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六福集团:佛教《心经》的一场讨论会之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0:04:28
慧能的意思不是不往心里去。去是一定会去的,重点是事过去之后心不会念念不忘。当然,这个理论你大可以不接受~
  ====================================
  按照俺学习的<大念住经>的心得就是任何一次人心情的波动起伏都是人认清自己的好机会.通过自我观察烦恼的生起/持续和结束,人会渐渐地认清烦恼的本质"无自性".如果再深一步感受在面对烦恼时自己各方面的反应,在肉体上的,精神上的细微的变化的过程,会让人更加认清自己精神和身体的构成.如果能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构成和活动都了了然,你就会知道自身和烦恼都是怎么回事,你就会更加理性,更加泰然地面对你要去解决的问题了.
  因此任何一次人心理和精神的冲突都是人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烦恼好机会.而如果采用一些手段无视并强行压抑自己内心的活动以求得片刻的平静,无异于掩耳盗铃.压制和遗忘只是逃避了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烦恼就像地里的杂草,在这里割掉地上的叶子在另外一个地方又会再钻出来,逃避是解决不了它的.面对烦恼勇于逆流而上,他细地观察它,了解它,然后理性泰然地面对它解决它,才是正确的方法.  
作者:perplest 回复日期:2010-01-15 16:51:01  回复    回liuxinzhiyou2009:谢谢你的建议。我真的想这样做,如果我能说服自己信教。正如我前面说的,如果我能说服自己信仰什么,我早就解脱了。问题就在于我没办法说服自己啊。
  金刚经一开始的问题就是如何平复此心?我现在的问题依然是如果平复自己对儿子学习和成长问题的焦虑的这颗心?  
  
作者:perplest 回复日期:2010-01-15 16:54:55  回复    对不起,今天我要下线了,感谢各位的建议,特别是谢谢好熊。即使还没有解决我的问题,因为能得到各位的热心回复,我心理已经觉得宽慰很多了,谢谢大家。
作者:窗外雪声 回复日期:2010-01-15 16:56:04  回复    无论什么事,经过一段时间,大部分人都能淡化之。然而问题是如何处事?我想把心修成死灰,对矛盾故意视而不见,采取逃避问题的方式去面对世界,那不是正确的方法,我相信你也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每个人都在因缘之中,明了因缘,既然生在了这个天地间,就与天其时与地其利,既然无垢也无净,那也不要执着于净,明了一切有为法。俗话说,一事不明儒者之耻。我认为对于学佛之人,亦复如是。总之,不应出世求自由,而应入世求自由,这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吧?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17:00:41  回复    不知道楼主是否还在。
  
   文章还没有完全看完,看了一个缘起。
   首先感谢楼主分享自己的心得。其次找点小麻烦。为什么说一看缘起就找麻烦呢?第一、是我贡高之心作怪,第二、也为楼主担忧。
   步入正题,麻烦来了:
  1、开示佛经的工作,按照一贯的规矩,应该是需要一定资质的,不知道楼主是否具备。当然楼主自己没有说开示,看起来像是学术讨论,但是粗览全文,的确是对佛经进行了全方位的解释。您的文章对没有入门的修行者影响很大。如果楼主未入“见道”,解释之中含有偏见及我见,实际上是危害读者。
  
  2、念经、开示、修行都讲究正确的发心,楼主为了排解寂寞,而作此文,这种心态十分不可取。需要忏悔啊!如果说楼主为了自谦或者其他方便说法,而作妄言,本也感觉有些不妥。
  
   最后,楼主能码出这么多文字,也非常不容易,但是曲解佛法,似乎是大罪恶、大过错,请自珍重。
  
  3、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17:02:06  回复    perplest :
  你这种情况干脆别追求什么心无挂碍了。如果你现在的目标很单纯,就是提高儿子的学习成绩,这很大程度上可以用钱来解决呀
  花大价钱请最好的老师,凯恩斯就是因伦理学成名之后被英国贵族聘为私人教师的,带着贵族小孩子满欧洲游学,同时遍访各界名流,学习最先进的知识,还培养了人脉~
  好的老师知道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知道因材施教的最好的方法,事半功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17:12:40  回复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17:00:41 
  ……最后,楼主能码出这么多文字,也非常不容易,但是曲解佛法,似乎是大罪恶、大过错,请自珍重。
  =====================================================
  反正楼主已经写了,我们也已经看了,你还不如把楼主曲解的地方指出来,拨乱反正,以正视听,把我们这些迷途的羔羊引回正途~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17:17:17  回复    作者:窗外雪声 回复日期:2010-01-15 16:56:04 
    无论什么事,经过一段时间,大部分人都能淡化之。然而问题是如何处事?我想把心修成死灰,对矛盾故意视而不见,采取逃避问题的方式去面对世界,那不是正确的方法,我相信你也不是这个意思。
  ==================================================
  呃,怎么被你理解成这个意思了呢?!
  慧能的原话见《坛经》,检索无念、无住、无相
  你理解成了对境心不起,恰恰是慧能反对的~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17:17:51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17:12:40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17:00:41 
    ……最后,楼主能码出这么多文字,也非常不容易,但是曲解佛法,似乎是大罪恶、大过错,请自珍重。
    =====================================================
    反正楼主已经写了,我们也已经看了,你还不如把楼主曲解的地方指出来,拨乱反正,以正视听,把我们这些迷途的羔羊引回正途~
  ==========================================================
  呵呵,我没有这个能力,并且我也在拜读楼主的文章阿!也许这就是因缘果吧。明明知道,也无能为力。不过等到我可以开示佛经的时候,我会随缘开示的。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17:40:20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15:40:05 
  ……如果如神佛所说的人的每一生都是来修行和发展的,他这一生是不是就算白来了?
  =================================================
  你要真信神佛,事情倒简单了
  佛说人生是苦海,他找了条路指引我们跳出苦海,那你就别操心儿子的成绩了,何必为了苦海里的苦事这么操心,带着他一起修行好了
  若信上帝,短暂的人生不过是通往永恒天国的一个小小驿站,这驿站是五星级酒店的还是大车店,有什么重要呢,你应该操心的是让儿子做个虔诚的信徒,哪怕他长大以后擦皮鞋,捡废品,但今生忍忍就过去了。你虽然放弃了他今生的学业,但帮他挣到了永恒的天国~
  
作者:趙钱孙 回复日期:2010-01-15 17:59:41  回复    总之,不应出世求自由,而应入世求自由,这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吧?
  ---------------------
  出世?出的什么世?不在三界内,不在五行中,还是身在宫观寺庙中?
  心不自由才求自由,心若不自由如何出的了世?心若自由,如何有出世入世?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0:07:08  回复     佛不会帮你解决问题(因为本来就没有问题),只能让你不再痛苦(当然也不再快乐)。
   第一层、比如前面有人说掉进粪坑,其实如果体悟到“佛”的境界,就不会再有苦受、苦觉。但是还是会觉得臭,甚至还可能会被熏死。。。
   再深一层、如果体悟到“佛”的境界,是不会发生掉进厕所这样的惨剧的,因为掉进厕所这一事件,必有因缘,既然能体悟到“佛”境,自然会趋利避害,处处“小心(用词不贴切)”,不会掉进厕所的
   再深一层、成佛也是有因缘的,与无数无量百千劫中正念正见正行,消除诸多业障,已经没有产生“报”的因了,故而不会掉进厕所。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20:50:50  回复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0:07:08 
  ……其实如果体悟到“佛”的境界,就不会再有苦受、苦觉……、……再深一层、如果体悟到“佛”的境界,是不会发生掉进厕所这样的惨剧的,……====================================================
  咦,可佛陀本人不就是涅槃之前吃坏了肚子,痛不欲生,强忍着不发作么?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5 20:57:10  回复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0:07:08 
  
