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与海龙王下:新闻话题 2011-4-0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07:37
新闻话题
【今日话题】卡扎菲500亿冻结资产向谁去阅读原文

卡扎菲500亿冻结资产向谁去导语:利比亚的战局呈现胶着状态,卡扎菲何去何从,在专题《卡扎菲大势已去?》中已经有了深入分析。而关于卡扎菲,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话题,是有关于他财产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全文↓

卡扎菲500亿冻结资产向谁去
导语:
利比亚的战局呈现胶着状态,卡扎菲何去何从,在专题《卡扎菲大势已去?》中已经有了深入分析。而关于卡扎菲,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话题,是有关于他财产的。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利比亚制裁委员会28日说,正着手“全面启动”对利比亚卡扎菲当局的制裁,其中当然包括经济制裁。一些国家先前着手冻结卡扎菲家族的资产。美国和英国分别宣称冻结大约300亿和200亿美元。
那么英美等国家到底依据什么冻结卡扎菲的资产?这些资产怎么被冻结,又将要何去何从呢?
卡扎菲已经被冻结了500亿美元左右资产
2011-04-01 第 1611 期
有多少卡扎菲的资产被冻结
据传,瑞士银行也冻结了卡扎菲资产。
国际政治中的资产冻结:归属不变,但谁也不能碰
每每我们听到对哪个国家进行经济制裁,都总是伴随着资产冻结或者冻结资产这个词语。虽然在日常的经济纠纷中,我们也会听到这个词,不过国际政治中的资产冻结还是不同,指的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对特定的账户或者资产进行冻结。所谓冻结就是特定账户或者资产在没有经过官方特定机构授权或者解冻的情况下,不得有任何的活动,包括动用、支取、转移、转让等等,而资产的归属权、性质、规模等则保持不变。总之,这个账户或者资产就好像被冰封起来,谁也碰不得——产权人不能碰,实施冻结的政府也不能将其挪作他用。
目前卡扎菲都被冻结了什么资产
目前卡扎菲被冻结的资产(据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
资产所在国家 资产价值 资产内容
美国 约合320亿美元 利比亚中央银行和主权基金的现金等资产
英国 约合200亿美元 存在银行的资金、房产等
南非 超过数十亿美元 利比亚主权基金在南非的资产
奥地利 约合12亿欧元 存在银行的现金等
瑞士 约合9.2亿美元 存在银行的现金、信托资金等
德国 200万欧元 卡扎菲儿子在德国银行的存款等
突尼斯 未公开资产规模 酒店、连锁加油站等投资资产
西班牙 未估值 一个拥有2000个单位的旅游地产项目等
目前到底卡扎菲被冻结了多少资产其实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据估算,大概在500亿美元到600亿美元之间。
这些资产主要以存放在银行的现金为主。比如在美国,卡扎菲家族竟然存放了海量现金在一家银行里,结果当然是被顺藤摸瓜地轻易找出。另外,利比亚的主权财富基金也不可忽视,这个基金一共拥有700亿元的资产,但是透明度却不高,投资组合并不明晰。
不过,谁也不知道卡扎菲的资产总量有多少。据报道,卡扎菲拥有巨额黄金储备作为长期战争的重要资本。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数据,由卡扎菲控制的利比亚央行拥有143.8吨黄金,价值超过65亿美元,并且真实数量可能更多。
为什么要冻结卡扎菲的资产
和设立禁飞区一样,冻结卡扎菲及其亲信的资产也是出自联合国的决议。目前虽然有很多国家都冻结了其资产,但是这些国家的相关法律不一定完善,所以我们以冻结资产做得最多、法律最完善的美国来举例,一窥究竟。
卡扎菲还有黄金。
冻结依据:联合国安理会第1970、1973号协议
通过第一部分的表格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许多国家都在对利比亚的资产进行冻结,而他们共同的依据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
2月26日通过的联合国安理会第1970号决议规定,所有会员国都应该毫不拖延地冻结决议附件所列的个人或者实体在其境内直接或者间接拥有或者控制的资金、金融资产和经济资源。而在联合国第1973号协议中,又对这些个人和实体进行了追加。除了卡扎菲本人而外,他的子女们、对外安全局局长等和他关系密切的人都在名单之中。另外,还包括利比亚中央银行、利比亚投资管理局、利比亚外国人银行、利比亚非洲投资局、利比亚国家投资公司等五个受卡扎菲及其家族控制的经济实体。
事实上,安理会关于资产冻结的决议不少,伊拉克、伊朗、索马里、苏丹、朝鲜等等国家都曾经或者正在名单上。
美国自身也有关于冻结资产的详细法律
