦术;预言他人的寿命;念咒以保护他人不被箭所伤;念咒以了解动物的语言──他戒除这些以低劣技艺而行的邪命。这也是他的戒行。’
    
    巴利文《小品》 V.33.1:这时有两个比丘,姓耶弥卢諦拘罗,是兄弟俩,原来生在婆罗门家中,声音良好,善於谈说。他们来到世尊那里,向世尊致过敬,坐到一旁去;坐下以后,两个比丘向世尊说:「大德!现在的比丘,不同姓,不同名,不同门阀,不同家室,都来出家。他们用自己的方言俗语毁坏了佛所说的话。请允许我们用梵文表达佛语。」世尊呵责他们说:「你们这些傻瓜,怎麼竟敢说:『请允许我们用梵文表达佛语。』傻瓜呀!这样既不能诱导不信佛的人信佛,也不能使信佛的人增强信仰,而只能助长不信佛的人,使已经信了的人改变信念。」呵责完了以后,又给他们说法,然后告诉比丘说:「比丘呀!不许用梵文表达佛语!违者得突吉罗。」从两位婆罗门出身的比丘提出采用梵文宣教,被佛呵责得知:佛陀不允许比丘们使用梵文宣教。那麼,不用梵文,究竟用什麼语言?佛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佛说:我允许你们,比丘呀!用自己的语言学习佛所说的话。自己的语言可以有二种解释:(一)佛自己的语言,(二)比丘自己当地的语言。
    
    
    
    为什么佛不许用梵文宣教? 首先,从当时使用的语言来看,印度吠陀后期,婆罗门教兴盛,梵文是佔领印度北部的雅利安人的语言。然而到了西元前五、六世纪的佛陀时代,梵文已成為一种高度规范化和学者的语言,只有掌握文化大权的婆罗门祭司和统治阶级的贵族使用梵文,普通人民则使用地方语言。这由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的铭刻中发现的最古俗语,以及属於俗语的巴利语经典、耆那教文献可以得到证明。婆罗门的祭司因来自各地的不同家族,所以需要规定婆罗门通行的标準语言,以维护自己的特殊社会地位。第二,在印度文化的发展上,佛教的兴起对於当时佔宗教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而言,可说是一种反动,一种革命。例如婆罗门重祭祀,屠宰牲畜,祈福求生天。而沙门反对祭祀,戒杀,主张由「业」决定人的命运。婆罗门思想与沙门思想根本上就是对立的。
    
    第三,将那段不许用梵文的巴利律译文,对照其他汉译本来分析佛陀的开示,巴利律是:佛世尊呵责他们说:「你们这些傻瓜,怎麼竟敢说:『请允许我们用梵文表达佛语。』傻瓜呀!这样既不能诱导不信佛的人信佛,也不能使信佛的人增强信仰,而只能助长不信佛的人,使已经信了的人改变信念。我允许你们,比丘呀!用自己的语言学习佛所说的话。」其他汉译本如下:(一)佛告比丘:「吾佛法中不与美言為是。但使义理不失,是吾意也。随诸眾生应与何音而得受悟,应為说之。」(《毗尼母经》卷四)(二)佛言:「我法中不贵浮华之言语。虽质朴不失其义,令人受解為要。」(《毗尼母经》卷八)(三)佛言:「汝等痴人,此乃毁损,以外道言论而欲杂揉佛经。」佛言:「听随国俗言因所解,诵习佛经。」(《四分律》)(四)佛言:「听随国音诵读,但不得违失佛意,不听以佛语作外书语,犯者偷兰遮。」(《五分律》)(五)佛言:「从今以外书音声诵佛经者,突吉罗。」(《十诵律》)
作者:neillee28 回复日期:2010-01-31 21:46:08  回复    mark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1:46:46  回复    悉达多王子禁止使用梵文讲授佛法,
  就是为了防止印度胶的思想改变其原始的教导。
  但这也不能改变在他死后,其教导被印度胶所“化”的结局——化的结果就是所谓“大乘佛教”。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1:54:25  回复       上座部佛教可说是现存的佛法里最纯的一派。在巴利三藏《长部》里的第十六卷中提到:「现在,阿难!如果你们任何一人这么想,‘我们失去了我们的导师’--------不要这么想。只要是任何我为你们说的经文和戒律,那就是你们的导师。」
    
     上座部佛教会存在是因为正法与戒律还存在着,而戒律则是依赖比丘们的遵守而存在。南传僧侣的戒律,总共有227条。平常人或许会认为戒律不重要,这是错误的。如佛陀在上面所指出的,佛陀称自己的教法为经文和戒律,戒律和经文是分不开的。戒律维护了比丘行为的清净和正法的延续。就像平常人的坏习惯,在被他人指出时,总会自己编造出一套说法来自圆其说。同样的道理,一个比丘若不遵守戒律,佛陀的经文就会受到歪曲。
    
    在巴利经典中佛陀还提到:
    「瞿赏弥,这些你所知道的法的特质,‘这些法引导向清净,不是引导向热情;是向往解脱,而不是向往束缚;是能除去自我的贡高,而不是增强自我的贡高;是朝向歉虚,而不是朝向野心;是朝向满足,而不是朝向不知足;是朝向独自的闲居,而不是朝向人们的缠缚;是向精力,而不是向懒惰;是向无烦恼,而不是向烦恼’:由此你就可以知道,‘这就是经文,这就是戒律,这就是导师的教导’。」
    
    原始佛教可以以下几点简述:
    1. 经文和戒律(Dhamma-Vinaya)
    上座部佛教的经文和戒律是经过严格的流传,一代接一代的紧密考查和验证而来的。
    
