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企业:南京八卦洲芦蒿产业是这样做大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39:10
本报讯(记者 王永钢 陈国鹏) 昨天,在南京白马公园举行的南京八卦洲芦蒿系列产品展销会上,八卦洲推出的100种芦蒿产品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眼球。芦蒿人人爱吃,可未必有多少人知道芦蒿有多大的含“金”量。当八卦洲的一位负责人说出他们今年芦蒿的产值达到1.62亿元时,真的叫人吃惊不小。
这位负责人说,今年八卦洲芦蒿产值比去年增加14.1%,是近几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据其介绍,今年八卦洲芦蒿栽培面积发展到4万亩,年产量5300万公斤,并销往国内60多个大中城市和台湾、香港等地区,“昔日的野草根变成了‘金银菜’!”这位负责人说。
其实,芦蒿并不仅仅局限于市民餐桌上的菜肴,它还有系列产品,比如芦蒿干、芦蒿酒、芦蒿小菜、芦蒿茶系列,在芦蒿茶系列中细分出芦蒿花茶、芦蒿头茶、糙米蒿茶、芦蒿袋装泡茶等,这些系列产品丰富了芦蒿的产业链,也延伸为当地农民的“致富链”。据了解,近两年来,八卦洲共生产芦蒿茶系列2万多条(盒)、芦蒿小菜系列2万袋、芦蒿干2.8万吨、芦蒿酒10多吨,创产值110.4万元,纯利25万元,不仅在国内众多大中城市畅销,而且还远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
八卦洲芦蒿稳定的品质和独特的口味,建立起其“品牌”形象。“但是,如果品牌不能给农民带来增产增收,再好的品牌也无用,”八卦洲街道的有关负责人说。他认为,只有把品牌农业变成“金牌农业”,提高芦蒿的综合效益,这才是保护八卦洲芦蒿品牌的最好方式。据了解,目前芦蒿野菜已经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八卦洲”牌商标,而且还把江苏省和南京市名牌产品的称号以及国家级无公害产品的称号拿到了手。八卦洲街道的这位负责人介绍说,针对市民反映芦蒿泡水导致口味下降的现象,他们今年在南京白云亭批发市场等四家农贸市场和南京沃尔玛新街口分店设立了直销专柜,实现了芦蒿直销,从而保证了芦蒿的优质和卫生。据了解,由于芦蒿经济效益高,全国很多地方开始纷纷引种,但是由于其质量和品质没有八卦洲芦蒿好,因此纷纷假冒正宗的八卦洲芦蒿,从而影响到了八卦洲芦蒿的形象,为此,今年5月,八卦洲街道向国家质监部门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维护八卦洲芦蒿的声誉。
《江南时报》 (2005年10月29日 第六版)
外地卡车进八卦洲专收尾市芦蒿
http://news.QQ.com  2008年04月14日07:18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本报讯 虽然地产芦蒿已到尾市,但今年八卦洲农民并没有急着处理“废”芦蒿,而是待价而沽。昨天,记者在八卦洲看到,一辆辆挂着外地牌照的大卡车和写有“苏淮农老大收购芦蒿”字样的横幅随处可见。众多农民纷纷将本打算当废物处理的芦蒿挑来,按每500克1.2元的价格卖给“农老大”。
据介绍,种植芦蒿是八卦洲的传统副业,每年12月份及次年1月份芦蒿刚上市时,芦蒿价格坚挺旺销,而到4月份之后,每500克仅卖0.1元都少人问津,丰收成灾有时成了种植户心头最大的“疙瘩”。
在现场遭到“蒿农”追捧的,南京苏淮农老大土特产公司的负责人张志平透露,时下已到了大量收购的最佳时节,如果这个时候不收购,这些尾市芦蒿往往因为价格卖不上,就会被农民烂在地里。而他们经过研发后,瞅准了芦蒿的食用、医用等功能,可以对芦蒿进行脱水保鲜,这样的芦蒿产品保质期至少有一年之久。然后这批被“处理”过的芦蒿再返销到南京星级饭店、宾馆,以各式菜肴出现,部分品种还走出国门去赚外汇,而价格更是翻了若干倍。
“要是规模大,我真想把八卦洲的尾市芦蒿都收来1张志平告诉记者,根据他们在八卦洲第一天的收购情况来算,受到公司规模的影响,这种收购将持续15天左右,而半个月之后的八卦洲尾市芦蒿可能就将重蹈烂市的悲剧。他希望相关部门或是有识之士能够对南京芦蒿的深加工给予更多的关怀,将南京的名品芦蒿生存期延长,让更多的“蒿农”得到实惠。(陈 郁)(扬子晚报)
南京八卦洲芦蒿产业是这样做大的
2008-11-18 09:01:11复制本文地址传给QQ/MSN线上好友
【大字 中字 小字】【打 印】【发表评论】
这是农业结构调整中司空见惯的“周期律”:特色品种试种后入市价扬,尝到甜头后农民一哄而上,不多久货涌价跌又损失惨重……特色种养业打破这个“魔咒”,才能树立起规模农业、品牌农业,进而致富农民。
南京八卦洲也有过芦蒿烂市沤肥的经历,但如今,该洲已成功地打破这个“周期律”。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八卦洲芦蒿节获悉,当地芦蒿种植面积扩至3.5万亩,价格常年稳定在2.5-3元/500克,亩纯收入四五千元,占农民年收入60%,被列为我省“高效规模化农业”典型之一。
错开种植档期,从卖一季到卖全年
谈起芦蒿种植经历,八卦洲副主任涂九龙感觉像是坐了回“过山车”: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洲野生芦蒿驯化成功,芦蒿卖到10多元/500克,各村组纷纷扩大种植,到2002年面积迅速扩到3万亩。2002年、2004年恰逢暖冬,开春后芦蒿涌市,收购价骤降至0.15-0.2元/500克,商贩懒得收购,疯长的芦蒿被农民当草铲去,腐烂变黑。
市场给八卦洲上了一课:无论多么“名特新”的农产品,大量种植后集中上市,品种单一、市场单一,就难免成了大路货。芦蒿从提篮小卖的野菜,几年内产量增至5000万公斤,上市期集中在两三个月内,等于要求南京每位市民都要吃二三十斤芦蒿,市场焉能不报以惩罚?