美国是这个世界上发动经济制裁最多的国家,也有着相当完善的关于资产冻结的法律。比如这次对利比亚的资产冻结所依据的就是1977年颁布的《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和1945年的《联合国参与法》。而1917年颁布的《与敌国贸易法》,也是美国经济制裁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法律都赋予了美国总统冻结资产的权力。另外,美国国会还通过了一些特殊的法案,专门针对个别国家,比如1996年的 《伊朗-利比亚制裁法》。
不管联合国还是美国,所宣扬的冻结资产的目的都是出于公义
联合国安理会第1970号决议和第1973号决议依据的都是《联合国宪章》第41条,而这条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另外在1973号决议中还承诺被冻结的资产和收益都将用于利比亚人民的福祉。
而美国财政部官员也表示,冻结措施是为防止卡扎菲动用这些资产,同时是为了保护利比亚国民的资产。
冻结资产也要有严格的程序,确保公义
1.执行机构: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
2.执行方式:OFAC开出名单,各大金融机构必须在10天内反馈资产冻结报告。
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有一个《特列国外机构清单》,其法律效力适用于居住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所有美国公民、在美国拥有永久居住权的外国人和美国公司的海外机构。这个清单每周更新一次,而所有的金融机构必须要将自己的客户名单和这份清单一一对照。一旦发现自己的客户榜上有名,就必须马上冻结其资产。并且必须要在10个工作日内以报告的形式向OFAC提交冻结报告,内容包括是如何与清单对照的、采取的冻结行动、联系方式等等。据悉,这个名单上现在已经有1.2万多名的人员或者机构名称。当然,这个清单里每周都会加上一些名字又或者减去一些。
但是,被冻结的账户的钱还是有利息的,利息和普通账户的利息一致。另外,假如利比亚的主权基金投资了某个实体公司,这个公司就应该把这部分的股权冻结,并且停止向其分红。
值得注意的是,被冻结的资产其实还是会放在这些金融机构或者公司,OFAC不会直接接管这些资产,除非得到特别允许,美国政府也不能将这些资产挪作他用。
3.惩罚:没有按照规定冻结资产的美国金融机构和公司会被处以重罚
据美国媒体报道,要是违反规定,没有冻结卡扎菲及其亲信的资产,金融机构会被处以25万美元的罚款;如果为其账户办理了任何业务,最多会被罚账户中两倍的钱;如果故意这么做,相关人员会面临10年的牢狱之灾。
被冻结的资产将何去何从
卡扎菲儿子在伦敦的豪华别墅。
1.归还卡扎菲可能性很小
1986年1月,美国以利比亚涉及恐怖活动为由,冻结利比亚政府及其机构、控制的实体以及利比亚中央银行在美的资产及权益。但是,22年后,这批资产被解冻并被归还给了利比亚产权人。这批资产共有10亿美元。这是因为2003年利比亚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并答应支付27亿美元,对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进行赔偿。不过这次,卡扎菲想要再拿到自己的全部解冻资产估计很不容易。据美国媒体分析,如果卡扎菲宣布下台,流亡海外,也许他可能会拿到一部分属于他本人的资产,不过这也要经过司法审判,或者拿回部分财产会成为卡扎菲下台的部分交换条件。但是这仅限于卡扎菲的私人财产,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利比亚政府的财政都应该归还人民。
但是,如果卡扎菲是萨达姆这样的结局,那么就几乎拿不到什么钱了。萨达姆当初被冻结的资产最后经过了伊拉克新政权的清算,认定有60多万美元属于他的个人资产,他的亲属可以申请继承。而其余都是萨达姆从伊拉克人民身上剥削的,应该归还人民。
2.如果利比亚成立了新政权,冻结资产会由其处理
不论联合国还是美国,都强调被冻结的资产是属于利比亚人民,将用于利比亚人民的福祉。伊拉克的例子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伊拉克新任政府以及外国银行共冻结了35亿美元的资产。很快,伊拉克新政权就在世界银行的协助下解冻了存在国外银行钱,这些钱都被划到了伊拉克国内银行的账上,用于伊拉克的重建。
3.冻结资产中的一部分,也可能用于赔偿受到卡扎菲政权伤害的非利比亚人
另外,经过司法判决后,被冻结的资金也有可能被冻结国政府挪作他用,用于在战争中受到了损害的非利比亚人。比如,2001年6月,美国从冻结的古巴资产中拨出9670万美元,给1996年遭古巴战机击落而丧生的三名驾驶员的遗孀。这样的例子还挺多。
但是挪用这些钱必须经过严格的司法判决。
结语:在专题《卡扎菲大势已去?》中,卡扎菲的命运已经清晰可见,所以第四种可能:这批资产会被长期冻结下去,似乎不可能发生。只是要弄清楚卡扎菲有多少财产,也不是件容易事。
【今日头条】四一:药家鑫案报道的伤在何处?阅读原文

四一大学教师央视《新闻1+1》近日播出专题“药家鑫:从撞人到杀人”,节目内容主要是药家鑫的泪水自述与一位专家略显怪异的点评,立即引发广泛热议。在微博上,对该节目的骂声一片,有网友更喊出了咆哮体:“这...全文↓

四一 大学教师
央视《新闻1+1》近日播出专题“药家鑫:从撞人到杀人”,节目内容主要是药家鑫的泪水自述与一位专家略显怪异的点评,立即引发广泛热议。在微博上,对该节目的骂声一片,有网友更喊出了咆哮体:“这样报道药家鑫案我们伤不起!”
