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 心墙 mp3:芦蒿 百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22:29
芦蒿  
百科名片
  芦蒿
芦蒿(学名:Artemisia selengensis)为菊科蒿属植物 。嫩茎叶、根状茎,又名蒌蒿、水艾、水蒿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茎叶可凉拌、炒食。根状茎可腌渍。生长于海拔8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以及荒地等。分布于蒙古、朝鲜、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湖南、河南、黑龙江、江西、河北、陕西、山东、广东、山西、湖北、云南、江苏、内蒙古、甘肃、四川、辽宁、安徽、贵州、吉林等地。
中文名称:芦蒿
外文名称:Seleng Wormwood
别称:蒌蒿、水蒿、柳叶蒿、驴蒿、藜蒿、香艾、小艾、水艾
二名法:A. selengens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属:蒿属
分布区域:蒙古;朝鲜;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华东等地。
拉丁学名:Artemisia selengensis
命名者:Turcz. ex Bess.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芦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气味。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具多数侧根与纤维状须根;很状茎稍粗,直立或斜向上,直径4-10毫米,有匍匐地下茎。茎少数或单,高60-150厘米,  
初时绿褐色,后为紫红色,无毛,有明显纵棱,下部通常半木质化,上部有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枝长6-10(-12)厘米,稀更长,斜向上。叶纸质或薄纸质,上面绿色,无毛或近 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平贴的绵毛;茎下部叶宽卵形或卵形,长8-12厘米,宽6-10厘米,近成掌状或指状,5或3全裂或深裂,稀间有7裂或不分裂的叶,分裂叶的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7(-8)厘米,宽3-5毫米,不分裂的叶片为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5-20毫米,先端锐尖,边缘通常具细锯齿,偶有少数短裂齿白,叶基部渐狭成柄,叶柄长0.5-2(-5)厘米,无假托叶,花期下部叶通常凋谢;中部叶近成掌状,5深裂或为指状3深裂,稀间有不分裂之叶,分裂叶之裂片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2.5-4毫米,不分裂之叶为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宽可达1.5 厘米,先端通常锐尖,叶缘或裂片边缘有锯齿,基部楔形,渐狭成柄状;上部叶与苞片叶指状3深裂、2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的苞片叶为线状披针形,边缘具疏锯齿。头状花序多数,  芦蒿(图2)
长圆形或宽卵形,直径2-2.5毫米,近无梗,直立或稍倾斜,在分枝上排成密穗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狭而伸长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略短,卵形或近圆形,背面初时疏被灰白色蛛丝状短绵毛,后渐脱落,边狭膜质,中、内层总苞片略长,长卵形或卵状匙形,黄褐色,背面初时微被蛛丝状绵毛,后脱落无毛,边宽膜质或全为半膜质;花序托小,凸起;雌花8-12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一浅裂,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甚长,先端长,2叉,叉端尖;两性花10-15朵,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或微尖,花柱与花冠近等长,先端微叉开,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卵形,略扁,上端偶有不对称的花冠着生面。花果期7-10月。[1]
编辑本段生态特征
  芦蒿(图3)