    2.历史和考古证明
    上座部佛教是经过世界的各方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证明是历史上和世界上最原始的佛教。它不仅包含了最原始的经文(以文字记载的有2,000年的历史之久)和最原始的僧侣生活方式。
    
    3.僧侣生活方式
    上座部佛教的僧侣们是依照着2,500年前佛陀传下来的僧侣生活而实行的。其中包含了不穿鞋,不收钱财,托钵,三衣等等的227条严格戒律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2:09:37  回复     龙树的“中观”和吾国的唯物辩证有得一拼,
    
    专门说些不左不右,既作且右,不阴不阳,既阳且阴,不上不下,既上且下,不真不假,既真且假的废话。
    
    但龙树的这一套很合中国古代很多“中庸”的知识分子的胃口,中国官场主宰的文化生态中又新添了一种捣浆糊的理论工具,这和小农意识浓厚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严格的理论工作的鄙视倾向有关。玄奘和尚带回来的唯识论比“中观”高明得多,但在中国很不流行。
    
    头脑越来越懒惰,越来越对缜密的理论思考欠缺兴趣,结果就越来越缺乏理论思考能力的中国佛教,就越来越陷入到“中观”那一套自相矛盾的,自我循环的话语陷阱中不可自拔。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2:10:35  回复     其实什么是“中观”呢?
    
    “我”说的就是“中观”,正如主席最革命一样,站在主席左边的是左派,站在主席右边的右派,唯有我“中观”一派,好像鲁迅笔下的波斯猫,做出一副不偏不倚的可爱模样。
    
    据说龙树是和他人辩论失败被割掉舌头而死的,看来裁判是一伙懂得逻辑,不被那种类唯物辩证的绕口令迷惑的人。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2:15:16  回复      所谓的“把涅磐视为实体化的倾向”,这正是所谓“大乘佛教”的功劳,他们编造出所谓“法身,化身,报身”的说法,将佛陀偶像化,自大乘起,将释迦牟尼作为一偶像供奉的风气开始兴盛于佛教内部。这样明确的事实,花发网友也能倒打一耙,真是让人不知如何评价。
    
    至于“执取于涅磐而厌世”,这正是大乘的油滑之处。娜这样的话批评“小乘”,其实是连佛陀都骂在里面了。如果不是“执取于涅磐而厌世”,出家做什么呢?倒是“大乘”,可以一边不受戒律,酒肉照吃,女人照睡,反过来倒说是别人不究竟,看不开。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2:17:04  回复    看看,信奉三宝的人是如何评价中观的:
    
    
     若一切皆空  無生亦無滅
     如是則無有  四聖諦之法
     以無四諦故  見苦與斷集
     證滅及修道  如是事皆無
     以是事無故  則無四道果
     無有四果故  得向者亦無
     若無八賢聖  則無有僧寶
     以無四諦故  亦無有法寶
     以無法僧寶  亦無有佛寶
     如是說空者  是則破三寶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2:18:41  回复     唯识的体系即使一个人并不认同,但却也能欣赏,因为那是一个说话有条理,推理有逻辑的体系。
    
    一个人读唯识的时候,可以感到创造出唯识理论的那些和尚是一些讲道理的人,一个理智正常的人可以按着他们的路子去理解他们,可以和他们辩难争论。简言之,这是一个头脑正常的人说出的头脑正常的话。
    
    龙树等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江湖骗子,专门说些类似于算命先生的那一根手指的绕口令。龙树等人的辩论的办法是诡辩,一开始他们这样不对,那也不对,只有自己最正确,但就是不说自己是怎么正确的,逼急了就说其实你说的和我说的也不矛盾,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2:21:18  回复    摘一段清辨护法空有之争:
    
      清辨梵名 Bhavaviveka、音译婆毗吠伽,南天竺人,与护法为同一时代人,他曾到中天竺向众护学习龙树的空宗理论,著有《大乘掌珍论》二卷(唐玄奘译),《般若灯论释》十五卷(唐波罗颇密多罗译),是当时有名的大乘空宗论师。护法是唯识十大论师之一,著作丰富,弟子众多(见护法条)。清辨造《掌珍论》后,引起空、有法义之诤。这在当时是一场十分激烈的法义论战。两家言论如下:护法造《唯识三十颂释》,(窥基译《成唯识论》,即以护法之释论为主要依据。)主张诸法皆由因缘而生,而将一切诸法分为三性,即:一者遍计所执性,为妄情所现之法,故说为空;二者依他起性,诸法皆因缘而生,故说为有(假有);三者圆成实性,即一切法的本体悉皆真实,故说为有。《成唯识论》卷八称:“此三性中几假几实?遍计所执妄安立故可说为假,无体相故非假非实。依他起性,有实有假,聚集相续分位性故说为假有;心、心所、色从缘生故说为实有,若无实法假法亦无,假依实因而施设故。圆成实性唯是实有,不依他缘而施设故。”
    
