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电梯间:少年进德录之第九章 慎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19:56

少年进德录之第九章  慎言

(2011-03-01 14:16:17) 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修身

 

枚乘曰:“欲人无闻,莫若勿言;欲人无知,莫若勿为。”

汤文正公曰:“彼此讲论,务要平心易气。即有不合,亦当再加详思,虚己商量,不可自以为是,过于激辩。舍己从人,取人为善,圣贤心传,正在于此。否则,虽所论极是,亦见涵养功疏,况未必尽是乎。”尤西川先生云:“让古人,是无志;不让眼前人,是好胜。”

好谈闺阃及好谈乱者,必为鬼神所怒,非有奇祸,必有奇穷。

富人极善愁穷,使穷人不得开口。故与富人相与,只宜淡交。傥或无东少西,切勿仰面道及,决然不来济我,殊愧失言。若相知谈心,则又不妨。

人纵十分能事,犹当谦让未遑。况吾涉历未几,尚不更事,尤宜养辩于讷,藏锋于钝。断不可议论风生,向人前称能,使人鄙吾为油嘴猴子。

凡父子、叔侄、兄弟、夫妻、姑媳、妯娌间,或以小事有言语偶乖处,然风雷无竟日之怒,亦即刻自消矣。断不可乘隙离间,搬是搬非,添说挑拨离间,搬弄是非,添油加醋,使人家骨肉参商。此专为妇人之训,并对丈夫言也。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今人刻薄,喜谈淫乱,造言生事,妄议人闺阃,供其戏笑。我一概勿听、勿信、勿传、勿述。非存厚道,理固然也。

语言切勿刺入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又不可攻发人之阴私,若者俱使人怀恨。一时快口,终被中伤。诗曰:“善戏谑矣,不为虐兮。”又曰:“谑浪笑傲,中心是悼。”如之何弗思?

人有好事,切勿插入破句,自坏心地。

以下戒多言:

金人铭曰:”毋多言。”

《系辞》曰:“躁人之辞多。”

仲长统曰:“辩通有辞者,患在多言。”

孔文举曰:“多言令事败。”

《文中子》曰:“多言不可与远谋。”

祸莫大于多言。

范鲁公曰:“戒尔勿多言,多言众所忌;苟不慎枢机,灾厄从此始。”

林和靖曰:“多言则背道。”

刘道原曰:“多言不中节。”

邹道乡曰:“多言不如寡言。”

朱子曰:“多言害道。”

言易得多,故不敢尽。

言语多,愈支离。

辞达则止,不贵多言。

薛文清公曰:“为学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多言最使人心志流荡而气亦损。

尝乘快不觉多言,至夜枕席不安,盖神气为多言所损也。

不可乘喜而多言。

因喜而多言,觉气流而志亦为之动。

以下戒轻言:

扬子云曰:“言轻则招忧。”

朱子曰:“无耻的人,未曾做得一分,便说十分矣。只缘胡乱轻易说了,便把行不当事。”

人轻易言语,是他此心不在。

知得为之难,故自不敢轻言。

人之所以轻易其言者,以其未遭失言之责故耳。

新安陈氏曰:“轻于言者,必不务力于行也。”

薛文清公曰:“轻言则纳侮。”

轻言轻动之人,不可与深计。

以下戒妄言:

《淮南子》曰:“妄言则乱,不可不慎守也。”

程子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

    刘安世问尽心行己之要,司马温公曰:“自不妄语始。”安世终身服膺。故其进而议于朝者无隐情,退而语于家者无丑辞。

朱子曰:“言语不可妄发。”

李子方对宾语,一语不妄发。

薛文清公曰:“人于忙处,言或妄发,所以有悔。”

必使一言不妄发,则庶乎寡过矣。

言不妄发,则言出而人信之。

口无妄言,安得有差?有差者皆妄也。

以下戒杂言:

韩文公曰:“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不鸣其善鸣者也?”