芦蒿是湿中生耐阴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北方一般4月中,下旬萌发,7月开花,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10月中旬植株枯黄。多生于森林,林地草原和平原地带。常见于林下,林缘,山沟和河谷两岸,也见于平原沟边,塘沿及水田埂边。是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的伴生种。在局部地区,如水沟,水田边或水池岸边可成为优势种,甚至可形成单优种的纯群落片断。有时也散生于村舍附近、路边、田边,成为常见的杂草。芦蒿具长根茎,在地下形成密集根层,地上繁衍能力也很强,因此,经常在群落中成集群分布。有时成为湿润气候区荒地演替的先锋植物。[2]
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分布于蒙古;朝鲜;苏联;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和贵州。多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河湖岸边与沼泽地带,在沼泽化草甸地区常形成小区域植物群落的优势种与主要伴生种;可葶立水中生长,也见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荒地等。[3]

栽培技术
一、品种特性
(一)按叶型分:1.大叶蒿。又名柳叶蒿,叶羽状三裂,嫩茎青绿色,清香味浓
,粗而柔嫩,较耐寒,抗病,萌发早,产量高。2.碎叶蒿。又名鸡爪蒿,叶羽状五裂,嫩茎淡绿色,香味浓,耐寒性略差,品质好,产量一般。
(二)按嫩茎颜色分:
1.青芦蒿。嫩茎青绿色。2.白芦蒿。嫩茎浅绿色。

二、技术要点
(一)冬、春芦蒿栽培技术
1.栽种方式
1-1 种子繁殖3月上、中旬将芦蒿种子与3—4倍干细土拌匀直接播种,采用播、条播均可。条播行距30厘米左右,播后覆土并浇水,一般3月下旬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间苗、匀苗,缺苗的地方移苗补栽。
1-2 无性繁殖
① 分株栽种。5月上、中旬,在留种田块将芦蒿植株连根挖起,截去顶端嫩梢,在筑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45×40厘米每穴栽种1—2株,栽后踏紧浇透水,经5—7天即可活棵。
② 茎杆压条繁殖。每年7—8月将半木质化的茎杆齐地面砍下,截去顶端嫩梢,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5—40厘米开沟深5—7厘米,将芦蒿茎杆横栽于沟中,头尾相连,然后覆土,浇足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生根与发芽。
③ 扦插繁殖。每年6月下旬—8月,剪取生长健壮的芦蒿茎杆,截
去顶端嫩梢,将茎杆截成20厘米长小段,在筑好的畦面按行株距35×30厘米,每穴斜插4—5小段,地上露1/3,踏紧浇足水,经10天左右即可生根发芽。
④ 地下茎繁殖。四季均可进行。地下茎挖出后,去掉老茎、老根,剪成小段,每段有2—3节,在筑好的畦面上每隔10厘米开浅沟,将每小段根茎平放在沟内,覆薄土,浇足水

2.田间管理
2-1 整地施肥。选择前茬为非菊科作物、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的砂壤土为宜。栽种前进行耕翻晒(冻)垡,结合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猪、牛、粪3000—4000公斤或腐熟饼肥150公斤左右,整地作畦,畦宽1.5—2米,深沟高畦。生长期间,9—10月份进行一次追肥,每亩用尿素10公斤,撒施并结合浇水,以促进芦蒿的营养生长,防止后期早衰。
2-2 清除杂草。芦蒿地下茎主要分布在5—10厘米土层内,栽种活棵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促使根系发育良好,累积更多养分。
2-3 浇水。芦蒿耐湿性很强,不耐干旱,高温干旱季节要经常浇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生长。
2-4 病虫防治。芦蒿生长期间病虫害时有发生,主要有蚜虫、虫瘿、玉米螟、棉铃虫、刺蛾及芦蒿大肚象等害虫,可用抑太保、卡死克、菊脂类等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3.大棚覆盖芦蒿地上部被严霜打枯后,应齐地面砍去芦蒿茎杆,清除田
间枯枝残叶和杂草,浅松土,每亩撒施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80公斤,浇足底水,5—7天后扣棚盖膜。一般在11月下—12上进行,同时用地膜直接浮面覆盖在植株上,棚四周压严压实。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地膜覆盖可推迟进行。晴天中午要在背风处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4.收获