      清辨造《大乘掌珍论》,主张一切皆空,不仅因缘和合的有为法空,永恒真理的无为法亦空。《掌珍论》卷上有偈曰:“真性有为空,如幻缘生故,无为无有实,不起似空华。”意思是说,因缘和合的有为法,都是虚幻不实的,故说为空;而无为法没有实性,有如“空华”,所以也是空。《成唯识识》卷三,对清辨“一切皆空”的理论提出反驳,论曰:“有执大乘遣相空理为究竟者,依此比量拨无此识及一切法,彼特违害前所引经,智断证修染净因果皆执非实,成大邪见。外道毁谤染净因果亦不谓全无,但执非实故。若一切法皆非实有,菩萨不应为舍生死精勤修集菩提资粮。谁有智者为除幻敌,求石女儿用为军旅?”上一段论文的意思是:有些执大乘空宗“一切皆空”为究竟理论者,根据这种错误的比量,否定阿赖耶识及一切法的存在,这就违背了唯识宗所依六经十一论的理论,认为智断、证修、染净、因果等全属虚妄。如果说“一切皆空”的理论能够成立,那世出世间的一切染净因果就不存在了。同时,那些精勤修行、希望成佛证果的人,岂不像是征用石女的儿子去打仗、完全落空吗?总之,以护法为代表人物的大乘有宗以为:作为客观事物的“外境”是空的,而作为主观的能认识的“心识”是实有的。而以清辨为代表人物的大乘空宗认为:不仅外境是空,心识也是空的。《成唯识论》卷二曰:“清辨计言,若论世谛,心境俱有;若依胜义,心境俱空。”由此看来,护法是以万法缘起立法相门,主张因缘所生法为有;清辨是以万法实相立观心门,主张毕竟皆空。 关于当时的空有之争,后世看法不一。法藏的《楞伽玄义》中解释说,清辨破有,护法破空,虽似相破,实是相成,因为相破的结果,益发彰显“真空妙有”的佛教至理,此说不无卓见。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2:25:34  回复     在我对佛教的理论作过一番研究以后,惊奇地发现,整个佛学,不是在那一点上错误,或者在某个问题的论述上有错误,而是从头到尾,几乎在每一点,每个问题上都是错的。在极端的情形下,将佛教的主张翻转过来,几乎就是正确的见解了。一直很想写个帖子反驳一下佛教的这些谬论,但因为下面的一些困难,使得一个人很难认真地对佛学的理论加以讨论。
  
    第一,在整个被以佛教称呼的宗教传统中,存在着很多差异甚大的流派,它们在某些根本问题上甚至互相反对。比如所谓的“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之争。“小乘”佛教也就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他们的理论应该是更接近于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的本意的,虽然他们被龙树所开创的所谓“大乘”诬称为“小乘”。悉达多及其正统传人被后来的佛教的改革派诬蔑为小道,可笑的是,尽管与“小乘”在教义与实践方面存在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大乘”佛教至少要在语言上对“小乘”佛教有适当的尊重,他们之间的区分为某些“大乘”人士简单地说成法门的区分。这样,“大乘”佛教就可以既“向上兼容”,又不用忍受“小乘”那种好似呆板枯燥的修行生活。这样的“便宜”做法,使得“大乘”佛教得到广泛传播的同时,其堕落的速度也远远超出了被他们诬蔑为“小乘”的同行。这里不打算深入讨论所谓“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来源。我的用意在于指出,相比于上座部佛教相对比较平实的理论来说。“大乘”佛教开始了一个很不好的传统,那就是凭借自己的好恶或者某种现实需要曲解原始教义,并且把大量的诡辩引入到佛教教义中。这样历经千年的不断地对佛教教义以迎合现实需要为目的的篡改运动,造成了一种类似于累层的化石地貌的文化结构。在这种结构面前,很难做出有意义的批评。因为正常的言谈需要逻辑的一致性。一种观点之所以可以被批评之前提在于,这种观点内部的无矛盾性。对于无羞愧地公然将矛盾容纳于理论体系及其历史传承之内的体系来说,正常的批评很难展开。对于这种困难,参考一下所谓“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的奇妙命运就可以知道。这种诡辩术的共同点就在于,它既可以用来支持一切观点,也可以用来反对一切观点,而它自己的逻辑矛盾却不允许深究。对于一定要追究一个是非对错的人来说,“唯物辩证法”准备了一个帽子,那就是“形而上学”,佛教也准备了一个帽子,那就是“执着心”。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2:28:55  回复     佛教的理论之所以很难被有效批评的另外一点,源于佛教对语言和人的理性能力的不信任的态度。在佛教看来,“体验”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而语言顶多不过是指向月亮的那个手指,而佛教的修炼所得到的结果才是那个月亮。而体验不管怎么说,都是私人性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佛教的理论是“死无对证”的。悉达多是否真的达到了某种玄妙莫测的境界,悉达多本人试图向他的追随者说明自己所证悟到的东西,但他在说的同时,却担忧语言是否能够如实地传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构成了一种佯谬,任何人都可以宣称他自己获得了某种很不可思议的体验,但这种体验是什么,却绝对不是语言可以说清的。这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特质是佛教对付责难的无上法宝。对于回答不了的问题,就说一句“不可说”。就像一个笑话中算命先生的一根手指,能从中得到什么全看个人“悟性”。对付这种赖皮的言说策略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以可说对可说,以不可说对不可说。凡是可说的东西,不能以不可说搪塞,凡是不可说的东西,闭嘴就是,无须再说。
    