    张籍与昌黎书曰:“比见执事多尚驳杂无实之谈,此有以累于令德。”

薛文清公曰:“杂言最害正理。”

杂言多,能存道者鲜矣。

群居不可泛言驳杂、不近正理之事。

    或问多言、轻言、妄言、杂言何以异?敖英曰:“多言伤烦也;轻言伤易也;妄言言不忠信也;杂言言不及义也。”四者均言之病也,而多言尤病根乎。

以下戒戏言:

徐伟长曰:“君子无戏谑之言。故虽妻妾不得而黩也,虽朋友不得而狎也。”

颜鲁公曰:“君子无苟戏。”

    张子曰:“戏谑不惟害事,志亦为气所流,不戏谑亦是持志之一端。”

刘道原曰:“吾有一失,戏谑不知止。”

潜室陈氏曰:“德盛者必不狎侮。”今虽大人先生,犹有戏语,皆是未过此一关。

薛文清公曰:“戏谑最害事。后虽有诚实之言,人亦弗之信矣。”

戏谑甚则气荡而心亦为所移,不戏谑亦养气之一端。

以下戒直言尽言:

晋伯宗每朝,其妻戒曰:“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贾山曰:“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

颜延之性褊激,肆意直言,人多忌之。

刘道原曰:“吾有一失,直言直信,不远嫌疑。”

韩文公曰:“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所以见杀于齐也。”

新安陈氏曰:“出言有时而不敢尽,保身之道也。”

古人座右铭曰:“言语不可说尽。”

薛文清公曰:“小人不可与尽言。”

以下戒漏言:

《系辞》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韩非子曰:“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刘道原曰:“吾有一蔽,慎密而漏言。”

唐充之曰:“闻人密论,不能容受而轻泄之者,不足以为人。”

曹操与刘备言,备泄之于袁绍,绍知操有图己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

刘勰曰:“韩昭侯与棠溪公谋,而终夜独寝,虑梦言泄于妻妾也。孔光不对温室之树,恐言之泄于左右也。”

以下戒恶言:

《诗》曰:“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曾子曰:“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乐正子春曰:“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乐毅曰:“君子绝交无恶言。”

    荀子曰:“君子口不出恶言。”

与人恶言,深于矛戟。

《省身铨要》曰:“刀疮易没,恶语难销。”

    傅献简公曰:“以帷薄之罪加于人,最为暗昧。万一非辜,则令终身被其恶名。致使君臣父子之间,难施面目,言之得无讱乎!”

以下戒巧言:

《书》曰:“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

《诗》曰:“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乱德,恶似而非也。

东方朔曰:“飞廉恶来,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陈思王曰:“巧言虽美,用之必灭。”

范祖禹曰:“李林甫巧言似忠,故明皇信而不疑。”

周子曰:“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凶,拙者吉。”

程伊川曰:“不可以巧言令色曲从苟合,以求人之比己也。”

    庆源辅氏曰:“巧言之人,徒尚口而无情实。”

邹道乡曰:“过于褒美,便入于巧言。”

朱子曰:“巧言变乱是非,听之使人丧其所守。”

巧言亦不专为誉人过实,凡词色间务为华藻以悦人视听者皆是。

洪景卢曰:“木讷者无巧言。”

    吴文正公曰:“世亦有巧伪之言,险也而言易,躁也而言淡,贪恋也而言闲适。意其言之可以欺人也。然人观其易淡闲适之言,照其险躁贪恋之心,则人不可欺也,而言岂可伪哉?”

许鲁斋曰:“若以巧言令色求合,则其所合者可知矣。”

以下戒矜言:

《书》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矜其能,丧厥功。

公羊子曰:“矜之者何?犹曰莫我若也。”

郑玄曰:“矜者,自尊大也。”

习凿齿曰:“齐桓公葵邱之会,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国。”

    苏子容曰:“欧阳公不言文章,而喜谈政事;蔡君谟不言政事,而喜论文章。各不矜其所能也。”

    谢良佐与伊川别一年,往见之。伊川曰:“相别又一年,做得甚功夫?”谢曰:“也只是去个矜字。”曰:”何故?”曰:“仔细检点得来,病痛尽在这里。”

洪景卢居翰苑,一日草二十余制,语院吏曰:“苏学士想亦不过如此速耳。”院吏曰:“幼时曾见苏学士敏捷,亦不过如此,但不曾检阅书册耳。”洪为赧然,自悔失言,尝对客自言如此,且云:“人不可自矜。”

上蔡谢氏曰:“人能操无欲上人之心,则凡可以矜己夸人者,皆无足道矣。”

薛文清公曰:“圣人所以不矜者,只为道理是天下古今人物公共之理,非己有之私,故不矜。”

寻常事处置得宜,数数为人言之,陋亦甚矣。古人功满天地,德冠人群,视之若无者,分定故也。

人有满于得意,而不觉形于词色者,则其所养可知矣。

以下戒谗言讦言:

江文通曰:“积毁销金,积谗磨骨。”

韩文公曰:‘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

李太伯曰:“谗者,沮善者也。用君子而小人沮之,是为谗。”

朱子曰:“谗口交斗,为乱之阶梯。”