芦蒿栽培有露地或设施栽培,设施栽培芦蒿可采用多种不同的覆盖方式,分期分批覆盖,可提早上市,排开上市,均衡供应。大棚覆盖栽培芦蒿,一般覆盖后40—45天,株高20—25厘米时即可采收。露地栽培芦蒿,随着自然界温度变化自行萌发,当日平均气温12—18℃时,嫩茎迅速生长,4月上中旬是露地芦蒿上市高峰。采收时,用利刀平地面在芦蒿基部割下,嫩茎上除保留极少数心叶外,其余叶片全部抹除,扎捆码放在阴凉处,用湿布盖好经8—10小时的简易软化,即崐可上市。大棚覆盖芦蒿,第1茬采收后,应立即清除杂草、残枝落叶,并追施肥水,每亩追施5—10公斤尿素,覆盖后管理同上。这样再经45—50天,即收获第2茬。一般大棚芦蒿冬春季可收获2—3茬,亩产量达800—1000公斤。
(二)伏、秋芦蒿栽培技术
1.品种。选用大叶青杆芦蒿  芦蒿(图8)
2.整地施肥
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每亩4000—5000公斤,或用25%复合肥+尿素440公斤作基肥,深耕晒垡2—3次,使肥料与土壤充翻匀,然后作畦宽1—1.2米,沟深20厘米。
3.栽种
伏、秋芦蒿栽种最佳期在7月—8月初,将留种地块的植株齐地面砍下,截去顶梢和基部木质化部分,选中间部分截成20厘米长小段,将茎杆放在1%的杀虫双药液中浸泡10—20分钟,防钻心虫为害。然后捞出,按行株距35×30厘米,每穴4—5根栽种在筑好的畦面上,地上露1/3,踏紧浇水,上面覆盖遮阳网,保持土壤湿润,经10天后生根发芽。
4.田间管理
活棵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结合追肥稀粪水,每亩1000公斤。搭架高0.8—1米,上面覆盖遮阳网,网四周扎紧,防风吹,盖网时间主要晴天上午10时—下午4时,早晚将网揭掉,加强盖网后的管理。
5.收获
芦蒿栽种后约30天左右,茎杆侧芽长出15—20厘米,即可剪取嫩枝,剪下的嫩枝需捂2天,将嫩枝上叶片抹除即可上市。收割时剪大留小,分批收获。每收1—2次施一次肥,浇一次透水,保持畦面湿润,促进生长。[4]
编辑本段经济价值

饲用价值
  凉拌芦蒿
芦蒿的适口性中等。鲜草马好嗜,羊喜食,牛少量采食。花序由于有异味,牛,羊均不食。干草马喜食,牛,羊乐食。由于芦蒿植株高大,在东北,7月上旬刈割,每公顷产鲜草2600一4300kg。干草生产率为27.5%。芦蒿返青早,生长快,为早春提供一定数量的青草,具有一定的饲用价值。据力析,芦蒿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较高.干草的适口性又较好,因此,也可做为牲畜早春和冬季的舍饲饲草。该草为中等饲用植物,其化学成分见表87—1,氨基酸含量见表87—2。芦蒿的嫩芽用水煮沸后人也可食用。[2]药用价值
该种在古本草书中已有记载。《尔雅》称“由胡”、“蘩”,《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中称“白蒿”,其中水生者可能就是本种。 全草入药,有止血、消炎、镇咳、化痰之效。也发现可用于治疗黄胆型或无黄胆型肝炎良好;民间还作“艾”(家艾)的代用品;四川民间作“刘寄奴”(奇蒿)的代用品。芦蒿根性凉,味甘,叶性平,平抑肝火,可治胃气虚弱、浮肿及河豚中毒等病症以及预防芽病、喉病和便秘等功效。根茎含淀粉量高,可为肌体提供热量能源,也可作为神经结构、成分和酶、激素的组织成份。同时也可起保护头脑的作用和充当肝脏贮备肝糖而起解毒的作用。[1]营养价值
  芦蒿炒腊肉
芦蒿以鲜嫩茎杆供食 用,清香、鲜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每百克嫩茎含有蛋白质3.6克、灰分1.5克、钙730毫克、10.2毫克、铁2.9毫克、胡萝卜素1.4毫克、维生素C49毫克、天门冬氨酸20.4毫克、谷氨酸34.3毫克、赖氨酸0.97毫克。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酸性洗涤纤维等。早在明朝,芦蒿与笋同拌肉食之,最为美味,碧如玉针,嫩不须嚼,良于他方所出。芦蒿可凉拌或炒食。嫩茎及叶作菜蔬或腌制酱菜。芦蒿抗逆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是冬春中国江南一些市场供应的主要野菜品种之一。[4]
参考资料
1中国植物志 第76(2)卷 蒌蒿(芦蒿) 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ex Bess.  
2植物通 www.plant.ac.cn  
http://www.plant.ac.cn/latin/feeding-plant/306927.htm
3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http://www.bioinfo.cn/db05/KmzwSpecies.php?action=view&id=4017
4芦蒿栽培技术  
http://www.plant.ac.cn/vegetable/02-04/3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