    佛教的理论很难被有效批评的第三个原因在于,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存在着巨大的断层。在佛教的理论层面,就其逻辑比较清晰的那一部分,可以说是不错的古代哲学论述,但与其实践层面,是完全无理的。比如在藏传密宗佛教中,活佛的屎尿被制成药丸供信众食用。这种行为不过是佛教宗教实践诸多现象中比较极端的一例。问题是,佛教经常用一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方式进行宗教传播与辩护。在其骗取信众财物时,他们用以欺骗愚夫愚妇的理论是一种,在其于有更多理性的人宣教时,他们说的就是一套更像是哲学的东西。当然,佛教自身对于这种策略有一个辩护,将之称为“法门”的不同。所以他们既可以面目愧色地欺骗愚民,同时又像个哲学家与其他人讨论关乎人生的重大问题。这样一种“善意欺骗”的策略使得任何针对佛教的批评很难对准它所要批评的对象。因为当你批评佛教的实践时,他们就大讲佛教的理论,他们甚至可以告诉你,你批评得那些东西都不是佛教所主张的,虽然他们并不真的打算改变其在实践层面的行为。当你批评他们的理论时,他们就大谈佛教的宗教实践,当然不是细致地谈论佛教实践的现实座位,而是就是宗教实践的性质泛泛而论,他们会说用诸如“扬善弃恶”,“对他人的慈悲”这类话语来搪塞。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你难道能说鼓励人行善是错误的吗,你难道能说让人的心灵放下负担,充满对他人的慈悲之情是错误的。既然你不能这么说,佛教徒就俨然得了胜利,他们不会理会你本来批评的对象是什么,而他们的回应完全答非所问,陶醉在“实用主义”的胜利中。
    
    这篇文章,打算就佛教的最基本的几个教条展开批评,并提出我认为正确的观念。因为这几个观念对于佛教而言是最基本的,所以经常被称为”法印“,我的任务就是指出相反的”法印“才是正确的。
    
    佛教的三法印:一、诸行无常、二、诸法无我,三、涅盘寂静
    
    木瓜的三法印:一,诸行有常、二、诸法有我,三、执我成就。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2:34:04  回复     一,不是“诸行无常”而是“诸行有常”才是世界的真相。
    
    对于现象界的流动不居,各个民族都有所省察。所不同的是,有些更聪慧的民族透过了无常的现象界而领悟到现象界背后那个“常”,而有些民族掉在“无常”这个陷阱里,折腾了几千年还没有走出来。
    
    孔夫子在黄河边发过一句感慨:逝者如斯夫,表达了那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在人心理上造成的无常的感受。古希腊的哲人赫拉克利特更是把这种关于现象世界的无常观推倒极致。如果赫拉克利特出生在印度,他可能早就被尊称了这个佛或者那个菩萨了。
    
    不过这种只看到现象界的流变不息就断言世界的本质是“无常”的观念不过是——借用佛教的术语——俗谛。真正有智慧的人则透过流变不息的现象看到了现象背后不变的东西。这个不变的东西,在中国古代被称为“道”。道是万物的根基,支配着万物运行,而道本身周行不殆。在以后的哲学发展中,这个不变的存在又被中国的哲人命名为“理”,“理一分殊”,理是永恒不变的,变动无常的现象不过是理在具体时空的显现。这种无常背后的有常,在一句中国古话里表现地很是充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这句话的合理推论就是:“天行有常,不为此悉达多存,亦不为彼悉达多亡”。即使悉达多本身闭上眼睛,把自己的意识调节到一种非常玄妙的状态,永恒不变的道仍然在他的耳旁呼啸而过,一刻也不肯停留。
    
    古希腊的哲学从巴门尼德开始,放弃了赫拉克利特的幻觉式认知,转而关注纷繁现象背后的永恒本体,由对离聚无常的“多”的关注而变为对“一”的关注。对于本体论问题的思想兴趣,推动着以古希腊为发端的西方思想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形成。在这种世界观的关照下,世界,不管是现实的物理世界还是观念的世界,才呈现为客观的,可以被理解的永恒秩序。人的理性之光照耀在这些客观的理性秩序之上,世界对人才成为理解的对象。于是才有数学——关于不变的逻辑结构,自然科学——关于不变的自然秩序,伦理学——关于不变的善恶的秩序等等学科的发明。而沉浸在“无常”幻觉中的佛教文化是不能和人类理性探究的精神相符合的。因为承认世界具有不变的内在秩序是试图认识这种秩序的开端。既然佛教已开始就认定了一切存在都是无常,那么人的理性精神就丧失了可以出发的起点。
    
    佛教对于“无常”的论证一般来说是从三方面面展开的。一是说明任何现象都是依存于其他现象而存在的,二是说明同一现象在时间中的变动,三是说明同一现象可以从中区分出不同的部分来,比如人的身体是由毛发,血肉,内脏,骨骼等构成。《金刚经》特别重视这第三种论证,并把它总结成一个公式 :某某非某某,是名某某。这也是所谓“四圣谛”里“集谛”要表达的内容。一般来说,这三种论证加起来,就称为佛教的“无常”。除开前面所说的混淆了现象与本质的根本错误,这三种论证每一种都有它们自身的错误。关于这个,就不多说了,对哲学略有研究的人都可以很轻易地指出其中的逻辑问题。
    
    佛教极力宣扬无常的观念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说明人生之苦。佛教“四圣谛”第一谛“苦谛”就是专门说明人生苦的,对人的一生可能遭遇的种种苦作了非常详尽的排铺。如果谁要写一本《人生的苦恼》之类的书,就可以直接照抄佛教关于人生之苦的这些论断。而人生之苦必定有一个根源,佛教认为这个根源就是“无常”,这样就把关于现象界的无常的论断和人生之苦的论断联系在一起。佛教的目的就是想使人认识到世界是无常的“真相”进而从无常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2:38:53  回复     但是,“诸行无常”这个论断已经是看事物只看表面的浅薄之论,建立在这个浅薄之论上的解脱之道又能有多大的可靠性呢?事实上,“苦谛”的那些说法虽然虽然不是胡说八道,因为这些“苦”是确实存在的,但历数人生之苦,将人生中所必然遭受的痛苦扭曲成生命的所有内容,妄想寻求所谓解脱之道,则只能是神经质的呓语。如果有人愿意,他照样可以把人生的种种快乐都细致地排列出来,并且给这种人生快乐的主张一个名字“乐谛”,就成了河“苦谛”内容相反,但一样有道理——或者说一样无道理——的理论。
    