谗人者,因人之小过,而饰成大罪也。

苏文忠公曰:“小人为谗于其君,必以渐入之。其始也进而尝之,君容之而不拒,知言之无忌,于是复进之。”

子贡曰:“恶讦以为直者。”

韩非子曰:“彼自智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

    孔光曰:“以讦为忠直,人臣之大罪也。”

杨恽性好刻害,发人阴伏,卒以此败。

    吴明卿曰:“凡人于小人欺己处,必明以破之。韩魏公独不然,明足以照小人之欺,然每受之,未尝形于言也。”

薛文清公曰:“圣人最恶讦人之阴私。”

觉人诈而不形于言,有余味。

以下戒轻诺:

老子曰:“轻诺者必寡信。”

颜师古曰:“灌夫一言许人,必信之也。”

吕大临曰:“张天祺重然诺,一言之欺,以为己病。”

有求而不许,始虽咈人之意,而终不害乎信。诺人而不践,始虽不咈人意,而终害乎信。

胡文定公未尝苟为唯诺,以祈人之悦。

薛文清公曰:“凡与人言,即当思其事之可否。可则诺,不可则无诺。若不思可否而轻诺之,事或不可行,则必不能践言矣。”

一言不可轻许人。

只字不可轻诺。

以下戒强聒:

孔子曰:“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孟子曰:“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

崔骃曰:“交浅而言深者,愚也;未信而纳忠者,谤也。”

徐伟长曰:“君子非其人则弗与之言。”

    韩文公言箴曰:“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幕中之辩,人反以汝为叛;台中之评,人反以汝为倾。汝不惩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

胡五峰曰:“智不相近,虽听言而不入;信不相及,虽纳忠而不爱。”

张子韶曰:“终日譊譊者,为善多不终。”

    汪氏曰:“非可言之时而强聒之,非惟不入其耳,或反贻其怒矣。”

邵康节教人,必随其才分之高下,不骤语而强益之。

    吴明卿曰:“韩魏公知欧阳公不以《系辞》为孔子书,又多不以文中子为可取,中书相会累年,未尝与之言及也,盖知其性偏也。”

    薛文清公曰:“未信者不可强言以聒之;未合者不可强言以钩之。”

不可强语人以不及,惟非不能入,彼将易吾言矣。

以下戒讥评:

孔子曰:“恶称人之恶者。”

    老子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而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马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援在交趾,还书戒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崔子玉座右铭曰:“无道人之短。”

秘叔夜曰:“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

程子曰:“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此理最好。

伊川见人论前辈之短,曰:“汝辈且取他长处。”

陈了翁曰:“言满天下无口过,非谓不言也,但不言人是非长短利害,所以无口过。”

邵康节闻人言人之恶,未常和。

胡五峰曰:“以言人不善为至戒。”

刘元城曰:“后生未可遽立议论,以褒贬古今。盖见闻未广,涉世浅也。”

张南轩曰:“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

曹武惠王器量宽博,未尝言人过。

范蜀公慎默,口不言人过。

赵康靖公厚德长者,未尝言人短。

范文正公谨默,口不言人过。

崔遵度笃厚长者,口不言人是非。

范益谦座右铭曰:“不言州县官员长短得失,不言众人所作过恶,不言仕进官职趋时附势。”

薛文清公曰:“切不可随众议论前人长短,要当己有真见乃可。”

好议论前辈得失,乃初学之大病。前辈诚有不可及者,未可议也。

尝观后人肆笔奋词,议论前人之长短,及夷考其平生之所为,不及古人者多矣。岂非言不及行,可耻之甚乎?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以下戒出位之言:

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

《曲礼》曰:“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朝言不及犬马。

公庭不言妇女。

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

傅献简公以言事谪知和州通判。杨洙问曰:“公以直言斥,居此,何为言未尝及御史时事?”公曰:“前日言,职也,岂得已哉?今日为郡守,当宣朝廷美意,而反咕咕言前日之阙政,与诽谤何异?”