芦蒿再不能走无序扩种、自产自销之路了。八卦洲开的第一剂药方,是培植芦蒿新品种,错开栽种档期,使芦蒿上市期从过去的三个月,拉长到9个月。
涂九龙说,芦蒿不耐高温,易于木质化,“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过去,八卦洲芦蒿秋冬栽种,春后上市。为填补上市空白,他们在省农科院帮助下,引种耐高温、耐纤维化的昆明芦蒿本地驯化,历时3年培育出秋伏芦蒿,每年9月到12月上市,种植面积1.2万亩。
与此同时,八卦洲还引导农民错开扦插档期,做到即便一个生长周期内,芦蒿也能分批上市。记者田头看到,农民的芦蒿田都分成三块地,一块已近收割,一块长了板寸长,一块还未栽种。街道农技员统一指导,每个栽种周期错开半个月到一个月,这样就免得“自相残杀”。
八成供应外地,从销本地到销全国
南京人喜食芦蒿,但本地市场就这么大,窝在家里必然自相残杀。2005年起,该洲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组织芦蒿“运出去”,经纪人销售50万公斤芦蒿奖励1000-2000元,销售100万公斤的,奖励5000元,农民经纪人很快发展到1300多人,去年一芦蒿经纪人赚了80多万元。
经纪人各展所能,火车拖,卡车运,直销、直供、配送等营销方式多管齐下,将八卦洲芦蒿销往上海、合肥、杭州、蚌埠、长沙等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其中武汉的年销售量稳定在1300万公斤,超过南京市的销售量,南昌的年销售量也在1000万公斤。八卦洲蒿农当晚采摘,经纪人连夜装运,芦蒿就赶上武汉的早市。去年雪灾,南昌农贸市场闹菜荒,向八卦洲求援,大雪天内几车皮芦蒿“紧急”发往该地。
据统计,八卦洲年产5200万公斤芦蒿,4200万公斤销往外省,占了80%。
眼下,全国已有10多个省种植芦蒿,八卦洲芦蒿何以能一路“攻城略地”。该洲还有两招:一是标准化种植,二是能“吆喝”。
在八卦洲,农民种芦蒿要有“资格证”,经纪人卖芦蒿要有“销售证”,种植、经销的芦蒿才能打“八卦洲牌”。得“标准”者得天下,该洲抢先与南农大、省蔬菜研究所制定了芦蒿的江苏地方标准和四个生产标准,建立田头、农贸市场、村、街道四级检测体系。
标准化生产、全过程检测加上江滩水土条件,八卦洲成功击退了昆明芦蒿。武汉“无蒿不成席”,当地芦蒿种植也很多,但酒店、宾馆多选购“鲜味、野味”足的八卦洲芦蒿。扩大知名度,八卦洲办了七届“芦蒿节”,去年起把“芦蒿节”办到北京、济南,叫响了“荤有板鸭、素有芦蒿”。
售价上涨近10倍,打破“周期律”
八卦洲芦蒿产量还是那么多,但销售从卖一季到卖一年,从卖一地到卖全国。就某地某时某农贸市场而言,上市量只有过去几分之一,供求关系逆转,价格怎能不涨。
记者昨日走访南京各大菜场发现,芦蒿售价已从四年前的0.4 -0.5元/500克,涨至3元/500克左右,其中红皮芦蒿卖到10元/500克。菜贩却都只进了10多公斤货,称白云亭市场出货也不多。然而他们不知晓的是,在八卦洲野菜批发市场上,一辆辆大卡满载芦蒿,“整装待发”外地城市。
芦蒿从烂市到俏销,八卦洲街道工委书记秦志钢评价说,将高效农业、规模种植和品牌营销结合起来,特色种养的“周期律”就不是瓶颈。记者 顾巍钟 通讯员 王勇
编辑:陈康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