     佛不会帮你解决问题(因为本来就没有问题),只能让你不再痛苦(当然也不再快乐)。
     第一层、比如前面有人说掉进粪坑,其实如果体悟到“佛”的境界,就不会再有苦受、苦觉。但是还是会觉得臭,甚至还可能会被熏死。。。
     再深一层、如果体悟到“佛”的境界,是不会发生掉进厕所这样的惨剧的,因为掉进厕所这一事件,必有因缘,既然能体悟到“佛”境,自然会趋利避害,处处“小心(用词不贴切)”,不会掉进厕所的
     再深一层、成佛也是有因缘的,与无数无量百千劫中正念正见正行,消除诸多业障,已经没有产生“报”的因了,故而不会掉进厕所。
  =================================
  佛曰,我不入厕所,谁入厕所?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用掉进粪坑的例子。不过我还是回答一下。
  关于第一层我不是很清楚您的意思,我没有反对佛如果掉进粪坑会闻到臭或被熏死呀。
  第二层关于不会掉进厕所的问题。如果就一事而论的话,佛对于自己的行为会有更好的觉知,而掉进厕所属于常人不会发生的蠢事。所以,佛出这种丑的几率确实不大。但以此而论并不解决问题。几千年来,掉进粪坑的和尚也没几个,更不用说佛了。
  不知道您的意思是不是想说佛的一切行为都是完美无误的。在后期赞叹如来佛的大乘经里确实把如来佛说成圆满无缺。连生病都是为了教化众生。我并不想讨论佛的行为是否可能有缺,比如他会不会说话口误,会不会感冒,走夜路会不会踩到香蕉皮。因为这不是佛教所关心的重点。佛所关心的是心解脱和慧解脱。是离生死烦恼。至于会不会掉进粪坑或者发贴会不会出现错别字之类的问题并不成为问题。掉进粪坑的佛就不是佛了?
  第三层,“成佛也是有因缘的,与无数无量百千劫中正念正见正行,消除诸多业障,已经没有产生‘报’的因了,故而不会掉进厕所。”如果这么说来,佛就根本动弹不得了。掉进粪坑是报。佛没有因,所以没有报。那走出卧室,走进厕所是报吗?如果佛没有了报的因,那连厕所也进不去了?如果以平等无碍的观点,为什么掉进粪坑是报,走进厕所不是呢?只不过一个是正常生活,一个是特殊情况。一个是你喜欢的,一个是你不喜欢的。但都是由因缘而成的。
  你认为佛修行已经没有因,所以不受果报,这是典型的不落因果论。
  传说百丈讲佛的时候有个老头总是来听。有一天,听完了没走。他自称过去也是个修行人。因为有人问他得了道还落不落因果,他说不落因果。结果因为答错就堕了500世的野狐身。现在想问问大德,到底因该怎么答。
  百丈说:不昧因果。
  佛也在因果缘起之中。佛法的精要在于缘起。如果离缘起而存在,就是神我说,是邪见。这是不落因果说。
  于因果中见缘起不住相,证无我,无我所,才是涅磐。涅磐与缘起是不矛盾的。不是没了因果,没了缘起是涅磐。就像不生不灭不是恒有,而是流转相续。不是否定因果,而是观一切不离因果。
  
作者:事了穿衣去 回复日期:2010-01-15 21:05:24  回复    其实出家、在家差别又能有多大呢
  出家修行环境要好一些,如是而已。
  
  呵呵,LZ上面的发言我越看越像是在说赫拉克利特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5 21:17:37  回复    对于教育儿子的问题,我确实没什么发言权。
  佛法能救世,佛法能度人。但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由佛法来解决。
  当然如果不厌恶牵强附会的话,讲出一套佛教育儿经我也不是做不到。但是本着实事求是的观点,我还是少说为妙。
  就像再精通佛法也不能让股票天天涨停。因为那不是佛教关心的。
  现在很多出书人喜欢用宗教来解决一切问题,但其实只是知心姐姐披袈裟而已。
  如果用纯粹的佛教来说,让学校里的孩子从小正定、正念、正思维,精进、忍辱、持戒,估计也比较难。
  如果以佛教说家长,那就是无我,无我所。在孩子身上产生烦恼,是因为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所拥有的。种种爱恋产生烦恼,爱我,和爱我所拥有的。淡化这种拥有可能会好一些。
  无论佛法如何,我都没有育过儿。就像代买股票要去找基金经理,育儿方面还是要听有经验的。
  另外,估计你也不会希望你儿子一辈子像好熊一样的。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1:26:21  回复     本无意与楼主“互欧”,又受楼主无意点化“空去时间”,虽未曾领悟,但似有所得。本不应在与楼主纠缠,但是既然承蒙楼主回复,我就为自己辩说一下,也算向贤者请教。
  
   我的第一层本意就如楼主所指:“心解脱和慧解脱。是离生死烦恼”。故而我说:“无苦受苦觉、也没有乐受乐觉”。如果你说我妄解佛法,我却要说你不曾体悟“佛”道。苦乐本是相对,凉快与寒冷仅仅是量变到质变的区别么?为什么每个人感觉不一样?佛祖割肉且不说,老僧自焚难道是假的么?所以体悟到佛,还是会有些“神通”的。有点扯远了,言归正传。菩萨行应不着与物,该吃吃,该喝喝。必须杀人放火,也去杀人放火吧。。。要做的是心不着相。但是几人能够做到?
   我的第二层意思,是悟后自有神通,人常不觉而已,没别的意思,只是想说明在相上,佛与痴迷众生还是有些区别的。
   第三层意思,我却如楼主所说是“不落因果论”,然而并非如此,只因话为说完整,我的本意则是:佛祖出世也是有因缘的,出世说法,也是有因缘的,“慈悲心故”。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5 21:26:47  回复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17:00:41 
  
    不知道楼主是否还在。
    
     文章还没有完全看完,看了一个缘起。
     首先感谢楼主分享自己的心得。其次找点小麻烦。为什么说一看缘起就找麻烦呢?第一、是我贡高之心作怪,第二、也为楼主担忧。
     步入正题,麻烦来了:
    1、开示佛经的工作,按照一贯的规矩,应该是需要一定资质的,不知道楼主是否具备。当然楼主自己没有说开示,看起来像是学术讨论,但是粗览全文,的确是对佛经进行了全方位的解释。您的文章对没有入门的修行者影响很大。如果楼主未入“见道”,解释之中含有偏见及我见,实际上是危害读者。
    
    2、念经、开示、修行都讲究正确的发心,楼主为了排解寂寞,而作此文,这种心态十分不可取。需要忏悔啊!如果说楼主为了自谦或者其他方便说法,而作妄言,本也感觉有些不妥。
    
     最后,楼主能码出这么多文字,也非常不容易,但是曲解佛法,似乎是大罪恶、大过错,请自珍重。
  ========================================================
  总结起来,就是不可说,一说则错。
  错在哪不说,难道说错就错在不该说?
  您连心经正文还没看到呢,刚看个前言就已经发现我是犯了曲解佛法、危害读者的大罪恶了。还不赶紧发发慈悲心把我这五百世的野狐狸度回来?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5 21:36:30  回复    如果你说我妄解佛法,我却要说你不曾体悟“佛”道。苦乐本是相对,凉快与寒冷仅仅是量变到质变的区别么?为什么每个人感觉不一样?佛祖割肉且不说,老僧自焚难道是假的么?所以体悟到佛,还是会有些“神通”的。有点扯远了,言归正传。菩萨行应不着与物,该吃吃,该喝喝。必须杀人放火,也去杀人放火吧。。。要做的是心不着相。但是几人能够做到?
  ==================================================
  咦,怪了,咱俩谁说谁妄解佛法呢?
  另外,恕我愚钝,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我还是没有把握。您的意思是说佛应该有神通吗?还是想说佛与凡人有本质区别?还是什么?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21:37:50  回复    作者:事了穿衣去 回复日期:2010-01-15 21:05:24 
    其实出家、在家差别又能有多大呢
    出家修行环境要好一些,如是而已。
  =================================================
  对普通人来说,差别可大了。在家的话,房子车子票子儿子,那个不让你牵肠挂肚,贪嗔痴断不了;出家的话,随身只有一瓶一钵,走夜路都不怕有人劫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1:40:33  回复     依照我目前的理解,最终还有一个“东西”存在,这个东西应该是“真如妙体”。当然,这个“真如妙体”也不是真如妙体,而是语言无法形容的、在此世界上都不能形容的。它就是佛性,就是无数无量千百万劫不能消失、变化的。虽然这个玩意很牛B,但是这玩意还是要按照某种自然法则运转,这个玩意沾染了无明,故而生老病死。如果我们体悟到了这个玩意,我们就算是开悟了。然而,开悟之后还要修行,直到自然、非自然死亡之时,或者重入轮回继续修,或者跳出三界,不复归来。
  