《新闻1+1》这样的报道,当然有伤,但在指出其伤在何处之前,我想先为《新闻1+1》辩护几句。
首先,《新闻1+1》采访药家鑫本身并没什么不妥。不少网友认为根本不该给“杀人犯药家鑫”在镜头前流泪、自述的机会,这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千夫所指,无疾而死”,这很痛快,但毕竟不是信仰法治的公民的正常心态。一个千夫所指的杀人嫌疑犯,也有机会在大众媒体上亮相发声,这才意味着文明与进步。
其次,引发争议的这期《新闻1+1》节目,因未采访受害者家属而被不少业内人指责有失新闻平衡,但这指责未必站得住。央视此前曾采访过受害者家属,也播出了,只是未在此期节目而已。新闻平衡是通过媒体历时性的充分报道来实现,而非单独一个报道就必须穷尽所有方面的声音。
再次,药家鑫的流泪自述或有博取同情的嫌疑,但并非全无价值。如果其自述的深度和可信度足够的话,至少能够为犯罪学提供丰富的样本素材,也能让更多的家长反思,如何才能不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弹钢琴,长大后却成为药家鑫。
但是,上述辨析并不意味《新闻1加1》药家鑫的报道就没问题。央视该报道确实有伤,一个小伤,一个中伤,两个大伤。
节目中的专家、被观众骂得五颜六色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的分析,其实只是小伤。她说药家鑫拿刀扎向受害人的时候,只是重复过往被摁在钢琴前弹琴的动作,他看到一个人被撞伤了,而且在记他的车号,他就刺杀此人,行为上类似于砸琴。这种说法无非是委婉地表示药家鑫系激情杀人。合理吗?我觉得不合理。这就好比说,一个程序员杀人了,是因为他编程编得想吐所以重复敲击键盘的动作;一个理发匠杀人了,是因为他重复刮胡子的动作。以此推之,几乎所有的杀人犯都可以算作激情犯罪。
诚然,专家也有讲不合理的话的自由,但作为专家言论平台的央视,这时候就有必要引入与李玫瑾对立的法学专家意见,比如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法天就发微博说,“我认为‘激情杀人’之辩在本案中并不构成,药家鑫是典型的杀人灭口,定罪无疑。但在量刑上,旁观者无发言权,是否判死刑应当由法院来定”。遗憾的是,央视没有导入任何与李玫瑾相反观点的专家言论,这就很容易给观众造成央视在为药家鑫脱罪的印象。
李玫瑾的钢琴杀人说,只是小伤。中伤则是,不止专家意见,整个报道都在不断强调那双弹钢琴的手,“学钢琴的孩子不是恶魔”的弦外音呼之欲出,这很容易误导舆论,甚至干扰司法判决,为可能出现的轻判开路。一旦央视不无煽情的报道真影响司法判决,它固然有所僭越,司法就更是一败涂地。
真正的大伤,则要放宽到历史与社会的视野才能看到:一是非技术性而是导向性的新闻平衡缺失,二是媒体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像央视这样的大众媒体,肯定有其基于主流或商业之上的立场,但作为公民自由表达的平台,作为公共意见汇聚的公器,它至少应保证对重大公共事件、重要公共人物的开放,尽可能地让各阶层、各类型的人的声音在其间展现。同样是犯罪嫌疑人,为何李刚的儿子还有药家鑫,就可以登上央视大讲心酸人生,大流忏悔泪水,而文强就根本没有这个机会?当然,文强能否得到专访机会,也许不是央视自己能决定的。但是,李刚的儿子、药家鑫等能否得到央视的专访机会,则是央视能自行抉择的。
再说媒体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对中国媒体人而言,这其实是常识了,只不过在药家鑫报道中再次浮出。媒体人石扉客说得不错,一个弹钢琴的大学生杀人嫌犯注定比一个普通杀人嫌犯更有新闻价值,央视《新闻1+1》报道药家鑫的泪水不是问题,问题是其他媒体是否也能进看守所采访,也有机会充分报道。如果药家鑫案的报道有一千个媒体角度而《新闻1+1》只是其中一个哈姆雷特,那李玫瑾教授的钢琴犯罪学分析又算得了什么呢?