    如果说贪念导致了人生的很多痛苦的话,那么成佛的贪念就是诸种贪念中最狂妄的一种,舍弃世间的小贪而追求成佛的大贪,被这种大贪所迷惑的人生命对它们就呈现出更多的“苦”,因为它们的意志被用在一个无指望的方向,在自己反对自己的战斗正壮烈牺牲。
    
    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民国时的李叔同,都是这种大贪的代表。人生在世,天然地对他人负有义务,包括对家庭的义务,对同胞的义务。人的价值就体现在人通过努力为他人所贡献的福利中。一个为了养活自己的孩子而在烈日下汗流浃背的男人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他没有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悉达多为了追求所谓解脱,抛弃自己的同胞,结果他的全家人都被敌国杀死。他却只能安慰自己说,那是因为他们家的人上辈子杀死了一个池塘的鱼,鱼这辈子来报仇。李叔同为了追求所谓的解脱,抛弃了妻子和孩子,使他的妻子最后在落寞中离世。这样为了自己得解脱而放弃责任的人,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人。中国古人有个词形容佛教,说它是“破家灭国”,真的是非常恰当。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2:40:38  回复     二,不是“诸法无我”而是“诸法有我”。
    
    我国的先贤老子讲过一句话:“吾之所以有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儒家也主张“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可见此生的肉身的存在是和我的生命的患难联系在一起的,然而为了那些比我的此生肉体的生命更高的价值,我因该设计此肉身的生命。这一类的行为确实是高尚的。
    
    但佛教并不是这样的。佛教的逻辑乃是从人生之苦开始。我之所以能遭受诸种苦难,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我的在场。如果我并不是在场的,那么苦因为失去了被感知的对象也不究成之为苦了。因而,“无我”就不仅是佛教的理论主张,而且也是佛教修炼的最终目的。如果一个人彻底地消灭了对于我的在场的执著,那么他就达到了佛教所说的觉悟的境界。当然,觉悟,也就是佛教的涅磐境界经常还有一些其它的特征,但其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特征仍然在于彻底的破除“我执”。因为对人生之苦的畏惧而试图消灭苦的主体,和前面所说的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不可同日而语。这一种宗教行为的背后,确实最浅薄不过的人的“避苦趋乐”的本性,因为佛教根本否认人世间有什么真正的快乐,即使有的话,在无常的世界里,迟早会变成苦,故而“灭苦”就是佛教“无我”思想的前提。
    
    前面已经说过佛教四圣谛中的苦谛视在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如果这个道理可以被接受,那么根本就无须去追求所谓的灭苦之道,从而整个佛教理论也就是没有必要的了。为了进一步地鲜明佛教理论中的不合逻辑之处,还是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地阐述。
    
    由中国先贤的'无身“到佛教的”无我“,导致其间重大差别的是佛教的六道轮回的观念。在佛教看来,此世之此身固然可以舍弃,但因为人的生命与六道中轮回,故而单纯舍弃”身“是没有用的,必须进一步舍弃一身这主宰”我“,才能跳出轮回,达到真正的解脱。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2:42:45  回复     佛教作为对对当时流行的印度教的反对面出现,对印度教的很多主张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但惟有于轮回的主张上,忠实地照搬了印度教的主张。但值得注意的是,佛教的”无我“的思想却是和轮回转世的观念根本冲突的。将轮回理解为灵魂的转世,这是正常的思路,但如果一身之主宰的'我”并不存在,又是谁在轮回转世呢?悉达多本身对这个问题并没有给与明确的解决方案,在他本人的教导中,他将人死后有灵魂这种观念成为“常见”,把人死后无灵魂这种观念成为“断见”,据他说,佛教主张的,就是这两种观念以外的一种真确的见解。然而他毕竟没有说明这个既非断见,也非常见的高明见解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遗留到后来,实际上构成佛教分裂成不同派别的一个重要的导火索。唯识宗认识到轮回转世必须一个主体这个逻辑要求,,认为这个主体是“阿赖耶识”,此说虽然不同于灵魂学说,实不远之。“大乘”空宗则发扬破空一切的精神,直至把六道轮回也堪破成空,龙树解释转世的含义,举例说就像一根蜡烛的活引燃了另一根蜡烛的活,这两根蜡烛的活虽然由因缘连接,但此火实际和彼或并未有任何联系。这样的“唯物主义”的见解,下层信众不能接受,而且就恐怕高僧大德也没多少人能接受。因为如此一来,修行的目标即失去依托,龙树据说最后发疯自杀,恐怕与这种思想上的矛盾导致的痛苦有关。
    