   也许“真如妙体”并不存在,而是佛祖为了方便度化,消除众生迷惑而方便说法,安名立相,创造出了这么一个玩意,让人去修、 去悟,我们这群煞笔就在这修、这悟中度过了一生。所以一旦有烦恼忧戚、提起佛号,心便释然。痛苦少一些而已。至于什么那么多法门,不过是弄玄,制造气氛,让人更加迷惑而已。记得有人(好像还是大师)就提出来说,佛法就是一剂麻药。虽然这个人后来说着麻药如何如何好。但是在我看来,麻药就是麻药,再好还是麻药。但对于痴迷众生如我来说,精神麻药该吃的时候还是要吃。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21:42:27  回复    靠拼了:
  
  你能解释一下么,佛陀本人不就是涅槃之前吃坏了肚子,痛不欲生,强忍着不发作么?为什么说“如果体悟到‘佛’的境界,就不会再有苦受、苦觉”?为什么说到了佛的境界就遇不到这种事?
  
作者:00小虎00 回复日期:2010-01-15 21:47:55  回复    做个记号。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5 21:50:17  回复    好多人说伪经的问题。其实伪经更多是学术上的问题,或者是历史问题。主要是说中国人造的佛经。
  伪经和非佛说不一样。大乘佛经都是非佛说。因为大乘出现佛早就不在了。这一点大乘教派自己也承认。
  但是无论是伪经还是非佛说都是说不是出自佛口。但是佛教依法不依人。释迦教化众生仍然要因材施教,对利根的说一套根本,对钝根的说一套方便。所以并不都是根本。而后世人说,只要符合佛法要义,符合三法印,即使不是佛说,仍然是佛法。
  至于有些时代的写作朴实,有些时代繁杂,有些时代的妖魔鬼怪特别多,那都是次要的。我也可以不去否定那些妖魔鬼怪,大力神通。因为无论有神通,还是无神通,佛法所追求的都没有变化。佛教的目标不是神通,而是圆满解脱。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1:55:33  回复     佛与释迦牟尼不是一个概念。
   释迦牟尼是人而非佛,如果释迦牟尼是佛,那么绝大部分比丘是看不到释迦牟尼的。
   吃坏肚子的是释迦牟尼,不是佛。当然,因为释迦牟尼体悟到“佛”的境界,自然可以随痛不欲生,但仍可强忍而不发作。。。
   当然,如果你认为释迦牟尼已经时时刻刻可以入于“定”境,似乎你就错了,好像是很多佛经都说释迦牟尼从某“定”境或出或入。
    释迦牟尼既然是人的身体,自然有人的感受,阑尾炎自然会让人痛不欲生了。
  
     如此来说体悟“佛”境之人无“苦受、苦觉”这个意思,是我理解错误。在此道歉。
  
  哎,所以我自食自言,不能开示佛法,却来此凑热闹,该有此报。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5 21:58:03  回复    回靠拼了:
  佛教本来并没有太多玄虚,相反,朴实的很。倒是您说的永恒存在的东西挺玄虚的。
  但这不怪您,因为这种冥冥中有物,恒久不变的观点早在佛教以前就有。如果您看了我之前的帖子您应该知道,那相当于婆罗门教的梵我说。小我修行可以最终梵我合一。佛教创立的一大主要目标就是反对婆罗门梵我说。所以佛说缘起,说无我。一切依缘起而生灭,所以没有实生实灭。也没有恒住不变的我性。不仅死后没有,活着也没有。有我相就是幻象。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22:01:59  回复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1:55:33 
     佛与释迦牟尼不是一个概念。
     释迦牟尼是人而非佛
  =======================================
  你是说,佛不是人?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2:02:52  回复    总结起来,就是不可说,一说则错。
    错在哪不说,难道说错就错在不该说?
    您连心经正文还没看到呢,刚看个前言就已经发现我是犯了曲解佛法、危害读者的大罪恶了。还不赶紧发发慈悲心把我这五百世的野狐狸度回来?
  ------------------------------------------------------
  未曾遍阅全文缪下结论却是我过错,然而楼主也误解我的本意。
  第一、我只是知道开示佛经需要专业的资质,否则极可能妄解佛法。
  第二、我也知道修行者凡做一事,都需正确的发心,貌似“利益众生故”,而楼主却“派遣寂寞故”。
  鉴于以上两者,我妄加猜度:楼主或许会妄解佛法。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2:06:54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22:01:59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1:55:33 
       佛与释迦牟尼不是一个概念。
       释迦牟尼是人而非佛
    =======================================
    你是说,佛不是人?
  =====================
  熊熊言辞锋利,佛难道是人么?从空有不二来说,佛是人、人是佛。
  从诸法空性来说,佛是佛,人是人。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22:08:01  回复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1:55:33 
  ……如此来说体悟“佛”境之人无“苦受、苦觉”这个意思,是我理解错误。在此道歉。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17:00:41 
  ……曲解佛法,似乎是大罪恶、大过错
  ======================================================
  呃,你这两段话……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2:11:15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22:08:01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1:55:33 
    ……如此来说体悟“佛”境之人无“苦受、苦觉”这个意思,是我理解错误。在此道歉。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17:00:41 
    ……曲解佛法,似乎是大罪恶、大过错
    ======================================================
    呃,你这两段话……
  ====================
  我本不能无我。故我过,我来担。。。。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22:14:53  回复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1:55:33 
  …… 吃坏肚子的是释迦牟尼,不是佛。
  ============================================
  你是说,释迦牟尼在吃坏肚子痛不欲生的时候还没有成佛?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2:18:20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22:14:53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1:55:33 
    …… 吃坏肚子的是释迦牟尼,不是佛。
    ============================================
    你是说,释迦牟尼在吃坏肚子痛不欲生的时候还没有成佛?
  ======================
  原来你是故意的,较劲阿!
作者:小泥手 回复日期:2010-01-15 22:20:34  回复    记号
作者:小呆鸟 回复日期:2010-01-15 22:22:33  回复    大伙都只接受自己原意接受的
  高僧在吵,你们也在争论,所依据居然都是如是我闻.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2:27:03  回复    作者:小呆鸟 回复日期:2010-01-15 22:22:33 
    大伙都只接受自己原意接受的
    高僧在吵,你们也在争论,所依据居然都是如是我闻.
  ------------------------
  
  你也是一个高人阿。。
  
  哈哈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10-01-15 22:28:51  回复    
   第一、我只是知道开示佛经需要专业的资质,否则极可能妄解佛法。
    第二、我也知道修行者凡做一事,都需正确的发心,貌似“利益众生故”,而楼主却“派遣寂寞故”。
    鉴于以上两者,我妄加猜度:楼主或许会妄解佛法。
  =====================================================
  1、因为没有考下讲经合格证就私自发贴。所以是大罪恶。(何为专业资质?要说认证了的资质释迦也没有,要说专业,鲁智深也算。)
  2、没有雷锋精神就办不出好事。声闻乘僧人涅磐者甚多。涅磐自证后就离一切人间苦,从不为人讲经说法,也没有大慈悲心,但并不是曲解佛法。佛说解脱,说涅磐与阿罗汉无异。佛有大慈悲心才能圆满。但求自证,不为他人度并不影响涅磐解脱,只是仍有不足。何况为人说法呢?我不是说我已涅磐,已解脱。而是说慈悲与否不碍涅磐解脱。再说了,所谓排遣寂寞不过是方便说。说白了,就是活跃一下气氛。难道我一定要满脸放着金光说话才能不歪曲佛法不成?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2:35:27  回复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17:00:41 
    不知道楼主是否还在。
    