【房价调控】控房价:国务院该找哪些市长谈谈阅读原文

李一戈经济学者据说国务院已决定派出八个调查组,赴各地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要调查哪些内容?我个人揣测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保障房建设计划的落实、商品住宅限购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是否如期公布...全文↓

李一戈 经济学者
据说国务院已决定派出八个调查组,赴各地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要调查哪些内容?我个人揣测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保障房建设计划的落实、商品住宅限购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是否如期公布各城市房价控制目标。
这几天,备受关注的房地产热点,是各个城市在赶在3月底之前公布2011年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按照“新国八条”的规定,“各城市人民政府”都应该公布新房价格控制目标。但想必大家不会这么较真,出台限购令的城市公布新房价格目标就可以了。
看了一些城市已公布的房价控制目标,我只有两个字:失望。大部分城市将新房价格涨幅与当地经济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挂钩,按理说这没啥可指责的,新房价格没涨过当地经济和收入增幅,表面看来,这应在居民可接受范围之内。
但仔细推荐一下,我发现了自己为何失望的原因。
以上海为例。3月28日上海市公布其新房价格控制目标为:2011年度全市新建住房价格涨幅低于全市年度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水平。根据2011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两相比较,很快就有人认定,上海市今年的新房价格具体目标是涨幅不超过8%。这个推断过于简单了。2010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实际上增长了9.9%。2011年上海市生产总值目标是8%左右,你凭什么断定它就一定不会超过8%?假如2011年上海经济实际增长9.1%,新房价格只增长9%就算实现了控制目标。所以,根据上海市的经济增长计划,认为其今年新房价格涨幅目标是不超过8%的目标过于武断。
退一步说,即使2011年上海市经济增幅实际仅增长8%,而新房价格涨幅不超过8%,比如是7.99%,也完全在控制目标之内。7.99%这个涨幅是个什么概念?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0年2月13日联合发布的《200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上海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环比累计上涨7.4%,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累计上涨9.2%,商品住宅指数环比累计上涨9.9%。
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1年3月3日联合发布的《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上海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107.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为108。也就是说,2010年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8%(顺便提一个让我困惑的数据,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的《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2010年12月上海新建住房价格指数为101.3)。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房价涨幅未能准确反映市场真实情况,但这些正式统计数据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虽然2009年是房价疯狂上涨的一年,但反映在正式统计数据上,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售价仅上涨9.9%。有的机构称2010年上海房价实际上涨超过20%,但官方统计新建商品住宅只上涨8%。
让我们回到前面。倘若上海市今年新房价格上涨7.99%,这是官方的统计数据,它给上海居民的心理感受,也可能会像2010年那样,觉得房价实际涨幅超过20%。
也因此,我明白了,为何舆论普遍将约70多个城市公布的房价目标,视为涨价预期。也许地方政府是对控制房价进而对房地产调控没有信心,也许是要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也许还想抱着土地财政的大腿不放。说到这里,我内心一片惶然:国务院屡次强调要实行房地产调控约谈、问责制,总不能对这些将房价与经济增幅挂钩的数十个市长都问责吧?
【时政热点】王传涛:“发飙副县长”意欲何为阅读原文

“我就不跟你回答了,乐意怎么地就怎么地!我能和你讲那事吗?我没权力和你说话!”近日,一段2010年11月份在吉林电视台播出的视频在各大网站引起热议,在《软环境明察暗访小分队在行动———没有兑现的承诺》...全文↓

“我就不跟你回答了,乐意怎么地就怎么地!我能和你讲那事吗?我没权力和你说话!”近日,一段2010年11月份在吉林电视台播出的视频在各大网站引起热议,在《软环境明察暗访小分队在行动———没有兑现的承诺》这段节目中,吉林省软环境办暗访人员带着企业负责人去吉林省扶余县调查该公司和当地的土地纠纷,县委书记对暗访人员称:“我在三楼接见你!”副县长则在协调会上面对镜头“发飙、粗口、摔门”。(红网长沙3月30日)
“飙官”联袂表演,官僚作风鲜活样本
其实,到了吉林省软环境办暗访人员要求扶余县政府召开协调会这一步,暗访已经变成了“明访”。对面坐着省里派来的“暗访人员”,扶余县的有关领导竟然也能官腔连连,屡屡发飙,甚至是拂袖而去。正如网友所言,“太无语了,面对镜头和暗访官员还如此牛气”,那么,他们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可能就在这里:这段视频是去年11月份在吉林电视台法制频道播出,随后也在吉林卫视上播出。而就在近几天,这段视频突然成为网络上的热点,仅仅在天涯社区,该帖3月30日一天的回复量就超过10页。去年11月份曝光的事,现在查处了没有?如果光曝光不查处,球也踢了,飙也发了,门也摔了,却毫发无损,官帽依旧,“软环境办”没有刚性的问责跟进,岂能不疲软?“软处理”之下,旧闻再次成为网友热议的新闻就不足为怪了。“明访”来了况且如此,暗访会受到怎样的接待?老百姓来了,又会领教怎样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人们不禁要问,机关里还有多少公权傲慢的“飙官”?