    佛教“无我”思想与其宗教实践上导致的另一个难题,是佛教徒的精神需要和悉达多本人的“无我”相矛盾。按照佛教的理论,悉达多本人一旦死亡,即进入涅磐境地,在这种涅磐境地下,悉达多本人不再以任何形式存在于世间。因为如果承认悉达多入灭以后还以某种形式存在的话,那么这种形式的存在,就足以为悉达多永恒之“我”。这就不仅违反了三法引之无常印,也违反了三法印之“无我”印。悉达多本人是认识到这点的,他在去世前教导自己的弟子说,他去世以后,弟子们应当以戒以法为师,而从来没有说过遇到困难可以呼求悉达多本人保佑的。然而为了迎合信众的心理需要,估计也是为了方便传播,所谓的“大乘”佛教又编造了所谓“法身”,“应身”,“化身”的理论,其中这个“法身”,除了名字不同,在各方面都和其他宗教的神灵没什么区别了。佛教虽然主张无我,却免不了它的弟子们对着那个“无我”的“我”顶礼膜拜,祈求佛的保佑。
    
    所谓“大乘”佛教的另一奸猾处,是编造了“菩萨”的果位。原始佛教中并无菩萨这个果位,当然更不可能有菩萨去救苦救难了。按照佛教的理论,即使是悉达多本人,也只能教导众生,而不能用自己的能力使别人觉悟。但是在“大乘”佛教的谎言中,有个叫“地藏王菩萨”的就发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此“菩萨”尚未成佛,就已经如此牛查,岂不是要把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羞死。这是“大乘”佛教为了迎合底层信众而肆意篡改教义的又一个铁证。佛教的教义就是在这群只图“方面”的人手里越来越败坏的。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2:45:51  回复     上面分析了佛教“无我”的观念导致的其和轮回转世的观念很难相容的问题,以及“无我”的观念如何在宗教的实践层面导致矛盾从而在实践中被取消的问题。下面着重从理论上驳斥“无我”的观念。因为对“诸法无我”中的“诸法”是不是实有的问题佛教的不同派别存在重大差异,因而只把经历放在对“无我”观念的驳斥上。
    
    严格追究起来,“无我”的观念不不单是指一人之中无主宰,也指世界之中无主宰,也就是否定了基督教等一神教的上帝的观念。但对后一个问题的辨析将牵扯到更多的细节,所以暂时存而不论,下面的行文中,对“无我”的批判都意指一身之主宰。我不打算证明更强的结论,比如说证明基督教主张的无论贤与不肖,男女老少而普遍存在的灵魂的观念。因为更弱的结论已经足以说明“无我”的谬误,而更强的结论必然需要更多的论证——会削弱批评的要点。
    
    要批评“无我”的观念。就要先分析一下在佛教的理论中,对“无我”这个命题是怎么证明的。对这个命题的论证又可以分为两部分,关于“肉身”的“无我”论证和关于“意识”的无我论证。肉身属于现象界,因而肉身是无常的。然而从肉身的无常却不能推导出在肉身层面的“无我”。这里要复习一下佛教四圣谛的第二谛“集谛”,聚沙成塔,是为“集”也。将此“集谛”用于人之身体,就可以把身体看成是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集合,例如将身体看成是毛发,血肉,内脏,骨骼的集合,现在科学昌明,自然也可以将身体看成是细胞的组合,甚至是原子的集合。但是这样的分解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不太重要的方面,用哲学的语言讲,就是只看到组成身体的“质料”而没有注意到身体存在的“形式”,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其他任何其他动物,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形式的不同。就像“365”这个数字只能看成是“3,6,5”这三个数字的按特定顺序的组合,而不能看成是“3,6,5”这三个独立元素的堆积。正如把一堆零件堆积在一起不构成一架机器一样,人的身体的存在也绝不是组成身体的原料的堆积所能解释的。我前面提出了“乐谛”以对抗佛教的“苦谛”,这里我要提出“个谛”以对抗佛教的“集谛”。对一个事物而言,最重要的是将其各部分联系起来的抽象形式,而不是组成它的材料。所以对一个人来说,只能说这一“个”一“个”的人,人不能被有意义地分解为其他更小的元素。
    
    如果从人的意识层面来论述,佛教对“无我”的论证是从人的意识念念相续这个事实出发的。在佛教看来,既然人的意识呈现为念念相续,那么就没有除了这连续不断的意识链条之外,在人的意识中并不存在一个主宰者我的意识的“我”。对于这个论断,起码可以提出三种批评意见,其中的每一种佛教的理论都是无法驳倒的。
    
    第一,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论证。这种论证主张,在人的意识之思的当下,即使“我”怀疑一切,我至少可以确定地把握“我思”这个事实,因而作为思者的“我”必然是在得。所以不是“无我”。
    
    第二,意识作为一个整体其形式的稳定性。理论的描述有点抽象。可以考虑这样一个例子,电脑执行程序是一条指令一条指令执行的,因而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念念相续”,然而电脑的整个的软件系统确实相当稳定的。如果追溯到底层,一个能够正常运行的电脑,操作系统中的一些部分是不能省略的,这些不能省略的部分构成软件系统的形式中最稳定的部分。
    