     文章还没有完全看完,看了一个缘起。
     首先感谢楼主分享自己的心得。其次找点小麻烦。为什么说一看缘起就找麻烦呢?第一、是我贡高之心作怪,第二、也为楼主担忧。
     步入正题,麻烦来了:
    1、开示佛经的工作,按照一贯的规矩,应该是需要一定资质的,不知道楼主是否具备。当然楼主自己没有说开示,看起来像是学术讨论,但是粗览全文,的确是对佛经进行了全方位的解释。您的文章对没有入门的修行者影响很大。如果楼主未入“见道”,解释之中含有偏见及我见,实际上是危害读者。
    
    2、念经、开示、修行都讲究正确的发心,楼主为了排解寂寞,而作此文,这种心态十分不可取。需要忏悔啊!如果说楼主为了自谦或者其他方便说法,而作妄言,本也感觉有些不妥。
    
     最后,楼主能码出这么多文字,也非常不容易,但是曲解佛法,似乎是大罪恶、大过错,请自珍重。
  =============================
  看来大贤(没有鄙意)如楼主者也会粗心大意阿。难怪禅宗不立文字了,的确是很容易造成分歧。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2:36:46  回复    好熊不来拍我,还真不舒服阿,哈哈!!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15 22:40:54  回复    我简单说说
  一 0=》1=》0无限循环 这是万物
  二 道就是这个=》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三 0为空,1为相 如来个人理解为世界的本来
  四 明白佛和道再加上律(儒、基督、伊斯兰、科学、自然规律等在一定尺度内入世中=》的表现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所为不过顺应规律少些烦恼,即便不为也会顺应规律发展,顺应规律是为(不为),不顺应规律亦是为(不为)----不顺应规律亦在规律之内的范围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路线而已,终为0=》1。至于律的走向即早由0(1)而决定。没有偶然只有必然,必然是偶然的必然,偶然是必然的偶然。有此道亦无此道,明白与不明白均为此道,不过由见山不是山度过见山不是山来到见山是山而已。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15 22:48:24  回复    更正上面多打了一个不字,所谓跳出3界外不在五行中,境界提升恐怕是来到了或得到了不曾经历过的相吧。这恐怕救是大家所追求的幸福相。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22:54:30  回复    靠拼了:
  别多心哦,我真不明白你的意思,释迦牟尼在吃坏肚子痛不欲生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成佛?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3:09:07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22:54:30 
    靠拼了:
    别多心哦,我真不明白你的意思,释迦牟尼在吃坏肚子痛不欲生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成佛?
  
  =======================
  好吧,他在痛不欲生的时候是入佛境了的。
  
  因为痛不欲生,而非苦不欲生。你满意了?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23:18:01  回复    靠拼了:
  还是没懂。一般都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为什么你认为他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反而不是佛呢?那他是什么时候成佛的?
作者:wangjie1015 回复日期:2010-01-15 23:20:57  回复    佛法在世间,心无挂碍和成家生儿育女有关吗?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3:26:46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23:18:01 
    靠拼了:
    还是没懂。一般都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为什么你认为他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反而不是佛呢?那他是什么时候成佛的?
  ==========================
  
  那我倒是要问问你,既然是佛,为啥要涅磐?活到现在,给我们将讲法,说说经,顺便展览一下,赚点外快不是更好么?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3:31:07  回复    作者:释戒悲 回复日期:2009-12-21 21:34:57 
    楼主师傅并没有把心经说的干净清楚,同时却使我把本来明白的也搞晕了~~
      
      请教一下: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
      
      这句话是什么语言?别告诉我是英语,谢谢!千万别!因为如果是英语的话,据我初步看,这个短句有至少3处大错。
      
      那么这是什么语言呢?梵文?----希望是密语。
      
      看到这句话,本来想和师傅你探讨下心经,后来想想,还是先确定你写的绝不是英文再说吧。。。。
    ——————————————————————————————
    如果说是英语您无法接受的话,那您就当它是美语好了。
    
    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 (spoken) also if it’s not broke, don’t fix it
    意思:it is a mistake to try to improve something that works
    例句:He hasn’t made a lot of changes to the team since taking over as head coach, figuring 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
    外事不明问google。维·基百科也可以。
  ----------------------------
  恩,我喜欢房事不明问网易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23:39:01  回复    靠拼了:
  哦,请原谅我的笨拙,可方便直接解答我的疑问吗?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5 23:49:10  回复    楼主讲得挺好的.
  
  说讲经需要资质,说实话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有资质并且非常著名专业讲经的人还把经讲得乱七八糟的,不如楼主的呢.说起来还是人本身的资质的问题.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3:54:38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5 23:39:01 
    靠拼了:
    哦,请原谅我的笨拙,可方便直接解答我的疑问吗?
  
  ==================
  大哥,你问了我那么多,还是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吧。
  
  欲先取之,必予与之。就连外道找老释pk,都要说,我听说XXX要是照着xxx这么说是不是诽谤佛法。
  你老人家,也回答一下我的问题吧。关于抓住漏洞穷追猛打这种辩论技巧,放他一放又何妨?我们之间平等交流。有错就承认。也不会现世报割舌头。就算是有妄言,也是将来的事情,将来事情将来再说。反正按照佛经的说法,你我痴迷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一辈子两辈子了。不怕多它一辈子,你又何必纠结呢。
  
     我承认,我这一次又说了。你会抓住某个地方不停追问。但是无妨,你先回答我,再来追问我。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5 23:58:20  回复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5 23:49:10 
    楼主讲得挺好的.
    
    说讲经需要资质,说实话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有资质并且非常著名专业讲经的人还把经讲得乱七八糟的,不如楼主的呢.说起来还是人本身的资质的问题.
  -------------
  恩,学人自有学人眼,修佛道,依止上师很关键。不过无所谓,老子痴迷无数无量百千万亿劫了,不怕这辈子。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00:06:48  回复    靠拼了:
  你问的,我不懂。现在,能你解释一下你自己的话了吗?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6 00:12:28  回复    所以你不能随意说人无专业认证讲经有罪啊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6 00:20:14  回复    有专业认证却在台上胡说八道误导人,如果没有明白人讲几句话,大众岂不都要被误导了.
  如果没有众说纷纭的约束只有一种声音的表达,公众又怎么知道谁真谁伪,如何选择呢.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00:20:58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00:06:48 
    靠拼了:
    你问的,我不懂。现在,能你解释一下你自己的话了吗?
  =========================
  哦耶!(学习楼主)
  居然还有人和我一样今夜无眠!
  既然你承认你不懂。那我就啥都不说了,因为说了你也不懂,还是不说了。。。
  
  哈哈,玩笑话,其实我也不懂。不过能够促使大名鼎鼎的拍拍熊(参见dota)承认自己不懂我说的话,我已很自豪。喝喝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00:32:43  回复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00:20:58 
  ……哈哈,玩笑话,其实我也不懂。不过能够促使大名鼎鼎的拍拍熊(参见dota)承认自己不懂我说的话,我已很自豪。喝喝
  ==================================================
  原来我们两个都不懂呀~
  也许区别只在于,我不拿自己不懂的东西教育别人~
  
作者:chougou1966 回复日期:2010-01-16 00:36:45  回复    ......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6 00:37:28  回复    想念2009了...
作者:ads111111 回复日期:2010-01-16 00:39:17  回复    2009说话还有道理些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00:43:43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00:32:43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00:20:58 
    ……哈哈,玩笑话,其实我也不懂。不过能够促使大名鼎鼎的拍拍熊(参见dota)承认自己不懂我说的话,我已很自豪。喝喝
    ==================================================
    原来我们两个都不懂呀~
    也许区别只在于,我不拿自己不懂的东西教育别人~
  --------------------------------------------------
  我若说你比我高明,是我不厚道,我若说我不如你是我老实。
  