暗访遇“飙官”这出幽默剧再次提醒,只有让公权力阳光运作,多用暗访之招,只有对恃权傲慢、纳税人的钱供养着却不为纳税人办事的官员持零容忍的态势,严肃查处,绝不姑息,才能打造民本政府、透明政府和责任政府。 ●梁江涛
“发飙摔门”见证“独立王国”的权力现状
县领导怎么敢对省国土资源厅的暗访人员发飙呢?他们的底气从哪里来?他们为什么没有担忧顾忌?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与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班子成员长期身处“独立王国”有着莫大的关系。
县委书记的权力有多大?这个答案并不明确,但有一句话却能反映其中的一些问题———县委书记是中国权力最大的官,除了外交、军事、国防,其他权力都具备。坊间有这样的比喻,“县委书记就是土皇帝”。即便是副县长、县委办公室主任这样的副处级领导,也不会受到纪律监察部门太大的监督制约。此权力现状之下,上级派来的暗访人员也就根本不被这些县领导放在眼里了。发飙摔门,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郡县治,天下安。”控制县领导的权力已然十分紧迫。为了约束县政权力,2010年11月,中央纪委、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县委权力要公开透明运行,规范权力行使、强化权力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如果该《意见》落实到位,且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我们有理由期待,县委权力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王传涛
围观的不是“发飙副县长”而是背后的真相
在一份吉林省软环境办3月11日的材料中,才发现了有关扶余的点点滴滴。“吉林德卡公司在扶余县投资期间,因县政府不讲诚信,办事效率低,影响了企业的项目建设,造成较大损失。省软环境办责成松原市纪委调查处理,松原对涉及此事的副县长高勇等8人进行立案调查,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过和撤职等处分。”材料并没有列明到底是哪8个人,当然也无处知晓给副县长的处理到底是什么。而从材料认定来看,县政府确实存在影响软环境的不讲诚信问题,还造成了企业较大损失。但对于这损失,显然没有给出合理的说法和后续。
公众紧盯“发飙副县长”,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态度,态度只是工作作风。即使说了雷语,也不足以就从速从严来个撤职等处理。公众关注的目的是想知道,县政府到底有没有涉嫌诈骗这家投资公司?假如涉嫌诈骗,有哪些人参与,都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这样,就应该走法律程序,公开查办此案,还企业一个明白,也给公众一个交代。
一个地方经济要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改善软环境,而改善软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做诚信政府。诚信的最基本面,当然是守法。在网络疯传下,扶余县政府、吉林省却没有一个正面说法,甚至在对外通报的典型案件中,都略去了这么一件影响恶劣的事件。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考量?其实,退一步说,即使对县政府涉嫌诈骗的指责不实,面对着镜头发飙、爆粗口的副县长,也已经将当地的软环境损失殆尽。可现在,吉林省有关方面却采取一种近乎于静默的方式,任视频引起的热议在网上发酵,这不仅是对当事公司和公众的不负责任,最终损害的还是地方政府的诚信。
为了稳定、为了地方政府的威信、为了当地名誉……吉林省有关方面或许有无数个理由,来为扶余县遮丑,却敌不过这件事在网上发酵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损伤。其实,能挽救权力威信和地方经济发展环境的,从来不是对丑闻的拒不回应,以期换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结果。唯有知晓民意的期待,并对这期待给予正面的回应,才能重塑当地的软环境。 ●丁寅
【国际观察】打利比亚:千载难逢的合法干涉 阅读原文

傅铷特约撰稿人 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震惊了世界的良心。惨案的发生,说来实在出乎任何人预料。卢旺达当时有来自欧洲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但欧洲人怎么想得到,胡图族人拿着粗陋的砍刀,竟能杀死八十万图西族人...全文↓

傅铷 特约撰稿人
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震惊了世界的良心。惨案的发生,说来实在出乎任何人预料。卢旺达当时有来自欧洲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但欧洲人怎么想得到,胡图族人拿着粗陋的砍刀,竟能杀死八十万图西族人。当时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后来在回忆录里说,未能制止卢旺达大屠杀,是他八年总统任期内最遗憾的事。克林顿那位负责非洲事务的白宫顾问苏珊·赖斯,则发了一个重誓:下次再遇上这种危机,哪怕烈火烧身下地狱,也要站在断然行动一边!