    第三,从人的“自由意志”所作的论证。我这一秒可以决定下一秒要做的事情,假设我要在集中可能的情形中选择,那么在我的自由意志做出选择的一刻,我的意识就同时把握了各种可能的选择,并且从中选出了一个我最喜欢的。如果这个反驳成立,那实际说明了,尽管在显明意识的层面,意识表现为念念相续的线性结构,在潜意识层面,人的意识却可以同时把握多个对象。关于这个,有个很有趣的心理学实验,这里不说了。如果有人对这个论证有怀疑,再讲不迟。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2:47:00  回复     对于“诸法无我”的另一个批评,是基于认识论的。因为“法”只能是“我”所认识之法,离开“我”无所谓法。所谓的“法”,无非就是“我”主动使用理性的诸范畴,将经验世界的规律表达出来的结果。经验必须是被“ 我”所体验到的,而且也只有“我”,才沟通了理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纯粹的,排除了“我”的现象界是没有法可言的,有的只是一个个的现象,由对现象界的经验到形成可用语言表达的“法”的过程,就是“我”主动将被我的理智所认识到的理念用于组织诸现象的过程。如果没有人对自己意识的统御,根本不可能形成任何认识,悉达多能够领悟出一套“佛法”这个事实,本身就是悉达多统御了自身意识主动追求的结果。而不是各种杂乱无章的念头随即排列,在悉达多的脑子里就形成了一套佛法。就像一部小说不可能是汉字的随机的排列组合形成的一样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经常被忽视,专门提出来。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2010-01-31 22:49:44  回复      再说一下所谓“理性有限性”问题。理性有限的主张第一次被康的所系统论证。在康德看来,上帝是否存在这类命题是不能用理性得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结论的。但佛教的“无我”印已经否定地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当佛教徒这样主张时,他们是想不到他们的理性还是受有限性限制的。当他人批评佛教的理论时,某些佛教徒就立刻想起了“理性有限性”。这岂不是很可笑吗?
    
    如果理性确实是有限的,那么悉达多的理性,与我的理性,与其他任何人的理性一样,都是有限的。因而,只要承认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悉达多的理论中很大一部分就必须被归为故意的欺骗。
    
    所以,不赞成佛教徒再提什么“理性有限性”。
作者:万税总里 回复日期:2010-01-31 23:59:32  回复    按照楼上的理论来看,成佛不难。
作者:三十华里 回复日期:2010-02-01 03:06:32  回复    哈哈哈哈,瓜大师是不是来砸场的,正是一切有为法,尽是逻辑合理,理起时起,理尽还无,不外如是.除了逻辑,别的都是虚的啊,不能自洽的理论就是恶趣无啊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2-01 08:22:31  回复    顶 瓜瓜!
作者:lison_yang 回复日期:2010-02-01 13:54:18  回复    看得到木瓜的谬论,我简单的说两句。
  什么是无常?
  无常是 生灭、变易、运动或有已而无的意思。
  
  木瓜的洋洋洒洒的几千言,总结出来就是这个世界是有秩序的。以此来反对无常,其实是偷换概念。
  佛法的建立基础是缘起法,是因果论。这个缘起法,因果论里面其实就包含了秩序的概念。不能说,因为这个世界是有秩序的,就否认这个世界是无常的吧?
  然而,考察这个世界的秩序问题,木瓜还以中国道家的“道”作为论据,“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个谬论不必辩了,即使在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大家在反对,“时移世易”,还有什么“道”是不变的?还有,宋明理学家提倡的“理”,导致了中国思想的僵化,致使中国逐渐没落。这些都不必说了,就说西方吧,虽然,西方的文明是建立在“本体论”上的,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找到这个世界上不变的东西了没有?当年,牛顿的经典力学大厦建立起来的时候,人们认为这个世界很完美了,剩下的只是修修补补,可以享受了。后来呢?相对论的出现,彻底打碎了这个美梦,还有量子力学的产生,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世界是无常的,甚至,建立世界的秩序也是无常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常只是相对的,无常是绝对的。
作者:lison_yang 回复日期:2010-02-01 14:43:38  回复    至于木瓜理解的“无我”,完全不是佛法里指的“无我”,所以,你说的那些废话,就不用指出了。建议你了解一下什么是“无我”,再来辩论吧。
作者:黑色的卷毛 回复日期:2010-02-01 18:01:15  回复    m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2-01 19:57:42  回复    阿弥陀佛,终于看到一个真正入了佛门的人了!他就是“颐禧”。其实楞严经已经讲出了灵与肉可分离的事实,即轮回的依借,只是比较隐晦。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2-01 20:16:17  回复    我早就说楼主等人宥于哲学式的纸上谈兵去理解佛书。其实道教的咒水画符,甚至巫蛊祝由,再甚至莲蓬鬼话的八卦帖子很适合你先去混一混。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2-01 20:27:59  回复    别不服。乔达摩.悉达多都在婆罗门界混那么久,并且对其后来的证悟不无好处,叫楼主等去鬼话混也不过分吧。
  食言了,又回帖了。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2-01 20:59:46  回复    楼主,求往生就是大错特错?释迦也没说印度神学里的都是骗人的吧?释迦贬责印度教及一切外道不是说他们是骗子而是嫌它不能断轮回吧?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jijkfg 回复日期:2010-02-01 21:38:57  回复    佛是错误的吗,基督是错误的吗,孔子是错误的吗,不是吧,佛,非人也是为佛即觉醒的人,是中,是一种境界,也是涅槃,不要把涅槃说的像是500万彩票一样,那样的光怪陆离,人生苦对,人生乐对,看你选择什么,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是苦的恩那世界就是苦的,你觉得世界是乐的那就是乐的,这本是两个集团,两者互为正反面,我们看佛经是为了成为佛,觉醒的人,不为苦所遮蔽不为乐去执着,做真相的情人,如果这个佛经你觉得满纸废话谎言你就不需看,看不进不代表这个佛经不好,只能说这个佛经不是对你这个层次的人讲的,而你根本就不喜欢佛这套也行,基督,儒家,西方哲学、道教、伊斯兰教都可以看,但请不要当宗教来看,它们只是指路的路标,路还得自己走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2-01 21:40:36  回复    世界是秩序的也是混乱的,这二者是一体的,从有限的范围你能看到秩序,把这个范围再扩大一点你又发现出现了无规律现象,那么你又说这是混乱。其实根本就没有秩序和混乱之说只不过是不同情况的不同表现而已。绝对真理是遥不可及的,如果真有的话个人认为也就跟空相说差不多。但是超出这个意义上的引申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因为你既没有了解过无尽的相,更不可能看到这无尽相背后的空。所以对于高僧们的大胆猜想,还是保持谨慎态度为好。反倒是苦心实修的人更加令人尊敬。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2-01 22:01:59  回复    若不实修都无实意。你以为常人的视觉范围能有多大?很多东西就在你面前你看不到!如何就敢妄断佛菩萨只在地球上、大乘经典的法会是虚构?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g87312342 回复日期:2010-02-01 22:16:59  回复     顶你啊。最喜欢这种普及型的科普贴了。曾经还在网上专门找了找解释,太迷茫没看懂。看来我这人还是太愚蠢,楼主解释的的空啊,色的,自性啊,恶趣空啊什么的……又没搞懂了。郁闷。
作者:wcp14915617 回复日期:2010-02-01 22:34:50  回复    先顶再看!好贴
作者:老鬼快乐 回复日期:2010-02-01 22:57:46  回复    记号
作者:万税总里 回复日期:2010-02-01 23:01:38  回复    自己没证量,说啥也不靠谱
作者:思而不惧 回复日期:2010-02-02 02:05:16  回复    形而上学从来比的就是谁更无赖,把问题都推给上帝就很好!
  最要命的是把剩下的又给了凯撒。
  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吃,好喝,好玩。
  用赵本山话说就是“别整那没用的。。。。。。。。
作者:再见也是枉然 回复日期:2010-02-02 03:33:08  回复    深度贴留名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baoxiangui666 回复日期:2010-02-02 11:32:53  回复    众生已经涅磐,
作者:释行星 回复日期:2010-02-02 18:59:49  回复    顶一下,等楼主出现。追了四天了,累的我啊。。。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2-02 22:28:58  回复    呵呵,不好意思啊。两天没回帖了。看见木瓜写了不少东西嘛。很有哲学思想,对于佛教也有所研究,不是纯粹空谈。但如lison_yang所说,在无常、无我这些关键问题的把握上有明显的偏差。尤其是对于自己不太了解的理论千万不要贸然批判。举个小例子:
  木瓜说: 龙树等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江湖骗子,专门说些类似于算命先生的那一根手指的绕口令。龙树等人的辩论的办法是诡辩,一开始他们这样不对,那也不对,只有自己最正确,但就是不说自己是怎么正确的,逼急了就说其实你说的和我说的也不矛盾,
  木瓜又说:看看,信奉三宝的人是如何评价中观的:
      