  我也没有拿来教育别人,只是自己想到了就说,至于有人拿我的说法作为见识,自然有他的道理,别人不去体悟,而自做教条(貌似高估我自己了),那时他们痴迷,此类人无论是看我说抑或你说,其实都是自己妄想,即便是佛经,对他们来说,也只不过是借口或者一个理由罢了。李二种人体悟自证,自然可以分辨真假。我所说不是开脱,而是我发心不在于教化某人,而在于直抒胸意。拍拍熊已己度人了。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00:47:30  回复    区别、度量,都是佛法所不取得相,看来拍拍熊和我一样着相了阿。哈哈哈,学那花和尚!!!!你们这群鸟人!!!!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01:06:35  回复    作者:本来在线 回复日期:2010-01-14 15:11:50 
    好熊,其实你这样解经,并不是因为你觉得字面是这样,最终让你觉得明明白白的”不可积蓄“,是你已经固有的神学观念在发生作用。这是你不断看书,已经慢慢形成的一套东西,你的前设已经在慢慢塑造了。而我认为,你的某些神学前设,大概靠近二元分离的神学观。这种神学观认为,地上和天上是完全对立的,如果用图表示,就是分离的两个圆,没有任何交集可言。
    
    但这只是一种神学观。改教主要派生出三种世俗和天国的关系。除了这种重洗派的观点,还有加尔文主义的观点,他们要把天上完全落实到地上,图为两个圆最后合为一个圆。顺便说一下,卢梭大约就是没有基督教实质的加尔文主义政治框架。
    
    第三种观点,是路德的观点,他认为,天上和地上,是不同的两个圆圈。但有些交集。从二千年教会实践来看,其实主要是走路德的路线。
  ===============================================
  基督教的历史和教义史我并没有贯通下来,仅就粗浅的了解来说,觉得历史上对教义的阐释总有这样一个意图,也就是总要把话说圆。但人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总是时移世易的,此时此地说圆的教义换到彼时彼地就难被接受,于是需要重新解释或者修正,导致释经越来越迂曲,教派也越来越多。
  我觉得不妨把一些最明确的教义(比如登山训众)确立下来,不理解的就悬置,等以后慢慢理解,或等后人理解,不必按照一时一地的道德风俗曲为辩护,对于标准太高的也不妨坦诚自己还做不到,以后慢慢理解,慢慢努力~
  比如左脸右脸、内衣外衣那个,以前我完全无法接受,但现在能理解到70%了,只是做不到~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01:13:39  回复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00:47:30 
  区别、度量,都是佛法所不取得相,看来拍拍熊和我一样着相了阿。哈哈哈,学那花和尚!!!!你们这群鸟人!!!!
  =================================================
  倒~~~~我只想请教为什么释迦牟尼80岁了还没成佛,不必扯这么远吧?!
作者:事了穿衣去 回复日期:2010-01-16 04:23:39  回复    区别、度量,都是佛法所不取得相,看来拍拍熊和我一样着相了阿。哈哈哈,学那花和尚!!!!你们这群鸟人!!!!
  ————————————————————————————————————
  你执着于在意于着相不着相,既是着相。
  这就是“空即是色”的道理。“空无”也诸相之一种
  
  天地生灭、万法流转,我们可以看到那流转变迁的生命之河,但我们也都身处其中。换句话说,既是我们即在世界之中,又在世界之外静观我们的世界。生命本身的意义要在世界之内寻找,对待生命的态度却可在世界之外静观。
  
作者:事了穿衣去 回复日期:2010-01-16 04:34:37  回复    所谓成佛既是“觉悟”和“开慧”,所以说众生皆可成佛,所以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生于这个世界上,由于人自身的有限性,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惑。我们可以通过认知解决这些疑惑,但认知的道路太艰难且未必能到达最后的地方。所以有了宗教,要直接通过信仰到达最高的原则,这就是宗教的意义。在我们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通过认知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就信仰吧……
  
  佛教很特殊,本质上是无神论的,有一套自己的概念体系,有外在的道德教化,你可以通过这套概念体系到达“觉悟”和“开慧”,当然,你也可以直接信念来生,与其他宗教一样把希望寄托于那个被允诺的天国。(佛教只是轮回之说,没有基督教等那个天国)
  
  实际上,天国就在地上,天国就在内心,这世界时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6 08:33:44  回复    基督教的历史和教义史我并没有贯通下来,仅就粗浅的了解来说,觉得历史上对教义的阐释总有这样一个意图,也就是总要把话说圆。但人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总是时移世易的,此时此地说圆的教义换到彼时彼地就难被接受,于是需要重新解释或者修正,导致释经越来越迂曲,教派也越来越多。
  .........................................
   事实上按圣经的教导,上帝的旨意人永远无法测透“隐秘的事属于耶和华”。事实上,即使是被称为最完备的解经家的加尔文,他也是不敢去解“启示录”和许多经节的。在基督教中,没有任何一个宗派的神学体系可以完备的去“把话说圆”,这个和与时俱进没有关系,因为耶稣也说:“与你们说地上的事,尚且不明白,何况说天上的事呢?”传道者书说“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生原文作永远〕然而 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至于某些“解经”不是出于圣经只是出于自己的欲望甚至政治需要这类人远如“洪教主”近如“丁主教”,都是如鱼蛋姐姐一样,只是“六经注我”而已。对于这类东西,基督徒无需看重所罗门说:“多梦和多言、其中多有虚幻.你只要敬畏 神。”
  
    我觉得不妨把一些最明确的教义(比如登山训众)确立下来,不理解的就悬置,等以后慢慢理解,或等后人理解,不必按照一时一地的道德风俗曲为辩护,对于标准太高的也不妨坦诚自己还做不到,以后慢慢理解,慢慢努力~
  。。。。。。。。。。。。。。。。。。。。
   其实保罗说过了他只传:“耶稣并他钉十字架”,基督徒都接受“使徒信经”,这是最基本的。
  
    比如左脸右脸、内衣外衣那个,以前我完全无法接受,但现在能理解到70%了,只是做不到~
  。。。。。。。。。。。。。。。。。。。。。。。。
   基督教信仰的确就是这样,就像保罗所说的那样,基督徒的生命的本质不是达到目标,而是向着耶稣所立的标竿直跑的过程。我们都是在路上的一群人,但人不会成为神!
   但是这个标竿是不会改变的,耶稣说:“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划都不能被废去”
  