大屠杀发生时,联合国内负责维和事务的是后来当了秘书长的科菲·安南。面对惨案现场,他发誓“永远不再”。1997年元旦,安南莅任联合国秘书长。在他和其他人士推动下,一个简称为R2P(国家保护责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的新概念开始在国际政治圈流传——即政府有责任保护平民,如果一国政府做不到,国际社会可以采取行动。
2002年,非洲国家在南非德班举行首脑会议,正式成立非洲联盟。接受了卢旺达大屠杀的教训,联盟通过的文件里,声明联盟有责任干涉,如果某成员国听任其人民遭受反人类罪行。非盟成了第一个将R2P纳入指导原则的地区组织。
随后,2005年9月,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180位各国元首无异议通过的大会公报里,正式规定了R2P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基本原则。
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作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
大会文件虽然允许外部干涉,但订立了五个很难同时满足的条件。2005年以来,虽然安理会决议中引用过R2P这一概念,却要到这次利比亚事件,安理会才第一次授权集体干涉。联合国首脑会议公报里,提到干涉的是编号段落第138段里的一句长长的话。按英文原文的顺序,五个条件罗列如下。
(1)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单个国家对他国采取行动,以避免侵略之嫌。联军对利比亚的干涉满足这一条件。
(2)必须安理会授权。联军这次有安理会3月17日通过的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授权采用“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平民。虽然决议并没有明说“一切必要措施”包括军事措施。但决议同一长句子中继续讲,(这些措施中)排除直接军事占领——换而言之,直接军事占领之外的任何“必要”军事措施都是允许的。
(3)最可能受到军事行动影响(比如难民过界)的邻近国家必须愿意配合。这次阿拉伯联盟主动提出设立禁飞区。
(4)和平手段试过了无效。1973号决议之前,2月26日,安理会另有1970号决议,要求卡扎菲停火。卡扎菲不接受。
(5)某国政府明显地让民众受到反人类罪行的威胁。卡扎菲收买外国雇佣兵镇压本国民众,并在电视讲话中威胁班加西民众:我们今晚就来,如果不在军队进城前放下武器,那就无仁慈,无宽恕,军队一家一家搜,躲到女人衣柜里也要抓起来!奥巴马在说明为什么要轰炸利比亚政府军时,就引用了卡扎菲这些威胁话。
幸亏卡扎菲配合,让联军在合法性上做足工夫,顺利走完所有程序,将该敲的章都敲了,破天荒地满足了R2P所有条件。
即使如此,美国政府内部,仍有反对干涉的强烈意见,主要是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反对。盖茨是共和党人。自越战以来,这已经是美国新传统了:凡是民主党总统主战,军方一定叽哩咕噜。军方比较保守,军官多是共和党,他们信不过民主党总统,怀疑民主党总统软弱。奥巴马是打着反战旗号竞选的,军方怎敢信任他?盖茨提出两条顾虑,一是西方干涉会激起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世界的仇视;二是单靠禁飞区可能阻止不了地面进攻。结果这两条顾虑被两个女人分别解决了。
一个女人是认卢旺达大屠杀为任期最大污点的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里,如今是国务卿。她和阿拉伯国家元首关系良好,认识他们二十年了。希拉里说服了卡塔尔和阿联酋直接参加军事行动。于是,不但禁飞区有阿拉伯联盟的背书,而且将有阿拉伯军机参与。这解决了盖茨的第一个疑虑。
另一女人就是为卢旺达大屠杀立下重誓的苏珊·赖斯,如今是驻联合国大使。赖斯拍胸脯担保,她有把握抓住通过决议所需的至少九票,可以加入超越禁飞区的条款,为保护平民,允许攻击地面部队。这解决了盖茨的第二个疑虑。盖茨改变了态度,其他反对者就跟着改变了。苏珊·赖斯的誓言真不是白发的。她居然早就准备了这样一个提案,拿出来塞在黎巴嫩代表手里,让他以阿拉伯国家的身份作为提案国,一举拿下1973号决议。
虽然这次干涉利比亚必然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的重要先例,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要真的采取断然行动,无论是满足联合国文件的要求,还是说服有关国家内部的反对意见,都不是容易的,甚至要一点机缘凑巧。所以,奥巴马本周一晚上全国电视讲话解释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时,也要说明利比亚只是一个特殊例子。
其实,奥巴马大可不必如此谨慎,轰炸不能解决地面的问题,利比亚的前途还是要靠政治解决,这就牵涉到卡扎菲的出路。若卡扎菲要流亡,他一定会有所选择——不用太担心被转送国际刑事法庭,去回答安理会1970号决议所要求的反人类罪行调查。
【名家看法】闾丘露薇:我们需要怎样的年轻人阅读原文

这些日子关于大学生的讨论很多,比如非诚勿扰中那个哈佛本科,牛津硕士,伯克利在读博士的安田。看到很多评论,把一个安田上升到代表整个哈佛,似乎哈佛出来的学生都是这个样子的,觉得非常的好笑,也因此在把哈佛教...全文↓

这些日子关于大学生的讨论很多,比如非诚勿扰中那个哈佛本科,牛津硕士,伯克利在读博士的安田。看到很多评论,把一个安田上升到代表整个哈佛,似乎哈佛出来的学生都是这个样子的,觉得非常的好笑,也因此在把哈佛教育来和中国的大学教育进行比较,就会觉得,这又是一个简单化和标签化的典型逻辑。甚至,因为自己固有的偏见,有些恶意的揣测,这会不会又是一次炒作,甚至产生一种念头,是不是需要去检测一下这个安田的真实身份。