      
       若一切皆空  無生亦無滅
       如是則無有  四聖諦之法
       以無四諦故  見苦與斷集
       證滅及修道  如是事皆無
       以是事無故  則無四道果
       無有四果故  得向者亦無
       若無八賢聖  則無有僧寶
       以無四諦故  亦無有法寶
       以無法僧寶  亦無有佛寶
       如是說空者  是則破三寶 
  可能您在复制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段繁体字的后面还有个括号注解:(觀四諦品第廿四)。这个观四谛品是哪来的呢?是中论里的。中论是谁写的呢?江湖骗子龙树。嗯,本人替龙树大师感谢您的褒奖。
  问题在哪?这段文字是破恶趣空的。所谓中道说的是非实有,非实空。的性空假有。而您把中道就当成了好好先生,和稀泥,1/2。您的很多论述从逻辑上讲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您所攻击的目标和实际并不一致。和稀泥是不对的。但那和龙树没什么关系。
  至于您前面说他割了舌头死了,后面说他发疯自杀了,在下才疏学浅,问遍了居委会的大妈也不知道这是出自哪部经典。
作者:韭上露 回复日期:2010-02-02 22:50:15  回复    以我的低智商来理解,佛是大爱于心中的。我欲修佛,无奈不能潜心。六根未净。只能是在心浮意燥时听听《心经》,记得做人善良为本。跟贴几天,冒个泡,呵呵。
作者:zjg135110 回复日期:2010-02-03 00:33:26  回复    感觉木瓜的文章象是大字报
作者:三十华里 回复日期:2010-02-03 01:57:46  回复    曾经问过基督徒,全能的上帝能否造出自己搬不动的石头?
  
  现请问佛门弟子:诸法既然无我,何来我之轮回,涅磐?
  
  坐等佛教徒辩护,看看是否和基督徒使用一样的方法?呵呵
作者:天下久苦于秦 回复日期:2010-02-03 11:36:35  回复    学习
作者:ltie 回复日期:2010-02-03 16:31:50  回复    太深了!
  
  这是我的理解能力所能理解的最深理论了。才看半页,就要不时回头再看。很麻烦。
  
  楼主何时出书?网络整理版即可,不用编辑校对了。
作者:ltie 回复日期:2010-02-03 16:35:04  回复    请问三十华里,基督徒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全能的上帝能否造出自己搬不动的石头?
  
  本人愚钝,看看全能的上帝怎么回答的。答案一定很经典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2-03 17:57:25  回复    作者:三十华里 回复日期:2010-02-03 01:57:46 
  
    曾经问过基督徒,全能的上帝能否造出自己搬不动的石头?
    
    现请问佛门弟子:诸法既然无我,何来我之轮回,涅磐?
    
    坐等佛教徒辩护,看看是否和基督徒使用一样的方法?呵呵
  ============================================================
  不辩护了。你往前翻一翻,这个帖子里已经开了好几场研讨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