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万达希尔顿酒店:【读史札记】安禄山是怎么往上爬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34:59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白居易·《放言五首》

  凡是想在仕途上往上爬的人,大都像青藤缠树一样,往往要找一个靠山以为攀缘。没巴结上唐玄宗的时候,安禄山在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手下工作,很不起眼的一个人,因为身体肥胖,张守珪很嫌弃他,所以每次吃饭的时候安禄山都吃个半饱。为了讨好上级而减肥的,安禄山似乎是中国历史第一人。结果呢,很有成效,张守珪还真把他当成了儿子看待。虽说忍饥挨饿没少糟蹋身子骨儿,但靠上了这么一个脚一跺地都颤的干爹,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放眼长远,从哪个角度衡量似乎都有赚头。
  事实也确实如此,他很快就得到了回报,由一名负责捉生(捉俘虏)的小官升为平卢兵马使。但安禄山的野心绝不止于此,站着这山望着那山高,是所有往上爬的人的通病。为了巴结上唐玄宗,博得唐王朝这个大老板的好感和信任,每当唐玄宗派人到他的防地检查工作,他都曲意奉迎,“乞为好言”(《旧唐书·安禄山传》)。怎么“乞”的呢?史书语焉不详,但想必除了重金贿赂外,无非就是屈己求人那一套。也别说,这一招还真灵,凡是得到他好处的回去无不称赞安禄山。这样,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安禄山的名字便在唐玄宗的记忆里挂上了号。
  巴结上了唐玄宗以后,为了冲击新的目标——爬的更高,安禄山玩儿了两件自认为很高明的厚黑学。有一次,唐玄宗让他拜见太子李亨,他故意楞着不拜。当左右的人叫他下拜时,他装模作样地说:“臣是胡人,不懂朝仪,不知太子是什么官?” 唐玄宗告诉他:“太子就是将来的皇帝。” 安禄山等的就是这句话呢,马上接过话茬:“臣愚蠢的很,只知道陛下一人,不知有太子。”你看,这话说的,给人的感觉非但没有一点低三下四的谄媚,而且在憨厚、耿直里流露出的忠诚,让你不得不相信孺子可教也。
  还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殿设宴招待他,杨贵妃也在场。几杯酒下肚,唐玄宗一高兴,让安禄山和杨贵妃结成兄妹,可出人意料的是安禄山竟然拜杨贵妃为母,跪下就给杨贵妃磕头请安,并且从那以后每次进宫他都先拜见杨贵妃,对此,唐玄宗很不解,于是就问他:“天下哪有先母后父的道理!” 安禄山却振振有词地答道:“臣是胡人,胡人的礼节是先母而后父,我因为习惯,把天朝的礼节忘记了。”其实,他心明镜似的,唐玄宗对杨贵妃言听计从,“曲径通幽”——讨好杨贵妃比直接讨好唐玄宗更含蓄,更能事半功倍。
  果不其然,安禄山不仅得到了杨贵妃的青睐,也获取了唐玄宗的信任。因此,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他便兼任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个节度使可了不得,表面上看其级别不过相当于军区的最高长官,可实际上这个节度使不仅仅掌握着军事权,同时还掌握着行政权和财政权,是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唐玄宗的时候共设了十个节度使,安禄山一个人就任其三。这时候的安禄山拥兵十八万,比唐玄宗直管的中央禁卫军还多六七万。所以,安禄山“既兼领三镇,赏罚己出,日益骄恣”(《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最后终于叛唐,也就成为必然。
  那么,安禄山爬到这样的地位,以至于能另起炉灶和唐玄宗抗衡了,仅仅是因为他善于伪装,博得了唐玄宗的宠爱吗?显然不是,这里面还有着更深刻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因素。不过,叫人犯琢磨的是,在安禄山向上爬的过程中,他所玩弄的并不是很高明的厚黑学,真的把唐玄宗蒙蔽了吗?而且,授安禄山三镇节度使,兵力远远超过自己亲自指挥的,如此太阿倒持之举,其中的利害唐玄宗真的不明白?坐了四十多年江山的唐明皇,啥人没见过、啥事没经过,难道竟然会在这样简单的问题上犯糊涂?这的确匪夷所思。
  唐人赵璘在他所著的笔记《因话录·卷一》里,有一段记述很耐人寻味,或许有助于我们解开这个迷团。
  安禄山入觐,萧宗屡言其不臣之状,玄宗无言。一日,召太子诸王击球,太子潜欲以鞍马伤之。密谓太子曰:“吾非不疑,但此胡无尾,汝姑置之。”
  这段记述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安禄山觐见唐玄宗的时候,他的叵测居心被太子李亨——就是后来的肃宗看出了一些苗头,于是,就把这个疑虑汇报给了唐玄宗,唐玄宗没有表态。有一次,唐玄宗召令太子和诸王击球,安禄山当时爵东平郡王,也在其列,李亨想趁这个机会把安禄山铲除,但唐玄宗没同意,并很神秘地对李亨说道:“我对安禄山也不是没有怀疑,但我早看出来了,他没有尾巴不是真龙,暂且不用管他。”言外之意这个人成不了气候,不用担心。
  安禄山第一次入朝的时候是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以此推算,唐玄宗对太子李亨说这番话时,至少应该是60岁。抛开迷信因素不说,从他的话里不难看出,此时的唐玄宗是多么地自负!很显然,他对安禄山的狼子野心不是没有觉察,而是压根儿就没把这个胡儿放在眼里,说白了就是没当回事儿。也难怪,坐金銮殿三十多年了,开元盛世,承平日久,难道大唐王朝这艘巨轮会在小河沟子里翻船?唐玄宗这种心理应当说不是没有来由。
  如此看来,唐玄宗重用安禄山,绝非像一些史家所说是因为他晚年的昏聩,真正的动因,实则根于唐玄宗——这位“开元之治”的创立者资深位久所养成的自负。正是这种自负给安禄山开了绿灯、创造了往上爬的机会,并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不过,凡事自有它应有的规律,攀缘或许会爬的很高,但爬的越高摔的越狠,这一点,安禄山最后的结局就是很好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