但是,在看完节目视频之后,所有的的这些揣测,还有念头都没有了,我想,打动我的不是他的学历,而是他的笑容还有眼神。这无关他来自哪个学校,因为即便是他用英文背出来的在哈佛所学到的东西,他的那些同学,他的学姐学长,学弟学妹,从中得到的启发,或者说是否因此对人生观产生影响,都不会一样,这就是为何会一开始觉得,把一个哈佛的毕业生,等同于整个哈佛,实在是太不负责任。因为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毕业生,他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他放弃了到投资银行赚钱的机会,但是还是会有其他的哈佛毕业生,把钱看成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目标。正如最后安田所问的问题,如果中奖有了一千万美金,会怎样去花,不同的哈佛毕业生,一定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但是尽管这样,必须看到这样一点,在哈佛也好,在很多其他的大学,学生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他们对于成功的定义,对于个人的发展,而他们的选择,不会遭到太多的不理解,甚至被认定为是异数,正如安田在舞台上的表现,不会被太多人发自内心地认为,这是有异于常人的表现,不是因为他的自信而走不同的路,也不是因为他的疯癫而表现不同,大家会觉得,这很正常,因为一个社会,就是有各种不同个性的人组成,各种不同的标准,以及不同的人生成功途径组成。
成功的标准可以很多,可以选择赚钱,也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公务员,或者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也可以去做一个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或者就是期待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而有足够的能力的话,可以收养一两个需要爱的孤儿,或者在名校毕业之后去卖猪肉,去做一个乡村的小学教师。一个社会,对于成功不是只有唯一或者少数的定义和标准,成功在于自己是否能够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周围人的标准。
当然,这不是中国的现实,对于成功,在中国的标准非常的清晰,功成名就,如果不是这样的标准,我也知道,我不可能出现在今天的这个讲台上面,因为在很多的同学心目当中,我应该是成功者的一分子。也因为这样,这段时间听到太多同样的问题,问我如何才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记者,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在我看来,首先要对这个职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其次需要有对专业的追求,但是即便有这些,都未必能够达到这个社会认定的标准的成功,因为如果缺少机遇的话,会永远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记者,但是这样的记者是否就是不成功呢?我只能够说,因为运气,因为我所在的平台,我才能够有今天的知名度,但是即便没有,即便我依然默默无闻的做着这份职业,而我依然深爱着,也对自己保持着要求的话,在我看来,我是成功的,当然,这样的话现在由我说出来,实在是难以让人信服,因为现实并非如此,我已经是一个既得利益者。
也因为这样,让我觉得,可以去做更多的一些事情,既然如此的幸运,就好像中了一千万的大奖那样,我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还能够为这个社会做些什麽,就好像写文章,写书,如果用功利的方法来看的话,在知识劳动并不值钱的中国,这些时间的付出远远比不上参加一次商业活动。但是,我很清楚的知道,这是我可以回馈社会的一种方法,一种我自己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作为一个已经步入中年,也已经有些影响力的人,至少我做的这些,可以影响到一些年轻人,在座的你们,不管多少,总有人会从我们这些过来人的所作所为身上,发现一些什麽,也因为这样,我总觉得,讨论现在的中国大学生怎麽了,那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如果不去讨论我们的社会怎麽了,我们的这些有话语权的成年人怎麽了,而把责任以及期待放在年轻的大学生身上,那是一种不负责任。
不过在中国,真的只有很多年轻人说的无奈,说的只能够随波逐流吗?我想到一些人。比如韩寒,不是因为他的名气,而是他的经历和现象,他拒绝了社会和官方制定的教育体制,也没有考公务员,到外企,利用他的名气,办流行文化刊物,而是坚持他的独立,用自己的特长来谋生,其实从韩寒的身上可以看到,现在的中国,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可以让大家有另类的选择,当然,韩寒也同样告诉大家,真才实学的对于维持独立性的重要性,而所谓的真才实学,可以是一种技能,也可以是一种专长,或者是一种学问。我也想到了上海的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樊阳,他用自己的时间,坚持用一种传统教学方式以外的教学方法,用文学来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公民,尽管从数量上来说,接受他这种方法的人并不算多,但是那些上过他课的学生,我相信,对于这样的老师会心存感激,但这并不是他坚持的原因,而是因为他坚信自己这样做的价值,对于他来说,就是人生的一种成功。还有很多人,比如那些上海大火之后,在街头演出的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年轻人们,他们不为了什麽,在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前,他们不知道自己会因此而出名,而被媒体关注,他们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要用音乐慰籍这个受伤的城市和城市中的人。他们其实不单单做了这些,他们因为对于音乐的爱走在了一起,他们觉得有普及交响乐的责任,因为他们相信,美的东西,应该和更多人分享,他们花的时间,精力,在一些人看来得不偿失,因为他们少了其他的娱乐,甚至是赚钱的机会,但是他们因此而满足,而觉得人生的丰满,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充斥着功利性的这个社会说不。
这些日子,北大又成为了新闻焦点,因为会商问题。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对于大学还有很多的期待,而所有的这些期待,都落在了北大的身上。但是,这样的期待,是否忽略了更大的问题。当年的北大之所有成为一个兼容自由的大学,如果没有包容这样的大学的社会环境,没有容许北大的老师们倡导这样的思想的空间,那怎会有哪个北大?一个大学,如果社会没有足够的包容,怎可能脱离社会,真的成为一座象牙塔?