司马温公既归洛,自是绝口不论事。

韩蕲王既罢典兵,自是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

以下戒狎下之言:

张文忠公曰:“左右非公故,勿与语。”

薛文清公曰:“接下不可一语冗长。”

临属官,公事外不可泛及他事。

为官最宜安重。下所瞻仰,一发言不当,殊愧之。

    敖英曰:“左右小人,最能于言语间窥人浅深而迎合之。—堕其术,未有不偾事者。子曰:‘近之则不孙。’夫狎者近之也,其不孙之招邪。”

以下戒谄谀卑屈:

《系辞》曰:“上交不谄。”

孔子曰:“上不答,不敢以谄。”

子贡曰:“贫而无谄。”

子思曰:“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宋元王曰:“谀者贼也。”

王嘉曰:“议政谄谀,则主德毁。”

《孔丛子》曰:“马回以谄言得罪。”

《盐铁论》曰:“富贵多谀言。”

伊川曰:“不可阿谀逢迎,求其比己也。”

胡文定公曰:“谄者献佞以为忠。”

庆源辅氏曰:“以下美上,易失于谄。”

欧阳公曰:“是是近乎谄。”

    薛文清公曰:“人之好谀,非特言语为然也,而文辞尤甚也。素无实德实才,而悦人作文词以谀己,而作文词者又极口称誉之。彼以谀求,此以谀应。文词之弊,孰有甚于此者乎?”

《系辞》曰:“失其守者其辞屈。”

进斋徐氏曰:“见理不定,无所操执,其辞多屈而不伸也。”

诚斋杨氏曰:“钟薄者无震声,德厚者无卑辞。”

   《笔畴》曰:“贵人之前莫言穷,彼将谓我求其荐矣;富人之前莫言穷,彼将谓我求其福矣。”

    胡文定公家至贫,然贫之一字,于亲故间,非惟口不道,手亦不书。尝诫子弟曰:“对人言贫者,其意将何求?汝曹志之。”

《郁离子》曰:“失时之言,每多谦己;堕井之呼,不暇择人。”

    或问谄谀卑屈之言何以异?敖英曰;“谄,谀乎人者也;卑,屈乎己者也。二者恒相因者也。”

以下戒取怨召祸:

李文正公为相,人有求进用者,必温语却之。或问其故,曰:“既失所望,又无善词,取怨之道也。”

欧阳文忠公在府时,每有人不中理者,辄峻却之,故人多怨。

毕仲游与东坡书曰:“夫言语之累,不特出诸口者为言。其形于诗歌,赞于赋颂,讬于碑铭,著于序记者,亦言语也。今知畏于口,而未畏于文。是其所是,则见是者喜;非其所非,则蒙非者怨。喜者未必能济君之谋,而怨者或已败君之事矣。”

薛文清公曰:“凡与人言,色厉则取怨。”

金人铭曰:“口是何伤?祸之门也。”

《系辞》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司马温公曰:“君子囊括不言,以避小人之祸。”

朱子曰:“口铭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此语最好。”

节斋蔡氏曰:“人之招祸,惟言为甚。故言所当节也。”

 

建安邱氏曰:“口舌乃一身之门户。一语不谨,则殃祸立至。”

中溪张氏曰:“言语不慎,则招祸。”

尹氏曰;“言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

吴文正公曰:“一言或至于丧邦,其小者或以招祸,或以败事。”

    双峰饶氏曰:“孔子谓南容邦无道免于刑戮,只是不以轻言取祸。若当言而言,虽箕子之困,比干之死,岂容苟免。”

或问怨与祸奚异,敖英曰:“怨者,怒蓄于彼也;祸者,害流于此也。怨其祸之根乎,祸其怨之形乎,其倚伏也恒相须。谄谀卑屈之言,失之柔也;取怨召祸之言,失之刚也。”

以下言之可以取法者:

《系辞》曰:“吉人之辞寡”。

程子曰:“言以简为贵。”

德进则言自简。

辅汉卿曰:“大凡人才信实,则言自简默。”

徐羡之沉密寡言。

吕许公沉静寡言。

吴遵路谨重寡言。

胡文定公恬静寡言。

吕晦叔其言简而意足。

    薛简肃公知开封府时,明镐府曹官。简肃待之甚厚,直以公辅期之。有问公何以知其必贵者?公曰:“其为人言简而理尽,凡人简重则尊严,此贵臣相也。”其后果至参知政事。

曾鲁公曰:“张安道论大事,他人终日反覆不能尽者,公必数言而决,粲然成文,皆可书而诵也。”

    韩魏公与欧曾同事两府。欧性素褊,曾则龌龊,每议事至厉声相攻不可解。魏公一切不问,俟其气定,以一言可否之,二公皆服。

薛文清公曰:“少言沉默最妙。己心既存,人自生敬。”

少言不惟养得德深,又养得气完,而梦寐亦安。

《易》曰:“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程子曰:“修其言辞,正为立己之诚意。”

诚有余而言不足,则于人有益,而在我者无自辱矣。

诚意交通,则言出而人信矣。

朱子曰:“人不诚处,多在言语上。”