作者:荆楚读书郎 回复日期:2010-01-16 09:21:00  回复    Mark一下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09:43:14  回复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6 08:33:44 
  ==================================================
  托尔斯泰《复活》里,有聂赫留朵夫读《登山训众》的一段。第四和第五条我一向以为是最难解的,现在也理解多了,只是做不到,我曾接触过的基督徒也没有一个能做到,但聂赫留朵夫竟然一下子就很接受:
  聂赫留朵夫……读着一向使他感动的《登山训众》,今天才第一次看出这段训诫并非抽象的美好思想,提出的大部分要求也并不过分而难以实现,而是简单明了切实可行的戒律。一旦实行这些戒律(而这是完全办得到的),人类社会就能确立崭新的秩序,到那时不仅使聂赫留朵夫极其愤慨的种种暴行都会自然消灭,而且人类至高无上的幸福——在地上建立天国——也能实现。
    那些戒律总共有五条。
    第一条戒律(《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二十一节到第二十六节)就是人不仅不可杀人,而且不可对弟兄动怒,不可轻视别人,骂人家是“拉加”(废物)。倘若同人家发生争吵,就应该在向上帝奉献礼物以前,也就是祷告以前同他和好。
    第二条戒律(《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二十七节到第三十二节)就是人不仅不可奸淫,而且不可贪恋女色。一旦同一个妇女结成夫妇,就要对她永不变心。
    第三条戒律(《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十三节到第三十七节)就是人在允诺什么的时候不可起誓。
    第四条戒律(《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十八节到第四十二节)就是人不仅不可以眼还眼,而且当有人打你的右脸时,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要宽恕别人对你的欺侮,温顺地加以忍受。不论人家求你什么,都不可拒绝。
    第五条戒律(《马太福音》第五章第四十三节到第四十八节)就是人不仅不可恨仇敌,打仇敌,而且要爱仇敌,帮助仇敌,为仇敌效劳。
    聂赫留朵夫凝视着那盏油灯的光,想得出神。他想到生活里的种种丑恶现象,又设想要是人们能接受这些箴规,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怎样。于是他的心充满了一种好久没有感受到的喜悦,仿佛经历了长期的劳累和痛苦以后忽然获得了宁静和自由。
    他通宵没有睡觉。他象许许多多读福音书的人那样,读着读着,第一次忽然领会了以前读过多次却没有注意到的字句的含义。他象海绵吸水那样,拚命吸取面前这本书里重要而令人喜悦的道理。他读到的一切似乎都是熟悉的,似乎把他早已知道却没有充分领会和相信的道理重新加以证实,使他彻底领悟。现在他领悟了,相信了。
    不过,他不仅领悟和相信,人们履行这些戒律就能得到至高无上的幸福,他还领悟和相信人人只要履行这些戒律就行,不必再做别的,人生唯一合理的意义就在于此。凡是违背这些戒律的就是错误,立刻会招来惩罚。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09:52:56  回复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6 08:33:44 
  ……在基督教中,没有任何一个宗派的神学体系可以完备的去“把话说圆”,这个和与时俱进没有关系,
  ====================================================
  呃,我怎么觉得随便找一本教义史的书,都能看到与时俱进呢
  前两天提到基督教一夫多妻的主张,“本来在线”说那是摩门教的,但我看的材料的确说是基督教的,见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商务,2002.985.
  道德风俗支持一夫多妻了,就拿亚伯拉罕做论据,道德风俗支持一夫一妻了,就拿亚当夏娃做论据。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0:06:02  回复    今天周六,拍拍熊这么早啊!问候一下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16 10:36:25  回复    佛即觉悟者,如果他20多岁觉悟了那么他就可以称为佛,如果到80多岁他又迷惑了那么他则不能称为佛。成不成佛只是思想上的问题。请不要把本土化的所谓佛之俗语联系起来。佛就是觉悟者大智慧者比别人更能看清事物的实质。所谓超脱就是比一般人的言行举止更加飘逸,不为世间万象所迷,没有了烦恼的人难道还称不上极乐么?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10:45:03  回复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16 10:36:25 
    佛即觉悟者,如果他20多岁觉悟了那么他就可以称为佛,如果到80多岁他又迷惑了那么他则不能称为佛。
  ===============================================
  你是说,释迦牟尼80岁吃坏肚子那次是因为他又迷惑了,所以不能称他为佛?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6 10:52:42  回复    回好熊:
   聂赫留朵夫读《登山训众》的一段,在圣经和教会中被称为“圣灵的光照”,基督徒的生命改变需要圣经在外指明方向,也是圣灵在内改变生命,更要在生活中与神同行。就像你说的,接受和做到还是有差距的,像聂赫留朵夫的这种经历几乎每个真正的重生的基督徒都会经历过,像我就是读《约翰福音》的“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而放下自己,信服耶稣的。
   其实,圣经上的话是很明白的,只是读的人不愿放下自己去信服!基督教的核心在于改变生命,全备的知识倒是在其次。耶稣对尼哥底母说:“人不重生,不能见神的国。”其实是我们自己里面的罪,挡住了与我们同在的上帝的面!
  
  呃,我怎么觉得随便找一本教义史的书,都能看到与时俱进呢
  。。。。。。。。。。。。。。。。。。。。。。。。。。。。
   你可能是没有分清神学发展和教义的区别,系统神学是在抵挡异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看上去是“与时俱进”。但教义是不变的。教会有许多信条,但新教的信条都有著名,信条不可超越圣经的条款!基督教发展了神学,但基督教的信仰根基(耶稣并他钉十字架——人的罪和上帝爱的拯救)和神学没有关系,神学本身也不能让人得救或改变生命。
   这就和孔子的儒学一样,儒学的核心是“礼”,那些像鱼蛋姐姐一样的不知“礼”而空谈“仁”“爱”的一样,孔子有灵也会大呼:“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基督教一夫多妻的主张
  。。。。。。。。。。。。。
   前面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是基督教提出:“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随福音而改变世界的结果和本身不是基督教教义。
   初期教会强调“做一个女人的丈夫”是针对教会执事、长老做的特殊要求,而当时普通基督徒中一夫多妻是很正常的。但是后来大多数基督徒发现:如果你真是愿意用基督舍命的爱爱一个女人的话,一个就可以满足一生的幸福了!多了反是累赘(按律法,所有妻子都必须平等,衣服、钱财和男女欢好的事都必须一致!想想韦爵爷被当成赌注,真是要“舍命”呀!)所以一夫一妻成为了“普世价值”
   但是圣经的教义“不可奸淫”这条诫命是不变的,不管是一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在婚姻以外的性行为都是犯罪(包括:婚前的、小三、嫖妓)!这到天地都废去,这个原则在也不会改变。
   另外:摩门教说他是异端,不是因为他支持一夫多妻,而是因为他的那本《金叶经》!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16 11:00:01  回复    这肚子故事我不熟悉你来讲讲我好分析学习一下。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6 11:20:53  回复    :stviewer 
    这肚子故事我不熟悉你来讲讲我好分析学习一下。
  .......................................................
   释迦牟尼是痢疾或霍乱之类疾病,腹泻,当时又没有“泻停封”而且他的年纪也大了,长时间做禅的缘故,腰椎疾病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就。。。就“涅盘“了!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1:23:37  回复    熊哥,释迦牟尼涅磐前 腹痛,出何经?
  
  还真没有baidu出来,望告知。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11:27:40  回复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6 10:52:42 
  ……你可能是没有分清神学发展和教义的区别,系统神学是在抵挡异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看上去是“与时俱进”。但教义是不变的。
  ===============================================
  哦,这正是我在《隐公元年》里分析的主题,只不过是用儒学做样本。教义字面上几乎是永恒不变的,但如何解释却可以千差万别,所以必须依赖于神学。哪种神学在一时一地胜出,它就是那一时一地的正统神学。比如“不可积攒财宝在地上”,我直接理解,你曲折理解,我可以拉一支污衣派,你可以拉一支净衣派,有胜出就有正统
  所谓神学是在抵挡异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实很多异端原本都是教内的不同政见者,在政治和军事上落败了才成为异端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16 11:31:20  回复    如你所说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谁告诉你佛就长生不老了(生命意义上的)?LUNZI?
作者:东楚山夫 回复日期:2010-01-16 11:34:31  回复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1:23:37 
    熊哥,释迦牟尼涅磐前 腹痛,出何经?
    
    还真没有baidu出来,望告知。
  ------------------------------------------
  这个不是经上的,
  涅槃释迦牟尼晚年居住在王舍城。相传,他曾多次召集住在那里的僧人,向他们讲了有关保持僧团不衰的原则,要求他们“依法而不依他处”,然后离开王舍城北行,开始了他最后的游化。他带领弟子们,经过那烂陀、波吒厘弗多罗,渡恒河,到达吠舍离,受到当时富裕的妓女庵婆波利(庵摩罗)的供奉。以后便来到吠舍离附近的贝鱼伐那村(竹林村)。时值雨季,释迦牟尼决定在那里安居,留阿难陀一人随从,其余弟子均分散到各处居住。在雨季中,他患了重病。雨季过后,又继续起程,向西北地区巡游讲说。到了南末罗国的波伐城(亦译“婆瓦村”),驻锡铁匠纯陀的芒果林中,并吃了他供献的食物。食后,释迦牟尼中毒腹写,病情转重。行至离拘尸那迦城(今印度联合联合邦迦夏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或译阿利罗跋提、阿恃多伐底)河边的娑罗林,在两棵沙罗树之间,右胁而卧,半夜入灭
  
  参见: http://www.buddhism.com.cn/fmrw/guyindu/%E9%87%8A%E8%BF%A6%E7%89%9F%E5%B0%BC.htm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11:34:50  回复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16 11:00:01 
    这肚子故事我不熟悉你来讲讲我好分析学习一下。
  ================================================
  哦,前边的帖子你没看,原委大略是这样的:
  “靠拼了”说如果体悟到“佛”的境界,就不会再有苦受、苦觉,而且自然会趋利避害。
  我就问他,佛陀80岁时吃坏了肚子,痛不欲生,这怎么解释?
  “靠拼了”说,吃坏肚子的是释迦牟尼,不是佛。
  所以我才问他为什么说释迦牟尼在吃坏肚子的时候不是佛?
  然后他就说了一大堆我不懂的话。
  以上内容都在本页~
作者:东楚山夫 回复日期:2010-01-16 11:36:11  回复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1:23:37 
    熊哥,释迦牟尼涅磐前 腹痛,出何经?
    