摘录一个在德国的北大毕业生写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什麽学问也不做,就在北大校园里面熏陶的话,究竟能得到什麽北大精神呢?都知道北大没有校训,最珍贵的特质就是所谓”兼容并包“的精神,如果能在北大熏四年熏出一个这样的精神也不错。然而现在这样的精神恐怕也要消失殆尽了吧。在我03年上北大的时候,同学里面农村的学生还占一部分比例,据说现在几乎都要没有了。夸张的形容,校园生态仿佛已经被城市中产阶级的话语霸权所占领,包括现在要搞的所谓自主招生,正是这种文化歧视的一部分。在北大兼容并包的精神背后,我感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价值单极化,舆论单调化。最近的会商制度又掀波澜,然则,既然思想偏激的学生应该是被包容的,那校长信箱里面要求取消其学位的校友却被大家认为一定是装逼呢?有人可以辍学去写诗,有人可以找不到工作到北京的棚户区去弹琴,有人可以做一个所有人眼中的怪人却依然得到尊敬-而不仅仅是有人可以刚一进校就去公司实习,或者可以参加五花八门的文艺汇演,更不应该是顶着北大学生的光环自以为是,甚至肆意借用北大精神来鄙视,排挤和批判自己看不惯的任何事情-这样才真正算得上兼容并包呢?”
其实大家都看到这样一个现实,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个时代要强,更加的敢做敢当敢闯,但是在这些特质的背后,需要培养价值观,多元的价值观,而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只允许某一种价值观,某一种所谓的成功途径才有在社会上上升空间的话,那麽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自然会打磨掉年轻人的棱角,而社会也就不应该对现在的年轻人有所抱怨。
因为北大会商的这个话题,同样引申出关于我们要怎样的年轻人,或者说,我们要怎样的大学生这样的一个老话题,在这个话题的讨论中,有不少大学生的加入,而从他们的观点当中其实可以看到,有让人担忧的过于功利,不讲是非,也有很多的独立思考。而这样的讨论如果能够持续,如果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的加入,让他们有足够表达的空间,让他们在我们这些过来人把控的话语权里面分享一些位置,那麽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其实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相关的讨论在还没有讨论出一个眉目的时候,嘎然而止。
03年的时候,同样也是因为推广书的关系,走了大约三十多所全国各地的高校,很抱歉,和这一次,为了新书推广,但是这是现实,同时也是一个理由,可以走入高校。那一次,我学到了很多,从学生的提问当中,因为太多的提问促使我自己进行思考,对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包括我自己的人生,也因为这样,就在不久前,我兴冲冲的拉着我的朋友去参加清华的讲座,因为那一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清华的学生。但是这次,真的有些失望,因为讲座过于的正式,流程过于的顺利,以至于我和我的朋友在讲座之后感叹,明白组织者的努力和用心,但是感受不到一种真诚。
对于我的失望,一些清华的学生留言说,我也需要反思我自己讲座的内容,因为他们也不满意。我想这是一定会存在的,作为大学里面的讲座,同学们不应该抱着,可以从一个名人身上倾听到感悟人生的名言警句,大学里面的讲座,其实在于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分享别人的一种经验,而在决定是否花这样的时间来听讲座的时候,更需要做一个基本的功课,那就是花点点时间去了解这个人,而不是被一个人身上的标签所吸引。我总是在想,哪怕我的交流,成为大家批评的一个依据,我也觉得,这正是体现了交流的价值,因为我坚信,真城是任何对话和交流的基础,如果没有真诚,大家只是言不由衷,或者一种趋利避害的呈现,那交流和对话只是浪费时间。
财新网猜您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