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拉斐庄园:【读史札记】郑綮的“另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30:44






  严格地讲,郑綮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很起眼的人。他在唐昭宗时做过三个月的宰相,但表现平平,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政绩。不过,他宰相虽然做的平平庸庸,可为人处事却是相当的别具一格,用现在的流行话形容就是很另类。
  他是进士登第,也就是说,他是靠读书考学走上仕途的。或许是因为出身低微,没有什么根基的缘故吧,他平时待人处事好像很随和,给人的印象就是好诙谐,爱开玩笑。比如,有一次去庐江,与人分别时写了这样一句诗:“唯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洒向渡头风。”诗言志也,他却用诗打浑,足以想见他滑稽的一面了。然而,这些终不过是一种表象。进一步透视他的言谈举止,你会发现,在他好诙谐的外表后面,隐藏着的却是他那刚正的品格和睿智的头脑。
  他做庐州刺史时,正逢黄巢“起兵造反”,经过的地方没有不被破坏杀戮的。没想到的是,他却以正式公文的形式发文给黄巢,警告他不要侵犯庐州境内,更没想到的是,黄巢看了他的公文,笑了笑还真就收兵了,庐州因此而得以保全。那么黄巢为什么笑着收兵了呢?因为郑綮的此举给黄巢出了一道选择题:用公文警告你,严肃里不乏带着尊重,你再侵犯,无疑是不识抬举的匹夫,那就真的是扰民的贼寇了。黄巢是秀才出身,绝非匹夫之勇,能不明白这个?换句话说,他是胸怀大志的人,还要以“正义之师”的名义揽民心、打天下呢,所以能不收兵吗。他的笑,意味正在此。这也从反面凸现出郑綮的大聪明。
  刺史一职期满后,郑綮离开庐州,将在职时节余下的工资一千贯,存放在郡州的仓库里。后来,强盗打劫,库藏都被抢光了,可郑綮这一千贯钱强盗们谁也没动。是什么感动了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呢?一定是郑綮身上,比如“正派”、“廉洁”等等与当时官场上流行的习气不一致的另类品质吧?这一点,虽然史料记载语焉不详,但推及事理大概是不会错的。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因素使然吧,昭宗皇帝点名让他当宰相。这在一般人,可能一定乐得屁掂儿屁掂儿的,可他却似乎很有自知之明:“我当宰相,岂不笑煞天下人!”是真的认为自己没能力、没水平做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吗?非也!非也!他心里清楚着呢:风雨飘摇的唐帝国已经到了大厦将倾的时刻了,再有能耐的人也是回天无术了。
  所以,在就任宰相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侃然守道,无复诙谐”——你看,变得严肃了,俨然另一个人了。为什么呢?就因为他正思考着这个问题呢。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他才反复肯请,自求引退,理由是“物望非宜”。也就是说,我能力不行,干不了。是这么回事吗?明代学者张燧这样评价:“他是不甘心做亡国的宰相,不想通过自己的手把政权送给反贼。”此言真是指出了问题的实质,把郑綮的心思一语道破。
  纵观郑綮所处的唐末期,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事造英雄的时代,但郑綮没去追逐英雄的梦想,却独具匠心地塑造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另类:锋芒内敛,大智若愚,也不乏以自晦之行独善其身。不起眼的郑綮,其实是非凡的,不是吗?