    还真没有baidu出来,望告知。
  ------------------------------------------
  这个不是经上的,
  涅槃释迦牟尼晚年居住在王舍城。相传,他曾多次召集住在那里的僧人,向他们讲了有关保持僧团不衰的原则,要求他们“依法而不依他处”,然后离开王舍城北行,开始了他最后的游化。他带领弟子们,经过那烂陀、波吒厘弗多罗,渡恒河,到达吠舍离,受到当时富裕的妓女庵婆波利(庵摩罗)的供奉。以后便来到吠舍离附近的贝鱼伐那村(竹林村)。时值雨季,释迦牟尼决定在那里安居,留阿难陀一人随从,其余弟子均分散到各处居住。在雨季中,他患了重病。雨季过后,又继续起程,向西北地区巡游讲说。到了南末罗国的波伐城(亦译“婆瓦村”),驻锡铁匠纯陀的芒果林中,并吃了他供献的食物。食后,释迦牟尼中毒腹写,病情转重。行至离拘尸那迦城(今印度联合联合邦迦夏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或译阿利罗跋提、阿恃多伐底)河边的娑罗林,在两棵沙罗树之间,右胁而卧,半夜入灭
  
  参见: http://www.buddhism.com.cn/fmrw/guyindu/%E9%87%8A%E8%BF%A6%E7%89%9F%E5%B0%BC.htm
作者:stviewer 回复日期:2010-01-16 11:45:13  回复    靠拼了”说如果体悟到“佛”的境界,就不会再有苦受、苦觉,而且自然会趋利避害。
    我就问他,佛陀80岁时吃坏了肚子,痛不欲生,这怎么解释?
    “靠拼了”说,吃坏肚子的是释迦牟尼,不是佛。
    所以我才问他为什么说释迦牟尼在吃坏肚子的时候不是佛?
    然后他就说了一大堆我不懂的话。
    以上内容都在本页~
  我无话可说既然如此功利的解释佛经,你觉得可信?至于趋利避害倒是有可能,然而一切皆为空一切均为相,受不受苦(生理上的苦)不是你能决定的认为苦是不可避免的(思想上的苦)倒是能少受点煎熬。。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11:54:40  回复    作者:东楚山夫 回复日期:2010-01-16 11:36:11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1:23:37 
      熊哥,释迦牟尼涅磐前 腹痛,出何经?
      
      还真没有baidu出来,望告知。
    ------------------------------------------
    这个不是经上的,
  ================================================
  哦,不要这么肯定吧,我是在《南传大般涅槃经》第四章看到的:“尔时薄伽梵于服食铁匠穷达所设斋供后,匆患严重性血痢,剧痛几濒于死。但彼摄心自持,忍受而无怨言。”
  上下文有兴趣的就自己搜吧~
作者:本来在线 回复日期:2010-01-16 12:04:02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09:52:56 
  
  前两天提到基督教一夫多妻的主张,“本来在线”说那是摩门教的,但我看的材料的确说是基督教的,
  
  =============
  
  啊,我什么时候说过这话啊。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12:22:48  回复    本来在线:
  嘿嘿,我记混了,那是2009的话~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2:23:20  回复    熊哥不厚道,经上说“剧痛几濒于死”,可是你却说痛不欲生。忽悠我啊!但是也怪我自己不学无术。喝喝
  
  从形式上说“剧痛几濒于死”、“痛不欲生”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不欲生,是他的心理行为,痛几濒于死,则是一种现象。
  
  虽然有人说“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痴迷的佛”,但是我认为这并不代表佛=众生。正如同种子是没发芽的大树,大树是发了芽的种子。一者痴迷、一者觉悟,如果非要在两者之间划=号,似乎过于牵强。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2:25:13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11:54:40 
    作者:东楚山夫 回复日期:2010-01-16 11:36:11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1:23:37 
        熊哥,释迦牟尼涅磐前 腹痛,出何经?
        
        还真没有baidu出来,望告知。
      ------------------------------------------
      这个不是经上的,
    ================================================
    哦,不要这么肯定吧,我是在《南传大般涅槃经》第四章看到的:“尔时薄伽梵于服食铁匠穷达所设斋供后,匆患严重性血痢,剧痛几濒于死。但彼摄心自持,忍受而无怨言。”
    上下文有兴趣的就自己搜吧~
  ==========================================
  我暂时对此经没有兴趣,我在啃“中阿含”。。。硬是啃不动啊。生涩、但是颇具美感。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6 12:31:01  回复    本来在线:
    嘿嘿,我记混了,那是2009的话~
  ..................................................
   宗教改革后,打着基督的牌子“主张”一夫多妻的而出名的,除了“拜上帝教”就是“摩门教”咯!
   从圣经出发,“一夫多妻”的确不是律法所禁止的。但婚姻以外的性行为称被“奸淫”,这条诫命是不会“与时俱进”的。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2:32:16  回复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6 12:31:01 
    本来在线:
      嘿嘿,我记混了,那是2009的话~
    ..................................................
     宗教改革后,打着基督的牌子“主张”一夫多妻的而出名的,除了“拜上帝教”就是“摩门教”咯!
     从圣经出发,“一夫多妻”的确不是律法所禁止的。但婚姻以外的性行为称被“奸淫”,这条诫命是不会“与时俱进”的
  ==============================================
  不与时俱进的法不是究竟法。
作者:2503394531982 回复日期:2010-01-16 12:36:14  回复    真相▄【┻═┳一决不放过你!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商周文明,汉唐雄风,第一共和。
      是我五千年的怏怏古国!
      任岁月剥去红妆,依稀昨日,大国沧桑。
      重新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龙的子孙又一次陷入迷茫……
      透过重重迷雾,在那似灭不灭的微光中,能否探寻迷雾背后的真相!
      ▄▄▄▄▄▄▄▄▄▄▄▄▄▄▄▄▄▄▄▄▄▄▄▄▄▄▄▄▄▄▄▄
      
      诚邀有兴趣的朋友加入“★煮酒论史★”QQ群,与大家一起煮酒把史论!
      
      ════════
      ║群号: 1514164 ║
      ════════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最有深度,最具活力的历史迷的QQ群█▆▅▄▃▂
      
      
      (注:快满员,加入群后,请按照“唐太宗〓李世民”的格式,朝代加人名修改名片)
      
      历史爱好者的“★煮酒论史★”QQ群,欢迎加入
  
作者:东楚山夫 回复日期:2010-01-16 12:50:06  回复      靠拼了”说如果体悟到“佛”的境界,就不会再有苦受、苦觉,而且自然会趋利避害。
      我就问他,佛陀80岁时吃坏了肚子,痛不欲生,这怎么解释?
      “靠拼了”说,吃坏肚子的是释迦牟尼,不是佛。
      所以我才问他为什么说释迦牟尼在吃坏肚子的时候不是佛?
      然后他就说了一大堆我不懂的话。
      以上内容都在本页~
  ------------------------------------------------------------
  <<金刚经>>第一品明确说了, 佛陀也要吃饭,洗脚,坐禅.是我们自己把佛陀看成了脚不点地,不食人间烟火的菩萨.
   到了一定境界, 神通肯定有. <<坦经>>就记载六祖有'他心通'. 但六祖他老人家为什么要走涅.
作者:sylmax 回复日期:2010-01-16 12:55:34  回复    楼主的贴看了2天。我觉得很不错。可不可以这么认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痛苦,生老病死,求不得,舍不掉。那如何让自己这辈子快乐一些,喜乐的活在这个世上。这个目的就是所谓的彼岸,而且这个喜乐我们一般是体会不到的,就像一个人学习多年,或者研究多年,终于成功所体会的喜悦和吸毒者体会到的喜悦是两码事情。
  佛法就好像是船,把大家渡过去。但每个人对驾驶船的办法理解不一样,有些人船撑的快,很快就到了。有些人在河中心,滴溜溜的转。有些人甚至翻了。对于到达彼岸的人来说,他可以说他自己是怎么到达的。这个就是佛法,如果到达了100个人,就可以说出100种佛法,但归根结底有一样少不得,就是船(。实际上说白了就是有一种新的人生观,看待万物的态度。佛也要死,愚人也要死,土归土,尘归尘,活着的时候放开一些,事业不可无执着,无法办到的事情也不要太勉强自己。佛经、道教、基督教里面都有可以让我们吸取的地方,人只要能达到那种境界,我想什么方法都可以,不知道我这样说佛会反对吗。哈哈,胡言乱语一番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6 12:56:30  回复    不与时俱进的法不是究竟法。
  。。。。。。。。。。。。。。。。。。
   不知何为“究竟法”?!但我知道人是善变的,所有迎合大众的都会与时俱进,包括人的理论和流感病毒!
   但出于上帝的,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教皇说了不算,上帝说:坚决按《圣经》合同办!至于法,只有上帝救赎之法——因信称义。
   至于那些与时俱进的东西,圣经说:“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若是出于神,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3:00:24  回复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6 12:56:30 
    不与时俱进的法不是究竟法。
    。。。。。。。。。。。。。。。。。。
     不知何为“究竟法”?!但我知道人是善变的,所有迎合大众的都会与时俱进,包括人的理论和流感病毒!
     但出于上帝的,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教皇说了不算,上帝说:坚决按《圣经》合同办!至于法,只有上帝救赎之法——因信称义。
     至于那些与时俱进的东西,圣经说:“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若是出于神,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
  