修辞见于事者,无一言之不实也。

陈氏曰:“言,欲当其实而已。”

    鲁宗道易服饮仁和肆,真宗急召之。使者入门移时,行自仁和肆归。中使先入,因与公约曰:“上怪公来迟,当以何事对?”公曰:“但以实告。”曰:“然刚当得罪。”公曰:“饮酒常情,欺君大罪。”使者如公对。真宗问何故私入酒家?公曰;“臣贫无器皿,酒肆具备,适有亲客,遂邀之饮。”真宗益嘉其诚实。

薛文清公曰:“千言万语只在实。”

句句著实,不脱空,方是谨言。

    敖英曰:“知言之贵诚实,则戏言妄言、巧言、谗言、轻诺之言,其病可药矣。”

韩文公曰:“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伊川先生曰:“只观发言之平易躁妄,便见其德之厚薄,所养之深浅矣。”

明道每与荆公论事,心平气和,荆公多为之动。

    朱子曰:“心平气和则能言。”

    吴明卿曰:‘韩魏公说到小人忘恩背义欲倾己处,词气和平,如道寻常事。”

陈忠肃公与人议论,未尝面折,惟微示意以警之,人多退省愧服。

程子曰:“大率言语须是含蓄而有余味。”

明道先生与门人讲论不合,则曰:“更有商量。”伊川则直曰:“不然。”

薛文清公曰:“辞婉必能动人。”

程子曰:“孔子与恶人言,故逊词以免祸。”

朱子曰:“逊非阿谀也,远害而已。”

吴明卿曰:“言逊者亦非失其正也,特少置委曲,如夫子对阳货王孙贾云耳。”

庆源辅氏曰:“言以应物,则或有当逊之时。”

    鲁斋许氏曰:“阳货以不仁不智劫圣人,圣人应得甚闲暇。他人则或以卑逊取辱,或以刚直取祸,或不能御其勃然之势,必不得停当。圣人则辞逊而不卑,道存而不尤。或曰:‘孟子遭此如何?’曰:‘必露精神。’”

    李文靖公秉钧时,有狂生叩马献书,历诋其短。公逊谢曰:“俟归家当得详览。”狂生随马后肆言曰:“居大位,不能康济天下,又不能引退,久妨贤路,宁不愧于心乎?”公但于马上踧踖曰:“屡求退,主上未赐允,终无忤也。”

    明道先生为御史,尝被旨赴都堂议事。荆公方怒言者,厉色待之,先生徐曰:“天下之事,非一家私议,愿公平气以听。”荆公为之愧屈。

明道先生曰:“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

朱子曰:“言不妄发,发必当理。”惟有德者能之。

王沂公言天下利害事,多审而中理。

平庵项氏曰:“言之浅深详略,必各当其理。”

杨龟山曰:“荆公在朝论事,多不循理,只是争气。”

公明贾曰:“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云峰胡氏曰:“言贵乎时中。躁者先时而过乎中;隐者后时而不及乎中;瞽者冥然不知所谓中者也。”

    司马温公曰:“言不可不重也。子不见钟鼓乎?夫钟鼓叩之然后鸣,铿鍧镗鎝,人不以为异也。若不叩自鸣,人孰不谓之妖耶?可以言而不言,犹叩之而不鸣也,亦为废钟鼓矣。”

张南轩曰:“言而当其可,非养之有素者不能也。”

胡明仲曰:“不问不言,有言则必当其可。”

吴文正公曰:“当默而默,当语而语,惟其时。”

薛文清公曰:“时然后言,惟有德者能之。”

伊川先生:“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轻以疾。”

朱子曰:“即其言之失,知其心之病。”

大率说得容易的,便是他心放了。

心常存,故事不苟。事不苟,故其言自有不得而易者,非强闭之而不出也。

胡敬斋曰:“言者心之声,心正时言必不差。”

薛文清公曰:“言不谨者,心不存也,心存则言谨矣。”

明道先生曰:“凡为人言者,气忿则招拂。”

或曰:“人言语紧急,莫是气不定否?”伊川曰:“此亦当习,习到言语自然缓时,便是气质变也。”

朱子曰:“心气和则言顺理矣。”

吴明卿曰:“凡人语及其所不平,则气必动,色必变,词必厉。惟韩魏公则不然。”

薛文清公曰:“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

《左传》曰:“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颜鲁公曰:“齐桓公片言勤王,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薛文清公曰:“与居官者言,当使有益于其身,有惠及于人。”

   《晁氏客语》曰:“狄仁杰一言而全人之社稷,颍考叔一言而全人之母子,晏子一言而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