  ------------------------------
  开玩笑而已。不要当真。《金刚经》说管他乱七八曹的什么有情众生,全都给他捏磐了。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13:04:54  回复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2:23:20 
    熊哥不厚道,经上说“剧痛几濒于死”,可是你却说痛不欲生。忽悠我啊!但是也怪我自己不学无术。喝喝
    
    从形式上说“剧痛几濒于死”、“痛不欲生”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不欲生,是他的心理行为,痛几濒于死,则是一种现象。
  =====================================================
  呃,原来“剧痛几濒于死”和“痛不欲生”竟然有这么大的区别!我以为都是对剧痛的形容呢。
  不过依你说的,如果体悟到“佛”的境界,就不会再有苦受、苦觉,那么释迦牟尼的肚子此刻就不存在这种“剧痛”的感觉,是吗?
  还是说此刻的释迦牟尼并不是佛?
  或者你把“剧痛”排除在苦受、苦觉之外?
作者:sylmax 回复日期:2010-01-16 13:16:20  回复    哈哈,“剧痛几濒于死”和“痛不欲生”这个状态有谁知道,有谁可以证明。都是后人说的,如果讨厌佛的人,还可以说的过一些,崇拜佛的,也可以说的更加玄妙些。争论这个与佛法想去甚远,我想大家打住吧
作者:liuxinzhiyou2009 回复日期:2010-01-16 13:21:10  回复    剧痛几濒于死”和“痛不欲生”竟然有这么大的区别!我以为都是对剧痛的形容呢。
  ...................................................
   我来调和一下,不是“痛不欲生”,而是痛得死去活来!佛来佛去的可以了吧?
作者:00小虎00 回复日期:2010-01-16 13:48:55  回复    做个记号。
作者:本来在线 回复日期:2010-01-16 14:09:33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01:06:35 
  
  基督教的历史和教义史我并没有贯通下来,仅就粗浅的了解来说,觉得历史上对教义的阐释总有这样一个意图,也就是总要把话说圆。但人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总是时移世易的,此时此地说圆的教义换到彼时彼地就难被接受,于是需要重新解释或者修正,导致释经越来越迂曲,教派也越来越多。
  
  ==================
  
  关于教义的解释的变迁,我大概知道你的意思,基本和隐公要表达的差不多吧。这是个大话题,我也只能简单说说,交流一下。
  
  首先申明,我很不喜欢“与时俱进”这个词汇,它已经和我党“荣辱与共”了。我现在听见“与时俱进”,就想吐,生理反应被破坏了。
  
  神学的演变,我不否认有“进步”的时候,但也有退步的时候。神学的演变,永远摆脱不了时代,也永远摆脱不了处境,因为,神学存在的本身,就是要对面时代,就是要处理时代的议题。神学不是真空的,圣经不是超时空的,连基督都是在时空中实践祂的意义。因为对于人类来说,所谓的永恒性,是在具体的时空内才获得表达的机会,才能呈现出永恒的意义。而越是伟大的神学家,就越能站立于他的时代说话。
  
  基督教的这一本圣经,同样是在时空之内写成的,受到时代的影响,时空之内发生的很多事情,影响到我们对于永恒主题的理解。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马太福音来说,现在我们知道,应该是耶路撒冷被毁之后的作品。一旦写作的时间大致确定,马太所要表述的神学,他所要强调永恒国度的意义,就和圣城被毁之前,非常不同。因为那个时代发生的事件,让犹太基督徒对于耶稣所说的天国有了全面的理解。
  
  自使徒以降,基督教的道统随着时代的不同,文化的变迁,思潮的涌动,解经和神学彼此影响,互动循环,不断衍生发展。起起落落,上上下下,不见得都对,但肯定没有都错。与其看成它与时俱进,不如说是一场拼图游戏。
  
  艾略特说:“任何新作品出现的时候,所有历史上的作品都要跟着动一动。”好熊的诗词那么强,这个不用我解释。神学也一样,新问题一出现,整个神学的脉络框架中,产生了新事物,你如何消化它,如何给它定位, 可能需要拆散老图片,再次重组, 就是新神学应运而生的时机。但基督教神学有一个最边缘的框架,是不能变的。逸出去,就是异端。
  
  但话说回来,很多新问题,常常又是老问题。日光之下无新事。现代神学遇见的很多问题,教父时代也遇见过,名称不同,形式不同,而本质相似。在老的框架下,老的神学里,一直会又新的养料的供应,是为传统的血脉,源源不断。
  
  我们对于圣经的解读,不仅仅是把孔子还给孔子,孟子还给孟子的朴学贡献,我们更要带出圣经对那个时代议题所处理的背后的永恒原则,它同样适切于今天的我们。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5:00:39  回复    作者:好熊熊逸 回复日期:2010-01-16 13:04:54 
    作者:靠拼了 回复日期:2010-01-16 12:23:20 
      熊哥不厚道,经上说“剧痛几濒于死”,可是你却说痛不欲生。忽悠我啊!但是也怪我自己不学无术。喝喝
      
      从形式上说“剧痛几濒于死”、“痛不欲生”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不欲生,是他的心理行为,痛几濒于死,则是一种现象。
    =====================================================
    呃,原来“剧痛几濒于死”和“痛不欲生”竟然有这么大的区别!我以为都是对剧痛的形容呢。
    不过依你说的,如果体悟到“佛”的境界,就不会再有苦受、苦觉,那么释迦牟尼的肚子此刻就不存在这种“剧痛”的感觉,是吗?
    还是说此刻的释迦牟尼并不是佛?
    或者你把“剧痛”排除在苦受、苦觉之外?
  ======================================================
   “剧痛”是一码事,苦受苦觉是另一码事,比如变态sm狂。他觉得苦还是乐?佛陀正等正觉,无苦无乐,唯疼痛而。。。
   这一点似乎会有人反驳,但是我觉得从释迦牟尼前生舍身的事件中可以看到:在佛境的人无苦受苦觉。
   另一点实证,心经说:无苦集灭道。。。既然无苦集灭道,自然无苦受苦觉。反过来说,如果有苦受苦觉,必然会生嗔恨。。。你觉得佛境的人会生嗔恨么?生嗔恨的人会无无明尽,亦无老死尽么?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6 15:18:10  回复    呵呵,争什么佛与非佛的,小儿科了:身神二元。身者,悉达多;神者,释迦佛。菩提树下,佛入人身,后借身说法。中毒者,悉达多身,佛将离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内像虎外像猫 回复日期:2010-01-16 15:28:09  回复    佛缘将尽,欲离悉达多身,故衰相继现。涅盘者,悉达多身寿臻结,释迦佛传法务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